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Empty周五 8月 20, 2021 7:00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3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Empty周五 8月 20, 2021 7:26 pm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 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無餘修,佛德具圓滿福德之資糧;長時修,經三大阿僧祇劫而不倦;無間修,謂精勤勇猛無剎那廢修;尊重修,謂恭敬學所修如來之因。」
⊙「爾時,世尊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是須菩提,於當來世,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法華經 授記品第六》
敬,尊重讚歎,常修梵行,具菩薩道。於最後身,得成為佛。」《法華經 授記品第六》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植福德之廣。供養等是三業虔敬以修福,修梵行是出家離欲以修慧,福慧雙修圓滿,名菩薩道。
⊙常修梵行,具菩薩道:修慧之深,梵行即淨行無染,總名梵行,修證圓滿,故云具菩薩道。
⊙梵者清淨之義,菩薩利他之行,能對治一切不善之法,離過清淨,故名梵行。
⊙最後身有二義:一、聲聞此身已盡,不受後有,名最後身。
⊙最後身有二義:二、等覺後心,金剛喻定,無明斷盡,異熟識空,名最後身。
⊙號曰名相如來:須菩提了知一切法空,故一切名相空,所謂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以了知法唯名相故,故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如來。

【證嚴上人開示】
「無餘修,佛德具圓滿福德之資糧;長時修,經三大阿僧祇劫而不倦;無間修,謂精勤勇猛無剎那廢修;尊重修,謂恭敬學所修如來之因。」

無餘修
佛德具圓滿
福德之資糧
長時修
經三大阿僧祇劫
而不倦
無間修
謂精勤勇猛
無剎那廢修
尊重修
謂恭敬學所修
如來之因

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四種方法。「無餘修」,我們恭敬佛陀,佛陀為什麼值得我們恭敬呢?佛陀是已覺悟者,佛陀是已經智慧福德圓滿的人,所以我們要了解,佛陀他能圓滿福德,這就是累積了長久的時間,累積了他的資糧。佛陀是無餘,就是時間都沒有漏掉,沒有剩餘的時間,長久,這樣累生累世,生生世世的時間,無不都是在修行,修福、修慧,所以福慧圓滿,所以他成佛了。這是佛陀的德,佛德,已經具足圓滿福德的資糧。

佛陀是以身作則給我們看,就是時間不浪費,入人群中,對眾生平等疼惜的愛,沒有遺漏掉,這就是他修福德的資糧。所以他必定要「長時修」,要用很長的時間來修行。多長的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而不倦,用這麼長的時間。

三大阿僧祇劫有多長呢?常常向大家說,人壽十歲做基礎,經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再經過一百年增加一歲,這樣重重疊疊的一百年增一歲,一直到了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樣叫做一增劫;從八萬四千歲,經過一百年減一歲,再經過一百年減一歲,這樣一直減,減到人壽十歲,這樣叫做一減劫。一增、一減,叫做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這樣三大阿僧祇劫,這樣的時間到底多長呢?應該是很長。

這麼長的時間無倦,就是一直要很精進。我們六度,布施就要持戒,我們還要再忍辱,我們還要再精進,我們還要再思惟修,就是禪定,我們還要再增長慧命,所修的一切,要歸納在我們增長慧命,這必定要在長久時間的不倦,要精進,要經得起忍耐,經得起思惟修。世間人人批評,或者是種種有形、無形的磨難,都要經得起,這叫做忍耐。要精進,要忍耐,才有辦法,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不倦,這都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修行。

還要「無間修」,無間,就是在精勤中還要勇猛。沒有剎那間的廢修,這種精進,不荒廢了分秒的時間,這叫做無間修。

還要「尊重修」,要尊重,也就是要,「恭敬學所修如來之因」。我們要很虔誠、很恭敬,虔誠的心,面對佛陀過去所修的行,我們的修行向佛陀看齊,用身來學佛陀的典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在積資糧。學佛,要用很長的時間,不能有懈怠,不要我們的心,在這種煩惱無明中,荒廢了我們的生命,所以要殷勤精進,這就是修行的態度。

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爾時,世尊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是須菩提,於當來世,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

爾時
世尊知諸大弟子
心之所念
告諸比丘
是須菩提
於當來世
奉覲三百萬億
那由他佛
《法華經 授記品第六》

因為大弟子,就是迦葉、須菩提、迦旃延、目犍連,他們四位已經在佛的面前,表達出他們的心意了,表達出過去比較失誤,所以守在小乘,獨善其身,現在已經了解了,有與佛同等的寶藏,就是法寶,智慧是與佛同等。

所以「心之所念」,佛陀當然很了解了,所以「告諸比丘」,開始向大家宣布了,「是須菩提,於當來世,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那由他」就是無量數,三百萬億,無量數的佛。迦葉尊者也是經過,奉覲三百萬億諸佛,現在須菩提尊者,已經佛陀唱名授記了,叫出他的名字來為他授記,就是要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常修梵行,具菩薩道。於最後身,得成為佛。」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常修梵行
具菩薩道
於最後身
得成為佛
《法華經 授記品第六》

佛在世,就要供養恭敬,要很虔誠的心來供養恭敬,還要很尊重。對佛的德行,我們也要時時讚歎。你讚歎佛的德行,就是我們要學佛的德;所以你若是輕視,那就是不想要學。你要重視,非常重視,重視就是讚歎,要能學佛的德,累積資糧。所以我們要「尊重讚歎」。

還要「常修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要「具菩薩道」,就是要行菩薩道,佛,佛就是目標,要人人去行菩薩道,一直到最後身。經過了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恭敬供養,時間這麼長,最後因緣成熟了,自然「得成為佛」,這是須菩提。

所以,「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的意思,那就是「植福德之廣」。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植福德之廣
供養等是三業虔敬
以修福
修梵行是出家離欲
以修慧
福慧雙修圓滿
名菩薩道

我們要不斷一直種福,不斷在人群中要造福。植福就是去種,去播種子,去布善種子,去結好緣,這叫做「植福德之廣」。

恭敬供養等,這種「三業虔敬以修福」。三業,就是口業要讚歎,讚歎佛德,讚歎佛法,讚歎僧,所以讚佛、讚法、讚僧,甚至我們在人群中,要時時說好話,常常做好事,心要不斷培養我們的智慧福德,這是「三業虔敬」,這叫做修福,很虔誠。對佛、法、僧的虔誠,對人、事、物的恭敬,這就是在修福。

不只是修福,還要修梵行,梵行就是出家修行。「出家離欲」,無明去除,慧,才有辦法成長清淨的智慧。這樣叫做「福慧雙修圓滿,名為菩薩道」。真正的菩薩道,就是要完全去除煩惱、無明,修清淨行,叫做梵行。這樣這條菩薩道,才是真正很具足,才是真正修因而趣果。

常修梵行
具菩薩道:
修慧之深
梵行即淨行無染
總名梵行
修證圓滿
故云具菩薩道

我們修的,是要成佛的因,常常保持著這麼乾淨,身體不受污染,「常修梵行」,身心都清淨,「具菩薩道,修慧之深」,慧業就能很深。

「梵行」就是淨行無染,總名叫做梵行。「修證圓滿」,這樣修,身心都清淨圓滿,這樣叫做「具菩薩道」,這樣的菩薩道才真正是圓滿。

梵者清淨之義
菩薩利他之行
能對治一切
不善之法
離過清淨
故名梵行

所以,梵,梵字就是清淨的意思,就是菩薩為了要利他之行,「能對治一切,不善之法」,能離過,我們的身心永遠清淨,「故名梵行」。我們要自己先清淨自己,沒有不善法,連我們的身心欲念,都完全沒有這個念頭,身心很清淨,這是能對治不善之法,能離過,離開過犯,我們沒有錯誤,常常保持著無錯誤、無過失,我們的身心永遠清淨,故名梵行。

「於最後身,得成為佛」。最後身有二種意思:「一是聲聞此身已盡,不受後有,名最後身」。

最後身有二義:
一、 聲聞此身已盡
不受後有
名最後身

不會再牽扯未來又有的因緣,現在開始就能生生世世,以出家修行無染著的身,遇三百萬億佛。就是要出家,在三百萬億佛之中,生生世世修清淨行,這是最後。佛陀已經告訴我們,「聲聞此身已盡」,這是佛陀在大眾中這樣宣布,「不受後有」。

所以第二,是「等覺(後)心」,就是從聲聞一直到等覺,法一直到最上,最後那個心,就是以金剛來譬喻我們的定心。「無明斷盡,異熟識空」,名為「最後身」。

最後身有二義:
二、 等覺後心
金剛喻定
無明斷盡
異熟識空
名最後身

就是我們的第八識,已經空掉了,我們平時所造作的、所結的一些緣,我們已經都空掉了。「異熟識」第八識,就是你所做的一切善惡業,都收納在第八識裡。

我們若好好修行,惡的,我們都沒有做了,惡行,一項一項一直去除了,去除得這個識完全是善,這個善,連善也空掉了。善緣,我們對眾生修而無修,度而無度,到了很自然,就是為天下眾生而來,沒有人我相,已經「異熟識空」,也就是付出無所求,名為「最後身」。

現在,這個意思,就是最後的意思,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心,時時要去了解,所以我們要有這分,修行最後的目標就是要成佛,所以能「於最後身,得成為佛」。

這尊佛,佛號就是「名相如來」。名相如來,同樣十號具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未來須菩提,所修行(成佛)的佛號,叫做「名相如來」。大家還記得嗎?舍利弗未來成佛,是什麼佛呢?華光如來。迦葉成佛呢?光明如來。現在須菩提成佛的名號,叫做「名相如來」。

號曰名相如來:
須菩提了知
一切法空
故一切名相空
所謂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以了知法唯名相故
故佛果上之德號
曰名相如來

「須菩提了知,一切法空」。我們過去說過了,須菩提出生時,室內忽然家庭的寶藏消失了,過了一段時間,寶物又再聚集起來;他出生就帶來了,人間一切是空法,帶來人間一切是合成的法,這就是他出生的瑞相。

所以「一切名相空,所謂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所以所修的行,他現在就是這樣,了解的法,知道一切名相都是空的,所有的言說都是沒有實義。因為常常說,真理,理無體相,一直說理無體相,用說的,言語道斷,要說什麼法呢?法,拿出來看看。所以,佛陀不得不用,種種的譬喻來說這個相,這個相再分析,這個相又歸於空;所以這個道理若了解,須菩提完全了解這個道理。

「以了知法唯名相故,故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如來」。因為他現在所修的行,就是完全了解了,所有的名相、體相,分析到底就是空,所以他的名(號)叫做「名相如來」,這就是未來須菩提的名稱。成佛之後,他的名稱,他的名稱是這樣,我們了解了,到底他的國土是什麼呢?當然要再(接)下來要解釋。

我們要了解,學佛必定要「無餘修」,我們沒有再更多的時間,常常,我們常常要知道,來不及了,所以沒有多餘的,我們還要知道,我們所要做的,應該都要做完,所有的時間,要很適當地把握時間。人人,我們都要度,所以一個人,都不要讓他斷了善根,所以「無餘修」,要有長時間來修行。

不要有厭倦,要「無間修」,還要「尊重修」等等,我們要有這分心,無間斷來修行,因為時間要經歷很長,要走很長的菩薩道,才能到佛的境界,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820《靜思妙蓮華》常修梵行得成為佛 (第951集)(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