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五 五月 08, 2020 8:00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五 五月 08, 2020 12:46 pm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佛教以因緣為宗,以諸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一大事:「一」即一切究竟實相也。其性廣博,故名為「大」。如來出世度生之過程,故名為「事」。
⊙眾生具此實相,而能成機感佛,故名為「因」。如來證此實相,而能起應度生;故名為「緣」。

【證嚴上人開示】
「佛教以因緣為宗,以諸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

佛教以因緣為宗
以諸佛聖教
自淺至深
說一切法
不出因緣二字

我們要了解,佛教就是以因緣為宗旨,所以我們常說要「信」,信佛教法,不要忘記因緣果報的觀念。因緣果報,是我們佛教中的精神,我們若撥無因果,那就無法可談了。所以,「佛教以因緣為宗,以諸佛聖教自淺至深」,無論是淺或是深,都不離「因緣」二字,所以我們對因緣要很重視。

為什麼我們能生在這個地方?這麼文明,這麼享受的地方,同樣天底下,地載之上的人類,有的人生活形態,卻是在貧中,這就是因緣果報。我們過去如何造因,如何結緣,自然由不得自己,就是隨著你的因緣,依報、正報,那個因緣的地方。

佛陀就是能這樣向我們解釋,就要視我們人人,是不是能夠,了解諸法究竟,透徹了真如本性。他還是與佛同等,與我們一樣,平等、平等,這叫做法,就是妙法、真理,就是這麼平等,只是因緣果報不同。

所以,這就是佛來人間,以諸佛聖賢的教法,從淺至深。其實,深與淺的教法,不離因緣果報,這就是佛法。我們要用心聽,真正用心體會。因為佛陀所說的一切法,不出於「因緣」二字。

前面就已經說,「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是法非思量分別
之所能解
唯有諸佛
乃能知之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唯有諸佛才能夠了解,那就是因緣。不過,我們是否能夠了解呢?其實,這只是說凡夫界的知識,無法去思量見解,所以所說「唯有諸佛」,它的含意就是人人本具佛性,這個佛性顯現,這樣的人就能了解。

所以,人一定是聽懂,聽懂,他才會說法。若是人人都聽不懂,只有諸佛乃能知之,如此佛陀來人間說法,大家都聽不懂,這樣還需要說嗎?所以在這句的經文,我們要用心。不只是諸佛才能了解,其實,只要我們的心清淨,能夠了解諸法究竟的道理,那就是回歸我們如來本性。

所以下面這段文它就說:「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所以者何
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
出現於世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意思就是說,我們凡夫不知道,唯有諸佛能夠了解。所以釋迦佛來人間,就是要將凡夫這種,無明覆蔽於心的這些人,他要來開導我們,教我們如何去除那些無明,顯出我們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佛性。這是世尊他來人間,只是為這一項事情,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這「一大事」是什麼大事?「一大事」,「一」即一切究竟實相。還記得嗎?一切究竟實相是什麼呢?如來清淨本性,究竟的道理,究竟的實相,一個名稱叫做如來的本性。這個「性」就是廣博,故名為「大」。

佛具有這個實相真如本性,其實,我們大家各人全都有,如來智性,人人都本具。這個「性」,真的是很廣博。這麼廣博,你們想,這難道是,我們凡夫能夠去思量的嗎?除非就是我們人人,非常透徹用心,回歸如來清淨的本性,我們才能與佛同樣,覺悟宇宙那種浩瀚沒有邊際,無法用數字去表達的,真的是廣博。

所以這個「大」字,就是如此,這麼的、這麼的廣博無邊際的「大」,包含了宇宙萬物一切的事、物、理,都在這一「大」。所以「一大」,「一大事」,其性廣博,故名為「大」;如來出世度眾生的過程,叫做「事」。

如來,我們現在所說的如來,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他現相,出生人間,從兜率(天)而降皇宮,從皇宮長大成人,這樣來、來、來,一直到了他覺悟、說法,一直到最後示滅,這是過程。從出生一直到圓寂,這個過程,八十年,人間的過程,這樣來度眾生,讓人人知道人生的過程。

一大事:
一即
一切究竟實相也
其性廣博
故名為大
如來出世
度生之過程
故名為事

佛陀他的一代思想,還是要身體力行。就是他這樣想,他就是這樣去做。年輕的時代,感覺到人生的矛盾,為了要去突破這個矛盾,打破人間不平等觀念,所以他採取了實行,那就是出家去求法,去探訪修行的方法,然後自己專心靜下來,來探討天地宇宙萬物真理。這就是他的行動,行動的成就。所以他向世間的人說法,一輩子的說法,真的是很辛苦,哪怕是佛成佛了,他要度眾生也要看因緣。

所以,佛陀的教化,還是不離因緣,他與娑婆眾生有因、有緣,所以他就來娑婆世界,來度眾生,在芸芸的眾生中,還是同樣要有因緣。還記得佛要度貧婆,不容易啊!還是貧婆與阿難有因緣,佛陀只能指一個因緣:「阿難,這位貧婆因緣,是與你所有,是要你去度她。」所以佛與貧婆無緣,緣,還要間接,經過阿難去引導(貧婆),來接受佛法。所以,這也是一個因緣,這世間的因緣。

所以說來,眾生具此實相。其實,眾生全都與佛一樣,具足了究竟真理的實相,如來本性。希望你們對這幾句,這幾句話要常常記住。

眾生具此實相
而能成機感佛
故名為因
如來證此實相
而能起應度生
故名為緣

這幾天就一直反覆說這幾句話——究竟真理,這實相,如來本性,都是同一項。所以此處這樣說「眾生具此實相」,就是究竟的真理,實相,如來本性是眾生具有,本來就有。

所以「而能成機感佛」,因為眾生有佛性。所以,佛陀開始來說法,因為眾生絕對能成佛。本具佛性,只是無明覆蔽,法,只是要如何的方法,讓你去除無明,看得開,想得透徹,自然就不再與世間種種的貪、瞋、癡,去惹上了不好的惡因,不好的惡緣。這就是佛陀教我們,如何防非止惡,新的(惡業)不要再來,舊的,我們知道要解開。這就是佛陀知道,眾生人人具有這個本質,所以「能成機」,這叫做機緣。

眾生的根機,都是有這種因緣在,可度的因緣,所以因此佛陀,「感佛」。他來人間,這是視眾生的機,感佛的因,所以故名為「因」。

因為眾生都有那個「因」,有那個機會,所以佛陀就有因,有種子。既然有這個因,佛陀就來到人間,這就是緣。佛與眾生的緣,娑婆世界的眾生與佛有緣,所以佛陀稱為娑婆世界的教主,所以這是「因」。

「如來證此實相」,眾生具此實相,而如來是已證,證此實相。眾生人人都本具,只是我們被無明掩蓋起來,遮蔽起來。但是佛,如來,已經撥開了無明,已經徹見真理,所以叫做「證此實相」。已經將宇宙萬物真理,佛陀已盡見,透徹盡見。所以,「如來證此實相,而能起應度生」。就是感應,感應到眾生的根機,因此佛陀來人間來度眾生,所以這叫做「緣」。

眾生與佛有因,有這個機,而眾生與佛有緣,這種因緣感應,所以佛陀來人間的因緣,就是為眾生而來,為眾生而現相來人間,現相修行,現相說法,現相寂滅。所以生、老、病、死的過程,一直到修行,一直到說法,一直到圓寂等等,這是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的過程。無非就是與眾生有因緣,所以叫做「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各位菩薩,若要修行,要發菩薩心。人人既然是本具佛性,佛陀他很相信人人,只要你的心回歸清淨本性,是與佛同等。這是佛陀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所說的法,句句真實法,要來對我們眾生教育。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

我們人人也要很慶幸,難得人身已得,難聞的佛法。是我們與佛有緣,我們才能聽到佛法,聽到佛法,我們還能起歡喜心,願意依教奉行,這種的機緣,是多麼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這個機緣,就是因緣,我們不要讓它失掉了這個因緣。

常常有一句話,「一失人身,萬劫難再」,所以我們要好好顧好我們這一念心。戒、定、慧,聞、思、修,我們要好好保持,還要好好精進,絕對不要放逸。一放逸下去,我們就會惹來了無明四散,無明就馬上散出去,這種惡因、惡緣,就是又一直六道輪迴去了。所以,我們要把握難得的機緣,這個因緣,我們要好好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508《靜思妙蓮華》一大事因緣 (第28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