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9/28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9/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9/28晨語簡記   2015/09/28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9月 28, 2015 4:08 pm

20150928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觀眾生心善愛無量, 
根塵和合因緣生滅, 
善惡無記三性不定, 
隨善惡念造福惹禍。 


  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心。這一次,外面走一趟去行腳,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從北一直到中部,所看到眾生可愛的一面,那就是善、愛,那分愛與善堅定的心性,凡所看到的,人人都表達出那分堅定的愛心,甚至不少老人家,很多已經上了年齡了。因為慈濟走來也五十年了,四五十年間,人生歲月匆匆,從他們四五十年前,開始起一念心,接受慈濟,行在慈濟,一路這樣跟得很緊,所做的都是不離開人間事,同時接受佛法在人間,那一念堅定的信心,現在猶然,一樣。不過,年紀大了,看他們年齡已經大了,但那分智慧,所說的話,每一句話都很超然、解脫,視生死如歸,就如我們人生來來去去,不覺得死是可怕,他們總是說:「我很感恩啊!這輩子幸好有做慈濟,我很滿足。幸好那時候做慈濟還年輕,現在老了,雖然身體病痛,而且醫生宣布生命剩下不久,是癌症,不過,我一直感覺很滿足了,夠了。」 


  看他們這樣安然自在,過來給師父看,甚至又看到從年輕牽手進慈濟,現在同樣也是三位老菩薩,同樣那天她們也是手牽著手,前面的牽著後面的,後面再牽著後面的一位,三位互牽手。一手拿拐杖,三位手裡都是拿著柺杖。一隻手拿著柺杖,一隻手牽人,這樣前後走過來。讓我的印象中浮現起「父母恩重難報經」那個「序曲」演繹,在上舞臺那時。滄桑歲月這樣過,已經是老了,那個形態是一模一樣,就像排練上舞臺一樣,走過來靠近師父的身邊。我就說:「老菩薩,我怎麼很久沒有看到妳們了?」她們就說:「有啊,師父,您每次來,我們每次都在這裡,我們每天都在這裡。」我說:「師父來了,怎麼都沒有來給師父看?」她說:「有啊,師父來的時候,要給師父看,都被人牆把我圍住了,我都在人的後面了。」我說:「妳不就將拐杖舉高,說『師父,我在這裡!』」 


  她們就說:「年輕人很多,很高興!」就真的有年輕人這樣回答:「師父,師姑她們每天風雨無阻都來。」老人就這樣回答師父:「是啊,師父,我記得很多年前,我跟師父說:『老了,沒用了。』師父您就跟我說:『有啊!很有用,不要怕老,每天出來讓人看,這是很有用。』」她說:「師父,我聽您的話,我們三個都約定好,每天都來分會,每天都坐在分會給人看。」我說:「那妳們今天呢?」她說:「我們今天來當值。」很久不曾聽到「當值」這個名詞,老人才說得出來,年輕人就說:「來值班。」「是啊,值班,師父很久沒聽到老人話了,來當值。妳們還跟人家輪班當值呢!」她說:「除了讓人看以外,我們也要工作啊!所以人家若來問我,我就坐在那裡讓人問,我就跟他說我們慈濟過去是這樣這樣這樣,到現在做到這樣。」 


  看,眾生心、佛心是平等,那就是那分愛,那分善,不分年齡,而且四五十年如一日。三位同心、同志願,這樣相約進來,現在也是互牽手過來,這就是「莫忘初心」,最初的那念心。法入心,行在法中,如規如矩,這樣走過了滄桑歲月,四五十年了。看到這些都是人間的寶,也是師父弟子群中的寶,一直說她們幾位,腦海裡還是想到那個境界,三個人互牽著,就都要拿著拐杖,身上也有一點點駝,這就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生命。但是再看社會,茫茫社會人生,「根塵和合因緣生滅」。我們的六根對著外面的六塵境界,不論是聲音,聲塵,聞聲起舞,也有這樣的人,不論是資深或者是資淺,平時就是發心一念做慈濟。法比較沒有入心的,社會風雨、無明網路,聽了,他就怕了,他開始就畏縮起來,還有的人聞聲起舞,就這樣停滯下來。 


  這就是因緣啊!善因緣浮現時,發一念好心,投入人群,大家誇獎時,他安心,做得很歡喜;有了風吹草動,他就心起惶恐,虛了,沒有信實誠正,他自己心虛,就退縮了。因為這個無明網就開始停滯,這種因緣會合,有生有滅。我也這樣說,隨緣吧!佛陀在時,說法也是一樣,也曾經遇過社會人群誹謗佛,同樣的,也有佛陀將要托缽時,全村門都關起來,逼得佛陀要去吃馬的飼料。佛陀在世時也曾有過這樣的人生,那種無明網。孔子在世時也是一樣,遇到亂世,反孔子的教育。一次,孔夫子與他的弟子,忽然間發生一動亂,離散了,他一個人在城裡,有人看到孔子,明明就認識孔子,就用一種諷刺的口吻說:「城邊怎麼有一隻喪家之犬,在那裡到處走呢?」孔子聽到了,心知道,人總是當受教時就這樣尊重,只是一個虛偽的惡念訊息,就能夠很快傳遍,讓人心輕教,輕視教育,驕慢於道理之上。 


  所以這也是過去的聖人,孔子曾經歷過,釋迦牟尼佛也同樣經歷過,這種落難的時期。尤其是現在五濁惡世的時期,這種無明煩惱,在這種見解混亂的時期,見濁亂時,眾生垢重,這不就是佛經中常常這樣說嗎?見濁亂,眾生的心垢就很厚,污垢就很厚,這叫做眾生濁。眾生就是來自於根塵和合,這個因緣的生滅,有時候善緣生,有時候惡緣生,惡緣生,善緣就滅了,善緣生,惡法就滅了,無不都是在根塵會合因緣中在生生滅滅。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信根要深,道心要堅固。尤其是現代世間。再說「善惡無記三性不定」。佛經裡也這樣說,我們善惡無記,到底我們人是善或是惡呢?人人本具佛性,當然是善。不過,後天的污染,習氣,我們從清淨無染的真如本性,卻受了生生世世的薰習,善惡薰習,變成我們今生此世。善的,與善人在一起,能夠受影響,即使惡的人,若有一個善的環境、善的人群,生命中的貴人牽引他一下,惡人也會變成善。而本來就是很善心的人,若是遇到惡緣現前時,環境變動,他即使是善人,他也是一樣會受到惡的環境影響,起了惡念。 


  所以說,「隨善惡念造福惹禍」。若是遇到善緣,我們本來就是清淨的本性,會合在我們的清淨本性,我們就能造福人間,接受佛法的教化,身體力行菩薩道,造福在人群中。或者是遇到惡緣,原來的善念也隨著惡緣這樣消磨掉了,聞聲起舞,不只是停滯了自己的善念,同樣也隨波逐浪,惹來了災禍。這種善若減少了,惡就生起,這就是我們眾生無定性,心,在人間裡,無善無惡,隨善或者是隨惡,這叫做三性不定。看到善,就隨著行善去了;遇到惡,就跟著造惡去了;無善無惡,雖然聽到善法,動不了他的心,「我隨喜你就好了。」他不願意去身體力行,造福人群。說他是善,是隨喜功德。人家若是在散播無明煩惱,「一人吐虛,萬人傳實」,他就跟著人家聞聲起舞。或者是,聽到,「是這樣嗎?不過,我以前是這樣做,若是這樣,那我就不要做了。但是,我不傳,我不去跟人家傳,我只是這樣聽,我覺得他說的也是有道理。」所以停滯在無善無惡這樣的環境,這叫做三性。 


  一念是善性,一念是惡性,一念是無善無惡的性,這叫做三性,叫做善惡無記。無法很堅定在善念,惡的也能接受,但因為人人本具佛性,也能受化度為善。也有這樣比較鈍根的,善的拉不動,就是隨喜;惡的,他不去造,就這樣就好了,這叫做三性無記,無記就是不定,隨著這樣的污染,就這樣去走;隨著這樣的淨化,就這樣的清淨,這就是我們眾生無定性,所以善惡無記。 


  我們最近看到,現在是中秋,昨天才剛過中秋節,每年的中秋,就有全球的醫生,回來參加慈濟人醫年會,名稱叫做「人醫會」。醫師,是人群中的醫師,他加入慈濟,他每年一次,就是在中秋回到臺灣,來共度中秋。雖然年年都差不多,若到了中秋時就說有颱風,颱風警報,氣象在秋天,就是有時候還是有颱風天。今天就是颱風天了,再晚一點可能會發布暴風圈將接觸陸地。(陸上颱風警報已在昨天下午五點半發布)。不論是不是有颱風、沒有颱風,這群人間大醫王、白衣大士,他們人醫會回來了。今年有二十二個國家(地區)的大醫王、白衣大士會集在臺灣,現在在花蓮靜思堂,他們昨天也有回到我們精舍尋根。這一群菩薩,人間大醫王,在靜思堂,他們互相分享,分享在他們的國家,這群人醫會醫師如何走到最偏僻的地方去,路途不怕遠,去看病,病人無法走出來,是貧、是孤老無依,不論是山上、平地,或者是要渡海、上山,他們不怕辛苦。有一段時間,他們就是這樣整團就去義診,聽他們說,義診,不只是在偏僻的地方,在人群中也是有,鬧市貧病,大有人在。 


  聽到一段很感人的故事,那是在新加坡,這群人醫會真的是很多貧窮苦難人中的生命中的貴人,他們是不請之師啊!他們是眾生中,貧困苦難人的生命貴人。新加坡有一位七十六歲老人,他雖然住在市中心裡,卻是他的腳好像象腿一樣,問他有多久了?忘記幾年了,推算起來。又有一位乾女兒,因為這個老人年輕時,他的太太也很好心,雖然他的孩子都離很遠了,卻是這位老人家,夫妻應該也是對人不錯,所以有一個女孩子,孤兒,他們疼惜她,已經長大,也嫁人了。所以,現在太太也往生了,這位老人剩單獨一人,這位沙烈老先生,他自己獨居。得到這樣的病到底幾年了?乾女兒被人通知來關心這位老人,在她的記憶中,可能有幾十年的時間,這位乾爹,這種病可能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因為家庭貧,又是一個老人,所以他自己有自卑感,又沒有錢,只好這個病就是這樣拖著,一直到腳都爛了,爛得有時是流血,有時是膿,血與膿混合在一起,這樣一直流出來。 


  這種身體不乾淨,血與膿一直流,幾十年的時間,整個屋內都沒有清理,很骯髒。血與膿在整間室內都已經黏結變硬了,都已經與地板這樣整層,沒有看到地板的顏色,都是血與膿混在一起,留在地上已經乾了,已經黏在地上,很黏,這樣一間小小的房間。又裡面的垃圾,與他自己身體的污垢,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看到那個短短的影片,真的是,從影片看就會聞到是多麼臭的味道,那種生活。周圍的人,在隔壁鄰居覺得這位老人是這麼的孤獨,不讓人靠近,自卑感很重,都不聽別人的話,所以後來將這個個案就轉給慈濟人。我們慈濟人與人醫會,菩薩與大醫王,這樣一群人去,他就是不肯接受。就要用好幾天的時間,三四天就去一次,就是送營養品,藉著送營養品的機會,一趟再一趟,溝通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慢慢地才能接受,讓他接受,跟他們說話,接受他們。 


  他的腳也是都這樣包著,就如象腿,用一塊布圍著,裡面傷口用報紙這樣纏著,就是不肯接受讓人處理。但是裡面很臭,唯有就是這群菩薩、大醫王去接近他。慢慢、慢慢地,和他博感情,又經過了三個月,這樣才開始答應:「好,讓你們清理。」又幾天後去,準備要去清掃了,又發脾氣了,又不肯讓人清理。那就還要用很大的功夫,這樣不斷哄騙他、不斷讓他開心,這樣才開始很勉強地離開那間房間。大家,三四十位,將這間房間用十個小時的時間,把那些髒東西,完全都不能用了,都髒了的,全都搬出去。地板就要用刮刀去鏟,一層一層鏟,水沖了以後再鏟,花了十個小時的時間。不是只有地板而已,還有牆壁、屋頂,全都這樣鏟過、清過、掃過、擦過,一個小小的空間。還拿一張電動床給他,安排得很好。這位老人進來一看,眼睛一亮,說:「多謝,多謝!」「是不是腳能讓我們看一下嗎?」還是堅持不要。就要再繼續與他互動、互動,這樣,終於掀開那隻腳了,真的就是這樣,已經爛到見骨了,膿與血就是這樣流。所以他們就趕緊,醫師趕緊處理,難得他願意。就這樣開始接近,這樣開始常常去關懷、常常去為他換藥。 


  各位,現在我是這樣說,我只是看到那短片,看到他們那分這樣接近,那種不怕臭、不怕髒、不怕那個人的病痛。這種比對自己的親人還親,比對自己血肉的至親更有耐心,這樣疼他、這樣愛他,大家的臉上都是掛著那分笑容,沒有一點嫌棄,不厭棄、不厭煩,不放棄他。用這麼長的時間,三個月,不斷不斷送營養品,送到他願意和他們說話。又三個月不斷不斷輔導他,東西一直準備,讓他吃得飽,顧好他的營養,不斷和他溝通,又經過了幾個月後,才願意接受他們打掃。三四十個人,那樣小小的房間,打掃了十個小時。想想看,這豈是人間的人?應該是人間的菩薩、大醫王。這念善愛無量,要說他的善有多大、有多廣,有多厚、多深呢?無法說。要如何用什麼來譬喻這群人的善愛呢?真的是無法測量。 


  有這樣這麼根深柢固,這麼信心堅定、愛心無限量,這種根塵會合的善緣,這樣生而不滅,用長久的時間,這樣不斷不斷。人醫會也已經近二十年了,這樣的用心。若要從義診就算有人醫會,也是四十多年了,從一九七二年的九月十日,第一次的義診在花蓮仁愛街,這樣算來也將近四十五年了,這就是人醫會的開始。國際人醫會也已經這麼久了,看,大家信心堅定,每一個國家都有他們很感動人,去接近貧窮苦難、貧病苦難的眾生,這就是菩薩的淨土,菩薩心靈的淨土。雖然人間有這麼多不淨的污穢,觀身不淨,人人的身體都不淨,何況是貧病、無人照顧,幾十年的病痛,這樣流出不淨物囤積在他的屋內。你們想,這種心靈的淨土,那就是佛菩薩的心,這就是清淨無染的本性,入於濁世中,不受到濁氣污染了,還是發揮他這一念清淨無染的大愛,這就是人間的活菩薩,人生的貴人。所以說,愛的力量很大,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出門前跟大家說起了「十二因緣」,我們講〈化城喻品〉,諸大梵天王從十方,八方、上、下就是十方,諸梵天王都到齊了,請佛轉法輪。佛,大通智勝佛開始,他從「四諦」、「十二因緣」開始轉法輪,佛佛道同。人為何來人間?前面,行腳前所說的「十二因緣」,「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種的憂悲苦惱,這都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大家應該要記得。 


經文簡釋: 
「觸緣受」;因根、塵和合而有違境、順境、不違順境之不同,遂起苦受、樂受、捨受三者之差別,故曰觸緣受。 


  所以「觸」,一直,我們從一念無明緣行、名色,與這對有緣的父母這樣會合,就投胎了,就有了,有名色,慢慢慢慢成人形。時間到了,出生了,接觸到世間,痛苦啊!赤裸裸的身體接觸到大空氣,這樣全身刺痛的苦,所以哭了。出生第一個聲音就是哭,就是痛徹骨髓,刺痛了他的神經,痛啊,開始哭,這就是觸的感受。「因根塵和合」,六根生成在母親的胎裡,這樣出來了,接觸到外面的境界,這六根與外面的境界接觸到了,所以「和合而有違境」。本來在母親的身體裡很溫暖,卻是接觸到這世間,第一項,就是赤裸裸的身體接觸大空氣的刺痛,這種逆境。接下來,身體洗好了,開始父母就要疼啊、惜啊,肚子餓,趕緊塞進去就會吸了,吃到世間的塵味。古人都是用甘草水、黑糖水,現在的人開始就讓他喝奶,牛奶,或是母奶,這總是順境就開始了。 


  首先接觸到逆境,後面就順境來了。或者是這樣就開始長大了,在家庭裡,「不違順境」,也不是因為年紀小,什麼叫做逆境?什麼叫做順境?什麼是違背我們的心意?反正是嬰兒,什麼樣的境界他都無關,沒有那種違背他的心意的境,也沒有什麼是順他的心意,因為幼童懵懂,在這種沒有要求,由不得自己的環境中,就是這樣撫養長大。這種「違境、順境、不違順境之不同」,境界不同,就是這樣慢慢長大。慢慢長大了,開始就知道我要、我不要,這種慢生起,就感受愈來愈多。受到「我不要的境界」,受到「我歡喜的境界」,或者是「不管,什麼好與壞都沒有關係」。這也是同樣,我們剛才說的「善惡無記」,孩童時代就是這樣的境界,無善無惡,有喜歡、不喜歡等等。這也是三者之差別,有苦受、樂受,也有捨受──與我無關等等,這樣的境界,這樣就從小一直培養起來,所以這是「觸緣受」。 


經文簡釋; 
*「受緣愛」;以有受故,內身外境起於貪戀,故曰受緣愛。 
*「愛緣取」;愛則執著,起我、我所,故曰愛緣取。 


  「受緣愛」。開始有感受,會分別,有愛,所以「內身外境起於貪戀」,這很簡單,大家看就知道了,這叫做「受緣愛」。有了「受」,就有「這我要,這我不要」。有了「愛」,自然就是執著,執著「這是我很喜歡的東西,別人不能和我平分,這我要占為獨有的。」這種愛,就生執著了,起了我,我所愛,這就是從「愛」開始要「取」,取全部是我的,佔有心就生起了。再者,「取」就緣「有」,「 
有」就是由於執著,執著的這個業因,業因既然成熟了,我們的執著不斷累積、不斷累積,累積從年輕、中年、老年,不斷在這輩子中所造作的業因,不論你是造善、造惡,善的就歸造福,惡的就是歸於禍端,善惡的業因將來就是成熟,「必受後有之報」。我們的第八識,歸納了善惡的種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外面的境界一來,只是帶著善惡習氣,就是我們的惡業、善業到終後,就是緣於下輩子。 


經文簡釋: 
*「取緣有」;執著之業因既熟,必受後有之報,故曰取緣有。 
*「有緣生」;後有之依報,厥惟身相,故曰有緣生。 


  所以「取緣有,有緣生」,就又去投生了,生在下輩子。「後有之依報」,就是「厥惟身相」,全部包含起來就是在我們的身。「四生」,到底我們將來帶這個業,是要在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呢?是要在天堂、人間,或者是地獄、餓鬼、畜生呢?不同的身形,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造作,未來所緣的未來生。 


經文簡釋: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有生則有少壯之假相,故其對待之相為衰老;有生則有滅,故其對待 
之相為死, 


*有生則有苦苦、壞苦、行苦之互相逼迫,故有憂悲苦惱:故曰生緣老 
死憂悲苦惱。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老病死,讓我們很苦惱。真的看到人老來,又這次出門也是有損失了幾位,某某人病得很重,什麼時候已經往生了。有的家屬就說:「師父,很感恩,我的長輩,我的某某人往生,最後心心念念還是慈濟,將自己都準備好了、交代好了,照片也準備好、衣服也準備好,就這樣交代:『兒子、媳婦,你們要再替我接下去,慈濟的路。』」台北也是這樣,有這樣的。看,這種走對路了,即使到了最後的人生,他的心無掛礙,無掛礙,還要期待他的後代再繼續。可見這麼清楚的離開,我們就知道,他也是清楚地到他的未來。 
  
  總而言之,「有生則有少壯之假相」。說年輕,這是假的,再幾年後,他也要老,所以「有生則有少壯之假相」。「故其對待之相為衰老」,到最後是衰老了。「有生則有滅」,有生就有滅。「故其對待之相為死」,有生就有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有生則有死,我們要把握今生此世。這種苦,有「苦苦」、「壞苦」,人生來了就是苦。有的人苦上加苦,又是愈來年紀愈大,愈老了,身體病痛愈來愈多,不如意的事情愈來愈多,這叫做「壞苦」。本來很富有,忽然間變成一無所有。現在很多的難民,很多的大地主,落得現在逃難他鄉,像這樣都叫做「壞苦」。 


  「行苦」,就是人生的過程,沒有常住的人生,永遠都是在無常中這樣的行蘊,所以叫做「行苦」。這樣互相逼迫,過去的一秒鐘是後面的一秒鐘將它推過去,秒秒分分就是這樣,後浪推前浪,所以「故曰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十二因緣」。各位,好好用心,「觀眾生心善惡無量」,我們能做一位善心、愛心無量的菩薩在人間,不要受外塵等等來誘引我們,我們就隨著外塵這樣過,希望要根深柢固,走我們應該走的路,不要受外面的無明網將我們網住了,讓我們苦不堪。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9/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9/28晨語簡記   2015/09/28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9月 28, 2015 7:15 pm

個人體悟
今天無法連線,真的是感恩花蓮薰法香團隊送出文字稿,感恩!
老菩薩的超然、解脫,生死自在,這不是法入心的人,真的沒有辦法做到。記得有一次接到詐騙電話,對方:「媽!我是OO,我出事了啦!」我一聽明明不是兒子的聲音,但心跳沒來由的加速,自己也覺得好笑,這就是修行啊!要如何修到心如如不動,唯法聞法入心,平時藉心練心、繫緣修心、隨處養心,讓這「心」能好好地安住。
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每次看到類似佛學語彙,感覺有點深度,再次看到 上人的開示,自己稍做解讀方便記憶,我們見解有了偏差(見濁),經過無量無數無法計算的長時間(劫濁),產生種種無明煩惱(煩惱濁),在眾生中互動時造作一些因緣(眾生濁),結果可能波及到生命、慧命(命濁)。當然,這是淺層的理解記憶,不是真正的「解」。
常聽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好像也很多類似這樣的語彙。
今天「善惡無記三性不定」,一念是善性,一念是惡性,一念是無善無惡的性,這叫做三性,叫做善惡無記; 我們的心、性是看不見的,心理四相,就是生、住、異、滅,凡夫就是這樣一下生一下異、滅,這就是不定性。三性不定讓我們如坐船遇大風浪,是會「暈」--昏頭轉向的,所以要定,就要「莫以善小而不為」,要「眾善奉行」,一早(早課)提起自己正心正念,晚上(晚課)檢視自己舉手投足、開口動舌是否如法?讓善心性恆常在,想起「三昧」是「調直定」,簡單地說就是把自己的心性調整,令它正、直,這樣我們就可以善性恆定。


十二
因緣
摘自靜思晨語—20120523、20120524《法譬如水》十二因緣(一、二)
無明
謂過去世煩惱之惑,覆於本性無所明了。
謂過去世,身口造作一切善、不善業。
謂由過去惑業相牽,致令此識投托母胎,一剎那間,染愛為種、納想成胎。
名色
名是心之意,無具體的形與質,色指的是身,有具體的形與質,受胎以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四肢逐漸形成,此階段為「名色」。
六入
意指名色以後至第六個七日,身體四肢具全,第七七日,六根逐漸成形階段。
意指出生以後至三四歲時,六根六塵與境接觸,對世事懵懂階段。
意指五六歲至十二三歲時,六根與六塵接觸,開始產生感受,懂得分別好惡的階段。
意指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生起種種貪欲情愛,青春年少階段。
意指二十歲後,貪欲轉盛,不斷向外追求階段。
意指向外追求取得後,造作許多善惡業,累積輪迴的業種子,種下未來成果的因。
意指過去生所作,藏於八識田的善惡種子,依緣在現世而生,此世所做亦將帶到來世,在六道四生中輪迴。
老死
意指人死後,色受想行識五陰聚集之身,衰敗壞掉的階段。
上人又提到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四聖諦,十二因緣,三理四相,感恩 上人一再叮嚀,我們真的要好好用心,為自己築起一道防火牆。


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9/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9/28晨語簡記   2015/09/28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9月 30, 2015 11:31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星期一) (花蓮斷訊,閱讀版)

 

今天在雙和靜思堂,早課唱誦讚佛偈的佛號,後來就斷訊,眾人就繼續誦完,少了維挪師的引導要如何轉,等待的過程有人主動起音,算是溫馨圓滿。

因緣不具足,本要回家,音控又播前日的靜思妙蓮華,本想看過了。稍後又靜心看一遍,又多了一點小小的體會。有因緣,法還是要多聽聞。

 

上人告誡我們,不可以善惡無記三性不定,隨善惡念造福惹禍。而是要學習人間菩薩、大醫王,以無量的善念、大愛,堅定的道心,大信心,在人間行菩薩道。

這種善若減少了,惡就生起,這就是我們眾生無定性,心,在人間裡,無善無惡,隨善或者是隨惡,這叫做三性不定。

 

想想看,這豈是人間的人?應該是人間的菩薩、大醫王。這念善愛無量,要說他的善有多大、有多廣,有多厚、多深呢?無法說。要如何用什麼來譬喻這群人的善愛呢?真的是無法測量。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上人開示過很多次,我個人對於壞苦與行苦如何區分,一直有點困惑,故整理此兩表以思辨之,經此過程,終於弄懂了。)


三苦

上人本次開示重點

苦苦

人生來了就是苦。

壞苦

有的人苦上加苦,又是愈來年紀愈大,愈老了,身體病痛愈來愈多,不如意的事情愈來愈多,這叫做「壞苦」。

本來很富有,忽然間變成一無所有。現在很多的難民,很多的大地主,落得現在逃難他鄉,像這樣都叫做「壞苦」。

行苦

「行苦」,就是人生的過程,沒有常住的人生,永遠都是在無常中這樣的行蘊,所以叫做「行苦」。

 


三苦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見俱舍論二十二,三藏法數十二。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壞行二苦,無色界則只有行苦。

【明,一如《三藏法數》】﹝出析玄記﹞

苦苦

一苦苦,自寒熱饑渴等苦緣所生之苦。

苦苦是心身受苦時所生的苦。

謂有漏五陰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與苦受相應,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壞苦

二壞苦,樂境壞時所生之苦。

壞苦是偶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

謂樂相壞時,苦相即至,名為壞苦。即樂極悲生是也。

行苦

三行苦,為一切有為法無常遷動之苦。

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

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遷流,常不安隱故也。(四相者,生相、住相、異相、滅相也。)

 

 

 

 

觀眾生心善愛無量, 
根塵和合因緣生滅, 
善惡無記三性不定, 
隨善惡念造福惹禍。 

  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心。這一次,外面走一趟去行腳,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從北一直到中部,所看到眾生可愛的一面,那就是善、愛,那分愛與善堅定的心性,凡所看到的,人人都表達出那分堅定的愛心,甚至不少老人家,很多已經上了年齡了。因為慈濟走來也五十年了,四五十年間,人生歲月匆匆,從他們四五十年前,開始起一念心,接受慈濟,行在慈濟,一路這樣跟得很緊,所做的都是不離開人間事,同時接受佛法在人間,那一念堅定的信心,現在猶然,一樣。不過,年紀大了,看他們年齡已經大了,但那分智慧,所說的話,每一句話都很超然、解脫,視生死如歸,就如我們人生來來去去,不覺得死是可怕,他們總是說:「我很感恩啊!這輩子幸好有做慈濟,我很滿足。幸好那時候做慈濟還年輕,現在老了,雖然身體病痛,而且醫生宣布生命剩下不久,是癌症,不過,我一直感覺很滿足了,夠了。」 

  看他們這樣安然自在,過來給師父看,甚至又看到從年輕牽手進慈濟,現在同樣也是三位老菩薩,同樣那天她們也是手牽著手,前面的牽著後面的,後面再牽著後面的一位,三位互牽手。一手拿拐杖,三位手裡都是拿著柺杖。一隻手拿著柺杖,一隻手牽人,這樣前後走過來。讓我的印象中浮現起「父母恩重難報經」那個「序曲」演繹,在上舞臺那時。滄桑歲月這樣過,已經是老了,那個形態是一模一樣,就像排練上舞臺一樣,走過來靠近師父的身邊。我就說:「老菩薩,我怎麼很久沒有看到妳們了?」她們就說:「有啊,師父,您每次來,我們每次都在這裡,我們每天都在這裡。」我說:「師父來了,怎麼都沒有來給師父看?」她說:「有啊,師父來的時候,要給師父看,都被人牆把我圍住了,我都在人的後面了。」我說:「妳不就將拐杖舉高,說『師父,我在這裡!』」 

  她們就說:「年輕人很多,很高興!」就真的有年輕人這樣回答:「師父,師姑她們每天風雨無阻都來。」老人就這樣回答師父:「是啊,師父,我記得很多年前,我跟師父說:『老了,沒用了。』師父您就跟我說:『有啊!很有用,不要怕老,每天出來讓人看,這是很有用。』」她說:「師父,我聽您的話,我們三個都約定好,每天都來分會,每天都坐在分會給人看。」我說:「那妳們今天呢?」她說:「我們今天來當值。」很久不曾聽到「當值」這個名詞,老人才說得出來,年輕人就說:「來值班。」「是啊,值班,師父很久沒聽到老人話了,來當值。妳們還跟人家輪班當值呢!」她說:「除了讓人看以外,我們也要工作啊!所以人家若來問我,我就坐在那裡讓人問,我就跟他說我們慈濟過去是這樣這樣這樣,到現在做到這樣。」 

  看,眾生心、佛心是平等,那就是那分愛,那分善,不分年齡,而且四五十年如一日。三位同心、同志願,這樣相約進來,現在也是互牽手過來,這就是「莫忘初心」,最初的那念心。法入心,行在法中,如規如矩,這樣走過了滄桑歲月,四五十年了。看到這些都是人間的寶,也是師父弟子群中的寶,一直說她們幾位,腦海裡還是想到那個境界,三個人互牽著,就都要拿著拐杖,身上也有一點點駝,這就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生命。但是再看社會,茫茫社會人生,「根塵和合因緣生滅」。我們的六根對著外面的六塵境界,不論是聲音,聲塵,聞聲起舞,也有這樣的人,不論是資深或者是資淺,平時就是發心一念做慈濟。法比較沒有入心的,社會風雨、無明網路,聽了,他就怕了,他開始就畏縮起來,還有的人聞聲起舞,就這樣停滯下來。 

  這就是因緣啊!善因緣浮現時,發一念好心,投入人群,大家誇獎時,他安心,做得很歡喜;有了風吹草動,他就心起惶恐,虛了,沒有信實誠正,他自己心虛,就退縮了。因為這個無明網就開始停滯,這種因緣會合,有生有滅。我也這樣說,隨緣吧!佛陀在時,說法也是一樣,也曾經遇過社會人群誹謗佛,同樣的,也有佛陀將要托缽時,全村門都關起來,逼得佛陀要去吃馬的飼料。佛陀在世時也曾有過這樣的人生,那種無明網。孔子在世時也是一樣,遇到亂世,反孔子的教育。一次,孔夫子與他的弟子,忽然間發生一動亂,離散了,他一個人在城裡,有人看到孔子,明明就認識孔子,就用一種諷刺的口吻說:「城邊怎麼有一隻喪家之犬,在那裡到處走呢?」孔子聽到了,心知道,人總是當受教時就這樣尊重,只是一個虛偽的惡念訊息,就能夠很快傳遍,讓人心輕教,輕視教育,驕慢於道理之上。 

  所以這也是過去的聖人,孔子曾經歷過,釋迦牟尼佛也同樣經歷過,這種落難的時期。尤其是現在五濁惡世的時期,這種無明煩惱,在這種見解混亂的時期,見濁亂時,眾生垢重,這不就是佛經中常常這樣說嗎?見濁亂,眾生的心垢就很厚,污垢就很厚,這叫做眾生濁。眾生就是來自於根塵和合,這個因緣的生滅,有時候善緣生,有時候惡緣生,惡緣生,善緣就滅了,善緣生,惡法就滅了,無不都是在根塵會合因緣中在生生滅滅。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信根要深,道心要堅固。尤其是現代世間。再說「善惡無記三性不定」。佛經裡也這樣說,我們善惡無記,到底我們人是善或是惡呢?人人本具佛性,當然是善。不過,後天的污染,習氣,我們從清淨無染的真如本性,卻受了生生世世的薰習,善惡薰習,變成我們今生此世。善的,與善人在一起,能夠受影響,即使惡的人,若有一個善的環境、善的人群,生命中的貴人牽引他一下,惡人也會變成善。而本來就是很善心的人,若是遇到惡緣現前時,環境變動,他即使是善人,他也是一樣會受到惡的環境影響,起了惡念。 

  所以說,「隨善惡念造福惹禍」。若是遇到善緣,我們本來就是清淨的本性,會合在我們的清淨本性,我們就能造福人間,接受佛法的教化,身體力行菩薩道,造福在人群中。或者是遇到惡緣,原來的善念也隨著惡緣這樣消磨掉了,聞聲起舞,不只是停滯了自己的善念,同樣也隨波逐浪,惹來了災禍。這種善若減少了,惡就生起,這就是我們眾生無定性,心,在人間裡,無善無惡,隨善或者是隨惡,這叫做三性不定。看到善,就隨著行善去了;遇到惡,就跟著造惡去了;無善無惡,雖然聽到善法,動不了他的心,「我隨喜你就好了。」他不願意去身體力行,造福人群。說他是善,是隨喜功德。人家若是在散播無明煩惱,「一人吐虛,萬人傳實」,他就跟著人家聞聲起舞。或者是,聽到,「是這樣嗎?不過,我以前是這樣做,若是這樣,那我就不要做了。但是,我不傳,我不去跟人家傳,我只是這樣聽,我覺得他說的也是有道理。」所以停滯在無善無惡這樣的環境,這叫做三性。 

  一念是善性,一念是惡性,一念是無善無惡的性,這叫做三性,叫做善惡無記。無法很堅定在善念,惡的也能接受,但因為人人本具佛性,也能受化度為善。也有這樣比較鈍根的,善的拉不動,就是隨喜;惡的,他不去造,就這樣就好了,這叫做三性無記,無記就是不定,隨著這樣的污染,就這樣去走;隨著這樣的淨化,就這樣的清淨,這就是我們眾生無定性,所以善惡無記。 

  我們最近看到,現在是中秋,昨天才剛過中秋節,每年的中秋,就有全球的醫生,回來參加慈濟人醫年會,名稱叫做「人醫會」。醫師,是人群中的醫師,他加入慈濟,他每年一次,就是在中秋回到臺灣,來共度中秋。雖然年年都差不多,若到了中秋時就說有颱風,颱風警報,氣象在秋天,就是有時候還是有颱風天。今天就是颱風天了,再晚一點可能會發布暴風圈將接觸陸地。(陸上颱風警報已在昨天下午五點半發布)。不論是不是有颱風、沒有颱風,這群人間大醫王、白衣大士,他們人醫會回來了。今年有二十二個國家(地區)的大醫王、白衣大士會集在臺灣,現在在花蓮靜思堂,他們昨天也有回到我們精舍尋根。這一群菩薩,人間大醫王,在靜思堂,他們互相分享,分享在他們的國家,這群人醫會醫師如何走到最偏僻的地方去,路途不怕遠,去看病,病人無法走出來,是貧、是孤老無依,不論是山上、平地,或者是要渡海、上山,他們不怕辛苦。有一段時間,他們就是這樣整團就去義診,聽他們說,義診,不只是在偏僻的地方,在人群中也是有,鬧市貧病,大有人在。 

  聽到一段很感人的故事,那是在新加坡,這群人醫會真的是很多貧窮苦難人中的生命中的貴人,他們是不請之師啊!他們是眾生中,貧困苦難人的生命貴人。新加坡有一位七十六歲老人,他雖然住在市中心裡,卻是他的腳好像象腿一樣,問他有多久了?忘記幾年了,推算起來。又有一位乾女兒,因為這個老人年輕時,他的太太也很好心,雖然他的孩子都離很遠了,卻是這位老人家,夫妻應該也是對人不錯,所以有一個女孩子,孤兒,他們疼惜她,已經長大,也嫁人了。所以,現在太太也往生了,這位老人剩單獨一人,這位沙烈老先生,他自己獨居。得到這樣的病到底幾年了?乾女兒被人通知來關心這位老人,在她的記憶中,可能有幾十年的時間,這位乾爹,這種病可能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因為家庭貧,又是一個老人,所以他自己有自卑感,又沒有錢,只好這個病就是這樣拖著,一直到腳都爛了,爛得有時是流血,有時是膿,血與膿混合在一起,這樣一直流出來。 

  這種身體不乾淨,血與膿一直流,幾十年的時間,整個屋內都沒有清理,很骯髒。血與膿在整間室內都已經黏結變硬了,都已經與地板這樣整層,沒有看到地板的顏色,都是血與膿混在一起,留在地上已經乾了,已經黏在地上,很黏,這樣一間小小的房間。又裡面的垃圾,與他自己身體的污垢,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看到那個短短的影片,真的是,從影片看就會聞到是多麼臭的味道,那種生活。周圍的人,在隔壁鄰居覺得這位老人是這麼的孤獨,不讓人靠近,自卑感很重,都不聽別人的話,所以後來將這個個案就轉給慈濟人。我們慈濟人與人醫會,菩薩與大醫王,這樣一群人去,他就是不肯接受。就要用好幾天的時間,三四天就去一次,就是送營養品,藉著送營養品的機會,一趟再一趟,溝通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慢慢地才能接受,讓他接受,跟他們說話,接受他們。 

  他的腳也是都這樣包著,就如象腿,用一塊布圍著,裡面傷口用報紙這樣纏著,就是不肯接受讓人處理。但是裡面很臭,唯有就是這群菩薩、大醫王去接近他。慢慢、慢慢地,和他博感情,又經過了三個月,這樣才開始答應:「好,讓你們清理。」又幾天後去,準備要去清掃了,又發脾氣了,又不肯讓人清理。那就還要用很大的功夫,這樣不斷哄騙他、不斷讓他開心,這樣才開始很勉強地離開那間房間。大家,三四十位,將這間房間用十個小時的時間,把那些髒東西,完全都不能用了,都髒了的,全都搬出去。地板就要用刮刀去鏟,一層一層鏟,水沖了以後再鏟,花了十個小時的時間。不是只有地板而已,還有牆壁、屋頂,全都這樣鏟過、清過、掃過、擦過,一個小小的空間。還拿一張電動床給他,安排得很好。這位老人進來一看,眼睛一亮,說:「多謝,多謝!」「是不是腳能讓我們看一下嗎?」還是堅持不要。就要再繼續與他互動、互動,這樣,終於掀開那隻腳了,真的就是這樣,已經爛到見骨了,膿與血就是這樣流。所以他們就趕緊,醫師趕緊處理,難得他願意。就這樣開始接近,這樣開始常常去關懷、常常去為他換藥。 

  各位,現在我是這樣說,我只是看到那短片,看到他們那分這樣接近,那種不怕臭、不怕髒、不怕那個人的病痛。這種比對自己的親人還親,比對自己血肉的至親更有耐心,這樣疼他、這樣愛他,大家的臉上都是掛著那分笑容,沒有一點嫌棄,不厭棄、不厭煩,不放棄他。用這麼長的時間,三個月,不斷不斷送營養品,送到他願意和他們說話。又三個月不斷不斷輔導他,東西一直準備,讓他吃得飽,顧好他的營養,不斷和他溝通,又經過了幾個月後,才願意接受他們打掃。三四十個人,那樣小小的房間,打掃了十個小時。想想看,這豈是人間的人?應該是人間的菩薩、大醫王。這念善愛無量,要說他的善有多大、有多廣,有多厚、多深呢?無法說。要如何用什麼來譬喻這群人的善愛呢?真的是無法測量。 

  有這樣這麼根深柢固,這麼信心堅定、愛心無限量,這種根塵會合的善緣,這樣生而不滅,用長久的時間,這樣不斷不斷。人醫會也已經近二十年了,這樣的用心。若要從義診就算有人醫會,也是四十多年了,從一九七二年的九月十日,第一次的義診在花蓮仁愛街,這樣算來也將近四十五年了,這就是人醫會的開始。國際人醫會也已經這麼久了,看,大家信心堅定,每一個國家都有他們很感動人,去接近貧窮苦難、貧病苦難的眾生,這就是菩薩的淨土,菩薩心靈的淨土。雖然人間有這麼多不淨的污穢,觀身不淨,人人的身體都不淨,何況是貧病、無人照顧,幾十年的病痛,這樣流出不淨物囤積在他的屋內。你們想,這種心靈的淨土,那就是佛菩薩的心,這就是清淨無染的本性,入於濁世中,不受到濁氣污染了,還是發揮他這一念清淨無染的大愛,這就是人間的活菩薩,人生的貴人。所以說,愛的力量很大,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出門前跟大家說起了「十二因緣」,我們講〈化城喻品〉,諸大梵天王從十方,八方、上、下就是十方,諸梵天王都到齊了,請佛轉法輪。佛,大通智勝佛開始,他從「四諦」、「十二因緣」開始轉法輪,佛佛道同。人為何來人間?前面,行腳前所說的「十二因緣」,「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種的憂悲苦惱,這都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大家應該要記得。 

經文簡釋: 
「觸緣受」;因根、塵和合而有違境、順境、不違順境之不同,遂起苦受、樂受、捨受三者之差別,故曰觸緣受。 

  所以「觸」,一直,我們從一念無明緣行、名色,與這對有緣的父母這樣會合,就投胎了,就有了,有名色,慢慢慢慢成人形。時間到了,出生了,接觸到世間,痛苦啊!赤裸裸的身體接觸到大空氣,這樣全身刺痛的苦,所以哭了。出生第一個聲音就是哭,就是痛徹骨髓,刺痛了他的神經,痛啊,開始哭,這就是觸的感受。「因根塵和合」,六根生成在母親的胎裡,這樣出來了,接觸到外面的境界,這六根與外面的境界接觸到了,所以「和合而有違境」。本來在母親的身體裡很溫暖,卻是接觸到這世間,第一項,就是赤裸裸的身體接觸大空氣的刺痛,這種逆境。接下來,身體洗好了,開始父母就要疼啊、惜啊,肚子餓,趕緊塞進去就會吸了,吃到世間的塵味。古人都是用甘草水、黑糖水,現在的人開始就讓他喝奶,牛奶,或是母奶,這總是順境就開始了。 

  首先接觸到逆境,後面就順境來了。或者是這樣就開始長大了,在家庭裡,「不違順境」,也不是因為年紀小,什麼叫做逆境?什麼叫做順境?什麼是違背我們的心意?反正是嬰兒,什麼樣的境界他都無關,沒有那種違背他的心意的境,也沒有什麼是順他的心意,因為幼童懵懂,在這種沒有要求,由不得自己的環境中,就是這樣撫養長大。這種「違境、順境、不違順境之不同」,境界不同,就是這樣慢慢長大。慢慢長大了,開始就知道我要、我不要,這種慢生起,就感受愈來愈多。受到「我不要的境界」,受到「我歡喜的境界」,或者是「不管,什麼好與壞都沒有關係」。這也是同樣,我們剛才說的「善惡無記」,孩童時代就是這樣的境界,無善無惡,有喜歡、不喜歡等等。這也是三者之差別,有苦受、樂受,也有捨受──與我無關等等,這樣的境界,這樣就從小一直培養起來,所以這是「觸緣受」。 

經文簡釋; 
「受緣愛」;以有受故,內身外境起於貪戀,故曰受緣愛。 
「愛緣取」;愛則執著,起我、我所,故曰愛緣取。 

  「受緣愛」。開始有感受,會分別,有愛,所以「內身外境起於貪戀」,這很簡單,大家看就知道了,這叫做「受緣愛」。有了「受」,就有「這我要,這我不要」。有了「愛」,自然就是執著,執著「這是我很喜歡的東西,別人不能和我平分,這我要占為獨有的。」這種愛,就生執著了,起了我,我所愛,這就是從「愛」開始要「取」,取全部是我的,佔有心就生起了。再者,「取」就緣「有」,「 有」就是由於執著,執著的這個業因,業因既然成熟了,我們的執著不斷累積、不斷累積,累積從年輕、中年、老年,不斷在這輩子中所造作的業因,不論你是造善、造惡,善的就歸造福,惡的就是歸於禍端,善惡的業因將來就是成熟,「必受後有之報」。我們的第八識,歸納了善惡的種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外面的境界一來,只是帶著善惡習氣,就是我們的惡業、善業到終後,就是緣於下輩子。 

經文簡釋: 
「取緣有」;執著之業因既熟,必受後有之報,故曰取緣有。 
「有緣生」;後有之依報,厥惟身相,故曰有緣生。 

  所以「取緣有,有緣生」,就又去投生了,生在下輩子。「後有之依報」,就是「厥惟身相」,全部包含起來就是在我們的身。「四生」,到底我們將來帶這個業,是要在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呢?是要在天堂、人間,或者是地獄、餓鬼、畜生呢?不同的身形,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造作,未來所緣的未來生。 

經文簡釋: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有生則有少壯之假相,故其對待之相為衰老;有生則有滅,故其對待之相為死。 

有生則有苦苦、壞苦、行苦之互相逼迫,故有憂悲苦惱:故曰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老病死,讓我們很苦惱。真的看到人老來,又這次出門也是有損失了幾位,某某人病得很重,什麼時候已經往生了。有的家屬就說:「師父,很感恩,我的長輩,我的某某人往生,最後心心念念還是慈濟,將自己都準備好了、交代好了,照片也準備好、衣服也準備好,就這樣交代:『兒子、媳婦,你們要再替我接下去,慈濟的路。』」台北也是這樣,有這樣的。看,這種走對路了,即使到了最後的人生,他的心無掛礙,無掛礙,還要期待他的後代再繼續。可見這麼清楚的離開,我們就知道,他也是清楚地到他的未來。 
  
  總而言之,「有生則有少壯之假相」。說年輕,這是假的,再幾年後,他也要老,所以「有生則有少壯之假相」。「故其對待之相為衰老」,到最後是衰老了。「有生則有滅」,有生就有滅。「故其對待之相為死」,有生就有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有生則有死,我們要把握今生此世。這種苦,有「苦苦」、「壞苦」,人生來了就是苦。有的人苦上加苦,又是愈來年紀愈大,愈老了,身體病痛愈來愈多,不如意的事情愈來愈多,這叫做「壞苦」。本來很富有,忽然間變成一無所有。現在很多的難民,很多的大地主,落得現在逃難他鄉,像這樣都叫做「壞苦」。 

  「行苦」,就是人生的過程,沒有常住的人生,永遠都是在無常中這樣的行蘊,所以叫做「行苦」。這樣互相逼迫,過去的一秒鐘是後面的一秒鐘將它推過去,秒秒分分就是這樣,後浪推前浪,所以「故曰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十二因緣」。各位,好好用心,「觀眾生心善惡無量」,我們能做一位善心、愛心無量的菩薩在人間,不要受外塵等等來誘引我們,我們就隨著外塵這樣過,希望要根深柢固,走我們應該走的路,不要受外面的無明網將我們網住了,讓我們苦不堪。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9/28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