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五月 21, 2020 8:23 am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五月 21, 2020 11:14 am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根本智為知,後得智為見,並照真俗二境,合名為佛知見。
⊙「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證嚴上人開示】
天,它是一個宇宙。宇宙的實體是如如不動,動的、所變化的是氣,氣流。

學佛,我們就是要去學,什麼是不動的本體,而來應多變的形態。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的。所以說,「根本智為知,後得智為見,並照真俗二境,合名為佛智見」。

根本智為知
後得智為見
並照真俗二境
合名為佛知見

記得日前,幾天前我們說過,「如理智」與「如量智」。記得嗎?「如理智」就是「根本智」,我們本來就具有,與生俱來。知道,我們全都知道。但是我們知道,卻是多變化,這個多變化,就要用「後得智」,那就是「如量智」;我們知道有這樣的事情,但是,多變化要如何去適應?

就如(二0一二年)菲律賓,因為蘇拉颱風外圍環流,竟然造成菲律賓大水災,面積之廣,實在是造成很多人的災難。雖然人都平安,卻是,多少的房子都被淹了,很多人苦不堪!那個地方貧窮的人偏多,菲律賓慈濟人的人手不夠,那麼大片受災難的人需要幫助,那麼大的環境需要及時打掃,不必去看,就是在腦海中都能知道。

臺灣一群菩薩,就是越洋跨國去到菲律賓,到現場去協助他們。看到他們在打掃,大家都是沒穿鞋子,赤著腳,這樣在泥濘,就是爛泥巴、髒水中,這樣在清掃。到了那裡,親眼看到了,不行,萬一腳若受傷,在這種的泥土,充滿了髒污,萬一若感染呢?趕緊建議,給他們,發放給他們雨鞋,保護他們的腳。這叫做「如量智」,也叫做「後得智」。

來到這個環境中,看到那個環境,真實需要的是什麼,趕緊行動為他們付出,這叫做「後得智」。

佛的知見,他能了解如如不動的本性,以及根機不同的境界。所以,佛他的「如理智」與「如量智」都已經具足,所以這也是稱為「一切種智」。

我們現在在說的,用我們凡夫的境界來說「知」與「見」,「知」都知道,還沒有去就知道,知道菲律賓那個地方有災難。但是,要到了現場,才知道這個地方,及時需要的是什麼。就如,我們的本體自性,這是我但人人本具,不過,我們還無法體會。所以佛陀就是為我們量身訂作,何種眾生,何種根機,用何種方法來教育他,這叫做「後得智」——而後分根機去施教,讓大家知道。所以,「後得智」,那就是「世間智」,「根本智」就是「出世間智」。總而言之,就是最根本,是人人本具,而後才要用心來學習,用心來看。

這一次他們受災,政府為他們建築起來的房屋,這樣一整排看起來是不錯,不過,到現場去看,很簡單,一間是四坪半,一家子,幾個人住?七個人的房子。裡面空無一物,什麼都沒有,而且,用空心磚就這樣,疊、疊、疊起來,這樣而已,用鋅片蓋頂。外觀,遠遠地攝影起來,從外面看過去,不錯啊!很整齊,整個一整排的有很多。原來是七個人住四坪半的房屋,空無一物,土地泥濘。這外面看的是這樣,要進入裡面,親身體會,所以說「後得智」;就是現場了解,知道要什麼東西,測量大小,我們才能了解。

所以「照」,佛陀的智慧已經是知見,他知道有如如不動的本體,以及外面眾生,隨業所得到的千變萬化,不同、無常的境界。他都了解,都看得見,知見。所以「知」是真知,「見」是真見,透徹了解。

所以「並照真俗二境」,「真」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真如本體,如如不動。就如天空,種種的氣象,這樣讓它變動,但是本體還是不動,這叫做「真」,真如本體。「俗」,「俗」就是世間,世間的萬象境界。世間人來人間,就是隨著與父母的因緣,緣著這個境界來人間,在人間短短的時間,幾十年,我們招惹來了多少的業,個人的業力各不相同,這叫做「俗」——凡夫的境界。

佛陀了解,「四聖」的境界,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緣覺、聲聞的境界,全部應該都了解。尤其是「六凡」,這種不同的環境,佛都了解,瞭如指掌。所以,「合名為佛智見」,佛的智慧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大家學佛,愈來大家愈要愈細密,要縝密,前一次也告訴大家要縝密,好好去密切了解,這真如的境界,以及人間世俗的生態,我們要很了解。這是我們學佛目標。

佛陀既然來「開、示」,我們怎能不「悟、入」呢?一定要好好悟入。所以,佛知見就是在「根本智」、「後得智」,「如理智」、「如量智」;這名稱雖然不同,其實,回歸為一體。我們若能了解,我們才能分別得出,這如如不動的本體,以及千變萬化、因緣果報,所以佛陀不得不譬喻言辭。

我們上面的經文,我們也說過了,「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是諸眾生
從佛聞法
究竟皆得
一切種智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人人若有那個因緣,「從佛聞法」,從已經先知先覺的佛陀,已經覺悟過來的人,為我們「開、示」,我們能夠用心,用真實的求法之心。不是多少聽,不是隨便聽,不是聽一聽「知道,知道」,這樣就過去,不是;要很認真。這是與我們的慧命息息相關。

人生的苦難,六道的輪迴,很多都是由不得自己。我們常常做這樣的凡夫,常常就是這樣由不得自己,這是不是很可憐呢?所以我們難得聞佛法,我們要用認真來修行。

所以,有緣聽到佛所說的法,我們現在能夠聽法,也是我們過去有這個聞法的緣。過去釋迦佛,說不定,釋迦佛,我們與釋迦佛同世過也說不定,甚至釋迦佛隨著,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的道場修行,說不定我們,也是隨著,釋迦牟尼佛,這樣在百千萬億諸佛法中,聽過法。只是,釋迦佛他認真,發心認真修行,聞法,聞、思、修,身體力行,生生世世明明了了,這樣在人間「開、示」眾生。

而我們就是永遠都是眾生,從諸佛聞法,無法究竟。這是在過去這樣,那我們現在呢?我們應該要下定決心,我們從佛聞法,要究竟皆得。要很究竟,究竟就是徹底,徹底要了解,徹底用心受法。不可以又是隨便聽一聽,聽完之後就過去,絕對不可。聽,聽完後要好好考慮,考慮之後,了解、體會,身體力行。我們不能再等了,來不及了,所以要趕快,能夠得到「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就是佛智。「一切種智」如如不動,不動應萬變。外面到底是如何的變化,他本身還是如如不動。

所以接著說:「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

舍利弗
現在十方無量
百千萬億佛土中
諸佛世尊
多所饒益
安樂眾生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佛陀再向舍利弗說,「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就是在現在。我們常常說過,我們人人全都是佛,過去已經無量、無量,百千萬億諸佛,這是一種形容。過去,很長久的時間;過去,很開闊的空間;過去,無量數的眾生。「眾生、心、佛,三無差別」,現在也是承過去無量數的時間,這樣很長,時間的長河是無窮盡的時間,一直流過,在我們現在承著過去,現在還是要延伸於未來。

現在,那一天也告訴大家,「現在」就是在這個,剎那間的現在,來說過去,也就是於剎那間的現在,延續於未來。這種過去、現在、未來,不斷於這一秒鐘、這剎那間不斷。所以在說過去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也能說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很多的佛、世尊都是饒益,為了饒益、安樂眾生。這全都是,諸佛出現人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要饒益,「多所饒益」,「多所饒益」是一切的眾生,不只是人類,天地萬物一切眾生。

所以我們一直說,不要殺害眾生的命,我們要守護、尊重生命。所以我們最近一直說素食,不食眾生肉,這就是多所饒益。我們不只是疼惜人類。佛陀要說很多道理讓我們了解,了解我們在六道輪迴,同樣的,眾生皆有佛性,我們現在為人間,在人間,我們懂得,用佛心來疼惜一切眾生,這就是在饒益,「多所饒益」。佛陀既然「多所饒益」,我們學佛者更也是一樣要,「多所饒益、安樂眾生」。

眾生有苦難,哪一個地方有苦難的地方,我們要趕緊設法如何去幫助他,去救助他,去安穩他,讓他能夠身心安樂。這就是佛陀來人間,一大事的因緣,就是要「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佛陀既然來到人間,過去,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的佛土中,與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釋迦佛的佛土中,他全都是一樣,佛佛道同,「多所饒益、安樂眾生」。

各位,我們大家,不就是要學佛嗎?佛是這樣的心態來教育我們,我們就要用這樣,認真的心態來接受。接受佛陀這樣教我們,我們要身體力行,要實行於人間,如何能夠「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所以我們學佛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20200521《靜思妙蓮華》饒益安樂眾生(第2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