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6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三 4月 17, 2024 8:10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6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三 4月 17, 2024 9:17 am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自作教他,稱讚妙法。功者,修心利群謂功;德者,持行有成曰德。內修外行,謂之功德。
⊙眼能見色,八百。耳能聞聲,千二。鼻能嗅香,八百。舌能嘗味,千二。身能覺觸,八百。意能知法,千二。
⊙「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前五根中,皆有浮塵根,即名粗色根相。如是六根塵識合觸,則為伏藏識於內之勝義根,亦名淨色根。
⊙在外之浮塵根,只以扶助勝義根之成用,故以淨色根為主體,此為五根所同。肉眼為浮塵根,眼之能見為勝義根。是經力殊勝,得眼清淨眼根殊勝。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眼有五種:所謂肉眼、慧眼、天眼、法眼、佛眼。
⊙隨用分五: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天眼通非礙,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是父母所生則肉眼。又云清淨、則四大清淨造色勝義根眼、非浮塵根肉團眼。

【證嚴上人開示】
自作教他,稱讚妙法。功者,修心利群謂功;德者,持行有成曰德。內修外行,謂之功德。

自作教他
稱讚妙法
功者
修心利群謂功
德者
持行有成曰德
內修外行
謂之功德

用心!多了解。人人要學習的,在這段這麼長的時間,一直要好好讓我們了解,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言語動作,做人要如何做,才能夠歸納在我們的真如本性。佛知見,佛陀來人間為一大事,來教育眾生,顯示人人本具佛性。我們從第十七品、第十八品,到現在第十九品,這個時間我們都已經入在本門之中,又教育我們,讓我們知道我們要了解佛性。但是,我們還是凡夫,離佛性還是很遠,所以佛陀循循善誘,要我們知道內外的關係。我們的身體與外面的塵境,我們要如何作用?先了解自己,才有辦法知道如何向外做事。

前面也向大家說過了六根塵,眼、耳、鼻、舌、身、意,這些功德,功德的增減。這眼、耳、鼻、舌、身、意根,是為何「八百」、「千二」?「八百」與「千二」,同樣六根,在我們的身體上,功德是如何去分別呢?這我們要很細思密想,要常常去想。從文字或者是解釋,絕對是無法了解,你們所了解的就是「知道啦、知道啦」,這樣而已,無法深心解相。那個真正深心,很深投入我們的心,來體會它的相,這是很難。

何況「相」要了解就難,何況了解「性」呢?「性、相」是我們要很用心。就是因為了解難,才說凡、聖距離很遠。聖人的見解,所有天地宇宙的道理,在佛一念間,天地萬物就好像,在他看手指頭一樣,事事物物道理分明。而我們呢?一件事情,眾生分別心,就會去產生很多無明煩惱。這見解,凡夫心與佛那個清淨無染──一理、千理通徹,這凡、聖的境界離很遠。這麼遠的境界,我們豈有辦法到達呢?有啊,再如何遠,只要你起動,較遠的地方都能到達。

現在科技發達,非洲的那邊,我能夠在這裡不用舉步,他們那裡的境界都看清楚了。南非的慈濟人有華商,有當地人,有約堡的本土志工,還有從很遠的地方,開普敦,聽說也是一、二千公里的路程,他們也都來了。遠、近聚集一堂,這也就是他們,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翻越過幾千公里,就能夠到達,人與人這樣會集在一起,歡喜哦!大家就在那裡表示著說:「我們竟然能夠在南非約堡,在這個地方看到師父。」那些本土志工,他說來約堡看師父。這是多麼真、多麼實啊!大家都說他們就地看到師父了,很歡喜。

這身體,身軀,我們現在是凡夫,我們是依賴著現代科技。這不是我們自己的,這是因為有這麼多人、這麼多人的用心去發明,這種的發明就是印證佛陀,佛陀的智慧。就是能夠眼睛透視全世界,眼睛能夠看見天堂,不斷不斷一層一層往上看。現在天文學家難道不是嗎?哪一顆星繞著太陽,它的一年是我們地球的幾年。同樣是我們的一顆星,命名叫做「慈濟」小行星,現在在天空中,已經報出來,它的一年,是我們的五年七個(多)月(5.62年,即五年又7.44個月),所以在天邊的,現在說起來很實際。

這是人類可以公認,有這個名稱的星球,它的時間這樣。所以佛陀說,忉利天它的一天,是我們地球的一百年。說起來這已經佛陀的智慧,為我們開啟了,天上、人間時日的長短了,為我們分析。我們現在科學,用現在天文學,來發現到那顆慈濟小行星,測它的距離,竟然它與太陽的關係,這樣在繞,與地球比起來,它一年,我們就要走五年七個多月。這已經是科學證明了。想,佛陀的智慧,我們是不是要深生解相。我們一定要相信。

所以佛陀為我們分析,我們一個人的人體,與大地在互相生存,這生命是共同體。我們要如何在這個大地生活,對大地的感恩,對生物彼此的疼惜與互愛?這是培養我們的性。我們的心,我們要打開了心包太虛,從人間學起,時時感恩,彼此用愛,無私的大愛。這是早年以來,慈濟人接受的教育就是要這樣。所以我們要有「自作教他」。我們了解了,佛陀教育我們,我們用說的沒有用,身體力行來做。我們要好好受持,只是形式上的道場沒有用,我們就要真實分秒腳踏實地真正去做、教他做。我們自己做,也教人做,以身作則,帶領人人去走方向對的路,這就是「稱讚妙法」。因為我們歡喜,因為我們認同,因為我們讚歎,我們才願意這樣去身體力行;因為大家做得很歡喜,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這是真實的法。

互相讚歎、彼此感恩,這豈不就是慈濟人很普遍的生態呢?我們自己自作,我們再讚歎別人在做,「他做得還比我多,他很了不起!」看,我們難道沒有做?我們也是做,但是我們成就人做,又讚歎人在做的,這種「稱讚妙法」,自利利他去幫助人,這真的是我們值得稱讚。所以,「自作教他,稱讚妙法」。我們的法是在我們身體力行中;能夠走的路,不是用嘴說的道,是我們能夠走的路

所以,「功者,修心利群謂功」。什麼叫做「功德」?「功」,就是我們要好好用真誠的心,「修心利群」這叫做「功」。我們自己的心若沒有修,你入人群去也沒有用,無法去利益他人。我們自己的心有修,我們才是真的能夠入群,才能夠去幫助人。要不然人群那麼多,大家只是入群要做什麼呢?我們要好好自己自修行,將我們修行這念心,要入人群去引導人,與我們同樣的心、同樣的信仰,我們好好身體力行在人群中。這樣我們自己能夠付出,人人都同樣能夠付出,這就是「功」。對人群有功效,對我們自己的心也很踏實,所以這叫做「修心利群謂功」。

而德呢?「德者,持行有成曰德」。我們不只是內心要修,我們還要再身體力行。常常告訴大家,日常生活舉止動作,無不都是人家眼睛在看我們,人家用心在學我們,所以我們要好好在行動中,表達出我們修行的本質。所以,「德者,持行有成曰德」。你若是自己將我們的形態威儀,在動作中、工作中,變成很自然,沒有刻意,自然人家看到,覺得怎麼看都是威儀莊嚴,不論做什麼事情,舉手動足,什麼樣的動作,大家都會歡喜讚歎,這就是叫做「德」。你在領導人,只要你有修心,也有持行,你說的話,你想要做的,大家都能夠共同完成,這叫做「功德」,這叫做修行,因緣功德。不是無因無緣,一定每一個人,人間的生活都有因有緣,自然就有果;有那個成果,有那個報,這報現出來。所以因緣果報這一定是有,我們要相信。「內修外行,謂之功德」,我們內修外行都是叫做功德。

前面告訴大家,要記得的就是這些,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要如何歸於我們的真如,會入佛性?我們要將自己的身根,我們一個人自己要知道,所以佛陀的智慧,來分析讓我們知道。我們要更清楚。

眼能見色 八百
耳能聞聲 千二
鼻能嗅香 八百
舌能嘗味 千二
身能覺觸 八百
意能知法 千二

「眼能見色」,它才有八百功德,因為眼還有重重的障礙,能夠看前面、左右,無法兼顧後面,這就是它,肉眼它有缺陷。「耳能聞聲」,它有千二百的功德。鼻能夠聞香臭,所以它有八百的功德,因為能夠助我們氣息的出入。舌呢?它能夠嘗味,能夠去知道這個味,是甜的、是苦的、是鹹,但是它有一個很好的作用,那就是說法,勸誘人人為善。人家要聽法,勸人聽法,這也就是要口舌,它有千二百功德。

身呢?「覺觸」,能夠覺觸,感觸到是硬的、是軟的、是熱的、是冷等等。是寒、是熱,這全都是在身體,但是它才八百功德,因為我們的身體障礙重重,這是很多。這個身體惹來,讓我們也很多的煩惱,但是身體也為我們做很多功德,所以也有八百功德。「意能知法」,所以它就千二百功德。好好地用心,將這些數字若能夠清楚,這些合起來就有六千功德。因為在經文中有浮現出來,所以我們若去用心解它,才知道六千功德從哪來,就是從六根,平均起來就是六千功德。

以是功德
莊嚴六根
皆令清淨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前面的經文就是這麼說:「以是功德。」就是這樣的功德,「莊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這樣能夠造作的功德,「莊嚴六根」。我們若去做好事,看好事、做好事,能夠去聽好的聲音,自然我們就能夠,響應好的事情等等,這都是用六根若有修行,那就是功德。這六根有去造作過的功德,那就是莊嚴六根。所以「皆令清淨」,我們六根莊嚴,所有造作的都沒有污染。

就像在非洲莫三比克慈濟人,人人很規矩,「藍天白雲」就是這樣白,不是白褲就是白裙。但是他們都在一片的大地,很自然,他們能夠在那裡,這樣就地而坐、就地而拜,卻是很乾淨,那個場面是很莊嚴的。這他們的六根,在大地上,也現出了乾淨而莊嚴出來,這是很不簡單。不過我們在說的那個清淨,是所做一切一切的好事,我們的全身,五官的這個動作,我們全都是很用心在生活中,沒有去做到不對的事情,沒有去想到,不對、不該想的事情。所以這全都一直都是為善,行善、想善法,想的是利益人群等等,這就是我們修行清淨。

接下來這段經文:「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

是善男子 善女人
父母所生清淨肉眼
見於三千大千世界
內外所有山林河海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前五根」,就是意識前面的五根,眼、耳、鼻、舌、身,這叫做前的五根。「皆有浮塵根」,浮塵,那就是很浮,看得見的東西,很明顯,這叫做浮塵根。「名粗色根相」,就是較粗的,我們都看得到。

前五根中
皆有浮塵根
即名粗色根相
如是六根塵識合觸
則為伏藏識於內
之勝義根
亦名淨色根

現在的科學發展到顯微鏡,在醫學裡、在科學裡,這東西拿來看,我們看不到的,它經過了這樣的科學,醫技科學,很微細的細菌,它都能看出來。光是在我們的眼睫毛,顯微鏡看下去,可以看到整排細菌,每一隻的細菌都是像一條蟲,這就是我們平時看不到的東西,那不是叫做浮。我們所看的都是粗相,粗色根相所看到的。

「如是六根塵識合觸」,這六根,在前面的五根,這都粗的,很粗相的,若與外面的塵境有所接觸到,我們的眼根看到外面的形相,這樣接觸到了。意就是去看它,這個意識看,眼神經、視神經,那就是識。這個神經,意識去看到它,分別了。有幾位是出家修行者,有多少是在俗的弟子,這樣眼睛一看就知道,這就是浮塵根,也就是粗色根相,眼睛看去就有了。其實在我們的空間,有很多眼睛看不到,要用顯微鏡來看才看得到,無量數!但是我們只能說到在粗色根相。而六塵就是加上了意識,去將它分別,因為意識,這個識與這些根塵接觸到了,「則為伏藏識於內之勝義根」。這個意就是伏藏,在眼睛裡沒有多一樣,若在耳朵也沒有多一樣,但是它伏藏著。在我們的意識之中,意識它就可以去指揮、去分明、去了解,這就是勝義根。

現在自己說話還能聽到聲音,同樣,不論鳥聲、機器聲,前後的聲音,我自己都有聽到,自己說出去的聲音也是有聽到。我在說,後面的機器在轉,這樣會合起來,種種的聲音同在一個時候,將它們統合起來。這都是一個意,這個意根能夠同一個時候,知道很多的事情,這就是勝義根,「亦名淨色根」,因為它緣著外面的根塵,去將它分析。

但是去分析,它是深藏在任何一個地方,就沒有看到,這叫做「伏」,所以這大家若多用一點心,就能夠知道,我們現在凡夫能夠知、識,我們能夠知道的、能夠覺的,就是這些東西。佛陀的知見,他的知識、覺悟,就不只是這樣了。

在外之浮塵根
只以扶助
勝義根之成用
故以淨色根為主體
此為五根所同
肉眼為浮塵根
眼之能見為勝義根
是經力殊勝
得眼清淨眼根殊勝

所以,「在外之浮根塵,只以扶助勝義根之成用」。外面的東西只是這樣在表達,其實讓我們如何去分析它,我們想要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要有外面這些東西,來幫助我們,我們才有辦法去了解。很多法就是要在有形相當中,才有法的產生,所以也是一種伏藏義。

「故以淨色根為主體」。淨色,就是清淨無染。我們這個這麼的清淨無染,無明就是將我們覆蓋住,我們就看不到,我們現在要啟開無明,才能夠來了解,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到底是所功用是什麼?這樣去將它統合、了解,回歸這個法。世間法若去將它統合、了解,歸納起來叫做法,而法就是淨色。「以淨色根為主體,此為五根所同」。這五根會合起來是一項的功用,合起來那個法。再說,「肉眼為浮塵根」;我們的眼睛,這叫做浮塵根。眼睛有病了要去給看醫生,醫生還能夠看我們的眼睛,分析眼睛裡面的毛病,這也是浮塵根,這就是肉眼。

我們若有毛病,醫生就為我們分析出毛病。剛剛在說眼睫毛,醫生,就是經過醫生看,醫生發現到,他的眼睛為何會一直癢,為何會不舒服等等,才知道原來他的眼睛裡面,很多蟲,而那個蟲是看不到的。所以這就是要借,借境來發現,一個人身體裡面,器官那個細菌是什麼。我們這個小乾坤,就是借著很精密的儀器來了解,而了解之後,這個道理,這個生理,又是如何?知道生理,這個身體的構造,但是要如何能夠,解開生命的奧祕?這沒有人知道,唯有佛知道。因為將這個眼根,所知道的東西都將它集合過來,這個法,但是無法解法。而法,真正的法,真諦理,就是聖人、覺者,宇宙的大覺者,才知道宇宙間所有微細、微細,很精密的微細合起來,那個真實的道理。

所以,「肉眼為浮塵根,眼之能見為勝義根」。我們能夠看到之後,將它統合起來,入我們的伏藏,伏藏識之中,勝義根將這些法都會合起來。以「是經力殊勝」。這就是這本經當中,讓我們知道的,所以很殊勝,我們才能夠,「對,我要趕快來了解,了解這個經的意義是要如何說,大家才會知道」。所以經要需要人解釋過,若沒有人解釋就無法知道。

而各人解釋方向雖然不同,有的人向世間法匯集來解釋,有的以古代的法數這樣來解釋。但是我們在人間,我們要知道人間生活中,我們要去分析出,我們的眼睛到底功用在哪裡?它的得,對我們的利益在哪裡?對我們的損失在哪裡?它對我們的利益,就是我們要會合,我們依經文的教育之後,我們已經自修、自持行,還要再勸人修,這全都心向善了。在這個經,經典,法的力量,「經者,道也」,在法的力量,讓我們來體會,這叫做眼清淨。我們用清淨眼來看這個法,來分析這法當中的微妙,所以是眼清淨根。因為經的殊勝,所以讓我們得到眼清淨眼根,很殊勝。這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

是善男子、善女人
父母所生
清淨肉眼:
眼有五種
所謂肉眼、慧眼
天眼、法眼、佛眼

特別指出了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好的人,有在接受法的人,也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他可以看到、接納過來,將世間一切回收過來,讓我們了解其中的法。「眼有五種:所謂肉眼、慧眼、天眼、法眼、佛眼」。這在《金剛經》讀誦,就有這五眼出現。

隨用分五:
肉眼礙非通
法眼唯觀俗
天眼通非礙
慧眼了知空
佛眼如千日
照異體還同

《金剛經》我們就能夠了解,以肉眼,「肉眼礙非通」。因為我們凡夫,儘管我們知道眼睛來看這些,要有浮塵根。我們了解這些名詞,但是我們還得要借重儀器,不論是醫技或者是科技,這些儀器才知道細菌有多微細,要不然我們沒辦法。所以這就是還有障礙。

所以肉眼非借其他來用不可,要不然我們是不通。「法眼唯觀俗」,法眼它就是看世俗。對這個世俗道理,叫做「俗諦」,無不了解,因為我們現在讀誦經典,我們已經了解世俗的法。所以這對、錯,我們很清楚,我們能夠不受這些污染來染著,全心歸於法,所以就有法眼了。

「天眼通非礙」。而若到天眼,那就是不用借東西,它就有辦法看到了。「通非礙」。我們就是有障礙,但是天人他通而沒有障礙。所以「慧眼」是「了知空」。空是真空,這慧眼將所有的事情,分析得很清楚了,那就是真空了。我們過去一直在說真空,「真空」還有「妙有」,要真空妙有才是真正佛眼。「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佛眼它這些全都看得清楚,佛陀也是父母所生的眼睛,同樣。覺悟之後,他已經了解這個世間人的事情,尤其是他已經一理通、萬理徹,什麼樣的事情無不通達了。所以,所有真空、妙有,佛陀他就是一眼,包含這五項都在內,它就是這樣,就像千日「照異體還同」,這樣照過來,樣樣都知道了。

是父母所生
則肉眼
又云清淨
則四大清淨
造色勝義根眼
非浮塵根肉團眼

父親、母親所生給我們的,這就是肉眼了。所以我們要很體會。再說清淨。「清淨」則是「四大清淨,造色勝義根眼」。四大集過來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具足五根。常常說我們的身體,就是四大假合,而這個四大假合,整個身,有眼、耳、鼻、舌、身,這眼、耳、鼻、舌、身,同樣沒有離開四大。

所以這「四大清淨,造色勝義根眼」,我們有幸遇到法了,法,佛法讓我們清楚對錯。過去的凡夫無明在錯中行事,不斷在無明中復轉,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已經知道錯的去除,過去不對的,完全將它洗掉,現在開始我們在經有法的依據,所以我們所看的,無不都是法,就是清淨眼,我們能了解世間的物有形。這種浮的根塵,這全都是分析到最後是空,這叫做真空。這些事情都清楚了,唯有佛陀能清楚,這叫做清淨。也是我們要學的,將這六根塵要如何將它淨化?這就是我們要學的。

所以「則四大清淨,造色勝義根眼」,這就是四大假合。說起來,若要說一切皆空,這只是四大假合,是清淨無染。所以,「非浮塵根肉團眼」。這要說的不是這個眼睛,說起來就是清淨覺悟的本性。但是這個清淨覺悟的本性,也得要從外面的境界,我們一直不斷去分析、分析,從粗一直分析到很細,細到歸納全都匯集過來,入於意識、入於藏識、入於智慧。這六識、七識、八識,後面還一個九識,那就是佛清淨的覺性。「勝義根眼」,就不是浮塵根的肉團眼,那就是這個覺性。

所以各位,法真的要用心,真正去體會、了解它。雖然這不是,我們現在有辦法到達九識,至少我們能夠知道。我們八識,前面所造作的,思想、感覺、去造作。這我們以前就一直說過了,六根識,那就是我們的意根,意去對著外面的,五根識去緣外面的五塵境,所以在我們的第六識思想,去分別它;起動如何去造作,是做的是錯或者是對?對、錯就是在那思想、動作中,去集合過來。為善,歸納於善的意境;錯,那就是歸納在錯的藏識之中。

所以,這善、惡藏識,都整個歸納下去,這就是我們凡夫,現在要學、要了解,善惡分明都在這根塵之中。若能夠善惡分清,我們就能夠慢慢,是惡的,將它去除,善的,慢慢增加,增加到「無罣礙,無罣礙故」,完全「三輪體空」,那就是歸到第九識了。總而言之,我們的心意清淨,那就是一直回歸佛,佛的覺性的路徑上走。大家只要用心就沒有困難,時時還是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11月2日~
回頂端 向下
 
20240417《靜思妙蓮華》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 (第1656)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