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8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五 五月 21, 2021 9:56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8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五 五月 21, 2021 10:26 am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如來明了宇宙妙諦,導引眾生開佛知見,知小向大菩提直道,入如來室萬德寶藏。」
⊙「飢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遂至父舍。」《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示述是子見父威德莊嚴之相狀。上述見父處,處是門側;今言長者於門內者,見相亦兼處也。
⊙佛自住於大乘,故以大乘為宅。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門外;佛因教通理,因行證果,故在門內。
⊙門:譬喻大乘之教。門內者:喻佛居無諍閑靜處,法菩提場內也。
⊙見父之處,施大寶帳,處師子座:依報蓋覆無畏。
⊙處師子座:佛為人中之師子,故佛之所坐,總名師子座。如帝王之座謂為龍座也。
⊙眷屬圍繞:受如來之法者,助如來之化者,總為如來之眷屬。
⊙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正報攝護有情之自心,是為依過去業因而感得之果報正體,故曰正報。
⊙或有計算,金銀寶物:菩薩行願,多明事數,故云或有計算。大乘功德,名金銀寶物。

【證嚴上人開示】
「如來明了宇宙妙諦,導引眾生開佛知見,知小向大菩提直道,入如來室萬德寶藏。」

如來明了宇宙妙諦
導引眾生開佛知見
知小向大菩提直道
入如來室萬德寶藏

我們人人要了解,佛陀覺悟之後,心靈境界非常的開闊,宇宙妙諦完全收入,他的心靈覺海。這種心境,我們就是要學,我們就是要向這個心境去走。佛陀用心,入人群中來接引眾生,眾生是不是已得佛陀的開示呢?「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佛陀來開示眾生,眾生不知道有入佛的知見嗎?這是我們每天在聽法,自己要做自己的檢討,檢視我們自己,是不是每一句法都入心呢?在生活工作中,是不是與法契合?這是很重要的。

現在全球,已經有二十幾個國家(地區),包括臺灣有兩三百個道場,同在這個時候,在天未亮,有人開車一個多鐘頭,要到大家共聚精進聽法的地方。這麼辛苦,早上起床,天未亮,開車,尤其是現在天氣這麼冷,較冷的國家真的是很辛苦。也是很精進,克服那麼冷的天掀開那條棉被,一大早就趕快準備要出門去。這是為了聞法,所以他們很精進,這樣這念心實在是非常的難得!但是,這麼辛苦出門,法聽了之後,是不是也有入心呢?這是我也是常常都是這樣在想,如何才能讓人人體會,道理在日常生活中?

經典是二千多年前,佛陀所敘述他覺悟的心境,所體會的道理,希望能讓大家了解,人生苦難偏多,就是一念心迷,所以六道輪迴,由不得自己,苦不堪。他就是這樣累生世修行,只有一個目的,希望每一生世,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生生世世都是上求下化,一直到因緣成熟,現相成佛。

能與佛同時生活在那個時代,與佛同世,實在不容易。卻是小城市這樣的九萬人,才有三分之一的人,看到佛、聽到法。何況我們現在呢?事隔二千多年了,現在人口這麼多,到底佛法能夠入多少人的心呢?而人人了解佛法之後,是不是真正身體力行呢?度眾生,何其困難啊!

所以導引眾生,是佛陀從開始發心以來,不斷上求下化。所以,現在佛陀,已經四十多年的說法了,從方便法一直誘引、教育,隨機逗教,到現在也已經人人了解了,知道過去所修的是小乘,現在應該就是要向大乘法,向佛陀所教育的方向,菩提直道,應該要開始,向這條康莊大道走去了;同樣慢慢要入如來室,往這萬德莊嚴的寶藏來取寶。

就如那位貧窮子,從貧窮中已經發現了,父親原來就是這麼富有,裡面庫藏這麼多,現在慢慢已經體會了。

所以前面的經文再複述,「飢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遂至父舍。」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背離了佛,富貴的家庭,到外面流浪五十多年了,慢慢已經接近,父親所住的同一個城來了,不只是接近,慢慢到父親所住的房子,已經愈來愈接近了。

下面這段經文開始就說,「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眷屬圍繞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這表現出了這位長者,大富的那個形態,這也就是在解釋。譬喻那個兒子,已經慢慢來到父親的房子,在房子外面向裡面看,看到那位長者,大長者在裡面,有很多國王、大臣、諸大長者,都圍繞在他的身邊,而且身上的瓔珞,穿著的是多麼氣派、體面。所以那位窮子在外面,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父親,只是覺得這間房子的主人,有這麼威嚴,看到了,實在是很怕,回頭就要跑。這是描述那時候,長者在這個房子裡,「威德莊嚴」這種的形態。

又描述那時候,這位窮子看到父親的地方,在哪裡看到呢?就是在門邊,站在門邊,「門側」就是門外,(從)門邊外面看到裡面,看到裡面這麼氣派莊嚴。這是描述窮子靠近父親的情境,但是還不知道是自己的父親。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示述 是子見父
威德莊嚴之相狀
上述見父處
處是門側
今言長者於門內者
見相亦兼處也

「今言長者於門內(者)」,就是看長者在裡面,窮子在外面,也是表示在門內與門外。就如我們,我們現在的真如,在我們內心,卻是我們還在門外,雖然我們現在慢慢知道了,人人本具佛性,但是我們自己還未透徹發現。這就如在門側。這是一個譬喻。「佛自住於大乘,故以大乘為宅」。

佛自住於大乘
故以大乘為宅
未信解大教者
均在大乘之教門外
佛因教通理
因行證果
故在門內

也就是佛陀,他發現了天地宇宙真理,他已經完全都了解了,所以宇宙就是佛陀的心宅;佛的心宅,譬喻宇宙,宇宙萬法無不都在這心宅中,這是一種譬喻。大乘法,就是我們的心宅,我們人人本來具有,這個心宅,與宇宙同等寬闊。

所以「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門外」。若還不能信解,同樣還是在門外徘徊,因為我們還沒有相信。所以「佛因教通理」,因為過去生不斷地求教,通達了道理;也因為「(因)行證果」,身體力行,結果他能夠成佛。佛已經是通達諸法,得到宇宙大宅,所擁有的真理,無不都是在佛的心宅中,這樣叫做「(故在)門內」,佛陀已經處在這大宅的門內,為主人了。

門:
譬喻大乘之教
門內者:
喻佛居無諍閑靜處
法菩提場內也

「門」,就是「譬喻大乘之教」,這是一門。我們若能入這個門,我們就進入我們的真如本性了。門內,就是譬喻「佛居無諍閑靜處」,法是菩提場裡面。佛陀的內心道場,佛陀的道場,佛陀的內心是靜寂清澄,與世無爭,只是憐憫眾生,所以入人群中來度眾生。

所以「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譬喻那位長者,已經是那麼富有了,這是那位窮子在門外,看到父親這麼的富有,莊嚴威德的態度。

見父之處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依報蓋覆無畏

長者這樣「施大寶帳,處師子座」,「依報蓋覆無畏」。依報,我們有依正二報,佛陀「處師子座」,就是表示「佛為人中之師子」。

處師子座:
佛為人中之師子
故佛之所坐
總名師子座
如帝王之座
謂為龍座也

「師」就是導師,就如森林中的獅子一樣,獅子在森林中就是眾獸之王,只要牠開口吼出去的聲音,就整個樹林裡的眾獸都聽得到。就如佛陀他的佛法、他的教理,能夠布達出去,這是真理,人人能夠入心。所以,他所坐的地方,就譬喻是師子座,就如皇帝,人間的皇帝,「帝王之座謂為龍座」,這是一種世間尊重的名詞。所以叫做「處師子座」,坐在他的位置,師子座。

眷屬圍繞:
受如來之法者
助如來之化者
總為如來之眷屬

「眷屬圍繞」。眷屬,接受如來的法的人都是眷屬;也有來助佛道場的法身菩薩,同樣也稱為眷屬。凡是聽法或者來助教的,全都稱為眷屬。「眷屬圍繞」,很多人來圍繞,「諸人侍衛」。這也就是表示正報。正報能攝護有情心。

眷屬圍繞
諸人侍衛:
正報攝護
有情之自心
是為依過去業因
而感得之果報正體
故曰正報

佛陀的覺悟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要來度化眾生。說法,那就是攝護,將所有眾生散亂的心。要好好將它歸納起來,過去的方便法,現在就是唯一大乘法,所以要讓他這樣,完全向一條道路。所以「攝護有情」這是佛陀的慈憫心,視眾生如一子,希望人人都能體悟本具佛性。

「是為依過去業因,而所感得之果報(正體)」,叫做正,正報的體。我們常常說過依正二報,我們凡夫也是這樣,凡夫是隨業而來,由不得自己;佛陀是自發願心而來,觀眾生有緣的地方,出生在印度皇宮裡,發心修行,成正覺,這就是他的正報,這就是叫做佛的正報。再者「或有計算,金銀寶物」。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菩薩行願
多明事數
故云或有計算
大乘功德
名金銀寶物

「菩薩行願」,就是「多明事數」。佛他成佛了,過去是一念心開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以來,已經是很久了,所以「多明事數」,很多,能說的過去,故云或有所計。如果要計算過去,實在是時間很長,空間很大、很多,遇到的人生,不斷地四生五道,他經歷過,這樣來計算。這是「大乘功德,名金銀寶物」,所做的一切,無不都是不顧自己而入人群中,所行的都是大乘,救度眾生,開導眾生,引導眾生,所累積的功德,所以稱為「金銀寶物」。

我們學佛,就是要將法入心來。我們法若入心,自然我們就能在這條康莊大道,走得很自在、很平坦;不只自己自在平坦,還能引導人人,告訴大家:「這條路絕對是平安,向前走,不要疑,一定要信解,這條路是直向成佛的道路。」希望人人不要守在小法,我們應該開啟心胸,心包太虛。我們的心宅是與宇宙同寬大,宇宙有多大,我們的心胸就要有多大;宇宙之間有多少的道理,我們就了解、透徹多少的法。

這就是佛陀覺悟的境界。我們學佛一定要像如來,(透徹)宇宙妙諦,這麼寬闊的心,來引導眾生。我們也是能夠開示,將我所攝受的法,再向你們說,讓你也能夠了解,人人的心胸要開闊,不要我見、我執。若我見、我執,就是將我們的心門一直關閉,這個法在你的身邊,門內門外,我們還是永遠在門外,只是看到裡面,門內這麼莊嚴氣派,威德莊嚴的人,而我們還是在外面求衣食。這就是我們自己這個心門沒有打開,無法跨入心門來。

所以,這都是我們的小知小見,雖然我們發心修行,卻是不肯將心門打開,來容納、包容更多的人,共同來走這條菩提大直道。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測量我們自己的心,心門有沒有開了?我們今天見到人,有歡喜嗎?我們今天對人有包容嗎?我們自己要好好測量,我們自己的心,聽佛(法)之後的應用。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521《靜思妙蓮華》知小向大入如來室 (第82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