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0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Empty
發表主題: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Empty周四 9月 13, 2018 1:01 pm

2018091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菩薩足跡踏步生蓮,
化污泥蓮為淨心蓮,
聞法入心行向六度;
菩薩大道在法喜中,
轉知識力成智慧解。

  時間總是無形中這樣過。我們時日是在日日紮實或者是時時空過?感嘆人生。修行中重實務,卻是環境中面向眾生芸芸,是不是芸芸眾生為佛法用真心,是不是於自己所追求,利用佛法呢?堪歎啊!最近我們大愛臺的「高僧傳」,現在很用心力,「高僧傳」用心製作,完全找回來我們的法的源頭,是如何傳,用什麼心來傳,法如何解,用怎麼樣的方法來解說法。昨天大家若有看到,一段隨行者,隨在智者大師身邊的弟子這樣說:「大師,只是一個『妙』字在瓦官寺說九十天。這一字『妙』充滿天地宇宙形與無形很多的法在內。」過去過去也曾這樣說過,一個字三個月說不完,要再說下去,還有無窮盡的道理在一「妙」字中。

  我們現在的人法要如何聽?好像,一品怎麼說這麼久?一句為什麼要重複那麼多次呢?是啊,一句話重複再重複,到底我們能夠吸收多少進來?吸收進來了,我們又能夠了解多少?法是我們真實要受用,我們了解,受用了,我們有辦法身體力行嗎?法,我們要能夠接受,深心信解。在之前一直說過──深心信解還不夠,身體力行,這才是學法的目標。所以,各位要了解,佛陀所說法我們都要很重視,重法,不要輕視法簡單,不要輕視法平淡無味;是我們不用心,無法與這個「妙」契合。妙在哪裡?體會不到妙,法就無法現前。

  看看佛陀顯示人間,修行成覺悟。他初轉法輪,短短幾句話,面對著五個人要說幾遍?三轉。對五個人,同一個道理要說三次,都一樣。但是一樣,「你應知、你應解、你應信、你應修」,「苦苦苦苦,你知道嗎?」「知道了。」知道,集啊集啊,如何會集來這麼苦的感覺呢?「『集』,你能了解嗎?」其中差不多了解。「『滅』,方法是這樣這樣,你相信嗎?」「相信了。」「有辦法修嗎?」「願意。」五個人,三次,四個法,反覆這樣。

  佛陀就是要他們了解到,這麼簡單的法,卻是人生最根本的苦,到底凡夫聽得懂嗎?這麼深的境界,光是一個「苦」字,與又在說一個「妙」字,就有很大很大的關聯契合。這已經是包含很多道理,簡單就說知道嗎?簡單就說相信嗎?了解嗎?做得到嗎?實在距離很遠。所以,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示相人間、教菩薩法,只是為了一大事來人間,一項大事情就是教菩薩法。因為菩薩法人間受用,不可缺少;因為菩薩法是最妙的境界;因為菩薩法,才有辦法去解除那個苦的源頭,所以「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妙中帶苦,打不開,所以他會苦;苦中帶妙,因為苦中充滿了道理。這是菩薩要如何在人群中修慧、造福,很重要。所以佛陀開始說法就是說「苦」,到後面來,《妙法蓮華經》說「妙」。前後這個法,我們要如何去體會、理解它呢?所以傳法髓,菩薩救眾生,緣不忍眾生受苦難。

  為什麼佛陀的一大事,示相人間就是要教菩薩法?為什麼一心一志傳法髓?法髓就是最精要、最精要,人人要將你的慧命維持下去,就需要這個法髓。我們生命的精要,就是那個「髓」;我們法的精要,最妙也是在這裡。所以傳法髓,菩薩救眾生,這是真方法啊!菩薩能夠去救眾生,就是要有法髓,精髓,有法,才願意去付出;不只是願意,還是甘、甜付出,克服種種萬難,很多很多。一般人難以忍受,他樂意付出,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所以,只是緣於不忍;菩薩緣苦眾生,就是因為不忍眾生受苦難。我們願意發心去付出,僅僅只是「緣」,這種因緣,一大事的因緣;既與佛有緣,我們承大命、發大願。有因了,我們一定要把握因緣。

  一定要有緣,我從西部回來,一連串一直說不要斷緣、隔緣、離緣。那段時間不是一直都這樣說嗎?是啊,既有因為佛的弟子了,我們要很惜緣,入菩薩道。菩薩的緣,要緣在眾生。因為眾生有苦難,菩薩法髓有妙法,克服自己的心念能夠去付出。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如何來克服。有時候,在這裡在說法,時常收回來的,聽到菩薩外面在付出,付出的心得回向回來,一一展示、報告。聽得很安慰,讓我們能夠看到「菩薩足跡踏步生蓮,化污泥蓮為淨心蓮,聞法入心行向六度;菩薩大道在法喜中,轉知識力成智慧解」。

  看到這幾天來,來自馬來西亞一群的慈濟菩薩,他們從緬甸回來,還沒再回到馬來西亞,就從緬甸直接來臺灣,就是要來回報自五月到現在,來回四次的足跡,踏過、做過的心得。我聽了之後,我讚歎,打從內心的讚歎,我讚歎他們「菩薩足跡踏步生蓮」。因為走入了人間地獄,黑暗、苦難、破爛,生在那種無法形容,那種的人群中。人間菩薩有因緣發現到了,起先提報,接受到師父鼓勵,他們信受奉行,快速準備再回去,又回去。這種一步一步走,這個再回去,來回的訊息要圓融、善順。

  再回去,看到了,改善一點點了。再回來給我的資料,看,這張相片與這張相片,同一個地方、同一群人。環境,看,不同了;再勉勵。但是,就看,又再回來,就又說:「人多,病人多,環境困難。」等等等等。我就說:「為什麼這麼苦,應該有集來的原因嗎?」「唉呀,那個地方苦難人很多,貧困、病苦、無家可歸,政府送來的,還有這個中心願意接受的,進來就是順於自然了。」看起來,順於自然就是這樣的境界嗎?是啊,裡面這裡住了幾千人。聽他們說,這麼靠近、密集、破爛的,身體與垃圾堆接觸在一起。三千多人中,有肺病(肺結核),聽他們說是開放性的,還有愛滋病,都參雜在這個地方沒有隔離,很密集。我嚇到,又再加強勉勵,有幾項事情要去為他們做。既看到了,我們要做得到。

  這個環境還是不堪,是不是能夠短時間內改變它的環境?簡易建設不要緊,讓它能夠簡單而乾淨。第二項,趕緊去做篩檢,一個一個去為他們檢查,肺病是開放性的嗎?要趕緊,全都要做,改善環境、檢驗等等。很多,其中的過程。有人就回應我一句話,其中一位菩薩回應我一句話,說:「要改變環境可能比較困難。」「怎麼樣?」「人那麼多啊!」我問他:「如何來?」「有的是這樣,那若要為他們建設,到底……。有的人來了就往生了。」我就告訴他們:「哪怕他的生命只剩下一天,我們也盡心力讓他靈魂能夠見到天堂;哪怕生命剩下一天,也要讓他有機會看到最後一道光。」

  這次又回來了,給我兩項消息,當然其中還有很多。第一項,我印象很深,他們就說:上次五月間回來的時候,我一句話在五月間告訴他們的,他們記在心中,所以為他們改變環境,一步一步,一區簡易屋完成在八月間。將一位患者整理乾淨了,搬移過來亮麗的簡易屋,住在新房子裡面。他在那個地方,躺在那裡,身體乾乾淨淨,環境污塵無染。他心歡喜、感恩啊!終於,這一生不曾被人關心過,不曾享受到這麼乾淨的環境,他得到了,歡喜了,隔天這一位就往生了。我聽,這次我實在是很感動。五月間給他們這句話,八月間,果然這位,哪怕剩下一天的生命,也能夠讓他看到最後天堂的光。他們不就是從地獄到天堂來,看到光明亮麗嗎?哪怕是一天,他,最後這個人也得到了。所以我讚歎他們:「你們把握時間,一天你們都沒有浪費掉。」真的是很感動、很感恩。

  第二項事情又讓我安心。這次回來又告訴我,第二次的篩檢又五百人。上次五百人檢驗出來,上次報出來的,這五百人當中,有三十多人是開放性的肺結核;還有多少不是開放性,也是有這樣的病,種種的病,我就問其中一位醫生:「五百人中,比例有三十位是開放性,這樣嚴重嗎?」他說:「太高了,光是在那個小範圍就這樣的數量,很危險。」所以在第一次發現到三十多位,這種開放性的。我就又說:「三千多人都要做篩檢。」這次再拿回來的報告,又是五百人,又一段落。因為他們要工作,只有一個這樣的限量,是最高的限量。所以這一次又五百(人),同樣又篩檢出來,還是一樣。這次我就又說:「要快速,可以的話三千人都完全清楚,如何給他們隔離的環境。」這次回來就談環境,要如何建設療護病人的永久建設。要有正式醫生、護士駐在那個地方。希望政府與民間大家來關心。

  當然,若要說這些事情,腦海中所浮現的實在是地獄。但是,一個理想的去向,就是清淨光明的環境。這要用多長的時間來走?是不是有辦法能夠達到理想?能夠達到這個預期?這群菩薩是不是那念心很堅定?這種單純、甘願,那一念心是不是做得到?這地獄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眾生我們有法度出來嗎?所以,「菩薩足跡踏步生蓮,化污泥蓮為淨心蓮」。是不是他們走過的腳步化污為淨?是不是有辦法這樣?每一次去,每一次達到我們想要做的呢?是不是能夠在苦難人群中救拔他們的苦難?這就是要看我們用什麼態度來聽法。

  「聞法入心」,要「行向六度」。我們聽法若沒有入心,我們的行向,行動,要真的入六度中很難。乍聽、乍看相似,差不多,但是差毫釐是失千里。所以「行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何行?用名相解是容易偏差;要用妙法走,才沒有偏差。難怪智者大師一個「妙」字三個月說不完。佛陀四句為五個人要說三次,是不是很徹底了呢?這五位比丘跟隨佛陀四十九年,頭尾,是不是很解脫呢?所以,從「苦」要到「妙」的境界不是那麼簡單。「聞法入心」,我們一定要身體力行。自顧自身,只是聽法,就要進去那個環境。而進去那個環境,是不是真的用無掛礙、無所求、無著相,不顧自己,只求眾生得安樂?這個心有辦法嗎?

  因為我們要「行向六度」,願意付出身心力量,我們願意守一志,向前走,我們有辦法嗎?這種的精進。這種的戒,這種的精進,我們有辦法進去嗎?我們能夠堪得人世間一切種種的誘惑嗎?我們有這樣的定力嗎?等等的條件。所以,「行向六度」。「菩薩大道在法喜中」,這才是真正菩薩的道路。「轉知識力成智慧解」。前面不就是一直告訴大家轉識為智嗎?人間求常識,自己還在迷茫中,轉前五識、六識,要回歸到平等性智、大圓鏡智等等。那段時間也說了很長,我們是不是忘記了呢?所以我們若有辦法,菩薩行在大道上,應該永遠永遠都是在法喜中。

  因為看到眾生從地獄見到天堂的一道光,應該所得的是法喜啊!光是聽的就隨喜讚歎了,做的人,那個微妙的法喜,應該那個價值觀自己會很懂得珍惜,這是別人無法拿去分享的。自己做才感受得到。所以這叫做轉知識,身體力行成為我們的智慧。我們對佛法的了解,了解在什麼叫做「妙」,了解在什麼叫做「苦」。

*「是佛子說法,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十方大菩薩,愍眾故行道,應生恭敬心,是則我大師。」──《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所以,在〈安樂行品〉,第十四品,不就是這麼說?「是佛子說法,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十方大菩薩,愍眾故行道,應生恭敬心,是則我大師」。我自己的感覺,看到這些人進去到那個地方,做到這樣這樣的程度,有好幾個人我很敬佩。聽到,我隨喜、我敬佩,就是像我的師父一樣。因為這個法我告訴他們,他們去用出來,他們完成救拔苦難,環境一步一步在改善中。我讚歎,就是如同我的心生恭敬,如同就像尊重中的師父一樣。眾生平等,大圓鏡智,這叫做「轉識成智」。

  各位,互為人師、互為學徒,我們應該學法。如何才能得到「妙」?很難用說的,而聽進去也很難理會,唯有做。單純的心,無所求的心,很甘願去做才有辦法。所以,菩薩用心在法,法就不會離開我們,所以妙啊!不可「妙」一字稍微鬆散掉,那就變成「苦」。苦中有妙法,能夠得度人;妙中也有污法,會令人落入迷的夢去。所以請大家聽法,界線要很分明,時時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0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Empty周五 9月 14, 2018 10:58 pm

[2018年9月13日上午5:20] 農曆八月初四,(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未開示經文)

1. 上人手札(一):「菩薩足跡,踏步生蓮,化污泥蓮,為淨心蓮,聞法入心,行向六度,菩薩大道,在法喜中,轉知識力,成智慧解。」

(1)「修行中重實務」:時間總是無形中這樣過。時日是在日日紮實或者是時時空過?感嘆人生。修行中重實務,卻是環境中面向眾生芸芸,是不是芸芸眾生為佛法用真心,是不是於自己所追求,利用佛法呢?堪歎啊。

(2)「找回『法』的源頭」:最近大愛臺的「高僧傳」很用心製作,完全找回來我們的法的源頭,是如何傳,什麼心來傳,法如何解,用怎麼樣的方法來解法。昨天大家若有看到,一段隨在智者大師身邊的弟子這樣說:「大師,只是一個『妙』字在瓦官寺說九十天。這一字『妙』充滿天地宇宙形與無形很多的法在內。」過去過去也曾這樣說過,一個字三個月說不完,還要再說下去,還有無窮盡的道理在一「妙」字中。

(3)「法要受用,除了深心信解,還不夠,要身體力行」:我們現在的人法要如何聽?好像,一品怎麼說這麼久?一句為什麼要重複那麼多啊?是啊,一句話重複再重複,我們到底又是能夠吸收多少進來?吸收進來了,能夠了解多少?法是我們真實要受用、了解,我們有辦法身體力行嗎?法,要能夠接受,深心信解。深心信解還不夠,身體力行,這才是學法的目標。

(4)「妙理契合,三轉法輪」:佛陀所說法我們都要很重視,重法,不要輕視法簡單,不要輕視法平淡無味;是我們沒有用心,無法與這個「妙」契合。妙在哪裡?體會不到妙,法就無法現前。看看佛陀顯示人間,修行、覺悟。初轉法輪,短短幾句話,面對著五個人要說幾遍?三轉。

(5)「度化喬陳如五比丘,三轉四谛法輪」:佛陀向五個人,同一個道理要說三次都一樣。「應知、應解、應信、你應修,你知道嗎?苦,集,滅,道」。這麼簡單的法,卻是人生最根本的苦,到底凡夫聽得懂嗎?這麼深的境界,只是一個「苦」字,與再講一個「妙」字,就有很大很大的關聯契合。這已經是包含很多道理,簡單就說知道嗎?簡單就說相信、了解嗎?做得到嗎?實在距離很遠。

(6)「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示相人間、教菩薩法」:佛陀是為了一大事來人間,就是教菩薩法。因為菩薩法,人間受用,不可缺少;因為菩薩法是最妙的境界,「菩薩法」才有辦法解除苦的源頭,「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7)「傳法髓,菩薩救眾生,緣不忍眾生受苦難」:妙中帶苦,打不開,所以他會苦;苦中帶妙,因為苦中充滿了道理,這是菩薩要如何在人群中修慧、造福?很重要。所以佛陀開始說法就是講苦,到後面來,妙蓮華說妙。前後這個法,要如何體會、理解它呢?傳法髓,菩薩救眾生,緣不忍眾生受苦難。

(8)「一心一志傳法髓,菩薩救眾生」:為什麼佛陀的一大事,示相人間就是要教菩薩?為什麼一心一志傳法髓?就是最精要、最精要,人人要維持慧命,就需要法髓。我們的生命的精要,就是那個「髓」;我們的法的精要,最妙也是在這裡。所以傳法髓,菩薩救眾生,這是真的方法。

(9)「菩薩為救眾生,要有法髓精髓,才有法,甘甜付出,克服種種萬難」:菩薩能夠去救眾生,就是要有法髓、精髓,才有法,才願意去付出;不只是願意,甘甜付出,克服種種萬難。很多一般人難以忍受,他樂意付出,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10)「承大命、發大願,菩薩緣苦眾生」:只是緣不忍,菩薩緣苦眾生,就是因為不忍眾生受苦難。我們願意發心去付出,僅僅只是「緣」,這種因緣,一大事的因緣;既與佛有緣,我們承大命、發大願,有因了,就一定要把握因緣。

(11)「珍惜因緣,不要斷緣、隔緣、離緣」:一定要有緣,我從西部回來,一連串一直講「不要斷緣、隔緣、離緣」。既有「因」的成為佛的弟子,要很惜緣、入菩薩道。菩薩的緣,要緣在眾生。因為眾生有苦難,菩薩法髓有妙法,克服自己的心念,能夠去付出。所以要很用心體會,如何來克服?

(12)「菩薩足跡,踏步生蓮」:有時候,在這裡在講法,時常收回來的,聽到菩薩外面在付出,付出的心得回向回來,一一展示、報告。聽了很安慰,讓我們能夠看到「菩薩足跡,踏步生蓮,化污泥蓮,為淨心蓮,聞法入心,行向六度,菩薩大道,在法喜中,轉知識力,成智慧解。」

2. ★「馬來西亞慈濟人,分享在緬甸付出之心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HpGBEGI0rc

http://tw.tzuchi.org/%E5%85%A8%E7%90%83%E5%BF%97%E6%A5%AD/%E4%BA%9E%E6%B4%B2/item/21659-%E6%8F%B4%E5%BB%BA%E7%A6%AA%E4%BF%AE%E4%B8%AD%E5%BF%83%E6%96%B0%E6%88%BF-%E4%BD%8F%E6%B0%91%E5%96%9C%E6%B3%A3

(1)「菩薩足跡」:這幾天來,來自馬來西亞一群的菩薩,從緬甸直接來臺灣,就是要來回報從五月到現在,來回四次的足跡踏過的、做過的心得。

(2)「打從內心的讚歎」:我聽,聽了之後,我讚歎,打從內心的讚歎,我讚歎他們「菩薩足跡,踏步生蓮」,因為走入了人間地獄,黑暗、苦難、破爛,生在那種無法形容,那種的人群中。

(3)「信受奉行」:人間菩薩因緣發現到,起頭、提步,接受到師父鼓勵,他們信受奉行,快速再準備再回去,又返回去。這種一步一步走,這個再回去來回的訊息要圓融、善順。

(4)「探究苦諦,苦集滅道」:再回去看到了,改善一點點了,再回來給我的資料,看這張相片與這張相片,同一個地方、同一隊人,環境不同了,再勉勵。又再回來就再說:「人多、病人多、環境困難」等等等等。我就說:「為什麼這麼苦,應該有集來的原因?」「唉呀,那個地方苦難人很多,貧困、病苦,無家可歸,政府送來的,還有這個中心願意接受的,進來的,就是順於自然了。」看起來,順於自然就是這樣的境界嗎?是啊,裡面這裡,幾千人病了。

(5)「用心拔除眾生之苦難」:聽他們說,這麼靠近、密集,破爛的身體,就像與垃圾堆接觸在一起。三千多人中,有肺病,聽他們說:「有開放性的、有愛滋病都摻雜在這個地方,沒有隔離的密集。」我嚇到,又再加強勉勵,有幾項事情要為他們去做,既看到了,我們要做得到。

(6)「結合醫療,隔離肺病」:環境還是不堪,是不是能夠短時間內改變它的環境,簡易建設不要緊,讓它能夠簡單而乾淨;第二項,趕緊去做篩檢,一個一個去為他們檢查出來,肺病有開放性的嗎?要趕緊,全都要做──改善環境、檢驗等等。很多,其中的過程。

(7)「菩薩為眾生,不棄不離」:有人就回應我一句話,其中一位菩薩回應我一句話,說:「要改變環境可能有比較困難。」「怎麼樣?」「人那麼多!」我問他,說:「如何來?」「有的是這樣,若要為他們建設,到底……,有的人來了就往生了。」我就告訴他們:「哪怕他的生命只剩下一天,我們也盡心力,讓他的靈魂能夠見到天堂,哪怕生命剩下一天,也要讓他有機會看到了最好最後一道光。」

(8)「守之奉道」:這次又回來了,給我兩項消息,當然其中很多。第一項,我印象很深,他們就說上次是五月間回來的,我一句話告訴他們的,他們記在心中,所以為他們改變那個環境,一步一步,一個簡易屋完成在八月間。

(9)「慈濟人為苦難眾生,拔苦予樂」:將一位患者整理乾淨了,遷移過來亮麗的簡易屋,新的裡面。他這樣在那個地方,躺在那裡,身體乾乾淨淨,環境有塵無染。他心歡喜、感恩啊。終於,這一生不曾讓人關心過,不曾享受過這麼乾淨的環境,他得到了,歡喜了。隔天,這一位患者往生了。

(10)「菩薩提燈照路,給予希望光明」:我聽了,實在是很感動。五月間給他們這句話,八月間,果然這位哪怕剩下一天的生命,也能夠讓他看到最後天堂的光。他們不就是從地獄到天堂來,看到光明亮麗嗎?哪怕是一天,他,最後這個人也得到了。所以我讚歎他們:「你們把握時間,一天你們都沒有浪費掉。」真的是很感動、很感恩。

(11)「協助緬甸,篩檢肺結核」:第二項又讓我安心。還告訴我:「第二次篩檢,又五百人。」上次五百人檢驗出來,當中有三十多人是開放性的肺結核;還有多少不是開放性,也是這樣的病。種種的病,我就問我們一個醫生,「五百人中,比例有三十位是開放性,這有嚴重嗎?」他說:「太高了,光是在那個小範圍就這樣的數量,很危險。」在第一次發現到三十多位這種開放性的。「三千多人都要檢驗。」這次再拿回來報告,又是同樣五百人篩檢出來,因為他們要工作,這樣是最高的限量。

(12)「規劃如何建設療護病人永久的建設」:這次我就在說:「快速,能夠的話,三千人都完全清楚。」如何給他們隔離的環境?這次回來就談環境,要如何建設療護病人永久的建設?要有正式醫生、護士駐在那個地方。希望政府與民間大家來關心。

(13)「理想的趣向,清淨光明的環境」:若要說這些事情,實在是腦海中所浮現著地獄。但是一個理想的趣向就是清淨光明的環境,這要用多長的路來走,是不是有辦法能夠達到理想、能夠達到這個預期?這群的菩薩是不是那念心很堅定?這種單純、甘願那一念心是不是做得到?這個地獄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眾生能有辦法度出來嗎?

3. 「菩薩足跡踏步生蓮,化污泥蓮為淨心蓮」:是不是他們走過的腳步化污為淨,是不是有辦法這樣?每一次去,每一次達到我們想要做的呢?是不是能夠盡在苦難人群中救拔他們的苦難。

4. 「「聞法入心,行向六度」:這要看在用什麼態度來聽法,「聞法入心」,要「行向六度」。聽法若沒有入心,我們的行動,要真的入六度中,很難。乍聽、乍看,相似差不多,但是「差毫釐,失千里」。

5. 「用名相解,容易偏差;用妙法走,才不會偏差」:所以「行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何走?用名相解是容易偏差;要用妙法走,才不會偏差。

6. 「聞法入心,一定要身體力行」:難怪智者大師,一字「妙」字三個月講不完。佛陀四句,為五個人要講三次,是不是很徹底了呢?這五位比丘跟佛陀四十九年,是不是很解脫呢?所以從「苦」要到「妙」的境界,不是那麼簡單。「聞法入心」,我們一定要身體力行。自顧自身,只是聽法,還要進去那個環境,進去那個環境,是不是真正用無掛礙、無所求、無著相,不顧自己,只求眾生得安樂。這個心有辦法嗎?

7. 「菩薩大道 ,付出身心力量,守一志,向前走」:因為我們要「行向六度」,願意付出身心力量,我們願意守一志,向前走,我們有辦法嗎?這種的精進,這種的戒,這種的精進,我們有辦法進去,能夠勘得忍世間種種一切誘惑嗎?我們有這樣的定力嗎?等等的條件。所以,「行向六度,菩薩大道」,這才是真正菩薩的道路。

8. 「轉知識力,行菩薩大道,永遠在法喜中」:前面一直告訴大家「轉識成智」,人間求常識,自己還在迷茫中,轉前五識、六識,要回歸到「平等性智、大圓鏡智」等等。我們若有辦法,菩薩行在大道上,應該永遠永遠都是在法喜中。

9. 「聞者,隨喜讚歎,力行者,微妙法喜」:看到眾生從地獄見到天堂的一道光,應該所得的是法喜,只是聽的就隨喜讚歎;做的人,那個微妙的法喜,應該那個價值觀,自己很能夠珍惜,這是別人無法分享去的。自己做才感受得到,所以這叫做轉知識,身體力行,成為我們的智慧。我們對佛法的了解,了解在什麼叫做「妙」!了解在什麼叫做「苦」!

10. 複習〈安樂行品〉第十四品:【是佛子說法,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十方大菩薩,愍眾故行道,應生恭敬心,是則我大師。】
(註:2017年5月20日、5月21日晨語開示。)

(1)「眾生平等,大圓鏡智,轉識成智」:我自己的感覺,看到這些慈濟人進去到緬甸那個苦難地方,做到這樣這樣的程度,這幾個人我很敬佩。聽到,我隨喜、敬佩,就像我的師父一樣。因為這個法我告訴他們,他們去用出來,他們完成救拔苦難,環境一步一步在改善。我讚歎,就是如同我的心生恭敬,如同就像尊重中的師父一樣,眾生平等,大圓鏡智,這叫做「轉識成智」。

(2)「互為人師、互為學徒,心寬念純,付出無所求,甘願做,歡喜受」:我們應該學法,如何才能得到「妙」?很難用說的,而也聽進去,很難理會。唯有做,單純的心,無所求的心,很甘願去做,才有辦法。

(3)「菩薩用心在法,法不離心」:所以妙啊!不可「妙」一字,稍微鬆散掉,那就變成「苦」!苦中有妙法,能夠得度人;妙中也有汙法,也會令人落迷的夢去。所以請大家聽法,界線要很分明,時時要多用心啊!

********
11.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很感動聽聞「馬來西亞慈濟人,分享在緬甸付出之心得」, 法要受用,除了深心信解,還不夠,要身體力行。感受,時時珍惜任何的善因善緣,努力成為「聞者,隨喜讚歎,力行者,微妙法喜」,要精進聞法,更是把握機會付出。

時時訓練自己如何讓心胸寬大,大到包容所有眾生且做到「慈悲等觀」,不放棄任何眾生,就如馬來西亞慈濟人信受奉行,愛護所有苦難眾生,不棄不離,朝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同時聯想憶起「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慈悲與智慧,同步同行,共知共識共行,轉識成智。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Empty周一 9月 17, 2018 10:11 pm

20180913薰法香心得與應用(影音與重點)
https://www.neptune-it.com/learn-buddha-966211/20180913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8/09/1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品)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