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9/03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9/03晨語簡記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9月 03, 2015 5:05 pm

20150903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苦因集諸眾生造諸惑業,
而受生死逼迫沉溺苦輪,
菩薩秉慈契悲滅不善法,
導向善處令彼道心安隱。

苦啊!人生苦還是不苦呢?真的是苦。苦是因集,集是來自眾生,很多很多的眾生所造作的惑業。惑就是無明,很多的無明來自於一念惑,就是道理不清楚,所以造作很多的不善事。因為這樣,所以受生死逼迫,沈溺於苦輪中。真的是生死由不得自己,如何來生,不知來自何處;什麼時候往生,也不知往何去向。既不知將來,也不知去向,在這當中,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愛的,偏偏愛別離的苦,恨的、怨的,偏偏聚集在一起,愛恨情仇啊!造這些情,又是因為情而起了怨、起了仇,互生互殺,這樣的人生矛盾的事情多多,很多啊!這樣多的矛盾、苦難事,都是由不得自己,這就是惑,無明、惑,所以受了生死逼迫,很苦,由不得自己這樣一直沈溺下去。所沈溺的地方就是我們最不如意、最苦難、最不想要的地方,偏偏就是被這個業力牽引過去,不由自己的苦啊!

看到天下的新聞報導,難民潮,這幾年來難民潮很多,四處流竄,到底他們要何去何從?不知道。但是無法生活在他們出生的國家,既生在那個國家,卻無法在那國家生活,所以就造成了逃亡潮,要逃,逃走它鄉,很苦。看到這些難民潮不斷四處受盡苦難,風霜雪凍,老幼,有的人靠著兩隻腳這樣逃,心不安,身體病弱,老幼的拖磨,在逃難的路途中,實在是在每一天的新聞報導,每一天所看悽慘的景象,實在是很不堪忍,這就是人間的苦。看看在這幾年時間,從中東、北非起了人禍開始,一直都是無窮盡,難民這樣受盡苦難,從陸地走的,成千上萬,多少的人扶老攜幼,有的牽著、有的抱著,有的老者要扶,路途中失去了生命,病苦折磨失去生命的也不少。為什麼也們要這樣呢?嘆無奈!因為他們所生的國度容納不得,整天的炮火,整天的戰亂,留在他們的國家,死路一條,所以拼著生命的危險也要離開。從陸地走,從海陸走。陸地,半路喪失生命,水路、海上沈溺,死亡人數不計其數啊!

有的人搭著火車偷渡,有的是用貨櫃車偷渡,天氣炎熱,等到還未到達目的地,打開了貨櫃的門,幾十人已經都變成了一具一具的屍體。看,人生啊,有誰願意無法生存在他自己的出生地呢?有誰願意住這種不安定的國家,所以才來逃亡,要經過這麼長的路,冒著生命的危險,有誰願意?很多很多都不願意,但是不得不逃難。這是不是因為眾生,有的眾生就是這樣迷惑,一念心喪心病狂,就造成了損害人道,只是為一念瞋怒,累積了很多的恨意。到底是什麼事情在累積?是什麼樣的欲望所造成?天下已經有千萬人因此受盡苦磨,難道這不就是苦集。這種苦,集來了種種的煩惱無明,造成這麼多殘酷人間的苦難,這就是惑業啊!

眾生的共業,眾生的惑,不知自己在受苦,也不知是為何,造成苦的源頭,那個點也不知為何?本來是一念貪欲占有,造成了破碎,這種不得停歇下來的戰爭,造成這麼多的苦難,造苦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人人還不是在「沈溺苦輪」嗎?所以說來,人生苦還是不苦呢?唯有需要菩薩,人間需要菩薩,「菩薩秉慈啟悲」,秉承著佛陀的慈悲教化,瞭解人間應該要用愛的力量來度化眾生,希望人人啟動了自心,創造人間的福業,人人來造福。這需要教育,所以秉慈。看看諸梵天王,從八方、上、下,這樣來到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就是要請佛轉法輪,希望大覺者能夠將人間這些苦難如何起因的這個法,希望大覺者能夠清楚如何才能消弭這樣的苦難,這種集與苦的源頭,希望開示如何才能滅除苦。佛陀就開始要如何向大家分析,苦的來源就是因來自集,集的源頭起自一念心。

一切唯心造,我們的心王、心所,人人的心所法,這念心,心王,它一起動念,緣著這境界,吸收了一切的欲;欲念一起動,就會造成了很多的占有,取不得就動瞋怒,怨恨情仇就這樣起了。苦難已造成,那就是要「啟悲」,起動大家的悲心,好好地來「滅不善法」。不善法要如何滅呢?也是要從一念心。所以這念心需要大覺者來教化。所以「減不善法」,才有辦法將人人「導向善處令彼道心安隱」。總是需要佛陀大覺者轉法輪。否則,眾生善念一直減少,惡念增長了,善道也減少,諸天眾減少了,諸惡道增長,這種眾生生死逼迫,沈溺苦輪,惡道一直增長起來,所以需要菩薩。菩薩要不斷上求佛法,也要向下度苦難眾生,這就是菩薩上求下化。上求下化的菩薩,必定要秉承佛的大慈這道理,聞法、說法,度化眾生,必定要入人群中,人群中的苦難,必定要啟動悲心,這念悲心啟動,才有辦法誓願力量入人群。否則,大家認為:我獨善其身,我瞭解佛法,我自己斷生死,自了生死。這樣,芸芸眾生還是不斷惡道增長,善道減少,這樣的人間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佛就是為了人間的苦才會來人間,無始劫以前,大通智勝佛,就是無始的無始以前,其實是意指我們人人本具無始以來這一念善念,只是惑業使我們遠離了,無始劫的時間以來遠離去了,現在就是要釋迦牟尼佛重新來啟動。所以,啟動悲心,我們就要秉承佛的慈心,這樣來啟動悲心,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滅不善法。人的人心偏差錯誤,我們若能用法入人群中,先拔苦,復為說法,這樣才有辦法將人導向善處,讓人人「就有道而正焉。」孔夫子說。人人,還是要將他帶向有道,就是有道德的方向走。道,就是幾天前所說的「明德」,也就是我們說的道心,我們要將人人導向我們的本性、道心,這條路走過去,他就安隱了,回歸到我們的真如本性。法,就是這麼的簡單,塵點劫無始以前,我們本來就有,只是迷失了,拉長了時間,現在我們就要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我們要用心信受,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就有道」,來正我們的方向。所以「就有道而正焉」,這是孔子的話。在佛法是要引導向善處,能夠走入我們的正道,在安穩的路上走。

若看到這段文,不由自己就會一直想到那些難民,到底他們在路上走,安穩嗎?方向正確嗎?這樣偷渡,未來的前途又是如何?心真的是很不忍。照顧得到的,約旦、土耳其,那些地方,他們逃到那個地方,我們知道那裡的人雖然是難民,還有人關心,我們知道那裡的人已經安頓下來了,但是,他們的前途茫茫,還是沙漠中的帳篷,還是不穩定的偷渡客,這樣的苦還是一樣存在,雖然生命是安定了,但是生活還是受盡苦難折磨。所以剛才所說的,就一直就在腦海中覺得人生的苦,苦來自集,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消滅掉他們的苦呢?要如何才能讓他們安頓在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能夠身心安穩?只是能嘆無奈!只好就要不斷將愛的種子,正確的方向,在人與人之間,不斷去擴展愛的力量,要不然,其他實在是沒辦法。所以需要法輪大轉。前面的偈文說,

經文:「及餘一切眾,喜歎未曾有,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這段偈文,那是梵天王都已經到齊了,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大家的心願,大家都要來請佛轉法輪。因為世間若沒有佛出人間,這個世間是黑暗的,若沒有覺者來轉法輪,多數眾生都是要墮落惡道,所以不斷地,所有的梵天王都是這樣的心願,期待佛能夠轉法輪。若是佛轉法輪,大家就會很歡喜,所以,不只是天歡喜,諸梵天歡喜,又有龍神八部,又有人間,五道四生的眾生,一定都很歡喜。因為佛如為世間開了眼目,看清楚世間的形態。我們凡夫無明,就像眼睛遮起來一樣,佛陀,佛、大覺者來人間,就是要為我們打開眼目,讓我們的眼目能透視人間的事相。大悲梵天王不就是求大通智勝佛,能夠用人間的事相來開導眾生,所以這是諸天及人所最期待的,一切眾生最期待的,所以大家很歡喜,大家讚歎佛出人間要大轉法輪。所以梵天,「我等」就是諸梵天,帶著很珍貴的東西,一路散花,虔誠禮拜又是供養,表示最虔誠的供養。

這分最虔誠的供養,懇切求佛,就是功德。「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這就是尸棄大梵與所有的梵天王,上方梵天王所說的,他們所造作的一切、他們的虔誠、他們的供養、他們的懇切,就是要請佛轉法輪,佛能夠轉法輪,這是功德無量。但願這個功德就是普及給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能聽法,如法受持,人人都皆共成佛道,這是尸棄大梵與所有上方梵天王的心聲。接下來這段經文這樣說,

經文:「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
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經文簡釋: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白佛言」;至誠恭敬懇求受供。

諸天就只是為了這個目的,要來請佛轉法輪。有多少呢?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各個都是一心同聲這樣讚歎佛。已經用這麼長的時間,各方向的梵天都到了,各方向的梵天都是這樣虔誠地懇求,虔誠地偈讚,再讚歎佛德。天人所需要的是大覺者,所以再白佛言,再向佛表明,這是表示至誠恭敬,懇求佛受供養、受請,這是所有的梵天王表達的心意。

經文簡釋:「惟願世尊轉於法輪」
*「惟願」:慇切承蒙垂愛,施教法化度。

這個心意就是說「惟願世尊轉於法輪」。用這麼多的虔誠來付出,恭敬禮拜,只是為了這樣,為了什麼?為了要願世尊,「惟願」,就是殷切,殷切懇求能承蒙佛的垂愛。佛是高高在上的大覺者,所以希望佛就如慈悲佛,就如人間的導師。所以,師亦是父,對待弟子那就是愛,就是希望能夠愛。這種從上而普及大家,這叫做「垂愛」。「施教法化度」,來布施、來教化,用教法來化度眾生。眾生真的是很苦,需要法來度,法如慈航,苦海茫茫,需要有這樣的慈航來拯救眾生。腦海中再浮現的,也是茫茫大海中一大群的難民,大船超載,船翻了、覆了,很多的生命沉入海底。得救的人到底是要往哪裡去?苦海茫茫,真的是需要法來淨化人心,普天的眾生才能平安,才能有福。

*勸請世尊,轉大法輪。佛初成正覺時,諸天湧現請佛轉法輪,以表示虔敬;故以慇懃,請佛轉法輪化導有情,令到彼岸故。

所需要的是道理,是法。因為這樣,諸梵天就「勸請世尊,轉大法輪」。就如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那時候,開始成佛,瞭解天地宇宙萬物真理,完全通徹,道理是這麼奧妙啊!但看看六道,或者是五道四生的眾生是這麼的剛強,這麼的愚鈍,到底這麼微妙的法,這麼深奧的法,到底眾生要如何來接受呢?這是佛有一段時間內心很掙扎,這種微妙深奧的道理,對這種煩惱重重,無明惑的眾生,剛強眾生如何能接受?這個時間,起一個念頭,想要放棄。及時「諸天湧現」,這是在「佛初成正覺時」,覺悟那時候的心態,這樣的考慮,諸天就現前「請佛轉法輪」,也是用很恭敬的心。就如我們剛剛在說的梵天,來道場殷勤請佛轉法輪,這是一個大覺者成佛的一個儀規。大覺者成佛了,總是要有諸天來請轉法輪,這就是我們昨天所說的「四眾」之發起眾。

我們人間的釋迦佛也有發起眾,開始有舍利弗,在〈方便品〉,佛一直讚歎法,法是這麼微妙,但是那個當中,幸好有舍利弗開始啟動,請佛轉法輪,一次、兩次、三次。但是釋迦佛初成佛時,是諸天請佛要轉法輪,入人群中,這是諸天向我們娑婆世界成佛的釋迦牟尼佛,來請轉法輪。這「以表示虔誠」。梵天也是這麼虔誠,「故以殷勤」,「請佛轉法輪化導有情」,能夠讓人人到彼岸。從茫茫苦海中,無明煩惱中能夠脫離,能夠讓大家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到安全的彼岸去。

經文簡釋:
「多所安隱,多所度脫」;安隱快樂,則得寂靜妙常。世事紛爭永息,則攀緣心斷。

這樣就能「多所安隱,多所度脫」。這就是諸天,也是梵天王虔誠的求願。所以一直都說「惟願」,就是心最虔誠的願望,佛能轉法輪。佛若能轉法輪,那就是眾生「多所安隱」。不只是天與人,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度脫,這種安穩才會快樂,才能得到「寂靜妙常」。梵天還有微分的煩惱還未斷除,何況人間眾生,煩惱重重。梵天還有微分的見思惑還未透徹,凡夫是重重的煩惱。不論是輕或重,都是需要法輪轉,法能夠究竟透徹,這樣梵天得到「寂靜妙常」。因為他們壽盡了,也是要再墮入生死中,希望能夠得到「寂靜妙常」。

世間,人間就是「世事紛諍」,若能夠得到法,才能「世事紛諍永息」。人間凡夫無明,不斷在造業,唯有淨化人心,才能「世事紛諍永息」。若這樣,才能說斷盡了攀緣的心。眾生就是攀緣,很多的惡緣一直不斷牽下去,牽絆著緣,無明累生累世。我們要如何能化導眾生,而不受眾生牽緣,攀眾生的業緣。菩薩能與眾生結好因緣,但不受眾生攀惡緣,不會和眾生攀惡緣,是和眾生,化導眾生,接引眾生的善因緣,斷除了這個攀緣。所以,紛諍,世事紛諍都息滅,能斷除攀緣的心,那就是入人群,不受染著,這就是菩薩的心。

經文簡釋:
「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微分惑未盡,心所未得安隱,故未得究竟法度,未令脫離生死。

所以「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那時候的梵天王,就是還有「微分惑未盡,心所未得安穩」。「心所」,就是我們的心王還未安。什麼叫做「心王」呢?就是緣外境,就是我們這念心,為所欲為,這種叫做「心王」。我最大,我要的、我要佔有的,攀很多的惡緣,牽引很多的煩惱無明,這叫做「心所」。心所就是未得安,心所,就是心王還未安,還有起心動念,還有思想緣外面的境界。這在色界中,雖然他造福生為梵天王,但是要如何斷除「心所法」?心還會有攀緣的心,這叫做微分的煩惱,叫做「微分惑未盡」。就是心王不死,自然生死未斷。「故未得究竟法度」。這就是過去很長的時間,無佛出世,他們還無法得到究竟的法度。所以「未令脫離生死」。這是梵天王他們的心聲。再接下來偈文說,

經文:「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

*此釋上方梵天請轉法輪。以上明大通智勝如來成佛之久、得道之艱難,故十方世界梵王願轉法輪,殷勤啟請,求之者眾。

這段偈文就是在解釋上面的梵天王的心聲,所以要請轉法輪。因為微分煩惱的心所法還未究竟,還未盡,還有微分煩惱。所以很懇切要來請佛轉法輪,因為壽盡同樣要再墮落,他們很擔心這一點。他們還有思想,他們還有未定向,還未究竟,所以,擔心思想偏差。這是他們很擔心的,故請大覺者轉法輪。這是大通智勝佛,在人間成佛,在人間轉法輪。成佛之後,雖然很久了,無數劫以前,得道很困難,大通智勝佛成佛之久,很久,塵點劫以前這麼久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直到現在才成佛,要成一尊佛很不容易,「得道之艱難,故十方世界梵王願轉法輪」,他們的心願就是請佛轉法輪。所以,每一段經文一直都有「惟願」,就是他們的心願,他們心中唯一的心願就是請佛轉法輪。這種「殷勤啟請」,所求的人很多,所有十方五百萬億諸梵天王,這麼多,就是要來請佛轉法輪。

經文簡釋: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佛轉法輪,摧滅煩惱。能除焦熱,名為甘露,策警昏迷,名擊法鼓。
甘露法鼓,使將死者聞其聲不死,已死者復甦。
將死者凡夫;已死者闡提也。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就是佛的法輪轉,才有辦法摧滅煩惱;輪若轉,才能碾碎無明殼,完全將它碾碎,無明的種子才能消滅。所以摧轉滅除煩惱,就是這輪一轉,才有辦法碾,碾碎,將種子摧破,將它碾破,讓它碎,這樣,種子才不會再現前。「能除焦熱」,這種心的煩惱才能夠去除。「名為甘露」,這就是甘露。我們的慧命就是因為煩惱無明的火在燒,使我們的慧命不得成長。現在有法能如甘露,甘露就如不死之藥,就如露水一樣。這就是在警惕我們,眾生迷茫昏迷,用這甘露水讓我們能甦醒過來,名叫做「甘露法鼓」。「使將死者聞其聲不死,已死者復甦」。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的慧命,希望能趕快復活,能讓我們的慧命成長起來。「將死者凡夫;已死者闡提也」。「闡提」就是造很多惡業,能將他救拔起來。

經文簡釋: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轉法輪,擊法鼓,皆為眾生開示天人寂滅之路。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從地獄苦難中,將他救拔起來。即使犯很多戒、造很多惡,將他救拔後開示,好好為他開示。需要佛來「轉法輪,擊法鼓,皆為眾生開示天人寂滅之路」。路就是道,這條路,希望佛陀能夠開示這條路,對眾生開示,對天人也是同樣,能夠「寂滅」。寂滅,就是斷生死。常常說「寂滅」,那就是斷生死。為眾生、為天人「擊甘露法鼓」,讓大家醒過來,讓大家能夠知道,慧命要成長,法要究竟瞭解,這樣才能除滅眾生的苦難。很多的法,我們都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
【註一】〔闡提〕,〔一闡提〕略稱
梵語一闡提,華言信不具。謂此人撥無因果,顛倒邪見,不信現在未來業報,不親善友知識,不聽諸佛所說教誡,當墮地獄,無有出期。如世重病,終難治也。《三藏法數》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9/03晨語簡記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9月 04, 2015 1:31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九月三日星期四)

 

今天上人開示「苦集滅道」,將苦集崁在第一二段,將滅崁在第三段,將道崁在地四段。而每一句前後的的文字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關鍵,能夠只用四十個字來講四聖諦,真是妙。妙法入心多用心,體解苦因不犯因,秉慈契悲知滅道,走向善道心安穩。

 

我們要入人群不染著,就要能斷除攀緣的心。

紛諍,世事紛諍都息滅,能斷除攀緣的心,那就是入人群,不受染著,這就是菩薩的心。

 

十方五百萬億諸梵天王都「惟願」世尊轉法倫,我們現在也要號召更多的人一起來薰法香,聆聽上人的法,再一起傳法,轉法輪,發願轉不退轉法輪。

所以,每一段經文一直都有「惟願」,就是他們的心願,他們心中唯一的心願就是請佛轉法輪。這種「殷勤啟請」,所求的人很多,所有十方五百萬億諸梵天王,這麼多,就是要來請佛轉法輪。

 

從以前就在想如何去無明,是用清水(法水),用火燒(三昧之火),上人今天還教我們一招,在將無明的種子在種子的時候就將其碾碎(自轉法輪),讚。

所以摧轉滅除煩惱,就是這輪一轉,才有辦法碾,碾碎,將種子摧破,將它碾破,讓它碎,這樣,種子才不會再現前。「能除焦熱」,這種心的煩惱才能夠去除。「名為甘露」,這就是甘露。

 

 

 

苦因集諸眾生造諸惑業,
而受生死逼迫沉溺苦輪,
菩薩秉慈契悲滅不善法,
導向善處令彼道心安隱。

苦啊!人生苦還是不苦呢?真的是苦。苦是因集,集是來自眾生,很多很多的眾生所造作的惑業。惑就是無明,很多的無明來自於一念惑,就是道理不清楚,所以造作很多的不善事。因為這樣,所以受生死逼迫,沈溺於苦輪中。真的是生死由不得自己,如何來生,不知來自何處;什麼時候往生,也不知往何去向。既不知將來,也不知去向,在這當中,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愛的,偏偏愛別離的苦,恨的、怨的,偏偏聚集在一起,愛恨情仇啊!造這些情,又是因為情而起了怨、起了仇,互生互殺,這樣的人生矛盾的事情多多,很多啊!這樣多的矛盾、苦難事,都是由不得自己,這就是惑,無明、惑,所以受了生死逼迫,很苦,由不得自己這樣一直沈溺下去。所沈溺的地方就是我們最不如意、最苦難、最不想要的地方,偏偏就是被這個業力牽引過去,不由自己的苦啊!

看到天下的新聞報導,難民潮,這幾年來難民潮很多,四處流竄,到底他們要何去何從?不知道。但是無法生活在他們出生的國家,既生在那個國家,卻無法在那國家生活,所以就造成了逃亡潮,要逃,逃走它鄉,很苦。看到這些難民潮不斷四處受盡苦難,風霜雪凍,老幼,有的人靠著兩隻腳這樣逃,心不安,身體病弱,老幼的拖磨,在逃難的路途中,實在是在每一天的新聞報導,每一天所看悽慘的景象,實在是很不堪忍,這就是人間的苦。看看在這幾年時間,從中東、北非起了人禍開始,一直都是無窮盡,難民這樣受盡苦難,從陸地走的,成千上萬,多少的人扶老攜幼,有的牽著、有的抱著,有的老者要扶,路途中失去了生命,病苦折磨失去生命的也不少。為什麼也們要這樣呢?嘆無奈!因為他們所生的國度容納不得,整天的炮火,整天的戰亂,留在他們的國家,死路一條,所以拼著生命的危險也要離開。從陸地走,從海陸走。陸地,半路喪失生命,水路、海上沈溺,死亡人數不計其數啊!

有的人搭著火車偷渡,有的是用貨櫃車偷渡,天氣炎熱,等到還未到達目的地,打開了貨櫃的門,幾十人已經都變成了一具一具的屍體。看,人生啊,有誰願意無法生存在他自己的出生地呢?有誰願意住這種不安定的國家,所以才來逃亡,要經過這麼長的路,冒著生命的危險,有誰願意?很多很多都不願意,但是不得不逃難。這是不是因為眾生,有的眾生就是這樣迷惑,一念心喪心病狂,就造成了損害人道,只是為一念瞋怒,累積了很多的恨意。到底是什麼事情在累積?是什麼樣的欲望所造成?天下已經有千萬人因此受盡苦磨,難道這不就是苦集。這種苦,集來了種種的煩惱無明,造成這麼多殘酷人間的苦難,這就是惑業啊!

眾生的共業,眾生的惑,不知自己在受苦,也不知是為何,造成苦的源頭,那個點也不知為何?本來是一念貪欲占有,造成了破碎,這種不得停歇下來的戰爭,造成這麼多的苦難,造苦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人人還不是在「沈溺苦輪」嗎?所以說來,人生苦還是不苦呢?唯有需要菩薩,人間需要菩薩,「菩薩秉慈啟悲」,秉承著佛陀的慈悲教化,瞭解人間應該要用愛的力量來度化眾生,希望人人啟動了自心,創造人間的福業,人人來造福。這需要教育,所以秉慈。看看諸梵天王,從八方、上、下,這樣來到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就是要請佛轉法輪,希望大覺者能夠將人間這些苦難如何起因的這個法,希望大覺者能夠清楚如何才能消弭這樣的苦難,這種集與苦的源頭,希望開示如何才能滅除苦。佛陀就開始要如何向大家分析,苦的來源就是因來自集,集的源頭起自一念心。

一切唯心造,我們的心王、心所,人人的心所法,這念心,心王,它一起動念,緣著這境界,吸收了一切的欲;欲念一起動,就會造成了很多的占有,取不得就動瞋怒,怨恨情仇就這樣起了。苦難已造成,那就是要「啟悲」,起動大家的悲心,好好地來「滅不善法」。不善法要如何滅呢?也是要從一念心。所以這念心需要大覺者來教化。所以「減不善法」,才有辦法將人人「導向善處令彼道心安隱」。總是需要佛陀大覺者轉法輪。否則,眾生善念一直減少,惡念增長了,善道也減少,諸天眾減少了,諸惡道增長,這種眾生生死逼迫,沈溺苦輪,惡道一直增長起來,所以需要菩薩。菩薩要不斷上求佛法,也要向下度苦難眾生,這就是菩薩上求下化。上求下化的菩薩,必定要秉承佛的大慈這道理,聞法、說法,度化眾生,必定要入人群中,人群中的苦難,必定要啟動悲心,這念悲心啟動,才有辦法誓願力量入人群。否則,大家認為:我獨善其身,我瞭解佛法,我自己斷生死,自了生死。這樣,芸芸眾生還是不斷惡道增長,善道減少,這樣的人間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佛就是為了人間的苦才會來人間,無始劫以前,大通智勝佛,就是無始的無始以前,其實是意指我們人人本具無始以來這一念善念,只是惑業使我們遠離了,無始劫的時間以來遠離去了,現在就是要釋迦牟尼佛重新來啟動。所以,啟動悲心,我們就要秉承佛的慈心,這樣來啟動悲心,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滅不善法。人的人心偏差錯誤,我們若能用法入人群中,先拔苦,復為說法,這樣才有辦法將人導向善處,讓人人「就有道而正焉。」孔夫子說。人人,還是要將他帶向有道,就是有道德的方向走。道,就是幾天前所說的「明德」,也就是我們說的道心,我們要將人人導向我們的本性、道心,這條路走過去,他就安隱了,回歸到我們的真如本性。法,就是這麼的簡單,塵點劫無始以前,我們本來就有,只是迷失了,拉長了時間,現在我們就要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我們要用心信受,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就有道」,來正我們的方向。所以「就有道而正焉」,這是孔子的話。在佛法是要引導向善處,能夠走入我們的正道,在安穩的路上走。

若看到這段文,不由自己就會一直想到那些難民,到底他們在路上走,安穩嗎?方向正確嗎?這樣偷渡,未來的前途又是如何?心真的是很不忍。照顧得到的,約旦、土耳其,那些地方,他們逃到那個地方,我們知道那裡的人雖然是難民,還有人關心,我們知道那裡的人已經安頓下來了,但是,他們的前途茫茫,還是沙漠中的帳篷,還是不穩定的偷渡客,這樣的苦還是一樣存在,雖然生命是安定了,但是生活還是受盡苦難折磨。所以剛才所說的,就一直就在腦海中覺得人生的苦,苦來自集,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消滅掉他們的苦呢?要如何才能讓他們安頓在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能夠身心安穩?只是能嘆無奈!只好就要不斷將愛的種子,正確的方向,在人與人之間,不斷去擴展愛的力量,要不然,其他實在是沒辦法。所以需要法輪大轉。前面的偈文說,

經文:「及餘一切眾,喜歎未曾有,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這段偈文,那是梵天王都已經到齊了,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大家的心願,大家都要來請佛轉法輪。因為世間若沒有佛出人間,這個世間是黑暗的,若沒有覺者來轉法輪,多數眾生都是要墮落惡道,所以不斷地,所有的梵天王都是這樣的心願,期待佛能夠轉法輪。若是佛轉法輪,大家就會很歡喜,所以,不只是天歡喜,諸梵天歡喜,又有龍神八部,又有人間,五道四生的眾生,一定都很歡喜。因為佛如為世間開了眼目,看清楚世間的形態。我們凡夫無明,就像眼睛遮起來一樣,佛陀,佛、大覺者來人間,就是要為我們打開眼目,讓我們的眼目能透視人間的事相。大悲梵天王不就是求大通智勝佛,能夠用人間的事相來開導眾生,所以這是諸天及人所最期待的,一切眾生最期待的,所以大家很歡喜,大家讚歎佛出人間要大轉法輪。所以梵天,「我等」就是諸梵天,帶著很珍貴的東西,一路散花,虔誠禮拜又是供養,表示最虔誠的供養。

這分最虔誠的供養,懇切求佛,就是功德。「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這就是尸棄大梵與所有的梵天王,上方梵天王所說的,他們所造作的一切、他們的虔誠、他們的供養、他們的懇切,就是要請佛轉法輪,佛能夠轉法輪,這是功德無量。但願這個功德就是普及給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能聽法,如法受持,人人都皆共成佛道,這是尸棄大梵與所有上方梵天王的心聲。接下來這段經文這樣說,

經文:「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
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經文簡釋: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白佛言」;至誠恭敬懇求受供。

諸天就只是為了這個目的,要來請佛轉法輪。有多少呢?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各個都是一心同聲這樣讚歎佛。已經用這麼長的時間,各方向的梵天都到了,各方向的梵天都是這樣虔誠地懇求,虔誠地偈讚,再讚歎佛德。天人所需要的是大覺者,所以再白佛言,再向佛表明,這是表示至誠恭敬,懇求佛受供養、受請,這是所有的梵天王表達的心意。

經文簡釋:「惟願世尊轉於法輪」
*「惟願」:慇切承蒙垂愛,施教法化度。


這個心意就是說「惟願世尊轉於法輪」。用這麼多的虔誠來付出,恭敬禮拜,只是為了這樣,為了什麼?為了要願世尊,「惟願」,就是殷切,殷切懇求能承蒙佛的垂愛。佛是高高在上的大覺者,所以希望佛就如慈悲佛,就如人間的導師。所以,師亦是父,對待弟子那就是愛,就是希望能夠愛。這種從上而普及大家,這叫做「垂愛」。「施教法化度」,來布施、來教化,用教法來化度眾生。眾生真的是很苦,需要法來度,法如慈航,苦海茫茫,需要有這樣的慈航來拯救眾生。腦海中再浮現的,也是茫茫大海中一大群的難民,大船超載,船翻了、覆了,很多的生命沉入海底。得救的人到底是要往哪裡去?苦海茫茫,真的是需要法來淨化人心,普天的眾生才能平安,才能有福。

勸請世尊,轉大法輪。佛初成正覺時,諸天湧現請佛轉法輪,以表示虔敬;故以慇懃,請佛轉法輪化導有情,令到彼岸故。

所需要的是道理,是法。因為這樣,諸梵天就「勸請世尊,轉大法輪」。就如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那時候,開始成佛,瞭解天地宇宙萬物真理,完全通徹,道理是這麼奧妙啊!但看看六道,或者是五道四生的眾生是這麼的剛強,這麼的愚鈍,到底這麼微妙的法,這麼深奧的法,到底眾生要如何來接受呢?這是佛有一段時間內心很掙扎,這種微妙深奧的道理,對這種煩惱重重,無明惑的眾生,剛強眾生如何能接受?這個時間,起一個念頭,想要放棄。及時「諸天湧現」,這是在「佛初成正覺時」,覺悟那時候的心態,這樣的考慮,諸天就現前「請佛轉法輪」,也是用很恭敬的心。就如我們剛剛在說的梵天,來道場殷勤請佛轉法輪,這是一個大覺者成佛的一個儀規。大覺者成佛了,總是要有諸天來請轉法輪,這就是我們昨天所說的「四眾」之發起眾。

我們人間的釋迦佛也有發起眾,開始有舍利弗,在〈方便品〉,佛一直讚歎法,法是這麼微妙,但是那個當中,幸好有舍利弗開始啟動,請佛轉法輪,一次、兩次、三次。但是釋迦佛初成佛時,是諸天請佛要轉法輪,入人群中,這是諸天向我們娑婆世界成佛的釋迦牟尼佛,來請轉法輪。這「以表示虔誠」。梵天也是這麼虔誠,「故以殷勤」,「請佛轉法輪化導有情」,能夠讓人人到彼岸。從茫茫苦海中,無明煩惱中能夠脫離,能夠讓大家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到安全的彼岸去。

經文簡釋:
「多所安隱,多所度脫」;安隱快樂,則得寂靜妙常。世事紛爭永息,則攀緣心斷。

這樣就能「多所安隱,多所度脫」。這就是諸天,也是梵天王虔誠的求願。所以一直都說「惟願」,就是心最虔誠的願望,佛能轉法輪。佛若能轉法輪,那就是眾生「多所安隱」。不只是天與人,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度脫,這種安穩才會快樂,才能得到「寂靜妙常」。梵天還有微分的煩惱還未斷除,何況人間眾生,煩惱重重。梵天還有微分的見思惑還未透徹,凡夫是重重的煩惱。不論是輕或重,都是需要法輪轉,法能夠究竟透徹,這樣梵天得到「寂靜妙常」。因為他們壽盡了,也是要再墮入生死中,希望能夠得到「寂靜妙常」。

世間,人間就是「世事紛諍」,若能夠得到法,才能「世事紛諍永息」。人間凡夫無明,不斷在造業,唯有淨化人心,才能「世事紛諍永息」。若這樣,才能說斷盡了攀緣的心。眾生就是攀緣,很多的惡緣一直不斷牽下去,牽絆著緣,無明累生累世。我們要如何能化導眾生,而不受眾生牽緣,攀眾生的業緣。菩薩能與眾生結好因緣,但不受眾生攀惡緣,不會和眾生攀惡緣,是和眾生,化導眾生,接引眾生的善因緣,斷除了這個攀緣。所以,紛諍,世事紛諍都息滅,能斷除攀緣的心,那就是入人群,不受染著,這就是菩薩的心。

經文簡釋:
「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微分惑未盡,心所未得安隱,故未得究竟法度,未令脫離生死。

所以「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那時候的梵天王,就是還有「微分惑未盡,心所未得安穩」。「心所」,就是我們的心王還未安。什麼叫做「心王」呢?就是緣外境,就是我們這念心,為所欲為,這種叫做「心王」。我最大,我要的、我要佔有的,攀很多的惡緣,牽引很多的煩惱無明,這叫做「心所」。心所就是未得安,心所,就是心王還未安,還有起心動念,還有思想緣外面的境界。這在色界中,雖然他造福生為梵天王,但是要如何斷除「心所法」?心還會有攀緣的心,這叫做微分的煩惱,叫做「微分惑未盡」。就是心王不死,自然生死未斷。「故未得究竟法度」。這就是過去很長的時間,無佛出世,他們還無法得到究竟的法度。所以「未令脫離生死」。這是梵天王他們的心聲。再接下來偈文說,

經文:「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

此釋上方梵天請轉法輪。以上明大通智勝如來成佛之久、得道之艱難,故十方世界梵王願轉法輪,殷勤啟請,求之者眾。

這段偈文就是在解釋上面的梵天王的心聲,所以要請轉法輪。因為微分煩惱的心所法還未究竟,還未盡,還有微分煩惱。所以很懇切要來請佛轉法輪,因為壽盡同樣要再墮落,他們很擔心這一點。他們還有思想,他們還有未定向,還未究竟,所以,擔心思想偏差。這是他們很擔心的,故請大覺者轉法輪。這是大通智勝佛,在人間成佛,在人間轉法輪。成佛之後,雖然很久了,無數劫以前,得道很困難,大通智勝佛成佛之久,很久,塵點劫以前這麼久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直到現在才成佛,要成一尊佛很不容易,「得道之艱難,故十方世界梵王願轉法輪」,他們的心願就是請佛轉法輪。所以,每一段經文一直都有「惟願」,就是他們的心願,他們心中唯一的心願就是請佛轉法輪。這種「殷勤啟請」,所求的人很多,所有十方五百萬億諸梵天王,這麼多,就是要來請佛轉法輪。

經文簡釋: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佛轉法輪,摧滅煩惱。能除焦熱,名為甘露,策警昏迷,名擊法鼓。
甘露法鼓,使將死者聞其聲不死,已死者復甦。
將死者凡夫;已死者闡提也。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就是佛的法輪轉,才有辦法摧滅煩惱;輪若轉,才能碾碎無明殼,完全將它碾碎,無明的種子才能消滅。所以摧轉滅除煩惱,就是這輪一轉,才有辦法碾,碾碎,將種子摧破,將它碾破,讓它碎,這樣,種子才不會再現前。「能除焦熱」,這種心的煩惱才能夠去除。「名為甘露」,這就是甘露。我們的慧命就是因為煩惱無明的火在燒,使我們的慧命不得成長。現在有法能如甘露,甘露就如不死之藥,就如露水一樣。這就是在警惕我們,眾生迷茫昏迷,用這甘露水讓我們能甦醒過來,名叫做「甘露法鼓」。「使將死者聞其聲不死,已死者復甦」。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的慧命,希望能趕快復活,能讓我們的慧命成長起來。「將死者凡夫;已死者闡提也」。「闡提」就是造很多惡業,能將他救拔起來。

經文簡釋: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轉法輪,擊法鼓,皆為眾生開示天人寂滅之路。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從地獄苦難中,將他救拔起來。即使犯很多戒、造很多惡,將他救拔後開示,好好為他開示。需要佛來「轉法輪,擊法鼓,皆為眾生開示天人寂滅之路」。路就是道,這條路,希望佛陀能夠開示這條路,對眾生開示,對天人也是同樣,能夠「寂滅」。寂滅,就是斷生死。常常說「寂滅」,那就是斷生死。為眾生、為天人「擊甘露法鼓」,讓大家醒過來,讓大家能夠知道,慧命要成長,法要究竟瞭解,這樣才能除滅眾生的苦難。很多的法,我們都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
【註一】〔闡提〕,〔一闡提〕略稱
梵語一闡提,華言信不具。謂此人撥無因果,顛倒邪見,不信現在未來業報,不親善友知識,不聽諸佛所說教誡,當墮地獄,無有出期。如世重病,終難治也。《三藏法數》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9/03晨語簡記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9月 07, 2015 10:46 pm

20150903「晨鐘起•薫法香」聞法體會心得
上人慈示
苦因集諸眾生造諸惑業,
而受生死逼迫沉溺苦輪,
菩薩秉慈契悲滅不善法,
導向善處令彼道心安隱。

經文:
「及餘一切眾,喜歎未曾有,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
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

經文簡釋: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白佛言」;至誠恭敬懇求受供。
「惟願世尊轉於法輪」
*「惟願」:慇切承蒙垂愛,施教法化度。
*勸請世尊,轉大法輪。佛初成正覺時,諸天湧現請佛轉法輪,以表示虔敬;故以慇懃,請佛轉法輪化導有情,令到彼岸故。
「多所安隱,多所度脫」;安隱快樂,則得寂靜妙常。世事紛爭永息,則攀緣心斷。
「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微分惑未盡,心所未得安隱,故未得究竟法度,未令脫離生死。
*此釋上方梵天請轉法輪。以上明大通智勝如來成佛之久、得道之艱難,故十方世界梵王願轉法輪,殷勤啟請,求之者眾。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佛轉法輪,摧滅煩惱。能除焦熱,名為甘露,策警昏迷,名擊法鼓。
甘露法鼓,使將死者聞其聲不死,已死者復甦。
將死者凡夫;已死者闡提也。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轉法輪,擊法鼓,皆為眾生開示天人寂滅之路。

上人慈示重點
苦是因集,集是來自惑業(無明)。受生死逼迫(不知來自何處;不知往何去向),由不得自己,沈溺於苦輪中(業力牽引)。
難民的無奈(苦),就是因為眾生迷惑(不知苦的源頭),一念心喪心病狂(貪欲占有),累積恨意(集),損害人道(惑業),「沈溺苦輪」。
「菩薩秉慈啟悲」,秉承著佛陀的慈(愛的力量來度化眾生)悲(消弭集與苦的源頭滅除苦,「滅不善法」)教化,創造人間的福業,人人來造福。
滅不善法--要從一念心。需要大覺者轉法輪來教化,將人人「導向善處令彼道心安隱」。
菩薩上求下化。上求(秉承佛的大慈道理)下化(啟動悲心誓願入人群) 滅不善法。
人心偏差錯誤,用法入人群中,先拔苦,復為說法,將人導向善處,「就有道(有道德的方向)而正焉。」
「勸請世尊,轉大法輪」。就如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那時候,看看六道,或五道四生的眾生,這麼的剛強、愚鈍,微妙、深奧的法,眾生要如何來接受呢?這個時間,起一個念頭,想要放棄。及時「諸天湧現」,來道場殷勤「請佛轉法輪」這是一個大覺者成佛的一個儀規。這就是「四眾」之發起眾。
攀緣--惡緣一直不斷牽絆著緣,無明累生累世。
菩薩能與眾生結好因緣,但不受眾生攀惡緣,化導眾生,接引眾生的善因緣。
「心王」--我們這念心,緣外境,為所欲為。
「心所」--就是我們的心王還未安,還有起心動念,還有思想緣外面的境界。
梵天王,就是還有「微分惑未盡,心所未得安穩」。就是心王不死,心還會有攀緣的心,自然生死未斷。
「故未得究竟法度」。過去很長的時間,無佛出世,無法得到究竟的法度。
大通智勝佛成佛,點劫以前這麼久了。釋迦牟尼佛一直到現在才成佛,要成一尊佛很不容易,「得道之艱難,故十方世界梵王願轉法輪」。每一段經文一直都有「惟願」,「殷勤啟請」,請佛轉法輪。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佛的法輪轉,才有辦法摧滅煩惱;輪若轉,才能碾碎無明殼,無明的種子才能消滅。
「能除焦熱」,這種心的煩惱才能夠去除。「名為甘露」,這就是甘露。
慧命就是因為煩惱無明的火在燒,使慧命不得成長。法如甘露,甘露就如不死之藥,就是在警惕我們,眾生迷茫昏迷,用甘露水讓我們能甦醒過來,名叫做「甘露法鼓」。「使將死者聞其聲不死,已死者復甦」。「將死者凡夫;已死者闡提也」。
「闡提」就是造很多惡業,能將他救拔起來。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轉法輪,擊法鼓,皆為眾生開示天人寂滅之路」。
「寂滅」--斷生死。
個人體悟
心王,讓我聯想到「心猿意馬」,心還在浮動,無法靜定,受到外境影響,不能自己。而攀緣,更是「冤家路窄」,愈不想碰到偏偏老遇到,所以真是苦,而這苦,真是集來的;集自累生世的習氣,集自愚癡無明、集自所造業……。
殷勤啟請世尊轉法輪,突然感到法輪一直在轉,但是否能解、能證?甘露是不死之藥,是否願意伸手去拿來服下去呢?是否病太重,還得長期服用呢?不管如何,自勉至少不能停、不可斷,不明白,天天累積滴水成河、粒米成籮,不是這樣嗎?
此與大家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淑雲
版主
版主



文章總數 : 328
年齡 : 59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74
注冊日期 : 2009-04-14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9/03晨語簡記   2015/09/03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9月 09, 2015 6:07 am

世間苦難甚多,尤以近日所見,難民悲慘逃難,生死隨時交錯在身邊,下一秒是否能安全,不得知,可見他們內心恐懼無助,為何會這樣?明明有好的生活?不知何日他們可以得到安頓?卑微只希望可以維持一家人的生命,卻是如此艱辛,人心的貪、瞋看似很微小,但若惡的助緣,則大至可以摧毀一個社會的祥和,毀滅一個國家,而我們是否能從中得到警惕呢?萬惡、萬善皆因緣,上人一再呼籲淨化人,但有時心有餘力不足,過去科技沒那麼發達受惑機會沒那麼多,欲望也沒那麼高,相對心所受境界染塵的機會亦較少,但現今普遍思維複雜,無法規範的言論,不知是非的見解、批判已經令人招架不住,雖說見苦知福,還更須入法才能啟動悲心,否則若慈悲心不足仍無所感,欠缺同體的悲心,則無法擴大去悲眾生的苦。
說法、傳正法是多麼重要,有些大愛媽媽走入校園就是要啟動那顆種子,將善法讓更多人了解,不要受過多物質或行為的誘惑。網路世界無所不在,但非絕然不好,需會用在善處,所以啟發更多人的道德、利他、慈悲的心,需要更多願意說法、傳法的人去做,雖然辛苦,期望更多孩子的心被淨化,哪怕只有一點點都還願意去做,因為我們懂就需責無旁貸的轉法輪讓善與愛生生無息。

個人的行入
上人說:我們就要秉承佛的慈心,這樣來啟動悲心,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滅不善法。
法的源頭在每一個人的心,眾生平等人人皆有,
願不斷努力身心力行為社會,注入活水清泉,不怕辛苦,善盡傳法責任。

                                淑雲虔誠合十
回頂端 向下
 
2015/09/03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