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Empty
發表主題: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Empty周日 1月 02, 2011 12:39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Empty周五 3月 04, 2011 1:26 am

(旁白)
生活中,人人用溫暖柔和的話語,互相問候,以禮相待;學校裡,天真活潑的孩童,穿戴整齊,以恭敬的心,向師長敬禮奉茶;醫療院所裡,人醫視病如親,病人全心信賴,溫馨醫病情合力守護健康;無常、災難的場景裡,慈濟志工無私的付出,用感恩的心,尊重的態度,讓民眾感受到真誠與關懷,這些都是「人文」之美。

證嚴上人開示
所謂人文就是溫馨,讓人看到了無不都是感動,那一種的貼切、感動,溫馨、發自內心的那一種歡喜,世間什麼事情,令人看到了安心又歡喜呢?當然是善與愛。有善、有愛這樣的人生,我們看到了,就很自然會安定人心,同時那樣的真誠的、愛的投入拉拔他,這是令人最敬佩的。
這就是你叫我說不感恩,很難,叫我說不愛他也難。那種發自內心的那種的感動與愛,這都是叫做「人文」。

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旁白)
1966年,一顆慈濟世界的種子被種下,先以慈善為根基,再以醫療為主幹蓄積能量,也以教育為枝椏教化人心,最後乘載著,充沛人文關懷的樹葉和果實,順勢向外不斷擴展。
時光荏苒,四十多年的歲月,以「感恩、尊重、愛」,不停灌溉的慈濟人文樹,不但茁壯穩固,人文之果也結實纍纍。更在全球開枝散葉,不分種族、國藉、膚色,一同見證慈濟推展四大志業,匯聚而成的人文之美。

證嚴上人開示
人文在我們四大志業中,總不能缺少。看看我們的慈善人文,人人用心、用愛付出,同時要尊重與真誠的愛,付出是那樣的恭敬、無所求;這都是我們慈善的人文。
真誠的大愛,還有醫療,醫療的人文,醫護同仁團隊,拚著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毫無所求,同樣心靈的享受,只為看到了病人康復;這都是清淨無私的大愛。
教育的人文總是志為人師,把天下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望女成鳳、望子成龍,付出還是無所求啊;這都是教育的人文;人文的本身那就是清淨、無私,就如泉水一樣的,不斷湧出了清淨的清水,要來洗滌人心的污垢、要洗滌淨化天下的人,也是希望調和普天之下的污染,有形與無形。

(旁白)
一步一腳印,證嚴法師為佛教為眾生的願,四十多年來的耕耘,讓人人知曉慈濟,也讓世界看見慈濟,而讓世人印象深刻的是,慈濟志工真誠的笑臉,所散發出來的歡喜,以及他們放下身段,彎下腰做環保的身影,你是否會有疑問,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
大愛電視台顧問楊憲宏先生說:「人其實是觀念的動物,一念心,一個念頭轉了就一切都轉,所以,慈善、教育、醫療、 人文裡面,大家都知道人文最重要。事實上,人文最重要的原因,是慈善裡面有人文、醫療裡面有人文、教育裡面有人文,人文中間,更是有很多行善的指標,我想就是所謂善的文明、善的知識。好、就行善做好事,這樣子的概念。」

證嚴上人開示
「慈濟人無私投入的這種愛的奉獻,所以我常常都會說,我們要感恩、尊重、愛,慈濟人永遠感恩,慈濟人對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是在為慈濟、為人類奉獻的,他都感恩,慈濟人很會說感恩,同時也會尊重人人,相信各位都被尊重到。
所以,以感恩、尊重,那是為什麼呢?一個字,是什麼?大愛、無私的大愛,對,就是那一個字『愛』,沒有錯。
各位,但願這一份感恩、尊重、愛,在各位同仁們、各位菩薩們,你們的身上,也可以讓周圍的人都感受到了,感受到你們的身上也充滿感恩,你們的身上行動中充滿了尊重,在你們的行動語言中充滿了愛。」

慈善人文 拔苦予樂(旁白)
不論海內外,每一次慈濟的慈善救助,用感恩、尊重、愛的人文精神,讓人相信,世間仍有溫暖和希望,支持著每個遭遇苦難的人們,發揮生命的韌性度過難關。
一場八八風災,讓屏東縣灣內村,經歷了毀村的浩劫,當時慈濟志工協助救災的,大愛精神,感動了許多當地的居民,簡清志也是其中之一。

慈濟志工簡清志說到:「八八水災,我是體會到人生無常,災難過後,我們慈濟人都第一個,就是說走在最前面,到災區服務災民,那樣的感動,讓我真的。」

(旁白)
簡清志除了感恩慈濟人的幫助,也希望自己可以為家園,貢獻一分力量,也因為認同慈濟,簡清志也希望自己,能夠加入行善助人的行列。
所以他反省自己,並且戒除一些不好的習性。

慈濟志工簡清志:「我進來慈濟都是看到好的,我進來慈濟除了感動以外,還是感動,因為看到的都是真善美,所有的五專,所有的習氣,不只是賭博而已,喝酒有的沒的,抽菸,都一次都說好(戒除)。」

(旁白)
八八風災,讓簡清志感受到天災的無情,但慈濟的人文關懷與溫暖,卻讓他感受到人間有愛,也因此啟發他的善念。簡志清的人生路,開始展現動人的菩薩身影

證嚴上人開示:
人生無常,什麼時候人生會有什麼樣的,沒有人知道,最可貴的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我們付出了幫助,對方一時之間有困難,我們付出了,他可以解一時的苦。但是付出的人,可以成就自己的道業、慧命增長。我們可以看了很多見苦知福、再造福,這不都是在成就自己嗎?所以觀念一轉,那一種的慈--無緣大慈,但願普天之下人人得樂而離苦,這都是慈。

(旁白)
以往人們總有為善不欲人知的觀念,但是證嚴法師卻認為,應該要提倡「人文」,讓人品典範可以文史流芳,希望透過宣傳這些好人好事,讓更多人起而效法。所以,慈濟從最早的月刊、廣播,到現今的大愛電視台,便開始記錄這些動人的故事。除了宣導「濟貧教富」的觀念,也希望讓這些人文之美,散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裡。

證嚴上人開示
慈濟人啊,師父真的很感恩,所以這都是人能弘法,需要人文不斷地傳播、不斷地傳授,不管是廣播的,它沒有看到影子,可是能聽到聲音。普天之下現在的科學發達,他們都能聽得到,台灣轉播出去,不知道有多少國家都能聽得到,所以都是我要感恩的人文。

(旁白)
透過這些真人真事的分享與見證,往往撫慰了,許多相同處境的人們,走出傷痛或轉迷為悟,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就像大愛電視台就曾記錄到,菲律賓的貧民受到啟發,而付出幫助海地災民的善心和善行。

證嚴上人開示
在菲律賓,菲律賓的確也是一個苦難,常常都有苦難,這幾十年來窮困人很多很多,而且貧民區也很多。所以在那裡,慈濟人要發放物資的時候,都會跟他們善的互動,也會講很多的道理,讓大家心靈先安撫下來。
同時介紹慈濟的源起--竹筒歲月,同時也會跟大家說,普天之下的苦難不是你們最苦,還有比你們更苦的。這樣的災難不是你們最嚴重,還有比你們更嚴重的,就會跟他們提起了,像這一次的海地,慈濟人就開始講海地,而且播放了海地,這個國家平常的窮,比菲律賓的窮人更窮。
還會播放海地這一次的地震,那樣的破碎家園、惡劣的氣候,天氣熱的時候不亞於菲律賓,一下雨的時候,泥濘不堪的生活環境,都播給他們看。
所以,這一群災民邊聽邊哭,而且自我安慰,原來我不是最苦的,原來我這一次受災,還有這麼多愛心人在我身邊,所以我很感動,人人為海地的苦而哭了,而且聽到慈濟人的大愛而感動。
慈濟人那樣的人文,慈善人文的膚慰,真的入了他們的心,真的是一畝畝的心地,都能撒播愛的種子,啟發人人也可以付出,他們的一分力量。
各位菩薩們,慈濟就是要在這樣的人世間,多輔導如何拔苦予樂,在苦難中把他們的苦拔除起來,給他們一分的快樂,人人能做能布施的人,施比受更有福。

醫療人文 守護生命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看到了醫者就如佛心,真正醫者的心就是佛心,而且就是救病拔苦,這種醫王視病如親,而且就是如自己的父母、如長輩、如兄弟、如姊妹之情。他們視病人,幼者就如自己兒女幼子,這種的至親至愛,有切身之痛。那一分的情懷,在病人的身體,就如在自己的身體裡。
常常不也這麼說嗎?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用這種至親至愛之情,投入在病人的身中,這種的視病猶親、猶己、猶親人一樣的,這實在是不簡單。

(旁白)
開刀房內,慈濟大林醫院麻醉科主任賴裕永,正仔細觀察病人的生理狀況,十年前大林醫院剛啟業,當時只有他一個麻醉科醫師,為了服務病患,賴裕永經常忙得以院為家,當時,他還有個『7-11』的稱號。

大林醫院麻醉科護士樊菽華說:「就像7-11,24小時沒有休息,一叫就是要出來,所以變成說他會比較辛苦。」

(旁白)
賴裕永說起自己會選擇從醫,是因為小時候,家人就醫時的艱辛,父母盼望家裡有人可以當醫生,如今他堅守醫生崗位,將近20年。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讓他深知『視病如親』的重要,而慈濟醫院裡無所不在的人文,讓他與病人的關係,總是充滿溫馨和關懷。

大林慈院麻醉科賴裕永主任:
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才有辦法填補這些醫療倫理的不足,我相信醫療倫理絕對不是在課堂上上的,可能在這個大環境之下,是容易受到別人的感染,所以我覺得在這裡工作,是另外一種享受,它不但是我們的職場,也是我們的道場一樣,工作成為我另外一個喜樂的事情。

證嚴上人開示
慈濟醫院,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醫術好,最重要的也就是要人文,面對著苦難人,展開雙手擁抱著他,這樣的膚慰,如同對自己的親人一樣,這是慈善人文。真的在醫療的人文不打烊,都是在搶救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我們都看到了,這種慈善、醫療,充滿了人文氣息。

教育人文 增長慧命

我們常常都在提教育,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多麼重要。剛剛我們已經看到了,我們慈濟系統的教育真美、也是很整齊。美在哪裡?禮,有禮、有敬就會能整齊,常常都說整齊就是尊重自己、也是敬重別人。所以,對自己若能整整齊齊,那都是尊重自己。
以整齊的服裝、儀容對待別人,那就是尊敬別人,這種敬與禮我想彼此對待,那就是最美,所以要「和」,整齊、和,那是少不了一個「禮」。
當初蓋學校總是在理想中,總有那一分美的生態在校園裡。我想自古以來,孔夫子在教育學生,不也都是教之以禮、啟之以德嗎?這也都是我們應該要學習、要教養的,所以叫做教養、教養。
當然我們的教育,大家都很盡心,真的是很感恩!有教聯會老師的地方,都是在推動,有慈濟這樣人文的教育,有慈濟一樣的禮節教育。同樣其他的,在北部好幾個地方,都同樣在敬師、奉茶,這種的禮儀都有在推動。」

(旁白)
做為一個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方美倫對自己的期許,為了讓學生的課業學習達到成效,他相信棒下出高分。多年後,方美倫成了一個名師,但是當自己的女兒學習效果不佳,她才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

花蓮慈濟中學老師方美倫說:
常把教學生涯分成,前22年就是嚴師,然後會用棒子,會覺得就是,棒下才會出高徒的感覺。
等到我進教聯會之後,進了教聯會之後的前兩年,我就開始努力再調整著這個,所以這段時間是,掙扎心情的起落最大的時候,因為你要想說我不打他們,可是他們成績就會下去,你就會擔心,慢慢轉念到就是說,其實不見得真的每個孩子都是很會讀書的。
我就會想說,其實我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快樂學習,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品德上面,進德修業,他懂得我要做一個好人,比讀書做好學生來得更重要。

(旁白)
接觸教聯會後,方美倫漸漸地,被慈濟的人文之美所吸引,從而轉念改變現在教學已經40年的她,不再是讓學生畏懼的嚴師,而是一個讓學生打從心裡敬愛的老師。

花蓮慈濟中學老師方美倫說:「我覺得我浸在幸福的環境當中,我覺得這種感覺很棒,為什麼呢?因為走出來,從宿舍走到教室都會碰到學生說,老師早!老師好!我覺得那種笑容,那種打招呼,就讓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很有那種,就像我們去歐洲一些國家,人家那種很會跟大家打招呼,那種祥和的一種社會。我覺得在慈濟中學,我們看到這一面。」

(旁白)
目前方美倫任教於花蓮慈濟中學,除了跟學生感情好,也常和家長的談話中,感受到慈中人文教育對家庭的影響力。

花蓮慈濟中學老師方美倫說:「我們的孩子最快讓家長感受到不同的是什麼?從來慈中國一,回家他們就發覺,小孩子比較孝順了,所以我覺得很神奇的力量,他們就覺得,因為孩子有時候上過慈濟人文課,他們就說『我很後悔,以前跟媽媽爸爸講話會大小聲、我要開始從孝順做起。』孩子就第一個,他回家會對父母的孝順,對弟弟妹妹,不再會吵來吵去,這是最大的成長。家長看到這樣的成長也很開心。」

(旁白)
從名師到人師,方美倫將感受到的慈濟人文,灌注在她的教學上,她說除了讓她的家庭受益,也要把這樣的愛傳出去,讓孩子感受並懂得「付出」是一件快樂而且很有意義的事。
見苦知福讓學生懂得付出與感恩、尊重、愛的力量,也是慈濟特別著重的人文教育,2007年,一群慈濟大學的醫學生,跟著慈濟國際人醫會的義診團,來到印尼,親身體驗這一堂特殊的人文教育課。

這一天慈大學生們來了,地震後重建的日惹慈濟綜合學校,這裡將要舉行一場大米發放活動,這也是這一群學生,首次參與慈濟的賑災活動,發放前藉由一場手語表演,拉進志工與民眾的距離,這樣的時空背景,當下學生們心中對於「慈善」,突然湧出了前所未有的體會。

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校友謝安妮說:「當他們跟著我們一起做,然後一起比的時候,我會覺得就是一種很感動,就會覺得雖然語言不通、種族不同,也居住在很遙遠的地方,可是卻可以因為一些緣分,然後彼此在一起。」

(旁白)
當下慈大學生們瞭解了,要感恩這些災民,以自身的苦難示現無常,教導他們要見苦知福,不但要把握當下,更要勇於付出。

慈濟大學公關所畢業校友陳國雄、蘇泓源說:「師姑今天在發大米的時候,跟我們說,就是要跟他們講馬來話,印尼文說感謝他們對不對,其實那時候,我剛聽到的時候是覺得很疑惑,為什麼我們要拿東西給他們,還要講感謝你們。後來其實我覺得在做的時候,我才知道,不知道為什麼那種情緒是,其實就是,你把東西送到別人的手上,然後別人覺得很高興,然後自己也獲得一分,那種付出的快樂,那時候才知道,原來這感恩到底是什麼意思。」

(旁白)
因為無私清淨的愛,我們在此相遇,看見人性互動的美好,體驗了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證嚴上人開示
慈濟的教育志業,特色要在有人文,我們每一個人接受教育,就是要成全我們的品德、人品,這個人品典範的規格要建立起來。
慈濟的教育總是有個期待,教育跟人文,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回歸人的人品的本性,那就是佛心,那就是智慧。
假如人人有那一分的佛心,是慈悲;那一分的智慧,那就是能發揮良能,這個社會人間,不都是人間淨土嗎?慈濟人要負起了辦教育的志業,要成就教育,人文一定要平行,像火車的軌道一樣。所以,一輛火車才能載很多人,它能著地,很穩定地往前進。
所以,這就是教育一定要有人文,如何把人的善良本性啟發出來。

媒體人文 淨化人心

(旁白)
走進位於台北關渡園區的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無論是平面期刊或廣電媒體,每個單位都努力朝著證嚴法師慈示的「人文典範 文史流芳」的方向報真導正,提供大眾優質,富有人文之美的節目內容。

大愛電視台顧問楊憲宏先生說:「本來做媒體就有教育的功能、有告知的功能,有這個做社會守門人的功能,都有這些,然後大家互相溝通的功能,我們都沒做到。
所以才讓 上人感覺到說 他想進來做電視,他就感覺到說,有這麼多善心人士,所行善的故事都沒有被留下來,過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之後,很多人回看我們這個時代,會以為我們這個時代,真的亂七八糟,不知道說原來在這個很紛亂的時代裡頭,也有很光明的作為,就有很多好人啦!
在亂世中好人畢竟還是向歷史負責、向未來挺進,其實是很重要的。這個給了不管哪個時代的人,看到這樣故事的時候,都會激勵更多人心,他們去堅定行善。」

證嚴上人開示
人人都要承擔起清流,如何淨化人心,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不是為營利,我們就是為使命。普天之下五濁惡世,越來越污濁了,人口越來越多,幾十年來已經人性本善的那一分氣氛,慢慢被時間沖淡,被社會的污濁已經污染了。
我們就要趕快,趕快來把(人心)回歸過去,那要回歸過去,要如何回歸過去呢?我們要承擔這個人文。要如何回歸到古時代那樣的倫理、那樣的道德觀念,我們就要靠現在,現在如何把這一股清泉,好好的泉水讓它更普遍的去淨化、去洗滌。

(旁白)
1985年,慈濟人文透過廣播開始發聲,向大眾傳播善的訊息,影響了許多聽眾,尤其是監獄的受刑人,現在是慈濟志工的黃致忠,就分享了他如何被啟發,而決心改過向善的過程。

慈濟志工黃致忠師兄說:「91年的時候,剛好有這個機會,聽到我們的靜思晨語,早上的靜思晨語,那個時候,讓我心裡有一個很大的撼動,就是說,原來,之前我所過的生活都是這樣子,一天到晚跑著讓調查局的人追,然後怎麼樣怎麼樣這樣,一大堆事情就是這樣子,非常不安穩,然後突然聽到慈韻師姊的聲音,在廣播中,我心靈所感受到的就是說,無形中好像就是有一個非常讓我很安穩,心很安啦這樣子。
之後,差不多兩三個月以後,聽到了慈韻師姊說,台中有一個受刑人,他是用那個郵票捐款的。我說,我心裡一直想,人家可以,我應該也可以,這樣子。所以我就大膽,寫信給那個慈韻師姊,然後很短時間內,就接到那個慈韻師姊的回信,然後她鼓勵我說,該怎麼樣怎麼樣這樣子。」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廣播部經理慈韻師姊說:「慈濟人文,應該是 上人最大的期待,傳道跟弘法,就是我們在人文志業中心,廣電跟平面的各個部門唯一的目標,所以人文最高的使命,就是帶人走出這一條路來,而不是帶人去撞壁。所以現在人心很徬徨,我們很希望說,帶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觀念,所謂的正知正見相當重要。我們希望,報導這些社會的光明面。

(旁白)
證嚴法師推展人文志業,期許媒體傳播,要負擔「報真導正」的使命。像新聞部總是面臨著,每天製播新聞的正確性和時效性,想要讓播出時的狀況減到最少,就必須靠著工作人員的良好溝通態度才能事半功倍。

大愛電視台新聞部主播石筱薇說:「因為有時候新聞一直再進行當中,有很多很突然的狀況,是你沒辦法掌握的,可是當你碰到這些突發狀況的時候,有時候我會緊張,有時候可能是別人會緊張,可是在緊張過程當中,就變成說需要別人來互相的補位,那就是說這種補位的角色,就非常重要。可能說,譬如我在忙的時候,我手上的事情,我沒有辦法處理好的時候,我可能就會告訴我前面的導播說,導播你可以幫我處理什麼東西,或者是你可以幫我更瞭解的詢問下一位主播,現在他的想法是什麼。其實這種配合上,我們都一直做得很好。」

(旁白)
這樣的經驗,導播伍慧綺也有同感,不過他們卻很喜歡。在慈濟的新聞部工作,因為他們發現,他們的人生多了不同的人文體驗。還讓他們決定,一起加入志工服務的行列。

導播伍慧綺說:「我們到後期有很多的SNG連線,我們會去災區像從921開始,然後八八水災,然後到環保站走透透,這些導播都要參與現場連線。當你去參加的時候,你發現很多的志工,你跟第一線的志工有了比較,你再也不是透過影片,你是跟他直接的接觸,你就開始有除了感動以外,你想為他們做些什麼,然後你在新聞下線之後,你會想去參與。譬如說我們去環保站,我們本來是播環保站的訊息,但是那一刻下線之後,我們是在做環保站該做的事情。然後幾次下來,你就會覺得說,其實我還是行有餘力,可以做志工這一塊的。」

證嚴上人開示
人文之間,她自己要有深度的人文,但是人文人,假如沒有立志為人文人,這樣就是旁觀者的記錄而已,跟這樣的生命沒有真正的交集到,這就沒辦法做出很感人的節目。所以我們很期待,大家我們一起來,你們用心來把它編輯起來,希望你們多看我們四大志業感人的故事,世間上多麼好的文章,都離不開人,我們來認識一些,真實人生才是真價值。

大愛人物誌節目片段移動的故事誠堡
「我們要學習放下我們的高度,跟孩子平起平坐的高度,然後跟孩子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樣的孩子他…。」

(旁白)
影片裡一台滿載故事書的車子,翻山越嶺只為滿足偏遠孩童一個美好的閱讀經驗。

大愛人物誌導演黃宗南說:「有一個志工,他大概在這邊任職大概10年了,他說他換了三部車,大概開了30萬公里左右,我覺得這個過程,其實是我那時候就很多,就是影像出現在腦海裡面說,他們怎麼翻山越嶺,把這個車開到偏僻的鄉下地方。所以我就跟企畫兩個就決定跟著他們的車走,看他們的路程會經過什麼樣的狀況。」

(旁白)
這一部影片是大愛人物誌節目裡眾多動人的故事之一。而製作團隊的努力更獲得了2010的社會光明報導獎的肯定。

大愛人物誌導演黃宗南說:「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兩個小孩的爸爸,我覺得在故事裡面,我就感受到很深就是說,其實我們在家裡跟小朋友閱讀是一個很好很美好的經驗。但即使這個是對我們來說是很平常的一個經驗,但是對於像比較偏遠地方的小孩,他們是一種奢求,透過這個過程,其實我們去看到說,他們當地教育資源這麼缺乏。新象教育協會他們也願意提供這個機會,就是說至少有點希望,希望這個教育可以普及到比較偏僻地方,讓他們也有點受教育的機會。」
草根菩提節目片段
「這一些東西都是我們這一個,最偉大的彩霞師姊,每天載,……。」

(旁白)
懂得互助、分享,是讓社會更美好的契機,所以善心、善念的啟發相當重要,就像環保志工們,他們不但用鼓掌的雙手做資源回收,也用他們的雙手護持大愛台;成就人文志業,傳播真善美的使命。

草根菩提製作人程美玲說:「其實這些環保志工,它就是未來生活的典範。就是我們去拍攝他,拍攝他們怎麼樣在生活當中,去運他們的不管是人生智慧,是古早的這樣的行為,克勤克儉,克己復禮,或者是愛物惜物這樣的行為。我很希望說在拍攝這樣的過程,或是拍攝這樣的人物記錄,可以讓更多人去看,然後去覺得說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去奉行的理念,跟人文的精神,我希望更多人可以去看的時候,更多人去瞭解。」

(旁白)
人文清流、環繞全球,跨越種族、文化、語言,沒有距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文影響力讓全球看見大愛、見證慈悲。
2008年8月,印尼大愛台正式啟用。2010年更製播「巴利金家的故事」。將生活艱困的印尼巴利金先生,憑藉著大愛為教育殘疾學生奮鬥的故事,搬上螢幕,贏得廣大的迴響,善的故事讓媒體發揮無法估量的社教功能,這是最好的實例。

證嚴上人開示
大愛台在那裡,真的是幫助了許許多多的家庭。
不管是在慈善或是醫療、教育、人文,已經在印尼形成了一股如春風,和風春雨一樣,讓那一片乾熱的土地,乾旱、很燠熱的地方,已經成為一個很美好,像那個春氣一樣,春臨大地,讓整個大地都茂盛起來。
真正的春雨甘霖潤漬眾生,真正的在那裡開始「無上大乘,布善種子」,這種無上大乘的法門,在那裡布善種子,讓所有的善根,往地生根,往上是茂盛了。
所以普令菩提芽,不斷不斷在發芽,向下生根,向上發芽,真的很茂盛。
有形的大愛台,不管是硬體、軟體建設起來,把它鋪路,這種網路也好,衛星也好,可以在一個點播放出去,能影響這個印尼國家的教育,都啟動起來,真的這個時候,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所以真的也很感恩,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你、我、大家都是日日不離開這四大志業。雖然我們人都在台灣,可以喜見天下。
回頂端 向下
 
菩提心要--20110101心靈工程 慈濟人文之美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