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0/06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0/0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0/06晨語簡記   2015/10/06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10月 06, 2015 6:35 pm

20151006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轉輪聖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

使其人民不殺不盜無諸過惡,

咸被恩澤各得其所和樂無諍,

以是因緣一切人民所應供養。



  我們理想的世界,就是需要這樣的世界,人生,人間依報、正報,希望我們能生在「邦有道」的地方,人民在那個國家,國家王法統治,能使這國家法正,人民生活就能和樂,沒有苦難。這也就是在生活中的依報,世間人只是求這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一般人所期待。那就是需要「轉輪聖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意思就是說,轉輪聖王,那就就是出生在最和平和樂的時代,有這個國王,轉輪聖王,他能夠統領天下,使這天下正法治安,都能不治而安。在那個國家,不必立很多的法,自然人民就是受到天地順調、人民和樂而安居樂業,若能這樣,天下還需要什麼法來治呢?這是轉輪聖王,領導者的福,他有福,過去生中所領導的,過去生中所修行的,過去生中所結的福緣,所修的是上上善,所以造了無量數的福,持上上戒。福完全具足了,他有這個福緣,依報生在這樣的國家,加上他本人的德,福與德,自然天下就平安。



  佛經中說,轉輪聖王出世,是人民壽命很長的時代。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四大輪王會合起來,就是這樣在這樣開闊的天地之間,這些法輪和睦相處,和睦轉動,轉輪聖王統治四天下,他能得到所有眾生共同和睦的世界,這叫做轉輪聖王。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他的王宮,他的父王就是轉輪聖王,那個國家真的是和平相處, 一個安樂,人民壽命很長的世界。所以那是正法,正法能夠治化天下,若無佛出世時,自然他的法也是很興盛在人間,人民的心態都是這麼和睦。法就是要來治人心,人心若平正,原來就有法了,這就是要在那種人民都共同有福,轉輪聖王也是很有福,這種眾生共善福的世界,是一個很和睦的世界。在現在我們的人間是求不可得,現在我們的人間,必定要以法制人,就是需要法,但是法很多,人卻是無法按照這個法、規則來走,同樣也就是五濁惡世。這個五濁惡世,要如何能再回歸到正法治化?其實,正法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法,就是做人的規則,人倫的道德,就是這樣很簡單。所以我們要如何能生在這麼單純,這樣簡單,人民能依人倫道德,正確的方向,這樣生活互相,能夠這樣的世界,就是最幸福、最平安,人民那就是最和樂的時代。



  所以說,「使其人民不殺不盜無諸過惡」,像這樣,用這樣的正法來治化天下,就是很簡單的法來治化天下,人民自然就沒有殺、盜,沒有惡念、過失,這些事情都沒有了。想想看,安居樂業,很祥和的世界,這不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誠之情誼,人間祥兆」?這就是我們所想要追求,人與人之間互相殷實對待,就沒有什麼樣的無明煩惱來計較,自然社會就是不治而安,不用怎麼治理,各人心中就有法了,人民就能互相和樂。所以「咸被恩澤各得其所和樂無諍」,人民若能這樣,這是很理想的世界,這是人間的淨土。



  所以,「以是因緣一切人民所應供養」。因為轉輪聖王所統領的世界,人民共同守法、守規矩的社會,所過的日子是這樣和平。佛,大通智勝佛已經修行,又說法在人間,這是一個已經這麼和樂的世界。法,佛陀再出現人間,所以有梵天王,有人間人民,很多,所受富中之富,已經人間很富有了,心都不欠缺,身心自在,這種很富有的社會,又有佛法,佛陀出世,還有道理可以聽,這是富中加富。這樣的因緣,這裡的人民過得很好,還能懂得如何互相造福,彼此供養。這是一個不欠缺的世界,彼此之間互相都是要付出,付出那一分愛,真正和樂的世界,這就是我們人人所要追求的。所以這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我們應該還記得,大通智勝佛坐道場,一坐十小劫,可見那時代的人民壽命有多長啊!所以那時候的王,就是轉輪聖王,那個時代,人民就是那麼和樂的時代,這是大通智勝佛時代。



  大通智勝佛,其實他的時代也是我們心靈的時代,我們人人與佛同等,我們人人都有無始以來那個「大通」──我們的真如本性,只是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他一切都是很完整了,他的智慧勝一切,所以叫做大通智勝。因為他的真如妙用,展現了真如妙用,我們只是真如存在,我們的妙用已經受無明染污了,所以我們凡夫也是有這麼長的壽命,我們有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向來都不變,不增不減,都不變,所以性命也是這麼長。大通智勝佛的壽命很長,其實我們的真如本性的壽命也是那麼長,我們的真如本性也是像這樣這麼康莊,這麼如規如則,很有規則,就如正法統治的社會、世界一樣。



  同樣的,這就是要讓我們更了解,大通智勝佛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本性,人人心中也有轉輪聖王,人人自己也能自治我們自己這念心。這念心自治得好,正法在我們的內心裡,正法在我們心中的天地裡,若能這樣,我們怎麼還會有無明煩惱呢?正法輪也是在我們的心裡,只是我們自己不懂得轉,法輪無法轉,我們自己的心念法輪不轉,我們要如何請佛轉法輪呢?所以,大通智勝佛的時代,看到這麼大的場面,有轉輪聖王來請佛轉法輪,梵天王來請佛轉法輪,梵天王他自己就要過去生不斷不斷修行,修上上行,持上上戒,已經了解這些道理,只是還有微分煩惱還未透徹。其實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與梵天王一樣,我們一念間也是能修上上善、持上上戒,我們的心地也能清淨無染如梵天,我們若有這樣,請佛轉法輪。



  大通智勝佛,他的王宮裡,轉輪聖王陪著十六王子來道場,也是請佛轉法輪,轉輪聖王就是已經福德具足了,十六沙彌也是無始以來,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的過去,就已經在諸佛道場修行了,保持著那一念童真的本性。這都是在過去無量無數劫,其實這些都在描寫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是梵天王,我們的內心是轉輪聖王,我們的內心是十六王子的本性,所以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其實是我們人人本具有的道場。竟然有這麼多的外境,諸天仁王這樣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來請轉法輪,這是多麼殊勝的因緣啊!這個殊勝的因緣在哪裡呢?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不是願意把握這種殊勝的因緣呢?聞法是很難得啊!大通智勝佛(指真如本性)是塵點劫以前,但是,凡夫一失念,那就變成無明了。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常常跟大家說,而且一念無明就緣行動,有了行動,外面的六粗就開始了。這都是同樣的法源,善的法源、惡的法源,惡也是在一念間,這樣就產生出來一念無明,這個惡法的源頭就是在一念無明。



  大通智勝佛的法源,也是同樣在這一念間,一念間成為梵天,一念間轉輪聖王,一念間大通智勝佛,這都看我們這一念是向善、向惡,惡的就一直無明延續下去,善的就是回歸真如本性。是善,得善果;是惡,受惡報。又有無善無惡,說他極惡,不是,他不必墮地獄,在人間,雖然不行善,但是他不必墮地獄。但說他是很善,還不到上上善,所以還在人間,不生天堂。或者是一念偏差,在三途──畜生、餓鬼、地獄道裡等等。要極惡,或者是不善不惡,都在我們的一念心,所以這一念心若能好好回歸真如本性,發揮本性的智性,智慧發揮出來,這樣就不會墮落生死,就再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大通智勝佛的源頭。總而言之,就是一念心,希望我們要好好運用這念心,能就這個法來正我們的心,公正我們的心,不要再偏差。所以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記得這段經文,是誰來說話呢?十六王子。十六王子已經開始請佛轉法輪了,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在場那些很多的聲聞,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這些聲聞聽佛轉法輪,從聲入心,也能體會佛的教法,因緣也已經成熟了,開始轉小根要入大法了,這些大德聲聞。這是我們昨天說過的,十六王子為自己請法,也為大德聲聞請法,所追求的就是要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與佛同等的智慧,這就是十六王子所期待的。下面的經文再說,



經文:「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



*我等既有志願,久發此心且又甚深,今以此深心,念於如來知見,當為如來觀根之智所證知也。



  「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若能法輪轉,開示,我們大家聽了之後,絕對會好好信受奉行。「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世尊,我們大家的志願,是能與佛同等的知見,我們的心,信心很深了,我們用最虔誠的心,發心立大願這個念,應該佛能為我們證明,佛應該能知道我們的誠意,請佛來轉法輪、開示,我們的期待是能與佛同等的智慧。這是十六王子異口同聲說的話,甚至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在場人人,表達這分最虔誠的心。所以說出了「我等既有志願」,我們──十六王子與這些大德聲聞的志願。「久發此心且又甚深」,我們發心很久了,期待很久了,而且信根也很深了,我們聽的法能夠很清楚了,請佛放心。「念於如來知見」,我們心心念念就是能在如來的知見,與如來知見同等,佛、世尊應該能了解,這個時候應該「當為如來觀根之智所證知也」。如來您的根智,如來的根智這樣來觀察我們,應該也能了解我們,我們一定就是能深心來追求佛的知見。



  我們還記得在〈譬喻品〉,佛陀開始答應要說法時,之前也跟大家這樣說過,根機不夠的人、信心不具足的人、見解邪思的人,這些人都不能為他說大法。記得嗎?之前我們就是這樣說。佛佛道同,現在十六王子來表達,我們的信根正確、我們的智慧也已經能接受了,我們所要聽的,真正很誠意了解大乘法,絕對不會偏差。這是回應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將要說《法華經》之前,也用很長的時間,說明什麼樣的人不能聽大法,因為信根若不夠,智慧若還未開等等,信念有偏差,像這樣的人,都是還不能為他們說大法。



  所以現在這段經文,「當為如來觀根之智」。如來來觀察我們大家的根機智慧,如來您能證明我們都達到這個根機,能接受大法之時了。這是十六沙彌懇切代替這麼多的聲聞表達心意,也能體會他們對佛的尊重。佛、世尊,他的智慧絕對能觀察大家的心願,這是佛陀的智慧。這表達這麼多人都了解佛陀的智慧是天體一如,與虛空法界一樣這麼開闊,能明鑑眾生的根機。



經文簡釋:

「我等聞已,皆共修學」;我等若得聞此法已,皆共於中修行習學。



  「我等聞已,皆共修學」。我們聽了之後,我們大家都會很用心來修學。聽到這個法,我們會很寶貴,很用心,受這個法,入我們的心來。「皆共於中修行習學」,在這法中,我們會認真修行,只要佛陀開示,我們會很珍惜在這個法中修行。



經文簡釋:

「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我等王子,立志發願;為求如來無上知見。



  「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我們大家所志願的,就是與如來同等的知見,如來所覺悟的虛空法界的道理,無不都很清楚,我們也是很期待與佛同樣,能夠虛空法界所有的道理,我們也希望全都能透徹見解,我們也全都能了解,這是我們大家的希求,我們的希望,我們的追求,這是志願如來知見。「我等」,就是表示十六王子,「立志發願」,就是為了求如來無上知見,這種求法的懇切,自己,我現在這麼說,我也很感動。這種懇切求法,到底我們現在聽法,是不是有這麼懇切呢?聽,是以無漏心來聽法呢?或者是有漏來聞法呢?這邊聽,那邊漏?無漏心,就是這麼虔誠的心,這麼認真,是認真的,不是應付應付地聽,多少聽一聽,這樣度過時間。不是這樣,是很認真、很懇切。



  所以「為求如來無上知見」。這是他們所要求的法,很懇切,是這麼的深心,是打從內心那分最懇切的心。深心,是最懇切的心。他們立志就是要修行,所以「立志佛道,名為深心」。求法,就是要在法中修行,立志是這麼的懇切。「所念在佛」,日常生活,分秒中,心不離佛,佛不離我們的心,這是「所念在佛」。「不求餘乘」,心沒有要求其他,就是求得佛的心就是我們的心,佛的見解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就是要求得這一念佛心見解。



經文簡釋:

「深心所念」;立志佛道,名為深心,所念在佛,不求餘乘。

*「深心所念」:深心樂集一切諸善法故,直心正念真如,即求菩提。



  所以「深心所念」,就是「深心樂集一切諸善法故」。我們已經要求法,就是深心求法,所求的法就是善法。「樂」,聽到法是很歡喜。這個善,很歡喜收集一切善法,所以這就是他們要求佛轉法輪,要求能與佛同等的見解,佛的見解就是集一切善法於一心。這是佛陀是非清楚,去除無明,完全清淨,集中了一切的善法。一切善法就是需要直入我們的心來,所以「直心正念」,將善法直心正念,回歸到如來真如本性,這就是求菩提的心,就是求這條路的心。我們要如何才能到達真如本性,直心正念,回歸回來呢?我們必定這條路,菩提道的覺性,我們要很用心,身體力行。



經文簡釋:

「佛自證知」;佛神通力,自知我心,為作證明。



  這念心,唯有佛,佛知我心,佛才能夠了解我的心,還有誰能了解我的心呢?這是這麼的懇切。「佛神通力,自知我心」。佛陀的「他心通」能夠了解我的心。「為作證明」,唯有佛能夠了解我們求法的心是這麼的懇切,我們所追求的,是一切的善法直入我們的心,我們最需要的,就是直入真如本性之中,這條道路,唯有佛能為我們大家證明,我們絕對就是佛能安心為我們說大法的人。



常常說,這個法對這個人說也沒有用,自然就不會想要跟他說。我對這個人的信心已經失去了,失去對他真正能身體力行的信心,跟他說這麼多也沒有用。就如牛若喝水,增加牠的體力,蛇若喝水,增加牠的毒氣。同樣的道理,這個法若是有真心、信心,想要求佛法道理的人來聽,他會增長他的慧命。假如心念不軌,不正確,他聽了,只是增加他的聰明。聰明受聰明誤,聰明,造惡的機率很高。所以,我們是要增長慧命,我們不希望是增長聰明。所以,求學佛法,我們要用我們真誠的心,才有辦法增長我們的智慧。唯有佛法,佛陀能了解。所以我們過去一直聽,佛陀這樣一直說,像這樣的人不可以向他說,像這樣的人,不可為說,像這樣的人……等等,現在經文說到這裡,我深深體會。對啊!必定要有真心求佛知見的人,將佛的心放在我們的心的人,有真誠的心,才能對他說話,這是真正知音者。



*大悲心度一切眾生,攝在志願之中,上求下化之心,佛自證知。



  「大悲心度一切眾生」。我們大家都已經發這麼大的心,我們發的心,是體會之後,同樣與佛同等,也是要來度眾生。已經人人都發大菩提心,求大乘法了,就是為了要擴大我們的大悲心來度一切眾生。「攝在志願之中」,大乘,大悲心,就是在我們的志願之中。所以,「上求下化之心」,是佛能證知,能夠了解我們,我們人人都是這樣的大願,要行大乘法。大乘法,要入人群去度眾生,這是我們的志願,我們願意上求,願意下化,這個心念,我們很強,佛應該能夠了解。一次一次,都希望佛能夠證明他們的發大心,立大願,期待佛能相信他們,能夠為他們說大法。是真知心者。來,下面這段經文再說,



經文:「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聽許。」



經文簡釋:

「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王子之祖,大通之父。王詣佛所,所將帶眾。

*「八萬億人」:是輪王率領之眾。



  不只是十六王子出家,在佛的座下,在請佛轉法輪,表達他們的心意,包括轉輪聖王,就是送十六王子來到大通智勝佛道場,轉輪聖王送來,連他的這些大臣、家屬也都跟來,在盛會上。看到梵天王請轉法輪,看到十六王子表達出家的心意,請佛轉法輪,在這個地方有八萬億人,那當中有八萬億人。這八萬億人也是願意求佛出家,隨轉輪聖王來這裡的這些人,也是一樣求大通智勝佛允許他們大家出家。可見這個道場是多麼盛況的道場,大法在這裡將要現前,人心歸向也是在這個時刻。所以「王子之祖,大通之父」。大通智勝佛的父親,十六王子的祖父,這就是叫做轉輪聖王。「王詣佛所」,也是同樣來到大通智勝佛的道場。「所將眾中」,帶來的人眾有八萬億,是轉輪聖王率領之眾,他帶來的人,有這麼多人。



經文簡釋:

「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頓發思齊之心,故深慕聖道,出世纏家,入法性家。



  看到十六王子出家了,而且求法,他們求出家,又求法。大家一看,歡喜了,這種「頓發思齊之心」。王子的地位這麼高,都願意捨棄出家,何況我們大家。所以,見賢思齊,看到王子願意出家,他們也同樣發心,有出世的心念。他們很羨慕,羨慕聖道,所以有這種「出世纏家」之心。因為纏,有家庭就會被纏縛住。人若有家庭,你們想,常常聽到,「我現在,父母年紀大了,所以我要照顧父母。」「我的孩子還小,現在他們一個一個教育問題很大。」「我的家業,這些事業還沒整理好,要做什麼事還不方便。」你們想,這不就是世間有家庭就有纏,這樣纏住了,所以希望他們「出世纏家」,這種纏縛的家庭,他們願意脫離,「入法性家」。他們要出纏家,入法性家,這是跟轉輪聖王來的人,他們願意要出家。



經文簡釋:

「王即聽許」;聖王十善化世,所以從人出家而即許之。



  「王即聽許」。先求聖王:「我是不是能離開我的家庭,能離開我的職位,我能專心來出家嗎?」他要事先求轉輪聖王。所以「聖王十善化世,所以從人出家而即許之」。因為轉輪聖王本來就是很護持佛法,佛還未出世之前,轉輪聖王在人間維持正法,現在佛出世了,人人願意學佛、出家,當然他會很歡喜。所以他歡喜,允准他們出家了。



問:僕從出家,序此何意。

答:正為下王子覆講之機,因為智佛疑惑之眾,故為王子結緣之眾。



  經文說到這裡,有人就這樣問:「僕從出家,表示是什麼意思呢?既然都是轉輪聖王所使喚的人,他統治的人,都要去出家,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表示什麼呢?」回答的就說:「正為下王子覆講之機。」因為這些人,上面說的都是梵天王來了,現在要讓這麼多人來出家,也是要完成十六王子結緣之眾。記得淨飯王,太子出家,派人去追隨,佛成道之後回歸皇宮,淨飯王也提倡,若有兩個兒子以上的家庭,就可以有一個出去出家。這就是護法的心。過去的大通智勝佛是這樣,現在釋迦牟尼佛,他的家庭、他的父王也是這樣護法他,僧團若旺盛起來,佛法才能興,這應該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這是未來十六王子聞法之後,十六王子他會覆講,就是傳法人。這是未來,不過現在就要先讓王子與大通智勝佛的聞法者要增長,而且修行僧團要更旺盛起來,這就是一個機緣。因為大通智勝佛疑惑之眾,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也有人疑惑,佛法到底是正或者是邪?轉輪聖王也就是要讓那個時代的人人,有一個正確的見解,就是說這麼多人都去出家,這一定是正法。世間都是這樣,因為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有疑惑的人,為了要讓這些疑惑的人去除疑惑,所以在轉輪聖王身邊的人,他也讓他們出家,這就是護法助道場。「故為王子結緣之眾」,這些人就是十六王子未來要說法的結緣之眾,因為八萬億,這些隨眾既然都來了,八萬億人既然都出來了,這麼多人,就是未來與十六王子結緣的人,這就是機緣、因緣,就是這樣鋪路過來。



  各位,學佛總是這樣,過去的佛是這樣的道場過來,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的道場,大同小異。現在的釋迦佛,就是二千多年前釋迦佛的人間,與大通智勝佛的人間大有差別,我們聽起來大有差別。八萬億的隨眾,怎麼那麼多呢?但是我們現在釋迦佛的隨從,就是都千二百五十人,真真正正從皇宮出來的,隨在佛的身邊,開頭才只是五比丘而已,回去度眾,總共能在佛的身邊,也才只是這樣而已。所以說來,時代不同,何況我們也是要學佛,我們到底能度多少人呢?就要盡形壽、獻身命,將佛法入心,行在菩薩道上,這要看我們是不是有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0/0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06晨語簡記   2015/10/06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0月 07, 2015 2:37 pm

轉輪聖王的國土,是人間淨土,對我們現今世界而言,好像遙不可及,但是,仔細想想,這是個理想,可以努力的目標。正如有一句話,「雖然我現在不是一百分,但我正向著一百分努力邁進。」在慈濟世界聽到的「慈濟巷」,整修巷弄幾乎是慈濟人,人人誠之情誼,不正是「邦有道、巷有道」,不正是人間祥兆嗎?所以並非做不到喔!
上人慈示:「正法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法,就是做人的規則,人倫的道德,就是這樣很簡單。」做人的規則,人倫的道德,這不就是我們老祖宗一直在教我們的晨昏定省、灑掃應對進退、禮尚往來……?四大志業中的教育志業,從小就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真正是落實於語默動靜的活道場中。

上人慈示,「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是梵天王,我們的內心是轉輪聖王,我們的內心是十六王子的本性,所以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其實是我們人人本具有的道場。」我們真的要相信,把我們的轉輪聖王、十六王子、大通智勝佛,找回來,在人事物中,再深思裡面蘊涵的真實道理,不是單看表相,多一點同理,多一點思考,真正要做到盡形壽、獻身命,將佛法入心,行在菩薩道上,知道也要做到。期許自己能薰法香不間斷,即便因需要趕車,至少「花蓮薰法香團隊」所提供的筆記,能閱讀後寫下心得,真的感恩有這麼多的大德,同行菩薩道,互為善知識,感恩。
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0/0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06晨語簡記   2015/10/06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0月 07, 2015 4:01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月六日星期二)

 

人民能依人倫道德,正確的方向,這樣生活互相,能夠這樣的世界,就是最幸福、最平安,人民那就是最和樂的時代。
這是轉輪聖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的結果。

 

這樣的因緣,這裡的人民過得很好,還能懂得如何互相造福,彼此供養。

我很喜歡這句話,互相造福,彼此供養。這可以接上人結論說的,大通智勝佛的道場是這樣,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也可以是這樣。
端看我們的用心(智慧),現在的行為(互相造福,彼此供養等)與過去生種下的福因福緣等等。

 

學佛總是這樣,過去的佛是這樣的道場過來,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的道場,大同小異。

 

 

 

轉輪聖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
使其人民不殺不盜無諸過惡,
咸被恩澤各得其所和樂無諍,
以是因緣一切人民所應供養。

  我們理想的世界,就是需要這樣的世界,人生,人間依報、正報,希望我們能生在「邦有道」的地方,人民在那個國家,國家王法統治,能使這國家法正,人民生活就能和樂,沒有苦難。這也就是在生活中的依報,世間人只是求這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一般人所期待。那就是需要「轉輪聖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意思就是說,轉輪聖王,那就就是出生在最和平和樂的時代,有這個國王,轉輪聖王,他能夠統領天下,使這天下正法治安,都能不治而安。在那個國家,不必立很多的法,自然人民就是受到天地順調、人民和樂而安居樂業,若能這樣,天下還需要什麼法來治呢?這是轉輪聖王,領導者的福,他有福,過去生中所領導的,過去生中所修行的,過去生中所結的福緣,所修的是上上善,所以造了無量數的福,持上上戒。福完全具足了,他有這個福緣,依報生在這樣的國家,加上他本人的德,福與德,自然天下就平安。

  佛經中說,轉輪聖王出世,是人民壽命很長的時代。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四大輪王會合起來,就是這樣在這樣開闊的天地之間,這些法輪和睦相處,和睦轉動,轉輪聖王統治四天下,他能得到所有眾生共同和睦的世界,這叫做轉輪聖王。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他的王宮,他的父王就是轉輪聖王,那個國家真的是和平相處,一個安樂,人民壽命很長的世界。所以那是正法,正法能夠治化天下,若無佛出世時,自然他的法也是很興盛在人間,人民的心態都是這麼和睦。法就是要來治人心,人心若平正,原來就有法了,這就是要在那種人民都共同有福,轉輪聖王也是很有福,這種眾生共善福的世界,是一個很和睦的世界。在現在我們的人間是求不可得,現在我們的人間,必定要以法制人,就是需要法,但是法很多,人卻是無法按照這個法、規則來走,同樣也就是五濁惡世。這個五濁惡世,要如何能再回歸到正法治化?其實,正法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法,就是做人的規則,人倫的道德,就是這樣很簡單。所以我們要如何能生在這麼單純,這樣簡單,人民能依人倫道德,正確的方向,這樣生活互相,能夠這樣的世界,就是最幸福、最平安,人民那就是最和樂的時代

  所以說,「使其人民不殺不盜無諸過惡」,像這樣,用這樣的正法來治化天下,就是很簡單的法來治化天下,人民自然就沒有殺、盜,沒有惡念、過失,這些事情都沒有了。想想看,安居樂業,很祥和的世界,這不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誠之情誼,人間祥兆」?這就是我們所想要追求,人與人之間互相殷實對待,就沒有什麼樣的無明煩惱來計較,自然社會就是不治而安,不用怎麼治理,各人心中就有法了,人民就能互相和樂。所以「咸被恩澤各得其所和樂無諍,人民若能這樣,這是很理想的世界,這是人間的淨土。

  所以,「以是因緣一切人民所應供養」。因為轉輪聖王所統領的世界,人民共同守法、守規矩的社會,所過的日子是這樣和平。佛,大通智勝佛已經修行,又說法在人間,這是一個已經這麼和樂的世界。法,佛陀再出現人間,所以有梵天王,有人間人民,很多,所受富中之富,已經人間很富有了,心都不欠缺,身心自在,這種很富有的社會,又有佛法,佛陀出世,還有道理可以聽,這是富中加富。這樣的因緣,這裡的人民過得很好,還能懂得如何互相造福,彼此供養。這是一個不欠缺的世界,彼此之間互相都是要付出,付出那一分愛,真正和樂的世界,這就是我們人人所要追求的。所以這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我們應該還記得,大通智勝佛坐道場,一坐十小劫,可見那時代的人民壽命有多長啊!所以那時候的王,就是轉輪聖王,那個時代,人民就是那麼和樂的時代,這是大通智勝佛時代。

  大通智勝佛,其實他的時代也是我們心靈的時代,我們人人與佛同等,我們人人都有無始以來那個「大通」──我們的真如本性,只是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他一切都是很完整了,他的智慧勝一切,所以叫做大通智勝。因為他的真如妙用,展現了真如妙用,我們只是真如存在,我們的妙用已經受無明染污了,所以我們凡夫也是有這麼長的壽命,我們有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向來都不變,不增不減,都不變,所以性命也是這麼長。大通智勝佛的壽命很長,其實我們的真如本性的壽命也是那麼長,我們的真如本性也是像這樣這麼康莊,這麼如規如則,很有規則,就如正法統治的社會、世界一樣。

  同樣的,這就是要讓我們更了解,大通智勝佛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本性,人人心中也有轉輪聖王,人人自己也能自治我們自己這念心。這念心自治得好,正法在我們的內心裡,正法在我們心中的天地裡,若能這樣,我們怎麼還會有無明煩惱呢?正法輪也是在我們的心裡,只是我們自己不懂得轉,法輪無法轉,我們自己的心念法輪不轉,我們要如何請佛轉法輪呢?所以,大通智勝佛的時代,看到這麼大的場面,有轉輪聖王來請佛轉法輪,梵天王來請佛轉法輪,梵天王他自己就要過去生不斷不斷修行,修上上行,持上上戒,已經了解這些道理,只是還有微分煩惱還未透徹。其實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與梵天王一樣,我們一念間也是能修上上善、持上上戒,我們的心地也能清淨無染如梵天,我們若有這樣,請佛轉法輪。

  大通智勝佛,他的王宮裡,轉輪聖王陪著十六王子來道場,也是請佛轉法輪,轉輪聖王就是已經福德具足了,十六沙彌也是無始以來,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的過去,就已經在諸佛道場修行了,保持著那一念童真的本性。這都是在過去無量無數劫,其實這些都在描寫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是梵天王,我們的內心是轉輪聖王,我們的內心是十六王子的本性,所以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其實是我們人人本具有的道場。竟然有這麼多的外境,諸天仁王這樣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來請轉法輪,這是多麼殊勝的因緣啊!這個殊勝的因緣在哪裡呢?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不是願意把握這種殊勝的因緣呢?聞法是很難得啊!大通智勝佛(指真如本性)是塵點劫以前,但是,凡夫一失念,那就變成無明了。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常常跟大家說,而且一念無明就緣行動,有了行動,外面的六粗就開始了。這都是同樣的法源,善的法源、惡的法源,惡也是在一念間,這樣就產生出來一念無明,這個惡法的源頭就是在一念無明。

  大通智勝佛的法源,也是同樣在這一念間,一念間成為梵天,一念間轉輪聖王,一念間大通智勝佛,這都看我們這一念是向善、向惡,惡的就一直無明延續下去,善的就是回歸真如本性。是善,得善果;是惡,受惡報。又有無善無惡,說他極惡,不是,他不必墮地獄,在人間,雖然不行善,但是他不必墮地獄。但說他是很善,還不到上上善,所以還在人間,不生天堂。或者是一念偏差,在三途──畜生、餓鬼、地獄道裡等等。要極惡,或者是不善不惡,都在我們的一念心,所以這一念心若能好好回歸真如本性,發揮本性的智性,智慧發揮出來,這樣就不會墮落生死,就再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大通智勝佛的源頭。總而言之,就是一念心,希望我們要好好運用這念心,能就這個法來正我們的心,公正我們的心,不要再偏差。所以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記得這段經文,是誰來說話呢?十六王子。十六王子已經開始請佛轉法輪了,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在場那些很多的聲聞,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這些聲聞聽佛轉法輪,從聲入心,也能體會佛的教法,因緣也已經成熟了,開始轉小根要入大法了,這些大德聲聞。這是我們昨天說過的,十六王子為自己請法,也為大德聲聞請法,所追求的就是要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與佛同等的智慧,這就是十六王子所期待的。下面的經文再說,

經文:「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

我等既有志願,久發此心且又甚深,今以此深心,念於如來知見,當為如來觀根之智所證知也。

  「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若能法輪轉,開示,我們大家聽了之後,絕對會好好信受奉行。「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世尊,我們大家的志願,是能與佛同等的知見,我們的心,信心很深了,我們用最虔誠的心,發心立大願這個念,應該佛能為我們證明,佛應該能知道我們的誠意,請佛來轉法輪、開示,我們的期待是能與佛同等的智慧。這是十六王子異口同聲說的話,甚至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在場人人,表達這分最虔誠的心。所以說出了「我等既有志願」,我們──十六王子與這些大德聲聞的志願。「久發此心且又甚深」,我們發心很久了,期待很久了,而且信根也很深了,我們聽的法能夠很清楚了,請佛放心。「念於如來知見」,我們心心念念就是能在如來的知見,與如來知見同等,佛、世尊應該能了解,這個時候應該「當為如來觀根之智所證知也」。如來您的根智,如來的根智這樣來觀察我們,應該也能了解我們,我們一定就是能深心來追求佛的知見。

  我們還記得在〈譬喻品〉,佛陀開始答應要說法時,之前也跟大家這樣說過,根機不夠的人、信心不具足的人、見解邪思的人,這些人都不能為他說大法。記得嗎?之前我們就是這樣說。佛佛道同,現在十六王子來表達,我們的信根正確、我們的智慧也已經能接受了,我們所要聽的,真正很誠意了解大乘法,絕對不會偏差。這是回應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將要說《法華經》之前,也用很長的時間,說明什麼樣的人不能聽大法,因為信根若不夠,智慧若還未開等等,信念有偏差,像這樣的人,都是還不能為他們說大法。

  所以現在這段經文,「當為如來觀根之智」。如來來觀察我們大家的根機智慧,如來您能證明我們都達到這個根機,能接受大法之時了。這是十六沙彌懇切代替這麼多的聲聞表達心意,也能體會他們對佛的尊重。佛、世尊,他的智慧絕對能觀察大家的心願,這是佛陀的智慧。這表達這麼多人都了解佛陀的智慧是天體一如,與虛空法界一樣這麼開闊,能明鑑眾生的根機。

經文簡釋:

「我等聞已,皆共修學」;我等若得聞此法已,皆共於中修行習學。

  「我等聞已,皆共修學」。我們聽了之後,我們大家都會很用心來修學。聽到這個法,我們會很寶貴,很用心,受這個法,入我們的心來。「皆共於中修行習學」,在這法中,我們會認真修行,只要佛陀開示,我們會很珍惜在這個法中修行。

經文簡釋:

「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我等王子,立志發願;為求如來無上知見。

  「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我們大家所志願的,就是與如來同等的知見,如來所覺悟的虛空法界的道理,無不都很清楚,我們也是很期待與佛同樣,能夠虛空法界所有的道理,我們也希望全都能透徹見解,我們也全都能了解,這是我們大家的希求,我們的希望,我們的追求,這是志願如來知見。「我等」,就是表示十六王子,「立志發願」,就是為了求如來無上知見,這種求法的懇切,自己,我現在這麼說,我也很感動。這種懇切求法,到底我們現在聽法,是不是有這麼懇切呢?聽,是以無漏心來聽法呢?或者是有漏來聞法呢?這邊聽,那邊漏?無漏心,就是這麼虔誠的心,這麼認真,是認真的,不是應付應付地聽,多少聽一聽,這樣度過時間。不是這樣,是很認真、很懇切。

  所以「為求如來無上知見」。這是他們所要求的法,很懇切,是這麼的深心,是打從內心那分最懇切的心。深心,是最懇切的心。他們立志就是要修行,所以「立志佛道,名為深心」。求法,就是要在法中修行,立志是這麼的懇切。「所念在佛」,日常生活,分秒中,心不離佛,佛不離我們的心,這是「所念在佛」。「不求餘乘」,心沒有要求其他,就是求得佛的心就是我們的心,佛的見解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就是要求得這一念佛心見解。

經文簡釋:

「深心所念」;立志佛道,名為深心,所念在佛,不求餘乘。

「深心所念」:深心樂集一切諸善法故,直心正念真如,即求菩提。

  所以「深心所念」,就是「深心樂集一切諸善法故」。我們已經要求法,就是深心求法,所求的法就是善法。「樂」,聽到法是很歡喜。這個善,很歡喜收集一切善法,所以這就是他們要求佛轉法輪,要求能與佛同等的見解,佛的見解就是集一切善法於一心。這是佛陀是非清楚,去除無明,完全清淨,集中了一切的善法。一切善法就是需要直入我們的心來,所以「直心正念」,將善法直心正念,回歸到如來真如本性,這就是求菩提的心,就是求這條路的心。我們要如何才能到達真如本性,直心正念,回歸回來呢?我們必定這條路,菩提道的覺性,我們要很用心,身體力行。

經文簡釋:

「佛自證知」;佛神通力,自知我心,為作證明。

  這念心,唯有佛,佛知我心,佛才能夠了解我的心,還有誰能了解我的心呢?這是這麼的懇切。「佛神通力,自知我心」。佛陀的「他心通」能夠了解我的心。「為作證明」,唯有佛能夠了解我們求法的心是這麼的懇切,我們所追求的,是一切的善法直入我們的心,我們最需要的,就是直入真如本性之中,這條道路,唯有佛能為我們大家證明,我們絕對就是佛能安心為我們說大法的人。

常常說,這個法對這個人說也沒有用,自然就不會想要跟他說。我對這個人的信心已經失去了,失去對他真正能身體力行的信心,跟他說這麼多也沒有用。就如牛若喝水,增加牠的體力,蛇若喝水,增加牠的毒氣。同樣的道理,這個法若是有真心、信心,想要求佛法道理的人來聽,他會增長他的慧命。假如心念不軌,不正確,他聽了,只是增加他的聰明。聰明受聰明誤,聰明,造惡的機率很高。所以,我們是要增長慧命,我們不希望是增長聰明。所以,求學佛法,我們要用我們真誠的心,才有辦法增長我們的智慧。唯有佛法,佛陀能了解。所以我們過去一直聽,佛陀這樣一直說,像這樣的人不可以向他說,像這樣的人,不可為說,像這樣的人……等等,現在經文說到這裡,我深深體會。對啊!必定要有真心求佛知見的人,將佛的心放在我們的心的人,有真誠的心,才能對他說話,這是真正知音者。

大悲心度一切眾生,攝在志願之中,上求下化之心,佛自證知。

  「大悲心度一切眾生」。我們大家都已經發這麼大的心,我們發的心,是體會之後,同樣與佛同等,也是要來度眾生。已經人人都發大菩提心,求大乘法了,就是為了要擴大我們的大悲心來度一切眾生。「攝在志願之中」,大乘,大悲心,就是在我們的志願之中。所以,「上求下化之心」,是佛能證知,能夠了解我們,我們人人都是這樣的大願,要行大乘法。大乘法,要入人群去度眾生,這是我們的志願,我們願意上求,願意下化,這個心念,我們很強,佛應該能夠了解。一次一次,都希望佛能夠證明他們的發大心,立大願,期待佛能相信他們,能夠為他們說大法。是真知心者。來,下面這段經文再說,

經文:「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聽許。」

經文簡釋:

「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王子之祖,大通之父。王詣佛所,所將帶眾。

「八萬億人」:是輪王率領之眾。

  不只是十六王子出家,在佛的座下,在請佛轉法輪,表達他們的心意,包括轉輪聖王,就是送十六王子來到大通智勝佛道場,轉輪聖王送來,連他的這些大臣、家屬也都跟來,在盛會上。看到梵天王請轉法輪,看到十六王子表達出家的心意,請佛轉法輪,在這個地方有八萬億人,那當中有八萬億人。這八萬億人也是願意求佛出家,隨轉輪聖王來這裡的這些人,也是一樣求大通智勝佛允許他們大家出家。可見這個道場是多麼盛況的道場,大法在這裡將要現前,人心歸向也是在這個時刻。所以「王子之祖,大通之父」。大通智勝佛的父親,十六王子的祖父,這就是叫做轉輪聖王。「王詣佛所」,也是同樣來到大通智勝佛的道場。「所將眾中」,帶來的人眾有八萬億,是轉輪聖王率領之眾,他帶來的人,有這麼多人。

經文簡釋:

「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頓發思齊之心,故深慕聖道,出世纏家,入法性家。

  看到十六王子出家了,而且求法,他們求出家,又求法。大家一看,歡喜了,這種「頓發思齊之心」。王子的地位這麼高,都願意捨棄出家,何況我們大家。所以,見賢思齊,看到王子願意出家,他們也同樣發心,有出世的心念。他們很羨慕,羨慕聖道,所以有這種「出世纏家」之心。因為纏,有家庭就會被纏縛住。人若有家庭,你們想,常常聽到,「我現在,父母年紀大了,所以我要照顧父母。」「我的孩子還小,現在他們一個一個教育問題很大。」「我的家業,這些事業還沒整理好,要做什麼事還不方便。」你們想,這不就是世間有家庭就有纏,這樣纏住了,所以希望他們「出世纏家」,這種纏縛的家庭,他們願意脫離,「入法性家」。他們要出纏家,入法性家,這是跟轉輪聖王來的人,他們願意要出家。

經文簡釋:

「王即聽許」;聖王十善化世,所以從人出家而即許之。

  「王即聽許」。先求聖王:「我是不是能離開我的家庭,能離開我的職位,我能專心來出家嗎?」他要事先求轉輪聖王。所以「聖王十善化世,所以從人出家而即許之」。因為轉輪聖王本來就是很護持佛法,佛還未出世之前,轉輪聖王在人間維持正法,現在佛出世了,人人願意學佛、出家,當然他會很歡喜。所以他歡喜,允准他們出家了。

問:僕從出家,序此何意。

答:正為下王子覆講之機,因為智佛疑惑之眾,故為王子結緣之眾。

  經文說到這裡,有人就這樣問:「僕從出家,表示是什麼意思呢?既然都是轉輪聖王所使喚的人,他統治的人,都要去出家,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表示什麼呢?」回答的就說:「正為下王子覆講之機。」因為這些人,上面說的都是梵天王來了,現在要讓這麼多人來出家,也是要完成十六王子結緣之眾。記得淨飯王,太子出家,派人去追隨,佛成道之後回歸皇宮,淨飯王也提倡,若有兩個兒子以上的家庭,就可以有一個出去出家。這就是護法的心。過去的大通智勝佛是這樣,現在釋迦牟尼佛,他的家庭、他的父王也是這樣護法他,僧團若旺盛起來,佛法才能興,這應該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這是未來十六王子聞法之後,十六王子他會覆講,就是傳法人。這是未來,不過現在就要先讓王子與大通智勝佛的聞法者要增長,而且修行僧團要更旺盛起來,這就是一個機緣。因為大通智勝佛疑惑之眾,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也有人疑惑,佛法到底是正或者是邪?轉輪聖王也就是要讓那個時代的人人,有一個正確的見解,就是說這麼多人都去出家,這一定是正法。世間都是這樣,因為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有疑惑的人,為了要讓這些疑惑的人去除疑惑,所以在轉輪聖王身邊的人,他也讓他們出家,這就是護法助道場。「故為王子結緣之眾」,這些人就是十六王子未來要說法的結緣之眾,因為八萬億,這些隨眾既然都來了,八萬億人既然都出來了,這麼多人,就是未來與十六王子結緣的人,這就是機緣、因緣,就是這樣鋪路過來。

  各位,學佛總是這樣,過去的佛是這樣的道場過來,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的道場,大同小異。現在的釋迦佛,就是二千多年前釋迦佛的人間,與大通智勝佛的人間大有差別,我們聽起來大有差別。八萬億的隨眾,怎麼那麼多呢?但是我們現在釋迦佛的隨從,就是都千二百五十人,真真正正從皇宮出來的,隨在佛的身邊,開頭才只是五比丘而已,回去度眾,總共能在佛的身邊,也才只是這樣而已。所以說來,時代不同,何況我們也是要學佛,我們到底能度多少人呢?就要盡形壽、獻身命,將佛法入心,行在菩薩道上,這要看我們是不是有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10/06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