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二 五月 19, 2020 7:26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二 五月 19, 2020 9:02 am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眾生無始以來,煩惱無明二障,惑蔽一切種智,如礦掩藏真金。
⊙「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未來:三世之一,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就一期之三世而言,今生以後之生為未來世。

【證嚴上人開示】
聽到外面的鳥叫聲,就知道外面的天氣,是這麼靜寂清澄,和昨天、前天不同。隨著氣候的輪轉,若能天地平安,四大調和,若是這樣,我們每一天同樣那個時候,我們的心會很安。假如是四季輪轉,四大不調,這就是讓我們對大乾坤,也有一種壓迫的感覺。這就是我們來人間,所以「苦」的其中一項。

佛陀告訴我們,人生無常,變化多端。所以這是人間苦相之一,隨著境界,跟著它的煩惱。所以,「眾生無始以來,煩惱無明二障,惑蔽一切種智,如礦掩藏真金」。

眾生無始以來
煩惱無明二障
惑蔽一切種智
如礦掩藏真金

也就是要說,眾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的境界裡,我們都常常在煩惱、無明,互相相應。所謂的煩惱,是從外面的環境,來誘惑我們的內心,起了煩惱。「一念無明生三細」,就是這樣從源頭污染,貪、瞋、癡等等的煩惱,開始複製、複製,複製得很多,心欲無量、無涯、無窮盡。這就是在我們的心,光是心的源頭被外面的境界,將我們誘惑了,這樣就一直一直無明。

這一念無明,看外面的境界,緣外面的境,又緣入我們內心,再複製無明,將我們的無明又是放射到外面,製造很多的業,製造很多污染的業力。所以,這就是煩惱和無明,製造了兩種障礙。所以無明、煩惱,我們自己內心來障礙,外面的境界來引誘,所以這兩項都叫做障礙,障礙我們修行的目標,障礙我們能接受佛法。

本來就是很清楚,佛法就是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有法,看到外面的境界,樣樣無不都是很真、精湛的法,都是很微妙的法,天地萬物,每一樣東西,都是非常精微、細緻的法。就如我們常常說,心中是佛,你看外面人人都是佛。所以我們內心,若受到污染、障礙,我們看外面的一切,無不都是讓我們擔憂的事情,無不都是讓我們煩惱,產生無明的境界。

所以說來,煩惱、無明,時時都障礙著,我們的心智;我們的心和我們的智慧,都將我們障礙了,障礙我們的佛心,障礙我們清淨的智慧,所以「惑蔽一切種智」。「惑」就是無明,無明就是惑。外面的境界迷惑了我們的心,啟動無明,所以這叫做「惑」。

「惑」就是無明,最微細,非常細,很微細的東西,所以我們看不出,也想不通,這叫做「惑」,這個「惑」遮蔽了一切種智。我們人人,原本就與佛同等的佛智,卻是這樣被將我們遮蔽,就如礦,礦掩住了真金。

以前九份,人家在淘金、洗沙,就是從那條礦脈留下來的石、沙,裡面有金,有人開金礦,都是從山、石這樣挖,(從)沙,沙堆裡面,慢慢地淘出來。原來這麼價值的東西,就是含藏在這麼粗獷,很粗獷的大山裡,或者是在石堆、沙堆裡,這全都是裡面都有包含著,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凡夫,好像是那堆沙堆,好像是礦一樣,礦內含藏著金。但是,我們無法自己了解,原來我們本身就有這麼微妙、這麼清淨無染的本性,卻受到外面這麼粗獷的東西,這樣將它包著。這是佛陀要讓我們了解的。

所以在經文中,佛陀這樣說:「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

舍利弗
未來諸佛
當出於世
亦以
無量無數方便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同樣的,佛陀,釋迦牟尼佛,還是再次呼喚舍利弗,「舍利弗,不只是過去的諸佛,現在的佛,未來還有很多諸佛,還要繼續延承下去,還是同樣要教化眾生。」這一句話的含義,我們就知道眾生確實是很頑強。

佛陀他已經經過四十多年後,才開始直指人心見性,盼望著人人,見佛聞法的人,都能夠了解佛陀所說的教法。但是,在佛陀身邊的弟子,是不是這樣就能覺悟呢?所以,佛陀的內心很清楚,他就說:過去的諸佛,現在的我,釋迦牟尼佛要來教化,同樣還是沒有辦法,所以後面還要延續下去,未來諸佛還會繼續出現。

我這一代,這輩子,想要將我內心那一念最精要,直指人心見性之法,能開示眾生,期待眾生能夠悟入,但是,沒有那麼容易。不過,現在這樣說出去,就是預備人人要用心,這個法脈開始要流傳,能夠再成就於未來,未來的諸佛,能夠承著這個教法繼續、繼續,還是用這種方便的教法,這樣繼續去教化未來的眾生。

現在的眾生,現在的弟子,要有這個責任,延續此法於未來。所以,「未來諸佛當出於世」,就是要延承此法要繼續下去,一直教,教化,才能夠使未來的法,再成就諸佛,當出世的諸佛。所以,法脈,法,我們若是佛法不流傳,永遠,我們人人都不知道,不知道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潛能在,人人本具佛性在。所以,法,一定要源源不斷一直傳承下去,現在,無論如何大家要用心。

所以,佛性是本具,人人都有,只是無明、煩惱二障,覆蔽了我們的心,所以外面很多,會誘惑我們的煩惱、無明,變成了造業。這就是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所以,一定要有,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不斷傳承此教法,如何對治眾生,內心那一念無明開始引誘外面,外面的欲念來引誘內心,互相牽制。

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面對著,我們現在外面的境界,回歸回來,很微細的心靈;我們的心,這念心很微細,每一念的時間,所以,未來,未來是三世之一,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聽到三世,好像時間很長,好像下輩子的下輩子,這叫做未來世。

未來 三世之一
以現在一剎那
為中心
後剎那以往
為未來世
就一期之三世而言
今生以後之生
為未來世

其實,我常對大家說,「過去、現在、未來」,這過去、現在、未來,不斷不斷剎那、剎那一直過去,剎那、剎那就是現在,剎那、剎那就是在未來。所以,以現在的一剎那為中心,現在這個一剎那,我們把握得住它嗎?「現在」,我說了幾次「現在」,已經不知道過了,多少個「現在」。那個「現在」不斷過去,過去那一剎那,就是過去世,現在這一剎那,就是現在世,未來的剎那,還是叫做未來世。

其實,這「世」是很快在流轉,所以我們的心,應該時時放在剎那間,我們都要注意我們的心念。所以,「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就是依過去的(之後),就是叫做未來。我光在這裡坐著,不知道已經多少的過去、現在、未來。我們每天、每一個時刻,無不都是在過去、現在、未來。

很多的未來,就是決定在現在這一剎那間。因為常常說過,「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你剎那的一個心念,發一個願,你可以堅持下去,那就是秒秒、剎那間,都是把握住我們這一念心。我們若懂得好好照顧這一念心,就是這一念心,會成為恆久不滅的本性,恆久不滅的佛法,常在人間,這就要看我們人人的這一念心。

所以,我們若能很清楚了解,「就一期三世而言」,一期三世,其實,三世,都是在「現在」這個時刻。所以,「今生以後之生,為未來世」,今生以後之生,我們說長一點,我們這輩子的未來一輩子,叫做後世。若要說我們的心理,我們應該在法中,一定要將每一剎那我們都把握;若要說長一點,這輩子要好好把握,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這輩子得到人身,這輩子聽到佛法,我們要好好把握這輩子。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這輩子若沒有好好把握,你要等待什麼時候呢?所以,這念間若沒有好好顧守好,你要等待什麼時候的這念間呢?這念間過去就過去了,再也無法回來。這念間,你的精神分散掉,這念間的法,你無法入心,就永遠沒有了,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在剎那間。

各位,佛陀來人間,就是用很多方法,無不是就是開、示、悟、入,只期望我們的心,能夠很透徹了解,身在法中。看看萬物,無不都是具備了,微妙的法存在,無論是天空,無論是大地,無論是大地上,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每一樣東西無不都是法的俱全;無論是天亮、天黑,或者是四季輪轉,或者是風、雨等等,無不都是具備了因緣果報的法,非常的微妙在其中。

但是,天地萬物,這麼多奧妙、微細之法,就是出在我們的一念心。就如礦,金礦,金就是含在礦裡。人人本具,所以我們要如何發揮內心,這一念清淨無染的本性,來看天地萬物,一切法無不是妙(法)。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519《靜思妙蓮華》惑蔽真如如礦藏金(第29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