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Empty
發表主題: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Empty周日 2月 20, 2011 9:05 am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Empty周日 2月 20, 2011 10:39 am

這一集菩提心要講經典對教育的重要,從祭孔大典開始,過程中有許多上人對於經典及教育的重要開示,更有許多真實的教育案例,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一定要好好看,法入心,實踐於生活中。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Empty周日 2月 20, 2011 2:35 pm

孔子享壽73歲
死後第二年
魯哀公在孔子舊宅曲阜
立廟祭祀 是諸候祭孔開始
漢高祖遠到山東曲阜
設太牢祭祀 是帝王祭孔開始
漢明帝令全國郡縣
設立太學祭孔 是政府祭孔開始
明清時期全國各地祭孔達到頂峰
被稱之為「國之大典」

證嚴上人開示
一位聖人出世,就是要普天同慶,什麼叫做聖人呢?那就是人間典範的人,就是品德典範,這樣能引導人人,往正確的方向導向的人格,這樣的出生在人間,就是人間之福,所以應該就是普天同慶。
孔子,還有我們的釋迦牟尼佛,都是現身示範在人間,來教導人間,知道要如何走入人世間,有規律的康莊大道,這都是來人間示範教育的聖人,這個「聖」字,凡是我們心中有你信仰的目標,你就要奉行這樣的教育,在你終身的力行。
不只是一生,就是每一日我們就要依教奉行,這就是導向人生軌道,日日都要有「聖」在內心,聖人就是一個模範,他們都是非常的辛勞,去了解道理如何悲天憫人,都是很珍惜時間,而且付出愛心而無所求,這才是真正的聖人之道,好的典範我們都要學習。
(旁白)
無論聖佛同心同理,悲憫天下蒼生,孔子面對亂世刪詩書,正禮樂,繫周易,著春秋,藉著經典的整理,將中國文化,提升到「仁義內在」精神文明,並將道德規範納入日常生活。
而面對眾生悲苦的佛陀,講求「慈悲精神」,在解脫煩惱的修行過程中,轉識成智,將生活納入八正道的規範,而達到良善世界,因此聖佛所言智慧通達,能為混沌的人生,指出向善向上的明路。
然而聖人已遠,現代人不能親受教誨,唯有遵從先聖先賢的思想,和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在儒與佛的經典教誨中,點醒生命力,照亮人間路。
經點人生路
禮進精神 經典傳承
證嚴上人開示

現代人心,道德、倫理,就一直好像都是淡薄掉了,我怕,怕我們的中華文化,道德倫理那一種善良的心,慢慢隨著西風的吹飄會散掉,智識有專家,學術跟智識,我們要跟時代跟得上。
但是生活我們一定要守住,我們原來中華文化的本分,所以一定要守住,我們原來的道德、倫理、文化,我們一定要守住它。
那時在讀論語的時候,「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意思就是做一個人的規矩,我們要守信,你要做什麼事情,若脫離信什麼事都不必做了,所以守信用就是做人的道理。
所以信可以每天一直說,這就是道理,「言可復」就是說了再說,因為我要守住這一條路,我們如果有這條路,我們就可以知道,人的本分是什麼?
對長輩的,我們要知道恭恭敬敬,對一般的人我們要有禮,這就是表示尊重,恭敬的禮節,所以有了恭敬禮節,我們能遠離,別人對我們的輕視和侮辱,要成就人格就是要這樣,「信近於義,言可復」。
所以你們會聽到,我都常說一樣的話,這叫做信,就是道理,「恭近於禮」,恭要近於禮節,這樣我們就能遠離恥辱,這就是我一輩子所遵守的。
(旁白)
周公「制禮作樂」,以禮來規範社會,約束人類行為,可是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臣逆君,子悖父,導致禮壞樂崩,面對「周文疲弊」,如何讓人恢復「禮儀」,成為孔子一生思考重點,要了解周禮,就必須透過祭孔的,釋奠大典來認識。
(2010年台北孔廟釋奠大典)
清晨五點半,先在崇聖祠由子孫進行家祭。
六點整,由地方官在大成殿進行大典,典禮開始鐘鼓齊鳴,提醒眾人整肅心情迎接典禮,進入會場時祭祀官由禮生帶領,必須走五步停一下,表示井然有序,在獻香的時候,演奏「寧和之曲」的雅樂,並且以「八佾舞」獻祭,展現出和平莊重的禮樂精神,而這樣設計的理由是什麼呢?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王財貴博士)
中國儒家他有三祭之禮,就三種祭禮,第一種就是祭天地,第二種祭祖先,第三種祭聖賢,這叫三祭。
為什麼祭天地?天地是萬物之本,為什麼祭祖天?祖先是我生命之本,為什麼祭聖賢?聖賢是智慧之本。
所以中國的祭祀叫做返本,然後報恩,它是一種對於天地之德,對於祖宗之恩,對於聖賢的教導,他產生一種懷念,一種崇敬,所以祭祀是表示一個人的崇敬懷念之心。
(旁白)
儒家的祭祀禮儀不是求福報,而是感恩天地,感恩祖先,感恩聖賢,而佛家的禮拜亦同,是以八正道的道德實踐,自敬敬人,開啟反迷歸悟的修行過程。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華人,華人古代有一句很美的人文,那就是,就如孔夫子、老子、墨子等等,這麼有哲學性的,有智慧的,智慧的覺者在於人間過,他們的教育就是那樣的品德,道德觀念,仁、義、禮、智都有,這都是我們東方的人文。
慈濟的教育總是有個期待,教育跟人文,要如何去探索人的本性,如何發揮人的良能,如何啟發智慧,這才是叫做人文。
總而言之,「人」就是人品典範,「文」就是文史流芳,這叫做人文。
我們每一個人接受教育,就是要成全我們的品德,人品,這個人品典範的規格,要建立起來。
(旁白)
雖然人有上天賦予的良善本性,一但面臨利害的選擇時,容易迷失自己,忘掉仁義道德,充滿的貪瞋慢疑,要如何對治這樣的人生困局,就必須以經典智慧語言,來點醒自己。
那什麼又是經典呢?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王財貴博士)
經典有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它是義理的,就哲學的,對人類的光明,幸福,它有一種支持的力量,有一種喚醒的力量,這樣子的是第一首選。
(旁白)
任何能喚醒人類,人類良善本性的格言,都具有經典的性質,以「論語」來說,是孔子一生的體驗與心得,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表達的智慧結晶。
而「靜思語」,則是證嚴上人綜觀先聖先賢的,智慧法語所得到的體悟,經過實踐的印證後,所提出的人生觀點,這些格言式的心得,可以指點迷津,明明德於天下人。
證嚴上人開示
知道人人本具佛性,這分的品德,在儒教叫做明明德,人人與佛的佛性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成佛的機會,本來本性就是佛,佛就是那一分乾淨,而無私的慈悲,所以人人都要去了解。
反觀自己,借重環境來了解自己,有這一分的本性,所以,明明德處就是靜思勤行道。
我們大家都在學習,向內尋找自己的這一分明德,那就是本性,沒有污染的,清淨的本性,那就叫做明德,前面的一個「明」,就是尋找,要趕快找看看。
真正的,我們可以尋找,這就是在靜思裡好好地思考,看看外面的境界,時時回顧自己內心的思想方向,所以要好好地靜思,才能尋找出了自己的,那一分清淨無染的明德本性。
這就是要勤行道,那就是要靜思勤行道,所以常常跟弟子們這麼說,誠正信實就是靜思勤行道。沒有錯,那就是要下功夫,明明德處我們要好好地去了解。
(旁白)
人沒有慈悲心,就無法發自內心的愛人愛物,但是在人我對待的過程中,必須丟開主觀成見,進行道德判斷,如何讓自己心思清淨下來,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內修於已 明德功夫
(旁白)
經典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覺醒與負責,所以道德人格培養,需要長時間的薰習,才能體察反省,以真誠負責的態度,面對生命所有困難,這就是內修於己的明德功夫。
(讀經兒童何亮瑾)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為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聖人教我們這個,就是要讓我們講話,跟禽獸有所差別,讓自己知道自己是人,不是禽獸,所以講的話,講話要經過大腦的思考,要講一些有意義的話。
(旁白)
七年來,林杏娟帶著孩子亮瑾,到華山講堂,隨著王老師背誦經典,今年12歲的亮瑾,已經背完《大學》、《中庸》、《論語》、以及《孟子》,現在正在讀《禮記》。
在長期經典的薰陶下,林杏娟逐漸改變,以前的生活態度。
(亮瑾媽媽林杏娟)
還沒學經典之前是生活空虛的,可是讀了經典之後,那種心靈好像有個寄託,所謂的那種人心跟人性,你就會去想要往那個方向,應該說我們的老祖先,在引導我們,往那個方向走這樣子。
證嚴上人開示
「人性本善,本具善法」,「起因造緣,善惡雜揉」,「近賢則善,近愚則惡」,不管是佛說,孔子說,老子說等等,過去的聖賢,無不都是這樣的說法,人本具善性。
雖然我們人人的本性都是善的,但是我們過去和人結的緣,造的因,我們若和人結了不好的緣,這個緣的種子也是常常在複製,不好的緣,你就跟他結下不好的種子,不好的種子,就又再牽絆著不好的緣,生生世世不斷在複製。
所以起因造緣,只要有一粒因出來,不同的環境不斷製造不好的緣,所以說來惡的是這樣,善的也是這樣,一顆善的種子,自然不同的環境,也製造了不同好的緣。
所以因緣不斷好壞複製,這叫做善惡雜揉,就看我們一念心,「近賢則善,近愚則惡」。
所以以前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到底你會選擇朋友嗎?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同樣在人群中,我們的心若正確,不管好壞人在我們周圍,我們會看。
這位是好,他一切的言語動作,所作所為都是無私,都是利益人群,這真正是好的人,是我們的模範,我們的典範,我們應該要向他學。
假使在人群中所看到的,這個人怎麼這麼自私,凡事都想到自己為自己好,都沒想到別人或是未來的結果,我要好好時時提高警覺。
(旁白)
處於西風東進的現代,各種觀點不斷挑戰傳統,是非對錯容易產生混淆,讓生活混亂不堪,他是徐裕傑,從小被父母精心培育,學鋼琴、畫畫、圍棋、作文、英文,功課成績優良,考上建中之後,發現人生不一定要念書,還有很多快樂的事情可以做。
(徐裕傑)
同學之中有很多人,有別種樣子的生活形態出現,有的會去飆車,有的會抽菸,有的會打撞球,有人翹課,交女朋友之類,或是玩社團,這種狀態,就是等於是一個新的世界,對啊,就等於大爆炸。
感覺我要去玩每一樣東西,反正我已經念了一個不錯的,我已經考上了一個不錯的學校,然後感覺也給媽媽一個交代,那時候念書就是給媽媽交代,她不會來煩我,我也不會覺得痛苦這樣子。
(旁白)
從小聽話的徐裕傑,高中時期的強烈叛逆,讓母親非常痛苦,一時間不知所措。
(慈濟委員李美金)
那時候心理真的叫做恐慌焦慮,不能接受那樣的事實,所以就會尋求,去尋求宗教資源,精神上的寄託,我也去拜懺,拜慈悲三昧水懺,為孩子念金剛經287部,我就早上早一點起來念金剛經,然後要畫「正」字,畫到完了以後再回向,也沒有改變。
(旁白)
裕傑的母親李美金始終想不透,從小聽話用功讀書的兒子,為什麼說變就變,於是開始接觸佛法尋求答案,偶然間接觸靜思語,一句「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才恍然大悟,過去對孩子的嚴加管教態度,是要求孩子而不是愛孩子。
(徐裕傑)
媽媽那時候,是剛開始接觸慈濟吧,所以我覺得,她在一個學習新方法,跟舊方法衝突的狀態,她也不會想要太干涉我,但她想要干涉你的心情,你會有感受到,然後你反正在一個,反抗的情緒下,你也不會顧慮她那麼多,你反而就是我要幹嘛就幹嘛。
(旁白)
面對媽媽的柔聲細語,裕傑開始轉變,重拾書本,大學重考,考上醫學院,但自我意識還是很強,讀書時期愛上了饒舌歌,畢業後滿懷理想的,走上饒舌歌的創作,但事與願違專輯連連受挫,年過30的裕傑開始思索,該放棄自我喜好找份工作,不讓父母操心。
(徐裕傑)
之前可能會更義無反顧的,想要走這條路,然後你慢慢發現,爸爸開始擔心了,媽媽她開始,已開始會問有的沒的,然後你就知道又回復到那種,他們想要擔心,又不好意思說的那種狀態。
那我基本上來講,我還是蠻傳統的人,就是對於孝順爸媽這件事情,我覺得孝順,不是說你把他們照顧好,我覺得心情上的安慰也蠻重要。
(旁白)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孔子認為「仁」的定義,就是「孝」與「悌」,而實踐方法就是「克己復禮」,不放縱情緒,時時反省,久而久之就會感動對方。
佛陀教化弟子是以身作則,嚴守戒律,依教奉行,從大悲的胸懷中縮小自己,關心他人,而得到究竟解脫。
證嚴上人開示
人生可以真、善、美,不也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展現出來嗎?真正地看到了人的禮貌,這就是禮者理也,有禮貌了,那就是有倫理的人生。
所以儒家他們也說,人異於禽獸有多少呢?其實只要有一個禮,能表達的唯有人類能表達,其他的禽獸,都不能表達牠們的禮,就是反省一下,自己今天有沒有犯錯?今天的言行有沒有失態?今天對人處世有沒有越規?今天對自己的身心,有沒有照顧好?
在這樣的生活中自我反省,當父母的要反省,我有沒有做好孩子的好榜樣?那孩子要反省,我今天有沒有做到孝順父母,尊敬師長?
所以倫理道德是人類的希望,不可缺少的幸福希望,也是幸福的基礎,沒有禮貌、沒有倫理,這樣的人連基礎都不及格,所以禮貌、倫理一定要守護住,有禮的人,人見歡喜。
外行實踐 利益人群
(旁白)
懂得反省自己,就是有覺醒心的人,與人相待選擇的是義而不是利,久而久之就會思考,人應該如何利益人群。
他是王財貴,對於文化傳承,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他參酌古代教育方法,讓兒童從小背誦經典,先求熟讀不急求懂,長大之後自有體悟。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王財貴博士)
我們對於這些經典的熟悉,就是一種文化教養的基礎,而文化教養,又是心性修養的核心,這個品德是不能教的,品德是薰陶出來的,是潛移默化的。
一個人品高雅的人,我們不敢說每個人都是聖人,但是他確實是比較好調教的,他確實是比較容易,自我有操守的,自我節制的,乃至於他是比較能夠有能力,所謂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他是比較有能力,除了自我負責之外,他還能夠為他人服務的。
(旁白)
三十多年來,王老師演講超過二千場,帶動華人世界讀經風潮,他認為儒家經典為聖賢思想,因如視至寶,詳加閱讀。
而佛陀說法,經典結集也需因緣合和,具足六種條件才能傳之後世,更應備感珍貴。
證嚴上人開示
每一部經必定要有六成就,我們若能因緣都會合起來,這樣就可成了,六緣若是不具,大教不興,佛陀的時代要有人人相信,才能夠集會來聽佛說法,所以是一個「信」字,所以信成就。
還有「聞」成就,有人要來聽經的人;還要有「時」成就,剛好是這個時間;還要有「主」成就,有說話的人,有聽話的人也要有說話的人,就是說話的主,演講的人;還要有「處」,有人要聽,有人要講,但是要有地方,很適當的地方;還要有大「眾」,不是一對一說話,就是說法,就是需要大眾,所以這叫做六成就。
六成就
信成就
聞成就
時成就
主成就
處成就
眾成就

這若沒有每樣都成就,哪有辦法那時候的佛陀講經,所以說「六緣不具,大教不興」,我們如果想說,只一直要去探討,一直探討,探討到真的感覺到我都暸解了,才要相信,這樣來不及了。
因為我們要相信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孔夫子就這麼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孔夫子是那麼把握當下,現在我可以聽到真理,就算我現在往生我也很歡喜。
(旁白)
聽到真理立即跟從,拳拳服膺,她是李娜君,獨子五歲之前好奇心重,整天敲東敲西,破壞性極強,經過醫生檢查證實是過動兒,一時之間心亂如麻不知如何是好,聽聞背誦古文經典能安定躁性,毅然決定讓孩子讀經。
(沛儒媽媽李娜君)
那個時候他們有一個政策就是,怕你讀不到三個月人就跑了,後來我就,我知道一個好習慣的建立,是要三個月,三個月,兩千塊的保證金,你知道沒上班的媽媽,這兩千塊可是兩個禮拜的菜錢,那時候小孩子發燒都還抱著去,可是這三個月就養成了,我們家小孩讀書的習慣,而且我真的是覺得很震驚,三個月琵琶行也會背,600多個字,然後唐詩,那時候老師是挑著教的,我覺得他通通會背,老子也讀了二三十章,論語也讀了不少。
(旁白)
往後十年,李娜君每天自己讀經典,錄經典,陪兒子讀經,不敢懈怠,意想不到的,在長期的經典涵養中,聖賢的觀點,已進入母子的生命中,孩子如願的考上師大中文系,如今母子的對話,往往依經典為依據,深深的指引他們的人生大道。
(沛儒媽媽李娜君)
碰到新聞事件我們都會討論,我們台北市多了一大堆的豪宅,我就拿這個跟我兒子討論,我就說,莊子裡面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我們人躺下來,晚上,就不過一個三尺六尺的床板,我們需要汲汲營營,去為那個豪宅耗神嗎?
(旁白)
教育孩子成功,也讓她開了專門讀經的安親班,孩子們一本經換一本經的背誦,時間一久,培養出良好語言能力,下課一到,孩子習慣安靜的讀書,如今他們母子有志一同,推廣讀經教育,傳遞聖人智慧。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要學習,不管是入世的孔夫子,或是出世的佛陀,我們都要依教奉行,正確的教育,我們要不斷不斷地傳承下去,孩子他應該要了解,社會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這麼亂的社會,對家庭的生活品質會影響,人的心靈的狀況也會受影響,那一種的生活教育非常的重要。
現在的社會真的實在是,我們都要很擔心,在社會的動盪,就會影響了青少年的心靈,心靈的病態,因為沒有人輔正他,一直讓他跟現在的社會生態,這樣一直拖下去,所以沒有輔正他。
這是不對的,教育的使命,就是要讓孩子歸正道,所以「就有道而正焉」,真正的有道,我們要把他糾正過來,讓他走上了一條正軌、正道。
(旁白)
慈濟教師聯誼會,從1992年起在各中、小學,以及各社區,推動「靜思語教學」,為了下一代品德教育,而孜孜不倦的努力,有百年歷史的基隆仁愛國小,以舞蹈優質教育享有聲譽,在舞蹈教室中曼妙的舞姿,輕柔的身影,帶出緩緩的感動,這群舉止優雅的小朋友,非常喜歡大愛媽媽,一周一次到學校的靜思語教學。
(基隆市仁愛國小訓導主任楊志欽)
目前都是以學科為導向,所以在學校的七大領域裡面,以往的學科有提到,道德培養的這一部分,目前因為都是在七大領域,所以在道德這一部分,並沒有特別設科來教導跟學習。
所以加上社會現在風氣的影響,所以小朋友在道德的這一部分,家長跟老師一致是認為,是最需要加強的。
(旁白)
為了國家的下一代,慈濟人義不容辭的,挑起品德教育的責任,用布袋玩偶的故事情節,吸引孩子,幫助孩子及早明瞭是非對錯,穩定一生。
證嚴上人開示
靜思語教學向下紮根,也是從北到南而中而東,都是在向下紮根,小學生也已經都很普遍,其實中學生已經也不少了,從老師你們的用心,法再好,假如沒有真正的用心去施教,我想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用菩薩的心來付出做愛的教育,所以孩子們對老師那分的尊重,所以我常常都跟孩子說,要尊師才能重道,老師也要做到讓學生能尊敬,能尊重我們,他才能接受我們的教育。
(旁白)
身教重於言教,盤珮君是一位安親班主任,以前的她太重視成績,而忽略自我品德要求,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喜歡自己的母親。
(盤珮君之子楊峻)
因為他們補習班的家長會比較,然後,所以其實我很討厭去他們那邊,可是我還是要去,然後可是,就是以前是她看我錯的題目,如果是我真的不會,她就不會這樣,可是粗心錯的就會被打。
(旁白)
直到九年前接觸到靜思語,驚然發覺,過去的她完全不懂教育,只會要求而不懂反省。
(安親班主任盤珮君)
我看到第一句的靜思語,我自己真的會嚇一跳,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我才知道說,我自己的修養,難道真的這麼差嗎?我看孩子不順眼。
就是從花蓮回來的時候,我就深深的把孩子叫出來,我說媽媽是很愛你的,我就說親愛的菩薩,媽媽很對不起妳,你可不可以給媽媽機會。
(旁白)
她抱著孩子懺悔痛哭,決定從自己改起,不再擔心學生成績不好,不再擔心家長不送學生來,反而擔心的是,我們下一代的品德教育,足不足夠。
(安親班主任盤珮君)
我告訴家長說,當一個孩子品德好的時侯,他的成績就會好,因為他會自我要求,因為他知道這是他的本分事,他的成績就會自己去顧得很好,功課也會做得很完整,因為這是他的本分事。
(旁白)
中午放學孩子魚貫而入,彬彬有禮的向班主任問好,午餐前大家通力合作,有人搬椅子,有人擦桌子,動作輕巧,各個乖巧順從,在社會上充斥著,學生對老師不敬的今天,這種畫面難得一見。
(安親班上課情景)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作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小明要跟大家說要怎麼樣?
證嚴上人開示
萬物一統都是從心造,一切的煩惱苦難,人禍災害無不是從心起,這又讓我們深一層的覺悟了解,經就是亙千古而不變的,以時間來說日夜不停,用橫的來說是遍布全世界,這也是叫做經。
現在慈濟就是遍布在世界中,每一個人就是把握時間,發揮人人的愛,這就是在晝夜中,每個人都是付出無所求,那種至誠無染,無所求的愛,這叫做至誠的心。
我們人若有這種至誠,沒有事情完成不了,看,孔子也是這麼說,「得一善則拳拳服膺」,我們所求的教法,普遍再給別人,別人同樣能好好把握住,依照此教法而奉行,這都是利益人群。
但是佛法不斷上求下化,我們雖然在教育別人,其實我們自己還是不斷在學,不斷在學,得一善我們要好好把握住,好好抱持此善念,與我們日常生活來平行,這就是擁抱大善生活人間。
回頂端 向下
 
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