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四 五月 20, 2021 10:30 am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四 五月 20, 2021 11:08 am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 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無法自度入心,如乏資糧飢餓,百病滋生煩惱,有漏法起見思,漸次薰陶修習,遇善友得佛法。」
⊙「爾時窮子,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或有所得,或無所得。」《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飢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遂至父舍。」《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飢餓羸瘦:喻無大法資糧以滋養慧命。又如此大乘種子滋潤大地,成就大法,如是缺糧故曰:飢餓羸瘦。
⊙無大乘法食為飢餓。無大力用為羸。無大功德為瘦。羸瘦:見其形醜,無大力用功德故。
⊙體生瘡癬:迷於諦理而起見思惑,為體生瘡癬。
⊙瘡癬:喻惡見及不持堅戒之過失。瘡癬見其病纏,有漏法中起見思惑故。
⊙漸次經歷,到父住城:謂漸進次第薰陶修習,得遇佛法,欣逢因緣,適佛世正法大會。
⊙漸次經歷:喻求人天則有向上心,求解脫則有出世心,漸次求法,遂趨向於中道之大乘法。
⊙經五停心、總相念、別相念、四加行、七方便位,名漸次經歷。證人空見真諦,名為到父住城。

【證嚴上人開示】
「無法自度入心,如乏資糧飢餓,百病滋生煩惱,有漏法起見思,漸次薰陶修習,遇善友得佛法。」

無法自度入心
如乏資糧飢餓
百病滋生煩惱
有漏法起見思
漸次薰陶修習
遇善友得佛法

我們一直都期待,修行聽法,法能夠入心。法度入心,我們才能身體力行,如法修持,這才是真正修行的目標。但是我們人常常都是有漏,聽了,就漏失掉了,所以真正聽進來,放在心裡,用在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少呢?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自己自我警惕,我們這念心有沒有專呢?我們既是專心修行,我們就要專心受法。

我們若又是懈怠,真的就無法自度入心了,聽的法,一直漏掉,所以說起來,「如乏資糧飢餓」。就像我們沒有飯可吃,自然就是飢餓,餓得很瘦,就沒有力氣。

譬喻我們眾生在聽法,沒有很用心聽進去,或者是沒有法可聽,或者是有法,我們沒有聽進去,所以我們的慧命,會變成如我們沒有東西吃,會餓,我們的慧命就是這樣,就是譬喻法沒有入心,慧命沒有滋養一樣。

所以,我們若是肚子餓,沒有營養來滋潤我們的身體,那就「百病滋生」。如我們說身體若較虛弱,免疫力就不夠,所以就很容易,受外面病菌的感染。就如我們的慧命,就是欠缺了法滋潤我們的慧命,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聽到外面的聲音等等,我們容易被它誘惑了,容易受人事物來擾亂我們的心,生起了很多煩惱。

同樣的道理,健康的身體,我們不懂得修行,只是不斷地還在造業,糊里糊塗過一輩子,這樣生命一直遞減,糊塗造業,無明增加,慧命就飢餓了。因為我們不去吸收佛法,而我們本來具有的慧命真如,也是受這些煩惱把它包住,同樣再到來生,還是慧命發揮不出它的光明,卻是煩惱帶業往生去了,很可惜!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不要等到百病滋生,煩惱,帶著煩惱去。

所以我們在有漏法,就起了見思惑。我們一直一直這個見、思惑,我們若是以凡夫心,與外面境界接觸,無不都是六根緣外面的六塵,根、塵引起識,這樣心與根與塵這樣纏繞不休,所以讓我們的五蘊熾盛,煩惱無明一直如火在燒一樣,這樣起了見思惑。

而我們若是能夠,同樣在這個身體,了解了佛法,我們在這見思,來去除惑的無明煩惱,我們能起正見,我們能立正思行,若能夠這樣,我們自然,雖然是有漏,現在我們還是凡夫,一方面在聽法,無法百分之百,來收入我們的心來,卻是我們聽到的、做得到的,我們就要守護這個法,慢慢「漸次薰陶」而修習,慢慢地來薰陶,好好地來修習。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說,「薰法香」,好好地將法接受來。修行,也是要身體力行在人群中,要這樣投入,所以說漸次來薰陶修習。你若沒有經過這樣薰習,你就沒辦法透徹理解道理,所以道理還在外。

所以「遇善友得佛法」,我們今生已得,在佛法中,我們感恩周圍,人人與我們同修道友,和我們一起走這條路。有的人體會到的很深,有的人體會到的很淺,所以彼此深淺之間,所吸收到的、所理解的,互相,互相來討論,這就是修學佛法。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人事來會理,這都是善友。我們一定要用心。

所以前面這段(經)文這樣說,「爾時窮子,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或有所得,或無所得。」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這是在說求法的過程。譬喻這些修行者是貧窮子,開始在求法了。在求法就如求衣食一般,讓我們的慧命營養,莊嚴我們的慧命,隨時都能發揮,這分度眾生的力量。

這是長時間在求法,與佛同世的弟子,表達他們,在五道四生之中不斷輪轉,不斷零零星星能得到佛法。這時候已經遇到佛了,所以他們應該精進的時刻。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飢餓羸瘦」,因為他到處求乞,有時候能得到,有時候無所得,所以「飢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遂至父舍。」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就這樣一直輾轉,人如果瘦。「羸瘦」就是已經餓得很瘦,皮包骨,很瘦的那個體態,「體生瘡癬」,已經營養全失了,抗體也都沒有了,所以身體骯髒等等,就生了癬,全身都生不乾淨的東西,像這樣,非常的狼狽。所以「飢餓羸瘦」,譬喻是「無大法資糧,以滋養慧命」。

飢餓羸瘦:
喻無大法資糧
以滋養慧命
又如此大乘種子
滋潤大地
成就大法
如是缺糧故曰:
飢餓羸瘦

我們都只是在小法中,我們還未到「六度萬行」,我們還未到,所以這個大法,我們還沒有身體力行,所以沒有大法的資糧,來滋養我們的慧命。

所以「又如(此)大乘種子,滋潤大地,成就大法」,這些我們都還沒有這種大法。我們還沒有身體力行,就如大乘的種子,雖然落地了,我們還沒有培養它,還沒有滋潤。土地乾,種子播下去,也是長不出來,所以一定要種子落地,還要用水分去滋潤它,要有很多因緣來成就,這樣這個大法才能完成,這顆種子。所以「如是缺糧故曰,飢餓羸瘦」。我們雖然有播種子,我們沒有去耕作,所以有種,無收穫,所以因為這樣,我們就會欠缺糧食,就會「飢餓羸瘦」。我們的慧命就是這樣,如我們人沒有吃飯一樣。又「無大乘法食」,這叫做飢餓。我們的慧命沒有大乘法來滋養我們的慧命。「無大力用為羸」,這就是我們已經沒有力氣。

無大乘法食為飢餓
無大力用為羸
無大功德為瘦
羸瘦:
見其形醜
無大力用功德故

所以常說要出力,要運動,經常走路,腳才有力。「羸瘦」,這種「羸」就是沒有力,「瘦」當然就是很瘦。我們看得出來,沒有力,他就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要出力,這樣就愈來就愈沒有力。慧命也是這樣,你不出力,自然我們的慧命,一直受無明遮蓋,一直消失了我們智慧的光明。

所以「羸瘦」,無功德叫做「瘦」,瘦,因為你的營養沒有吸入,所以我們就會一直瘦下去。這都是我們自己,第一、不出力,讓我們力的功能一直消失。不吃,自然營養不夠,人就一直瘦下去。人的身體是這樣,我們的慧命也是這樣。

所以,羸瘦是「見其形醜,無大力用功德(故)」,「形醜」,不好看,人若是都沒有肉,真的是很不好看。而且這麼瘦,看了就知道,他要舉步都沒有力了,他還有辦法做什麼呢?所以,「無大力用」,就沒有功德。你若不付出,不用功,哪有德呢?

體生瘡癬:
迷於諦理
而起見思惑
為體生瘡癬

所以「體生瘡癬」。我們若是不用功,慧命若是弱,我們抵抗不了外面的事物,致使我們的心理就會有病;所以我們的心理若是有病,就如「體生瘡癬」,在慧命中愈是無法發揮出來,「迷於諦理,而起見思惑」。這種真正的道理,我們不懂得正知正見,我們只是在見思上,起惑。

有的人有病了,因為他懂得藥理等等,他反而不敢吃藥。不要說懂藥理,看得懂,就有病不敢吃,若是這樣,永遠這個病就不會好。所以這個「見思惑」,就如我們的身體生瘡癬。「瘡癬」,就譬喻「惡見及不持堅戒之過失」。

瘡癬:
喻惡見及不持堅戒
之過失
瘡癬見其病纏
有漏法中
起見思惑故

我們修行,我們要修無漏法,戒、定、慧,我們要好好堅持,我們沒有堅持,持法不堅,若像這樣就容易有過失。所以譬如「瘡癬」,人瘦又沒力,皮膚(有)皮膚病等等,一點莊嚴相都沒有。所以我們必定要將法如藥一樣,療治我們身心的病,尤其是吸收法,不要將我們世間的學問,來障礙了我們出世的慧命,這也是很重要。

所以,「瘡癬見其病纏」,這就是「纏」,心理(病),這樣來纏繞著我們的心,讓我們對法無法進入,煩惱不斷一直生出。這種「纏」,「有漏法中起見思惑」,在這個有漏法,人間的有漏法,貪、瞋、癡等等,對我們都是有一些很多的障礙,在那裡起惑。所以「漸次經歷,到父住城」。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謂漸進次第
薰陶修習
得遇佛法欣逢因緣
適佛世正法大會

慢慢地,一直這樣經過,過去的身體,慧命很缺資糧,現在開始慢慢了解,慢慢接近父親所住的地方。

「漸進次第薰陶修習」,一步一步向前走,身心健康,向前走。「得遇佛法,欣逢因緣」,真的遇到佛。佛在世時,這些弟子與佛同世,這種因緣,迦葉尊者表達出,很慶幸、很歡喜。「適佛世正法大會」,無央數劫在生死六道輪迴,好不容易,佛陀出現人間,與佛同世,所以迦葉尊者他表達歡喜。所以「漸次經歷」,譬喻「求人天,則有向上心」。

漸次經歷:
喻求人天
則有向上心
求解脫則有出世心
漸次求法
遂趨向於
中道之大乘法

我們在人間的人,若是做善事,這也是在求上進,再更進一步「求解脫」,就是去無明,有出世的心。這樣漸漸一步一步向前修行,所以「漸次求法」,遂漸漸向著中道大乘法,從小乘轉為「方等」,而入「般若」,漸漸向著大乘法走。所以「經五停心」,修行的過程中,還有「五停心」。

經五停心、
總相念、別相念、
四加行、七方便位
名漸次經歷
證人空見真諦
名為到父住城

除了「三十七助道品」,前面所說的,接著要這樣慢慢一直經歷,次第修行的階段。次第有五停心、有總相念、有別相念、有四加行、七方便位,這樣一位一位一直經歷過來,名為「漸次經歷」,就是一步一步這樣走過來。

「證人空見真諦」。我們人間,佛陀所說,在《般若經》中所分析的,一切事物到頭來就是一場空。我們如何取得空的道理,看得開一切,這些事物的合成、煩惱合成來的事物,要如何看得開。然後我們要如何取得,我們的真如本性,在我們的內心,如何找出這個「妙有」,所以在中道中向前前進。所以「證人空見真諦」,我們這個人間,空的真理,漸漸看到我們真如本性接近,這叫做「到父住城」,一步一步走。

各位,學佛,我們就是要這樣修行,不要在中途停滯下來。我們要與日精進,不可時日空過,讓我們這樣「羸瘦」,要精進,沒有力氣,不可以。我們要趕緊把握分秒,絕對不要讓它空過時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20210520《靜思妙蓮華》法藥入心滋養慧命 (第820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