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四 6月 06, 2019 2:09 pm

2019060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義理之所歸趣,
了達如諸義趣,
是所說無量義,
法妙何所歸趣。

  用心,用心聽入!人間,我們要好好用心來聽。佛法,我們到底要聽到哪裡去啊?最重要的,要很用心透徹了解道理的方向,大家要很用心。有用心了,理與我們的心會合,心在動念中,動念中行入人群,這是一個很密切的。到底當中說什麼呢?「無量義」。因為人生處世間,我們住在這個世間裡,會遇到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只要我們發心立願,行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一個地方有苦難,我們就是必定往眾生苦難處去,去發揮我們的良能,發揮菩薩六度。方法在人群中,這個法是妙啊!付出,被幫助的人得到幫助了;付出的人,歡喜、快樂,也是這生中最有價值的生命。這是法所歸處,回歸回來到我們的慧命。

  昨天非洲的慈濟菩薩回來,有南非、有東非的菩薩回來開會,也是回來溫馨的座談。很感動,開始開頭所聽的,就是我們最近兩個多月來的大議題,東非救災,有馬拉威、辛巴威與莫三比克,這三個國家受到「伊代」氣旋這樣進去。一次進去、出來,業力又將它再牽引進去。造成這一波重重的大災難,讓這三個國家;原來就已經是排在世界最貧困國家前面,原來就貧了,再加上了災難,苦不堪啊!菩薩聽到了、看到了,菩薩見聞,苦難眾生在那裡;菩薩道開始從心門打開了,菩薩道路展開了,從這樣開始。南非慈濟人一直越過了幾個國家,越過了莫三比克、辛巴威,到馬拉威去,第一批救災救難的菩薩到最遠方。

  看到那裡的菩薩受苦難,進去發揮了智慧、毅力,為那裡苦難受災的人,馬上採購磚、水泥,就要為他們重建。進去到裡面,受災的人很善良,願意付出做志工的人也很積極。哪怕自己受災了,房子也已經破壞了,她(愛琳娜菲)也願意自己的家未修,還未修好,她也捐了一千五百塊磚,要來響應慈濟,幫助再重建。我們的志工問:「妳的家裡也毀掉了,還未修。」她說:「我,倒了一半,我還有一邊能夠住。看到比我更苦、較嚴重的人,所以我願意捐一千五百塊的磚。」昨天聽到恆民,負責這次馬拉威賑災,以及潘居士,還有周居士,年輕人跟著前輩。前輩如何傳承、如何陪伴,他就這樣來、就這樣做了。聽,很感動,這是南非志工去支援的。

  其實南非慈濟人這麼多年來到東非去布善種子,莫三比克也是,現在有這麼多的志工,有二、三千位的志工,開頭也是南非的菩薩種子,經過潘居士陪伴、帶、教。南非志工這樣穩穩在那個地方,教他們如何耕心田、造福田,很用心,來來回回,有好幾次去教他們,所以莫三比克現在,有二、三千位的志工。他們就這樣不斷不斷互相教育、互相地陪伴,現在增加到二、三千位。都是從少少的幾位開始,一直到現在。

  這次莫三比克這場大災難,幸好有這麼多當地的志工。經過了岱霖、迪諾夫妻在那個地方帶領著二、三千位,如何分配。在距離一千二百多公里外那個地方,他們願意,距離那麼遠也願意來投入重災區。讓人更加感動,一、二十位聽到師父說:「很擔心,大家若回去要怎麼辦呢?而災區也需要有人帶,帶出當地的志工,我們才有辦法繼續在當地,繼續幫助他們去規畫。」東非莫三比克,這些志工的當中,他們就說「願意」,願意移居來到這個災區。這樣有近二十位(18位。18位本土志工發願從首都馬普托移居到災區雅瑪郡),人人都有做好心理準備,他們願意在那裡,長期住在災區,去帶、去訓練他們,訓練能夠與莫三比克一樣,如法如規,如律如儀,在那個地方。有的人就說:「我要去,我就是要去教他們如何縫紉,補它、車縫它,車縫什麼呢?縫縫補補。不論是米袋去到那裡,送米出去了,將米袋收回來,裁剪、縫補,車縫它,拿它製作大袋變小袋,變成了手工藝品。

  他們懂得縫紉的,他們就說:「我要帶縫紉機去。」而有的就說:「我要去那裡傳,傳,將慈濟的精神,『竹筒歲月』傳過去。我要帶竹筒去。」還有另外一個,她說:「我要去那裡做香積,我要帶這大口的鍋子去。」又有一位,她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割蘆葦草,曬乾了編,編成了草蓆。我要帶這些亁的蘆葦草去教他們。」又有一位拿著鋤頭,她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如何種菜、耕作。」所以每一位都在視訊畫面上告訴師父:「我要帶什麼去,我要去那個地方永居在那裡,要長期去教他們。」

  看到每一位那種單純、勇敢發心,真的是很不簡單。離鄉背井,一千二百多公里,願意去那裡,長期住在那裡教他們,這是莫三比克的本土志工。南非呢?去馬拉威,南非要到馬拉威是很遠,是二千四百多公里,他們很克難式的,坐車、轉車,這樣一班一班轉,總共轉過了三天兩夜。很辛苦,光是坐車就幾十小時。來來回回,去幫他們建房子,幫他們去讓他們安心、去帶動他們。昨天,恆民在提起「披星戴月」,是啊,也是不怕辛苦、不畏辛苦。我內心就這樣想:當地的志工,「黑珍珠」,粒粒都是黑珍珠。師父說的話他們聽不懂,經過了翻譯再翻譯,能夠將這個法這麼入心,願意那麼發心投入,願意這樣去付出,真的是有獅子的勇猛,也有駱駝的耐力,更有赤子之心。他們抱持著這種心,如何帶他、如何教他,如是我聞、如是我作,不論是南非到馬拉威去勘災、去復建,也是同樣這樣帶去。從南非慈濟志工、本土志工帶去,再去帶當地災區的本土志工。

  而我們在辛巴威,朱金財居士一個人要帶,其他的志工比較沒有這樣很接續,但是常常看的就是朱居士一個人來來去去,但所帶的志工都很聽話,朱居士如何說他們就如何做,也是做得很好,只是覺得力量較單薄。若是莫三比克,力量就覺得很旺。岱霖與迪諾雖然是兩個人,他們在那個地方平常所帶動,這二、三千位志工平時就在動;他們若不在,就是有志工種子互相教育,定期定日同樣在精進,同樣朝山、禮佛,同樣。雖然宗教不變,但是禮節如儀。有那個大空間(「慈濟的家」),平時,這幾年來他們就是有這樣不斷在會合、會合。這時候,一開始,離一千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可以一動千手動了,這麼多人,一批一批去輪流。願意留下來在那個地方,長期常住在那裡有近二十個,都心裡有準備,他們要帶去的專長的器具,他們也準備好了。

  要香積的人,她們就帶鍋子,很大口的鍋子,拿在那個地方,說:「我就是要帶這口鍋子去。」「而我就是要帶這臺縫紉機去。」「我就是要帶這個竹筒。」等等,連一支鋤頭她都要帶去。志工種子帶著自己的工具決心要去住那個地方,所以很感動人。這就是「義理之所歸趣」。平時用念的、聽的,但是,真正的菩薩就是要身體力行,這就是道理,身體力行就是道理。道理在身體力行中叫做菩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的條件──六度萬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方法一定要起動,要去做,有應眾生各需要去施用,所以這叫做「義理之所歸趣」。就是佛陀這樣教我們,我們要這樣做,做了之後,他再回歸是道理。原來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歸趣在義理,所以邊在做的過程中,了解了。付出,看到大家得到了,我們也歡喜,所以「了達如諸義趣」。我就是這樣、這樣的付出,辛苦付出,就是這樣去解決它,這就是使命必達。達到那個使命後輕安自在,這就是義趣。

  所以,「是所說無量義」。在那個地方應眾生的苦難,我們看到慈濟菩薩去為他擦,流著眼淚,他們就仔細地去為他擦,擦著眼淚。而且擁抱著他,苦眾生的苦,去接近他們、去膚慰他們。當中告訴他們很多話去安慰他們的心,這種「無量義」。他有什麼苦,我們就有什麼智慧去輔導他,這叫做「是所說無量義」。這些無量義是應機付出,這叫做「無量義」。所以,「法妙何所歸趣」,這就是法妙所要歸的地方,不然你要問他?法,又是要往哪裡去呢?菩薩要去的是眾生的地方,《無量義經》我們難道不是有這樣讀過呢?菩薩的趣向就是在眾生的地方。

  所以這次在東、南非,東非有災難,南非也這樣去支援,去到馬拉威,又去陪伴、去投入在莫三比克。昨天,看到莫三比克,小中給我一疊的相片,他說二萬多張的相片。(蔡凱帆師兄綽號小中,約拍2萬多張,精選1044張相片檔於隨身碟及沖洗出二十張呈上人)。那是從南非的年輕人去莫三比克投入,他的照相機是這樣覆蓋著的,是趴著這樣拍,還有站上高高的這樣拍,不同的姿勢拍出了歷史鏡頭,每一張鏡頭都是活的。這很不簡單,真正「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每一張見證的相片都是歷史的足跡,是歷史的人走出來的,這就是人間可見證的菩薩,所以讓人很讚歎。很感恩這麼多的菩薩,說不完,因為會還沒有開完。昨天開一半,今天還有。他們拓展很多非洲的國家。實在是很感動的事情,說不完。我們現在趕快來入經文了。前面我們說的前文是,

經文:「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

  你們看到這個經文有感覺嗎?剛才師父在說的,走入困難的地方去,我們用很清淨的意根,大家發心都不是為自己,都是為苦難眾生,「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這些人都是聽法,一句一偈這樣通達很多無量無邊的意義,已經透徹了解了義理的意趣。所以,「解是義已」,已經了解了道理的方向。自然就會說,「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說,不只是會說,我們還做,走得到、做得到,說不定我們已經,過去已經投入了那個國家裡面,救災、救急、救難,兩個多月後才回來。在那裡做、在那裡說,在那裡帶動了當地人,我們入群去度眾生,心也將他們帶出來了。這就是說法一句一偈,時間一個月、四個月乃至一歲,說不定我們會再更久,會一直延續下去,才有辦法去翻轉苦難,安住以福,這要有因緣。這時間說來到這裡這個經文,我們就有這樣的境界了。這心,意根,我們心若沒有動念,莫忘那一念,心若沒有動念,我們的身體不會到那裡去。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經文簡釋: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見理之人,諸有所說,隨其文義之所趣向。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這個地方也是義趣,道理的出發點,「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我們在動作的難道不是這些呢?「諸所說法,隨其義趣」。我們剛才也說,我們的義趣就是依照菩薩法去緣苦眾生,這也是如法去實行。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所在聽的法,就是「見理之人,諸有所說」,不是用耳朵聽的而已,說,我們說是用嘴說,他聽是用耳朵聽,聽了之後我們不只說,我們還做,他聽了之後與我們一起做。所以,有說的人已經了解道理去說了,有聽的人聽進去道理了,他也做了。這種說、聽、做,聽了之後再說、再做、再聽,這就是輾轉。所以,「隨其文義之所趣向」,就是不斷這樣傳,不斷這樣反覆,「隨其文義之所趣向」。

經文簡釋: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不見理人,舉口成病,時無不與正理相違。

  所以,「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這與真理不違背。我們這樣聽,我們這樣說,我們這樣做,做得都會合起來,沒有違背。「不見理人」是「舉口成病」,若無法體會到這個道理,人家要去造善就阻礙人,這叫做「舉口成病」。我要去做,「不必啦,這不必我們去做!」就是等等等等,因為心有所掛礙的無明。我們幾年前一直就說,感嘆無明,無明風一吹,障礙了多少人的心。不只是障礙人的心,也失去了很多的好事沒有人去做,幾年來豈不就是這樣嗎?這就是「不見理人」。你問他:「你有參加嗎?」「沒有啊。」「沒有,你怎麼說成這樣?」「我聽人家說的。」這種人云亦云,障礙他人,「舉口成病」,就是障礙。 所以,「時無不與正理相違」,要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就是違背了,真的我們聽來、說出去我們要做的,就會違背了。

*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

  若是「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這些字都很簡單,看就看得懂。我們若見道理了,會合道理,自然我們出言都是用很真誠的心,誠正信實。慈濟人豈不就是要誠正?我們起自我們的誠意,我們要做的方向很正確。誠正,我們要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實,我們腳踏實地,要做我們所相信的,做我們正方向的,這就是用我們誠意的心。所以,「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我們若能夠這樣,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任運」就是若對,怎麼做都是對的,我們自然怎麼做都是契合道理、契合根機,什麼樣困難的眾生,我們與他們說的道理都很契合他們的道理;所契合的,輔導他的心,什麼樣的困難,我們去幫忙就是他們所需要。所以大家要很用心聽進去。

經文簡釋:
「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世俗文典,治理世間一切語言,資助營生一切事業。

  經文再這樣說,「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這段經文就這樣說,「世俗文典」,世俗的書,也是以前的人有傳下來的教育。「治理世間一切語言」,好話,說好話也很好,以前的人都說好話,教我們好的方法,「資助營生一切事業」,這也很好。過去阿嬤說的、阿公傳的,對的事情都很好。以前的人說:「新例不要設,古例不要滅。」就是以前的人說的,好話我們要常常放在心裡,現在的人偏了道理,我們就不要去聽他的,這是要說以前的人這樣說。

經文簡釋:
「皆順正法」;治世之言,無非訓導。懲惡勸善,資生之業,無非善事。

  因為這樣,全都承著真實的道理行,這就是「皆順正法」;治世之言,無非訓導」。真的,佛法,世間有病的時候,就是要正法來治。人的身有病,就是要用藥醫;世間人的心理有病,就要用法來醫。所以,「無非訓導」,有時候說你這樣不對,所以會用比較重的話來說。「懲惡勸善」。懲惡勸善,「這不對哦,警告你,不要做,你要向善的這方面走。」所以,「資生之業」,這是在幫助我們這輩子,我們這輩子方向要正確,我們要做對的事情,不要做錯的事情。我們這輩子所造作,是來生的因、的緣,要帶去來生的果、的報。「無非善事」;所以我們若清楚了,善惡分清,就是幫助我們這個身體要走的方向,無不都是善惡分明。用善的來勉勵我們;用惡的,「這不對!」用比較重的話來勉勵我們,來訓導,這就是我們要信受奉行。

*禁諸邪惡,如是而說,與佛正法,常相協順。

  「禁諸邪惡,如是而說」,比較重的話告訴我們,我們要很用心來接受它,接受「這件不要做。因為這是邪的、是偏的、是惡的,你千萬不要做。」這就是平時告訴大家戒、定、慧。「戒」是防非止惡,所以我們要戒;我們的心要定,我們心若沒有偏、沒有邪,心定下來,自然方向我們正確,智慧就不斷產生。所以,「如是而說,與佛正法,常相協順」,就是能夠與正法「協」。我們不是常常說「合和互協」嗎?一加三「力」,這個字叫做「協」。那個「協」字是三個「力」加起來的。這三個「力」要加什麼呢?加互愛、加和氣、加合心,所以是「合和互協」。這無非就是「與佛正法」常常契合起來,所以「常相協順」,順這個道理來行。

*不違實相,皆順正法:萬法唯心,以實智了知,無非正法,瞬目揚眉,語默動靜,皆合乎道。

  所以,經文這樣說,「不違實相,皆順正法」,經文這樣說,我們就要很用心來體會。所以,「不違實相」,那就是「萬法唯心」。萬法唯心就是真實法,也是真理。我們這個心是要向惡、向惡法去呢?或是向善,向善法走呢?這我們要相信,法教育我們,要將我們的心顧好,要善、要惡只在一念心,莫忘那一念心,那就是「萬法唯心」。「以實智了知」。用我們人人本具佛性,這叫做「實智」,真如本性。我們若去除很多困擾、煩惱,就能夠回歸實相,「以實智了知無非正法」。我們若很了解,所造作、所言說無非都是正法。所以,「瞬目揚眉,語默動靜,皆合於正道」,這些文大家看了就清楚了。

*人間對錯,善惡一切法,即自心性,一念間淨以世諦語言,皆順正法

  所以,「人間對錯,善惡一切法,即自心性」。人間一切是對的、不對的,是善的、是惡的,「即自心性」;這一切的法都是從我們的自心性起。「一念間淨」;一念間若淨,萬事都是清淨,沒有染著;一念間若污穢、污染了,一切的行為就偏差。所以我們「以世諦語言」,我們用佛法,用很淺的話來告訴大家,要不然在經文之中,那幾個字要說這麼多事情哪有話可說呢?那些經文就是佛陀要教育我們,當中的含義就是這麼多。所以,「以世諦語言」,用這個世間真理,換成我們很白話的語言,但全都是順正法。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佛法,就是這樣在我們的人間。人要如何做,做出了什麼樣的事情,是凡夫事呢?或者是出世間事?凡夫就是茫茫無所方向;若是學佛的人,人間對錯都很清楚。而且「義理之所歸趣」,我們聽來、聽來,這些道理我們用出去,用出去了之後,道理再回歸回來還是「皆順正法」,皆順經所說的話。不論我們做多少,收回來就是與法相會合。這就是正法,就是用在世間,世間法。

  所以,東、南非都是在非洲,那個地方很需要佛法。我們可以不斷來呼籲,不論是黑、白的顏色,不分皮膚的顏色,是白種、黃種、黑種、紅種人,心是一樣,啟發他們,任何種族他們就能夠啟發那念愛心,一點加一滴,全都將它加回來,力量大。哪個地方有困難,我們就到哪個地方去改變他們,去教育他們,去啟發他們。世間事情很多都是要世間人做,不論哪一種人,他們就有反貧為富的機會。你讓他們有好的教育,讓他們有好的道理可聽,有好的人去帶他們,自然他們的力量不比我們少。大家都有一分原來自己能夠營生的本領,能經營生活的本領,任何人都有。

  所以只要我們肯發一念心,將這機會帶給他們,將來世間,苦難人就因為我們的發心,苦難人慢慢減少,智慧、福智的人會愈來愈多。這是要看我們現在是不是願意,有發願嗎?誓願入人群度眾生嗎?有沒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經常這樣在念,我們到底有要眾生無邊誓願度嗎?若有,大家就要來合心、用力。這段經文應該很契合我們平常所在造作的事情,所以要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四 6月 06, 2019 6:17 pm

[2019年6月6日上午5:20] 農曆五月初四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2. 「心在動念中,動念中行入人群」:好好用心聽佛法,我們到底要聽到哪裡去?最重要的要很用心,透徹了解道理的方向,大家要很用心。有用心了,理與我們的心會合,心在動念中,動念中行入人群,這是一個很密切。

3. 「無量義,發心立願,行菩薩道」:到底當中說什麼呢?「無量義」。因為人生處世間,我們住在這個世間裡,會遇到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只要我們發心立願,行菩薩道。

4.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法所歸處,回歸慧命」,哪一個地方有苦難,我們就是必定往眾生苦難處去,去發揮我們的良能,發揮菩薩六度。方法在人群中,這個法,是妙啊。付出,被幫助的人得到幫助;付出的人,歡喜、快樂,也是這生中最有價值的生命。這是法所歸處,回歸回來到我們的慧命。

5. 「非洲慈濟人溫馨座談」:
(1)「伊代氣旋,侵襲東非三國」:昨天非洲的慈濟菩薩回來,有南非、有東非的菩薩回來開會,也是回來溫馨的座談。很感動,開始開頭所聽的,最近兩個多月來的大議題就是東非的「馬拉威、辛巴威與莫三比克」,這三個國家受到「伊代」,這個氣旋這樣進去。一個如颱風進去、出來,業力又將它引進去。造成一波重重的災難。

(2)「世界最貧困的三個國家,又嚴重受水患,苦上加苦」:這三個國家原來就已經世界最貧困的排名,原來就貧了,再加上災難,苦不堪啊!慈濟菩薩聽到了、看到了,菩薩見聞,苦難眾生在那裡;菩薩道開始從心門打開了,菩薩道路展開了,從這樣開始。

(3)「首先南非慈濟人,第一批前往勘災」:一直越過了幾個國家,越過莫三比克、辛巴威,到馬拉威去,第一批救災救難的菩薩到最遠方。看到那裡的菩薩受苦難,進去發揮了智慧、毅力,進行災區勘查。

(4)「協助災民重建」:為那裡的苦難受災人,去為他們馬上採購磚、水泥,就要為他們重建。進去到裡面,受災的人很善良,願意付出做志工的人也是很積極。哪怕是自己受災了,房子也已經破壞了,他也願意自己的家未修,還未修好,他也捐了一千五百塊磚,要來響應慈濟,幫助再重建。

(5)「貧中之富,手心向下」:我們的志工問:「你的家裡也毀掉了,還未修。」他說:「我,倒了一半,我還有一邊能夠住。看到比我更苦、較嚴重的人,所以我願意捐一千五百塊的磚。」昨天聽到朱恆民居士負責這樣,以及潘明水居士,還有周憲斌居士,年輕人跟著前輩。學習如何傳承、如何陪伴,就這樣投入。聽了很感動,是南非慈濟人。

(6)「布善種子,耕耘心田」:南非慈濟人在這麼多年來到東非去布善種子,莫三比克也是,現在有這麼多的志工,有二、三千位志工,開頭也是南非的菩薩種子,這樣經過了潘明水居士陪伴、帶、教。在南非這樣穩穩在那個地方,教他們如何耕心田、造福田,很用心,來來回回,也好幾次去教他們。所以莫三比克現在能接引到二、三千位的本土志工,不斷不斷互相教育、互相的陪伴,從少少的幾位志工開始,一直到現在。

(7)「非洲各國慈濟人,跨越距離,互相支援勘災」:這次莫三比克的這場大災難,幸好有這麼多當地的志工。經過了蔡岱霖跟其同修的傅迪諾,夫妻在那個地方帶領著二、三千位,如何分配。從距離一千二百多公里外那個地方,他們願意,距離那麼遠也願意投入重災區。讓人更加感動,一、二十位,聽到師父說:「很擔心,大家若回去要怎麼辦呢?而災區也需要有人帶,帶出當地的志工,我們才有辦法繼續在當地,繼續幫助的規畫。」

(8)「莫三比克的本土志工,發心立願,暫居災區」:東非莫三比克,這些志工當中,他們就說「願意」,願意移居來到這個災區。大約十八位本土志工發願從首都馬普托移居到災區雅瑪郡,人人都有做心理準備,他們願意在那裡長期,住在災區去帶,去訓練當地人能夠與莫三比克一樣,如法如規,如律如儀,那個地方。

(9)「多方協助,教導生活技能,傳遞慈濟人文」:有的人就說:「我要去,我就是要去教他們如何縫紉,補它、車它,車什麼呢?縫縫補補。不論是米袋去到那裡,送米出去了,將米袋收回來,裁剪、縫補,縫它將它製作大袋變小袋,變成了手工藝品。他們懂得縫紉的,他們就說:「我要帶縫紉機去。」而有的就說:「我要去那裡傳慈濟的精神,「竹筒歲月」等等。我要帶竹筒去。

(10)「香積、編織、耕種等等」:還有另外一個,她說:「我要去那裡做香積,我要帶這大口的鍋子去。」又有一位,他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割蘆葦草,曬乾了,編成草蓆。我要帶這些的亁的蘆葦草去教他們。」又有一位拿著鋤頭,她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如何種菜、耕作。」所以每一位都在視訊畫面上要告訴師父:「我要帶什麼去,我要去那個地方永居在那裡,要長期去教他們。看到每一位那種單純、勇敢發心,真的是很不簡單。離鄉背井,一千二百多公里,願意去那裡,長期住在那裡教他們,這是莫三比克的本土志工。

(11)「南非慈濟人關懷馬拉威」:南非至馬拉威的遙遠距離的二千四百多公里,很克難式的坐車、換車,這樣一班一班換,總共需三天兩夜的辛苦交通旅程。光坐車就幾十個小時。來來回回,去幫他們建房子,幫他們去讓他們安心、去帶動他們。

(12)「披星戴月,不畏辛苦,有獅子的勇猛,也有駱駝的耐力,更有赤子之心」:昨天朱恆民居士再提起「披星戴月」,是啊,也是不怕辛苦、不畏辛苦。我內心就這樣想:當地的志工,粒粒都是黑珍珠。師父在說的話他們聽不懂,經過了翻譯再翻譯,能夠將這個法這麼入心,願意那麼發心投入,願意這樣去付出,真的是有獅子的勇猛,也有駱駝的耐力,更有赤子之心。

(13)「如是我聞,如是我作」:他們抱持著這種心,怎麼帶他,怎麼教他,不論是南非到馬拉威去勘災,去復建,也是同樣這樣帶去,從南非志工及本土志工一起再去帶動其他非洲國家的當地災區的本土志工。

(14)「辛巴威朱居士,帶動當地志工」:我們在辛巴威,朱金財居士一個人要帶其他的志工,比較沒有很頻繁。但是常常看的就是朱居士一個人,來來去去,所帶的志工都很聽話,朱居士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也是做得很好,只是覺得力量比較單薄。

(15)「莫三比克,當地志工積極承擔,互相教育,精進,禮節如儀」:若是莫三比克,力量就感覺很旺,岱霖與迪諾雖然是兩個人,他們在那個地方平常所帶動的這二、三千位志工,平時就在動,他們若不在,就是有種子互相教育,定期定日同樣在精進,同樣,朝山、禮佛同樣,雖然宗教不變,但是禮節如儀。有那個大空間,平時這幾年來,他們就是有這樣不斷在會合、會合。

(16)「莫三比克當地志工發心立願,願意長期住在東非災區,投入協助」:這個時候,一開始,距離一千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可以一動千手動了,這麼多人,一批一批去輪流。願意留下來在那個地方,長期常住在那裡約有十八位,都心裡有準備,他們要帶去的專長的器具他們也準備好了。

(17)「轉識成智」:要香積的人,她們就帶鍋子很大口的鍋子,帶在那個地方,說:「我就是要帶這口鍋子去。」「我就是要帶一臺縫紉機去。」「我就是要帶這個竹筒。」等等,連一支鋤頭她都帶去。志工種子帶著自己的工具決心要去住那個地方,所以很感動人。

6. 上人手札:「義理之所歸趣,了達如諸義趣,是所說無量義,法妙何所歸趣。」

(1)「義理之所歸趣,真正菩薩,身體力行」:平時用念的,聽的,但是,真正的菩薩就是要身體力行,這就是道理,身體力行就是道理。道理在身體力行中叫做菩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的條件──六度萬行,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方法一定要啟動,要去做,有應眾生各需要去施用。

(2)「做中覺,覺中悟」:佛陀這樣教我們,我們要這樣做,做了之後,再回歸是道理。原來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歸趣在義理,邊在做的過程中了解了。付出,看到大家得到了,我們也歡喜,所以「了達如諸義趣」。我就是這樣這樣付出,辛苦付出,就是這樣去解決它,這就是使命,使命必達,達到那個使命的輕安自在,這就是義趣。

(3)「是所說無量義,苦眾生的苦」:在那個地方應眾生的苦難,看到我們的慈濟菩薩們仔細地為他們擦拭眼淚而且擁抱著苦難眾生,苦眾生的苦,去接近他們、膚慰他們,當中告訴他們很多話去安慰他們的心,這種無量義。他有什麼苦,我們就有什麼智慧去輔導他,這叫做「所說無量義」。這些無量義是應機付出,這叫做無量義。

(4)「法妙何所歸趣」:這就是法妙所要歸的地方,你要問他:「法又是要往哪裡去呢?」菩薩要去的是眾生的地方,《無量義經》裡,菩薩的趣向就是在眾生的地方。這次東非有災難,南非也這樣支援,到馬拉威去陪伴,去投入在莫三比克。

(5)「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昨天看到莫三比克,小中(蔡凱帆)給我一疊的相片,他說二千張相片,那是從年輕人到莫三比克投入時,他的照相機是這樣蓋著、趴著拍的,站在高高的拍。不同的姿勢去拍出了真的是歷史的鏡頭,每一張鏡頭都是活的,這是很不簡單。真的「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

(6)「見證慈濟歷史的足跡」:每一張見證的相片都是歷史的足跡,是歷史的人走出來的,這就是人間可見證的菩薩,所以讓人很讚歎,很感恩。這麼多菩薩,說不完,因為會議還沒有開完。昨天開一半,今天還有拓展很多的國家,非洲的國家,實在是很感動的事情說不完。

7. ★複習經文:【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

(1)「無私付出,清淨意根,都是為苦難眾生」:走入困難的地方,用很清淨的意根,大家發心都不是為自己,都是為苦難眾生,「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這些人都是聽法,一句一偈,這樣通達很多無量無邊的意義,已經透徹了解了義理的意趣。「解是義已」,已經了解了道理的方向,自然就會說。

(2)「說你所做,做你所說,入人群,淨化人心」:不只是會說,我們還做,走得到、做得到,我們過去已經投入了那個國家裡面,救災、救急、救難,兩個多月才回來。在那裡做,在那裡說,在那裡帶動了了當地人,我們入群去帶眾生,也將他們的心帶出來了。這就是說法。

(3)「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說不定我們就是會再更久,一直延續下去,才有辦法去翻轉苦難,這要有因緣,這時間說來到這裡這個經文,就有這樣的境界。心,意根,心若沒有動念,莫忘那一念,心若沒有動念,我們的身體不會到那裡去。

8. ★釋譯經文:【諸所說法,隨其義趣】:見理之人,諸有所說,隨其文義之所趣向。

(1)「接菩薩法,緣苦眾生,如法實行」:這個地方也是義趣,道理的出發點,我們在動作就是這些。剛才也說,就是我們的義趣就是接菩薩法,緣苦眾生,這也是如法去實行。

(2)「見理之人,諸有所說,隨其文義之所趣向」:我們這個地方所聽的法,不是用耳朵聽的而已,我們說是用嘴說,聽是用耳朵聽,我們不只說,我們還做,他聽了之後與我們一起做。所以,有說的人,已經了解道理去說了,有聽的人,聽進去道理了,他也做了,這種「說、聽、做」。聽了之後再說、再做、再聽,這是輾轉。「隨其文義之所趣向」,就是不斷傳,不斷反覆。

9.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不見理人,舉口成病,時無不與正理相違。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

(1)「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與真理不違背。我們這樣聽,我們這樣說,我們這樣做,做得都會合起來沒有違背。

(2)「不見理人,舉口成病」:不見理的人是舉口成病。若無法體會到道理,人要去做善,就阻礙人,這叫做「舉口成病」。我要去做,「不必,這不必我們去做!」就是等等等等,因為心有所掛礙,無明。

(3)「無明風一吹,障礙人心」:幾年前就一直說感嘆無明,無明風一吹,障礙了多少人的心,不只是障礙人的心,也失去了很多好事沒有人去做,幾年來豈不就是這樣呢?這就是「不見理人」。你問他:「你有參加嗎?」「沒有啊。」「沒有,你為何說這樣?」「我聽人家說的。」這種人人云亦云,障礙他人,「舉口成病」,就是障礙。

(4)「時無不與正理相違」:這要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就是違背了真正我們聽來說出去我們要做的,就會違背了。

(5)「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這些字,看來都很簡單,看得懂。我們若有見道理了,會合道理,自然出言都是用我們很真誠的心,誠正信實。慈濟人豈不就是要誠正,起自我們的誠意,我們要做的方向很正確。誠正,我們要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實,我們腳踏實地,要做我們所相信的,做我們正方向的,這就是用我們的誠意的心。

(6)「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我們若能夠這樣,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任運」,怎麼做都是對的,自然我們怎麼做都是契合道理、契合根機,什麼樣的困難的眾生,我們所與他們說的道理都很契合他們的道理,所契合,輔導他的心,什麼樣的困難,我們如何幫忙就是他們所需要。

10. 【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世俗文典,治理世間一切語言,資助營生一切事業。

(1)「世俗文典,治理世間一切語言」:世俗的書,也是以前的人有傳下來的教育。好話,說好話也很好。以前的人都說好話,教我們好的方法。

(2)「資助營生一切事業」:這也很好啊。過去阿嬤說的、阿公傳的,對的事情都是很好。若以前的人說:「新例不要設,古例不要滅。」以前的人說的好話,我們要常常放在心裡。現在的人偏了道理,我們就不要去聽他的,這是以前的人這樣說。

11. 【皆順正法】:治世之言,無非訓導。懲惡勸善,資生之業,無非善事。禁諸邪惡,如是而說,與佛正法,常相協順。

(1)「皆順正法,治世之言,無非訓導」:前都承著真實的道理走,真正佛法,世間有病的時候,就是要正法來治。人的身有病,就是要用藥醫;世間人的心理有病,就要用法來醫。所以,「無非訓導」,有時候說你這樣不對,所以會比較重的話來說。

(2)「懲惡勸善」:「這不對哦,警告你,不要做,你要向善的這方面走。」所以「資生之業」,這是在幫助我們這一輩子,我們這輩子方向正確,我們要做對的事情,不要做錯的事情。我們這一生所造作,是來生的因、的緣要帶去來生的果、的報。

(3)「無非善事」:若清楚,就要善惡分清,就是幫助我們這個身體要走的方向,無不都是善惡分明。用善的來勉勵我們;用惡的,這不對,用說比較重的話來訓導,這就是我們要信受奉行。

(4)「禁諸邪惡,如是而說」:比較重話的告訴我們,我們要很用心來接受它,「這項不要做。」「因為這是邪的、是偏的、是惡的,你千萬不要做。」這就是平時告訴大家「戒、定、慧」。「戒」是防非止惡,所以要戒;我們的心要定,心若沒有偏、沒有邪,心定下來,自然方向我們正確,這個智慧就不斷產生。

(5)「如是而說,與佛正法,常相協順」:就能夠與正法這樣「協」。我們不是常常說合和互協嗎?一加三力,叫做「協」。那個「協」字,三個「力」加起來的。這三個「力」要加什麼呢?加互愛、加和氣、加合心,所以「合和互協」,莫非是「與佛正法」,這樣常常契合起來,所以「常相協順」,順這個道理來走。

12. 『不違實相,皆順正法:萬法唯心,以實智了知,無非正法,瞬目揚眉,語默動靜,皆合正道。』

(1)「不違實相,皆順正法」:要很用心體會。「不違實相」就是「萬法唯心」,萬法唯心就是真實法,也是真理,我們這個心是要向惡、惡法去呢?還是向善、善法走呢?這我們要相信。法教育我們,我們要將我們的心顧好,是要善、要惡,只是在一念心,莫忘那一念心,那就是「萬法唯心」。

(2)「以實智了知,無非正法」:用我們人人本具佛性,這叫做「實智」,真如本性。我們若去除很多困擾、煩惱,我們就能夠回歸實相,「以實智了知」。我們若很了解,我們所造作、所言說無非都是正法。

13. 『人間對錯,善惡一切法,即自心性,一念間淨,以世諦語言,皆順正法。』

(1)「人間對錯,善惡一切法,即自心性」:人間一切是對的、不對的,是善的、是惡的,這一切的法都是從我們的自心性起。

(2)「一念間淨」:一念間若淨了,萬事都是清淨,沒有染著;一念間若污穢了、污染了,一切的行為就偏差。

(3)「以世諦語言」:我們用佛法,用很淺的話告訴大家,要不然在經文之中,那幾個字要說這麼多事情哪有話可說呢?那些經文就是佛陀要教育我們當中的含義就是這麼多。所以,「以世諦語言」,用這個世間真理,換作我們的很白的語言,全都是順正法。

(4)「以出世間的精神,入人群的世間事去淨化人心」:要很用心體會佛法,在我們的人間,人要如何做,做出了什麼樣的事情,是凡夫事呢?或者是出世間事?凡夫就是茫茫無所方向;若是學佛,學佛的人,人間對錯都很清楚。而且「義理之所歸趣」,我們聽來、聽來,這些道理我們用出去,用出去了之後,道理再回歸回來還是「皆順正法」,皆順經所說的話。不論我們做多少,收回來就是與法相會合,這就是正法,就是用在世間,世間法。

(5)「非洲,很需要佛法」:我們可以不斷來還呼籲,不論是黑、白的顏色,不分皮膚的顏色,是白種、黃種、黑種、紅種的人,心是一樣,啟發他們,任何種族他們就能夠啟發那念愛心,一點加一滴,全都將它加回來,力量大。哪個地方困難,我們就到哪個地方去改變他們,去教育,啟發他們。

(6)「反貧為富的機會」:世間事情很多都是要世間人做,不論什麼樣的人,他們就有反貧為富的機會。讓他們有好的教育,給他們有的道理可聽,有好的人去帶他們,自然他們的力量不比我們少,大家就有這一分原來自己能夠營生的本領,來經營生活的本領,任何人都有。

14. 「發心立願,四弘誓願」:只要我們肯發一念心,將這機會帶給他們,將來世間,苦難人就因為我們的發心,慢慢苦難人減少,智慧、福智的人會愈來愈多。這是要看我們現在是不是願意,有發願嗎?誓願入人群度眾生嗎?有沒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經常常這樣念,我們到底有要眾生無邊誓願度嗎?若有,我們大家來合心用力。這段經文應該是很契合我們平常所在造作的事情,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15. 感恩上人開示。感動非洲慈濟人的無私奉獻付出,披星戴月,不畏辛苦,有獅子的勇猛,也有駱駝的耐力,更有赤子之心。感動非洲慈濟菩薩們都懂得將「法入心,法入行」,將無形的道理,轉化為有形的諸多援助幫忙。學佛修行,時時布善種子,耕耘心田。很多道理都要時時學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共勉之。 scratch
回頂端 向下
 
2019/06/06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