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10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周一 五月 23, 2022 8:14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10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周一 五月 23, 2022 11:12 am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寶珠藏裹衣裡,缺法維生艱難,如來真如性具,如意寶珠恆隨,今生來世隨業,不由己營生難。」
⊙「今於世尊前,自悔諸過咎,於無量佛寶,得少涅槃分,如無智愚人,便自以為足。《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設諸餚膳。以無價寶珠,繫著內衣裏,默與而捨去,時臥不覺知。」《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是人既已起,遊行詣他國,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不覺內衣裡,有無價寶珠。」《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是人既已起,遊行詣他國:死而復生,猶如醉醒,發心修行,名之為起,忘大習小,如遊他國。
⊙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遍處求法,莊嚴色心,自求涅槃,不起化導,如彼貧者,乞食自濟,資生之具,甚是艱難。
⊙「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喻在生死流轉之他國中,發心修行不易脫離,困苦已極。
⊙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於小乘法中修持,便自以究竟為足,更不復發大乘心,求於一實乘道。
⊙小乘之涅槃,離分段生死,未脫變易生死,故非圓滿之解脫。然就離分段之生死,謂為三乘同坐解脫之床。由此小乘亦得名涅槃,而非為大涅槃,以其不具足。是以一證小果涅槃,便思休息故。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裏,有無價寶珠:不自覺知,內報色心有無價寶藏其中。價值之至極也,如言極數為無數,曰無價。
⊙不知己衣裏,繫珠之富有,貧窮求衣食,喻勸勤貿生,繫珠之緣豈非受教,知真如一實乘法。

【證嚴上人開示】
「寶珠藏裹衣裡,缺法維生艱難,如來真如性具,如意寶珠恆隨,今生來世隨業,不由己營生難。」

寶珠藏裹衣裡
缺法維生艱難
如來真如性具
如意寶珠恆隨
今生來世隨業
不由己營生難

寶珠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現在不曉得知不知道?過去從無始無始以前,我們就已經與生俱來,原本人人本有真如本性。法、道理,與生俱來,人人應該都本具,應該都能了解,偏偏我們凡夫體會不到,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我們全都是生生世世,這樣疏忽掉了,說不定我們,已經所了解的道理,但是我們都是這樣,道理埋沒掉。凡夫的心就是煩惱無明,一直不斷不斷牽引著我們,走入這分糊塗無明的道路。其實周圍就是光明的。我們常常一句話說,「煩惱即菩提」,無明的反面就是光明,但是我們都一直沉滯在煩惱,沉滯在無明,我們的菩提,光明的道路,我們就是這樣疏忽掉,沒有向這條路走,這就是我們凡夫,所以苦,所以迷,所以由不得自己,所以……很多,就是這樣很多的因緣,所以流落在四生六道之中。

無奈啊!人人都有這樣的寶珠,藏裹在我們的心裡,在我們自己的衣裡,已經深深地包在裡面,偏偏我們就是只缺法,維生艱難。欠缺方法,我們若探手入衣就能拿出珠來,我們有這顆珠就能貿易。

人人本具的真如,智慧覺海人人都有,但是我們卻是忘記它了。深藏,深藏在第九識裡,這八識的業力,光是在外面這樣緣,外面的境界所造作的,就是這樣歸納在第八識,七識、六識,與五根、五識,這樣外面不斷緣,這種維生,要生活,光是靠著外面五根,緣外面的五塵境,六識去那個地方,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多麼的辛苦啊!這種缺乏了豐富的法,卻是只徘徊在小乘法中,我們明明可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天下眾生,我們可以包容一切,可以為天下眾生付出。我們的法很豐富,卻是偏偏我們只是在獨善其身,守在自己的生活,每天為了生活多麼辛苦呢?儘管社會很多富有的人,有力量的人,他輕輕一揮個手,就能幫助很多人。

有形的物資,在凡夫是永遠都不夠,還是欠缺,儘管他富甲天下,卻是在凡夫心裡還是欠缺,因為他內心就是沒有法。若有真理,有法,了解人生短暫,了解人生無常,了解天地人間,一切都是人的共業所會合,這些道理若都了解了,他應該就能用法,取在人間,用在人間,為人間付出。也有的人雖然不是有錢,卻是他很願意去付出,不只願意付出,鼓勵人人付出,不只是再鼓勵人人付出,他還「見聞隨喜」。這就是法,法充滿了他的心,他的心開闊,他的心能夠成就一切。但是有的人富有,不只是不肯做,看別人做,不歡喜,有的人不只是自己不肯做,還生毀謗,這都是缺法的人。總而言之,法的道理若能通徹,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真如,如來的真如性,其實人人都本具,「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心、善性大家都有,因為道理是永遠存在,天地人間道理永遠都存在,如意的寶珠是永遠都隨著我們,隨時都能應用,天地人間,我若是沒有錢,有人有困難,我可以發心去向大家說,大家的力量來會合,共同來付出,這不就是如意珠嗎?我要付出,我的力量還不夠,我可以再仗大家的力量,力,借力,這樣人人的力會合起來,就能去幫助很需要,尤其是需要大力、大量付出,有災難、有困難等等。天地之間只要有人願意去呼籲,只要有人願意會合,這個因緣,力量大,做起事情來不困難,所以這也是如意寶珠。不一定我們每一個人,自己一顆寶珠而已,是人人都有,這叫做道理,人人都有的道理,只要人人的道理從心提出,力量合攏,這就是我們今生也都做得到。所以「今生來世隨業」,這一生我們能盡我們的力量,借重大家的力量,將人人的力量往這分善力,善的力量會合,鋪出了一條,菩提、大愛、覺有情之道,今生來世,這個道理永遠都存在。

所以「不由己營生難」。我們凡夫就是這樣,自己不肯去做,自己就是有,覺得自己還欠缺的很多,所以感覺營生艱難。很多人間能做的事情,比如在我們醫療系統裡,有一個叫做骨髓資料庫。我們有多少的勸髓菩薩,完全在保護,這骨髓資料庫的菩薩,因為世間有這樣的病,叫做白血症。人若是有這白血症,到目前(2016年)為止,醫療沒有藥,沒有其他的方法,唯有就是要用健康的人的骨髓,應該現在就是說周邊血也可以,在血裡面的精髓,這樣健康的精髓拿來捐給,已經造血功能失調的人,健康人造血功能,骨的精髓,血的精髓,若能移過去,給另外一個人的身上,有病的人,他若得到這個東西,在他身上自然這血髓功能,就在那病人的身上,就發生效用了,它這個功能就能造血。

我們人不能缺血,血是我們身體循環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就像大地需要水,我們身體裡面的血管,血管,不論是粗細的血管,都是要有血的循環。細,細到(如)毛細孔的,很細的血,就能普應給我們,全身的皮膚、頭髮等等,無不都是要血液循環,這是多麼重要。一旦這個造血功能失調了,就要依靠這樣,現在醫療發達,但是唯有能救的,是健康人的骨髓,這樣來移植。為了要救人,我們也已經建造一個資料庫,因為要配對,是在幾十萬人裡面,才能夠配對到,尋尋覓覓,要去配對到的機率,十萬分之一。

所以我們就要有很大的資料庫,我們就不斷去宣導,請大家來抽血,抽血來建立這個資料庫,當然過程很多。建立起來之後,有人有需要就來找,來配對,幾十萬人裡面,說不定能配對到一個至幾個人,但是這是機率很少。

故事就是這樣開始,在湖北有一位年輕人,十四歲,姓劉的家庭,單獨一個孩子,很可愛,到十四歲已經初中三年級了。忽然間就是發現到從他的腳,怎麼這樣瘀血?這瘀血,慢慢全身就普遍了,就是這樣一直瘀血,趕緊帶去看醫生,在武漢的大醫院看,後來診斷就是白血病,晴天霹靂啊!這個家庭唯有這個孩子,父母就說,即使傾家盪產,也一定要將這個孩子醫好。在武漢這樣一直找,也是要有這骨髓移植,但是尋尋覓覓,配對困難啊!家產,家財不是很多,開始就媒體請大家來幫助,社會人,也大家來捐錢,也捐出了二十萬(人民幣),要來治他兒子的病。

但是在那個地方,日子是這樣過,這血液,骨髓是這樣遙遙無期,從這樣開始,來北京,將那二十幾萬,和他的家庭全部湊一湊,全都陪著兒子來到北京。北京的醫院還是同樣尋覓,就是慢,所以就告訴他:「你不如向臺灣求?」後來就從北京的醫院,來到臺灣配對,幸運啊,在幾十萬筆裡面,配對到四位,這四位其中有一位,是我們慈濟人的家庭。張居士,桃園區,夫妻慈誠和委員,女兒是慈青,在配對當中,女兒配對到了,這位慈青很歡喜,願意啊!父母更歡喜,張居士聽到現在配對到的,是自己的女兒,女兒歡喜、願意,所以他就馬上聯絡,就馬上做這捐髓的動作。

所以短短在半年裡完成了移植(2002年六月六日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兩岸,臺灣到北京,還有送骨髓的人,這樣捐骨髓,送骨髓到北京去,這個孩子已經得到骨髓移植。雖然有一點點的排斥,但是醫院很用心照顧,後來互相相見歡時,這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後,就業是會計師,他說,夢寐以求就是要來見,這位救他的命的恩人。原來見面才知道差五歲,是姊姊,而且在他想像中的,是很美的一個女孩子。真的,果然就是看到這麼漂亮,不只是人美,心那麼美,兩個人互相見面,姊弟相稱,就這樣,這個美滿的事情,在無數人的力量這樣完成了。看到那個畫面是很溫馨。

你們知道嗎?這就是要借重很多人的力量,人人身中都有寶珠,我們這位慈青,她,這顆寶珠,老早她就已經啟發出來了,她是慈青,她了解很多法,她願意救人,一點都沒有懷疑,聽到這個消息她很歡喜,願意付出。這個資料庫裡面,是幾十萬人的愛心在裡面,建立到現在(2016年),二十多年了,這個資料庫四十多萬筆的資料,它已經救了四千多人的生命。想想看,這不就是道理存在大乾坤嗎?大乾坤藏著寶珠,隨處都有,這就是叫做真理,這叫做法,生理、心理、物理通通都是不離開道理,不離開真理,大乾坤所含裹的法,與人的身體所含裹的法、人的心理所含裹的法,這就是天地之間。只要我們知道,我們發現了,我們絕對能夠好好應用,是「如來真如性具」,永遠這個真理,天地萬物,常常都是具備著這個道理在。

「如意寶珠恆隨」。只要配對得到,因緣會合得到,十幾萬人的因緣,會合到的其中之一,這就是過去生的因,今生的緣。所以說來,如意珠,如意的寶珠是恆隨,我們的因緣都常常是跟著的。「今生來世隨業」,今生有這個緣,來世應該也有,這樣的善緣、福業。我們若是沒有,不由己營生艱難,缺了這道理在心裡,外面很多的真理寶藏,我們就是得不到。這是我們自己的內心這顆寶珠,若得到,我們就能應用天地萬物的寶藏,是不是很豐富呢?我們的內心缺了這個心念,我們就營生艱難了。大家若能了解這個道理,應該我們真如本性,我們就不難發現,日日我們都在用。

來,看看前面的(經)文:「今於世尊前,自悔諸過咎,於無量佛寶,得少涅槃分,如無智愚人,便自以為足。」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我們過去就是這樣,光是顧自己而已,沒有想到別人,所以我們的智識、意志力,都很薄弱,所以佛陀向大家開示,五百比丘清楚了,所以他們說:「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設諸餚膳,以無價寶珠,繫著內衣裡,默與而捨去,時臥不覺知」。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餚膳
以無價寶珠
繫著內衣裏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就是這樣醉,到了親友家吃一頓飽,又在那裡醉,醒來也不知道,他的親友給他的東西,他可以去貿易,可以過得很富裕,但是他就是不知道,所以營生艱難。這就是過去,在懺悔過去。佛陀的教育,這個大乘法,但是他們還是不清楚、不了解。

下面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是人既已起,遊行詣他國,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不覺內衣裏,有無價寶珠。」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裡
有無價寶珠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這個人已經起來了,開始往外遊行,因為給他寶珠的人,有事已經離開了,但是自己清醒時,又再往外面走,所以「死而復生」,這是譬喻這輩子,就是這樣懵懵懂懂,在黑暗中像是夢遊人一樣,睡啊,醒來了,茫茫渺渺,夢遊人不知所做,就是這樣一輩子又過去了。所以「死而復生」,一輩子到底做什麼事?不知道。壽命已盡,死再復生,猶如醉人。因為由不得自己,依報、正報讓我們生去哪裡,我們還不知,我們又出生,出生之後還是一樣,隨著環境、隨著業力,就像醉人,醉在無明酒中,還是又在無明的生活中過。但是,「猶如醉醒」,就像過去,這是一個譬喻,一生又過去了,又換一生,來時那就是醉醒,酒已經退了,開始醒過來。就如我們過去還不認識法,但是聽到法,我們歡喜,歡喜之後,我們要追求佛法,開始發心,「發心修行」,這名為起,「名之為起」,這就是我們已經知道,看到佛法,了解了、歡喜了,要接受佛法了,這就是表示清醒過來,開始要修行,就是起而遊行,就是這樣開始修行。

所以「忘大習小」,雖然開始修行,不過,忘大習小。我們於過去生,我們絕對是有與佛結緣過,佛陀來度過我們。大通智勝佛方便教法,十六王子大法施教,都有教過我們。塵點劫以來,我們雖然,已經有受過大乘法的教育,卻是我們忘失了,「忘大」,忘記了,捨大向小,所以我們都一直執著在小我中,這樣只是修小乘法。「如遊他國」,已經在如來家庭了,還是遊在外面。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死而復生
猶如醉醒
發心修行
名之為起
忘大習小
如遊他國

如貧窮子,明明在長者的家庭,他偏偏都在外面清掃,與過去我們所說的,貧窮子的譬喻一樣,他就是這樣,在法的周圍,他只這樣在外面遊,所以譬喻遊於他國。佛陀的教育,直接的大乘法沒有接受到,還是在外面。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遍處求法
莊嚴色心
自求涅槃
不起化導
如彼貧者
乞食自濟
資生之具
甚是艱難

所以「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這樣「遍處求法」,明明法就是這麼簡單,光是這樣在外面求。「莊嚴色心,自求涅槃,不起化導,如彼貧食,乞食自濟,資生之具,甚是艱難」,就只是這樣在周圍,就是只用這個身形,說:「我出家了,我在修行。」這樣「自求涅槃」,就是小法,這種小(乘)行的涅槃,「不起化導」,不願意走出人間,入人群去,就不願意這樣。所以「如彼貧者,乞食自濟」,就如貧困的人在乞食。雖然我們光是說「我有在修行」,但是就是修小法而已,求一時,這種不再惹來煩惱,斷除、了解「集、滅」,只是知道「苦」,就是「集」來的原因,我要滅除苦,所以我不要再結緣。我沒有煩惱,全都放下,只是到這裡而已,這就是貧啊。「乞食自濟」,就是只求小乘法這樣而已,求一餐飽,下一餐肚子餓了,就要再求來吃,就是這樣而已。「資生之具,甚為艱難」,真正的這個法要拿來應用,好像很艱難。我們剛才不是說過,天地宇宙之間充滿了法?我們能借別人的力量來幫助人,這都是法,卻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都自己認為:我的力量就不夠,要如何幫助人?借力使力,人人共同一個力,就能幫助天下人,但是這個道理自己都不知。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喻在生死流轉
之他國中
發心修行不易脫離
困苦已極

「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譬喻生死流轉他國中,發心修行不容易,極困苦。一輩子才多久?今生斷煩惱,雖然來生還有因緣能修行,但是要說真正大解脫、大涅槃,真的還是很困難。所以不易,解脫不容易,困苦也是很極困苦,我們若這輩子,沒有好好囤積資糧,來生想要修行也不簡單。

「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於小乘法中修持
便自以究竟為足
更不復發大乘心
求於一實乘道

已經得到少少的東西,就不願意要再出更大力,做更多事,不願意。所以「小乘法中修持,便自以究竟為足」,這就是以為小乘這樣修行,以為我都已經斷煩惱了,大家對我怎樣,我也沒關係,我放下了,我不計較了,我以為這樣我就都很滿足了,以為這樣,法、道理真空,我了解了。但是,那都是偏空,沒有真正了解真空,付出無掛礙。看看我們的慈青,捐骨髓出去,救一條命,她自己很歡喜,自己沒有減少,現在很健康。她心無掛礙,只有一個法喜,很歡喜的心,這才是真正大乘法,才是真正的真空,但是妙有,發揮妙有的良能,從幾十萬人當中配對到,與她有緣,在她的身體到別人的身體裡,能夠造血的功能這麼好,想想看,這不就是妙有嗎?

人間的妙有道理很多,卻是我們有的人,「我如果捐了,我的身體會怎樣嗎?所以我後悔,不要捐了。」只是去抽個血,說我已經有這樣的心,但是到時不願意捐的人也很多,所造成的危險更大。所以說來,大小乘只是在一個心態,「小乘法中修持,便自以究竟為足」。以為我去抽個血,這樣我就已經發心了。到時候說:「我不要捐了。」不知道那個準備要接受你的血(造血幹細胞),那個人的生命就如游絲,非常的緊張,若沒人可以再給他,生命就休了,他們都不知道。所以說來,修行的道理,與世間的道理都一樣。

「更不復發大乘心」。不願意付出,後悔發願時,到時我就是不願意付出。「求於一實乘道」。這就是我們凡夫的心,就是不知道有這個一乘大道,很安全可讓我們走,只是守在「小乘之涅槃,離分段生死,未脫變易生死」。

小乘之涅槃
離分段生死
未脫變易生死
故非圓滿之解脫
然就離分段之生死
謂為三乘同坐
解脫之床
由此小乘
亦得名涅槃
而非為大涅槃
以其不具足
是以一證小果涅槃
便思休息故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小乘的人,他只修到分段生死,「我知道,過去生就是這樣的因緣來此生,十二因緣道理我知道了,分段生死,過去、現在、未來,未來,我這時候不要再結惡緣,我能斷未來的因緣。」以為是這樣,不知道「變易生死」,只知道「分段生死」,有過去、現在、未來,他不知道一念心,這個「變易生死」,這個法,他還不透徹。所以這樣「非圓滿之解脫」,這樣不是圓滿的解脫。

他只是離「分段生死」,就是知道「分段生死」,這樣而已,這是「謂為三乘同坐解脫之床」。不只是小乘要知道,中乘也要知道,大乘也要知道,要知道我們的生命是過去、現在,延續於未來,這是小乘,叫做涅槃。他的涅槃,就是到「離分段生死」。大小乘都應該知道,知道有過去、現在、未來,但是還沒有到達大涅槃,因為還沒具足,變易生死,起心動念,我們還是一樣,這樣繼續起心動念。發一念心,後面又後悔,這種大願無法真真正正保持、堅持定心,所以我們時時進進退退,這就是還在小乘,還沒到大乘涅槃的境界,所以還沒具足,證小果。

只是知道,「已經知道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以為他已經證果了,他不知道這是小果,只是開始讓你了解,「苦、集、滅、道」與「十二因緣」(法),過去、現在,人生的來去,只是讓你們知道這樣而已,真真正正要做一位,很徹底覺悟天地宇宙,與天體合一的大覺悟者,不是到這裡為止,這是要會合。但是小果,只是一證悟,「我只是,我已經證悟了,所以我已經得到果位了,我涅槃了,我能寂靜了。」所以他想要休息了。現在的人都很早就說:「我要退休,我要休息。」這樣的人生,人生要生、要活,就要動,活動、活動,要活下去,你就要動。真正修行要能斷生死,至大涅槃,我們的覺性與天體會合,我們必定要無止境,不斷保持著我們的定力,往前前進,行大乘法。不要說,「這樣我已經修行,我了解了,我知道了,我要休息了。」若這樣,我們的人生永遠都是空過。這就是「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裡,有無價寶珠」。

不覺內衣裏
有無價寶珠:
不自覺知
內報色心
有無價寶 藏其中
價值之至極也
如言極數為無數
曰無價

像這樣的人,都不知道我們的寶珠在哪裡。不只是我們自己的寶珠,就如剛才說的,天地之間,所有的道理含藏,這都叫做法寶,譬喻為寶珠,這是無價之寶。不自覺(知),「內報色心」,有無價寶藏其中。但是,寶珠價值是至極,很值錢,無法用數字去計算,所以叫做無價。「極數為無數」,很多很多,無法去算,這叫做無數。無數就如恆河沙,要如何算?我們佛法常常都說,「如恆河沙」,那就是無數。無數,這個東西的價值,至高無上的價值,那叫做「無價」,無法計算你的價值有多少,這就是我們要了解。我們天地之間,萬法真理哪有辦法算計呢?沒辦法。

不知衣服裡有寶珠,我們大家都很富有,卻是「貧窮求衣食」,這就是我們人的顛倒。所以,像這樣,每天、每天都要貿生,要貿生,「繫珠之緣」,不只是這樣來接受教而已,其實我們要很知道,教,入我們的心,我們要發揮我們的良能,要知道真如一實乘法,不是只有聽一聽,這樣就好了。

不知己衣裏
繫珠之富有
貧窮求衣食
喻勸勤貿生
繫珠之緣豈非受教
知真如一實乘法

各位,學佛真的是要很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只在我們的身上,每天只是說:「師父每天都說,珠在我自己的身裡。」對啊,我們人人本具佛性,我們人人,有與佛陀同等的智慧覺性,是這個覺性,這個覺性叫做真如。這個真如,那就是遍空法界,無不都是含藏著真如本性。我們若能透徹,發現真理,那就是我們的內涵的寶珠,就俱生來我們就都有,只要我們能接受一念之間,願意去付出,那就是我們的寶珠,我們發現到了,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20523《靜思妙蓮華》 繫珠之富恆隨身 (第115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