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10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周三 4月 13, 2022 8:39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10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周四 4月 14, 2022 8:18 am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方便權巧潛通密誘,小乘人聞說菩薩法,解脫微妙不可思議,雖常聞法心生疑惑。」
⊙「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示三毒:如身子懷瞋,難陀著欲。現邪見:如三迦葉,先事梵志持癡。
⊙三迦葉之一、優樓頻螺迦葉:華言木瓜林;謂其居處,近於此林,故以名之。將護四眾,供給四事,令無所乏,最為第一。
⊙三迦葉之二、伽耶迦葉:梵語伽耶,華言城。謂其居家在王舍城南七由旬,故以名之。觀了諸法都無所著,教化眾生,最為第一。
⊙三迦葉之三、那提迦葉:梵語那提,華言河。心意寂然,降伏結業,精進修行,最為第一。
⊙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此四攝中同事行。與之同事,示行三毒,現邪見相,誘彼迷者,易得相從。
⊙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若佛一一具說方便示現之事。
⊙「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今但略說,不敢盡言,恐諸聞者生疑惑故。

【證嚴上人開示】
「方便權巧潛通密誘,小乘人聞說菩薩法,解脫微妙不可思議,雖常聞法心生疑惑。」

方便權巧潛通密誘
小乘人聞說菩薩法
解脫微妙不可思議
雖常聞法心生疑惑

聽法(能)了解,實在有困難啊!看看佛的時代,同樣的,佛陀將他內心覺悟的境界,天地萬法,微妙的道理要來和大家分享,要讓大家能了解,了解人人本具佛性,要讓大家能通徹,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我們人若能了解真理,自然煩惱、無明就去除了。就是真理無法入心,所以心中的無明不斷滋生起來,所以外面的境界一切,無不都是入心來複製煩惱,煩惱一生,外面的境界複製,那就人與人之間互相衝突,彼此之間就是傷害,這就是世間的苦。世間有爭端,就是起自無明,無明、不透徹道理。雖然自古往來今,同樣有人會去想,如何才能夠得到真誠的道理呢?大家有這樣想,也有修行者用心修行,但是修行的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在這修行的過程中,也慢慢、慢慢地,修行的方法那就是不同,就這樣分門別戶。就如印度,佛還未出世之前,宗教很複雜,他們就去分成了四種階級,光是人,人的種族,就分成了四種階級。其中一種至高無上,就是婆羅門。

婆羅門,他立宗教,他立這個宗教,也是各人修、各人不同,所以九十多種教,就這樣產生起來,不斷分歧出去,這就在修行中也是同樣,帶著無明,無法真正去體會修行的目標、真實的道理。佛出世了,從成長,長大的這個過程中,小小的年齡,對人世間事物理等等,都有很深刻的體會。對人生很多的矛盾、很多的不自由,就光是說人生,由不得自己啊!生、老、病、死,誰能夠自己自我控制,既生來了,就不老、不病、不死?沒有人有辦法能控制,還是在生老病死中這樣在循環。甚至分成了,這種人類分歧種族等等,他看在眼裡,覺得人生這麼矛盾的事情多,受到生活苦難拖磨,貴族、王族這種作威、掌權,威風的生活等等,怎麼差這麼多?很多很多在他小小的心靈裡,透徹了人間是這樣,如何能夠改變眾生,這個觀念見解?觀念見解解開了,這些大問題豈不就是,非常的平安嗎?人與人之間相處,互愛、互相疼惜,在這人間互相尊重,這不就只是在一個心靈,一念心,心念的改變。

怎麼想,就是只有一點點道理不透徹,無法將人這個心門一一打開,這個道理何在?為了這樣出家了,去找,找他一條,如何能夠打開人的心門,能夠透徹了解人間的道理。這念心,要打開這念心,就是需要真實的道理,天地宇宙間那個真實的道。到底真實的道在哪裡?所以要專心找。修行這麼多年,過程中,走入人群去,假使他都在皇宮裡,儘管書讀得很多,儘管將來接政為國王,範圍也只是在那其中而已,人間生活,生命何價,生活方式是什麼,他完全無法了解。民生;民眾的生活,到底苦的源頭在哪裡?他假如都是在皇宮裡面,那就無法了解,所以他離開皇宮去訪道。看,入人群中去,人群的生活是這樣,修行中的過程是這樣,這麼多的修行者,這麼多的宗門、教法,都是不同,到底真理在哪裡?因為這樣,他另外找出了他一條的道理,大徹大悟,天地宇宙萬物,沒有離開這種真諦。這個真諦的道理是遍虛空法界,無處不在的真理,將它拉近來,無不都是一個心念。

這個道理,這個心念,心念是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但是真如本性受無明覆蓋著,要如何打開無明,那個真實,「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最善、最真,無染著,這個真如,如何來啟發出來?這就是佛陀所發見到的,為了這樣,他走入人群,來看眾生的根機,所以他就要用各種方便權巧,「潛通密誘」。這麼大的法,放出去無處不在,無不都是真理,這些法,其實收攝過來就是在一念,這個法要如何讓大家去體會呢?所以一定要方便權巧與潛通,這樣慢慢慢慢,將這個法這樣讓大家,一點一點地吸收進來,好好來引導他。無法一下子就公開說,只能這樣一步一步來教導。苦啊、苦啊!人間苦難偏多,有感覺到嗎?天地人間,日常生活中,大家出去托缽的時候,回來,來,集會來分享。是苦嗎?托缽的過程中,有順利嗎?聽到的人所傾訴的心聲有苦嗎?所看的一切……。

其實佛陀的生活中,要讓弟子也是要他們去,每天為了你的營養,你要出去托缽,這就已經「潛通密誘」了,開始讓大家慢慢去接觸。在人間裡,儘管是皇宮貴族,富有的人,來修行,也是一樣通通平等,同樣要過這樣的生活,讓大家去見苦,來分析種種的苦難是如何來。這很多,說不完,無不都是法,虛空法界,人間、時間所累積的一切,無不都是在苦、集、滅。所以我們大家要好好修行,滅盡了苦,所以要修行於道。這就是佛陀,要說這麼真、這麼開闊的大法,實在要用時間,要讓大家去體會,這種「潛通密誘」,唯有這個方法,大家才有辦法入心去體會。但是這時間要很長久,眾生愚鈍。小乘,「苦,我知道苦,看這麼多苦,無不都是無明、煩惱、因緣果報來,這樣我就要好好修行。」自己獨善其身,所以停滯在小乘人,這樣來聽法,就是這樣聽,要如何去除煩惱。

雖然有講菩薩法,以小乘人的身分來講說菩薩法,就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們這樣,發大心、立大願,在這個地方現的是小乘的身分,但是他們所說的也是菩薩法。自己的內心也已經解脫了,解脫的心境也是很微妙,這是同樣。除了佛陀一個人來覺悟、說法,其實跟隨佛出家,聽法、了解,除了經過小乘法而緣覺,中乘,外在體會到,人間境界,無常,四季輪轉,時間、時日這樣迅速過去,人的生命,生、老、病、死,就是在迅速時間的過程,內在的生理變化,這與外面這種,人我是非等等的這個道理,內外道理會合了,他們透徹體悟到生命的真諦。

所以,他們的「解脫微妙,不可思議」,從內在的生命,與外在宇宙間大乾坤,以及人與人之間,這種的無明、煩惱,他們的體會、解脫,體會,從內心的解脫,那種微妙的境界不可思議。「斯人飲水,冷暖自知」。覺悟的人自覺悟,將他的覺悟要說給大家聽,「雖常聞法,心生疑惑」,這些小乘的人無法了解,還是停滯,雖然常常在聽法,聽佛說法也好,同修者的誘引說法,同樣都是心生疑惑。這種小乘的人,他就是怕,怕入人群;他就是怕,怕負起責任。我們現在人人都要,發大心、立大願的時候,看看天下,人間這種苦難偏多,大乾坤與大人間,在這個大空間裡,看看,人間的危機啊!

從大乾坤的氣候大變遷,大人間,國家人禍,人心無法淨,人心還是混亂、混濁中,這個時代若沒有人人趕緊覺悟,甚至要發大心、立大願,要擔起了如來的家業,將佛陀的教法,我們要用心聽入,將佛陀的法,如何能夠播送讓大家了解,了解一項算一項,體會到一法,能去行一善。不論是一法一善,這全都是大家要共同去推動。看到普天下,也有不少人已經發心了,在行善了,因為苦難人多,災難人也多啊!為了生命逃難的人,人潮也很多,所以要很多人用心,互相勉勵、彼此助力,也要有這樣願意承擔,到那個受難者的身邊去,去為他們膚慰,為他們幫忙,如何能逃過這苦難的境界,能在那個最平安處,安定下來,讓幼小的孩子能夠漸漸長大,未來的世間能夠慢慢知苦造福。將這些年輕、年少,讓他們在這個苦難中過了以後,人間有這麼多愛心人的膚慰過,讓他們的內心去除恨、怨,心存著愛與感恩。將來這種心無怨恨,受過了歷練,得到了很多愛的幫助,這樣,將來他們,就能夠長大在人間,也是顆善的種子去付出,所以我們要用心。

時間是這樣一直過,我們在人間裡,(2011年)三月十五日,就是敘利亞起衝突(反政府示威活動),造成很多的難民。敘利亞,那個國家建設是很漂亮,也是很有文明,但是如何的因緣?一個不湊巧這樣相磨擦,火花一起,遍天空,在他們的那個國家裡,已經一半以上的人口,差不多往外逃了。整個城市,很亮麗、很美、很有古文化的建設,成為灰塵,廢墟了。這時間,已經那個古文化的古都,已經成為灰塵,成為廢墟,近代的歷史是這樣過。

年紀小小的孩子,受到父母這樣牽著、拖著,這樣向前走,有人,有的女人在帳篷裡面,難民群中生孩子。孩子生出來,孩子推往帳篷外面去,外面用礦泉水,反正就是只有這樣的水,這樣來洗那個孩子的身體。生的人在帳篷裡面,孩子是推往帳篷外出來,這樣雙手捧著,用瓶子裝水,幫孩子洗澡。這是帳篷中,逃難中的新生命,到底有多少呢?苦啊!苦難偏多。只是人生這念心打不開,所以心生疑惑,大家到底是怎麼了?世間自古以來一直眾生迷茫,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將心打開呢?

佛陀的用心,「雖常聞法,心生疑惑」。儘管這樣在說,心裡那個疑惑、無明、煩惱,還是存在,實在是苦不堪啊!有人解脫了,微妙不可思議,但是聽不懂的人,愚鈍,無明覆蔽,還是同樣聽不懂,無法知道體會到法的快樂,那分心靈的微妙無法了解,這就是要再用心「潛通密誘」,還是要用善巧方便來教導。這是人生苦難很多。

來,看看前面的(經)文,時間不斷這樣過。前面的(經)文,那就是:那就是「度脫無量眾」。

度脫無量眾
皆悉得成就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那就是說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前面的(經)文,已經現這個聲聞相,也是在比丘群中這樣在度,不論是教內、教外,他還是不斷度眾生。尤其是塵點劫以來,「皆悉得成就」。受彌多羅尼子所度化的,能夠接受這個法,已經開悟的、了解的人也不少,但是還有一群「小欲懈怠」,他們也要受這樣,不斷漸漸、漸漸去教育他,所以「漸當令作佛」。這些小乘懈怠的人,他們也要用耐心,累生累世與佛同樣,這樣入人群中去耐心度化,所以他是「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所以「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示現這個形象。這就是說富樓那他的心,這樣度眾生。

內祕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示眾有三毒
又現邪見相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他一直現比丘相,那就是要讓大家知道要修行,看出家人就是要修行,「三毒」這是最可怕,貪、瞋、癡,這就是三毒。由一念貪心起,求不到的就起瞋恨,若想不開,無明複製,這就是癡。不只是貪、瞋、癡,「又現邪見相」,這種行動,這是人間最苦。但是也是在這樣的苦難人間中,這個形象。

經文,下面說,「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我的弟子就是這樣,現比丘相要讓大家知道,這就是要修行,要不然有貪、瞋、癡。貪、瞋、癡,出家不是完全都去除了,出家生活中的弟子,還有這樣的,貪、瞋、癡、慢、疑的人,出家弟子中也是還有,有邪見的人,不是出家了,人人都與,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一樣,何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還是現出家相在僧團裡。

所以佛陀說「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眾生
若我具足說
種種現化事
眾生聞是者
心則懷疑惑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他們是這樣方便度眾生,就如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大迦葉、三迦葉等等,迦旃延,他們這些弟子,各有優點、各有缺點,這都是一樣,在僧團中,他們的優缺點。缺點,就是要讓人知道這是不對,佛陀有時候會直說,這個弟子的缺點是怎麼樣,大家不要犯了和他一樣;哪一個弟子的優點是怎樣,所以大家要向他學他的優點。所以,大家現這個凡夫來修行,當然就各有優缺點,所以用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這樣的人有辦法心得解脫嗎?這樣的人,難道真的都能,體會了解這種微妙的法嗎?這是有的人還有這樣的疑惑。我們說過了,「三毒」,舍利弗還有瞋的(習氣)缺點,難陀起初也還有貪欲的缺點,三迦葉,三迦葉他們本來是在外道教,他們是祀火教,也就是婆羅門,一種完全修火行的人,是三位兄弟,所以叫做「三迦葉」。

示眾有三毒
又現邪見相:
示三毒:
如身子懷瞋
難陀著欲
現邪見:
如三迦葉
先事梵志持癡

「三迦葉」,第一個就是優樓頻螺迦葉,這大家誦經時也都認得他了,華言譯為木瓜林。「優樓頻螺」譯作木瓜林,因為他修行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地方修行,所以近於此林,故名木瓜林,那就是優樓頻螺迦葉,在三位迦葉當中他是大哥,他是在這個地方修行。他所修的是修火行,他在那個時候也是名譽很高,在這修行者,人人很尊重他。這是那個國家也是很多人,看到他就很尊重。後來佛陀的慈悲去度化他,當然這有故事,故事有比較長,說不完。

三迦葉之一
優樓頻螺迦葉
華言木瓜林
謂其居處近於此林
故以名之
將護四眾
供給四事令無所乏
最為第一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位優樓頻螺迦葉,在佛教中也是眾所知識。不只是佛教中的人眾所知識,在那個國家,還未出家前,地位就已經很高了。但是,他出家之後,入僧群中,他也有領執事,他所領的執事就是護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他們的生活,生活四事,就是飲食,所吃的,衣、食、住、(湯藥),這完全都是他要承擔,服務這些僧團的人。他是在僧團中服務人群的人,他是「護四眾,供給四事」,衣、食、住、(湯藥),這都是他需要負責的。「令無所乏,最為第一」。這就是佛陀稱讚他,照顧這些僧伽,出家人的所有生活所需要,莫過於四事。

第二就是伽耶迦葉,梵語伽耶,那就是華言叫做城。

三迦葉之二
伽耶迦葉
梵語伽耶
華言城
謂其居家
在王舍城南七由旬
故以名之
觀了諸法都無所著
教化眾生
最為第一

伽耶迦葉他也是修行,同樣是修火行,同樣,但是他住,居家在王舍城南方七由旬。所以,以他所住的地方,是離那個城很近的地方,才七由旬而已,所以他還是在人群中,但是修行還是祀火。「觀了諸法都無所著,教化眾生,最為第一」。佛陀去化度他的時候,他看到佛陀已經度了他的大哥,大哥都能接受佛陀的度化,佛應該是他們,所在修行過程(中),突不破的無明,佛陀應該就是他們生命中、慧命中的大導師,所以他也放棄他過去的修行,他也這樣投入佛法來。他聽聞佛法,他了解了苦集滅道,種種的因緣,他「觀了諸法都無所著」。了解了,這些諸法都是虛幻,因為這樣他深(入)了解,他也能去教化眾生,所以最為第一。他也是在僧團中,隱大顯小,其中之一。

第三位是那提迦葉。

三迦葉之三
那提迦葉
梵語那提
華言河
心意寂然
降伏結業
精進修行
最為第一

那提迦葉,那就是梵語那提,華言叫做河,他是兄弟中排第三位。他修行的地方是靠近河邊,他也是同樣修火行。有一天,看到河水流下來的東西,他一看,這不是大哥在修火行的器具、法器嗎?為何從上游這樣一直流下來呢?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啊?後來再去了解,大哥、二哥已經放棄了,本來修行的祀火,修火行的方法,已經皈依佛陀了,接受佛的教化。所以因為這樣,他也開始,佛陀的教育,他也接受了。所以他「心意寂然,降伏結業,精進修行,最為第一」。他進來,開始他就是這樣,意,心意完全煩惱去除了,所有的「結」,「結」就是無明,無明的結已經解開了,他專心精進修行,獨善其身。三兄弟都有不同的方法,大哥他願意為大眾服務,投入四事的工作;第二(位),他了解了,他能為大家講法;第三(位),他就是獨善其身。看,三兄弟就有三種,不同的方法,總而言之,修行一念心。

下面說,「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眾生:
此四攝中同事行
與之同事
示行三毒
現邪見相
誘彼迷者
易得相從

我這些弟子就是這樣,在人群中,「(此)四攝中同事行」。富樓那,還有三迦葉,他們都是在人群中以「四攝」,大家知道「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用這樣在度眾生。所以,這就是,「示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雖然他的身體是比丘,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過去也是,這樣、這樣過的人生,現在向大家說,我改過來、我修行,我現在的心靈的境界,也是要讓大家了解。過去雖然修的是外道教,現在歸入佛法來,應該我能讓大家看,我現在所修的正法,通達無礙。用這樣來「誘彼(迷者)」,來誘,引誘這些心還打不開的,小乘行者,所以這樣來循循善誘這些人。這樣,他們就能,看到他們,像在說自己的故事,你都做得到,我應該學得了你。「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

若我具足說
種種現化事:
若佛一一具說
方便示現之事

我若要好好地全部將這些弟子,大家示這個方便的事情,都說出來,實在「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要向大家說到,他們大家用心的付出,若這樣,這些眾生聽了,心還是同樣,還是同樣打不開,還是同樣還有懷疑。這些人既然是這樣,發大心、修大行,為什麼還在群眾中?所以還有疑惑。所以佛陀說到這裡,還是有一點無奈。所以「今但略說」,所以只是這樣簡單向大家說,若要說得很透徹,大家的懷疑會更多,所以,現在就是這樣,簡單向你們說一下,可能也無法全都向大家說盡,恐怕大家聽了,生出的懷疑會更多。

眾生聞是者
心則懷疑惑:
今但略說
不敢盡言
恐諸聞者生疑惑故

總而言之,用心啊!我們人的心總是,本來是如來本性,無貪無著,因為後來讓我們有了貪著,讓我們製造很多的煩惱。我們人人要時時用心,用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人無法了解,我們就要知道,佛用很多方法,權巧,潛通密誘的方法,小乘人說菩薩法,這不是不可能。我們大家在修行中,也有很多人對法的體悟很大,有時看到弟子說法,也是很歡喜,有這種的體悟。所以大家要互相尊重,若是聽到這個法,我們也能受用,我們也要拿來用,不要起了著相的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附註說明】
〔四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名數)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也。或房舍,衣服,飲食,湯藥也。法華經安樂行品曰:「衣服臥具飲食醫藥。」無量壽經下曰:「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盂蘭盆經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養三尊。」
回頂端 向下
 
20220413《靜思妙蓮華》 示現邪見 方便度眾 (第1131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