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4/0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9/04/0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4/0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4/0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三 4月 03, 2019 5:10 pm

201904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自在輕安善逍遙,
逢人歡喜傳法樂,
修持經法滋長慧命,
獲法喜精髓微妙法。


  用心,多了解啊。歡喜,是在歡喜什麼呢?自己內心不斷喜悅的心,從心湧出,這個自在,很自在、很歡喜。這是從輕安,輕安就是心無粗重,沒有粗的煩惱,沒有重的困難在內心,心就是這樣很自在、很輕安,又含著那分的喜悅,這就是「自在輕安善逍遙」。沒有不好、不如意的事情,那叫做善。人生能這樣,應該是最快樂,無憂無慮,沒有不如意的事情,每天就是這樣自在輕安,這真是樂逍遙啊!想要樂,總是沒有惡就樂了,所以「善逍遙」。


  就像這樣,與人無罣礙,這就是「逢人歡喜傳法樂」。我們與人沒有瓜葛,卻是與人有結好緣,所以看到人我們就要傳法。因為我們逍遙、我們自在,逍遙自在的方法要靠什麼呢?我歡喜。是靠什麼來歡喜?聞法歡喜,道理通達了,沒有憂愁。就像這樣的法喜。有人會看到,說:「你過去,啊,看到你時愁眉苦臉,現在為何看到你這麼逍遙自在呢?」我們就趕緊與人來分享。或者是不必別人問,我們就自敘說,不必人家問我們,我們就說:「來啦,你最近是怎麼了?看你的心情重重。」「唉呀,我是有遇到什麼困難……。」聽一聽,「沒有啊,這哪有困難呢?我的過去比你更難。」「如何度過的呢?」「看開了,放下了!」


  「要如何看開?如何放下?」「佛陀的教法,道理條條是通達,世間沒有過不去的苦難,只要你將心放輕鬆,將人事不要一直往不好的路走。一個人對我們有什麼瓜葛,不要想壞的,我們就盡量來想這個人曾經有過;曾經有幫助過我,對我這個時間,用這樣的態度,對我幫助更加大。」「這哪會是理由?這樣的人,他是什麼時候幫助你呢?多久的事情了?現在對你這樣,哪有再更大的幫助?」「有啊,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在那裡迷路的時候,他指點我,說路是要從那裡走。我知道了,原來我只是一個方向不對,所以為我指點一下,我往那個路去,果然我遇到貴人了。從這樣,我一輩子一帆風順。這時候看到他,當然我要感恩他。」


  人家就會再問他:「你感恩,而他這時候對你這樣,是不是很不公平?」就說:「這是讓我看見人間啊,雖然過去對我,現在我對他,他不能夠滿足,又來用這樣的方法。果然,以你們看起來是這麼不對,我的感受是很感恩。」「還有什麼可讓你感恩的呢?」這是兩個人的對答。他就說了:「有啊,學佛的過程中有『增上緣』與『逆增上緣』。」「什麼叫做『增上緣』?」朋友這樣問,他說:「就是我在迷茫的時候,他點醒我,指出我該走的方向,我遇到好人,那段就是我的『增上緣』。他那個時候若沒有為我指一條路,我沒有今天,這個恩我永遠都在。」


  「他現在是對你這樣。」「所以我要更加感恩他,因為佛經中說『逆增上緣』,儘管我這時候如何對待他,回報感恩,他無法可感覺,這是佛法所說的,可憐憫。所以我現在是用感恩、憐憫的心來陪伴他、來幫助他。無論如何,我總是用我曾經過的事情,接觸到佛法,佛法的道理,有因緣、有譬喻……等等,我只好就是用這樣來陪伴。我自己知道與他的因緣,我陪伴他,能夠用種種方法譬喻給他聽,讓他了解佛法。」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有的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是現在說的這段是一個迷、一個醒。醒悟的是接受佛法的人,雖然旁邊的人替他忿忿不平,但醒悟的人他自己很清楚、知道,所以他的心自在。雖然旁邊的人看到他們兩個人之間,一個不知足的對待,一個是感恩心的回報。後來的這位,他就是忿忿不平,他認為:你在迷中,我很清楚,我是旁觀的人,我覺得我看你們兩位,不公平啊。忿忿不平。


  回過來,這位就回過頭來告訴他:「我很清醒,我是因為這樣這樣,我得到佛法,所以我心自在輕安,善逍遙。我用善來對待人,我這時候很逍遙自在,我只是抱著一個心,見到人,培養這分歡喜心,因為我心中有法,我光是看到人就一直想要用機會與他分享佛法,分享我的歡喜。所以我看到你,也要向你說佛法,因為我沒有你想的這麼委屈,我是這麼輕安自在。」回過來,他將他度化過來,這就是人生。我們若遇到人,雖然我們看:啊,很不公平。我們就不要一下子就說:「這對你不公平。」因為他接受的人輕安,所以我們應該就是讚歎他:「你是得到什麼法?你是用什麼方法來克服?人家對你不公平而你卻能夠這麼輕安自在?你用什麼方法?」我們用請教的來問他,不要說:「這樣對你不公平,你應該……等等。」這就是我們要學的道理。


  看到的人是這麼輕安自在、這麼歡喜,見到人就要傳法。我們聽起來,這個人格,難道不是我們所尊重的人呢?這就是我們要如何來選擇朋友?如何來對待人?在這當中我們就能夠了解。所以要了解的,就是用法,還是法。法要從哪裡來?受持經法。因為經是佛所說,這樣曾經過的事情,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徹悟了人間萬事萬法,無量人間法,出世間的道理,他面對著世間來講出世法。當然要說世間法,他就已經曾這樣在人間經歷過。所以他從出世法,就是真理,這樣再入人群講出了出世的道理,來勸人人處世的方法。所以處世方法就要從道理上教我們。我們若不懂得人間法,如何來對人,如何來做事,這樣就無行可修了。


  修行就是要學會做人;對人、對事、對物,這就是修行的過程。對人、對事、對物若能清楚,這就是有修養的人,這就是依教奉行的人,這叫做持經法的人。「修持經法滋長慧命」;因為他有持經,用這樣的法已經是滋長慧命。他若沒有智慧,哪有辦法對人間;人與人之間是這樣的不公平,他卻能夠用法來化解。不論是面對著兩舌,剛才那位旁觀者再怎麼用不好的來形容,他是兩舌,將那個人的事情說給這個人聽,幸好這個人明道理,反過來用道理來說服他。要不然常常對人說:「我替你抱不平。」這不是對的事。要很清楚,冷靜勸人和,不是只在旁邊煽風點火。有修行的人,事情看清楚,我們慧命在增長,哪怕有人來告訴我們:「我對誰真的抱不平。」而我們能很冷靜,勸這位、說服那位,兩邊都讓他們和好。這就是為人間調和人間事,也是淨化人心。常常在聽的道理,其實都是在人間裡面。


  所以「修持經法滋長慧命」,之前說過,因為我們輕安、我們逍遙,我們逢人歡喜傳法,這全都是經過了受持經法,已經得到了法來滋養我們的慧命。我們的慧命在成長,因為這樣我們「獲法喜精髓微妙法」。法喜精進;我們得到法,那種的微妙在我們內心發揮效用。不知道我用這樣的方式來說明,大家能了解嗎?了解我們做人,哪怕經過了許多困難,人家有意無意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向,不論他是抱好心來為我們指方向,或者是無意中為我們指一個方向,總是讓我們走對路了,我們都要心存感恩。


  這種的感恩心,回過頭來你回報,回報給他多少,但他都還不滿足,還對你怎麼樣,又產生了其他人這樣來替你忿忿不平,是不是我們會被他捲進去。本來無事,因為又有第三個人替我們抱不平,這樣的人說話,我們會受他影響嗎?會開始對那個人,我們起了不滿的心嗎?若這樣就是人事複雜了,本來是這麼簡單,卻因人而複雜。若我們用簡單的心,面對著人間事都這麼簡單,永遠都是在「自在輕安善逍遙」之中。因為我們得到的就是「法喜精髓」,是微妙法,在我們的內心不斷在滋養我們的慧命。若有得到法,我們的慧命就是用法在滋養我們,所以我們每天都是這樣的歡喜,每天都在講這樣的法。這種歡喜傳法樂,傳出了,「我很歡喜,我遇到事情我很輕安、很自在。」這種「修持經法滋養慧命」,你才有辦法去傳法,要不然自己都不歡喜了,要如何傳法給人呢?自己得法都不受用了,你有什麼法可傳給人?


  所以,這段文你們要用心放著,去體會,用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面對著道理,我們會合,如何來與人說話,這也是舌根的功能,請大家要用心。我們有佛法,又有法可說,要靠我們的舌根。我們的思想正確,我們的舌根若動,是要說法,不是要用來吃甘、苦、酸、澀,不是。我們是要用來說話,說對人間有益的話,所以要很用心體會。前面的文就這樣說,


複習經文:「諸天龍夜叉,及阿修羅等,皆以恭敬心,而共來聽法,是說法之人,若欲以妙音,遍滿三千界,隨意即能至。大小轉輪王,及千子眷屬,合掌恭敬心,常來聽受法。諸天龍夜叉、羅剎毗舍闍,亦以歡喜心,常樂來供養。」


  前面說一個字叫做「樂」(lo̍k),後面的叫做「樂」(ngāu)。我們剛才說過「樂」(lo̍k),那就是慧命,我們的傳法樂,傳法讓人快樂。後面就是「樂」(ngāu),樂法。我們就要清楚字的用途。「諸天」,那就是很多不是人間的人,就是諸天人要來聽法。不是只有天人,還有天龍八部,龍神都來了,有阿修羅……等等,都是用恭敬心來聽法。所以能夠這樣,這說法的人不論他的聲音,所說的法就化為妙法、妙音。所說的法,不是只有在這裡說、在這裡聽。在這裡說的法,也很快就會傳遍,傳遍在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這樣叫做「三千世界」。在這個三千世界,隨意聽到這個法,他們能夠「隨意即能至」。因為法的微妙,天龍八部全都歡喜來,來的目的就是聽法。這就是佛法的奧妙,你說得對,歡喜,法化成了音聲,音聲來讓很多人有一個方向,就四方八達(四面八方)天龍八部都這樣合起來聽法。「大小轉輪王」,轉輪王他就是統領天下。超越人間大福的人,這叫做轉輪王。轉輪王有大、小轉輪王,有大王、有小王。「及千子眷屬」,這些全都是他的眷屬、子孫等等,很多很多全都來了。


  全都用恭敬心,「合掌恭敬心」,常常都是來聽法,「常來聽受法」。你們讀哪一部經都能看到天龍八部,同時在道場聽經,每一部經,尤其是《法華經》的每一品都有天龍八部。他是世間的護法者,這個法需要保護,他們都能夠現身在法會中,「常來聽受法」。諸天龍夜叉、阿修羅……等等,他們都用歡喜心來,歡喜來聽法。「常樂來供養」,常樂就是很歡喜,常樂來聽法,同時也是來供養,用他們的行動護持佛法來供養。接下來這段文就這樣說了,


經文:「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或時為現身。」


經文簡釋:
「梵天王魔王」;梵天王,人間修善大福力生為色界主。
魔王居欲天頂其權實不同。實即天魔、真邪見者。


  我們要知道,「梵天王魔王」。「梵天王」這些都是「人間修善大福力生為色界主」,色界天的天主,以及魔王。魔王,若說到魔王,我們就會覺得世間種種的事情有了障礙,我們都說,「哎呀,魔障啦,是魔來障礙。」這個魔也就是煩惱魔。魔,就是我們在修行時,即使是修善行的人,他有福,但是福中還是帶著煩惱,所以這個魔隨著福也會增長。所以在天,梵天、天王之間,雖然他們也能夠生天,這些都是在人間修善大福力為主,所以他生到色界去。


  魔王就是說生在天上,但還是帶著煩惱去,還是有煩惱,就像阿修羅,他有天福沒有天德。但是阿修羅,他是自己愛發脾氣,而魔王呢,就是障礙人脫離色界等,很怕人脫離三界。若人勤修勝善欲超越三界生死,欲界第六天魔王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之事;所以若有人要修行,他就會來困擾。佛陀將要成佛的時候,也要先降魔,要先降伏魔。因為將要修行,將要成正覺之時,那裡現出很多很多的境界,而這個境界在哪裡呢?在這個心,在心、腦中出現出來,很多會誘惑人,層層的欲念、境界現前,自然會誘引你脫離了清淨。那個一念心若染污了,那就是清淨念整個都被破壞掉了。


  這個清淨,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怎麼樣的方法,魔來的時候,我們有那個能力將他推開。有的時候,我們選擇這件事情要去做,卻是後面一個念頭:「困難啊,何必呢?」等等,「何必去做呢?」「是為什麼要讓啊?」這些都是想起來時,那種的魔念,明明我們應該要去做,當中若有一項障礙我們,讓我們在那裡卻步。能夠利益人的事情,你應該做的事情;你要說,這個法你應該要追求,卻是你在這當中,自己的內心就起懈怠。或者是有人一句話讓你停步,這都是叫做魔來障礙。


  但是,這樣的魔,他也有修福。總而言之,就是有在修福,卻是沒有去除煩惱,佛法沒有真正入心,只知道造善會得福,不知道佛法能去除煩惱,所以這叫做魔王。魔王他在欲天裡,希望人人與他一樣享受欲樂,所以有人要修行、要斷煩惱,要全部清淨,超越三界,魔王一定會出來困擾你。你付出無所求還要再感恩,有時候也有種種的障礙,所以常常說慈濟人不容易,有辦法做到「三輪體空」,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這樣就能夠脫離魔障。這種心不受其他來障礙我們,我們一心志付出,這樣就對了。


  所以魔王就是會障礙人的善法,障礙人脫離欲界等,這就是魔。但是他有福,他在人間有修福,「隨喜功德,你叫我做我就做,善事我『加減』做。」就像這樣。但是煩惱一來,他就起無明,不只不做,還起無明,聽人說什麼,就開始斷人的善根;不只是自己的善根斷了,還斷其他人的善根,這也是叫做「魔來障礙」,這種也很多。我們好好用心想,有所障礙就是魔的障礙。看看那個「魔」字,是不明白道理。因為「麻」下面又有「鬼」,那個麻園;造字很有趣,它就是種麻,種起來就是這樣整片麻園,而麻樹很高,人走到裡面,密密麻麻走不出來,會怕,我們的心鬼就出來了,聽到聲音,走不出去。就像我們在這片園地裡面,走不出去,有疑生鬼,所以叫做魔。這種心不明白,我們的心有這樣很多很多煩惱無明解不開,這種的無明,想不開那就是黑暗,黑暗那就是像鬼一樣。


  所以,鬼在我們的心中叫做「魔」。心中不要有鬼,常常聽人會說:「你心中懷鬼胎。」意思就是道理不明白,起煩惱了,這就是魔。魔,有從我們內心產生出來,魔有從外面出現,所以我們要很注意這個「魔」,不要受魔障礙。所以,「魔王居欲天頂」;他們生在這個欲天的高層,「其權實不同」。梵天王很單純,魔王很複雜,他們各有所掌,各有所權利,領導不同。魔王就是統領他的魔軍,梵天王就是統領單純、善良的天眾,所以天與魔常常在對敵。就像釋提桓因常常就與阿修羅在打仗一樣,但是這個魔是更加危險。


  他在人群中,有時善,忽然間產生出來「無明軍」,他就會產生「無明風」。有人就是這樣,很多人不明道理,聽到就生煩惱,生起了煩惱,那就是魔來障礙我們。不只是魔來障礙我們向前精進,自己也很快成為魔群眾,被魔降伏了,這更加要注意。人云亦云,或者是說得很正義,就是,「我是替你抱不平。」像這樣也是心生魔了,自己不清楚,來替別人說不平的話,這也是不對。所以我們的心要常常調理好。


  「實即天魔、真邪見者」。這種魔的力量很大,所以真邪見的人,真的是邪見的人。魔,真的無法與他說清楚,再怎麼說都說不過來,這就是邪見。你要用正法告訴他,佛都無奈何。雖然降伏是佛自心降伏,其實這個魔,人家說:「道高一寸,魔高一丈。」同樣的道理,哪裡有正法,那個魔就到哪裡去障礙。所以這個魔王的力很大,這是「真邪見者」。我們人有邪見就是魔,同樣的道理。


*權即菩薩,變化現身,考試行人令堅道力。


  「權即菩薩」。用方便,方便法要如何來應化人間?變化人間。變化人間,不是沒有化有,他能夠隨你的心意,先與你一起說話,慢慢將你轉化過來,這就是菩薩。「這位菩薩,你這個人為何與這些人一起呢?」「我這個人,我就是將要去度化人,我就是逢人歡喜要去傳法的人。所以我在這人群中,我會想辦法好好為他轉變他的觀念,化惡為善。」這就是菩薩。「變化現身」來「考試行人」,有的他已在修行中,人就在修行中,你又這樣對他,這就是菩薩要考試,你這個人有在修行,我的態度讓你……。你明明做得對,常常給你臉色看,看看你有辦法,每件事情都做對?看到的都是不好的臉色,你到底能夠再忍耐多久?這件事情你是不是真心要做?有真心要做,這些要做的事情就是你的,而若不真心,看臉色他就放下了。「考試行人令堅道力」;所以菩薩要來考驗修行人,如何讓他道力堅固,很多事情要讓他去做,他是不是有辦法承擔?有辦法承擔,又沒有半途而廢,這才是真菩薩。


經文簡釋:「自在大自在」
自在:即化樂天,以福力化現,而自受樂。
大自在:即他化自在天,化由他力,名為他化。而於其中得大自在。又色究竟,亦名大自在,即摩醯首羅也。【說明請見附註】


  所以,「自在大自在」,前面有自在、大自在。「自在」這就是「化樂天,以福力化現,而自受樂」。他已經造善法,造善已經在自在天,全都是逍遙自在。他有福,他以福力來現化,自己在受樂。「大自在,即是他化自在天」,就是「化由他力」,看到別人在快樂,我比他更加快樂。我很自在,我要去化度他,化度他讓他快樂,我更加快樂。就像我們常常說,我們很辛苦去為人、幫助人,對方得救了,得到物資,得救了、困難解決了,而我們得到什麼呢?我們得到歡喜。所以看人歡喜、受樂了,他得到了,他的困難解決了,還有東西也拿到了,他歡喜了,我們看到後,我們的心比他更歡喜。就是借他的歡喜,我們來歡喜,借他的自在平安,我們來自在平安,這就是福中福的人,這叫做自在天,自己很自在;我們幫助他之後,他更自在,我們比他更自在。這種真的是見人善而隨喜者,這叫做「自在大自在」。


  所以,「即他化自在天」。我們人若能夠這樣的境界,這就是如「他化自在天」。我們自己自在,看人自在,這樣我們更自在。所以,「化由他力」,「化」的意思就是我們借他們的力量,借他們的歡喜,我們來歡喜。同樣的道理,借他們的力量,我們一起來成就這件好的事情,大家共同來成就。借力使力,這也是借他力,這都很容易,做得到,不困難,「而於其中得大自在」。「又色究竟」。在這色界之中,很究竟,「亦名大自在」。這個色,我們全都沒有罣礙了,這就是大自在,逍遙。大自在就是逍遙,我們很逍遙,我們很自在了。這就是我們在這當中能勝過了魔、「首羅」(八夜叉之一)。所以我們要很用心,這種自在心我們平常就要好好自己來鍛鍊自己的身心自在。


經文簡釋:
「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如上所現欲色無色三界諸天,常為法故,至法師所。


  這段就是在說這些諸天所現出來的,就是在欲界天的天王、天眾,有色界天的,有無色界天。這色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叫做「三界」。這三界諸天,說法者就常常為他們說法,所以這些人常常來到說法者,就是法師的地方來。
經文簡釋:
「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諸佛即是妙覺世尊,弟子即是三乘聖眾,聞法音時,常來護念。


  所以,「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就是他們常常都來,來在諸佛、佛的弟子中,常常來聽法。不只是聽法也常常來護法。看看我們有多少的菩薩,不是來聽法而已,也是來護法,來護法也來聽法。同樣的道理,不論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些天人、天王,同樣常常擁護諸佛與諸佛的弟子,凡是在說法的道場中,他們都常常在那個地方來守護他們。所以,「諸佛即是妙覺世尊」。就是,在說的諸佛就是釋迦佛,「弟子即是三乘聖眾」。這都很簡單,大家看了就清楚。就是「聞法音時,常來護念」,這段文字都很簡單。


經文簡釋:
「或時為現身」;現身有一切現,即是見佛色身。理現,即是解佛法音,名見法身。


  「或時為現身」,常常都為他們現身來說法。所以,「現身有一切現,即是見佛色身」,這叫做「一切現」。「理現,即是解佛法音」,所說的見佛身,就是有形、有色,這都叫做可以看到的身;一種叫做「理身」,理,用理來顯佛法,「名見法身」;這叫做法身。


*善持是經,則所說諸法即攝遍十法界,舌之功德殊勝如是。五舌之用,文不明顯。


  「善持是經,則是所說諸法即攝遍十法界,舌之功德殊勝如是」。舌之功能,舌的功德,它的功能、它的德就是殊勝如是。因為要說法,天人與天人自說法,天人來人間聽聲聞、緣覺、辟支佛,受持經的人說法,也來聽佛說法等等。這攸關於法、說法都與舌根有關係,所以舌根有功德。它的功德是「殊勝如是」,就是這樣。所以,「五舌之用,文不明顯」。眼、耳、鼻、舌、身,這全都可以來表達法,所以「五舌之用」。


*能作六道語,即肉、天二舌。
能作二乘語,即慧舌。
能作菩薩語,即法舌。
一時互用,即佛舌。
舌根功德竟。


  所以,「能作六道語」,它可以來作六道的語言,可以為天人,為天說、為人說,為地獄、餓鬼、畜生說,可以在六道中來講說道理妙法。所以,「即肉、天二舌」,就是肉與天舌,二舌。「能作二乘語」,能夠當二乘,就是聲聞與緣覺這二乘語言,「即慧舌」。「能作菩薩語,即法舌」,菩薩就是都說法。對天、人就是用我們凡夫的舌頭來說智慧的語言。菩薩要說法,他說的都是法,叫做「法舌」。「一時互用」,同一個時間互用,這就是「佛舌」。佛也能夠對天、人,對一切菩薩來說法,這就是佛的舌。


  所以有這樣的舌根,有這麼多的法用,我們真的就要好好利用舌根,能夠時時輕安,能夠善逍遙。說很好的話能夠度人,能夠讓人人聽歡喜、理解法,我們要時時傳法。所以受持法來滋養我們的慧命,我們在說法給人聽,其實也是在增長我們的慧命。很多,總是一切就是以舌根來成就。這樣,舌根的功德有千二百,這就是舌的功德。「舌根功德竟」;這段文就告一段落,這是舌根的功德。


  大家要很用心,我們的六根、六識,都有它各自用處,舌根的用途更加開闊。所以我們要珍惜它,要說好話,說好語多勸人善,讓人朝向善的功德去實行,要不然,很快無明風一吹一下,這功德根反向,那就成為了惡。所以我們要好好多用心啊!


************************************************************


【附註】《法華經句解》自在者,即化樂天。以力化現,而自受樂。名為自在。大自在者,即他化自在天。化由他力,名為他化。而於其中得大自在。又色究竟,亦名大自在。即摩醯首羅也。
[莫醯伊濕伐羅]
(天名)Mahes/vara,一作摩醯伊濕代羅,略名摩醯濕伐羅,摩醯首羅。摩醯者大,伊濕伐羅者自在,即大自在。位於色界頂上之天神名也。慧苑音義上曰:「摩醯首羅,正云摩醯濕伐羅。言摩醯者,此云大也。濕伐羅者,自在也。謂此天王於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後略)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9/04/0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