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8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Empty
發表主題: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Empty周四 12月 22, 2016 1:39 am

回頂端 向下
none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840
來自 : 高雄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7-11-0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Empty
發表主題: 逐字稿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Empty周二 2月 20, 2018 8:42 pm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2016.6.15臺中靜思堂)

【證嚴上人開示】1997.3.26靜思精舍
人生最自私的就是沒有辦法帶任何一個人,回歸於自己生命的時光隧道,儘管我也很想牽著你們的手,進了我們的時光,但是不能,沒有辦法。可以的話,我想你們會把整個慈濟世界,會讓它真的再回去。不過,我們現在開始,要把這個歷史的腳印,好好的將它印下來,讓後人可以再來尋找。

**********

「時光的足跡」

【旁白】
1999年,慈濟成立33周年之際,剛完工不久的花蓮靜思堂,舉辦了一場隋唐魏晉時期的古佛雕塑展。每尊古佛雖歷經風化侵襲,仍保有柔和莊嚴的面容,彷彿傳達著,唯有歷經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淬鍊,方能成就無上歡喜的容顏。

【對話片段】
西藏藝術家因為本身就多神,那加上本教再加上印度教等等,它就變成另外一個西藏藝術的表現。

【旁白】
古今輝映,今人接棒,如此歡喜的容顏,也在慈濟人的身上看到了。而那些轉苦為樂,轉識成智的過程,皆珍藏在慈濟靜態展中。

【證嚴上人開示】2006.12.6志工早會
靜態展可以看出了,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落實在社區,它可以讓人人回歸時光隧道,不只是布展,過去、現在,我們慈濟人走過來的路,同時也應該叫做社區道場,多少人過去不知慈濟,就是知了也不能很清楚,所以讓社區就近可以了解,慈濟什麼時候開始,到底做一些什麼事情?為什麼我們會踏出了國際?到底我們有沒有在關懷臺灣?讓人人就地就可知,慈濟的由來歲月。再來,因為大家共同的一個名字,叫做「慈濟人」,慈濟人怎麼可以不知慈濟事,如何艱辛走過來。

【旁白】
回顧慈濟靜態展的歷史,可追溯到1999年,慈濟33周年慶,當時海內外慈濟人,紛紛回到花蓮,當時最醒目的活動,就屬「慈濟志業博覽會」,地點設在靜思堂,以「靜思、智慧、愛」為主題,分成九區展示。

【慈濟基金會文發處副主任黃文欽訪述】
那我第一次接到這種展覽館,其實是我們靜思堂,花蓮靜思堂,花蓮靜思堂開始要在已經差不多結構都起來了以後,我們29周年慶、30周年慶的時候,大家就已經暖身在做了。尤其是30周年慶,那時候雅美師姊、紀媽咪、智慧媽,還有香華師姊,大家都有出來了,已經都出來做了。慈濟最強的就是這些媽媽,這些媽媽只要上人說,這個福田給你,他們就承接了,他們就找人把它做起來了。說實話,我們那時候有一句俚語,就是「竹篙裝菜刀」。

【對話片段】
輕安居這是一個好地方。

【旁白】
1999年,臺灣大型的展區設計,還在啟蒙階段,具備大圖輸出設備的公司,全臺僅有二家。大型展覽也都在故宮、歷史博物館等政府機構展出,當時慈濟為了籌辦博覽會,召集了經營廣告公司的黃文欽、從事建築的高銓德、藝術家張鈞翔,還有駱純美老師,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集思廣益,分工合作,完成了慈濟首次的大型靜態展。

【證嚴上人開示】1999.4.8志工早會
三十多年走過來的路,實在是很遙遠,就是因為這麼遙遠的路走過來,所以這種歷史足跡,當然就是很豐富。不過有一點點的感覺到,很遺憾的,就是第一個十年,就是慈善的足跡,都是很少把它留下來,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文字。那個時候,第一個十年的時候,只是徵信的工作做得比較多,徵信就是雖然有慈濟的月刊,我們可以再回過頭去看,第一個十年的慈濟月刊,都是報導一些,哪一位被救濟的,而且是哪一位發心,密密麻麻都是人的名字。所以那個時候,總是在這種徵信工作,所以在這十年當中,不重於文字也不重於攝影,也不重於電視。當然那個時候,沒有那麼普遍有電視,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有八厘米那種的錄影,古老的錄影,好在有幾段,不過現在好像看起來,畫面非常非常的模糊,那個時候是去義診,去義診曾經拍了幾個畫面。不過,現在看來雖然是很模糊,不過也感覺到說很親切,感覺到它是寶啊。到底有什麼值得這種,辦這一種的博覽會,到底慈濟有什麼東西嗎?為什麼要辦這個博覽會?很多,總而言之,真的值得我們去回顧的,因為時間空間,就是不斷不斷的,不停的在向前邁進。但是我們走得很快,一步八個腳印,你想,我們這樣有多大步?我都常跟你們說,我若走一步,你們要跨八步,總是一步八個腳印,不斷地往前一直過去,我們一直做的,都是拋在後頭的。每一年假如有一次,再來回顧過去的這一年,再撿拾回來也是很多寶的,所以這種的回顧,博覽會,我想真正是很值得去創辦。

【對話片段】
因為整個九大行星裡面,只有地球有綠色植物。

【旁白】
延續1999年的展覽架構,2001年,慈濟35周年,再次規劃「常設展」,準備期間,上人曾多次親臨指導。

【慈濟志工張鈞翔訪述】
上人就出來看我一邊布展,然後他就開示說,你們就是「目做目想」,眼睛一邊看著別人做,去學別人,我們都會互相學習,上人跟我們加油之後,他就看到志工原來有心就不難。

【證嚴上人開示】2001.4.2花蓮靜思堂
我們這個靜思堂,就是要表達「觸」的說法,眼睛一接觸到,那個法就入他的心。因為國際的語言太複雜,國際語言,真的很複雜。不管是怎麼樣的國家,來到我們這邊,他們這樣接觸到,眼睛接觸到,他就知道那是什麼。慈濟志業展示,就應該要有一些,至少也要讓人家知道說,這是慈濟的教育理念。我們四大志業都是環環相扣,其實慈善裡面,就已經有教育有文化,有醫療的意味在。慈濟人就是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而且還大家搶著做,出愈多錢的人愈投入,愈做得一身這樣,他這樣愈感恩愈歡喜。這就是文化,這是人與人的人文,你不用去寫很多字,你光看這個人,就已經充分的那種文字的美,能讓我們表達文化之美。這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做出來,那都是精神理念的教育,所以是一種,真的是一個善的人文。還有環保,環保其實它本身就是在救地球,也在救自己,他懂得怎麼樣惜福,這就是滿足,這就是愛。這是環環相扣,社區也是,你有一個社區,我們可以去教化他們,敦親睦鄰,所以我一直說,我們其他的地方,我們也要把大學的這種教育的理念要推出去。這就是期待在社區裡,能有人文,有教育,而且人文教育是啟發愛,敦親睦鄰,若如此,整個社會就是祥和了。所以這是八大腳印,都是步步連接的,四大志業是環環相扣的,所以我們在文字上,應該就是要展示出來,這個教育理念是從什麼樣的理念?雖然是向上茂盛,但是我們都是要向下扎根。這都脫離不了我們慈濟的這種的精神理念,這種四大志業環環相扣,步步相連,我們若展示出來都沒有,這就是慈濟小學,孩子很可愛,就是這樣而已。慈濟大學,我們有什麼科什麼系,這樣而已,這樣還不夠。不只是慈濟人要來看,這是國際的人要來看,是國際人士要來看的,你若只是給慈濟人看就會說,「我們的小學很可愛呢,我們的大學是這樣。」慈濟人他不會去,最主要我們是給外人看,所以我們要把這精神理念表現出來。

【慈濟基金會文發處副主任黃文欽訪述】
你看我們的展覽館,小到小孩,上到八、九十歲都有,你必須要那個字體,要適合他能夠閱讀。所以我們閱讀的字體裡面,我們一般這種,小字的話最少都要15mm,1.5公分,可以的話就2公分,上人要求都要2公分以上的字,這樣才看得清楚,很多的細節,很多的東西,都是上人的法在裡面。所以你隱約都在展覽的海報裡面,看到上人的這個法。

【對話片段】
要做這種立體的這個景觀,都要讓它逼真。

【旁白】
展覽布置完成後,維持15年之久,期間沒有再做大型施工,但會不定期更換軟體內容,這樣的經驗成為了日後慈濟全球各地舉辦布展時,仿效學習的基礎。

**********

【旁白】
在各地慈濟布展裡的照片,就像一部時光機器,帶我們走入了慈濟的故事。「靜思時空.慈濟萬行」在高雄靜思堂的展場裡,「慈濟的故事.上人故事館」是從2016年6月起,由人文真善美志工統籌策劃,以大愛電視臺「菩提心要」節目,「慈濟的故事」為藍本,志工循著上人當年的足跡,取得珍貴的照片史料,覓尋或複製舊時文物,務求重現當時的場景。

【對話片段】
我們去跟清水的吳長錕師兄,去向他申請,我們本來是要買版權,要費用,他說因為清水,我們這裡出了一位偉大的人,所以免費這樣。
日據時代,那個時候小朋友看到,很整齊的一堆飛機來,他很高興,大家都拍拍手,拍拍手,那結果呢?是炸彈一直日夜不停的轟炸,上人經過這個空襲年代,他也躲在防空洞裡面。

【證嚴上人開示】2016.6.25屏東慈濟人聯誼
他們很有心,他們就這樣從中部、南部繞一大圈,我走過的足跡都去追回來,在那個五、六十年前的時代,建築物,有人有照片,他們就去向人要回來,還有那個時候的物品是怎麼樣,連人家的三輪車都牽來,我就進去這樣繞一下,就覺得看照片,真的能夠回憶到過去,也是在說老人。時間在過,很快,歲月就是不留給我們停留,歲月一直過去,人也是無形中一直老,我說那個時候的年輕人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因為我們二個人在那個地方合照,這就是時間的痕跡。留著的就是老了,時間的痕跡留著的就是老了,真的是老了,東西也是老的東西,人也是老的形態了,就是不一樣。對啊,你們都有看到了,有一樣嗎?真的是世間就是這樣在過,時間,總而言之,我們要把握我們的生命中,長短讓我們留不住,但是寬度,我們有辦法能拓寬,拓寬我們的寬度,也能讓我們有深度,我們不只是能幫助別人,能幫助我們自己。五十年來,都是大家出錢出力,投入救災工作,做完了就是三輪體空了,就是付出不求回報,還要說感恩喔,做得很歡喜。

【旁白】
在慈濟展覽館裡,有許多展示的圖片,雖然只留下當時的那一秒鐘,卻是見證歷史的重要紀錄。如同1996年,在臺北分會所舉辦的成果展中,幾張掛在牆上的圖,述說了資深慈濟委員張金葉勸募善款的堅定心念。

(慈濟臺北分會北區志業成果展)

【對話片段】
這個名字我看不懂,你幫我看她捐多少錢。
她會幫你寫?
對,有啦,都有。
師父,這位就是姓古,我就畫了大鼓跟小鼓,兩支鼓槌。

【證嚴上人開示】1996.4.22臺北分會
這個鼓,我說這是表示什麼?她說,師父,金葉師姑她自己,我說,你畫這個是什麼意思?她說,師父,不好意思,因為她姓古,我不會寫,我就畫一個大鼓一個小鼓,這是爸爸和小孩等等,像這個,還有這個,她說這位是護士。你到底是怎麼,怎麼區分那一位是開美髮院的和哪一位也是開美髮院的?她說師父,這位就是他在自家,他開家庭美髮,沒有店名的,這一位她的店名,我知道它叫皇冠。所以美髮院,這個是家庭式的,自家營業的美髮院,所以她只畫一個頭髮捲捲的,這位是有店名的,所以多一個皇冠在上面。這位時常拉肚子,雙腳都會軟軟的,很多啦,我們慈濟人就是那麼可愛,這種可愛不是她調皮,是很無可奈何。她為了是什麼?是為了要幫助師父,這樣子她實在是很煩惱,她很煩惱,她也不要讓人家說她不識字,是這樣子,要不然她的名字沒有辦法寫上去,她走入了這個時光隧道,多少人他們克服了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困難,來幫助我完成這個四大志業。我最近真的心裡是,那種感動感恩是沒辦法說的,所以我只能跟他們說,我很歡喜,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師父安心,要讓師父歡喜,這是大家的目標,所以我只能,總而言之,不能再說什麼話,只是跟他們說我很歡喜,我很滿足。

【對話片段】
這是賣水果的嗎?
對,這個賣水果的。
師父,這個。

【旁白】
在慈濟成立初期,還有許多「張金葉們」,她們如今雖然年事已高,仍然精進不懈,成為慈濟後生晚輩學習的典範。

【對話片段】
我們知道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

【證嚴上人開示】2007.5.27三重委員慈誠研習

靜態展看到我們的緣起,一些照片都已經褪色了,照片裡的人,我快要不認得了,看清楚一點,原來就是我自己,真的是。所以最近我常常在說,形命形命,形命無常,我們每次聽到的都是說「生命無常」,但是我最近都常說「形命無常」。形,看到我以前的形跟我現在的形就不一樣,一個人隨著歲月這樣不斷不斷,我們的人生不但老化,老化的生命,我們的價值在哪裡,到了最終那個時候,還不是土歸土,風歸風,什麼都沒有,火化掉了,埋葬掉了,那什麼都沒有了。這樣我們的人生,到底是在計較什麼?又有什麼價值呢?有喔,靜態展再走進去看看,到底我們為社區,為整個臺灣,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我們到底做多少?看這樣一個一個的故事,不一樣的家庭背景,不一樣的教育程度,不同的,教育的不同,也有從某某大公司退休的,也有某某的什麼企業,他也是老闆,這全都是在那裡一位位投入,在付出的人間菩薩,真的價值在哪裡?就是在那裡。那個東西永遠停留在那裡,所說的停留在那裡,就是說形象停留在那裡,他的事蹟也在那裡,但是,明年他如果身體健健康康,明年還有另外一篇的事蹟。從臺灣,說不定他會去國際間做救濟,或者是還有新的任務,他還可以再投入,明年又是增加一樁,或者是多項的付出,也許又是再增添下去。

【慈濟基金會文發處副主任黃文欽訪述】
在慈濟展覽館的特色就是,第一個,它有歷史,這歷史是真的。第二個,這些歷史裡面就是說,它是很美善的,它是有感人的故事的。第三個,呈現這些真善美的畫面的,背後的這些志工,他是用心的,他用心吸收上人的法,把它呈現出來的。在內湖那個,我們那個園區裡面,納莉風災造成淹水,我們七天裡面做了55萬的便當,你想,一般家庭主婦在家裡,煮個四人以上她就哇哇叫了,這些人扛著自己的電鍋,去那邊做,那時候沒有中央廚房,我們大家一起集結,那種畫面,那種場面的畫面,今天會再有嗎?但是這個歷史還是存在的,人幫人的這種美善的歷史。

**********

【對話片段】
你看,它可以當椅子,也可以躺著睡。

【旁白】
以往每年五月,全球慈濟人會陸續回到花蓮參與周年慶活動。2006年起,證嚴上人呼籲弟子,在地舉辦靜態展,一方面可減少碳足跡,另一方面則是廣邀社區民眾,走進各區靜思堂及聯絡據點。

【證嚴上人開示】2007.5.10資深委員座談
我們就利用這個時候,慈濟月,我們好好地帶人去看,不要說那個去年看過了,絕對不同,不只是說,就算你去年有看過,記憶也忘掉了,何況說一年一年的,絕對是不同的。因為我們在一年裡,面對全球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災難,不同的慈濟人,大家那種浩蕩長投入,所做的方式越來越進步。所以我們很多靜態展,布置得很漂亮,像新的一樣,那都是回收的,這也是一種教育,也是教育人家的家庭,要怎麼整理,要怎麼布置,這很多很多都是創新,很創新。你們若有機會,也是可以到臺北參觀一下,宜蘭參觀一下,南部參觀,中部參觀,每一個地區都有它的特色,這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

【對話片段】
水溝。

【高雄靜思堂參訪民眾唐女士訪述】
除了感恩還是感恩,真的,能夠讓我們大開眼界。不然要是我自己一個人,也不可能來到這種地方,真的很謝謝大家。

【對話片段】
諸位法師,還有我們諸位社區的大德,這邊有請。
大愛。

【慈濟關渡園區參訪者宏量法師訪述】
這個愛就是慈悲愛,慈悲喜捨心,救度一切眾生,這個很重要,離苦得樂,讓眾生離苦得樂。

【慈濟板橋園區參訪民眾李惠卿訪述】
希望說有更年輕的下一代,或是學校、教育界,來這裡參訪。

【旁白】
2007年,慈濟41周年慶,各地靜思堂、聯絡處的靜態展,引起廣大迴響。2015年,再結合多媒體技術,展覽模式由靜態轉為動態,增加了更多互動和體驗。

(慈濟內湖聯絡處)

【慈濟志工郭璟德訪述】
我們這一站叫「早餐車」,當時我們在布展的時候,希望是說像《無量義經》的促百劫為一日,那我們把一生縮為一日,那我們從這個早餐車去代表人的欲望,我們是希望透過跟他日常生活中有相關的事情,跟每個人有相關日常生活的事去講,我們希望去推茹素,去推,跟他講,跟地球的氣候的關係。最後,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會去跟他講,人的起心動念,苦集滅道,都從你的一念貪念起。所以很多小朋友,或很多會眾聽到這樣子,他就會,喔,我明白了。那我們就問他,你要不要救地球?對,那我們就會鼓勵他吃素,那吃素他會救多少棵樹?你看,蔬菜漢堡,只剩一公斤,那一公斤,他一年照這樣的邏輯吃了一整年,他會產生多少的二氧化碳,碳足跡,應該是365公斤,那好像只剩30棵樹。所以我們在這裡,不只是講到欲望,還透過這樣互動的餵牛,它會播出影片,它會跟你講,它跟氣候極端有什麼關係。會放屁,放屁就是配合這個,那為什麼會放屁?就是講這個甲烷,對於這個氣候的破壞,牠肚子會膨脹。

【慈濟志工謝銘源訪述】
做這些東西,就是說要做到人家看得懂,來參訪的時候能夠了解說我們表達的那個意涵,把佛法表達出去。

【旁白】
布展區的這一站叫做「竹筒歲月」,每投一個竹筒,就會播放相關影片,透過志工設計的手搖發電機,傳達了每一分愛都需要結合眾人的力量,才能傳遞出去。

【對話片段】
汗都流出來了。

【慈濟志工郭璟德訪述】
一個人的時候,他會轉得很吃力,非常的吃力,你看飛機會動,代表一個人的力氣是不夠的,但是如果加了兩個人,甚至更多人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這個轉的力量,就變得比較輕了。

【旁白】
志工們善用自己的專長,結合電子、電機、電腦軟體技術,並利用環保材料,希望帶給會眾不一樣的看展體驗。

【對話片段】
這邊會有起風啊,這裡會跟你講,去年真實的臺北街景,這是真實的影片。
我們透過這樣子去體驗當年,垃圾少了一點,有沒有?

【慈濟志工賴有武訪述】
我們的東西都是我們志工自己做的,有一些材料能省盡量省,都會去環保站那邊盡量找。

【慈濟志工陳炳福訪述】
要讓人家去感受到他想要表現的東西,絕對是口味或是做法,絕對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你有你的專業以外,還有你的這個用心。

【慈濟志工周三裕訪述】
我們是要呈現佛陀當年證悟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星空的現場情況,所以我們現在我也查了那個天文的文獻,我們去找了這樣的,當時星空的星象圖,然後我們直接就是一比一的把它投影在我們這個小木屋裡面。然後依照我們投影的位置,我們師兄師姊就把每個星點的記號做起來,要分成六等星,那我們現在就是在做穿光纖的這個工程,師姊他們就是一條一條光纖,一個洞一個光纖這樣穿。我們總共,我們這樣一組是400條光纖,目前工程,這只是我們十分之一的工程。

【證嚴上人開示】2016.6.12北區慈濟人座談

慈濟五十周年,這個布展真的是很用心,內湖的環保站,布展起來也是很科技,讓我也是開了眼界,一群的年輕人在那裡,用科技型的在那裡布展。甚至他展示出來的,就是揮個手,就是高山,山的上面,人的一念心,那個心欲,如果想,我要一棟樓在山上,一揮手,一棟房子在那裡,覺得這樣不夠大,再揮手,一揮揮揮,房子快要在山上,快要將高樓大廈蓋到天上去了。但是,土石流破壞山體,這樣就滑落,用這樣的方式來做教育,環保教育,這樣的展示,環保教育展示,用很多科技方式去展示出來,這也是很不簡單。又聽到汐止,也是這樣很用心,環保是如何用心來做,做出了用寶特瓶等等,很多,讓我看得真的是內心一直覺得,這個時候我如果在那裡,不知道多好,能夠讓我自己吸收一些智慧,能夠更清楚,每一個站我都能將它的特色,這樣好好地再傳到其他的站,讓大家能了解,這就是多看多了解,這就是入人群的好處。

【旁白】
近期更結合AR擴增實境,以及VR虛擬實境的技術,讓參觀民眾,利用智慧型手機體驗多元化的互動展示。

(慈濟桃園靜思堂)

【龍華科技大學副教授許峻嘉訪述】
這個一個平面的照片,然後增加它的一個深度,也就是你願意看,你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這個照片裡面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時候,你可以拿起你的手機,去拍一下,然後它後面就會有它的故事。然後這部份,現在目前我們所接的部份,都是上人親口跟你說,每一張照片它後面的故事是什麼。所以其實這一區我們現在目前用AR技術做的部分,就是上人講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這些照片,我們都把它做到APP裡面,所以將來如果在全世界,全臺或全世界各地的靜思堂,只要它有這些早期的照片,你用我們的APP拍上去,一樣就會有這樣的影片帶出來。

【證嚴上人開示】2007.5.7志工早會
不管是分、支會,或者是環保場,無不都是社區道場,他們都落實在社區,讓這個社區,人人也很方便來了解,除了常識之外的智慧,這都是社區道場。社區道場是成長慧命,有的地方偏重在教育,有的就偏重在人文,有的偏重在醫療,有的重點在慈善,要看它的場合。不過,不離開社區推廣教育的方式,看看這樣的推廣教育,不管它的範圍多少,多或是少,我們都是發揮到了,它都適宜於老人家、少年人,還有幼年的,都來到這個道場,都會滿滿的收穫,真的是老少咸宜。

【龍華科技大學副教授許峻嘉訪述】
像這個是一個叫NFC(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的東西,就是說像我們後面在做的,就是我們有一個祈禱,我可能在一個海報裡面,藏了一個這個東西,請他手機靠過來,那他靠過來的時候,其實對技術來講,我只是感應到,你已經接觸了,然後在畫面上面,我就呈現出那個蠟燭。那如果一個人點燈完之後,我可不可以另外一個人,我手機跟你的手機,手機靠手機,然後我們這樣子靠在一起,你的蠟燭亮了,我的蠟燭也亮了,就有去展現出來,那所謂燈燈相續的一個概念這樣。這個是iBeacon(低耗能信號傳送器),就是走室內定位,因為現在室內定位這一塊,因為以往在外面,可能都是用GPS定位,這個室內定位其實就是說,我能夠知道參觀的人,他現在目前在哪邊,那他如果在哪邊,我就可以把在那個位置的訊息,透過手機傳給他。現在目前這個科技並不是要去,它扮演的角色應該只是說,把我們過去所做的,以往可能只是平面影音的呈現,我們可能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包裝它,讓大家更能夠去接受到。因為展覽我們這邊希望就是說,一個比較新的梗,能夠去吸引,接納這些人能夠願意進來。但是最重要還是我們過去做的,因為其實,重點是內容要能夠感動他。其實讓他願意進來,進來之後,他接觸完之後感動他,他願意進來,達到我們菩薩大招生的目的。

【旁白】
作為慈濟布展領頭羊的花蓮靜思堂,每年吸引上萬名全球各地的訪客來此看展。2016年,展覽館設置螢幕觸控按鈕,不需專人導覽,民眾只要手指輕輕一點,便可瀏覽詳細介紹,此外還可以透過行動裝置,QR Code(二維條碼)掃描,把展覽館內資料帶回家。

【證嚴上人開示】2015.12.14志工早會
時間真的都是分秒留不住,留不住的時間,很令人總是感慨很多。看,過去的每一天,累積起來就成為每一年,這每一天的累積的每一年,看看人與事都不一樣了。人,總是黑髮變成了花白髮,花白的髮變成了白髮蒼蒼,這都是歲月的痕跡,不斷地流逝,人還是這樣地老,可是心還是很堅定著。的確,五十年了,多少秒,多少日,累積了五十年,想過去的,這五十年間一路走過來,人事物完全都不一樣了,可是無形的,你看不到的那一念心,能一路走過來的,還是看到他們的精進,一心一志。
(2016.6.21臺南慈濟人座談)
五十年,五十年誰知道慈濟到底是在做什麼?無心就都不知道,總而言之,我們就不如在這一回,看照片,知過去。其實那每一張照片,是花了多少的淚水才完成的,很多照片都是多少人的辛苦,這張照片裡有多少多少,含辛茹苦的人生在其中,我們就是為了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去付出。總是過去我們在做的,我們都是菩薩無所求的付出,這就是更上一層樓的三輪體空,所以各位菩薩,真正的,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國土危脆,人間的無常,這也是一番的道場示現,更需要提升我們人人菩薩的精神,菩薩的悲心,菩薩的智慧。



回頂端 向下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61217 - 時光的足跡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