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六 10月 14, 2017 2:59 pm

20171014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名如來;一實理即法身如來。
又乘真如之道而來,三界垂化,是謂如來;即應眾生因緣化身,
乘如是法而來人間,成就佛道,故名如來。
 
時間這樣在過,我們學佛也都是一樣,要時時用心,過著時間,什麼樣的空間,我們就要適應什麼樣空間,這就是人間。要知道,我們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適應著環境,就像現在這個時刻,我們全都一直靠現在科技,科技發達,所以我們就一直一直依賴著科技。現在此刻,科技就是失調了,說不定從外面真的看不到,想要說的法,可能大家看不到,因為看不到法,說來恐怕大家要能夠接受、了解,可能有點點困難。所以,我們要用心,一來等時間,再來時間調理,能夠調理出了這科技如何來配合我們,字幕出來我們就好說話了。若是字幕沒有出來,就是說也是「無法度」法理解。
 
  來,試看看,是不是看得到?不知道大家看得到嗎?文字,有看到嗎?好,看到了!這就是科技,也都需要靠人力,而人力也需要靠時間,所以時間、空間同樣當中所需要的是人間。人與人之間,到底是那條線在哪裡讓它脫節了,現在還是要用人趕緊緊張去找,找出來了,這條線就趕緊讓它會合起來,就將這個時間和那些空間接起來了。因緣缺一不可,所以我們就要把握因緣、把握時間。來,看得到了、穩定了,我們開始。
 
  「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名如來。一實理即法身如來。又乘真如之道而來三界垂化,是謂如來。即應眾生因緣化身乘如是法而來人間成就佛道,故名如來」。各位,要用心啊!要很用心,因為「本門」,就是要讓我們很透徹了解,「真如」,「如來」,到底是什麼名稱?什麼道理來稱為如來?又是為了什麼,佛陀一直要讓我們人人很透徹、體會了解人人本具如來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與如來到底是什麼?尤其是「如來藏」,如來藏又是藏著什麼?這分開去說,就有它的道理;分開來聽,這三個名稱好像有脫離掉,其實會合來說是「三即是一」。
 
  同樣,真如、如來、真理,這三項是合一,不就常常告訴過大家嗎?佛壽無量。佛壽,明明我們大家所知道的佛壽就是八十,這大家都知道,歷史記載,佛典記載,佛陀就是八十入滅。但是,在《法華經》的本門之中,一直要讓我們要很清楚,佛壽無量不滅,因為它不生就不滅了。而我們在〈化城喻品〉開始就說了,真理無始無終,它永遠、永遠就昃本來就有,這是真理。所以因為它本來就有,當然它沒有結束,永遠都在,這就是真理。真理在天地萬物,天地存在,虛空永恆,真理也是永恆。只是虛空天地,這萬物都是在這個天地之間,道理要如何去將它說出來?天地萬物各有名稱,萬物之間有生命的東西叫做眾生。因為有生命,各有不同的形體,那也叫做「動物」;會動、有生命的東西就叫做動物。不論它是多大,不論多麼的微細,它的身體物命總是有生命。
 
  那我們人呢?是不是也在動啊?我們也是有生命,其實我們也是眾生中之一,那眾生中之一也是動物中之一。我們若能夠知道平等,生命是平等,天地這生命就是有生存的時候叫做性命。這個性命是永恆,所以生命在人間就是共同體,在天地之間共同體,所以我們要很清楚。常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要讓我們知道生在人間我們要有平等觀。佛陀就是為了生命,為什麼有生、老、病、死,這樣的生命?這個道理去探討,所以性命就是無窮盡。但是凡夫就是迷了,凡夫迷了,就將生命成為個體化──我是我的性命,你是你的性命,人是人的性命,那些動物是另外動物的性命。人變成了分別,人的性命是可貴的,動物的性命那就是賤,所以動物供應人所使用。以前牛、馬就是替人服務,最終吃牛肉等等,這就是生命的矛盾。同樣是性命,為何那些動物的性命就是要供應給人驅使呢?為何動物就要供應給人吞食呢?這豈不是很不平等嗎?
 
  所以,道理是出在哪裡?要如何才能夠讓人對這些動物體,人與動物能和平相處?動物的生命隨著人類來保護它,人類懂得保護動物,自然他就懂得保護人與人的人類,這就是平等,第七識,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我們就要好好思考,生在天地之間,什麼跟什麼有分別呢?我們若能夠智慧通徹,性命的真理了解了,自然我們的第八識就能夠很清淨、沒有污染,因為生命體已經能夠平等,平等性智已經通徹了,自然我們的第八識就像一面鏡子那麼清楚,鑑照天下的景觀沒有錯繆。心鏡清淨,「大圓鏡智」,轉第八識自然成為「大圓鏡智」。
 
  我們若能夠很清楚,就不會外面所在做那個第六識,第六識和前五識,前五識就是在外面緣種種的境界去分別,大家要很清楚去分別。分別後是起了貪心要去爭取嗎?是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要去對立嗎?因為外面的境界,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是不是看到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就這樣去爭、去取嗎?第六識到底是做怎樣的計畫,要如何去將愛、恨、情、仇去計較得你死我活,需要這樣嗎?這叫做凡夫。將這五、六識轉過來,前五識轉為作「成所作智」。
 
  所有的物質我們都要尊重與愛,天地萬物只是在人間,受人間善應用,輔佐人間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疼惜。有人很欠缺物資,沒有辦法生活。而我們的第六識是要將這些物資應用在哪裡?應用,應用去付出,這叫做「妙觀察智」。我們這妙觀察,好好將人間的物資,好好應用評估,去計量它,計量了解、知道,那就應該將這個東西,用好的方法應用在需要的地方,妙觀察。有苦難的人,我們啟發著我們的愛心,去幫助那些苦難的人,這叫做「妙觀察智」,在你的第六識,懂得去分別那個事物,分別出來,能夠分別它、如何應用它,這就是前面的五識,在第六識轉過來。所以前五識的「成所作智」,第六識轉過來「妙觀察智」。若能夠妙觀察去付出,那就能夠讓我們第七識,對人與動物和物資,視為平等,那就是「平等性智」,這全都清楚了解了,這面鏡子就圓了,叫做「大圓鏡智」,為什麼一直告訴大家這些話,「智」,這個「四智」合一,那就叫做真如,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這樣會合起來。
 
所以,我們是「乘如來之道從因來果」。世間有這些東西,人類生在人間,我們對這些東西,是困擾我們的心境呢?或者是幫助人間,成就我們去為人群付出,成就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苦難眾生受了物資欠缺、貧窮困苦;苦難的眾生受到天災人禍,家散失了,家園被大自然摧毀了,身無安住處,類似這樣的苦難眾生要如何去幫助呢?這就是需要人間一切物質,需要啟發人的愛心。
 
  將這些東西,世間的物質──「色」,「色」就是包涵種種的物資、種種的器具,這些東西,在色、香、味,可以吃的東西、糧食等等,都包括在內,這些是要如何去應用、如何去付出,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真如本性,是要如何去調理這些事情。所以,我們要發菩薩心,菩薩的悲智要雙運。所以,「從因來果」。因,就我們發一念心開始;果,是我們不斷付出、付出,不斷用方法去付出。就是因為這樣,所以,「而成正覺,名如來」。「六度萬行」,就能夠圓滿,就「成正覺」,這樣叫做「如來」。
 
  所以,如來就是「一實理即法身如來」。真如、如來與一實之理,三項匯會合起來是同一項東西,也能夠叫做真如,也能夠叫做如來,也能夠叫真理,這是常常告訴大家的。所以,「一實理即法身如來」。我們前面在說,「三身」,有法身、應身、報身,所以這就是三理會合,那就是法身了,法身就是如來。如來為何叫做如來?那就是,「又乘真如之道而來」,就是這條路,真如之道,就是真理,真理的道就是這樣乘在這條道理來來回回。我們過去〈信解品〉中,不就是有大白牛車,就是乘這個大乘的車來來去去,這是大乘法的道理。「乘真如之道而來」,所以叫做「如來」。真如,我們的真如本性,乘著這個道理來人間,來來回回不停歇,這叫做如來。來哪裡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這樣來來回回,「三界垂化」,在這個地方就是化度眾生,真如實理沒有停歇,就是不斷來來回回。「是謂如來」,因為這樣叫做如來,如來就是乘如實之道而來人間,來三界度眾生,這樣叫做如來。
 
  也就是,「即應眾生因緣化身」,所以也能說是法身、是應身、是化身,這全都是佛他的覺悟,已經覺悟真理了。所以,他就是「乘如是法而來人間」,這就是真如,我們的本性,人人本具的本性原來就有,是將它應用這個法來回人間,所以也能夠叫做如來,也叫做真理。這都是一樣,三而合一。也能夠會合三身,三身,也能夠叫做四理(四智?),我們就是這樣將它會合起來,就是真如,也是叫做如來,也是叫做真理。不知道大家聽得懂嗎?「乘如是法而來人間」,這就是法,法就是真理,就是這樣來回人間。所以,「成就佛道,故名如來」。這個佛道就是真理,也就是我們人的本性,叫做真如,如果這樣大家清楚了,應該就能夠了解。
 
  所以生命是永恆,因為雨這麼大,也不一定大家聽得到,所以,我們來了解生命是如何來?生命本來就很長,佛陀在說「劫」,時間,時間就是很長,多長啊?光是我們人間的時間,從最短的壽命十歲開始。一百年加一歲,從人壽十歲一直加,一百年加一歲,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樣叫做一增劫。而我們在佛經說的就是小劫、中劫、大劫,這時間很長、很長,沒辦法計算。而人壽,我們只有說人壽的八萬四千歲,大家在造善、行善,人壽就會比較長,一百年加一歲,一直加,加到壽命八萬四千歲,這就是表示人的善行,愈是善的人愈多了,人的壽命會愈來愈長。
 
  如何叫做善呢?就是剛剛說,我們要「平等性智」,大生命體,人要懂得愛動物。我們懂得護生、愛惜生靈,你懂得愛惜動物、生靈的生命,自然你就懂得愛惜人類,人的身,人的生命,這樣互相相愛,互相尊重、愛惜,自然這善行,善的行為就會不斷不斷增加。這樣善行為一直增加,自然壽命就會愈來愈長,這叫做,叫做「增劫」,這樣人壽不斷增加,增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是人極善、福厚、德深。
 
我們昨天在說是福薄、德淺,意思就是此時現在就是在「減劫」中,人壽一直減了,就是因為人的心念,一直就是惡的念愈來愈多,愈來愈不單純,這種殺害生靈的業愈來愈重了。所以會造成了天地的氣候不順,所以有極端的氣候。每一次災難一起,那就會損人的生命,滅人生活的機能,這就是在減劫這個時候,也叫做壞劫的時代。壞劫是出現在濁世時,就是這樣的道理。所以現在就是在減劫,人壽不滿百。是不是一百歲很長壽了呢?其實這當中生命有夭折的,不一定大家壽命平齊、平均,是…都是七八十、八九十、一百歲,不一定是這樣哦。中間有夭折的,或者是受災難,或者是受人禍損傷的,這會愈來愈嚴重。現在從人的病理來說,罕見疾病也愈來愈多。或者是人禍損傷的人口也很多,或者是天災損失的很多,人口增加,但是夭折掉的生命也很多。因為這樣,在壽命的平均會愈來會愈危機,尤其是未來;未來的天下混亂,大家應該全都知道,現在武器愈來愈厲害,只是手按一下,所造成的毀滅性是很大的啊!
 
  這就是眾生共業,惡念若一直累積累積,眾生的共業就很大,這損傷、損折掉的生命會很大。這在那個「劫」中,若這樣一直往下減下去,就是表示濁氣愈重,表示人心愈惡,眾生共業,所以眾生那個夭折會愈來愈多。
 
佛陀在舍衛國曾有這樣說一段的經文,就是開始是說,人壽很長很長,那段我們就不用說,那是沒辦法去計算的壽命。但是不同的世界,這個「天」,每一個「天」,每一個世界都有不同的壽命,如我們人常常在說的,四天王天、忉利天。我們常常在說就知道,在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五十年的人間是四天王天的一天,這種時間、境界都不同。又如這些貓、狗的生命,牠們的幾個月應該也是我們的一天。總而言之,這就是境界不同,壽命、時間也不同,而我們人間,能夠極長壽是八萬四千歲,但是我們若再一直減下來,極短命是十歲。但是這是長短不同,因有的是夭折。以佛的時代來說,說長壽在減劫當中,有的人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死」,這個時間長,長到不知道人什麼叫做死。
 
  也就是在王舍城這個時刻,佛陀就是為大家說,因長壽,有不同的境界分析,分析來到閻浮提眾生的壽命,就是這個世間的壽命極長,在我們人間現在說來無法推計的時間。古遠的時代,有一對夫妻,這對夫妻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生了一段時間,幼年時孩子正可愛。有一天這個孩子忽然間一直睡,父母叫他坐起來也不懂得坐,東西給他吃也不會吃,反正孩子就是沒有反應。這對父母不知道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坐也不會坐,吃也不會吃,都沒有反應,這麼多天了到底是怎麼了?
 
  在那個時代,就有一位王,在管理那個國家,很長壽,這位王的名字叫做療眾病,這位王的名稱叫做療眾病。在那個世代,壽是極長,人人在那個地方出生,大家都很長壽,長到不知道有死這種的形態。這回有這樣的父母,看孩子都不會醒,懷疑,不知要如何?就將這個孩子抱去給這個王,給能治病的這位王看,來到這個王的面前,問療治眾病這個王。他們說:我的孩子是怎麼了,怎麼不會坐也不會吃,什麼都沒有反應,到底他是怎麼了王看了說:哎呀,孩子已經死了!什麼叫做死啊?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死啊,無法瞭解。這位王就說:因為人壽極長,我人門現在的人的性命極長;但是極長的性命當中,也會有夭折的。你的孩子已經夭折,已經死了,就是永遠不會再回來,永遠都不會坐、不會吃,就是這樣。
 
  父母就問:何時才會吃,何時才會坐?療眾病王就對他們說:「不但沒辦法坐,沒辦法吃,幾天之後他的身軀會臭掉,會腐爛掉」。父母不肯相信,怎麼可能一個好好的孩子這樣不吃不坐,身體就會腐爛、會臭呢?他們又把這個孩子抱回去,還是一直希望這個孩子會吃、會坐、會動。不過就是這樣,日子在過,果然聞到臭味,知道了,這可能就是那個療眾病王所說的,就趕緊抱去問這個王,孩子有這個臭味我要如何處理?趕緊又抱去,抱到這位大王的面前。他們說:怎麼會這樣,現在要怎麼辦呢?我送給你啦,送給你讓你處理啦!
 
  大王他就說:好,孩子我來處理。就這樣開始,將這個孩子的皮取下來,把它做成一面鼓,把孩子的皮拿來作鼓,將骨拿來做鼓槌,就這樣宣告讓大家知道:你們若是經過一百年,就要擊一次鼓,就開始,這面鼓就開始鳴了起來!鼓聲出來,大家聽了:怎麼有這麼奇怪的聲音呢?這個聲音是從哪裡來,是甚麼意思呢?怎麼會有這樣的聲音?這位大王就開始跟大家講話,就說:這個鼓聲就是「死亡之聲」,要讓大家知道,人出生在人間不是永遠不死;他有生、有老、有病,未來就是死,未來的世間就是有這樣的情形。在眾生心開始起煩惱時,開始有煩惱無明生起的時候,慢慢這種夭折的死相慢慢就會出現,就這樣宣布出來。
 
  佛陀故事說到這裡,就對比丘這樣說:比丘啊!你們知道,當初那位療療眾病王就是我啦!我那個時候就開始跟人人說,壽命長遠不是永恆;既是凡夫,有了煩惱開始,就會有無明產生;有了無明開始造作,人命就開始會短暫。因為有無明煩惱就會造業,造業成共業,慢慢世間壽命,就這樣一直促短了。是啊,當然這個經文很長,取當中的一段跟大家說,叫做「死亡之音」。過去大家都不知道有死亡,這個時候開始知道了,死亡是來自無明,從煩惱而無明;造了種種的業,不斷累積,從長壽一直促為短命,這就是過去累積下來的業力。
 
  過去生你造多少業,你的福有多少,你的壽命就有多長,你的德就有多深,所以你在人間能夠感受的,是苦還是樂,就是隨著你所造作的福與德;如果你都沒有德也沒有福,只有壽,長壽,在人間也是受人間的苦報。總歸一句,修福修德是多麼重要啊。各位,用心來瞭解,這個真如、真理和如來,無非就是要讓我們瞭解,生命,真正在日常人事物中,要如何將它會合歸於真理?懂得真理,我們就曉得身體力行在這條真實道;在這條道路,我們就懂得走,真如實道我們就知道要走,就不會讓無明、煩惱、惑亂掉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六 10月 14, 2017 9:33 pm

[2017年10月14日上午5:20] 農曆八月廿五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上人手札:「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名如來。一實理即法身如來。又乘真如之道而來,三界垂化,是謂如來,即應眾生因緣化身,乘如是法而來人間,成就佛道,故名如來。」


(1)「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時間這樣在過,我們學佛也都是一樣,要時時用心,過著時間,什麼樣的空間,就要適應什麼樣空間,這就是人間。人與人之間,要適應著環境。


(2)「本門,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要用心!要很用心,「本門」,就是要讓我們很透徹了解「真如」,「如來」,到底是什麼名稱?什麼道理來稱為如來?又是為了什麼,佛陀一直要讓我們人人很透徹、體會了解人人本具如來真如本性。


(3)「真如、如來、真理,三項是合一」:真如本性與如來到底是什麼?尤其是「如來藏」,如來藏又是藏著什麼?分開去說,就有它的道理;分開來聽,這三個名稱好像有脫離掉,其實會合來說是「三即是一」。真如、如來、真理,這三項是合一。


(4)「佛壽無量」:不就是常常告訴過大家嗎?佛壽無量。佛壽,明明我們大家所知道的佛壽就是八十,這大家都知道,歷史記載,佛典記載,佛陀就是八十入滅。但是,在《法華經》的本門之中,一直要讓我們要很清楚,佛壽無量不滅,因為它不生就不滅了。而我們在〈化城喻品〉開始就說了,真理無始無終,永遠本來就有,這是真理。因為它本來就有,當然它沒有結束,它永遠都是在的,這就是真理。


(5)「真理是永恆」:真理在天地萬物,天地存在,虛空永恆,真理也是永恆。只是虛空天地,萬物都是在這個天地之間,道理要如何將它說出來?天地萬物各有名稱,萬物之間有生,有生命的東西;生命的東西叫做眾生。因為有生命,各有不同的形體,那也叫做「動物」;會動、有生命的東西就叫做動物。不論它是多大,不論多麼的微細,它的身體物命總是有生命。


(6)「眾生,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我們人是不是也在動啊?我們也是有生命,其實我們也是眾生中之一,眾生中之一也是動物中之一。我們若能夠知道平等,生命是平等,天地這生命就是有生存的時候叫做性命。這個性命是永恆,所以生命在人間就是共同體,在天地之間共同體,我們要很清楚。


(7)「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知道生在人間,我們要有平等觀。佛陀就是為了生命,為什麼有「生、老、病、死」,這樣的生命?這個道理去探討,所以性命就是無窮盡。


(8)「生命矛盾,不平等觀」:但是凡夫就是迷了,將生命成為個體化,我是我的性命,你是你的性命,人是人的性命,那些動物是另外動物的性命。人變成了分別,人的性命是可貴的,以為動物的東西就是低賤,所以動物供應人所使用。以前牛、馬就是替人服務,最終吃牛肉等等,這就是生命的矛盾。同樣是性命,是為何那些動物的性命就是要供應給人驅使呢?是為何動物就要供應給人吞食呢?這豈不是很不平等嗎?


(9)「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道理是出在哪裡?要如何才能夠讓人對這些動物體,人與動物可以和平相處?動物的生命隨著人類來保護它,人類懂得保護動物,自然他就懂得保護人與人的人類,這就是平等,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


(10)「轉第八識自然成為『大圓鏡智』」:我們就要好好思考,生在天地之間,什麼跟什麼有分別呢?若能夠智慧通徹,性命的真理了解了,自然我們的第八識就能夠很清淨、沒有污染,因為生命體已經能夠平等,平等性智,已經通徹,自然我們的第八識就像一面鏡子那麼清楚,鑑照天下的景觀沒有錯繆。心鏡清淨,轉第八識自然成為「大圓鏡智」。


(11)「五根、五塵、五識」:我們若能夠很清楚,就不會外面所在做那個第六識,第六識和前五識。前五識就是外面緣種種的境界去分別,大家要很清楚去分別。


(12)「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分別後,起貪心爭取,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成對立,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看到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這樣去爭、去取,第六識到底是做怎樣的計畫,要如何去將愛、恨、情、仇去計較得你死我活,需要這樣嗎?這叫做凡夫。將這五、六識轉過來,前五識轉為作「成所作智」。


(13)「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所有的物質我們都要尊重與愛,天地萬物只是在人間,受人間善應用,輔佐人間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疼惜。 有人很欠缺,欠缺物資,沒有辦法生活。而我們的第六識是要將這些物資應用在付出,這叫做「妙觀察智」。


(14)「妙觀察,啟發愛心」:好好將人間的物資,好好應用評估,去計量它,了解知道,我們應該要將這個東西,好的方法應用在需要的地方,妙觀察。有苦難的人,啟發著我們的愛心,去幫助那些苦難的人,這叫做「妙觀察智」。在第六識,懂得去分別事物,懂得應用,這就是前面的五識,在第六識轉過來。所以前五識的「成所作智」,第六識轉過來「妙觀察智」。


(15)「四智合一,叫做真如」:若能夠妙觀察去付出,就是能夠讓我們第七識,對人與動物和物資,視為平等,那就是「平等性智」,這全都清楚了解了,這面鏡子就圓了,叫做「大圓鏡智」,為什麼一直告訴大家這些話,「智」,「四智」合一,就叫做真如,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這樣會合起來。


(16)「乘如來之道從因來果」:世間有這些的東西,人類生在人間,我們對這些東西,是困擾我們的心境呢?或者是幫助人間,成就我們去為人群付出,成就菩薩道。


(17)「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苦難眾生受了物資的欠缺、貧窮困苦;苦難的眾生受到天災人禍,家散失了,家園被大自然摧毀了,身無安住處,類似這樣的苦難眾生要如何去幫助呢?這就是需要人間一切物質,需要啟發人的愛心。


(18)「透徹運用世間萬物」:將這些東西,世間的物質,「色」就是包涵種種的物資、種種的器具,這些東西,在色、香、味,可以吃的東西、糧食等等,都包括在內,這些是要如何去應用、如何去付出,這是很重要的。


(19)「發菩薩心,悲智雙運」:真如本性,要如何去調理這些事情。我們要發菩薩心,菩薩的悲智要雙運。


(20)「從因來果,而成正覺,名如來」:因,發一念心開始;果,是不斷付出,用方法去付出。就是因為這樣,所以「而成正覺,名如來」,「六度萬行」,就能夠圓滿,就「成正覺」,這樣叫做「如來」。


(21)「一實理,即法身如來」:真如、如來與一實之理,三項匯會合起來是同一項東西,也能夠叫做真如,也能夠叫做如來,也能夠叫真理。前面在說「三身」,有「法身、應身、報身」,這就是三理會合,那就是法身了,法身就是如來。


(22)「又乘真如之道而來」:如來為何叫做如來?那就是這條路,真如之道,就是真理,真理的道就是這樣乘在這條道理來來回回。〈信解品〉中,不就是有大白牛車,就是乘這個大乘的車來來去去,這是大乘法的道理,叫做「如來」。


(23)「三界垂化」:我們的真如本性,乘著這個道理來人間,來來回回不停歇,這叫做如來。來哪裡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這樣來來回回,「三界垂化」,化度眾生,真如實理沒有停歇,不斷就是來來回回。


(24)「是謂如來」:因為這樣叫做如來,如來就是乘如實之道而來人間,來三界度眾生,這樣叫做如來。


(25)「即應眾生因緣化身」:也能說『是法身、是應身、是化身』,這全都是佛的覺悟,已經覺悟真理。就是「乘如是法而來人間」,就是真如,我們人人本具的本性,這原來就有,是將它應用這個法來回人間,所以也能夠叫做如來,也叫做真理。


(26)「三而合一,四智,乘如是法而來人間」:也能夠會合三身,也能夠叫做,四智,就是這樣將它會合起來,就是真如,也是叫做如來,也是叫做真理。這就是法,法就是真理,這樣來回人間。


(27)「成就佛道,故名如來」:佛道就是真理,就是我們人的本性,叫做真如,如果這樣大家清楚了,應該就能夠了解。


(28)「一小劫」:生命是永恆,我們來了解生命是如何來?生命本來就是很長,佛陀在說「劫」,時間,時間就是很長,多長啊?光是我們人間的時間,最短的壽命是十歲(佛經中之「減劫」)。一百年加一歲,從人壽十歲一直加,一百年加一歲,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樣叫做一小劫。


(29)「善行愈多,人的壽命會愈來愈長」:在佛經,就是小劫、中劫、大劫,時間是很長、很長,沒辦法計算。而人壽,我們只有說人壽的八萬四千歲,大家在造善、行善,人壽就會比較長,一百年加一歲,一直加,加到壽命八萬四千歲,這就是表示人的善行,愈是善的人愈多了,人的壽命會愈來愈長。


(30)「平等性智,護生、愛惜生靈」:如何叫做善呢?要「平等性智」,大生命體,人物要懂得愛動物。要懂得護生、愛惜生靈的生命,自然你就懂得愛惜人類,人的身,人的生命,這樣互相相愛,互相尊重、愛惜,自然的善的行為就會不斷不斷增加。自然壽命就會愈來愈長,這叫做,叫做「增劫」,不斷增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是人極善、福厚、德深。


(31)「減劫,福薄、德淺,惡念不斷,四大就不調」:昨天在說是福薄、德淺,意思就是此時現在就是在「減劫」中,人壽一直減了,因為人的心念一直惡的念愈來愈多,愈來愈不單純,這種殺害生靈的業愈來愈重了。所以會造成了天地的氣候不順,所以有極端的氣候。


(32)「濁世,減劫,人壽不滿百」:每次災難一起了,損人的生命,滅人生活的機能,這就是在減劫這個時候,也叫做壞劫的時代。壞劫是出現在濁世時,這就是這樣的道理。所以現在就是在減劫,人壽不滿百。


(33)「壽命概念」:是不是一百歲很長壽了呢?其實當中生命有夭折的,不一定大家壽命平齊、平均都是七八十、八九十、一百歲,不一定是這樣。中間是夭折的,或者是受災難,或者是受人禍損傷掉的,這愈來會愈嚴重。


(34)「天災人禍不斷」:從人的病理來說,罕見疾病也愈來愈多。或人禍損傷的人口也很多,或天災損失的很多,人口增加,但夭折掉的生命也很多。因為這樣,在壽命的平均會愈來會愈危機,尤其是未來趨於天下混亂,大家應該全都知道,現在武器愈來愈厲害,只是手一按一下,那個毀滅性是很大!


(35)「人心愈惡,眾生共業」:惡念若一直累積,眾生的共業就很大,這損傷、損折掉的生命會很大。這在那個「劫」,若這樣一直往下減,就表示濁氣愈重,表示人心愈惡,眾生共業,所以眾生的夭折會愈來愈多。


(36)「每一個世界不同的壽命,四天王天、忉利天」:佛陀在舍衛國曾有說這一段的經文,開始是說,人壽很長,那段我們就不用說,那是沒辦法計算的壽命。但是不同的世界,每一個「天」,每一個世界不同的壽命,與我們人間常常在說的,這四天王天、忉利天。人間的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人間的五十年是四天王天的一天,這種時間、境界都不同。這些貓、狗的生命,牠們的幾個月應該也是我們的一天,他們的壽命。


(37)「境界不同,壽命、時間也不同」:而我們人間,能夠極長壽是八萬四千歲,但是我們若再一直減下來,極短命是十歲。但這是長短不同,這有的是夭折。佛的時代要來說,說長壽在減劫當中,有的人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死」,這個時間長,長到不知道人什麼叫做死。


(38)「長壽不同的境界分析」:佛陀在王舍城時刻,曾為大家說,長壽不同的境界分析,分析來到閻浮提眾生的壽命,就是我們這個世間的壽命,極長,在我們人間現在說來無法推計的時間。


2. 佛典故事:療眾病王, 死亡之音
(1)古遠的時代,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孩子,幼年可愛。有天這個孩子忽然間這樣一直睡,父母叫他坐起來也不懂得坐,東西給他吃也不會吃,孩子就是多日這樣沒有反應。


(2)管理這國家的王,很長壽,名字叫做「療眾病」,那個世代,總是大家都很長壽,長到不知道有死這種的形態。這對父母憂心孩子都不會醒,就將孩子抱去這位懂治病的王。


(3)療眾病王,看了就說:哎呀,孩子已經死了!這對父母不知道什麼叫做死啊,無法瞭解。這位王就說:因為人壽是極長,我們現在的性命極長;在極長的性命當中,也有夭折的。你的孩子是已經夭折的,死了,他就是永遠不會再回來,永遠都不會坐、不會吃,就是這樣。


(4)父母就問:何時才會吃,何時才會坐?療眾病王就對他們說:「不但沒辦法坐,沒辦法吃,幾天之後他的身軀會臭掉,會腐爛掉」。父母不肯相信,怎麼可能一個好好的孩子這樣不吃不坐,身體就會腐爛、會臭呢?他們又把這個孩子抱回去,還是一直希望這個孩子會吃、會坐、會動。


(5)不過就是這樣,日子在過,果然聞到臭味,知道這可能是「療眾病王」所說的,又趕緊來找療眾病王,孩子有這個臭味我要如何處理,趕緊又抱到這位大王的面前。這對夫妻就說:怎麼會是這樣,現在要怎麼辦呢?我送給你啦,給你啦,讓你處理啦!


(6)大王他就說:好,孩子我來處理。就這樣開始,將這個孩子的皮取下來,把它做成一面鼓,把孩子的皮拿來作鼓,將骨拿來做鼓槌,就這樣宣告讓大家知道:你們若是經過一百年,就要擊一次鼓,就開始,這面鼓就開始鳴了起來!鼓聲出來了,大家聽了:怎麼有這麼奇怪的聲音呢?這個聲音是從哪裡來,是甚麼意思呢?怎麼會有這樣的聲音?


(7)「死亡之聲,無常觀」:開始這位大王就跟大家講話,就說:這個鼓聲就是「死亡之聲」,要讓大家知道,人出生在人間不是永遠不死;有生、有老、有病,未來就是死,未來的世間就是有這樣的情形。在眾生心開始起煩惱時,開始有煩惱無明生起的時候,慢慢這種夭折的死相慢慢就會出現,就這樣宣布出來。


(8)「無明煩惱,造業共業,壽命促短」:佛陀故事說到這裡,就對比丘這樣說:比丘啊!你們知道,當初那位「療眾病王」就是我!那個時候我就開始跟人人說,壽命長遠不是永恆;既是凡夫,有了煩惱開始,就會有無明產生;有了無明開始造作,就開始人命就會短暫。無明煩惱就會造業,造業,共業,就慢慢世間壽命,就這樣一直促短了。


(9)「業力」:是啊,當然這個經文是很長,取當中的一段跟大家說,叫做「死亡之音」。開始過去大家都不知道有死亡,這個時候開始知道了,死亡是來自這種無明,從煩惱而無明;造了種種的業,不斷累積,從長壽一直促為短命,這就是過去累積下來的業力。


(10)「修福修德,很重要!」:過去生你造多少業,你的福有多少,你的壽命有多長,你的德有多深,所以你在人間能夠享受的,是苦還是樂,就隨著你所造作的福與德;如果你都沒有德也沒有福,只有壽,長壽,在人間也是受人間的苦報。總歸一句,修福修德是多麼重要啊。


(11)「真如,真理,如來」:用心瞭解,無非就是要讓我們瞭解,生命,真正的在日常人事物中,如何將它會合歸於真理?懂得真理,就曉得身體力行在這條真實道;在這條道路,就懂得走,真如實道我們就知道走,就不會讓無明、煩惱、惑讓我們的心亂掉了,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
3. 心得: 感恩上人開示,不斷為我們詮釋「真如、如來、真理」這三項是合一。談佛壽,眾生壽命與增劫、減劫是與善行很有相關,對應現在的地球屬於「減劫,福薄、德淺,惡念不斷,四大就不調」。懂得業力與輪迴,就能深深體會「修福德」很重要。


感動聽聞這則佛典故事:「療眾病王, 死亡之音」,懂得無常觀,每期的生命是分段生死,重要是發揮生命價值良能的幫助苦難人,就是讓「慧命增長」,找到真如本性,真如是永恆的真實道,身體力行在菩薩道。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10/14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