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Empty
發表主題: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Empty周一 五月 16, 2016 6:28 am

回頂端 向下
none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840
來自 : 高雄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7-11-0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Empty周三 4月 25, 2018 10:26 pm

舊連結失效, 補一下新連結。

回頂端 向下
none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840
來自 : 高雄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7-11-0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Empty
發表主題: 逐字稿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Empty周四 4月 26, 2018 8:43 pm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對話片段】
你穿這樣不會冷嗎?我們今年回去,我給你們三個買這個,三個都穿一樣的,過年喜氣啦。可以穿吧?
可以。
亞男應該也可以?三件,穿這個才不會冷,不然脖子光光的,外面再穿外套。那一天要給亞男穿這個,穿這個襪子。
他們大姊在醫院上班。他大姊是讀我們護專的,畢業後在醫院上班。我們從一年級開始陪伴,現在在醫院上班。
這個也是。
這個今年四年級了。
姊妹照顧這個?這是妹妹?
對啊。
了不起啊,你們姊妹很偉大。姊姊是在…
慈濟醫院工作。
那你呢?
我在護專。
你在護專。還沒有畢業?
還沒,還沒畢業。
加油喔。
你要加油喔。
亞珍,要跟師公說什麼?
謝謝。

(2016.2.1精舍歲末圍爐)

【證嚴上人開示】2016.2.2志工早會
在冬令的時刻,為了要提前讓孤老,或者是弱勢家庭,給他們同樣提前來過個新年,給予他們豐富的物資,給他們有個很大家庭的圍爐。大家攜家帶眷、扶老牽幼的,感覺好熱鬧,我心裡實在是看著,感恩。感恩有這麼多的慈濟人,都是對著每一個家庭如數家珍一樣的,都知道張三李四的家庭情況。

【對話片段】
亞琴,媽媽這樣走六年還是七年?六年,第六年。
快六年。
亞珍還會想媽媽嗎?
現在想慈濟就很多媽媽了,上人送給你這麼多媽媽。
想美月師姑就好了。
不是,學校有懿德媽媽。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她就像是家人一樣,我覺得她就是比家人還親。因為我們住得比較近,比我們自己的親人還更親這樣子。其實她就像,就是家人一樣,對。

【慈濟志工林美月訪述】
她真的是一個乖小孩,她真的做到了,真的順利地畢業了,順利地考上執照。而且她不只是會讀書,她真的是一個人品典範,原住民人品典範。

(2015.6.12慈濟科技大學畢業典禮)

【旁白】
鍾亞琴是太魯閣族女孩,年紀輕輕的她,卻要一肩扛起家計和照顧妹妹的責任,鍾家三姊妹的故事,其實是許多偏鄉山區,原住民家庭的縮影。但他們力爭上游,有愛為伴,改變了人生。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謝謝你們陪我一起走完我的夢想,讓我一點也不孤單。

**********

「愛不孤單」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其實當初五年前是,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沒有辦法這樣,想說可能考不上執照,可能也不會給妹妹這麼好的環境,然後也有就是自己可以賺錢。

【旁白】
2010年底,亞琴的母親因肝癌過世,父親也不知去向。當時年僅16歲的她,被迫成為一家之主。因為家裡面還有個才讀國中的大妹亞珍,和患有腦性麻痺的小妹亞男。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媽媽就突然離開,然後爸爸也就是,那時候就是有點算是不告而別這樣子。就是不知道他去哪裡,那時候自己才專一而已。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就是要面對這些那麼多的問題?為什麼是我家裡會變成這樣?為什麼都要我一個人去面對?為什麼都要我想那麼多什麼。當時也不知道找誰來分擔我身上的壓力,然後就會有這種想放棄的念頭。

【慈濟志工林美月訪述】
亞琴經常很傷心,她去讀護理的目的,是因為媽媽有肝方面的病,然後因為想要幫媽媽,結果媽媽剛往生,爸爸又都沒回家,她很辛酸,在學校經常蹲在大樹下,哭到都沒有出聲,然後很傷心。被她的級任老師看到,她也跟老師說她不讀了,她要休學,她要去賺錢養她那個國中的妹妹。老師就幫她報到精舍的社工來,慈善組就我們去訪視這樣。

【旁白】
慈濟志工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關懷,不僅協助繳納水電、房租等生活費,更常到家中陪伴妹妹們,讓亞琴上學時沒有後顧之憂。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如果我住校的話,妹妹通常都一個人在家,就是會比較擔心她的安危。美月媽媽就是,她都會不定時去關心她這樣子,就會可能也會帶其他師姑來,一起去看一下妹妹,就是代替我照顧她這樣子。因為那時候當初媽媽自己身體也不太好這樣,然後但是她突然離開,就覺得身上,我想要自己找其他的出路。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他們,就是支持我的動力,我不知道我到底還可不可以繼續走下去。

【證嚴上人開示】2011.12.31彰化歲末祝福
我們慈濟做救濟,不只是你們看到的那些國際間,災難那麼大,這樣才叫做救濟。其實我們在臺灣,除了環保菩薩,我們所有的慈濟人,在每一個社區,哪一個地方,哪個家庭需要我們去幫助他,我們一年到頭,365天都是在承擔。所以,委員慈誠他們有訪視組,個案若提報過來,訪視組就要去看,若看到這個家庭很髒亂,他們家有生命的人,或是老人家無法自理,委員大家和慈誠,就趕緊邀集,什麼時候去幫他清掃打掃,破爛的把它送出去,好的再添購進來,這是在我們臺灣。一年365天,我們就是這樣做,甚至有的家庭不好,也沒工作可做,無工作可做。我們就要整個村莊,仔細去照顧他們,原住民,我們教他們如何保養身體,教他如何戒菸、戒酒、戒檳榔,如何來工作,人能自己自立起來,這都是我們365天在做的事情。

【對話片段】
亞珍,亞琴。
來。
師姑好。
幫媽媽拿,我再回去拿一桶那個。

【旁白】
慈濟志工林美月,將三姊妹視如己出,為了就近照顧,還安排他們搬到自己家隔壁,全力支持亞琴完成學業。

【慈濟志工林美月訪述】
我跟她說,你要聽師姑的話,你現在如果沒有繼續讀書,是沒有前途的。她就說,我會用心,我會認真,一定會做到,會做到讓師姑師伯不會失望。我好感動,因為我自己的小孩,也不可能這麼乖。她下課回家,她會趕快把家裡的,該晾的棉被、衣服都洗好,然後二個姊妹,她跟亞珍輪流照顧鍾亞男,那個是第三的妹妹。兩個人輪流,她去圖書館讀書讀好回來,換亞珍寫功課。

【證嚴上人開示】2016.2.2志工早會
三個姊妹,最小的這個妹妹是腦性麻痺,一生下來就是這樣的,她二個姊妹來照顧這個小妹妹,二個姊妹也很立志,都是讀我們的技術學院畢業的,大姊姊畢業了,一方面也在我們的醫院服務,就是護士。第二個,就是這位二姊,她也是一方面讀書也是在工作,這個妹妹,最近就幫她送到收容殘疾人的機構去,這就是兩個姊妹負起了這樣的責任,說來也是很了不起。

【旁白】
成績優異的鍾亞琴,考上的是慈濟科技大學原住民專班,原住民專班的學生,不僅學費全免,其餘如住宿、書籍、餐費、制服等一切開銷,都有公費補助,學生可以安心就學。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原住民很多都是住在偏遠的一些部落,所以他們經濟普遍都不好,所以當這一班的原住民專班學生進來的時候,那我們的基金會的話,都有給予公費的一個補助。

【旁白】
為提升原住民人力素質,強化原住民就業競爭力,自1996年起,每學年度都會開辦五專護理科原住民專班。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當初最初的時候,如果是照一般的聯考方式的話,因為城鄉差距跟文化,原住民的學生,如果要通過一般的考試進入我們學校的話,機會很少。有一個所謂原住民專班,這個只有原住民學生可以報考,所以在民國85年(1996年)的時候,我們第一次以原住民專班的方式,招考這些原住民學生。然後,到了100年(2011年),我們再擴大招收每年100名。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我們學校還有一些,很多那個工讀金,就是有很多工讀的機會,都可以自己去申請這樣子,其實不用再往外面打工,學校就是一個很好的環境,就給你零用錢上面的幫助。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因為現在臺灣的話,大學生其實畢業之後,要找一個適當穩定的工作,其實不太容易。尤其像弱勢學生,如果要靠自己的力量,憑著自己的學歷,就是文憑,然後自己要去找好工作,其實都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現在的原住民專班學生畢業的話,我們也是提供一個就業的保障,全部都要到我們的醫療志業去服務。

【旁白】
慈濟對原住民的重視與照顧,可以從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說起。當時是什麼原因,讓證嚴上人決定創辦護專呢?稍後節目裡,將帶您一起回顧。

**********

【旁白】
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1999年改制為技術學院,2015年升格為科技大學。雖然規模擴大,名稱更改,但是當年創校時的初心,不曾有變。

【證嚴上人開示】2015.6.7委員慈誠研習
那個時候大家應該記憶猶新,天天的報紙,天天在報導著東部少女被賣到了西部去的問題,大家還記得嗎?(臺下答:記得。)就是在那個時候,就感覺到說,我們要護理,是那樣的困難,來了兩年,他們的父母就要把他叫回去,因為在花蓮要找對象困難,所以年輕的孩子,來這裡實習了以後,他們就要叫回西部去了。要怎麼辦呢?剛好那個時候,那個時代,就是少女被賣到了西部,我們就就地來蓋學校。從那個時候到現在,原住民的孩子,我們都是公費,你們知不知道?(臺下答:知道。)每一學期都是一直下來有增無減,都是免費教育,還要給生活費,對啊,這都是一大負擔。不過,這幾年的護士荒,我就會感覺到,幸好啊,幸好,我們培養多少,而且讓年輕人有職業學校可以就讀,也有就業的機會。光是我們的醫療,我們的教育的員工,就有多少,多少家庭可以就業。

【對話片段】
敬禮。

【旁白】
1200名專班學生,代表的是1200個家庭的希望。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巫文婷訪述】
小時候就有一個想要當護理師的夢想,然後慈濟科技大學它有很多的補助,可以讓我減輕生活的壓力,學校這邊會有很好的輔導,會讓你順利考上執照這樣子。會想要當一個很專業的護理師,可以好好照顧病人。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因為我們原住民學生,佔的學生的比例,大概超過四分之一。所以學校有一個專責的單位,叫原住民事務組,來專責原住民學生的一些生活或是學習上面的一些輔導。因為文化上面的一個差異,還有一個城鄉差異的關係,所以學校針對學生的學習,都有特別在晚上的時候,有安排所謂的課後輔導,就希望說他們在學習上面可以跟得上。

【證嚴上人開示】2015.11.5志工早會

慈科大,這個名稱叫起來多麼順口啊。過去都說「慈濟技術學院」,總是要唸得一大串的名稱,現在已經是升等,稱為科技大學,我們可以簡稱為「慈科大」。這麼長的時間,那個時候是孩子108位,真來報到的是107位的孩子報到,現在事隔這麼多年了,可是,他們的那一分人文還是在。還有很多的慈誠懿德會,如何疼惜孩子,如何陪伴,好動人的故事,說來話長,總而言之,這種充滿人文教育的,真是很令人感動。教育用心落實,在東臺灣,原住民的培養,免費教育,公費給他,同時供給他吃住,還給他們的零用金,有免費教育,這樣的已經千多人都畢業了,在外面。這樣的感覺人才有成,都很令人感恩感動。過去的慈濟技術學院,現在已經換成了「慈濟科技大學」。這是一個歷史的一刻,真的很感恩,一路走過來,雖然是很辛苦,可是聽到了教育有成,也看到了亮麗的人才在任何任何一個地方,都發揮到很有口碑的,這種培養人才的地方。實在要說,說不盡。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張憫訪述】
大家好,我是太魯閣族的女生,這個蠟像在講的,就是我們在部落有女生,然後會織布,她織布的特徵就是她有紋面才能織布,也才能結婚。這是她裙子上面的那個三角型,是代表祖靈的眼睛。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因為要保存原住民的文化,學校也有特別設置一個,叫原住民博物館。裡面大概蒐集了16族,原住民的文物的話,大概有六百多件。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巫文婷訪述】
大家好,我是阿美族的巫文婷,我是慈濟科技大學的原專班。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張馨逸訪述】
大家好,我是張馨逸,我就讀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原住民專班,我從光復鄉烏卡蓋部落長大。現在這個是我們阿美族最有名的豐年祭,然後他們現在在搗米,成品會變成杜侖。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我們都固定會讓這些原住民學生,去原住民博物館去看看他們的各族的一個文物,那另外我們也訓練我們原住民學生做這個原住民博物館的導覽。讓他們也可以去了解自己文化上面的一些,跟我們漢民族的一些差異性。

【證嚴上人開示】2015.11.5志工早會
校長很有智慧,把開闊的空間,他就把它完全改成了展覽館,都是原住民的東西。因為花蓮都是原住民多,他們的文物,古代的這樣的擺來,原住民真的很有智慧,這樣的木,他就是在哪裡鑽一個洞,在哪裡鑽一個洞,這樣敲起來,聲音就是不一樣。真正都是很天然的,竹子也一樣,這麼巨竹,很大的竹,他們用什麼樣的材料去敲它,又是不一樣的,不論是竹子、木頭,都可以成為原住民的這樣的音樂的樂器,任何音聲都有。原住民的文化、巧工,他們都在教,不要讓原住民的文化斷絕掉。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張馨逸訪述】
我們學校每個學期都會辦很多多元文化講座,然後學期末也會辦一些就是去部落參訪的活動,所以讓我們學習到一些,各部落有各部落的風情,還有文化。我們得到這些文化知識,反而不是在家裡,而是在學校學到的比較多。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在臺灣的話,大概就是中文跟臺語,是屬於比較強勢的語言文化,所以在外面普通溝通,大概都是接觸到臺語跟中文會比較多。所以原住民語言,因為他們人口也少,所以在這個主流社會裡面,所以他們的文化的流失,其實非常快,非常嚴重的。所以在這部分的話,學校在課程上面,也會安排一些,跟原住民文化相關的一些課程,像一些編織或是文化體驗,或是剛剛講的博物館的導覽這一部分。

【證嚴上人開示】2004.1.26志工早會
教育是捨,捨出我們的愛心,我們的真誠的、純真的愛,為了培養人才,技術學院的孩子很多都是原住民。我們把原住民的這樣的一路教育過來,看到了這一群原住民的孩子,真的很優秀,他們都很爭氣,都是說要為原住民而爭氣,所以他們都很用功,不要看他們這樣的快樂,只是會跳原住民的舞,不只是喔,他們的功課、學業也都很好。要教育出了孩子,懂得感恩的孩子,懂得回饋社會的孩子。的確,這都是我們的期待,我們的願望,所以看到了這一群未來社會的主人翁,真的感覺到社會有希望。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訪述】
我們的原住民專班學生,我們大概統計過,在85年(1996年)開班到現在的話,整個董事會跟學校,這邊已經投入了大概超過三億的經費,在原住民教育這一部分。我想說在就學上面的協助,對我們學生其實幫助很大,尤其像一些弱勢學生的話,他如果沒有這筆錢,他可能就很難再繼續受教育。所以這一部分的話,除了可以讓他安心地在這邊就學之外,那畢業之後,也可以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我相信改變這些學生的家庭的一些經濟狀況的話,我想說都有很大的幫助,那到最後也可以改變整個部落的一個生活。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這五年來是真的很辛苦,可是我覺得還好,我在這個慈濟的環境下,不管是受到師姑,或者師公上人,甚至是老師,其實他們這一路來給我就是很大的支持,然後就會一直不斷鼓勵我,就說不要放棄。我記得美月媽常講一句就說「努力就有脫貧的機會」,給我的幫助跟精神上的支持,是真的滿大的,我才會走得這麼順遂這樣子。

【對話片段】
換班了嗎?
對。
換班了。
現在幾點?
現在喔,四點多了。
一開始照顧那麼多病人,我一開始是很早就來,三點以前就會來。因為這個要對滿久的。
現在有慢慢熟練了?
對,有慢慢熟練。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真正踏入職場感觸會比較深,因為實習的壓力並沒有那麼大,因為旁邊還有老師可以教你,可是踏入職場就不一樣,因為責任就在你身上。雖然學長姊會幫你,可是其實最主要的,是你自己做的事情,雖然是每個工作都會有壓力,可是就是要細心的這樣,就要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因為我們照顧的是生命。

【旁白】
原住民專班培養的1200名學生,鍾亞琴是其中之一。而畢業後抱著回饋之心,奉獻專長,服務家鄉,還有哪些人呢?稍後的節目裡,一起來認識他們的故事。

**********

【旁白】
瑪芽.芭拉拉菲,也是畢業於原住民專班,六年前,她回到孕育她成長的校園,擔任校護的職務。

【慈濟科技大學校護瑪芽.芭拉拉菲訪述】
真的你講實在話,沒有這種學校,可以給你這樣的資源,有這種東西就真的要珍惜。我以前很愛玩,但是我一定會,我不是很前面,就是我的名次沒有很前面,但是我一定會把功課,就是念好做好。

【旁白】
感恩能順利求學、就業,曾經受助於別人的瑪芽,現在已有能力回饋,她經常利用休假,回到臺東部落服務族人。

【瑪芽的爸爸訪述】
一放假的話,有時候一回家的時候會,有時候到我們左右鄰居,來量個血壓,甚至於感冒了要怎麼吃藥。所以我對她滿欣慰的,這個女兒也懂得要回饋地方。

【對話片段】
瑪芽姊姊好。
瑪芽姊姊好。
你們知道今天要上什麼課嗎?
刷牙。

【慈濟科技大學校護瑪芽.芭拉拉菲訪述】
其實小朋友也都很開心,因為在臺東其實很少有這種被服務的機會,其實你會看到很多小朋友的牙齒都已經,很小啦,甚至其實還有更小,他們牙齒都已經蛀牙。

【旁白】
許多原住民部落,其實都有衛教不足,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慈濟醫療團隊與志工,長期且持續地深入原鄉部落,守護鄉親的健康。

【對話片段】
有一個黑黑的,什麼原因我就不知道。
那個黑黑會不會飄來飄去?
會。

【花蓮慈院社區醫學部組長王文利訪述】
尤其是務農或是原住民的他們像很多就是白內障很多,可是他們自己都沒有覺得說,這個是個有一個問題影響他們日常生活,所以我們也剛好說,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也可以來這邊做檢查。

【對話片段】
我也說是,唉怎麼辦啊?如果眼睛看不見,那小孩子也麻煩對不對?就是你們來,我一定要看。我們走幾步路就到了對不對?也滿高興的,像這樣服務最好,我們很滿意。

【證嚴上人開示】2013.3.15志工早會
醫療群的愛護如家人,看了也很令人感動,我們的護理師,復健師也這樣,不放棄,這樣愛的能量可大了。非常地感恩,不只是愛病人,還要愛鄉民,他們也去帶動這樣的城鄉的原住民,希望為他們衛教,如何能保持健康,要戒酒、戒菸、戒毒等等,就輔導他們以茶代酒。這不只是在關山,玉里也這樣,花蓮也是,也是這樣的整個村,以茶代酒。看到了他們的生活改變了,感恩東臺灣,花東縱谷這麼狹窄的,但是很長的路,這樣的鄉鎮,有了慈濟醫療的「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這是真實的落實,步步踏實,真很誠懇的使命奉獻。

【對話片段】
以茶代酒,請喝茶。

【馬太鞍社區民眾吳秀琴訪述】
老時代以前就沒有喝酒這樣,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喝酒。有痛風,從我發生C型肝炎的時候,就不喝酒了。

【明利教會長老林福枝訪述】
那個茶對我的身體改善很多,有這個活動,我真的太高興了,希望這個活動能夠繼續下去。讓我們這個部落,能夠遠離一點酒,多喝茶。

【證嚴上人開示】2015.4.6志工早會
社會需要愛的付出,這樣的志工團體非常的重要,還有在部落裡,慈濟人,我們的社工所發現到的,知道在原住民他們的生活習慣,比較喜歡喝酒,其實喝酒多了會傷身體。而且要如何讓他能再調整生活,所以也是在關懷,提倡以茶代酒,輔導減量喝酒或者是戒酒。這也都是有已經好幾個村,幾十個村同時在進行中,也發現到了年輕人到外面去打拚生活,家裡的老人,也有不少的獨居老人,我們也在多少村莊裡去做供餐,供應餐食。讓老人家也可以這樣一起來吃飯,這種長期這樣的供應,在偏鄉部落裡的長者們,這種的供餐,有的時候大家聚一聚,讓大家歡歡喜喜的,給予他們很健康的帶動娛樂,這都是很亮麗的,人與人之間的溫馨,愛的互動。看到這樣,真的是打從內心的安住,安定人心,也覺得社會的祥和,這是我們目前最需要的。

【對話片段】
這個很好吃,今天煮得很好。

【學生志工劉玉梅訪述】
看到老人家吃完飯,然後就是露出那種開心的表情。我們就會覺得,會很有一種成就感。

【北富村村長萬中興訪述】
希望就是部落的老人,能夠透過這樣的共餐,能夠身體愈來愈健康。每天能夠大家聚在一起,相互扶持,除了身體健康,心靈的健康也很重要。

【證嚴上人開示】2014.3.28志工早會

有的長者,老人家,若無法自己生活起居,就是我們去煮,供應給他吃。我也很期待從當地社區,能組合這樣的香積組,我們就可以長期來讓這一群老人家能三餐安穩,能夠生活。或者是共同像一個家庭,把他帶過來吃飯,假如較遠的,比較遠一點,或是走不出來,就三餐送熱食。現在的供餐都是用素食,但是老人家也吃得很開心,因為菜把它煮軟,合他們的口味,大家都會很開心,這也都是很感動的事。我們慈發處也在提起,提起了在花蓮,在原鄉,那就是原住民的鄉村裡,已經這幾年來都為長者,有的人身體有病,孤老在家,或者是有疾病老人的家庭,經濟有困難的,慈濟人就去幫他家庭裡,整理一下,廁所讓它改造一下,讓家裡就是無障礙的空間。

【對話片段】
好不好走?
很好啊。

【慈濟基金會同仁藍陳淯訪述】
家人比較怕說,她來上廁所的時候,沒有東西扶著容易摔下去,那也曾經有在這邊摔下去過,所以我們幫她這裡做欄杆,讓她維持安全。

【證嚴上人開示】2011.12.14志工早會

真的很感恩,看到了我們的菩薩們,挨家挨戶去實地勘查,了解他的廁所的情況,還有要了解地上有沒有坑坑洞洞,或者是有沒有障礙的,還要看看會漏雨嗎?有漏雨的地方要如何幫他再重修起來,讓他不受到風與雨的,這個生活的不方便,還有地上的通暢。這都是真的要感恩,我看到了實在是很感動,慈濟人的愛心不是用說的,是身體力行做出來的。花蓮是慈濟的發祥地,我們從花蓮開始,到現在已經提升了照顧鄉鎮,慈濟人無所不做,所以什麼都做,除了諸惡莫作,但是眾善都奉行了,真感恩,這都是人世間的溫馨。

【旁白】
慈濟從花蓮起步,擴展至全世界,起初因不忍貧病的花蓮鄉親,而開啟慈善志業,至今慈濟的照顧戶裡,原住民家庭仍不在少數。而醫療志業的發展,起因於一位原住民婦女的小產,教育志業的起步,也是緣起於要為東部原住民少女找出路,慈濟與原住民的緣,可說是既深且長。而這群曾經被幫助的原住民,如今也成為助人的菩薩。

【對話片段】
我們現在是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亞珍你600塊要交給姊姊,一個月50塊。

【慈濟志工林美月訪述】
每一年每一年的成長,都讓我們很感動,今年是最感動。因為她從一個手心向上的人,翻轉起來,可以做慈濟的會員。三個姊妹,一個月一個人捐50塊,然後還可以幫忙那個需要幫助的病苦的老人。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慈濟志業體,就可能跟別的救援不太一樣,就是可能說,給你金錢上的幫助而已,可是慈濟的話是整體一家庭,然後可能就是像我一樣,就是可能在學業上,家庭,連工作我都是在慈濟底下,就是受到他們幫助,我才會這麼順利這樣。因為受到他們這麼多的幫助,其實我都持著那種很感恩的心,就是回饋在這病房上的每一個人。

【慈濟志工林美月訪述】
這五年來,每一年都會回去精舍圍爐,我們帶鍾亞男,她們二個姊妹去做青年志工。

【慈濟醫院護理師鍾亞琴訪述】
「志工」這二個字,其實是在慈濟這個環境下,我才知道有志工這個東西。而且才真的知道去,就是去付出這樣子,付出是真的很重要。就是懂得做個手心向下的人,一路上以來真的是,受到很多很多人的幫助,然後就可以藉著這個志工,做個懂得手心向下的人,就去回饋這個社會。

【證嚴上人開示】2014.10.4海外見習志工交流

慈濟的宗教精神,「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那就是《無量義經》裡面,我們是很真誠的,要有方法的,如何去幫助他,我們幫助他,不只是物資給,我們還要輔導他的心,讓他心靈的苦,讓他解開心靈的苦。解開了苦,我們給了法,讓他得到了生活中通達道理。所以有很多,不是因為錢而快樂,有錢不一定快樂,有了法也不一定窮就是苦,窮,他能付出都是最開心的,這樣的快樂,很快樂的。

【旁白】
大妹鍾亞珍雖然還在就學,但她也在實習中,體驗到付出的歡喜。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鍾亞珍訪述】
其實還滿累的,可是這次去實習之後,覺得就是可以幫助到很多人,我覺得很開心。

【慈濟志工林美月訪述】
很期待亞珍可以跟亞琴一樣,順利畢業,考上執照,這個家庭就真的站起來了。

【證嚴上人開示】2014.11.28志工早會
社會的人才,我們需要用心來培養,慈濟人,愛不分別遠或是近,近與遠都是一樣,只要為天下栽培人才,而這一群人才,能將來回饋人類,回饋社會,這就是有價值了。看到這樣一年一年,一直延續下去,還有一群畢業以後,還是年輕的志工,還是一代一代一直上來,不忘本,那樣的投入,的確是令人很感動。但願我們這樣的菩薩團體,撒播愛的種子,但願粒粒種子都萌芽,成為大樹。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但願這樣無量大乘的法,可以招更多的菩薩進來,這是我們很期待的一件事,這樣社會才能真正的平安,真正的可愛。好吧,時間總是這樣過,發心立願是人間的,人人生命中彼此的貴人,讓我們的社會成為人間淨土。



回頂端 向下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0514 - 愛不孤單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