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六 3月 16, 2019 7:56 pm

2019031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是菩薩必具行六度,
入群修福、持慧般若;
菩薩行持,勸他聞持,
更應見善,隨喜功德。

用心聽,用心,用眼、耳同時聽。「是菩薩必具行六度,入群修福持慧般若;菩薩行持,勸他聞持,更應見善,隨喜功德。」用心多了解,其實每天、每天都期待人人生活中有佛法,法中有菩薩行。菩薩行這是我們人人要落實在生活中,因為菩薩要修行的那就是具行六度。六度是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這就需要內中萬行。這萬行的動作無不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口動舌、語默動靜,一切一切無不都是在萬行中,生活,我們豈能就這樣輕鬆將它放過;法,我們能不去用心嗎?

最近大家都能夠常常聽到師父說,分秒不空過,時間要好好把握,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了。六度萬行我們有放在心裡嗎?有在我們的行動中嗎?萬行在分分秒秒中,我們有沒有落實呢?遇到什麼事情,面對著什麼樣的人,我們行為有合和到我們的六度行嗎?光是在這裡,我們就要多用心!何況我們是「入群修福、持慧般若」。入人群中,我們都要修福,與人結好緣,與人要互相勉勵。人人從我們身上能夠得到的是歡喜,我們要給他們法,與你在一起做事情,舉手動足、開口動舌,無不都能夠帶動他,能夠讓他知道,我們就是要這樣做,這叫做修行。

昨晚,看到一位阿嬤,將她孫子這幾天動作、投入的消息,就這樣寫出來。聽到德懋(常住師父)告訴我,還將相片一張一張讓我看,我很感動;看到其中的攝影,他這個孩子才四、五歲,四歲多,五歲而已,柏謙,小小的年紀。在過年前,我去到臺北,阿嬤帶他在身邊,他全身穿得好像小慈誠一樣;慈誠隊穿的衣服──西裝、結領帶,等於是一個小大人,好可愛。坐在阿嬤的身邊,就很吸引我的目光,我的眼光一直看著這孩子,怎麼這麼可愛、怎麼這麼投緣,看他坐著安然不動,久久都沒有動,就像老僧入定一樣,很可愛。

大家在說話,他都聽了,一直到阿嬤說話的時候,阿嬤介紹這個孫子,阿嬤在說的是說她過去投入慈濟,後來女兒結婚了,生子了,這個孩子她帶來身邊,還是一樣做慈濟沒有停,將孫子抱著、背著,一起和阿嬤參加活動,這樣一直帶到現在。現在呢?還在身邊。小小的他會說話時,就跟著人念,跟著人活動,背、誦、讀,就跟著人這樣在讀、這樣在念、這樣在唱,手語也是與大人一樣平齊,從小到現在,就這樣,隨著他的年齡,隨著日月,現在他已經五歲了,過了年後。

這個孩子這麼小、這麼可愛,到底他做什麼呢?就是做阿嬤所做的,說阿嬤所講的;阿嬤說的是師太說的話,是師太要做的事情,所以將師太要做的、要說的,他都放在心中,任何人問:「柏謙,你為什麼一大早上起來就要去禮佛呢?」「要精進。」「禮佛之後呢?」「吃早餐。」「早餐吃了之後呢?」「就是要做環保。」禮佛、精進、聽法之後再去吃早餐,之後就要做環保了。每天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很有順序。

他在環保場裡,不輸大人,看他到雙和靜思堂,我也剛好去,去的時候看到他真的也在那裡,他說,大人就告訴我:「小柏謙,很可愛哦!」我說:「他難道在這裡有辦法做什麼環保,是不是在這裡玩?」那裡有一些環保的玩具,他說:「他就在這裡。」「在玩玩具哦?」「他會拿鑽子去拆,好的他會將它歸類放著;壞掉的、沒有用的,他會坐在那地方拆解。」拿一支鑽子,小玩具螺絲很細,他有辦法這樣鑽一下、轉一下,電按鈕將它按一下,機器就將他拆開,小小的螺絲就讓他拿出來了。五歲,去年應該是四歲,我看到的時候,看到他手腳俐落,心心念念就是法,阿嬤與他說的話,句句對答都是法。

這一次,兩天前他有一點點不舒服,阿嬤說:「今天休息啦。」「不行,還是要照時間去環保站場。」那一天要活動,同樣也是要精進;那一天,還是同樣要說話、要勸募,菩薩招生,提醒阿嬤要菩薩招生。今天活動要說話,大家都很喜歡聽孩子說話,所以那一天儘管不舒服,有在吐,阿嬤叫他休息,他說:「不行,排好的活動就是要去行。」阿嬤帶他去,真的開始他在說話了,說到眼睛都快閉上了,看起來很不舒服,但是阿嬤問他的話,可能阿嬤也有點不捨,分心了,阿嬤說的,若錯了,他會將她更正回來。

所以孩子那種的單純、認真,過了之後,讓他再休息一下,開始與慈誠活動,因為那個活動有委員、有慈誠,進去到慈誠的團隊中,慈誠扛什麼,他就搬什麼,慈誠是這麼高,他是這麼小,同樣搬桌子、拿椅子;搬桌子自己沒辦法,慈誠就稍微幫他搬一下,他也同樣跟著大家搬。人都沒有桌子高,還是同樣跟著搬桌子、拿椅子,塑膠椅子,他拿得動,就與人一起搬塑膠椅子,要讓人坐;桌子、椅子都要排整齊。看到那種小小慈誠隊實在是很可愛。這就是六度萬行。小小的孩子,這麼幼小,既是來到菩薩家庭,從抱著、背著開始入人群;入人群中,舉止動作,所說的話,沒有一刻不是在說法。

尤其是他這麼精進,不顧自己的身體多麼不舒服;看他在說話,行態就能夠看得出來,真的是很累了,真的是很不舒服了,就是眼睛瞇著,他也是要說話。還有,很敏捷,阿嬤說錯字,他會幫她更正回來,可見這個孩子很認真,在人群中,在具行六度。大家都很讚歎,這麼小的孩子,就有辦法這樣守住一念心,大人應該要向他學。小小年齡,「入群修福」,讓人看到,人見人歡喜。他的動作無不都是在感動人。

所以,「持慧般若」,這就是智慧。智慧彼岸度,就是大人在那裡難免會說一些比較輕鬆的話,但看到這個孩子這麼老成,一點都沒有想到他是孩子要和人玩。大人在放輕鬆,他還是莊嚴如如自在。讓大家看到時,自己還要修正回來,與孩子一樣就是要正經,要很正思惟。靜下來,他不知道在想什麼,就是這樣靜靜地如入禪定。同樣,動的時候,做環保,說話的時候,說佛法,靜下來的時候靜靜謐謐,這是不是智慧?與一般的孩子不同。比大人更穩重,這種「入群修福」,啟發人的道心,讓人歡喜。「持慧般若」,他的態度,他的形態,語默動靜等等,就是智慧。有的人心在凡夫這地方時,看到這個孩子,趕快被他度彼岸去,那個心就被他攝住了,就像及時入佛道一樣,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位小菩薩。

所以,「菩薩行持,勸他聞持」。菩薩自己要自持,法,讀誦、書寫,解說,勸人說,自己聽,自聞,勸人聞。這過去都說過了,不斷勸人聽法、講法,度人聽經,這樣一直勸,勸到第五十個,大家應該還記得。就像這樣的孩子,他身口意無不都是自行受持,自己身體力行。菩薩行就是這樣,這麼的穩重,就是這樣這麼地殷勤,所以「菩薩行持」。同時還要勸人聞持,勸人去聽,勸人身體力行。一位小小的孩童做得到,所以「更應見善隨喜功德」。看到善的事情,他隨喜,他歡喜,就是這樣再身體力行。看到這個孩子,感覺若能夠像現在這樣,隨著他的年齡,佛法永住在這個孩子的心,將來少年、青年,能更加廣闊的入群眾中,未來,佛法菩薩行者愈來愈是年輕化。我們常常看到一大群的小菩薩,不就是嗎?

不過柏謙很特殊,他很穩重,就像一個老修行者。每天的作息都是這樣,睡醒了,就將身體整理得很乾淨,跟阿嬤去薰法香;然後拜佛,吃早餐,準備去做環保;做環保,在群中就要說法,這真的是很特殊的一位菩薩。而這些孩子,這個孩子,師父在說的這些法,在孩子的身上,都做得到,請問大家做得到嗎?很簡單的事情,但願你、我向這個孩子看齊,回歸童真,就是如來清淨性。所以我們人人好好從日常生活中,找出了我們真如本性來。看看前面的文,

複習經文:「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群臣諸宮人,聞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

用心聽,同時句句的經文都要放在心中用。聽過的法,經文的字句是這樣,解釋過去,我們用得到的要放在心裡,在日常生活身體力行。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

這段文我們要很用心,好好去體會。上面的文,那是諸天,現在就開始說諸天人,諸天人尤其是到了轉輪王,轉輪聖王,那是過去的過去,未來的未來,那個過去的過去是人壽那麼長久的過去,或者是未來,長久的未來,會再出現的轉輪聖王。意思就是,過去眾生單純,壽命很長,一直到眾生心念動,無明一動,三細生。貪瞋癡生起來,開始行動、意識一直一直,十二緣一直緣下去,一直生、老、病、死不斷,無不都是在識與名色中過;就不斷在愛與取中過,觸、受,這樣觸、受一直過來,大家好好去用心。

十二因緣法,幾天前說過,不只是說在母親懷胎形成的過程,我們每天就是這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就是這樣在緣,我們的生活中不就是這樣嗎?事情還未發生,早上起來,聽法,很單純。法聽了之後,一天的工作又開始了,人與人之間是不是有起無明了呢?三細有出來嗎?貪瞋癡有沒有出來?開始對人的行動等等,有感觸到嗎?有感受到嗎?在這當中,這十二種的動作,緣行,我們是不是這樣在轉呢?一直到了粗相,真正生啊、老啊、病啊,死啊;死,再來生,這樣一直在輪,一生一世業力愈來愈大。因為沒有遇到佛法,道理不通,迷途迷失了,一直迷失掉,在那個迷途中。所以一生一世不斷累積,愈來造業,人壽愈短,這樣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下去。

這就是表示人的業愈來愈重,愈來壽命愈短,等到我們覺悟到了,重新再來,學十善法,大小十善,我們都開始知道了,知道後,開始試看看、做看看,點滴點滴再累積,一輩子能夠做多少呢?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善業能夠造多少?開始做,這個當中有煩惱嗎?有間斷嗎?有放棄嗎?時間空過去了,一生又到了,就捨生再受報,再去下一回,人生就是這樣在輪回轉。所以我們到底做多少善呢?因為心無法堅定下來。

「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轉輪王、大轉輪王同樣行十善,十善五戒持得很堅定,做得很深入。所以堅定守戒律,五戒;深入的十善做很好,十大善生生累積而堅定,沒有去讓它偏差掉,因為這樣,他能夠不斷不斷受。在我們現在的人群中,也同樣是這樣,還是這樣的深,深入大善,堅定持戒,若能夠這樣,生生累積、累積,將來同樣也是能在轉輪王統領的社會,那個人生我們也能夠到達。有這樣的轉輪王,有這樣那個時代的人民,那些人民同樣也是要做這樣的福,要累積這麼多福德的身香,這個福德的香,德香。這諸人,就是這些轉輪聖王,同世,同一世,在他的宮中裡面這些人,所以,這些「群臣諸宮人,聞香諸所在」,這些人在哪裡啊?有在修行的人,就知道他們在哪裡。他們的環境,昨天說過了,他們的環境是重樓閣,環境之美,那個美善。「及地中寶藏」;寶物也很多,不只是在這個空間,它地藏,滿地也都藏著寶物,很享受。這是前面說。所以現在說,

經文簡釋:「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
善惡二相,皆名莊嚴。從其善者,則獲善報。

「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不只是環境到處是寶;人穿的,全都穿、戴等等,都能夠莊嚴他的身體。所以「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身上也是,不只穿、掛著的東西,身上所塗的都是香的東西,「聞香知其身」,聞到這個香就知道這是什麼身份的人。所以這是「善惡二相,皆名莊嚴」。善惡二相,這是莊嚴的身,是如何莊嚴?是你眼睛看得到,這是惡行的人,不是莊嚴,這是惡行的相;這是善行的人的莊嚴,分得出善惡兩種的相。「從其善者,獲善報相」;善,善人皆是莊嚴相,從其善者則獲善報。做善的人,所得到的都是善的報。剛才說「十善」,大十善,堅定持戒,深入大善法,這種的人就是諸天,就是這樣,這種轉輪王如天人一樣。

經文簡釋:
「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以正知見,無雜念行,極善運用無間,行住坐臥皆得安樂自在。遍歷一切名為遊戲。

那個世界,那個社會,這些人,「諸天若行坐」,若行若坐,「遊戲及神變」,他們這樣在娛樂,娛樂,不是像我們人這麼地粗重,他們是很輕飄,在那個地方遊戲娛樂。「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他們是用什麼方式在娛樂呢?就是「以正知見,無雜念行,極善運用無間」,這就是他們的娛樂,這就是他們的心,最快樂的事情,那就是正知見,正知正見,八正道法都在他們內心裡,正思惟,正念,正精等等進都包含在其中,這叫做「極善運用無間」,所以在八正道中。

又再,「行住坐臥皆得安樂自在」,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正知、正見、正念、正思惟、正精進、正智慧等等,這些全都無雜很乾淨,所以他們內心、行為是極善,就是他們生活中都在運用,運用這樣的生活,無間斷。他們的行住坐臥,都皆得安樂自在,這是多麼逍遙自在,所以「遍歷一切名為遊戲」,這就是他們的遊戲,不是在那個地方載歌載舞,不是。這些善行,他們就是無間斷清淨,這樣他們的心會快樂,他們會自在,安樂自在,這遍入一切就是身心自在。

*因修持定,獲五通力;持是法華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如是諸天,有情香。
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

「因修持定」,修持那個定將心定下來,心無雜念,完全就是正方向,所以「獲五通力」,五通,「持是法華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如是諸天,有情香」。轉輪王、天人,他們的身上飄出了這樣的香,因為他們有很輕安自在的「五通」,輕安自在的是什麼?天眼通,讓他眼所看的東西能夠很通透,我們人眼睛常常都讓色將我們迷去了,他們用正眼定,通達,看到東西,這個形相分析很通透,他還是形色很明確,絶對不受色迷。

「天耳通」,天耳通就是聽的聲音,凡夫會受聲亂了我們的心。他所聽的聲,大家互動,無不都是法音,互相分享法,互相說法;互相分享所聞所知的法,那個地方。「天耳通」,聽一句話通達一切的道理。

「宿命通」,自己知道我是如何來的;從十善行、從守戒中,所以他們的持行──所持的行,行動都很正行為。因為他們知道宿命,知道過去那個持定、五戒,知道他們過去大善行。就是這樣,這次享受了,得到這樣的報,宿命的報。過去、現在,還有未來,他們通達了,所以「他心通」。你了解我,我了解你;你在想什麼,我知道,我不用猜,沒有懷疑,你的心、我的心,彼此都沒有互相猜忌的地方,所以心、行皆通,這就是「他心通」。

「神足通」;去哪裡,想要到達,我就能夠很自在安然抵達,來去無阻。就像現在也是,科技發達,我們這五通大都有,「天耳通」、「天眼通」,我們還未有「宿命通」,我們還未有「他心通」,不過我們有「神足通」。我們很快就到達,不論哪一個國家,只要一手指下去,我們一個人能夠分身到任何一個國家,都輕安自在,就自在落地;在那個地方與他們說話,在那個地方,我們聽他們的聲音。他看到我們,我們看到他們,彼此之間來去沒有障礙。聞聲、聽聲,互相看,很清楚。

我們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宿命通」。我們自己要認識自己,我過去是如何來,我今生是要如何過?幸好聽到佛法了,我要好好持好這輩子,才可說下輩子,「轉識成智」,讓我們的八識田中藏著的是智慧,就像小柏謙一樣,他就是智與慧俱來,才有辦法那麼的安穩自在。這「宿命通」,希望我們也做得到。「他心通」,彼此之間,眾生結好緣,互相就是知己,彼此,知彼知己,彼此相知。

衣服,禮儀敬意。
瓔珞,智足明心。
塗香,淨身如蓮。
聞是,香氣芬馥。
如是知,種種身香。

「衣服」,衣服就是「禮儀敬意」。我們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這就是我們的禮儀。所以慈濟人都是到處就是一律,同樣,這是一個團體的禮儀。見人就要服裝端正,表示敬意。現在的人穿著邋邋遢遢,實在是很沒有禮儀。我們見人就是要很整齊服裝,這叫禮節。

「瓔珞」就像智慧,「智足明心」。瓔珞是一個莊嚴具,要莊嚴,我們要有智慧,要充分智慧具足;我們要常常明我們的心,與人在互動、說話才不會失態度。這樣就像掛著瓔珞,莊嚴著我們的身,我們的身格能夠自己保護。

「塗香」就是清淨身,「淨身如蓮」;身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聞」,就是「香氣芬馥,如是知種種身香」。這這樣一路過來,在經文之中,我們看得到也了解得透,希望我們能夠好好用心。

*禮之用和為貴,有情、非有情,氣氛,各有默語真言,以持清淨心能解其語,故能成就不思議力,聞香悉能知。

所以,「禮之用和為貴,有情、非有情氣氛」。有有情或者是無情,這全都是氣氛;有情就是人,不論是天或者是轉輪王,他們的境界,或者是牛、馬、羊這些全都是有情、有感覺。而若是樹香、木香、草香,是無情。所以,有情、非有情,非有情就是無情,所以這些香都聞得到,這些草木有什麼作用嗎?這樣光是看到就能夠了解。這些人在遠處聽到名就會清楚,他有什麼德、有什麼樣的福,有什麼樣的業,差不多,這樣那個氣氛就能夠了解。

所以,「各有默語真言」。花有花的語言,它們的裡面芬芳極微,極微芬,當中能夠分析出來的東西。那幾天在說極微,木有木它的成分,有多少的藥草都是從這個草木提煉,或者是山,這土石中都有它很微細的成分合聚在一起,分開就各有作用,所以說「各有默語真言」。當中包含著的,要分析出來,能夠將它分析出來,能夠說出來的名;從化學將它提煉出來,叫它什麼名稱,所以「各有默語真言」。

「以持清淨心能解其語」。世間大自然的東西,全都有它能夠表達、能夠說出來的成分,所以將它叫做「默語真言」。只要我們有心,就能夠聽到它們各個的成分的聲音。曾說過了,靜下來聽土地在喘氣的聲音,在脈動的感覺。所以心若靜下來,這全都有辦法去體會得到。所以「以持清淨心能解其語」,只要我們心清淨,天下之間,有色、無色,有情、無情,都有它們很充分的道理;那個充分的道理無不都是語言,都是真理真言能夠表達的。所以這種的極微、極細,其中能夠包含著很深奧的語言道理,可以用語言解釋,只是要很長的時間。所以這只要我們用著清淨心,就是很專心,「能解其語」,「故能成就不思議力,聞香悉能知」。

所以,我們要用心來體會法,法法都在靜謐中,法法無不都是有充分的道理在其中。人,人要修的只有一樣,那念清淨心。現在清淨的心,未來的一輩子;若過去的清淨心,現在帶來的善種子,不分年齡,與生俱來就是這樣很清淨。所以,是菩薩必具行的六度,是入群修福持慧的般若,也是菩薩行持、勸他聞持。我們在人群中一定不要減少,看人說法,平時就要陪人聽法,這就是好好不斷用心在人群;更應該見善隨喜功德,這也是成就我們自己的善行,成就他人的善行。堅持戒律,深曠的大善一定要做,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六 3月 16, 2019 7:58 pm

[2019年3月16日上午5:20] 農曆二月初十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

2. 上人手札:「是菩薩必具行六度,入群修福、持慧般若; 菩薩行持,勸他聞持,更應見善,隨喜功德。」

(1)「是菩薩必具行六度」:用心聽,用眼、耳同時聽。用心多了解,每天都是期待人人生活中有佛法,法中有菩薩行。菩薩行,是人人要落實生活中,因為菩薩要修行的那就是要「具行六度」。

(2)「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需要內中萬行。萬行的動作,無不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口動舌、語默動靜,一切一切無不都是在萬行中,生活我們豈能輕鬆這樣將它放過,我們法有沒有去用心?

(3)「分秒不空過,好好把握時間」:最近大家都能夠常常聽到師父說,分秒不空過,時間要好好把握,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了。六度萬行我們有放在心裡嗎?有在我們的行動中嗎?萬行在分分秒秒鐘,我們有沒有落實?遇到什麼事情,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行為有沒有合和到我們的六度行嗎?光是在這裡,我們就要多用心!

(4)「入群修福、持慧般若」:何況我們是要入人群中去修福,與人結好緣,與人要互相勉勵。人人在我們的身上能夠得到的是歡喜,我們要給他們有法,與你在一起做事情,舉手動足、開口動舌,無不都是能夠帶動他,能夠讓他知道我們就是要這樣做,叫做修行。

(5)介紹:五歲多的吳柏謙小菩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6cPtAzqY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PW7_cdCiU
(5-1)「好因好緣,像是乘願而來」:昨晚,看到一位阿嬤,將她的孫子,這幾天在動作、投入的消息,就是這樣寫過來。聽到德懋(精舍常住師父)告訴我,將相片一張一張讓我看,我很感動;看到其中的攝影,這個孩子才五歲多而已,吳柏謙,小小的年紀。在過年前,我去到臺北,阿嬤吳瑞美帶他在身邊,將他穿得全身好像小慈誠一樣;慈誠隊穿的衣服──西裝、結領帶,等於是一個小大人,好可愛。坐在阿嬤的身邊,就很吸引我的目光,我的眼光一直看著這個孩子,怎麼這麼可愛、怎麼這麼投緣,看他坐著安然不動,久久都沒有動,就像老僧入定一樣,很可愛。

(5-2)「好的薰習」:大家在說話,他都聽了,一直到阿嬤說話的時候,阿嬤說話,介紹這個孫子,阿嬤在說的是說她過去投入慈濟,後來女兒結婚了,生子了,這個孩子她帶來身邊,她還是一樣慈濟沒有停,將孫子抱著、背著,一起和阿嬤活動的行動,這樣一直帶到現在。現在還是帶在身邊。

(5-3)「將師太要做的、要說的,都放在心中」:小小的會說話,就跟著人念,跟著人活動,背、誦、讀,就跟著人這樣在讀、這樣在念、這樣在唱,手語也是與大人一樣平齊。從小到現在,就是這樣,隨著他的年齡、日月,現在已經五歲了,過了年。這個孩子這麼小、這麼可愛,到底他做什麼呢?就是做阿嬤所做的,說阿嬤所講的;阿嬤說的是師太說的話,是師太要做的事情,所以將師太要做的、要說的,他都放在心中。

(5-4)「小小年紀,心志堅定」:任何人問:「柏謙,你為什麼一大早上起來就要去禮佛呢?」「要精進。」「禮佛之後呢?」「吃早餐。」「早餐吃了之後呢?」「就是要做環保。」禮佛、精進、聽法之後再去吃早餐,之後就要做環保了。每天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很有順序。

(5-5)「專注環保,手腳俐落,心心念念就是法,句句對答都是法」:他在環保場裡,不輸大人,看他去到雙和靜思堂,我也剛好去,去的時候看到他真的也在那裡,他說,大人就告訴我:「小柏謙,很可愛!」我說:「他難道在這裡有辦法做什麼環保,是不是在這裡玩?」那裡有一些環保的玩具,他說:「他就在這裡。」「在玩玩具?」「他會拿鑽子去拆,好的他會將它歸類放著,壞掉的、沒有用的,他會在那個地方拆。」拿一支鑽子,那小玩具,那種螺絲很細,他有辦法這樣鑽一下、轉一下,電將它釋放一下,機器就讓他拆開了,小小的螺絲讓他拿出來了。五歲,去年應該是四歲,我看到的時候,看到他手腳俐落,心心念念就是法,阿嬤與他說的話,句句對答都是法。

(5-6)「小小年紀,即使身體不適,堅持做慈濟」:兩天前,吳柏謙小菩薩有一點點不舒服,阿嬤說:「今天休息啦。」「不行,還是要照時間去環保站場。」那一天要活動了,同樣也是要精進;那一天,還是同樣要說話、要勸募,菩薩招生,提醒阿嬤要菩薩招生。今天活動要說話,大家都很喜歡聽孩子說話,所以那一天,雖然儘管不舒服,有在吐,阿嬤叫他休息,他說:「不行,排好的活動就是要行。」阿嬤帶他去,真的開始他在說話了,說到眼睛都快閉上了,看起來很不舒服,但是阿嬤問他的話,可能阿嬤也有點不捨,分心了,阿嬤說的,錯了,他會將她更正回來。

(5-7)「單純、認真,慈誠心」:孩子那種的單純、認真,過了之後,讓他再休息一下,開始與慈誠志工活動,因為那個活動有委員、有慈誠,進去到慈誠的團隊中,慈誠扛什麼,他就搬什麼,慈誠是這麼高大,他是這麼小,同樣搬桌子、拿椅子;搬桌子自己沒辦法拿,慈誠就幫他稍微搬一下,他也同樣要跟著大家搬。人都沒有桌子高,同樣還是跟著搬桌子、拿椅子,塑膠椅子,他拿得動,就與人一起搬塑膠椅子。要供人坐,桌子、椅子排整齊。看到那種小小慈誠隊實在是很可愛。

(5-8)「守住一念心,沒有一時不是在說法,入群修福」:這就是六度萬行。小小的孩子,這麼幼小,既是來到菩薩的家庭,從抱著、背著,開始入人群;入人群中,舉止動作,所說的話,沒有一時不是在說法。尤其是他這麼精進,不顧自己的身體多麼不舒服;看他在說話,行態就可以看得出來,真的是很累了,真的是很不舒服了,就是眼睛瞇著,他也是要說話。還有,很敏捷,阿嬤說錯字,他會幫她更正回來,可見這個孩子是很認真,在人群中,在具行六度。大家都很讚歎,這麼小的孩子,就有辦法這樣這麼守住一念心,大人應該要向他學。這小小年齡,「入群修福」,讓人看到,人見人歡喜。他的動作無不都是感動人。

(6)「持慧般若,莊嚴如如自在」:這就是智慧。智慧彼岸度,就是大人在那裡難免會說一些話比較輕鬆,若看到這個孩子這麼老成,一點都沒有想到他是孩子要和人玩。大人在放輕鬆,他還是莊嚴如如自在。

(7)「禪定,靜靜地如入禪定,啟發人的道心,讓人歡喜」:讓大家看到,自己還要修正回來,與孩子一樣就是要正經,要很正思惟。靜下來,他不知道在想什麼,就是這樣靜靜地如入禪定。同樣,動的時候,做環保,說話的時候,說佛法,靜下來的時候靜靜謐謐,這是不是智慧?與一般的孩子不同。比大人更穩重,這種「入群修福」,啟發人的道心,讓人歡喜。

(8)「持慧般若,型態起默動靜,能攝人心」:他的動作,他的形態,起默動靜等等,就是智慧。有的人心在凡夫的地方,看到這個孩子,趕快被他度彼岸去,那個心就被他攝住了,就像及時入佛道一樣,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位小菩薩。

(9)「菩薩行持,勸他聞持,身口意,自行持」:菩薩自己要自持,法,讀誦、書寫,解說,勸人說,自己聽,自聞,勸人聞。不斷勸人聽法、講法,度人聽經,這樣一直勸,勸到第五十個,大家應該要記得。就像這樣的孩子,他身口意無不都是自行持,自己身體力行。就是這樣,菩薩行就是這樣,這麼的穩重,就是這樣這麼殷勤,所以「菩薩行持」。

(10)「勸人身體力行,更應見善隨喜功德,佛法永住在心」:同時還要勸人聞持,勸人去聽,勸人身體力行。一位小小的孩童做得到,所以「更應見善隨喜功德」。看到善的事情,他隨喜,他歡喜,就是這樣再身體力行。看到這個孩子,感覺若能夠像這樣隨著他的年齡,佛法永住在這個孩子的心,將來少年了、青年了,又能入更加廣闊的群眾中,未來,佛法菩薩行者愈來愈是年輕化。我們常常看到一大群的小菩薩,不就是嗎?

(11)「柏謙小菩薩,特殊穩重,像個老修行者」:不過柏謙是很特殊,他很穩重,就像一個老修行者。每天的作息都是這樣,睡醒了,就將身體整理得很乾淨,跟阿嬤去薰法香;然後拜佛,吃早餐,開始準備做環保;做環保時,在群中就要說法,這是真的很特殊的一位菩薩。

(12)「見賢思齊,回歸童真,就是『如來清淨性』」:師父在說的這些法,在孩子的身上,都做得到了,請問我們大家做得到嗎?很簡單的事情,但願你、我向這個孩子看齊,回歸童真,就是如來清淨性。所以我們人人好好從日常生活中,找出了我們真如本性來。

3. ★複習經文:【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群臣諸宮人,聞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

(1)「用心聽,句句經文要放在心中用」:聽過的法,經文的字句是這樣,解釋過去,我們要用得到的要放在心裡,日常生活身體力行。好好去體會。

(2)「轉輪聖王」:那是過去的過去,未來的未來,那個過去的過去是人壽那麼長久的過去,或者是未來,長久的未來,會再出現的轉輪聖王。

(3)「過去眾生單純,壽命很長,而凡夫是『無明』的心念一動,十二因緣起」:意思就是,過去眾生單純,壽命很長,一直到眾生心念動,無明一動,「三細」生。三細就是「貪,瞋,癡」生起來,開始行動、意識,十二緣一直緣下去,一直生、老、病、死不斷,無不都是在「識與名色」中過;不斷就是「愛」與「取」中過,這樣「受、觸」,一直過來,大家好好去用心。

(4)「十二因緣法」:註:『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那就是生、老、病、死』。

(5)「每天也猶如在『十二因緣法』裡,是無明的造業開始,還是持戒行善的開始?」:不只是說在母親的懷胎形成的過程,我們每天就是這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就是這樣在緣,我們的生活中不就是這樣嗎?事情還未發生,早上起來,聽法,很單純。法聽了之後,開始一天的工作又開始了,人與人之間是不是無明有起嗎?三細有出來嗎?貪瞋癡有沒有出來?開始對人的行動等等,有感觸到嗎?有感受到嗎?在這當中,這十二種的動作,緣行,我們是不是這樣在轉呢?一直到了粗相,真正生啊、老啊、病啊,死啊;死,再來生,這樣一直在輪,一生一世業力愈來愈大。

(6)「沒有法,道理就不通,迷失造業」:因為沒有遇到佛法,道理不通,迷途迷失了,一直迷失掉,在那個迷途中。所以一生一世不斷累積,愈來造業,人壽愈短,這樣一百年減一歲,這樣一直減下去。就表示人的業愈來愈重,愈來壽命愈短,等到我們覺悟到了,開始重新再來。

(7)「學十善法,但心若無法堅定,不斷輪迴轉」:大小十善,我們都開始會知道了,開始試看看、做看看,點滴點滴累積,一輩子能夠做多少呢?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善業能夠造多少?開始做,這個當中有煩惱嗎?有間斷嗎?有放棄嗎?時間空過去了,一生又到了,就捨生再受報,再去下一回,人生就是這樣在輪迴轉。我們到底做多少善呢?因為心無法堅定下來。

(8)「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堅定的戒律、行善」:轉輪王、大轉輪王,同樣行十善,十善五戒,持得很堅定,做得很深入。堅定的戒律,五戒;深入的十善做很好,所以十大善,生生累積是堅定,沒有去讓它偏差掉,因為這樣,他能夠不斷不斷受。在我們現在的人群中,也是同樣這樣,深入大善,堅定持戒,生生累積、累積,將來同樣也是在轉輪王統領的社會,那個人生我們也能夠到達。

(9)「福德的身香,德香」:有這樣的轉輪王,有這樣那個時代的人民,那些人民同樣也是要做這樣的福,所以要累積這麼多的福德的身香,這個福德的香,德香。

(10)「群臣諸宮人,聞香諸所在」:諸人,這些人就是這些轉輪聖王,在同一世,在他的宮中裡面這些人,這些人在哪裡啊?在修行的人,就知道他們在哪裡。他們的環境,昨天說過了,他們的環境是重樓閣,環境之美,那個美善。

(11)「及地中寶藏」:寶物很多,不只是在這個空間,地藏,寶物也能夠滿地藏著寶物。複習昨天提到,「地藏」就是我們心中,人人的心中都有藏著這種的寶藏,這種大福;修大行,行大福業,這全都有。

4. ★釋義經文:【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 福慧二相,皆名莊嚴, 從其善者,獲善報相。

(1)「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不只是環境到處是寶;人穿的,全都穿、戴等等,都是能夠莊嚴他的身體。

(2)「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身上也是,不只穿、掛著的東西,身上所塗的都是香的東西,聞到這個香就知道這是什麼身份的人。

(3)「福慧二相,皆名莊嚴」:善惡二相,這是莊嚴的身,是如何莊嚴?是你眼睛看得到,這是惡行的人,不是莊嚴,這是惡行的相,這是善行的人的莊嚴,分得出善惡兩種的相。

(4)「從其善者,獲善報相」:善人皆是莊嚴相,從其善者則獲善報。做善的人,所得到的都是善的報。剛才說「十善」,大十善,堅定持戒,深入大善法,這種的人這就是諸天,就是這樣,這種轉輪王如天人一樣。

5. 【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以正知見,無雜念行,極善運用無間;行住坐臥皆得安樂自在,遍歷一切名為遊戲。因修持定力,獲五通力;持是法華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如是諸天──有情香。

(1)「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他們這樣在娛樂,不是像我們人這麼地粗重,他們是很輕飄,在那個地方遊戲娛樂。他們是用什麼方式在娛樂呢?就是「以正知見,無雜念行,極善運用無間」,這就是他們的娛樂,這就是他們的心,最快樂的事情,那就是正知正見,這八正道法都在他們的內心裡,正思惟,正念等等,正精進都包括在其中,這叫做「極善運用無間」,所以在八正道中。

(2)「行住坐臥,皆得安樂自在」: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正知、正見、正念、正思惟、正精進、正智慧」等等,這些全都無雜很乾淨,所以他們內心、行為是極善,這就是他們生活在運用,運用這樣的生活,無間斷。他們的行住坐臥,都皆得安樂自在,這是多麼逍遙的自在。

(3)「遍歷一切名為遊戲」:這就是他們的遊戲,不是在那個地方載歌載舞,不是。這些善行,就是他們無間斷清淨,這樣他們的心會快樂,他們會自在,安樂自在,這遍入一切就是身心自在。

(4)「因修持定力,獲五通力」:修持那個定將心定下來,心無雜念,完全就是正方向,所以「獲五通力」,五通,「持是法華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如是諸天,有情香」,就是有情的香。轉輪王、天人,他們的身上飄出了這樣的香,因為他們有很輕安自在的「五通」。

6. 五通力:『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

(1)「輕安自在是什麼?天眼通」:讓他眼所看的東西能夠很通透,我們人都是常常眼睛讓色將我們迷去了,他們用正眼定,通達,看到東西,這個形相分析很通透,他還是很形色很明確,絶對不受色迷。

(2)「天耳通,就是聽的聲音」:凡夫會受「聲」而亂了我們的心。他所聽的聲,大家互動,無不都是法音,互相分享法,互相說法、互相分享,所聞所知的法,那個地方。「天耳通」,聽一句話通達一切的道理。

(3)「宿命通」:自己知道我是如何來的;從十善行、從守戒中,所以他們所持的行動都很正行為。因為他們知道宿命,知道過去那個「持定、五戒」,知道他們過去善行。就是這樣,他們這次享受了,得到這樣的宿命的報。

(4)「他心通,通達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還有未來,他們通達了,所以「他心通」。你了解我,我了解你;你在想什麼,我知道,我不用猜,沒有懷疑,你的心、我的心,彼此都沒有互相猜忌的地方,所以心、行皆通,「他心通」。

(5)「神足通」:去哪裡,想要到達,我就能夠很自在安然抵達,來去無阻。就像現在也是,科技發達,我們這五通都有。「神足通」,透過科技視訊,我們能很快就到達,不論哪一個國家,只要一手指下去,我們一個人能夠分身到任何一個國家,都輕安自在,就自在落地;在那個地方與他們說話,在那個地方,我們聽他們的聲音。他看到我們,我們看到他們,這他們彼此之間來去沒有障礙。聞聲、聽聲,互相看,很清楚。

(6)「宿命通,來自『轉識成智』」:我們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宿命通」。我們自己要認識自己,我過去是如何來,我今生是如何過?幸好聽到佛法,我要好好持好這輩子,才可說下輩子,「轉識成智」,讓我們的八識田中藏著的是智慧,就像小柏謙一樣,他就是與慧俱來,才有辦法那麼的安穩自在。「宿命通」,希望我們也做得到。「他心通」,彼此之間,眾生結好緣,互相就是知己,彼此。

7. 『衣服,禮儀敬意;瓔珞,智足明心;塗香,淨身如蓮;聞是,香氣芬馥;如是知種種身香。』

(1)「衣服,禮儀敬意」:我們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這就是我們的禮儀。所以慈濟人都是到處就是一律,呈現團體的禮儀。見人就要服裝端正,表示敬意。現在的人穿著邋邋遢遢,實在是很沒有禮儀。我們見人就是要很整齊服裝,這叫禮節。

(2)「瓔珞,就像智慧,智足明心」:瓔珞是一個莊嚴具,要莊嚴,就要有智慧,要充分智慧具足;我們要常常明我們的心,與人在互動、說話才不會失態度。這樣就像掛著瓔珞,莊嚴著我們的身,我們的身格能夠自己保護。

(3)「塗香:就是清淨身,淨身如蓮」:身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聞」,就是「香氣芬馥,如是知種種身香」。這樣一路過來,在經文之中,我們看得到也了解得透,希望我們能夠好好用心。

8. 「禮之用,和為貴,『有情、非有情』氣氛,各有默語真言,以持清淨心,能解其語,故能成就不思議力,聞香悉能知。」

(1)「禮之用和為貴,有情、非有情氣氛」:有『有情』或者是『無情』,這全都是氣氛;有情就是人,不論是天或者是轉輪王,他們的境界,或者是牛、馬、羊這些全都是有情、有感覺。而若是樹香、木香、草香,是『無情』世界。

(2)『有情、非有情』:所以這些香都聞得到,這些草木有什麼作用嗎?這樣光是看到就能夠了解。這些人在遠處聽到名就會清楚,他有什麼德、有什麼樣的福,有什麼樣的業,差不多那個氣氛就能夠了解。

(3)「各有默語真言」:花有花的語言,它們也有那個,它們的裡面芬芳極微,極微芬,當中能夠分析出來的東西。那幾天在說極微,木有木它的成分,有多少的藥草都是從這個木、草木提煉,或者是山,這土石中都有它很微細的成分合聚在一起,分開就各有作用,所以說「各有默語真言」。當中包含著的,要分析出來,能夠將它分析出來,能夠說出來的名;從化學將它提煉出來,叫它什麼名稱,所以「各有默語真言」。

(4)「以持清淨心能解其語」:世間大自然的東西,全都有它能夠表達、能夠說出來的成分,所以將它叫「默語真言」。只要我們有心,能夠就像聽到它們各個的成分的聲音。曾說過了,靜下來聽土地在喘氣的聲音,在脈動的感覺。所以心若靜下來,這全都是有辦法去體會得到。

(5)「只要我們心清淨,體會天地間道理」:天下之間,有色、無色,有情、無情,都有它們很充分的道理;無不都是語言,那個真理真言能夠表達的。這種的極微、極細,能夠其中包含著很深奧的語言道理,可以用語言解釋,只是要很長的時間。只要我們用著清淨心,就是很專心,「能解其語」,「故能成就不思議力,聞香悉能知」。

9. 「用心體會法,法法都在靜謐中」:法法無不都是有充分的道理在其中。人,人要修的只有一樣,那念清淨心。現在的清淨心,未來的一輩子;若過去的清淨心,現在帶來的善種子。你不分年齡,與生俱來就是這樣很清淨。

10. 「菩薩必具行的六度,入群修福持慧的般若」:菩薩行持、勸他聞持。我們在人群中一定不要減少,看人說法,平時就要陪人聽法,這就是不斷好好用心在人群;更應該見善隨喜功德,這也是成就我們自己的善行,成就他人的善行。持,堅持戒律,深曠的大善一定要做。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
11.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道風德香入心,不論年紀大小,總能攝受人心,這就是法髓,體會無形的道理,就是在這樣有形的型態、莊嚴氣質、穩重如老僧禪定心在身上,告訴我們有輪迴的道理,慧命是永恆的道理,「善人皆是莊嚴相」,柏謙小菩薩讓人一看,就能攝受身上的氣質。

而今日非常法喜聽聞釋義這段經文,【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以前不懂經文出現「遊戲」的意涵,聽聞上人開示。「他們是用什麼方式在娛樂呢?就是以正知見,無雜念行,極善運用無間」。自己就會聯想到,就如慈濟的入經藏演繹的畫面,法入心,法入行。日日薰法香,真的是法喜滿滿。

一直很感動在慈濟世界裡,總是能看到很多菩薩們的身行典範,包括連幼小菩薩都是能給予我們深思,見賢思齊,「沙彌雖小能度人。龍子雖小能興雲」,生活中的人事物,處處都是法。我們心,時時如「常不輕菩薩」的尊敬尊重每個人。用心體會法,培養念念都是清淨心,法法都在靜謐中。共勉之。


月亮 在 周六 3月 16, 2019 8:02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六 3月 16, 2019 8:00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六 3月 16, 2019 8:02 pm

回頂端 向下
 
2019/03/16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