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7/28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7/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7/28晨語簡記   2015/07/28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7月 28, 2015 7:05 pm

20150728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眾生根器淺薄,佛隨其所欲樂,

稱機分別而說,先令生歡喜心;

觀眾生宿行因,為說令生正信,普施增長善根。



  用心來體會,這些道理應該清楚了。眾生的根機確實很淺薄,人人現在因為煩惱多,所以根機很淺,雖然有很好的法,就難啊,難以入心,因為無明、煩惱厚又重,所以法要入心,不容易啊!堪嘆人性根機淺薄,煩惱不斷來消退求法的心,有法來,煩惱就浮上來,往往煩惱就是掩過了法,所以我們的根機就是一直那麼淺、那麼薄。所以佛陀很辛苦,累生累世,塵點劫,這麼長的時間,隨著眾生不斷來人間,隨順眾生的根機,不斷設法教化。所以「佛隨其所欲樂」,眾生的根機到底需要怎樣,才能讓法入他的心呢?這是累生世,佛發菩薩心時,修行,一直要如何為眾生付出的心,一直就是「稱機分別而說」,看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機,他就是要稱眾生的意,隨眾生的根器說法。很辛苦啊!千千萬萬眾生,根機、習氣都不同,要如何能適應所有所有的眾生所想要的,所想要聽,所能接受、能入心,真的是不容易啊!所以只好「先令生歡喜心」。要和眾生結好緣,先要讓眾生起歡喜心,才有辦法去接近眾生,這就是要塵點劫的時間,長時間,不斷去適應眾生。只為了一項,「為說令生正信」,希望能說法投機,眾生能生起信心。



  這不惜一切,「普施增長善根」,光是為了要適應眾生的根機,就要用這麼長久的時間,希望眾生能生起歡喜心來接受佛法,希望眾生能生起信心,希望眾生能增長善根,所以他要適應,要「觀眾生宿行因」。要知道眾生過去所修、所行的因,這就是菩薩長時間在六道中,為了要度眾生,很辛苦啊!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直到了因緣成熟,他的願就是在娑婆世界成佛,過去塵點劫已經結這麼多緣了,因緣成熟了,就在娑婆,五濁惡世,五趣雜居,眾生剛強難調伏,這個娑婆世界,佛陀慈悲,選擇在這樣的地方,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空間,他的依報就在娑婆世界。好不容易修行──參訪五年、六年苦行,一直到三七日中靜思惟。這段時間,千千萬萬的辛苦。在三七日間的思惟,那個心情的澎湃,降伏了魔軍,心情靜下來之後,那念心──要如何度眾生,利益一切眾生。這個念頭一起,就很多魔軍,煩惱、無明現前,他用他堅定的清淨心,一一、一一來降伏。這也是一段很長時間,心境的降伏。總是這些心境,魔幻就這樣幻化了,再回歸一片清淨,寂然清澄,恍然大悟,與天星會合,覺悟了。



  這分覺悟的心好好來觀察,天下眾生要如何來化度。經過了一番的觀察,眾生真正還是那麼剛強,還是這麼的難調伏,要用什麼方法來調伏他呢?一度想起了這麼的困難,這實在是難教化的眾生,很剛強,因為他們的根機很淺薄,又是煩惱、無明、惑覆蔽,剛強難調伏,要怎麼教他們呢?所以起了一個念頭:不如取入滅。這是佛成道之後,有一段時間很掙扎,要如何度眾生的那個心思,觀察眾生的根機是這麼鈍劣,根機這麼淺薄,所以很難調伏。那時候有起了一個念頭,不如取入滅,想要滅度。在這個時候,忽然間,梵天王就出現在佛的面前,而且用很虔誠的心來頂禮,禮足,並合掌請佛住世,甚至請佛說法。他就這樣說:「佛好不容易已經成佛了,世間要能成就一尊佛,是多麼困難啊!佛陀,既然已成佛,已覺悟了,眾生還未度,如何能取入滅度呢?千萬不可啊!希望佛陀要住世度眾生。」



  佛陀就回答說:「眾生之類真的是塵垢所蔽,塵垢無明煩惱惑重,即使要向他們說法,真的很困難,因為這些眾生,觀察起來,慧心,就是慧根很淺薄啊!若是我再住世下去,要度這些眾生,困難重重啊!徒勞無功,困難啊!」這個時候,梵天王他再次再懇求,頂禮,虔誠再向佛祈求。「佛陀啊!您現在已經法海已滿了,現在應該正是要說法度眾生的時刻,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就取入滅呢?應該要好好對現在的眾生說法,因緣是成熟,雖然眾生根機淺薄,但是佛陀您與眾生的因緣也已經成熟,難得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應該要趕快化度眾生的時候,希望佛把握因緣為眾生說法。」佛陀就說:「這麼難調伏,到底是能影響多少?實在對這些眾生的無明,慧根淺薄,真的是很難。」梵天王又向佛這樣說:「佛啊,您難道忘了您塵點劫以來,累生累世為眾生發願修行要度眾生,您的犧牲,生生世世,不顧一切捨身修行,只是為了一期要求真理。您已經累生累世犧牲您的財物,犧牲您最親愛的人,犧牲您的身體,累生累世,很多生世,無法算計,都是為眾生而犧牲。您好不容易因緣成熟的現在,您竟然要放棄嗎?」「我再想想。」



  梵天王就再接下去說,記得有一生世您生為國王,領導天下,權威一世,您的嬪妃、您的大臣、您的人民,一切都是這麼的服貼您,這麼的尊重您。您覺得:像這樣,雖然人民大家這麼的尊重國王一人,但是我能用什麼來回饋人民?能用什麼來讓人民是永恆的樂?不是一生世的富,希望能夠永生的樂。國王心想:唯有真理,真理才能讓人民永恆的快樂,不是物質充足的快樂,我應該要求法。那時候,這位國王就貼出告示,只要有人願意,有真理來告訴我,哪怕是一小句的真理,我都願意付出一切。這個告示一貼出去,有天人想試試看,難道真的這位國王這麼無私,為了求微妙的法,願意捨棄一切,有所求,他都要付出,只是為了一個微妙的法,只是為了要求法,願意付出一切嗎?他就是用這樣的心來向國王說,他撕下告示來見國王。



 國王看到這個人,心想:怎麼長這個樣子呢?不過看到他是真的用心,但是那個形貌很難看,頭髮是紅色的,還全都是直的,而且臉是青色的,眼睛是血紅色,好像不像人的人,像這樣的人來撕告示,到底他有什麼妙法呢?很多大臣認為這是沒有法的人,為什麼國王一直希望要求真理,在這個人的身上,有什麼真理好求嗎?不過國王已將告示貼出去了,不論是什麼人,只要能將真理說出來,就任他所祈求,他都願意付出。所以他就說:「還是讓他說出真理。」這位天人化身的人,就向國王說:「我不是人,我是夜叉,我有真理,我要向國王說。」國王就說:「夜叉有真理?到底你的真理是什麼?你可以說出來,不論你求什麼,我就是什麼給你。」「真的嗎?國王,我所提出要求的,你不後悔嗎?」「不後悔,只要是真理,你所求的,我絕對滿足你的願。」



  這夜叉說:「我肚子很餓,我需要你最愛的王妃、你最疼惜的太子,我需要他們來讓我吃,我肚子餓,我所興趣的是你的王妃、是你的太子。」國王想:王妃、太子雖然是我心愛,但是我的愛是天下眾生,如何才能讓眾生得到永恆的快樂?人生本來就有老、病、死,犧牲我最愛。那時候,大臣大家聽到了,覺得國王說出來的話,沒有不付出(兌現)的,所以大家趕快來向國王叩求,來叩頭、來求,大家都哭了,「不可啊!國王,您最心愛的,您的愛妃、您的太子怎麼可以為了給人民真理,這樣犧牲他們,千萬不可啊!」卻是國王就說:「已說出去的話,只要為真理,獻給人民,我想這也應該付出。」就這樣,真的把他的王妃、他的太子送給夜叉吞食。這當中,夜叉吃飽飯了,填飽了肚子,夜叉也真的將這句偈說出來了,「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陰空無相,無有我我所。」只說了這四句,國王聽了,每一句他都很用心用筆寫下來,看到這四句,他的心好像完全覺悟了。



  「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陰空無相,無有我我所。」世間到底是什麼是我的?什麼是我所擁有,永恆的呢?沒有,這是真正的法啊!就趕快將字寫好之後拿給大家,說:「到每個地方,趕快去布達,這就是真理,這就是妙用,人人用心在這四句偈,大家用心依教奉行。」夜叉看到國王這麼虔誠,所得到的法喜,這位夜叉化成了天人,王妃、太子依然存在。梵天王就向釋迦佛說:「過去您發這麼大的願,連您最心愛的愛妃、太子,您都願意奉獻給夜叉吞食,只是為了一個真理,為了要度眾生求真理。所有的因行,塵點劫以來,您所修的行已經成熟了,現在已經覺悟了。天下間要能有一尊佛出世很不容易,您在塵點劫以來所修的行,現在已經圓滿了,您應該要為天下眾生說法。」這個時候,諸天都湧現,大家求釋迦佛說法、轉法輪。



  這是佛成道的境界,那個時候為諸天說法,三七日的時間內。他的心境,佛陀的心境,在靜坐當中降伏魔軍,然後觀察眾生的因緣,考慮要如何來教育。一念心起,眾生剛強難調伏,不如取入涅槃。梵天王出現,來說過去佛陀塵點劫前,很多很多的故事其中之一。佛陀其實這只是要現一個境界,華嚴海會,在佛陀成正覺,這麼莊嚴的境界是諸天湧現出來,這是一個境界,在佛陀成佛那個時候。所以說,每一尊佛出現人間,就是諸天護法,尤其是梵天王他所擁護的法,希望正法住世。但是就是很難得遇佛出世,所以在大通智勝佛,坐道場十小劫,同樣也是諸天護法;成佛,同樣梵天王請轉法輪,這佛佛道同。所以說,成佛是要經過很長久的時間,是要經過很多,受了考驗才有辦法堅定信心,要不然眾生,我們都是眾生之一,根機淺薄,必定我們要如何來鍛鍊我們的根機堅定。前面的經文說,



經文:「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



  這時候成佛時,那個景象就是發光,「六種震動」,連梵宮殿,就是梵天,色界初禪天,梵天,是清淨,好樂佛法的梵天王全都來護佛法,來請佛轉法輪。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經文簡釋: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所震動處,梵天之宮。通常指大梵,天王名尸棄。亦名尸棄大梵,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來請轉法輪。



  前面也說,佛光一照,黑暗的地方忽然有光,忽然人與人互相相見,我們昨天說過了。確實,所照的境界很遠,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的梵天宮殿,這佛光照得很遠,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的梵天,這是多麼長、多麼遠啊!這不是算幾劫,這應該用我們現在的數字,應該說是幾萬光年,那個遙遠遙遠的地方,不是時間,是空間距離的長。那個光能照及的空間是很長、很廣,五百萬億諸國土這麼廣的距離,全都感應到佛成佛了,感應到佛的佛光照耀了,所以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的梵天宮殿都震動了。



  我們昨天說,有緣就有所感,無緣,近在身邊也無所感。因為諸佛,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一心志,所以娑婆世界的佛,已經是成佛了,所以這個心志震撼,震動。尤其是梵天好樂正法,所以就是這麼長、這麼遠,無法算計測量的空間距離,都震動起來,也受到光照。所以梵天王,就是名叫做「尸棄」。我們剛才說,梵天王來娑婆世界請佛轉法輪,就是這位梵天王,名叫做「尸棄大梵」,他是深信正法,他是護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來請轉法輪。因為梵天王壽命很長,塵點劫以前,原來就已經是梵天王,(梵天王為娑婆世界主)。所以他不是如我們娑婆世界三百六十五天為一年,人壽上百歲的人很少。我們人間就是幾千世、幾萬世,說劫的時間,我們經過了多少劫;梵天人壽長,梵天時間長,所以娑婆世界,多少佛出世,梵天王還是擁護正法。每一尊佛出世,梵天王都來護法。所以梵天宮殿震動,梵天王也來了。



經文簡釋:

「光明照曜,倍於常明」;佛大覺之光所照,倍勝餘光。

*「常明」:即真諦一實乘法之光。言倍者,佛光乃清淨無漏,倍於有漏之光。



  「光明照耀,倍於常明」。不只是震動,也是發光。「佛大覺之光所照,倍勝餘光」。佛的智慧之光,這是永恆的,不是如太陽的光。太陽的光,我們在人間還能把它障礙,太陽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地球在轉,也有一年到頭太陽照不到的國家。美國的某一個地方,半年的時間都沒有陽光,照不到。因為地球依軌道在轉,有時候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也有。也有若是地球轉到某位置,那個地方大半年都沒有夜晚,都是白天。在人間的地球上,都有日光照不到的,何況是在幽冥的地方,何況是山擋住,這邊山、那邊山,東起西落,同樣照不到的地方。



  但是佛的智慧,什麼都障礙不了他,真理永恆,只要眾生的心能打開,真正將法吸收,與自己的真如本性會合,這樣,這種引外在的法入內心,啟動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若這樣,智慧觀念都是我們自己不斷湧現出來。只要將法相信、入心,見解破除無明,自然智慧成長。這就是永恆,什麼東西都遮蓋不了我們,同樣的道理。所以常明,這是永遠、永遠都存在(「常明」,意為平常的光明),智慧。所以「即真諦一實乘法之光」。這個光,這個智慧之光,就是一實乘法,真如的真理。這種的真理,永遠都是光明,是非都分得很清楚,不會受人間紛紛擾擾的無明,障礙了我們的智慧,他智慧清楚,不會被無明煩惱顛倒了,這就是智慧之光。他常常都徹破無明,所以他常光。



  所以「言倍者」就是「佛光乃清淨無漏」。佛的智慧之光,真諦理,於佛已經全都清淨了,無漏失。無漏就是真理,沒有一點點的污染,沒有染穢,非常清淨的光,無漏失,當然就「倍於有漏之光」。對什麼樣的知識多高,其實那個智慧人人本具,知識是讀書學來的。這是知識分子,他的學問多高,他拿幾個博士,這都叫做知識,他就是有漏。他有煩惱,不論你知識多高,名利多大,還是受這個社會人間所轉動。但是智慧就是堅定,他是就是,非就非。這是「非」,那就是無明,不需要受它影響;「是」就是正理、真理,所以我們要守住我們原來的真理。所以佛光,它「倍於有漏之光」。雙倍、雙倍,無法去算,知識原來就是這樣,這麼輕易簡單就受世間的形象所轉動了。現在常常聽到「現在的時代就是這樣,我們就要隨時代潮流」。到底時代的潮流是對或不對呢?不對的,一直跟隨,很令人擔心。所以我們必定要守住我們的真理,對的,我們要好好地,大家要發心,守住這分清淨無染,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道理,這是我們的智慧之光,不要受無明來把它染污了。接下來的文再說,



經文:「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經文簡釋:「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

*「諸梵天王」:即上五百。諸宮殿光,昔未曾見。



  一尊佛成佛了,多大的事情啊!看,這個光一放出去,就是異於常,與平常不同,所以大家趕快來共聚,來討論,討論這個光。過去還不曾有過,現在是這樣光明透徹出來。過去未曾有,就是所說的諸梵天王,就是上面說的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等等,這些梵宮殿。宮殿。這種光好像很異常,不是平時的光。因為佛成佛那當中,忽然間的震動有感應,那個透出的光,「昔未曾見」,過去不曾見過。



經文簡釋:

*「以何因緣而現此相?」不知何緣有此瑞相。

*「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諸天互相共論瑞相。



  「以何因緣而現此相」,這個宮殿忽然間有這樣的光,是什麼因緣呢?這是一種瑞相,很難得,到底為什麼?所以「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大家互相集合,「共議此事」。這是互相來討論,這個光的瑞相是怎麼來的?我們要很體會,佛出現人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雖然佛陀他覺悟,有一度想要取入滅,跟你們說,這不是佛的本意,這是一種描寫佛的境界。他的心境,看到眾生這麼剛強難調伏,想要去付出,要向他們說法,談何容易啊!佛陀已覺悟了,成佛了,但對眾生說法,談何容易啊!不如取入滅度,雖然有這個心境,這是故意要引起諸天,大家集合過來的這種心思,所以佛心靈的境界,天人那種護法的心境,共同會合,做了這種諸天會合來聽法的因緣。不是說,是梵天來向佛說法,不是。表示梵天王,他的壽命很長,與世間相較,我們在世間活一百年,忉利天一天還沒過。我們一生過了,忉利天一日還沒過。



  我們要活到一百歲,談何容易?很少。忉利天一天,它是我們人間的一百年,何況在梵天,梵天它的一天是我們的幾萬年啊!這是歲壽又長、他的時日又長。所以,佛儘管在人間的塵點劫的時間,但是還是同樣,我們已經很長久了,但是在他們的境界裡,看過多少佛出現人間,然用人間的時間來算,那就是很稀有,很長久。釋迦佛,在修行菩薩道時,其實梵天王不是只有說這一段而已,他將佛陀修行的過程境界,佛《賢愚經》裡面很多段,都是他在勸佛,請轉法輪,說出很多段,佛求法的那分不惜身命,不惜他的家、財,心最愛的一切。甚至剝皮來做紙,用骨來做筆,用血來和墨,也是要求法,這種精神,梵天王都一一將它點出來。「過去,佛你是這樣,還未成佛之前,在行菩薩道,為了要度眾生,你願意這樣的付出,現在好不容易已經成佛了,應該要大轉法輪。」



  這是一種佛與天(指梵天王)互相相契,這在佛經裡有很多段,佛陀真正在行菩薩道時的境界很多。我們學佛,根機還是很淺薄。這根器淺薄,是佛陀成佛第一個念頭,眾生的根器這麼的淺薄,難調難伏,很剛強。確實,真的剛強,眾生真的根器很頑劣,難調伏。不過,我們能這樣嗎?若難調伏,我們永遠都是在苦難中,「有生就有苦」,那段偈文不就是這樣嗎?所以我們要好好來用心,為人間、為我們的生死大事,要好好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

【附註一】《賢愚經‧梵天請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國善勝道場。初始得佛,念諸眾生,迷網邪倒,難可教化。「若我住世,於事無益,不如遷逝無餘涅槃。」爾時梵天,知佛所念,即從天下,前詣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合掌勸請:「世尊!轉于法輪,莫般涅槃。」佛答梵天:「眾生之類,塵垢所弊,樂著世樂,無有慧心。若我住世,唐勞其功,如吾所念,唯滅為快。」爾時梵天,復更傾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開導,今正是時。又諸眾生應可度者,亦甚眾多,云何世尊,欲入涅槃?使此萌類,永失覆護。世尊往昔無數劫時,恒為眾生採集法藥,乃至一偈,以身妻子而用募求。云何不念便欲孤棄?過去久遠,於閻浮提有大國王,號修樓婆,領此世界八萬四千諸小國邑,六萬山川,八千億聚落,王有二萬夫人一萬大臣。時妙色王,德力無比,覆育民物,豐樂無極。王心念曰:『如我今者,唯以財寶資給一切,無有道教而安立之,此是我咎,何其苦哉?今當推求堅實法財普令得脫。』即時宣令閻浮提內:『誰能有法與我說者,恣其所須,不敢違逆。』



  募出周遍,無有應者,時王憂愁酸切懇惻。毘沙門王見其如是,欲往試之,輒自變身化作夜叉,色貌青黑,眼赤如血,狗牙上出,頭髮悉?,火從口出,來詣宮門,口自宣言:『誰欲聞法?我當為說。』王聞是語,喜不自勝,躬自出迎,前為作禮,敷施高座,請令就坐,即集群僚,前後圍遶,欲得聽聞。爾時夜叉復告王曰:『學法事難,云何直爾欲得聞知?』王叉手曰:『一切所須不敢有逆。』夜叉報曰:『若以大王可愛妻子與我食者,乃與汝法。』爾時大王以所愛夫人及兒中勝者供養夜叉,夜叉得已,於高座上眾會之中取而食之。爾時諸王百官群臣見王如是,啼哭懊惱,宛轉在地,勸請大王令捨此事。王為法故,心堅不迴。時夜叉鬼食妻子盡,為說一偈:「『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陰空無相,無有我我所。』說是偈已,王大歡喜,心無悔恨大如毛髮,即便書寫,遣使頒示閻浮提內,咸使誦習。時毘沙門王還復本形,讚言:『善哉!甚奇甚特!夫人太子猶存如故。』爾時王者今佛身是。世尊昔日為法尚爾,云何今欲便捨眾生早入涅槃而不救濟?(以下略)



【附註二】《賢愚經‧梵天請法六事品第一》



  「又復,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波羅奈國,有五百仙士。時仙人師,名鬱多羅,恒思正法,欲得修學四方推求,宣告一切:『誰有正法,為我說者,隨其所欲,悉當供給。』有婆羅門來應之言:『吾有正法,誰欲聞者,我當為說。』時仙人師合掌白言:『唯願矜愍垂哀為說。』婆羅門言:『學法事難!久苦乃獲,汝今云何直爾欲聞?於理不可。汝若至誠欲得法者,當隨我教。』仙人白言:『大師所敕不敢違逆。』尋即語曰:『汝今若能剝皮作紙,析骨為筆,血用和墨,寫吾法者,乃與汝說。』是時鬱多羅聞此語已,歡喜踊躍,敬如來教,即剝身皮,析取身骨,以血和墨,仰白之曰:『今正是時,唯願速說!』時婆羅門,便說此偈:「『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盜淫,不兩舌惡口,妄言及綺語,心不貪諸欲,無瞋恚毒想,捨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說是偈已,即自書取,遣人宣寫,閻浮提內一切人民,咸使誦讀如說修行。世尊爾時如是求法,為於眾生心無悔恨;今者云何欲捨一切,入於涅槃而不說法?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7/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7/28晨語簡記   2015/07/28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7月 30, 2015 10:17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星期二)

 

眾生根器淺薄怎麼辦?

佛陀是隨著他們所想要的、喜歡的來度化眾生

先區分不同的跟機,對他們說不同的法

總之,都要讓他們先生起歡喜心

再看看眾生以往所造作的因,為他們說可以讓他們生起正信的話

普遍地布施,讓每一個人都能增長善根。

上人這段偈文的翻譯如上,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如何度眾。

每一個菩薩或教育工作者或想要度人的人都要用心學。

 

上人對我們的開示與要求是:

我們都是眾生之一,根機淺薄,必定我們要如何來鍛鍊我們的根機堅定。

 

 

在《賢愚經‧梵天請法六事品第一》

佛陀前世求法的精神令人震撼,當自我警惕。

 

 

 

眾生根器淺薄,佛隨其所欲樂,
稱機分別而說,先令生歡喜心;
觀眾生宿行因,為說令生正信,普施增長善根。


  用心來體會,這些道理應該清楚了。眾生的根機確實很淺薄,人人現在因為煩惱多,所以根機很淺,雖然有很好的法,就難啊,難以入心,因為無明、煩惱厚又重,所以法要入心,不容易啊!堪嘆人性根機淺薄,煩惱不斷來消退求法的心,有法來,煩惱就浮上來,往往煩惱就是掩過了法,所以我們的根機就是一直那麼淺、那麼薄。所以佛陀很辛苦,累生累世,塵點劫,這麼長的時間,隨著眾生不斷來人間,隨順眾生的根機,不斷設法教化。所以「佛隨其所欲樂」,眾生的根機到底需要怎樣,才能讓法入他的心呢?這是累生世,佛發菩薩心時,修行,一直要如何為眾生付出的心,一直就是「稱機分別而說」,看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機,他就是要稱眾生的意,隨眾生的根器說法。很辛苦啊!千千萬萬眾生,根機、習氣都不同,要如何能適應所有所有的眾生所想要的,所想要聽,所能接受、能入心,真的是不容易啊!所以只好「先令生歡喜心」。要和眾生結好緣,先要讓眾生起歡喜心,才有辦法去接近眾生,這就是要塵點劫的時間,長時間,不斷去適應眾生。只為了一項,「為說令生正信」,希望能說法投機,眾生能生起信心。

  這不惜一切,「普施增長善根」,光是為了要適應眾生的根機,就要用這麼長久的時間,希望眾生能生起歡喜心來接受佛法,希望眾生能生起信心,希望眾生能增長善根,所以他要適應,要「觀眾生宿行因」。要知道眾生過去所修、所行的因,這就是菩薩長時間在六道中,為了要度眾生,很辛苦啊!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直到了因緣成熟,他的願就是在娑婆世界成佛,過去塵點劫已經結這麼多緣了,因緣成熟了,就在娑婆,五濁惡世,五趣雜居,眾生剛強難調伏,這個娑婆世界,佛陀慈悲,選擇在這樣的地方,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空間,他的依報就在娑婆世界。好不容易修行──參訪五年、六年苦行,一直到三七日中靜思惟。這段時間,千千萬萬的辛苦。在三七日間的思惟,那個心情的澎湃,降伏了魔軍,心情靜下來之後,那念心──要如何度眾生,利益一切眾生。這個念頭一起,就很多魔軍,煩惱、無明現前,他用他堅定的清淨心,一一、一一來降伏。這也是一段很長時間,心境的降伏。總是這些心境,魔幻就這樣幻化了,再回歸一片清淨,寂然清澄,恍然大悟,與天星會合,覺悟了。

  這分覺悟的心好好來觀察,天下眾生要如何來化度。經過了一番的觀察,眾生真正還是那麼剛強,還是這麼的難調伏,要用什麼方法來調伏他呢?一度想起了這麼的困難,這實在是難教化的眾生,很剛強,因為他們的根機很淺薄,又是煩惱、無明、惑覆蔽,剛強難調伏,要怎麼教他們呢?所以起了一個念頭:不如取入滅。這是佛成道之後,有一段時間很掙扎,要如何度眾生的那個心思,觀察眾生的根機是這麼鈍劣,根機這麼淺薄,所以很難調伏。那時候有起了一個念頭,不如取入滅,想要滅度。在這個時候,忽然間,梵天王就出現在佛的面前,而且用很虔誠的心來頂禮,禮足,並合掌請佛住世,甚至請佛說法。他就這樣說:「佛好不容易已經成佛了,世間要能成就一尊佛,是多麼困難啊!佛陀,既然已成佛,已覺悟了,眾生還未度,如何能取入滅度呢?千萬不可啊!希望佛陀要住世度眾生。」

  佛陀就回答說:「眾生之類真的是塵垢所蔽,塵垢無明煩惱惑重,即使要向他們說法,真的很困難,因為這些眾生,觀察起來,慧心,就是慧根很淺薄啊!若是我再住世下去,要度這些眾生,困難重重啊!徒勞無功,困難啊!」這個時候,梵天王他再次再懇求,頂禮,虔誠再向佛祈求。「佛陀啊!您現在已經法海已滿了,現在應該正是要說法度眾生的時刻,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就取入滅呢?應該要好好對現在的眾生說法,因緣是成熟,雖然眾生根機淺薄,但是佛陀您與眾生的因緣也已經成熟,難得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應該要趕快化度眾生的時候,希望佛把握因緣為眾生說法。」佛陀就說:「這麼難調伏,到底是能影響多少?實在對這些眾生的無明,慧根淺薄,真的是很難。」梵天王又向佛這樣說:「佛啊,您難道忘了您塵點劫以來,累生累世為眾生發願修行要度眾生,您的犧牲,生生世世,不顧一切捨身修行,只是為了一期要求真理。您已經累生累世犧牲您的財物,犧牲您最親愛的人,犧牲您的身體,累生累世,很多生世,無法算計,都是為眾生而犧牲。您好不容易因緣成熟的現在,您竟然要放棄嗎?」「我再想想。」

  梵天王就再接下去說,記得有一生世您生為國王,領導天下,權威一世,您的嬪妃、您的大臣、您的人民,一切都是這麼的服貼您,這麼的尊重您。您覺得:像這樣,雖然人民大家這麼的尊重國王一人,但是我能用什麼來回饋人民?能用什麼來讓人民是永恆的樂?不是一生世的富,希望能夠永生的樂。國王心想:唯有真理,真理才能讓人民永恆的快樂,不是物質充足的快樂,我應該要求法。那時候,這位國王就貼出告示,只要有人願意,有真理來告訴我,哪怕是一小句的真理,我都願意付出一切。這個告示一貼出去,有天人想試試看,難道真的這位國王這麼無私,為了求微妙的法,願意捨棄一切,有所求,他都要付出,只是為了一個微妙的法,只是為了要求法,願意付出一切嗎?他就是用這樣的心來向國王說,他撕下告示來見國王。

 國王看到這個人,心想:怎麼長這個樣子呢?不過看到他是真的用心,但是那個形貌很難看,頭髮是紅色的,還全都是直的,而且臉是青色的,眼睛是血紅色,好像不像人的人,像這樣的人來撕告示,到底他有什麼妙法呢?很多大臣認為這是沒有法的人,為什麼國王一直希望要求真理,在這個人的身上,有什麼真理好求嗎?不過國王已將告示貼出去了,不論是什麼人,只要能將真理說出來,就任他所祈求,他都願意付出。所以他就說:「還是讓他說出真理。」這位天人化身的人,就向國王說:「我不是人,我是夜叉,我有真理,我要向國王說。」國王就說:「夜叉有真理?到底你的真理是什麼?你可以說出來,不論你求什麼,我就是什麼給你。」「真的嗎?國王,我所提出要求的,你不後悔嗎?」「不後悔,只要是真理,你所求的,我絕對滿足你的願。」

  這夜叉說:「我肚子很餓,我需要你最愛的王妃、你最疼惜的太子,我需要他們來讓我吃,我肚子餓,我所興趣的是你的王妃、是你的太子。」國王想:王妃、太子雖然是我心愛,但是我的愛是天下眾生,如何才能讓眾生得到永恆的快樂?人生本來就有老、病、死,犧牲我最愛。那時候,大臣大家聽到了,覺得國王說出來的話,沒有不付出(兌現)的,所以大家趕快來向國王叩求,來叩頭、來求,大家都哭了,「不可啊!國王,您最心愛的,您的愛妃、您的太子怎麼可以為了給人民真理,這樣犧牲他們,千萬不可啊!」卻是國王就說:「已說出去的話,只要為真理,獻給人民,我想這也應該付出。」就這樣,真的把他的王妃、他的太子送給夜叉吞食。這當中,夜叉吃飽飯了,填飽了肚子,夜叉也真的將這句偈說出來了,「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陰空無相,無有我我所。」只說了這四句,國王聽了,每一句他都很用心用筆寫下來,看到這四句,他的心好像完全覺悟了。

  「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陰空無相,無有我我所。」世間到底是什麼是我的?什麼是我所擁有,永恆的呢?沒有,這是真正的法啊!就趕快將字寫好之後拿給大家,說:「到每個地方,趕快去布達,這就是真理,這就是妙用,人人用心在這四句偈,大家用心依教奉行。」夜叉看到國王這麼虔誠,所得到的法喜,這位夜叉化成了天人,王妃、太子依然存在。梵天王就向釋迦佛說:「過去您發這麼大的願,連您最心愛的愛妃、太子,您都願意奉獻給夜叉吞食,只是為了一個真理,為了要度眾生求真理。所有的因行,塵點劫以來,您所修的行已經成熟了,現在已經覺悟了。天下間要能有一尊佛出世很不容易,您在塵點劫以來所修的行,現在已經圓滿了,您應該要為天下眾生說法。」這個時候,諸天都湧現,大家求釋迦佛說法、轉法輪。

  這是佛成道的境界,那個時候為諸天說法,三七日的時間內。他的心境,佛陀的心境,在靜坐當中降伏魔軍,然後觀察眾生的因緣,考慮要如何來教育。一念心起,眾生剛強難調伏,不如取入涅槃。梵天王出現,來說過去佛陀塵點劫前,很多很多的故事其中之一。佛陀其實這只是要現一個境界,華嚴海會,在佛陀成正覺,這麼莊嚴的境界是諸天湧現出來,這是一個境界,在佛陀成佛那個時候。所以說,每一尊佛出現人間,就是諸天護法,尤其是梵天王他所擁護的法,希望正法住世。但是就是很難得遇佛出世,所以在大通智勝佛,坐道場十小劫,同樣也是諸天護法;成佛,同樣梵天王請轉法輪,這佛佛道同。所以說,成佛是要經過很長久的時間,是要經過很多,受了考驗才有辦法堅定信心,要不然眾生,我們都是眾生之一,根機淺薄,必定我們要如何來鍛鍊我們的根機堅定。前面的經文說,

經文:「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

  這時候成佛時,那個景象就是發光,「六種震動」,連梵宮殿,就是梵天,色界初禪天,梵天,是清淨,好樂佛法的梵天王全都來護佛法,來請佛轉法輪。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經文簡釋: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所震動處,梵天之宮。通常指大梵,天王名尸棄。亦名尸棄大梵,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來請轉法輪。

  前面也說,佛光一照,黑暗的地方忽然有光,忽然人與人互相相見,我們昨天說過了。確實,所照的境界很遠,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的梵天宮殿,這佛光照得很遠,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的梵天,這是多麼長、多麼遠啊!這不是算幾劫,這應該用我們現在的數字,應該說是幾萬光年,那個遙遠遙遠的地方,不是時間,是空間距離的長。那個光能照及的空間是很長、很廣,五百萬億諸國土這麼廣的距離,全都感應到佛成佛了,感應到佛的佛光照耀了,所以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的梵天宮殿都震動了。

  我們昨天說,有緣就有所感,無緣,近在身邊也無所感。因為諸佛,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一心志,所以娑婆世界的佛,已經是成佛了,所以這個心志震撼,震動。尤其是梵天好樂正法,所以就是這麼長、這麼遠,無法算計測量的空間距離,都震動起來,也受到光照。所以梵天王,就是名叫做「尸棄」。我們剛才說,梵天王來娑婆世界請佛轉法輪,就是這位梵天王,名叫做「尸棄大梵」,他是深信正法,他是護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來請轉法輪。因為梵天王壽命很長,塵點劫以前,原來就已經是梵天王,(梵天王為娑婆世界主)。所以他不是如我們娑婆世界三百六十五天為一年,人壽上百歲的人很少。我們人間就是幾千世、幾萬世,說劫的時間,我們經過了多少劫;梵天人壽長,梵天時間長,所以娑婆世界,多少佛出世,梵天王還是擁護正法。每一尊佛出世,梵天王都來護法。所以梵天宮殿震動,梵天王也來了。

經文簡釋:
光明照曜,倍於常明」;佛大覺之光所照,倍勝餘光。
「常明」:即真諦一實乘法之光。言倍者,佛光乃清淨無漏,倍於有漏之光。

  「光明照耀,倍於常明」。不只是震動,也是發光。「佛大覺之光所照,倍勝餘光」。佛的智慧之光,這是永恆的,不是如太陽的光。太陽的光,我們在人間還能把它障礙,太陽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地球在轉,也有一年到頭太陽照不到的國家。美國的某一個地方,半年的時間都沒有陽光,照不到。因為地球依軌道在轉,有時候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也有。也有若是地球轉到某位置,那個地方大半年都沒有夜晚,都是白天。在人間的地球上,都有日光照不到的,何況是在幽冥的地方,何況是山擋住,這邊山、那邊山,東起西落,同樣照不到的地方。

  但是佛的智慧,什麼都障礙不了他,真理永恆,只要眾生的心能打開,真正將法吸收,與自己的真如本性會合,這樣,這種引外在的法入內心,啟動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若這樣,智慧觀念都是我們自己不斷湧現出來。只要將法相信、入心,見解破除無明,自然智慧成長。這就是永恆,什麼東西都遮蓋不了我們,同樣的道理。所以常明,這是永遠、永遠都存在(「常明」,意為平常的光明),智慧。所以「即真諦一實乘法之光」。這個光,這個智慧之光,就是一實乘法,真如的真理。這種的真理,永遠都是光明,是非都分得很清楚,不會受人間紛紛擾擾的無明,障礙了我們的智慧,他智慧清楚,不會被無明煩惱顛倒了,這就是智慧之光。他常常都徹破無明,所以他常光。

  所以「言倍者」就是「佛光乃清淨無漏」。佛的智慧之光,真諦理,於佛已經全都清淨了,無漏失。無漏就是真理,沒有一點點的污染,沒有染穢,非常清淨的光,無漏失,當然就「倍於有漏之光」。對什麼樣的知識多高,其實那個智慧人人本具,知識是讀書學來的。這是知識分子,他的學問多高,他拿幾個博士,這都叫做知識,他就是有漏。他有煩惱,不論你知識多高,名利多大,還是受這個社會人間所轉動。但是智慧就是堅定,他是就是,非就非。這是「非」,那就是無明,不需要受它影響;「是」就是正理、真理,所以我們要守住我們原來的真理。所以佛光,它「倍於有漏之光」。雙倍、雙倍,無法去算,知識原來就是這樣,這麼輕易簡單就受世間的形象所轉動了。現在常常聽到「現在的時代就是這樣,我們就要隨時代潮流」。到底時代的潮流是對或不對呢?不對的,一直跟隨,很令人擔心。所以我們必定要守住我們的真理,對的,我們要好好地,大家要發心,守住這分清淨無染,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道理,這是我們的智慧之光,不要受無明來把它染污了。接下來的文再說,

經文:「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經文簡釋:「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
*「諸梵天王」:即上五百。諸宮殿光,昔未曾見。

  一尊佛成佛了,多大的事情啊!看,這個光一放出去,就是異於常,與平常不同,所以大家趕快來共聚,來討論,討論這個光。過去還不曾有過,現在是這樣光明透徹出來。過去未曾有,就是所說的諸梵天王,就是上面說的五百萬億諸國土中等等,這些梵宮殿。宮殿。這種光好像很異常,不是平時的光。因為佛成佛那當中,忽然間的震動有感應,那個透出的光,「昔未曾見」,過去不曾見過。

經文簡釋:
「以何因緣而現此相?」不知何緣有此瑞相。
「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諸天互相共論瑞相。

  「以何因緣而現此相」,這個宮殿忽然間有這樣的光,是什麼因緣呢?這是一種瑞相,很難得,到底為什麼?所以「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大家互相集合,「共議此事」。這是互相來討論,這個光的瑞相是怎麼來的?我們要很體會,佛出現人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雖然佛陀他覺悟,有一度想要取入滅,跟你們說,這不是佛的本意,這是一種描寫佛的境界。他的心境,看到眾生這麼剛強難調伏,想要去付出,要向他們說法,談何容易啊!佛陀已覺悟了,成佛了,但對眾生說法,談何容易啊!不如取入滅度,雖然有這個心境,這是故意要引起諸天,大家集合過來的這種心思,所以佛心靈的境界,天人那種護法的心境,共同會合,做了這種諸天會合來聽法的因緣。不是說,是梵天來向佛說法,不是。表示梵天王,他的壽命很長,與世間相較,我們在世間活一百年,忉利天一天還沒過。我們一生過了,忉利天一日還沒過。

  我們要活到一百歲,談何容易?很少。忉利天一天,它是我們人間的一百年,何況在梵天,梵天它的一天是我們的幾萬年啊!這是歲壽又長、他的時日又長。所以,佛儘管在人間的塵點劫的時間,但是還是同樣,我們已經很長久了,但是在他們的境界裡,看過多少佛出現人間,然用人間的時間來算,那就是很稀有,很長久。釋迦佛,在修行菩薩道時,其實梵天王不是只有說這一段而已,他將佛陀修行的過程境界,佛《賢愚經》裡面很多段,都是他在勸佛,請轉法輪,說出很多段,佛求法的那分不惜身命,不惜他的家、財,心最愛的一切。甚至剝皮來做紙,用骨來做筆,用血來和墨,也是要求法,這種精神,梵天王都一一將它點出來。「過去,佛你是這樣,還未成佛之前,在行菩薩道,為了要度眾生,你願意這樣的付出,現在好不容易已經成佛了,應該要大轉法輪。」

  這是一種佛與天(指梵天王)互相相契,這在佛經裡有很多段,佛陀真正在行菩薩道時的境界很多。我們學佛,根機還是很淺薄。這根器淺薄,是佛陀成佛第一個念頭,眾生的根器這麼的淺薄,難調難伏,很剛強。確實,真的剛強,眾生真的根器很頑劣,難調伏。不過,我們能這樣嗎?若難調伏,我們永遠都是在苦難中,「有生就有苦」,那段偈文不就是這樣嗎?所以我們要好好來用心,為人間、為我們的生死大事,要好好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
【附註一】《賢愚經‧梵天請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國善勝道場。初始得佛,念諸眾生,迷網邪倒,難可教化。「若我住世,於事無益,不如遷逝無餘涅槃。」爾時梵天,知佛所念,即從天下,前詣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合掌勸請:「世尊!轉于法輪,莫般涅槃。」佛答梵天:「眾生之類,塵垢所弊,樂著世樂,無有慧心。若我住世,唐勞其功,如吾所念,唯滅為快。」爾時梵天,復更傾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開導,今正是時。又諸眾生應可度者,亦甚眾多,云何世尊,欲入涅槃?使此萌類,永失覆護。世尊往昔無數劫時,恒為眾生採集法藥,乃至一偈,以身妻子而用募求。云何不念便欲孤棄?過去久遠,於閻浮提有大國王,號修樓婆,領此世界八萬四千諸小國邑,六萬山川,八千億聚落,王有二萬夫人一萬大臣。時妙色王,德力無比,覆育民物,豐樂無極。王心念曰:『如我今者,唯以財寶資給一切,無有道教而安立之,此是我咎,何其苦哉?今當推求堅實法財普令得脫。』即時宣令閻浮提內:『誰能有法與我說者,恣其所須,不敢違逆。』

  募出周遍,無有應者,時王憂愁酸切懇惻。毘沙門王見其如是,欲往試之,輒自變身化作夜叉,色貌青黑,眼赤如血,狗牙上出,頭髮悉?,火從口出,來詣宮門,口自宣言:『誰欲聞法?我當為說。』王聞是語,喜不自勝,躬自出迎,前為作禮,敷施高座,請令就坐,即集群僚,前後圍遶,欲得聽聞。爾時夜叉復告王曰:『學法事難,云何直爾欲得聞知?』王叉手曰:『一切所須不敢有逆。』夜叉報曰:『若以大王可愛妻子與我食者,乃與汝法。』爾時大王以所愛夫人及兒中勝者供養夜叉,夜叉得已,於高座上眾會之中取而食之。爾時諸王百官群臣見王如是,啼哭懊惱,宛轉在地,勸請大王令捨此事。王為法故,心堅不迴。時夜叉鬼食妻子盡,為說一偈:「『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陰空無相,無有我我所。』說是偈已,王大歡喜,心無悔恨大如毛髮,即便書寫,遣使頒示閻浮提內,咸使誦習。時毘沙門王還復本形,讚言:『善哉!甚奇甚特!夫人太子猶存如故。』爾時王者今佛身是。世尊昔日為法尚爾,云何今欲便捨眾生早入涅槃而不救濟?(以下略)

【附註二】《賢愚經‧梵天請法六事品第一》


  「又復,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波羅奈國,有五百仙士。時仙人師,名鬱多羅,恒思正法,欲得修學四方推求,宣告一切:『誰有正法,為我說者,隨其所欲,悉當供給。』有婆羅門來應之言:『吾有正法,誰欲聞者,我當為說。』時仙人師合掌白言:『唯願矜愍垂哀為說。』婆羅門言:『學法事難!久苦乃獲,汝今云何直爾欲聞?於理不可。汝若至誠欲得法者,當隨我教。』仙人白言:『大師所敕不敢違逆。』尋即語曰:『汝今若能剝皮作紙,析骨為筆,血用和墨,寫吾法者,乃與汝說。』是時鬱多羅聞此語已,歡喜踊躍,敬如來教,即剝身皮,析取身骨,以血和墨,仰白之曰:『今正是時,唯願速說!』時婆羅門,便說此偈:「『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盜淫,不兩舌惡口,妄言及綺語,心不貪諸欲,無瞋恚毒想,捨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說是偈已,即自書取,遣人宣寫,閻浮提內一切人民,咸使誦讀如說修行。世尊爾時如是求法,為於眾生心無悔恨;今者云何欲捨一切,入於涅槃而不說法?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7/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7/28晨語簡記   2015/07/28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8月 01, 2015 3:22 pm

28/7 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眾生根器淺薄,佛隨其所欲樂
稱機分別而說,先令生歡喜心
觀眾生宿行因,為說令生正信
普施增長善根。

(眾生煩惱偏多,根器又淺薄,法難入心。為此佛陀來人間唯有稱合眾生的心,隨順其意分別適機說教, 先令眾生心生歡喜。塵點劫以來長時間令眾生生起信心、增長善根, 而觀察眾生過去所修的行和因來教導,這也是菩薩長時在六道中度眾的原因,直至因緣成熟悟入為止。

釋迦牟尼佛所生報土於五趣雜居堪忍的娑婆世界,降伏魔軍和心魔至心靈寂靜,在思維如何化度剛強難調伏,煩惱惑業厚重的眾生,覺得眾生慧根淺薄要度化很難,而想自取入滅。護法的梵天王虔誠頂禮祈求,表示佛如今法海已滿,法幢已張,和娑婆眾生的因緣也成熟,是時候度化眾生,莫忘過去累生累世所發的大願,為眾生犧牲,成就大眾的心念。

梵天王說出釋迦牟尼的過去生,曾有一世為妙色王,受世人所尊重。 然而仁慈的國王覺得,應該給人民得到永遠的安樂,而非一世物質的福,決定要修行,貼出告示要尋求微妙法,為眾求真理,若有人能說出真理,會滿足他的心願。這時多聞天王得知,決定來考驗他,而化身紅髮綠臉紅眼的夜叉,向國王表示如果國王能獻出最愛的后妃和太子給他吃,就告知他真理。大臣們聽到希望國王三思,然而國王為守承諾,答應夜叉的要求。夜叉飽餐後,說出偈言:「一切行無常,生著皆有苦,五蘊無相性,我與我所無。」*

國王聽後抄下偈言,要人民奉行。 夜叉見國王如此受教,即現回天人相,也還回后妃和太子。…

梵天王說完後,勸請釋迦牟尼佛要堅定信心,佛陀現出華嚴海會,諸天護法湧現,請佛陀為其開示。成佛必經長時間考驗,鍛鍊根機令深厚。成佛須經很多考驗,才能度化眾生,因此眾生需要鍛鍊根機堅定,才能得悟而續佛慧命。)

*一切行無常,生著皆有苦,五蘊無相性,我與我所無。
「一切行的遷流造作,都是剎那變化無常。一旦生到這個世界來,都免不了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苦。色、 受、想、行、識這五蘊,是因緣和合聚成,它的相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即使是執著的我,和我所執著的,到最後終歸於無。」
故事摘自 :賢愚經「梵天請法六事」(一)

●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這裏是指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的距離,而不是時間的長短,佛成佛後 ,連如此遙遠的梵天宮也感應到震動和光明所照曜,而這道光芒,比一般的光明還要倍增。表示無論是大通智勝佛,還是釋迦牟尼佛,佛佛道同皆一心志。)

●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
○ 所震動處,(令)梵天之宮(也動搖) 。通常指大梵天王,名 “尸棄”。亦名 “尸棄大梵”,(大梵天王好樂並) 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來(護法,)請(佛)轉法輪(,開示說法)。

● 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 佛大覺<悟>之(智慧)光所照<曜> ,倍勝<其>餘(的)光。
(不只震動,還會發光,佛的智慧之光才是永恆,而非太陽之光,它在人間還是有障礙,只因地球在轉動 。佛光則不同,眾生只要將心打開 ,法入心中,和真如本性會合,破除無明見解,即能心光常明。)

○ 常明:即(是)真諦(道理的) “一實乘法” 之光(永遠光明,是非分清, 不受人間紛擾所顛倒)。言(說) “倍” 者,(表示)佛(的智慧之)光乃清淨無漏(失,即是真理),倍(增)於有漏( 失)之光(,如日光,始終有無法被照耀之處)。

(智慧人本具,知識靠學習。如知識份子,即使是學位高,名利大,還是較易受世間現象所轉動,好比跟潮流,無論對還是不對一樣跟,這很令人擔心。唯有用智慧來守住真理,人人發心守護清淨無染的智慧之光,不受外境所染著。)

● 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成佛是一件大事,諸梵天王如今看到梵天宮一片光明,是過去未曾有過的事,到底是甚麼樣的因緣,會現出如此瑞相? 為此而議論紛紛,一起來討論這事。)

● 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
○ 諸梵天王;即(如)上(面所說)五百 (萬億諸國土),諸(各個)宮殿(都放) 光,(是)昔(日)未曾(看)見(的事)。

● 以何因緣、而現此相?
○ 不知(有)何(因)緣,有此瑞相(的出現)。

● 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 (這時,)諸天(王)互相(聚集一堂) 共 (同討)論(有關)瑞相(的事)。

(體會佛出世的不易,佛陀雖然覺悟 ,卻一度想取入滅,原因是成佛非佛所願,加上眾生剛強,對他們說法談何容易,因此才有如此心境, 故意引起諸天王的注意,而集合起來,勸佛請法輪。這就是天人同心會合擁護、聽佛說法的因緣,而勸請佛陀轉法輪,並非是佛陀主動向諸天王說法,或要諸天王到來聞法 。)

(梵天王的壽命,於久遠的塵點劫時已在,其一天,是人間的幾萬年。 因此不斷見證佛來人間度化,知道人間有佛的出現,是極為希有的事 ,因此必定請佛轉法輪,更見證釋迦牟尼修道的決心,過去生在修菩薩道的過程中,曾以皮當紙,以骨作筆,以血為墨,為人間付出,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和在家的一切,由此可見修行的心是如此堅定,能夠成佛更是不簡單,因此更應該轉法輪,來度化剛強難調伏的眾生,和根機淺薄的弟子。

幸虧有梵天王的護持勸導,讓佛陀打消成佛後取向入滅的最初念頭, 否則我們將永遠處在苦難中。了解有生就有苦,所以要好好用心為人間付出,為生死大事而努力堅定的修行。)


成佛初心非所願
奈何眾生根淺薄
一度本想取入滅
幸虧梵天多勸請
諸天華嚴海會聚
惟願佛陀能說法

(弟子任海文 <濟勖> 虔心摘錄證嚴上人 28/7/15 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一律以台灣宗教處為準,歡迎不吝賜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2015/07/28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