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周五 2月 17, 2017 3:26 pm

2017021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娑婆堪忍持經難,不若一心安忍住,
末世弘通聖法難,示顯三軌弘經教,
入如來大慈悲室,著如來柔忍辱衣,
坐如來諸空法座,發弘誓願勤持經。
 
  用心來體會,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我們常常就是這樣說:要堪得忍耐。這個世界很複雜,不只是人複雜,其實人心更加複雜,所以人生、世間,苦難偏多。世間幾十年的時間,很快,快速就過去了,時間雖然說分秒過去,其實,秒很短暫,這個短暫綿綿密密,無形無蹤消逝過去。人生世間雖然是說幾十年,這幾十年何其短暫!好好思惟,實在是很短暫的時間,尤其是這麼複雜,人心就是不斷變化多端,各人的想法各不相同,很複雜。因為這樣,在人間有很多煩惱無明,就不斷複製。人,不只是為了生活,是為滿足欲望,欲望是無底深坑,怎麼的填,都填不滿的欲望。就像我們每天在吃,吸收食物,一天正常三餐,也很快就消化掉了,很快就沒有了;幾小時後,又要再吃一餐,一頓。簡單的生活,夠嗎?不夠!要山珍海味,吞食了一切眾生命,滿足了嗎?還不滿足。這就是我們人生,只是一個口、一張嘴,他就是怎麼吞食,永遠都不滿足,這就是人生。欲望比這張嘴更深、更大,永遠永遠….。
 
  一個事業很好,賺錢很多,一個家庭生活很富有,夠了嗎?不夠!把握這個機會,正是賺錢的時候,我就要再連鎖下去。連下去就鎖住了,鎖住這一念心,永遠就是這樣無止境,就是這樣一直連;無止境,就是鎖住了,無止盡這樣一直連鎖下去,變成了欲罷不能。其實,這就是去惹來了很多不忍不行的,哪怕總是不斷為了名,要負擔很多的債物,也要做出好看的名,一直連鎖下去,這樣的人生,比比皆是。苦啊!名稱上很好,名很大,很富有,事業很多,其實這內心也是很辛苦。這就是在娑婆世界。但是,有的人確實是苦,生、老、病、死。昨天,在開會當中,現在很多慈濟醫院今年開始都要準備評鑑,大家從評鑑,開始各人有各人準備的方式。聽起來,就知道用多少心神,要如何讓一間醫院很鞏固,而且品質很好,質量高。這種不只是顧病人,還要再教育;不只教育,還要再研究,不只研究,還要發明等等,永遠永永,好像無止境。這世間很多,很開闊。
 
  甚至在報告時,有人就用很活潑的方式。開頭,其中就有一家醫院,一開頭播放,就聽到悠揚的音樂出來,在賣「燒肉粽」,是一首歌,正當在唱時,歌者突然間整個人倒下去,趕緊,以為扶起來就好,不是!就要趕緊送急救,急救後就要趕緊送醫院,急救已經無效了。聽說是大名鼎鼎,很有名的一位歌星,竟然在台上唱一首歌,才開頭而己,在很輕鬆的氣氛中,就這樣倒下去,這是一項。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就再繼續報告。還有就是在醫院急診室救人時,把人急救好了,又看到一個人,好好的人,來到那裡,這樣走來走去,忽然間,也是這樣就倒下去了。幸好是在醫院裡面,趕緊扶起來,趕緊急救,趕緊送入開刀房,原來是心肌梗塞,就是這樣,整個血路通不過,就這樣昏過去了。
 
  問:「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沒有啊,平時他自己就常常來醫院走走。」不是患者,自己本身也是一位醫生。外面的醫師,若有空就來走一走,就在那裡,雙手背後面,優哉優哉在那裡走。看他這麼一回頭,走幾步路,就倒下去了,趕緊急救,一檢查,原來血管都已塞住了,就趕緊為他裝幾個支架,開刀(心導管手術)等等。人生就是這樣,生、老、病,能夠等到老嗎?看他差不多才五十歲初頭而己,還不算老。時間,讓他這樣讀書、當醫生,看別人的病,卻無法看自己的病。常常來我們的醫院走一走,竟然昏倒,幸好是在醫院內倒下去。聽他們在報告當中,這種無常剎那,很快,轉一個身就發生。
 
  前面在說龍女成佛,大家不相信,畜生類的龍女,她怎能可能能成佛?怎麼可能能接受法?尤其是女人的身上,怎可能這麼有魄力,能夠接受這麼大的法,智積菩薩不相信,舍利弗更加不相信,但是龍女就說:「你看,我獻寶珠給佛陀,佛陀馬上收下,你感覺快還是不快?」「很快啊!」「是,你看我成佛,比我獻珠,佛納受,還要更快。」轉個身,成佛了。昨天我看到那一位,他也只是轉一個身,走幾步路,就倒下去了。這是人生。要成佛,是一念心,但是無常發生,也是瞬間的事情。這個無常發生,倒下去,也是心血通不過,他自己不知道,這樣就倒下去了。龍女是累生累世修行過來,所以「六道」、「四生」,她全都度過眾生,她自己知道:我這樣「因圓果滿」了,我要成佛就是這樣轉一個身,就能成佛。
 
  凡夫,沒修行的人,在這個剎那剎那的過程,不知道這個剎那間是很快,人生就這樣過。這樣在過,就是在迷茫中過,不知道時間,這樣很快速累積,很快,起一心念,欲念一起,就造作很多煩惱、無明、業,就是累積那個種子。種子不斷累積,累生累世,因緣果報,就是都在那剎分秒中,累生世所造作來的。聖人呢?賢人、聖人把握時間,就是在剎那分秒,無不都是記憶求妙法,把握時間,入人群度眾生。同樣是時間,凡夫是這樣空過浪費,聖人就是這樣累生累世,不論是何種的身形,就是度眾生,因行圓滿了,趨果覺悟了。這就是我們要知道這一念間,一心,很重要。我們凡夫處在娑婆,是堪忍世界,這個堪忍的世間,現在我們發心,我們要承擔起了佛陀如來家業,談何容易啊!持經難!,佛陀所說的教法,我們要將它承擔起來,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將這個法,要傳入人群去,這談何容易!所以說,知道世間堪忍這麼多,很多,我們若不小心,一念偏差,千里錯誤,就一直錯下去了,這就是最苦的事情。
 
  我們就是這樣,所以造就了生生世世的苦。要如何?要堪得忍耐;要堪得忍耐,「不若一心安忍」,安忍住了,一心安忍住,那就是菩薩,明明覺覺來好好修行。明知娑婆世界是堪忍,他倒駕慈航不斷來人間,不斷在六道中來度眾生。所以,我們應該要抱著一念心,雖然明知道要承擔如來家業,不是這麼簡單,但是,我們要發心,「一心安忍住」,我們要很用心。何況「末世弘通聖法難」,這真的是很難。這個末世,是五濁惡世,法已經一直要消失掉了,叫做末世。道理一直要消失掉了,在這世間所留下的,都是濁氣很重。所以,這樣要來弘經,弘通經法實在是很困難。聖法,聖人的教法,要將它流傳下去,真的是不簡單,真的是「末世弘通聖法難」。
 
  「示顯三軌弘經教」。佛陀開始教導我們了,在<法師品>裡,就有「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所以入如來大慈悲之室,我們要弘傳這部經,將佛陀的教法在人間,來教導眾生,救度眾生,救世的方法,唯有在這部經的方法。要如何來承擔,讓這部經能夠在人間普遍?那就是要「入如來大慈悲室」。<法師品>,佛陀已經教過我們了,還要著如來忍辱衣。我們要知道,我們要用柔和忍辱衣,穿在我們身上。看看大家多麼整齊,這個團體,人間菩薩的團體,我們是在學,學菩薩道。我們是在學中,所學的課程是菩薩道的課程,像學校,有規則的學校,學生也是要穿學生的制服,有規模的公司,上班時也要穿公司的制服。我們既然學佛,行菩薩道,同樣,柔和忍辱衣,我們要穿。
 
  不是穿這件衣服下去,才來忍辱,不是哦!這是一個譬喻,是要在我們人與人之間互相對待時。人很複雜,各人的脾氣不同,各人都有各人的習氣。我們的生活中,別人和我們不同的習氣,脾氣都不同,要怎麼辦?我們都要心寬念純、心包太虛,雖然很不喜歡,不過我們也要學會「忍」。我們會忍,忍下來,這句話,我不喜歡聽,現在辯解無效,忍下來,等候對方氣若消了,有機會再來向他解釋;或者是他誤解我,解釋沒有用,我做給他看。就像龍女,智積菩薩懷疑,希望文殊菩薩來解釋,龍女不用勞動文殊菩薩解釋,她就用行動來表達,這就是行動表達,智積菩薩了解了。舍利弗比智積菩薩的懷疑還更深重,就要來問難。但是龍女不用解釋,她用行動,獻珠,佛陀納受,用行動來表達,不用辯解,辯解也沒有用,所以同樣的道理,「著如來柔忍辱衣」,柔和,我們就用柔和的態度來面對人間。你對待我怎麼樣,沒關係,我就是這樣這麼柔和、忍辱,我用我的行動來證明給你看。這就是要柔、要忍,不論人對我們怎麼樣,有侮辱到,我們也要吞忍下來。
 
  小孩子都做得到了,還記得嗎?一群小菩薩,她都懂得說:「他一直拉我的頭髮,我不能生氣,我要吞忍。」她也這樣說。這同樣的道理,「柔和忍辱衣」,就是在我們的態度中,我們待人處事、接物,全都要穿「柔和忍辱衣」,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形態,我們一定對人要和氣,這就是修養。「坐如來諸空法座」,如來空為座。我們學法,要很用心來體會,人間不用計較,一切皆幻化,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要好好趕緊把握時間,不要再像凡夫,累生世在分秒間起心念,複製煩惱,我們應該把握時間,求佛法,度眾生。這同樣用時間,我們若不要執著在人間種種,自然我們的時間要用得很落實,要不然,我們全部就是世間的事情貪不完,也做不完。
 
  滿足這個心欲,絕對滿足不了,我們就要知道,人間如幻如化,如露亦如電,一切世間苦短。就像不能讓我們說:「我還沒有老。」剛才說的那兩位,一位也是這樣,看起來還不老,聽起來在藝文界(演藝界)很有名,在臺上獻唱,「砰」一下,瞬間倒下去。聲音都很洪亮,但是聲音還未落,人就倒下去了,這是不是幻化無常?醫生很有名,了解生理的構造,但是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到底是如何,也是這樣,走一走就倒下去。人生苦短,幻化無常,所以「諸法空為座」,我們唯一一項,就是要趕緊把握時間,法要聽進去,要用出去,用在人群中,利益人群,這才是我們真正應用時間的價值。所以要「發弘誓願勤持經」法,這部經真的是我們要好好用心把握。前面的文,
 
經文:「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佛陀從〈法師品〉開始,為法募人,藥王菩薩就是在〈法師品〉,佛陀以藥王菩薩為當機者,向藥王菩薩來解釋,法師持《法華經》的功德,大家應該還記得。前面剛才解釋過「三軌」,應該大家還知道「三軌」,那就是「柔和忍辱衣,大慈悲為室,諸法空為座」,這叫做「三軌」,「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這叫做「三軌」。所以,藥王菩薩,那就是佛陀講出了這麼多教育我們的妙法,就是以藥王菩薩對機,佛陀這樣為他介紹,因為藥王菩薩持《法華經》很精進,我們下面若再接下去,就可以看到藥王菩薩持《法華經》是捨身命,所以他就是這樣領著大眾。還有大樂說菩薩,大樂說菩薩是在〈見寶塔品〉時,要求能看到多寶佛的全身,佛陀就回答他:「我要把分身佛都召集來。」那就是因為大樂說菩薩啟請。
 
  這兩位菩薩,都在很重要的時間,他們為當機者,就是這樣,承擔起請佛說法的菩薩。他們就是帶著「二萬菩薩眷屬俱」,這些都是他們所教化的。因為這兩位菩薩都是弘《法華經》,持《法華經》,佛陀的教育,他們都很用心,所以,所教化的眷屬,也都是稱為菩薩。已經發心,稱為菩薩。所以有「二萬菩薩眷屬俱」,昨天講過了,「皆於佛前作是誓言」。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經文簡釋:
「惟願世尊不以為慮」;願佛世尊不必以謂無能弘經而為憂慮。
惟願世尊不以為慮:謂聖道載於典籍,恢弘力在智者,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
 
  這就是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加上二萬位菩薩現前,趕緊要來安慰佛陀不用擔憂,我們大家在佛滅度之後,人人都能奉持、讀誦、說此經,我們就能讀,能誦,能講這部經。這些菩薩要安慰佛不用擔憂,「您若滅度之後,我們大家會承擔。」所以「惟願世尊不以為慮」,就是希望佛,世尊不用擔憂我們大家,不用擔憂我們無法持這部經,請佛不用擔憂,因為我們心裡全都有準備了,所以「惟願不以為慮」,不用擔憂,不用掛心,這個聖道在未來,會放在經典裡,這個法,未來都會記載在經典中。
 
  大家讀到這部經,「恢弘力在智者」,那種開闊的心胸,立弘誓願的力量,有智慧的人,這他們就能來弘揚這部經。只是擔憂「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人啊,若是不用心,不肯發願,若像這樣,雖然聽,雖然講,但是那個願力還是很微細,這樣講的法也是無力,很輕微,久而久之,法就沒有了。雖然二萬菩薩請佛不用擔憂,雖然經典會記載於未來,但是,經典記載於未來,也要有發大心、立大願的智者,才有辦法把這個經典,不只是讀誦,不只是講說,必定要身體力行。若是得不到這樣的人,言就輕微了,儘管願意去講話說法,也是帶不起這種力量出來,這就是佛陀所擔心的。
 
*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復不得行之於其世,今既克任此事,故願聖心無慮。
 
  所以,「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這種不要發心的人,這種經文傳在後世,但是這個文,儘管你讀經、誦經,這個文,不明,讀誦經典不了解,不明白,這個人「復不得行之於其世」,也無法把這個法在世間,讓大家感受得到,能夠做得到,真的很難。「今既克任此事,故願聖心無慮。」意思就是說,擔憂也沒有用,就是要得到這樣的人,若不能得到這樣的人,擔憂也沒有用。不過,我們大家會承擔,讓這經文流傳下去,我們都發願了,大家都恪盡責任,使命感,我們都要承擔起來了,所以「願聖心無慮」,請佛不用擔憂。雖然佛陀擔憂後繼無人,而我們已經出來了,未來有這個願力來奉持這部經,身體力行在人群中,佛不用擔憂了。
 
經文簡釋:
「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我等諸人當任此責:弘經。此方持,謂即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奉持是經。
 
  所以,「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所以佛不用擔憂,不用考慮,我們大家都能夠擔任。大家發願了,承擔起這個責任,我願意弘經,弘化這部經典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娑婆世界。我們大家很願意堪得忍耐,在這個娑婆世界,大家一心一意,絕對能夠把經典弘傳下去。因為我們都知道,知道要用「三軌」來弘經。「三軌」就是那三種方法。因為佛陀在〈法師品〉所講的「三軌」,藥王菩薩他都很謹記在心裡,用「三軌」來弘傳,「入如來室,著忍辱衣,諸法空為座」。他們願意在此方娑婆世界,他願意這樣面對著剛強的眾生,我們有覺悟,我們要擔起這個責任。「即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這樣來「奉持」來傳經,持這部經。
 
*此釋立弘誓請持經。藥王與大樂說為二萬菩薩之上首,以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
 
  這就是在解釋立弘誓願,請佛不要擔憂,我們會好好持。把這部經弘傳,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能夠把這部經,這樣永永遠遠保持弘法在人群中。這是在解釋那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的心願就是要成佛,必定「佛道無上誓願成」,這部經,我們一定要奉持,要行菩薩道。藥王菩薩與大樂說菩薩,為二萬菩薩之上首。這二萬菩薩都是這兩位菩薩所教化過來,所帶動過來的,也就是領導二萬菩薩的上首。所以,「以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因為前面,佛陀一直說,從〈方便品〉開始,就講這部經甚深,甚深,微妙甚深。講這部經,要運用智慧,要因人,因時,因地,講說這部經,尤其是對人在講,若不對機,你講這部經,會起反作用,會受人誹謗。不是對機的人,你想要領導大家去做好事,那同樣會惹來很多負面的言詞。
 
  像幾天前,在台北為國際難民舉辦心蓮的演唱會(「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也是在昨天聽到,我們的人文菩薩(大愛臺同仁),昨天四大志業的人都回來開志策會,聽到他們回來分享這場演唱會。為了要救濟國際間的苦難人,雖然響應的人很多,但是,現在的「臉書」,很多人讚歎,描述他們的感動,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又浮現出負面的言詞,也是同樣還有啊。同樣的道理,一件好事情,這麼好,大家共同響應。但為什麼呢?我們這位同仁就說:「又有人這樣寫,臺灣不救,怎麼要救到國外。」他講到這裡,就開始哽咽,快要哭出來。他說:「那天晚上就發生那場大車禍。」他說:「看到慈濟人及時,連夜趕到現場,看到這麼多人在殯儀館,看到救護車將受傷的人送到醫院。」
 
  他感覺人不要講不好的話。他就再說:「過去也有一次,『九二一』地震發生的前一天,有人在講:『臺灣不救,為什麼要救到土耳其去?』」那個時候,就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大家為了要去救濟土耳其,慈濟人去勸募,有的人反感,造口業,就一直這樣講。這種聲音,在這一回,同樣又再這樣浮現出來。總而言之,我們在五濁惡世,奉持經典實在是很困難,佛陀從前面的經文就一直、一直警惕我們,警惕我們要提高警覺,因為要講說這部經,要持這部經在人間,要運用大智慧力,也就要堪得忍耐。要「大慈悲為室」,要「柔和忍辱衣」,要「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這部經才有辦法在人間發揮它救世的大功用。
 
  這是佛陀在前面很多品中都有這樣說,所以「前品歷述」,「前品」就是在這一品之前,「歷述」就是已經經歷了好幾品,佛陀都有這樣講。在這個濁惡的世間,堪忍的世界,要來持此經,實在很困難,我們要好好運用智慧,要堪得忍耐,要有弘傳的魄力,要堪得忍耐的「柔和忍辱衣」。我們更要再看得開,「諸法空為座」,這全都是持經的人一定要有的,要很清楚明白。
 
*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守志持經弘妙法,請釋尊勿以為慮。
 
  所以「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守志持經弘妙法,請釋尊勿以為慮」。這就是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這兩尊菩薩帶領著已經發大心的菩薩,在佛的面前,他們都已經很清楚了,要在娑婆世界弘通此經很不容易。所以向佛陀表達他們的心意,他們不是不了解要持這部經的困難,不是不了解,但是他們已經立弘誓願,願意持「三軌」了,「入大慈悲室,著忍辱衣,坐空法座」,他們心理都已經有準備了。「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要守志,「守志奉道,其道甚大」,過去不是和大家常常說過嗎?要守好我們的志願,我們要立弘誓願來持經,尤其是《妙法蓮華經》。所以「請釋尊勿以為慮」,不用擔憂。是啊,不用擔憂,常常都也聽慈濟人這樣唱,不要擔憂,勿以為慮啊。(「立願文」歌詞,「敬請上人莫憂慮」)」
 
  但是,我們是不是真正發弘誓願的人,或者是佛對了機,卻沒有作用的人呢?是不是只是聽一聽而已,碰到人我是非就又退縮了,道心就退轉了,是不是這樣呢?這就要自己時時自我警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周五 2月 17, 2017 6:12 pm

[2017年02月17日 上午 5:22] 農曆正月廿一,(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三六一)


1. 釋譯經文:【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2. ★上人偈文:「娑婆堪忍持經難,不若一心安忍住,末世弘通聖法難,示顯三軌弘經教,入如來大慈悲室,著如來柔忍辱衣,坐如來諸空法座,發弘誓願勤持經。」


3. 「娑婆堪忍持經難」:用心體會,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要堪得忍耐。這世界是很複雜,不只是人複雜,其實人心更是複雜,人生、世間,苦難偏多。世間幾十年的時間,很快快速就過去,時間雖然說分秒過,其實秒是很短暫,短暫綿綿密密,無形無蹤消逝過去。人生世間雖然是說幾十年,這幾十年何其短暫!


4. 「凡夫心,複雜」:好好思惟,實在是很短暫的時間。尤其是這麼的複雜,人心不斷就是變化多端,各人的想法各不相同,很複雜。因為這樣,在人間就有很多的煩惱無明,就不斷複製。


5. 「慾望深如海,難以填滿」:人不是只為了生活,是為滿足慾望,慾望是無底深坑,怎麼樣添,都添不滿的慾望,就像我們每天在吃,吸收食物,一天正常三餐,也是很快就消化掉了,很快就沒了;幾小時後,又是要再一餐來。簡單的生活,夠嗎?不夠!要三珍海味,吞食一切眾生命,滿足嗎?還沒有滿足。這就是我們人生,光是一個口、一個嘴,他就怎麼吞食,永遠都不滿足,這就人生。


6. 「追求事業,連鎖,在纏如來」:一個事業很好,賺錢很多,一個家庭生活很富有,夠嗎?不夠!把握這個機會,正是賺錢時,所以我就要再連鎖下去,連下去就是鎖住了,鎖著他這一念心,永遠不止境,一直連,無止境就是鎖住,變成欲罷不能。


7. 「求不得苦」:這就是去惹來很多不忍不行的,總是哪怕不斷為了名,要負擔很多債務,也要做好看的名,一直下去,這種人生,比比皆是,苦!名稱上很好,名很大,很富有,事業很多,其實這內心也是很辛苦。這就是在娑婆世界。


8.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有的人確實是苦。昨日醫療開會,多家慈院準備今年評鑑,用多少的心神,怎麼樣讓一間醫院很鞏固的,維持好品質,不只是顧病人,還要再教育,還要再研究;還要發明等等,永遠永好像無止境,很開闊。


9. 「人生無常,在剎那間」:甚至在報告當中,有的人就用很活潑的方式。舉例一:燒肉粽歌王郭金發演唱突昏倒送醫不治。舉例二:一位醫師本身也心肌梗塞。突然整個血通不過,就倒下去,趕快馬上為他裝幾支支架,開刀等等。人生就是這樣,生、老、病,能等到老嗎?看他差不多五十多歲出頭而已,還不算老,時間讓他這樣讀書、做醫師,別人的病,卻是沒辦法看自己的病。


10. 「賢人、聖人,懂得把握時間」:在剎那分秒,無不都是記憶求妙法,把握時間,入人群度眾生,同樣是時間,凡夫是這樣空過浪費,聖人就是這樣累生累世,不論是什麼樣的身形,就是度眾生,因行圓滿,趨果覺悟。要知道,一念間,一念心是很重要。


11. 「娑婆堪忍持經難」:凡夫處在娑婆,是堪忍,堪忍世間,現在我們發心,要承擔起如來家業,談何容易啊!持經難,佛陀所說的教法,要將它承擔起來,將這個教法,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將法入人群去,這談何容易呢!知道世間是堪忍這麼的多,我們若很不小心,我們一念偏差,千里錯誤,就一直錯下去了,這就是最苦的事情。我們都是這樣,所以造就生生世世的苦,要怎麼辦?要堪得忍耐。


12. 「不若一心安忍住」:一心安忍住,那就是菩薩,明明覺覺,好好修行。明知娑婆世界是堪忍,倒駕慈航,不斷來人間,在六道中來度眾生。我們應該要抱著一念心,雖然明知道,要承擔如來家業,不是很容易,但是我們要發心用心,「一心安忍住」。


13. 「末世弘通聖法難」:這真的是很難。末世,五濁惡世,法已經一直要消失,叫做末世,道理要一直消失掉,在這世間所留下來的,都是濁氣很重。要弘通經法實在是很困難,聖人的教法要將它留傳下去,真是不容易!


14. 「示顯三軌弘經教」:佛陀開始教導,在〈法師品〉中,就有「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要弘傳這部經,將佛陀的教法在人間,教育眾生、救度眾生,救世的方法,唯有就是在這部經的方法。


15. 「入入如來大慈悲室」:要怎麼樣來承擔,讓這部經能在人間普遍呢?那就是要「入入如來大慈悲室」。


16. 「著如來柔忍辱衣」:用柔和忍辱衣,穿在我們的身上。慈濟團體,志工制服多麼整齊,人間菩薩的團體,我們在學菩薩道,所學的課程是菩薩道的課程。


17. 「規則,互相對待:」像有規則的學校,學生也是要穿學生的制服;有規模的公司,上班也是要穿他們公司的制服。我們既然學佛,行菩薩道,同樣柔和忍辱衣我們要穿。不是穿這件衣服下去,才來忍辱,不是!這是一個譬喻,要在我們人與人之間,互相對待。


18. 「心寬念純、心包太虛」:人很複雜,各人的脾氣不同,各人都有各人的習氣。我們的生活中和我們不同的習氣、脾氣都不同,要怎麼辦?我們都要心寬念純、心包太虛。


19. 「勘忍,以行動表達,身行證明」:我們雖然是很不喜歡,不過我們也要學懂得「忍」下來,這句話我不喜歡聽,現在辯解沒有用,忍下來,等待對方氣若消,有機會再來解釋。或者是他誤解我,解釋沒有用,我做給他看。就像龍女,智積菩薩懷疑,希望文殊菩薩來解釋,龍女不用勞動文殊菩薩解釋,她用行動來表達,這就是行動表達,智積菩薩了解了。


20. 「信解行證,龍女轉身成佛」:舍利弗也是比智積菩薩的懷疑還更深重,前面在說龍女成佛,大家不相信,畜生類的龍女,她怎麼可能能成佛?怎麼可能能接受這個法?尤其是女人的身上,怎麼可能這樣的有魄力,能夠接受這麼大的法。智積菩薩不相信,舍利弗更加不相信,卻是龍女就說:「你看,我獻寶珠給佛,佛陀馬上收走,你覺得快還是不快呢?」「很快。」「是,你看我成佛,比我獻珠,佛納受,還更快。」轉一個身,成佛了。


21. 「成佛是一念心」:無常發生,也是瞬間的事情。龍女是累積累生累世修行過來,「六道、四生」,他全都度過了眾生,她自己知道,我這樣「因圓果滿」了,我要成佛就是這樣轉一個身,就能成佛。


22. 「業識,累生世」:凡夫,沒有修行的人,在剎那的過程,不知道這剎那間是很快,就是人生這樣過。在迷茫中過,不知道時間,這樣很快速累積,很快,起一個心念,慾念一起,造作很多的煩惱無明、「業」,就累積那個種子。不斷累積,累生累世,因緣果報,都在剎那分秒中,累生世所做來的。


23. 「著如來忍辱衣,柔和善順」:舍利弗比智積菩薩的懷疑更深重,就要來問難。但是龍女不用解釋,她用行動,獻珠,佛陀納受,用行動來表達,不用辯解,辯解也沒有用,同樣道理,「著如來忍辱衣」,柔和,我們就用柔和的態度來面對人間,你對待我怎麼樣,不要緊,我就是這樣這麼柔和,忍辱,我用我的行動來證明給你看。


24. 「吞忍」:要柔,要忍,不論人對我們怎麼樣,有侮辱到,我們也要吞忍下來。小小年紀孩子都做得到,還記得嗎?一群的小菩薩,她(編按:曾于真)都懂得說:「他一直拉我的頭髮,我不能生氣,我要吞忍。」她也這樣說。


25. 「修養」:同樣道理,柔和忍辱衣,在態度裡,對人,待人處事接物,全都要柔和忍辱衣,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形態,對人一定要和氣,這就是修養。


26. 「坐如來諸空法座」:如來空為座,學法,要很用心體會,人間不用計較,一切皆幻化,短短幾十年,時間是來不及,要好好趕緊把握時間,不要再像凡夫,累生世,在分秒間起心念,複製煩惱,應該把握時間,求佛法,度眾生,同樣用時間,我們若不要執著在人間種種,自然我們的時間要用得很落實,要不然,我們全部就是世間的事情貪不完,也做不完,絕對滿足不了心欲。


27. 「《金剛經》如露亦如電 如夢幻泡影」:我們要知道,人間如夢如幻,如露亦如電,一切世間苦短。就像不能讓我們說:「我還沒有老。」剛才說的舉例兩位醫療個案。在藝文界很有名,臺上在獻唱,砰一下瞬間倒下去,洪亮聲音都還未落,人就倒下去了,這是不是幻化無常?


28. 「發弘誓願,勤持經法」:「人生苦短,幻化無常」,醫生很有名,了解生理的構造,但是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到底是如何,就是也是這樣走一走,這樣倒下去。所以「諸法空為座」,要趕緊唯一一樣,把握時間,法要聽進去,要用用在人群中利益人群,這才是我們真正應用時間的價值。這部經真的是我們要好好用心把握。


29. ★『於諸苦難處防於未然之先,又何須待忍難於已然之後?由是他方大士,數過八恆河沙,長時間守志節,發弘誓於此娑婆傳法持是經。』


30. ★複習經文:【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佛陀從〈法師品〉開始,為法募人,以藥王菩薩為當機者,向藥王菩薩來解釋,法師持《法華經》的功德。三軌那就是「柔和忍辱衣,大慈悲為室,諸法空為座」。藥王菩薩,就是佛陀講出這麼多教育我們的妙法,與藥王菩薩對機,佛陀這樣為他介紹。


「藥王菩薩」,是持《法華經》是很精進的人,後面經文就可看到藥王菩薩持《法華經》是捨生命,是這樣領著大眾。


「大樂說菩薩」:是在〈見寶塔品〉時,要求能看到多寶佛的全身,佛陀就回答他:「我要把分身佛都召集來。」那就是因為大樂說菩薩。


「請佛說法」:這兩位菩薩都在很重要的時間,當機者,承擔起請佛說法的菩薩,帶著「二萬菩薩眷屬具」,他們所教化的,這兩位菩薩都是持《法華經》,佛陀教育,他就是很用心,所教化的眷屬,也都稱為菩薩,已經發心。「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31. ★釋譯經文:【惟願世尊不以為慮】:願佛世尊不必以謂無能弘經而為憂慮。


「菩薩安慰佛陀」: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加上二萬位的菩薩現前,趕緊來安慰佛陀,不要煩惱,佛滅度了之後,我們人人都能奉持讀誦說此經,都能來讀,能誦,能來講這部經。這些菩薩來安慰佛,不用煩惱,您若滅度之後我們大家會承擔。


32. ★『惟願不為慮:謂聖道載於典籍,恢弘力在智者,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復不得行之於其世,今既克任此事,故願聖心無慮。』


「惟願世尊不以為慮」,就是希望佛,世尊不用煩惱,不用煩惱我們無法持這部經,因為我們大家全都心裡有準備,不用擔心,不用掛心,這個聖道,都已經在未來會放在經典裡,這個法,未來都會記載在經典裡。


「恢弘力在智者」:那種開闊的心胸,立弘誓願的力量,有智慧的人,他們都能來弘揚這部經。只是煩惱「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


「不肯發心,法難入心」:人啊,若是不用心,不肯發願,若像這樣,雖然聽,雖然講,但那個願力還是很微細,這樣講的法,也是沒力,很輕微,久而久之,法就沒有了。


「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雖然兩萬菩薩請佛不用煩惱,雖然經典的記載於未來,也要有發大心、立大願的智者,才有辦法把這個經典,不只是讀誦,不只是講說,必定要身體力行。若是得不到這樣的人,言就輕微了,儘管願意去講話說法,也是帶不起這種力量出來,這就是佛陀所擔心的。


「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這種不要發心的人,這種的經文傳在後世,但是這個文,儘管你讀經、誦經,這個文不明,讀誦經典不了解,不明白,這個人「複不得行之於其世」,也無法把這個法在世間讓大家感受得到,能夠做得到,真的正很難。


「今既克任此事,故願聖心無慮」:意思就是說,煩惱也沒有用,也要得到這樣的人,如果得不到這樣的人,煩惱也沒有用,不過我們大家會承擔,這個文的流傳下去,我們都發願了。大家都克盡責任,使命感,我們都承擔起來。


「願聖心無慮」,請佛不用煩惱。雖然佛陀煩惱後繼無人,而我們已經出來了,未來有這個願力來奉持這部經,身體力行在人群中,佛不用煩惱了。


33. 【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我等諸人當任此責,弘經。此方持,謂即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奉持是經。


佛不用煩惱,不用考慮,我們大家都能夠擔任。大家發願,承擔起這個責任,我願意弘經,弘化這部經典在娑婆世界。我們大家很願意堪得忍耐,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大家一心一意,絕對能夠這樣,因為我們都知道要用三軌來弘經。


佛陀在《法師品》所講的三軌,就是三種方法,藥王菩薩他都很謹記在心裡。用三軌來弘傳,「入如來室,著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願意在此方,娑婆世界,面對著剛強眾生,我們有覺悟,會擔起責任。「即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奉持」來傳經,持這部經。


34. 『此釋立弘誓請持經。藥王與大樂說為二萬菩薩之上首,以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


解釋立弘誓願,請佛不要煩惱,我們會好好持這部經,是我們的使命,能夠把這部經永永遠遠保持,弘法在人群中。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的心願就是要成佛,必定「佛道無上誓願成」,這部經,一定要奉持,要行菩薩道。


這二萬菩薩是這兩位藥王菩薩與大樂說菩薩所教化、帶動過來的,就是領導二萬菩薩的上首。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從《方便品》開始,就講這部經甚深甚深微妙甚深。


要講這部經要運用智慧,要因人因時因地。講說這部經,尤其是對人在講,不是對機,你講這部經反作用,受人誹謗。不是對機,你想要領導大家去做好事,同樣會惹來很多負面的。


35. ★舉例:0212「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為國際難民舉辦心蓮的演唱會,昨天聽到我們的人文志業菩薩回來分享,為救濟國際間的苦難人,雖然響應的人很多,但現在「臉書」,很多讚歎的人描述他們的感動。但也有一部分的人又浮現出負面的言詞,也是同樣也有啊。


同樣道理,一件好事情,大家共同響應。也另外看到有的人在臉書上這麼寫,「臺灣不救,怎麼要救到……。」。同仁講講到這裡就開始哽咽,快哭出來了:「果然那天晚上就發生了那一場大車禍。」他說:「看到慈濟人及時漏夜也到了現場,看到這麼多人在殯儀館,看到多輛救護車送到醫院。」感覺人不要講不好的話。


回顧過去九二一的前一天……」,講到:「臺灣不救,為什麼要救到土耳其去?」那個時候,九二一的事情發生。大家為了要去救濟土耳其,慈濟人勸募,有的人就反感造口業,就一直這樣講。這樣的聲音在這一回。同樣又這樣浮現出來。


36. 「在五濁惡世,運用大智慧力」:奉持經典實在是很困難,佛陀從前面的經文就一直警惕我們,要提高警覺,因為要講說這部經,要持這部經在人間,這要運用大智慧力,就要堪得忍耐,要「大慈悲為室」,要「柔和忍辱衣」,要「諸法空為座」,處處而說法,這部經才有辦法在人間,發揮它救世的大功用。


37. 「以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前品歷述,佛陀都有講,在這種「濁世」,堪忍的世界,要來持此經,實在很困難,要好好運用智慧,堪得忍耐,要有弘傳的魄力,要堪得忍耐的「柔和忍辱衣」,更要再看得開,「諸法空為座」,這全都是持經的人一定要有的,要很清楚明白。


38. 『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守志持經弘妙法,請釋尊勿以為慮。』


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這兩尊菩薩帶領著已經發大心的眷屬,在佛的面前,表達他們的心意,已經很清楚,要在娑婆世界弘通此經,是很不簡單!他們不是不了解這部經要持經的困難,是他們已經立弘誓願,願意「三軌」,持「三軌」,入大慈悲室,著忍辱衣,坐空法座,都已經心理有準備了。


39.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守志持經弘妙法」,過去不是和大家常常講過嗎?要守好我們的志願,立弘誓願來持經,尤其是《妙法蓮華經》。


40. 「請世尊勿以為慮」:常聽到來說「不用煩惱」,但是,是不是真正發弘誓願的人,或者是佛對機沒有作用的人呢?是不是只是聽聽而已,一碰到人我是非,就退縮了,道心就退轉了,是不是這樣呢?這都要自己時時自我警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
41.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好感動聽聞「顯三軌弘經教」,真正發心立願,得具備恆常心,學習「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一直很歡喜聽聞這句經文【住忍辱地,柔和善順】,感受上人殷殷期盼人人能「發弘誓願勤持經」,卻也表達出這是多麼不簡單!能恆持者,有多少?!


自已感受「持經」就是「行經」,指投入慈濟、志業,修行,如何保持恆持心,先認知「無常觀」,人生有八苦,學習珍惜能付出的時間及因緣。菩薩有「總願、別願」,總願的四弘誓願,「別願」指發揮個人所長,生命良能,期望付出於有意義的地方,入人群,度眾生。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2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周日 2月 26, 2017 9:04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七年二月十七日星期五)
 
今天的重點是勸持經,持經的重點要安忍,安忍就是先學忍,在學忍辱,到忍而無忍,就對了。
我們的生活中,別人和我們不同的習氣,脾氣都不同,要怎麼辦?我們都要心寬念純、心包太虛,雖然很不喜歡,不過我們也要學會「忍」。
 
小孩子都做得到了,還記得嗎?一群小菩薩,她都懂得說:「他一直拉我的頭髮,我不能生氣,我要吞忍。」她也這樣說。這同樣的道理,「柔和忍辱衣」,就是在我們的態度中,我們待人處事、接物,全都要穿「柔和忍辱衣」,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形態,我們一定對人要和氣,這就是修養。
上人還故意舉小孩子都做得到,來警惕我們,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只是習氣太重而已,或是無明及我執太重而已。
今年新春團拜,我對團隊說,我今年修行的重點就是安樂行品的十四的「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剛好與上人開示不謀而合。
 
 
 
 
娑婆堪忍持經難,不若一心安忍住,
末世弘通聖法難,示顯三軌弘經教,
入如來大慈悲室,著如來柔忍辱衣,
坐如來諸空法座,發弘誓願勤持經。
 
  用心來體會,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我們常常就是這樣說:要堪得忍耐。這個世界很複雜,不只是人複雜,其實人心更加複雜,所以人生、世間,苦難偏多。世間幾十年的時間,很快,快速就過去了,時間雖然說分秒過去,其實,秒很短暫,這個短暫綿綿密密,無形無蹤消逝過去。人生世間雖然是說幾十年,這幾十年何其短暫!好好思惟,實在是很短暫的時間,尤其是這麼複雜,人心就是不斷變化多端,各人的想法各不相同,很複雜。因為這樣,在人間有很多煩惱無明,就不斷複製。人,不只是為了生活,是為滿足欲望,欲望是無底深坑,怎麼的填,都填不滿的欲望。就像我們每天在吃,吸收食物,一天正常三餐,也很快就消化掉了,很快就沒有了;幾小時後,又要再吃一餐,一頓。簡單的生活,夠嗎?不夠!要山珍海味,吞食了一切眾生命,滿足了嗎?還不滿足。這就是我們人生,只是一個口、一張嘴,他就是怎麼吞食,永遠都不滿足,這就是人生。欲望比這張嘴更深、更大,永遠永遠….。
 
  一個事業很好,賺錢很多,一個家庭生活很富有,夠了嗎?不夠!把握這個機會,正是賺錢的時候,我就要再連鎖下去。連下去就鎖住了,鎖住這一念心,永遠就是這樣無止境,就是這樣一直連;無止境,就是鎖住了,無止盡這樣一直連鎖下去,變成了欲罷不能。其實,這就是去惹來了很多不忍不行的,哪怕總是不斷為了名,要負擔很多的債物,也要做出好看的名,一直連鎖下去,這樣的人生,比比皆是。苦啊!名稱上很好,名很大,很富有,事業很多,其實這內心也是很辛苦。這就是在娑婆世界。但是,有的人確實是苦,生、老、病、死。昨天,在開會當中,現在很多慈濟醫院今年開始都要準備評鑑,大家從評鑑,開始各人有各人準備的方式。聽起來,就知道用多少心神,要如何讓一間醫院很鞏固,而且品質很好,質量高。這種不只是顧病人,還要再教育;不只教育,還要再研究,不只研究,還要發明等等,永遠永永,好像無止境。這世間很多,很開闊。
 
  甚至在報告時,有人就用很活潑的方式。開頭,其中就有一家醫院,一開頭播放,就聽到悠揚的音樂出來,在賣「燒肉粽」,是一首歌,正當在唱時,歌者突然間整個人倒下去,趕緊,以為扶起來就好,不是!就要趕緊送急救,急救後就要趕緊送醫院,急救已經無效了。聽說是大名鼎鼎,很有名的一位歌星,竟然在台上唱一首歌,才開頭而己,在很輕鬆的氣氛中,就這樣倒下去,這是一項。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就再繼續報告。還有就是在醫院急診室救人時,把人急救好了,又看到一個人,好好的人,來到那裡,這樣走來走去,忽然間,也是這樣就倒下去了。幸好是在醫院裡面,趕緊扶起來,趕緊急救,趕緊送入開刀房,原來是心肌梗塞,就是這樣,整個血路通不過,就這樣昏過去了。
 
  問:「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沒有啊,平時他自己就常常來醫院走走。」不是患者,自己本身也是一位醫生。外面的醫師,若有空就來走一走,就在那裡,雙手背後面,悠哉悠哉在那裡走。看他這麼一回頭,走幾步路,就倒下去了,趕緊急救,一檢查,原來血管都已塞住了,就趕緊為他裝幾個支架,開刀(心導管手術)等等。人生就是這樣,生、老、病,能夠等到老嗎?看他差不多才五十歲初頭而己,還不算老。時間,讓他這樣讀書、當醫生,看別人的病,卻無法看自己的病。常常來我們的醫院走一走,竟然昏倒,幸好是在醫院內倒下去。聽他們在報告當中,這種無常剎那,很快,轉一個身就發生。
 
  前面在說龍女成佛,大家不相信,畜生類的龍女,她怎能可能能成佛?怎麼可能能接受法?尤其是女人的身上,怎可能這麼有魄力,能夠接受這麼大的法,智積菩薩不相信,舍利弗更加不相信,但是龍女就說:「你看,我獻寶珠給佛陀,佛陀馬上收下,你感覺快還是不快?」「很快啊!」「是,你看我成佛,比我獻珠,佛納受,還要更快。」轉個身,成佛了。昨天我看到那一位,他也只是轉一個身,走幾步路,就倒下去了。這是人生。要成佛,是一念心,但是無常發生,也是瞬間的事情。這個無常發生,倒下去,也是心血通不過,他自己不知道,這樣就倒下去了。龍女是累生累世修行過來,所以「六道」、「四生」,她全都度過眾生,她自己知道:我這樣「因圓果滿」了,我要成佛就是這樣轉一個身,就能成佛。
 
  凡夫,沒修行的人,在這個剎那剎那的過程,不知道這個剎那間是很快,人生就這樣過。這樣在過,就是在迷茫中過,不知道時間,這樣很快速累積,很快,起一心念,欲念一起,就造作很多煩惱、無明、業,就是累積那個種子。種子不斷累積,累生累世,因緣果報,就是都在那剎分秒中,累生世所造作來的。聖人呢?賢人、聖人把握時間,就是在剎那分秒,無不都是記憶求妙法,把握時間,入人群度眾生。同樣是時間,凡夫是這樣空過浪費,聖人就是這樣累生累世,不論是何種的身形,就是度眾生,因行圓滿了,趨果覺悟了。這就是我們要知道這一念間,一心,很重要。我們凡夫處在娑婆,是堪忍世界,這個堪忍的世間,現在我們發心,我們要承擔起了佛陀如來家業,談何容易啊!持經難!,佛陀所說的教法,我們要將它承擔起來,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將這個法,要傳入人群去,這談何容易!所以說,知道世間堪忍這麼多,很多,我們若不小心,一念偏差,千里錯誤,就一直錯下去了,這就是最苦的事情。
 
  我們就是這樣,所以造就了生生世世的苦。要如何?要堪得忍耐;要堪得忍耐,「不若一心安忍」,安忍住了,一心安忍住,那就是菩薩,明明覺覺來好好修行。明知娑婆世界是堪忍,他倒駕慈航不斷來人間,不斷在六道中來度眾生。所以,我們應該要抱著一念心,雖然明知道要承擔如來家業,不是這麼簡單,但是,我們要發心,「一心安忍住」,我們要很用心。何況「末世弘通聖法難」,這真的是很難。這個末世,是五濁惡世,法已經一直要消失掉了,叫做末世。道理一直要消失掉了,在這世間所留下的,都是濁氣很重。所以,這樣要來弘經,弘通經法實在是很困難。聖法,聖人的教法,要將它流傳下去,真的是不簡單,真的是「末世弘通聖法難」。
 
  「示顯三軌弘經教」。佛陀開始教導我們了,在<法師品>裡,就有「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所以入如來大慈悲之室,我們要弘傳這部經,將佛陀的教法在人間,來教導眾生,救度眾生,救世的方法,唯有在這部經的方法。要如何來承擔,讓這部經能夠在人間普遍?那就是要「入如來大慈悲室」。<法師品>,佛陀已經教過我們了,還要著如來忍辱衣。我們要知道,我們要用柔和忍辱衣,穿在我們身上。看看大家多麼整齊,這個團體,人間菩薩的團體,我們是在學,學菩薩道。我們是在學中,所學的課程是菩薩道的課程,像學校,有規則的學校,學生也是要穿學生的制服,有規模的公司,上班時也要穿公司的制服。我們既然學佛,行菩薩道,同樣,柔和忍辱衣,我們要穿。
 
  不是穿這件衣服下去,才來忍辱,不是哦!這是一個譬喻,是要在我們人與人之間互相對待時。人很複雜,各人的脾氣不同,各人都有各人的習氣。我們的生活中,別人和我們不同的習氣,脾氣都不同,要怎麼辦?我們都要心寬念純、心包太虛,雖然很不喜歡,不過我們也要學會「忍」。我們會忍,忍下來,這句話,我不喜歡聽,現在辯解無效,忍下來,等候對方氣若消了,有機會再來向他解釋;或者是他誤解我,解釋沒有用,我做給他看。就像龍女,智積菩薩懷疑,希望文殊菩薩來解釋,龍女不用勞動文殊菩薩解釋,她就用行動來表達,這就是行動表達,智積菩薩了解了。舍利弗比智積菩薩的懷疑還更深重,就要來問難。但是龍女不用解釋,她用行動,獻珠,佛陀納受,用行動來表達,不用辯解,辯解也沒有用,所以同樣的道理,「著如來柔忍辱衣」,柔和,我們就用柔和的態度來面對人間。你對待我怎麼樣,沒關係,我就是這樣這麼柔和、忍辱,我用我的行動來證明給你看。這就是要柔、要忍,不論人對我們怎麼樣,有侮辱到,我們也要吞忍下來。
 
  小孩子都做得到了,還記得嗎?一群小菩薩,她都懂得說:「他一直拉我的頭髮,我不能生氣,我要吞忍。」她也這樣說。這同樣的道理,「柔和忍辱衣」,就是在我們的態度中,我們待人處事、接物,全都要穿「柔和忍辱衣」,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形態,我們一定對人要和氣,這就是修養。「坐如來諸空法座」,如來空為座。我們學法,要很用心來體會,人間不用計較,一切皆幻化,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要好好趕緊把握時間,不要再像凡夫,累生世在分秒間起心念,複製煩惱,我們應該把握時間,求佛法,度眾生。這同樣用時間,我們若不要執著在人間種種,自然我們的時間要用得很落實,要不然,我們全部就是世間的事情貪不完,也做不完。
 
  滿足這個心欲,絕對滿足不了,我們就要知道,人間如幻如化,如露亦如電,一切世間苦短。就像不能讓我們說:「我還沒有老。」剛才說的那兩位,一位也是這樣,看起來還不老,聽起來在藝文界(演藝界)很有名,在臺上獻唱,「砰」一下,瞬間倒下去。聲音都很洪亮,但是聲音還未落,人就倒下去了,這是不是幻化無常?醫生很有名,了解生理的構造,但是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到底是如何,也是這樣,走一走就倒下去。人生苦短,幻化無常,所以「諸法空為座」,我們唯一一項,就是要趕緊把握時間,法要聽進去,要用出去,用在人群中,利益人群,這才是我們真正應用時間的價值。所以要「發弘誓願勤持經」法,這部經真的是我們要好好用心把握。前面的文,
 
經文:「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佛陀從〈法師品〉開始,為法募人,藥王菩薩就是在〈法師品〉,佛陀以藥王菩薩為當機者,向藥王菩薩來解釋,法師持《法華經》的功德,大家應該還記得。前面剛才解釋過「三軌」,應該大家還知道「三軌」,那就是「柔和忍辱衣,大慈悲為室,諸法空為座」,這叫做「三軌」,「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這叫做「三軌」。所以,藥王菩薩,那就是佛陀講出了這麼多教育我們的妙法,就是以藥王菩薩對機,佛陀這樣為他介紹,因為藥王菩薩持《法華經》很精進,我們下面若再接下去,就可以看到藥王菩薩持《法華經》是捨身命,所以他就是這樣領著大眾。還有大樂說菩薩,大樂說菩薩是在〈見寶塔品〉時,要求能看到多寶佛的全身,佛陀就回答他:「我要把分身佛都召集來。」那就是因為大樂說菩薩啟請。
 
  這兩位菩薩,都在很重要的時間,他們為當機者,就是這樣,承擔起請佛說法的菩薩。他們就是帶著「二萬菩薩眷屬俱」,這些都是他們所教化的。因為這兩位菩薩都是弘《法華經》,持《法華經》,佛陀的教育,他們都很用心,所以,所教化的眷屬,也都是稱為菩薩。已經發心,稱為菩薩。所以有「二萬菩薩眷屬俱」,昨天講過了,「皆於佛前作是誓言」。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經文簡釋:
「惟願世尊不以為慮」;願佛世尊不必以謂無能弘經而為憂慮。
惟願世尊不以為慮:謂聖道載於典籍,恢弘力在智者,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
 
  這就是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加上二萬位菩薩現前,趕緊要來安慰佛陀不用擔憂,我們大家在佛滅度之後,人人都能奉持、讀誦、說此經,我們就能讀,能誦,能講這部經。這些菩薩要安慰佛不用擔憂,「您若滅度之後,我們大家會承擔。」所以「惟願世尊不以為慮」,就是希望佛,世尊不用擔憂我們大家,不用擔憂我們無法持這部經,請佛不用擔憂,因為我們心裡全都有準備了,所以「惟願不以為慮」,不用擔憂,不用掛心,這個聖道在未來,會放在經典裡,這個法,未來都會記載在經典中。
 
  大家讀到這部經,「恢弘力在智者」,那種開闊的心胸,立弘誓願的力量,有智慧的人,這他們就能來弘揚這部經。只是擔憂「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人啊,若是不用心,不肯發願,若像這樣,雖然聽,雖然講,但是那個願力還是很微細,這樣講的法也是無力,很輕微,久而久之,法就沒有了。雖然二萬菩薩請佛不用擔憂,雖然經典會記載於未來,但是,經典記載於未來,也要有發大心、立大願的智者,才有辦法把這個經典,不只是讀誦,不只是講說,必定要身體力行。若是得不到這樣的人,言就輕微了,儘管願意去講話說法,也是帶不起這種力量出來,這就是佛陀所擔心的。
 
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復不得行之於其世,今既克任此事,故願聖心無慮。
 
  所以,「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這種不要發心的人,這種經文傳在後世,但是這個文,儘管你讀經、誦經,這個文,不明,讀誦經典不了解,不明白,這個人「復不得行之於其世」,也無法把這個法在世間,讓大家感受得到,能夠做得到,真的很難。「今既克任此事,故願聖心無慮。」意思就是說,擔憂也沒有用,就是要得到這樣的人,若不能得到這樣的人,擔憂也沒有用。不過,我們大家會承擔,讓這經文流傳下去,我們都發願了,大家都恪盡責任,使命感,我們都要承擔起來了,所以「願聖心無慮」,請佛不用擔憂。雖然佛陀擔憂後繼無人,而我們已經出來了,未來有這個願力來奉持這部經,身體力行在人群中,佛不用擔憂了。
 
經文簡釋:
「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我等諸人當任此責:弘經。此方持,謂即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奉持是經。
 
  所以,「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所以佛不用擔憂,不用考慮,我們大家都能夠擔任。大家發願了,承擔起這個責任,我願意弘經,弘化這部經典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娑婆世界。我們大家很願意堪得忍耐,在這個娑婆世界,大家一心一意,絕對能夠把經典弘傳下去。因為我們都知道,知道要用「三軌」來弘經。「三軌」就是那三種方法。因為佛陀在〈法師品〉所講的「三軌」,藥王菩薩他都很謹記在心裡,用「三軌」來弘傳,「入如來室,著忍辱衣,諸法空為座」。他們願意在此方娑婆世界,他願意這樣面對著剛強的眾生,我們有覺悟,我們要擔起這個責任。「即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這樣來「奉持」來傳經,持這部經。
 
此釋立弘誓請持經。藥王與大樂說為二萬菩薩之上首,以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
 
  這就是在解釋立弘誓願,請佛不要擔憂,我們會好好持。把這部經弘傳,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能夠把這部經,這樣永永遠遠保持弘法在人群中。這是在解釋那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的心願就是要成佛,必定「佛道無上誓願成」,這部經,我們一定要奉持,要行菩薩道。藥王菩薩與大樂說菩薩,為二萬菩薩之上首。這二萬菩薩都是這兩位菩薩所教化過來,所帶動過來的,也就是領導二萬菩薩的上首。所以,「以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因為前面,佛陀一直說,從〈方便品〉開始,就講這部經甚深,甚深,微妙甚深。講這部經,要運用智慧,要因人,因時,因地,講說這部經,尤其是對人在講,若不對機,你講這部經,會起反作用,會受人誹謗。不是對機的人,你想要領導大家去做好事,那同樣會惹來很多負面的言詞。
 
  像幾天前,在台北為國際難民舉辦心蓮的演唱會(「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也是在昨天聽到,我們的人文菩薩(大愛臺同仁),昨天四大志業的人都回來開志策會,聽到他們回來分享這場演唱會。為了要救濟國際間的苦難人,雖然響應的人很多,但是,現在的「臉書」,很多人讚歎,描述他們的感動,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又浮現出負面的言詞,也是同樣還有啊。同樣的道理,一件好事情,這麼好,大家共同響應。但為什麼呢?我們這位同仁就說:「又有人這樣寫,臺灣不救,怎麼要救到國外。」他講到這裡,就開始哽咽,快要哭出來。他說:「那天晚上就發生那場大車禍。」他說:「看到慈濟人及時,連夜趕到現場,看到這麼多人在殯儀館,看到救護車將受傷的人送到醫院。」
 
  他感覺人不要講不好的話。他就再說:「過去也有一次,『九二一』地震發生的前一天,有人在講:『臺灣不救,為什麼要救到土耳其去?』」那個時候,就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大家為了要去救濟土耳其,慈濟人去勸募,有的人反感,造口業,就一直這樣講。這種聲音,在這一回,同樣又再這樣浮現出來。總而言之,我們在五濁惡世,奉持經典實在是很困難,佛陀從前面的經文就一直、一直警惕我們,警惕我們要提高警覺,因為要講說這部經,要持這部經在人間,要運用大智慧力,也就要堪得忍耐。要「大慈悲為室」,要「柔和忍辱衣」,要「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這部經才有辦法在人間發揮它救世的大功用。
 
  這是佛陀在前面很多品中都有這樣說,所以「前品歷述」,「前品」就是在這一品之前,「歷述」就是已經經歷了好幾品,佛陀都有這樣講。在這個濁惡的世間,堪忍的世界,要來持此經,實在很困難,我們要好好運用智慧,要堪得忍耐,要有弘傳的魄力,要堪得忍耐的「柔和忍辱衣」。我們更要再看得開,「諸法空為座」,這全都是持經的人一定要有的,要很清楚明白。
 
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守志持經弘妙法,請釋尊勿以為慮。
 
  所以「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守志持經弘妙法,請釋尊勿以為慮」。這就是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這兩尊菩薩帶領著已經發大心的菩薩,在佛的面前,他們都已經很清楚了,要在娑婆世界弘通此經很不容易。所以向佛陀表達他們的心意,他們不是不了解要持這部經的困難,不是不了解,但是他們已經立弘誓願,願意持「三軌」了,「入大慈悲室,著忍辱衣,坐空法座」,他們心理都已經有準備了。「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要守志,「守志奉道,其道甚大」,過去不是和大家常常說過嗎?要守好我們的志願,我們要立弘誓願來持經,尤其是《妙法蓮華經》。所以「請釋尊勿以為慮」,不用擔憂。是啊,不用擔憂,常常都也聽慈濟人這樣唱,不要擔憂,勿以為慮啊。(「立願文」歌詞,「敬請上人莫憂慮」)」
 
  但是,我們是不是真正發弘誓願的人,或者是佛對了機,卻沒有作用的人呢?是不是只是聽一聽而已,碰到人我是非就又退縮了,道心就退轉了,是不是這樣呢?這就要自己時時自我警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在線
 
2017/02/17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