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探索教育系列五:探索教育引導的六項建議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探索教育系列五:探索教育引導的六項建議 Empty
發表主題: 探索教育系列五:探索教育引導的六項建議   探索教育系列五:探索教育引導的六項建議 Empty周三 3月 27, 2013 7:42 am



文/團隊鏈企管 黃同慶 Cary Huang


常常會遇到有些朋友問我要如何帶領好探索課程,或讓我給他一些課程帶領的建議,其實每一個人帶領課程原本就有風格上的不同,也有各自對課程設計內涵的解讀與自己引導鋪陳的進度不同,所以要說誰帶的好不好是很不公允的一件事,但這類型的問題被問多了,也就想要好好的思考一下應該要怎麼回答了。



我想用一位課程規劃者的角度來說說我的想法會較好,當我是這一場體驗教育訓練課程的規劃者(通常也會是主講師)的時候,我挑選及觀察訓練員時會用另一種角度,會從這位訓練員的外表與談吐、引導的方向、引導的進程以及課程氣氛的鬆緊度來做觀察,說的不好聽一點,訓練員此時在我心中就是一項產品,我必須想辦法將他包裝,再將他販售給需要的客戶,必要時(通常也會這樣做),我會先想辦法將訓練員包裝成符合業主需求的樣子(產品),所以一位好的訓練員(講師)先決條件就是要很容易包裝,他除了外型要上得了檯面、學識技巧要足夠外,他還必須要有個人特色。

國內的探索引導員訓練時大多太重視「術」的部分,訓練員的帶領時因為太看重體驗規則,可能出現課程進行內容太僵化或是太注重歡樂性等極端現象,因為強調活動帶領規則,初期對一位訓練員來說,可能會幫忙新進訓練員很快就對體驗活動上手,但因為過份強調規則的所謂「正確性」(這點常讓我納悶,為何有這個多人一直在乎什麼規則才是正確的,而不去探討在不同規則情境下會有哪些不同的產出),也導致後來很多有心的訓練員要更進一步時很容易會遇到瓶頸,對於這樣的狀況,我也只能建議以更多的活動經驗以及自己不斷的試驗才能矯正了,當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還要有人指路」,畢竟不是每一個經驗都會是狠的經驗,同樣經驗因不同的發生順序,也會有完全的不一樣的價值產出,在自己走了那麼多彎路後,我想將我到目前所遇到的狀況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給目前可能也和我走到類似道路的伙伴幾項資訊:


第一項建議「每一條規則都應該要有一個相對應的引導問句」:請牢記遊戲規則決定遊戲玩法這一句話,每一條規則一定是有原因的,若是這條規則是無意義或只是純粹想要好玩或增加難度,那可能不太需要這一條規則。


第二項建議是「以更簡短的活動傳達更精深的內容」:體驗教育的缺點是時間太長,在企管訓練業界,業主因為時間與金錢等因素,大都不能發太多時間來做訓練,我們應該要想法讓學員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更深的學習效果。


第三項建議是「時時牢記此次課程的目標」: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企業安排進行一個小時的團隊溝通課程,訓練員先帶了一個集中注意力的活動,但因為這活動太好玩了,所以他帶了一小時,原本的溝通課程內容並沒有討論到,有效的訓練絕不等於有趣的訓練,訓練員過份注重氣氛而忘了課程的目的絕不只是要歡樂, 重點應該是「掌握時間利用探索活動這項道具,達到訓練的目標」。


第四項建議是「妥善的配置引導進程」:引導是有階段性的,有一本書叫「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故事中的西面教父利用階段性和連續性的問題來幫助主角,是我非常佩服的,每一個活動的引導應該是有進程的,要由淺而深、由簡而繁,這項體驗活動所要傳達給學員的主題是什麼?他和這一次的課程是否有關連?和上一個活動的討論是否有連結,由開始到結束的引導是否依一定的脈絡,循序漸進的引導學員一步一步探索課程的主題?


第五項建議是「用最能貼近學員的方式帶領與引導」:訓練課程不是在發表學術論文,不要用一些和學員沒有連結的文字語言來分享,例如有些保險公司講“增員” 有些講“招募”,用學員聽得懂的語言和文字與他們分享,記住一句老話「台下的人學不會,是台上人的責任」,我曾看過某些訓練員認為學員格調太低,而有點自命清高不願貼近用語,這是很糟糕的,套一句張錦貴老師的話「不同流如何能交流、無法交流怎能交心怎能去點化他」。


第六項建議是「不斷思考如何改善並勇於嘗試」:不斷改善與勇於嘗試是追求卓越的不二法門,我們要不斷的去思考這一項體驗活動,我有沒有辦法花更少的時間達到同樣甚至更好的效果?這項規則是否多餘?可以用其他方式達到相同效果嗎?這些討論與分享是否能給學員帶來真正的效益?


最後,沒有哪一項教育訓練,可以真正去改變他人,我們要思考的是,「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除非學習者願意自我學習,否則我們講再多做再好,都是無效的行為,學習的主角應該放在學習者本身,引導員只是一個助手的角色,切不可過度膨脹自我,而忘了虛心接納,也忘了自我學習,共勉之!





(作者為團隊鏈企管訓練部經理,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aaeehola
聯絡信箱: cary1688@gmail.com )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探索教育系列五:探索教育引導的六項建議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專業講師 :: 活動帶領-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