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8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周日 9月 15, 2019 6:44 pm

20190915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日日無不都是在生活中,離不開時間。時間、生活,我們到底在做什麼事情呢?用什麼時間?如何生活?這三項這麼簡單,是不是較細膩地想想看,到底做什麼?有時候會覺得就忙啊、忙碌啊!真的忙碌,時間不夠用。做什麼事情呢?很多,說不完、釐不清,總是在做的事情每天每天就是這樣。現在是這樣,過了之後的將來,若有人要莫忘那一年、莫忘那個人,我們要如何再去將這些事情;什麼時間發生、什麼時候人來?人來,相約在什麼時候?又要做什麼事情?這日日事事不斷、時時不斷,不斷不斷累積,而我們都將它忘記了是嗎?是啊 ,這叫做凡夫。凡夫,是如何做事情?因為凡夫做的事情差毫釐失千里,因為他對道理沒有透徹,這樣做的是對呢?或者是這樣做的有錯嗎?這就是我們凡夫,方向很難決定。

  這幾天,精舍很熱鬧,花蓮靜思堂也很熱鬧,因為每年的中秋節是我們國際人醫年會。幾年了,這國際人醫年會,從不同的國家,遙遠的國家,他們盡量在這個時間都會回來。今年,就來了二十四個國家(地區),要用七種的語言去翻譯。語言不同,翻譯的語系不同,卻是翻譯出來,大家體會到的道理是一,所以大家皆大歡喜,充滿了感恩。聽他們在說的感恩,以及發心立願,尤其是今年有很多新的國家,第一次來的醫生,就像南非,先說南非,年輕人,溫聖鈞(專研職業醫學與愛滋病)。這年輕人他在南非,聽到慈濟人號召的訊息:是不是要發心參加莫三比克的志工行?他這樣回答:「這麼多的機票錢,我不如將這錢捐出來,去救災比較好啦!」就有人鼓勵他:「你人去,同樣用這些機票錢來回,自己人去,去感受,自己感受的不同。去吧,去體會那個投入人群、見苦的境界。」這樣鼓勵他:「年輕人去吧!」所以這位年輕人:「好吧!」出錢同時出力,慈濟人義無反顧,所以他就跟著人家去了。

  這一次去,覺得在南非與當地的慈濟志工,投入當地南非的社會,所接觸到的就知道貧窮的人苦啊!但是再去到莫三比克,伊代熱帶氣旋破壞過之後,看到那裡人的生活,「啊!苦不堪言,實在很苦。」又看到那些孩子那麼的純真,那個笑容,看到與慈濟人那麼親,他這樣蹲下來,孩子就來到他的身邊,那個笑容,不由自己雙手就這樣將他抱過來。那種的感受:孩子受盡苦難,一無所有,還是這麼的清純天真無邪的笑。讓他很震撼。不知道天底下有什麼苦,這孩子笑開了,好像天底下沒有苦難,所以他很感動。那個感動,投入這麼多天了才知道苦中有苦,與自己比實在是福中還不知福。所以知道自己有福,真的要把握因緣多造福。

  出錢固然好,但是再出力投入,身體力行,更加快樂。這次聽他回來後的分享實在是很感動。他覺得這些孩子的笑容,到底要用多少錢才能夠去買到這種笑容呢?自己當初還很不捨付出這些機票費。這時候人來了,才知道這些機票的付出很值得,光是看到這些孩子的笑容,到底要用多少錢才買得到?很可貴、很美的笑容。所以他回來這樣在分享,他很甘願,現在不是只有賺錢、捐錢,除了賺錢、捐錢,最重要的還是時間要投入,這種有機會就要去做。聽到他這樣在分享,真的覺得很不簡單。是這樣,這就是道理,布施、付出,還能夠得到法喜充滿,用描述的其實體會不到,自己去做,那個體會到的:這就是師父常常在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路就是要去走出來,才能夠知道這條路的平坦,才有辦法接觸到菩薩的大道,原來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經法啊!那種的體會,才是真正感受到法的法喜。

  要了解佛法,只是一直鑽究,一直去鑽,想要更深一點,再更深,如何深呢?愈深愈見不到。所以我們要看,「知」就「行」了,做就能夠體會了。所以知、識、行才真真正正事理圓融會合,希望大家要很清楚。綱要,這個地方就是要入經文來了。

佛陀大覺悟宇宙之真諦,
不離四諦十二緣六度法,
不分大小乘入佛門必學。
大小乾坤四大不調造災。

  大家要很用心。「佛陀大覺悟宇宙之真諦」;佛陀他覺悟了,與宇宙諦合了,大覺悟宇宙的真理。所以宇宙的真諦就是大覺,大覺就是佛陀,他是一位大覺者,覺悟宇宙間的真諦。這個真諦的道理沒有離開四諦,人間疾苦,人間相沒有離開苦。第一場的說法,第一句發出的聲音:苦啊!這就是真理。每天師父都在說這些事情,我每天說,是不是大家有聽懂?「苦啊!」苦從哪裡來啊?集啊集啊,集種種開口動舌、舉手動足,這無不都是身、口、意所造作的。光是一個人的身體,開一個口、出一個聲音,是一句的好話?還是一句傷害人的話?同樣在口舌中,是要造福或者是要造惡,就是在這個口中。

  造惡業,那是說惡語造惡業。身體呢?要行善呢?或者是行惡?行善那就是轉一個念,出錢出力去感受,也是這個身體舉手動足,走到了,感受到了:好事啊!好事情,堅定我的信心,我立弘願。這就是善,加強我的善念。或者是起一個惡:錢是我的,我一輩子辛苦,叫我捐錢付出,這是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賺錢就是要享受,我為什麼要捐錢?不只不捐錢,還要口出惡言。這種毀謗或者是動作惡劣,像這樣,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動足,這都可以在苦、集,集這些結果來到苦,錯誤的都進到苦之中。有幾個能夠轉一個念為福,累積無數的福。行道,走入菩薩道路,這是多麼不簡單啊!

  所以,「不離四諦」,能夠了解諦理。不懂的人糊裡糊塗去了;懂的人,佛陀所說的,「這是惡,所以造成了苦,我要來斷苦,滅掉了苦的源頭。」所以叫做「滅」。而想要滅掉苦的源頭,就要修行,那就是「道」。所以「苦、集、滅、道」;四諦法,說起來這麼簡單,分析起來是很微細的。光是在我們的身、口、意,光是在我們的知、識、行,就已經造成我們生生世世善惡因緣果報,所以我們「四諦法」一定要很清楚。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

  除了四諦法,佛陀要再為這些修行者說:知道你四諦法的道理聽進去了,要再為你進一步說生命的來源;生命的來源,那就是「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從那個一念無明,懵懵懂懂而行;因無明就緣行,因行就緣識,識就緣名色,名色就緣六入,六入就緣觸,觸就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就緣有,有就緣生老病死。從還未老病死,還未出生之前那個無明;那個無明就是前輩子不知道四諦法,不懂道理,所以他在無明中這樣去行為,隨著他過去生的善惡業去受生、去受報。所以佛陀要告訴我們四諦法,道理你知道,因為我們人的身體來自於過去生中的道理,也是四諦法,你不覺知,就是迷,就是緣著這個緣去行動,就懷胎、受生。就是這樣「取」,就再緣造業的「有」,這樣一直緣下去,有業,又老病死。這種生命來源的順序,佛陀也為我們說得很清楚,故了解了以後,知道人的生命是這樣來。

  既在人間受善惡報,這是因,這是果,你要知因識果,現在要趕快修。要如何修呢?投入人群。修行,懂道理了就要入人群去付出。所以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為了就是要教菩薩法,就是這「六度法」。所以我們要很清楚詳細,常常花很多時間與大家說話,都沒有離開這些。而這些教法沒離開,也「不分大小乘」。你入佛門是大乘或小乘?不分大小乘,都要了解前面這些法,所以「入佛門必學」。「大小乾坤四大不調造災」;這你一定要學的,我們才能夠知道大小乾坤。什麼叫做大乾坤?讓你認識宇宙的道理,大乾坤就是宇宙,小乾坤是人的身體。大乾坤的四大──地、水、火、風,小乾坤的四大同樣是地、水、火、風。大小乾坤四大若不調,那就會造災難了。

  現在看看普天之下,全世界多少四大不調和,造成多少災難啊!地震、颱風、水災、火災是日日頻傳在國際間,每天都接到外來求救的訊息。聽報告,統計起來,這四大災在今年當中已經造就了將近一、二千萬人無家可歸,光是最近的時間內。這四大不調和,破壞性很大、毀滅性很強。這就是四大不調,我們身為佛弟子應該都要清楚。因為這樣,我們更要精進,所以要精進求法。經文,入經文來了。

複習經文:「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突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剛才的四諦法是為聲聞,我們要了解法要耳根接受口出的聲音。所以求聲聞法的人就要很用心聽聲聞法來了解。說的人,「說應四諦法」。佛陀是會說的人,聲聞是能聞的人,所以說法來度,度聽法的人知道道理,這就是「度生老病死」。要再進一步,修行能更徹底的修,修到「究竟涅槃」。光是十二因緣,這樣來來回回,這道理知道了,做人若不修,來生同樣又緣著這十二因緣。所以要知道,四諦、十二緣我們一定要很究竟了解,要如何去對治,用這些法來對治我們的無明。所以,「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就是不同的根機,辟支佛已經了解了四諦法,了解了之後他就能夠獨覺,緣著外面的境界去體會道理。這樣的根機,佛陀就可以告訴他生命的來去,十二因緣。這就是佛為四眾弟子應不同根機,用進階的方式來說法。所以佛陀要教育眾生很辛苦。接下來就再說,

經文:「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


「為諸菩薩」,而若是菩薩的根機呢?「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真正體解了人生的苦難,來去的方法知道了,開始就要鼓勵發心,所以有的人真正聽懂了、清楚了,願意發心了,佛陀就開始為說菩薩法了,為要求究竟覺的人,佛陀就為他們講六波羅密法。這就是能夠到達與佛同等的智慧,體悟宇宙的道理,這是這一段我們要大概清楚的。

經文簡釋:
「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菩薩之大機,志求佛道,因於求無上正等正覺。

  「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是諸菩薩之大機,志求佛道,因於求無上正等正覺」。菩薩志在要真正求解脫。你要求解脫,不只是說:「我了解啦!生命的來去。」生命來去就要有意義、有價值,而要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這就是最近師父常常告訴過大家,生命的價值就是要付出。你就要把握時間,付出利益人群,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就是這樣的道理,就是要入人群去,去度眾生。所以,這是菩薩的大機,知道、懂了生命的源頭,向前要再走的,我們應該要再求更深、更廣、更大的路來走。我們要「志求佛道」,與佛同等,「因於求無上正等正覺」,我們要求就要求到達正等正覺,體宇宙真理,與佛同等。

經文簡釋:
「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佛即為說六度法,應彼機大智,故為說六波羅密法,令得成就究竟佛智慧。

  所以佛陀就是為了要教這些菩薩法,「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佛即為說六度法」;佛就要說六度法,「應彼機大智」。「彼機」,就是這些發心立願要行菩薩道的人,這些都已經有心要接受大法了,佛陀就要應,要適應這些人的根機;他已經有大智慧了,要用這樣的法來教育,成就他入菩薩大道,「故為說六波羅密法,令得成就究竟佛智慧」,這大家要清楚。

*究竟佛慧,即佛之究竟智慧,釋尊敘述威音王佛為諸菩薩,說六波羅密法,以入於佛之究竟智慧。

  「究竟佛慧」,讓我們更加清楚一點。「究竟佛慧即佛之究竟智慧」,即是佛之最究竟的智慧,那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叫做究竟的智慧,佛的究竟智慧。這就是「釋尊敘述威音王佛,記得釋迦佛講說威音王佛他在人間,要敘說那種精進、克服困難。幾天前在經文已經解釋過了,為了要來表達出,再進去的經文要說的,常不輕菩薩的精進,就引過去的威音王佛,他修行的過程多麼辛苦,一一克服,一直到得大威勢力。描述他的國土,描述他的人民,描述那裡的境界。這前面都說過了,所以叫做敘述。

  前面佛陀說了,現在再「敘述威音王佛為諸菩薩說六波羅密法」;威音王佛同樣再為他的國土,為他的人民說六波羅密法。這全都是佛佛道同,四諦、十二緣、六度行這全都是佛佛道同。釋迦佛,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用這個方法;威音王佛在他那麼安和樂利的世界,他也是說這樣的法。四諦、十二緣、六波羅密法,這是佛佛道同,所以「以入於佛之究竟智慧」。

*亦可以究竟佛慧四字,通屬上三乘而言,言為三乘各各說法,皆令直趣於究竟佛智也。謂究竟極果即妙覺,無明之惑既盡,本覺之體全彰,得心見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覺。

  「亦可以究竟佛慧四字,通屬上三乘而言」;這四個字(究竟佛慧),通屬上三乘而言。三乘是小乘、中乘、大乘。剛才說過的「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要能夠到達究竟佛慧,那就是要行這些法,到達六波羅密才有辦法究竟佛慧,所以這通屬上三乘。「言為三乘各各說法,皆令直趣於究竟佛智也」。所以,所說的究竟極果就是妙覺。究竟的智慧,我們再用簡單的說法,學佛常常看到字不同,但是義是同,所以妙覺就是佛的究竟智慧,也叫做「妙覺」。「無明之惑既盡」,所有所有凡夫的很多的無明,完全那些煩惱無明都去除了。就像一面鏡子,大圓鏡,一直擦一直磨、一直擦一直磨,磨到那面鏡子真正清淨無垢穢,能夠照見天下一切,分明無染垢。我們的心境就要有這樣,能夠看透了天下人間事,而不受人間事物來污染我們,這就是妙覺。

  無明若還未盡,妙覺就還有污染,還不算妙覺。所以妙覺就是絲毫沒有污染,沒有無明、惑的垢穢。所以這些都要盡棄、掃除掉。「本覺之體全彰」;真真正正佛陀告訴我們人人本具,但我們這當中就是有無明惑,而當中這些無明惑若都將它磨盡了,掃除乾淨了,就「本覺之體全彰」,全都顯出來了,那片鏡子就清明,很清、很明,我們就「得心見性」。「得心見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覺」。我們就永遠在這個地方,在這清淨無染妙覺的境界,這叫做「究竟覺」,也叫做「妙覺」。

  各位,用心。說起來也說得很清楚,也很分明了,希望大家用心。前面的人與事,與這樣的道理,「我出錢就好了,現在救濟很需要用錢,我們莫三比克有災難,在這裡要搭飛機去到台灣,我出錢就好了。」鼓勵他說:「你還是去,去的感覺就是不同。」是,去了,光是這樣,看到孩子這樣的笑容,他就覺得這用錢哪買得到這麼清純無邪無染的笑容呢?這是同樣的道理。去了之後,那個菩薩心才真正啟發得出來,他才會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我們需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8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周一 9月 16, 2019 2:43 pm

[2019年9月15日上午5:20]農曆八月十七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經文:【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

2.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1)「時間成就一切」:日日無不都是在生活中,離不開時間。時間、生活,我們到底在做什麼事情呢?用什麼時間?如何生活?做什麼事情?我們這三項這麼簡單,是不是用較細膩地想想看,到底做什麼?有時候會覺得就忙啊、忙碌啊!真的忙碌,時間不夠用。做什麼事情呢?很多,說不完、釐不清,總是在做的事情每天每天就是這樣。

(2)「如何用心:為人類寫歷史,為時代做見證」:現在是這樣,過了之後的將來,若有人要「莫忘那一年、莫忘那個人」,我們要如何再去將這些事情,什麼時間發生、什麼時候人來?人來,相約在什麼時候?又要做什麼事情?這日日事事不斷、時時不斷,不斷不斷累積,我們都將它忘記了是嗎?是啊 ,這叫做凡夫。是凡夫,如何做事情?就是因為凡夫要做的事情「差毫釐,失千里」,因為他道理沒有透徹。這樣做的是對呢?或者是這樣做的有錯嗎?這就是我們凡夫,方向很難決定。

(3)「國際全球人醫年會,第23年」:這幾天,精舍很熱鬧,花蓮靜思堂也很熱鬧,因為每年的中秋節是我們國際全球人醫年會。幾年了,在不同的國家,遙遠的國家回來。今年就來了二十四個國家地區,要用七種的語言去翻譯。大家體會到的道理是一,所以大家皆大歡喜,充滿了感恩。聽他們在說的感恩,發心立願。

(4)「南非溫聖鈞醫師,參加義診,見苦知福」:今年很多新的國家第一次來的醫生,就像南非年輕人,溫聖鈞(編按:執業醫師,專研職業醫學與愛滋病)。這年輕人在南非,聽到了慈濟人號召的訊息:是不是發心參加莫三比克的志工行。他這樣回答:「這麼多的機票錢,我不如將這錢捐出來,去救災比較好!」就有人鼓勵他:「你人去,同樣用這些機票錢來回,自己人去,去感受,自己感受的不同。去體會投入人群、見苦的境界。」所以這位年輕人出錢同時出力,這是慈濟人義無反顧,就跟著去了。

(5)「孩子受盡苦難,一無所有,還是這麼清純天真,無邪的笑」:覺得在南非與當地的慈濟志工,投入當地南非的社會,所接觸到的就知道貧窮的人苦啊。但是再去到莫三比克,受到伊代氣旋破壞後,看到那裡的人的生活,「苦不堪言,實在很苦。」又看到那些孩子那麼的純真,那個笑容,看到慈濟人那麼親。他這樣蹲下來,孩子就來到他的身邊,那個笑容,不由自己雙手這樣去將他抱過來。那種的感受:孩子受盡苦難,一無所有,還是這麼的清純天真無邪的笑。讓他很震撼。

(6)「見苦知福,純真笑容無價」:不知道天底下有苦,這孩子好像笑開了天底下,沒有苦難,所以他很感動。那個感動,投入這麼多天了,才知道苦中有苦,與自己實在是福中還不知福。所以自己知道有福,真的要把握因緣多造福。出錢固然好,但是再出力投入,身體力行,更加快樂。回來,這次聽他的分享實在是很感動。他覺得孩子的笑容到底是要用多少錢去,能夠去買到這種的笑容呢?自己還很不捨付出這些機票費。這時候人來了,才知道這些機票的付出是值得,光是看到這些孩子的笑容,到底要用多少錢才買得到?很可貴、很美的笑容。

(7)「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做中學,學中覺,體會法喜」:他回來這樣在分享,他很甘願,現在不是只有賺錢、捐錢,現在賺錢、捐錢,最重要的還是時間要投入,這種有機會就要去做。聽到他這樣在分享,真的覺得很不簡單。是這樣,這就是道理,布施、付出,還能夠得到法喜充滿。用描述的其實體會不到,自己去做,那個體會到:這就是師父常常在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路就是去走出來,才能夠知道這條路的平坦,才有辦法接觸到菩薩的大道,原來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經法!那種的體會,這才是真正感受到法的法喜。

(8)「知、識、行,真正的事理圓融會合」:要了解佛法,只是一直鑽究,想要更深一點,再更深,如何深?愈深愈見不到。所以我們要看,「知」就「行」了,做就能夠體會了。所以「知、識、行」才真真正正事理圓融會合,希望大家要很清楚。

3. ★上人手札:「佛陀大覺悟宇宙之真諦,不離四諦十二緣六度法,不分大小乘入佛門必學。大小乾坤四大不調造災。」

(1)「佛陀大覺悟宇宙之真諦」:佛陀覺悟,與宇宙之間諦合了,大覺悟宇宙的真理。所以宇宙就是大覺,大覺就是佛陀,是一位大覺者,覺悟宇宙間的真諦。這個真諦的道理沒有離開四諦,人間疾苦,人間相沒有離開苦。第一場的說法,第一句發出的聲音:苦啊!這就是真理。

(2)「不離四諦十二緣六度法」:每天師父都在說這些事情,我每天說,是不是大家有聽懂?「苦啊!」苦從哪裡來啊?集啊集啊,集種種。開口動舌、舉手動足,這無不都是身、口、意所造作的。

(3)「守好身口意,立弘願,加強善念」:光是一個人的身體,開一個口、出一個聲音,是一句的好話?或是一句傷害人的話?同樣在口舌中。這是要造福或者是要造惡,就是在這個口中。造惡業,那是說惡語造惡業。身體呢?要行善呢?或者是行惡?行善那就是轉一個念,出錢出力去感受,也是這個身體舉手動足。走到了,感受到了:好事啊!好事情,堅定我的信心,我立弘願。這就是善,加強我的善念。

(4)「善惡在一念間,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動足,無不是業」:或是起一項惡:錢是我的,我一輩子辛苦,叫我捐錢付出,這是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賺錢就是要享受,我為什麼就要捐錢?不只不捐錢,還要口出惡言。這種毀謗或者是動作惡劣,就像這,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動足,這都可以在苦集,集這些結果來到苦,錯誤的都進到苦之中。

(5)「修行要懂轉念,造福行道,行菩薩道,不離四諦」:有幾個能夠轉一個念為福,累積無數的福行道,走入菩薩道路,這是多麼不簡單啊!「不離四諦」,能夠了解諦理。不懂的人糊裡糊塗去了;懂的人,佛陀所說的,「這是惡,所以造成了苦,我要來斷苦,滅掉了苦的源頭。」所以叫做「滅」。而想要滅掉苦的源頭,我就要修行,那就是「道」。所以「苦、集、滅、道」,四諦法,說起來這麼簡單,分析起來是很微細的。光是在我們的身、口、意,光是在我們的知、識、行,這就已經造成了我們生生世世善惡因緣果報,所以我們「四諦法」一定要很清楚。

(6)「生命的來源,十二因緣法」:知道四諦法的道理聽進去了,佛陀要再為這些修行者,進一步說生命的來源。生命的來源,那就是「十二因緣」。

(7)「十二因緣,從一念無明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懵懵懂懂而行;因無明就緣行,因行就緣識,識就緣名色,名色就緣六入,六入就緣觸,觸就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就緣有,有就緣生老病死。

(8)「不懂道理,隨業受報」:從還未老病死,還未出生之前那個無明;無明就是前輩子不知道四諦法,不懂道理,所以他在無明中這樣去行為,隨著他過去生的善惡業去受生、去受報。所以佛陀要告訴我們四諦法,道理你知道,因為我們人的身體來自於過去生中的道理,也是四諦法。你不覺知,就是迷,就是緣著這個緣去行動,就懷胎、受生。就是這樣「取」,就再緣造業的「有」,這樣一直緣下去,有業,又老病死。這種生命來源的順序,佛陀也為我們說得很清楚。

(9)「知因識果,趕緊修行,投入人群」:了解之後,知道人的生命是這樣來。既在人間受善惡報,這是因,這是果,要知因識果,現在要趕快修。要如何修呢?投入人群。修行,懂道理了就要入人群去付出。

(10)「教菩薩法,六度萬行,不分大小乘」: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為了要教菩薩法,就是這「六度法」。所以我們要很清楚詳細。而這些教法不離開,也「不分大小乘」。是入佛門是大乘或小乘?不分大小乘,都是要了解前面這些法,所以「入佛門必學」。

(11)「大小乾坤,四大不調造災」:一定要學的,才能夠知道大小乾坤。什麼叫做大乾坤?認識宇宙的道理,大乾坤就是宇宙;小乾坤是人的身體。大乾坤的四大:「地、水、火、風」,小乾坤的四大同樣是「地、水、火、風」。大小乾坤四大若不調,那就造災難了。

(12)「四大不調,災難頻傳,佛弟子更要清楚,精進求法」:現在看看普天之下,全世界多少四大不調和,造成多少災難啊!地震、颱風、水災、火災是日日頻傳在國際間,每天都接到外來求救的訊息。聽統計起來,這四大災在今年當中已經造就了將近一、二千萬人無家可歸,光是最近時間內,這是四大不調和,是破壞性很大、毀滅性很強。這就是四大不調,我們為佛弟子應該都要清楚。因為這樣,我們更要精進,所以要精進求法。

4. ★複習經文:【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

(1)「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四諦法是為聲聞,要了解法要耳根接受,口出的聲音。求聲聞法的人就要很用心聽,聲聞法來了解。說的人,「說應四諦法」。佛陀是會說的人,聲聞是能聞的人,所以說法來度,度聽法的人知道道理,這就是「度生老病死」。要再進一步,能夠修行更徹底修,修到「究竟涅槃」。

(2)「用法對治無明,行菩薩道來對治」:光是十二因緣,這樣來來回回,道理知道了,做人若沒有修,也是來生同樣又緣著這十二因緣。所以要知道,我們要四諦、十二緣我們一定要很究竟了解,要如何去對治,用這些法來對治我們的無明。

(3)「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不同的根機,辟支佛已經了解了四諦法,了解後,就能夠獨覺,緣著外面的境界去體會道理。這樣的根機,佛陀就可以告訴他生命的來去,十二因緣。這就是佛為四眾弟子不同根機,進階的方式來說法。所以佛陀要教育眾生是很辛苦。

5. 釋義經文:【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菩薩之大機,志求佛道,因於求無上正等正覺。

(1)「菩薩的根機,真正體解人生的苦難」:若是菩薩的根機呢?真正體解了人生的苦難,來去的方法知道了,開始就要鼓勵發心,有的人真正聽懂了、清楚了,願意發心,佛陀就開始為「說菩薩法」。要求究竟覺的人,佛陀就為他們講「六波羅密法」。這就是能夠到達與佛同等的智慧,體悟宇宙的道理。這是這段我們要大概清楚

(2)「生命價值,把握生命時間,付出利益人群」:菩薩志在要真正求解脫。你要求解脫,不只是說:「我了解生命的來去。」生命來去就要有意義、有價值,而要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這就是最近師父常常告訴過大家,生命的價值就是要付出。你就要把握時間,生命,付出利益人群,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就是這樣的道理,就是要入人群去,去度眾生。

(3)「志求佛道,因於求無上正等正覺」:菩薩的大機,知道懂了生命的源頭,向前要再走的,我們應該要再求更深、更廣、更大的路來走。要「志求佛道」,與佛同等,要求就要求到正等正覺,體宇宙真理,與佛同等。

6. 【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佛即為説六度法,應彼機大智,故為說六波羅密法,令得成就究竟佛智慧。

(1)「佛陀為教菩薩法,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佛就要說六度法,「應彼機大智」。「彼機」就是這些發心立願要行菩薩道的人,這些都已經有心要接受大法了,佛陀就要適應這些人的機。已經有大智慧了,這樣的法來教育,成就他入菩薩大道,「故為說六波羅密法,令得成就究竟佛智慧」。

7. 【究竟佛慧】:即佛之究竟智慧。釋尊敘述威音王佛為諸菩薩說六波羅密法,以入於佛之究竟智慧。

(1)「究竟佛慧,即佛之究竟智慧」:即是佛之最究竟的智慧,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叫做究竟的智慧,佛的究竟智慧。這就是「釋尊敘述威音王佛」。

(2)「釋尊敘述,威音王佛為諸菩薩說『六波羅密法』」:記得釋迦佛講說威音王佛他在人間,要敘說那種精進、克服困難。幾天前在經文已經解釋過了,為了要來表達出了再進去的經文要說的常不輕菩薩的精進,就引過去的威音王佛的修行過程多麼辛苦,一一克服,一直到得大威勢力。描述他的國土,描述他的人民,描述那裡的境界。這都前面說過了,所以叫做敘述。

(3)「以入於佛之究竟智慧,佛佛道同」:威音王佛同樣要再為他的國土,為他的人民說六波羅密法。四諦、十二緣、六度行這都是佛佛道同。釋迦佛,娑婆世界堪忍的世界,用這個方法;威音王佛在他那麼安和樂利的世界,也是說這樣的四諦、十二緣、六波羅密法,佛佛道同。

8. 『亦可以究竟佛慧四字,通屬上三乘而言,言為三乘各各說法,皆令直趣於究竟佛智也。』

(1)「亦可以『究竟佛慧』四字,通屬上三乘而言」:這四個字通,通屬在三乘而言。三乘是「小乘、中乘、大乘」。剛才說過的「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要能夠到達究竟佛慧,那就是要行這些法,到達六波羅密才有辦法究竟佛慧,所以這通屬三乘。「言為三乘各各說法,皆令直趣於究竟佛智也」。

9. 『謂究竟極果即妙覺,無明之惑既盡,本覺之體全彰,得心見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覺。』

(1)「謂究竟極果,即妙覺」:所說的究竟極果,就是妙覺。究竟的智慧,學佛常常看到字不同,但是義是同,所以妙覺就是佛的究竟智慧,也叫做「妙覺」。

(2)「無明之惑既盡,如大圓明鏡」:所有凡夫的很多的無明,完全那些煩惱無明都去除了。就像一面鏡子,大圓鏡,一直擦一直磨,磨到那面鏡子真正清淨無垢穢,能夠照見天下一切,分明無染垢。我們的心境就要有這樣,能夠看透了天下人間事,而不受人間事物來污染我們,這就是妙覺。妙覺就是絲毫沒有污染,沒有無明、惑的垢穢。這些都要盡棄、掃除掉。

(3)「本覺之體全彰,得心見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覺」:真真正正佛陀告訴人人本具,我們當中就是有無明惑,無明惑若都將它磨盡,掃除乾淨,我們就「本覺之體全彰」。全都顯出來了,那片鏡子就清明,很清、很明,就「得心見性」。我們就永遠在這個地方,在這個清淨無染妙覺的境界,這叫做「究竟覺」,也叫做「妙覺」。

10. 「事理會合,親身投入,見苦知福,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說起來也說得很清楚,也很分明了,希望大家用心。前面的人與事,與這樣的道理,「我出錢就好了,現在救濟很需要用錢,我們莫三比克有災難,在這裡要搭飛機去到那裡,我出錢就好了。」鼓勵他說:「你還是去,去的感覺就不同。」去了,光是這樣,看到孩子這樣的笑容,他就覺得這用錢哪買得到這麼清純無邪無染的笑容呢?這同樣的道理。去了之後,那個菩薩心才真正啟發得出來,他才會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
11.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感恩時時教導,珍惜生命時間,做有意義的事,在慈濟裡,雖然很忙,但有了上人帶領我們行菩薩道,我們的人生方向不偏差。 從投入人群付出當中,去體會「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在慈濟裡,能常聽聞到「見苦知福」四個字,相信每個慈濟人都有自己深刻感受。所以聽聞上人舉例南非溫聖鈞醫師參加莫三比克義診後的體悟,相信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因為我們都是親自去付出,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印證佛法,「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做中學,學中覺,體會法喜」。菩薩的根機,是為真正體解人生的苦難。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09/1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