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Empty
發表主題: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Empty周日 4月 09, 2017 8:34 pm

回頂端 向下
none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840
來自 : 高雄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7-11-0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Empty
發表主題: 逐字稿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Empty周三 1月 03, 2018 6:11 pm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證嚴上人開示】2013.6.28晨語開示
過去佛陀都一直說,菩薩就像佛的孩子一樣,過去舍利弗的感覺,菩薩是佛子,而我自己,好像是自己停滯在小乘中,今天已經聽到了,佛開始明宗顯義,說過去的那些全都是在引導你們親近,現在開始要教育你們的,就是大家人人都要去實行菩薩法,你們若人人行菩薩法,一定人人能夠成佛。我自己發心,今天開始我要發心,所以才知道我也是真佛子,只要我今天發心,今天開始行菩薩道,我就是佛子了。我「從佛口生」,也是「從法化生」,因為法是成佛之道,要成佛這條路,就是從佛所說的,法從口出,聞從耳入,口出的法,出在他佛知佛見,同樣的法,從佛口,佛知佛見出來,入呢?是入在各不相同的根機,他接受進去,是在他的根機中,所以各人聽法不同。現在我們知道,舍利弗他說,我相信佛所說的話,成佛子,我可以成為佛子了。

**********

「真是佛子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斷疑生淨信)

【證嚴上人開示】2013.9.18晨語開示
在場聽佛說法的人,有的人都了解,卻是還有人以為我已經離開「我見」了,有無二見,以為這樣全都離開了,所以像這樣的人自以為是,現在大家都在佛前,所聽到佛陀所說的,人人都可以成佛,這個法華像蓮花在污泥中,而不受污泥所污染,在污泥中可以盛開著花,花開結果,可見人人雖然在濁惡世中,還是同樣可以修行,同樣能夠有成佛的機會,這大家有疑,佛陀過去所說的是方便法,現在一轉就撥開了方便,說真實法。
(2013.9.20晨語開示)
開始聽的人,忽然間心會起疑,包括舍利弗,所以描述大家忽然間聽到人人能成佛,有的人墮疑網,我辦得到嗎?這是很多人的心,因為各人的因緣不同,佛陀的慈悲既為我授記,還有很多人因緣應該也成熟,所以相信佛陀應該還會繼續為大家授記,所以讓人人更清楚,人人有機會來接受,斷除了疑悔,生信心,發願接受佛陀的教育。

(以譬喻得解)

【證嚴上人開示】2013.9.20晨語開示
所以佛陀開始要解釋,佛陀初成佛時,也很希望將他的境界與大家分享,但是沒辦法,所以再三考慮,才找機,什麼人是對機的人,才去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從這樣開始,所以佛陀開悟的心境,是「華嚴海會」。但是到了最後就是「法華」,就是蓮花在污濁泥中,開出了燦爛的花,所以華嚴,表示這麼莊嚴、寂靜清澄的境界,人人本具,這個心就是這麼清淨,如來本來的佛性,所以人人本來就具有華嚴境界,卻是我們就是六道輪迴,層層的煩惱,已經成為一股濁氣,非常濁,那個濁氣已經層層遮蓋了,所以像在污泥之中,要如何將這個濁氣,一層一層撥開?所以說來,佛,釋迦佛他前面說「我先不言」,我開始所說的,先不說人人都能成佛,因為這是諸佛來世間,都是一樣,為一大事因緣在世間,所以佛陀來人間都說因緣,這叫做方便法。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雖然面對著小乘,聲聞、緣覺在說話,就是用事含藏著道理,沒有一天不為正等正覺而說法,就是希望人人要能體會,事中所含的真理。現在是撥開了事,說道理給大家聽,真理是人人本具,清淨無污染的佛性,但是這樣大家聽懂嗎?所以還聽不懂,佛陀不得不又是要回歸耐心,來向人人耐心說法。「今當復以譬喻」,我現在開始,同樣還是要用種種的譬喻,更加清楚內涵的道理。

(三界火宅喻)

【證嚴上人開示】2013.9.25晨語開示
現在接下來這段文,這是佛陀雖然叫舍利弗,其實是所有在場聽法的弟子,要用心聽清楚,叫一位就等於提醒這個全場的弟子,佛陀開始就要再用譬喻了,「國」是譬喻實報莊嚴土,就是如來圓滿報身所依的地方,表示說佛陀覺者,他覺悟之後,他的心靈境界,就像那個國邑一樣,這種非常遼闊,國家首都,是這樣很豐富的民生所住在,但是佛陀他心靈的國邑,那就是宇宙天下,在智慧上就是智慧覺海,他的心境與大宇宙間,已經交會起來了。所以對宇宙、天下萬物,在佛陀的心境是很豐富,所以叫做「實報莊嚴土」。「邑」就是譬喻「方便有餘土」,這個「方便有餘土」,那就是二乘,或者是發菩薩心,不過還未真正證悟,只是初發心,這叫做「邑」。就是慢慢在我們的心境,在修行過程中,慢慢要接近這個「國」,在豐富的縣界的都會區,慢慢要來接近這個國的首都,與這樣的意思一樣。所以「邑」是都城,但是還沒有到真真正正的那個首都,若是「聚落」,聚落就是譬喻「凡聖同居土」,就像娑婆世界,大家都知道堪忍的世界,娑婆世界也稱作為五趣雜居地,但是這個五趣雜居,其中凡聖同居,「凡」那就是六凡,「聖」是四聖,「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是全聚居在這個地方,這叫做聖,聖賢,而「六凡」呢?就是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做「六凡」,這都是凡夫。所以這個人間,這個堪忍世界也要有賢聖出現,才能夠教育。所以這是叫做「凡聖同居土」,就是在娑婆世界,所以這個菩薩道在人群中,能夠容納一切眾生,所以為了化度眾生,他乘機施教,就是觀機逗教,所以國邑、聚落,這個簡單的名稱,其實內含著那麼深的道理。

(富德財無量)

【證嚴上人開示】2013.9.27晨語開示
再接下來就說,有一位大長者已經年紀大了,身體也已經比較虛弱了,這個長者,是什麼樣的人稱為長者呢?那就是譬喻德業豐碩有成,一個人來到人間,思想正確,修行、修養,「富潤屋,德潤身」,認真努力,我們進到他這間房子,這個人的生活很豐富、有品質,光是進去就能夠知道了。所以,有德行的人也是這樣,我們與他接觸之後,我們就能夠了解他的學德豐富,這個學德,是來自於這樣時間累積,所以他有這個修養,佛陀他也自己說,他是經過了無央數劫,無數億佛所,這樣生生世世累積修行過來的,所以這個時間很長,已經他的身心自在,所以無事不知,這叫做「長者」。佛陀留下來的是真實法,是永恆的正法,是在人的心,所以這個人的心,若能夠啟發起來,正法就是永久,所以這是人人都有這樣的財富,財富無量,財富用不完,這個正法,人人若入心,財富哪用得完?所以「多有田宅」,有田有屋宅,也有很多僮僕,隨著的人也很多,所以這個屋子是很大,但是有一個門,釋迦佛四十多年前,隨眾生根機說法,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一乘法,就是只有一個大門,你要進來這個大宅裡,就是從一個門進來,那就是佛陀他將他的心,開懷暢演一乘實法,這麼豐富的法,只要你從這個門進來。

(法末煩惱火)

【證嚴上人開示】2013.10.1晨語開示
這個大家庭中,這個大長者已經是年高體邁了,所以年紀大了,身體也衰邁了,這個大家庭要怎麼辦?裡面很多人,多有僮僕,很多,所以「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很多很多善惡雜揉,共在一處,這就是表示在這個五趣裡面,這個大宅共住眾生,所以就是表示多。「堂閣朽故」,在這個欲界、色界,人口已經很多,造惡,脫離了人生軌道的人,也是很多,正法已經過去了,像法也已經過了,現在是末法的時代,所以說,這個法,好像佛法對這個人間,已經面臨了到末法的時候,所以形容這間大宅朽故,已經開始慢慢,柱根也已經慢慢這樣蛀了。
(2013.10.7晨語開示)
這個「欻然火起」,那就是也是譬喻,譬喻這個無明要起來,就是這樣就起來,那個火勢很猛焰,一下子就竄出去,也就是譬喻五濁八苦之火,「五濁」大家應該知道了,五濁是見濁、眾生濁、煩惱濁、命濁、劫濁,這叫做「五濁」。而「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這樣合起來,那就是「八苦」。我們若知道這個「八苦」,我們就要真正及時用心,人生不離開這些苦難,用這樣來譬喻我們身心外境的這個境界,用這樣來譬喻,我們應該能夠體會。這個「大宅」,就是三界之內如火宅,這個三界之內如火宅,那就是人人的煩惱都是火種,火就是譬喻煩惱,煩惱就是火,這種火,它就焚燒一切,不只是焚燒舍宅,也就是煩惱不斷增長,不斷複製,我們本來清淨如來本性,卻是因為無明,執著外面的境界,用我們的身體去造業等等,不斷,所以成了不淨,不只是身不淨,心也不淨,已經混亂了。所以,不明苦、空、無常、無我,總有一天,二隻手一攤,什麼都沒有,計較什麼呢?還不都是空了嗎?人間這麼的無常,計較什麼呢?

(長者大驚怖)

【證嚴上人開示】2013.10.9晨語開示

在這個大宅裡面不只是有眷屬,還有孩子,是長者的孩子,所以譬喻「十」、譬喻「二十」、譬喻「三十」,這就是這個大宅裡面,長者有很多眷屬,其中有這樣「三十子」,但是長者他的慈悲,不只是關心這三十子,就是連所有的眷屬,就是說裡面服務工作的人,通通全都很關懷。所以下面再接下來,這段經文我們看,這是長者,雖然能在這個所燒的門,這樣出來,但是回頭一看,這個大宅,已經火是從四面全都起了,愈是怕,很驚很怖,這也是一種的譬喻,眾生在這個無明,處在這個無明,煩惱熾盛裡面,眾生就是在這個無明煩惱熾盛,就如火在烰在燒,一直烘到鐵板紅了,火燒了,在這麼煩惱集中的時候,卻是像這些人無法跳脫出,這種鐵板已經火燒了,這樣還不想要跳脫出去,因為不想要求法,即使法在我們面前,也還貪著在這個欲,去惹火來燒身,這都是叫做「無明」,就是不想要出離,哪怕長者驚怖,很怕,到底這些孩子什麼時候才會聽話,這些孩子什麼時候才會想要趕緊離開這種火宅之門?火宅到底在哪裡?是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火宅,大乾坤是三界,小乾坤是我們自己的身宅,身內的火宅。佛陀就是為眾生而苦,因為苦眾生的苦,眾生不懂得要出離,佛陀憂心。

(稚小無知子)

【證嚴上人開示】2013.10.21晨語開示
因為這個大宅,三界,俱時火起了,從四面火起了,所以佛陀不斷呼喚,用盡力量、心機,不斷地思維,用什麼方法來教育,說什麼樣的因緣,用什麼樣的譬喻,種種的方法,這樣不斷呼喚,到底我們有沒有聽到?聽到,有沒有接受?因為我們已經看到這個火,但是將火當作是一個景觀,不知道火是會傷人,被火燒到,那就沒命了,很多的事與物,名與利,處處陷阱。那種為了物質追求,為了名、利、地位,互相對立,明爭暗鬥,這都是在玩火,這都是很危險,不知道這是很傷害,不只是傷害自己、傷害對方,也是擾亂了人群、社會,這真的是火,大家都在玩火,很可悲,所以「不知何者是火」。
(2013.10.22晨語開示)
這是譬喻已經有聽法了,但是還是還未很清楚,有學佛的人,聽法的人,都還沒有很清楚。人生何來,去何所處,不知在哪裡,都不知,我們現在又是在做什麼呢?自己也不清楚,已經學佛的人,也還不是很體會佛的心意,佛陀所教法,何況凡夫、四生,不曾聽到法,沒有學佛過,他哪裡會知道什麼呢?

(方便設三車)

【證嚴上人開示】2013.10.25晨語開示
這位長者一再呼喚,孩子還是這樣,所以要緊急再想辦法,用種種的方法來誘引,將這些已經沉迷了,在那個欲念中,還是同樣要運用他們所歡喜的方法,來將他們叫出來,這就是這位慈悲父,世間的長者,出世的覺者,那就是佛陀,佛已經知道這些眾生的根機,根機,有很殊勝的根機,也有很頑劣的根機。
(2013.10.26晨語開示)
所以就要再用心來思維,來思量,來看這些人,差不多是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法,所以再叫「趕快來啊,這個地方,還有比在裡面那個地方更好玩的東西,很多,不趕快出來,你沒有得到,下次,以後你會後悔。」用這樣的方式,來叫喚他的孩子,大聲快叫,希望這些孩子可以趕快脫離那個火開始在燒的地方。
(2013.10.29晨語開示)
外面到底是什麼東西?很多種,其中有羊車、鹿車、牛車,大家快出來,你看外面是要羊拖車、鹿拖車、牛拖車,你看你們所愛的東西,在外面樣樣都有,趕快,這都是能夠給你們的東西,裡面危險,出來外面安全,這些東西任由你們大家選擇,用這樣來誘引。這意思就是說,牛的車,因為牛的力大,所以牠要拖的車當然就很大,牛車就比較大,所以有的人他就愛這個牛車,這是譬喻上根智的人,就是菩薩乘,那就是大乘。有的人願意出來,接觸了佛法,選擇的就是大乘法,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度眾生,這一定要有力願意拖大車。若是說羊車或者是鹿車,那都是好玩,就是比較小,這就是欣著,譬喻中根、下根這樣的人,就是中乘、小乘,我們前面都說過了,菩薩發大心、立大願、度眾生。若是緣覺、聲聞,那就是獨善其身,就像在選擇鹿車、羊車一樣,這就是譬喻說「三車」。已經在外面,為他們佈置三車在外面,讓他們眼睛看得到,不只是看到父親在喊而已,原來外面真的有排放著他們所需要的,能夠坐這些車,到他們所要去的地方,所以他們歡喜。
(2013.10.30晨語開示)
「適其願,適其意」,看到的東西就是我所要的,大家的心開始振作起來,大家都要出去,所以「爭出火宅」,這就是表示因為佛的方便教,方便的教法,所以隨機授教,隨這些眾生的根機來設教,所以大家適應他的根機了,各人都有他所要求的,所以開始精進。
(2013.11.2晨語開示)
所以一些孩子們開始向外面出來,要放下煩惱,這個門才出得去,一直在說門小,大家無法出去,那就是煩惱多,那就是頭小身大,心有想要接受佛法,但是煩惱放不下,這就無法出這三界火宅的門徑出去。接受了佛法之後,這個煩惱放下了,開始能真正地俐落、精進,勇往直前衝出去,所以那個時候安全了,已經大家接受佛法了。這些孩子出來之後,向父親這樣說,您已經答應要給我們種種我所愛的東西,到底要給我們什麼呢?開始這就是表示,開始向父親要討東西了,就像我們學佛的人開始向法曉得要追求,總而言之,真正接受佛法,又將佛法來付出,去度眾生,這才是真正佛陀辛苦在人間說法的目的。這表示,「父實為賜與一大車」,不只是要送他們的羊車、鹿車,那位長者,他的心意是要讓這些孩子,人人都是有一輛大車,那就是牛車。

(等賜如來度)

【證嚴上人開示】2013.11.5晨語開示
他告訴他們,你這個羊車、鹿車,這個車這麼小,跟你說,這個大車對你的幫助最大,這個大車對你的利益是最究竟,所以父親給孩子的東西,原來是這麼多,不是一點點而已,是這麼多,這就是譬喻一大乘法,就是菩薩法。
(2014.2.19晨語開示)
佛陀他說,這些眾生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應該平等給人人平等一輛大車,沒有偏心,沒有說只有一個人,或者是少數人獨得,他希望用無私的心,將他所了解的法,完全要教導眾生,所以能夠眾生與佛共同平等,這是何等的偉大啊。所以「如來滅度」,就是「法性圓滿」,如何能出世的方法,與宇宙合會在一起,這是如來他已經是「滅」,滅盡了一切煩惱,去來自如,稱為如來,運如來智,入人群中,而來人間,這是佛陀希望眾生,人人都和他一樣,與佛陀一樣,能夠到達那分,真正將煩惱無明完全滅除,能夠度過凡夫而到聖人的境域,和佛陀與宇宙天體合而會一,若這樣,我們的心已經開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還有什麼好煩惱呢?
(2014.8.6晨語開示)
所以佛陀在《譬喻品》開始,用種種譬喻來加強,讓大家了解人世間的形象,法要如何來對治世間一切的形象?那就是苦難偏多,眾生無明重重疊疊,法,要如何用廣大的法入人群中?所以佛陀就以《譬喻品》來敘述,這段經文也說了很久,這就是表示眾生的心態,種種不同,佛陀用三乘法來施教眾生,到了現在,已經因緣成熟,時間再也無法等下去了。42年後,佛陀就開始講《法華經》,所以從羊車、鹿車,一直鼓勵大家,要進入大白牛車,因為這輛大白牛車裡面有這麼多的寶物,裝潢有多麼的美,一直勉勵大家要捨小就大,這就是在我們《譬喻品》,用幾十分鐘縮短內容,最精要的,希望大家能夠謹記,才有辦法進入《信解品》。

(以此譬喻 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成得佛道
          《大乘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

【證嚴上人開示】2014.8.5晨語開示
其實三藏十二部經,全都在《法華經》中,各位,經典雖然是這麼的深,但是我們若有心就不困難,一點都不深,因為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佛法雖然法妙難思議,只要我們有信,要入大菩提道不困難,只要我們時時深耕細思,止惡行善,只在我們的身口意,這樣而已,這樣豈有困難?無明惑完全盡除,我們不就是如來清淨本性嗎?所以等等無不都是要我們,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70401 - 真是佛子 - 法華經譬喻品導讀(下)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