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從cost down到value added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43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從cost down到value added Empty
發表主題: 從cost down到value added   從cost down到value added Empty周五 7月 12, 2013 9:58 am

從cost down到value added


日期:2013-06-19 作者:謝金河 出處:財訊 第 427 期


這次的黑心食品危機,正好給全民一次省思的機會,過去低價搶單的時代漸成過去,全面技術競爭成了主流,台商面對的將是更高門檻的競爭,整個產業也必須思索,如何從一切為「cost down」到全面提升創造高附加價值。
這一陣子,台灣的食品衛生安全幾乎全面亮起了紅燈,《今周刊》報導夜市美食危機四伏,從烤雞排含嫩精,珍珠奶茶裡有防腐劑,現切水果含糖精、甘精,烤香腸裡有亞硝酸鹽,再到蝦子裡有硼砂,然後從此引發一連串飲食風暴。
從毒醬油開始,到毒澱粉,最嚴重的是國內知名的關廟麵被新加坡政府檢驗出含順丁烯二酸,遭到退貨,然後是龍口三項沖泡式米粉全面下架;後來又發現新莊號稱百年老店的豆腐裡摻入工業用油漆原料,造成消費者恐慌。台灣的食品衛生安全全面亮起紅燈。
只顧降成本台灣食品安全拉警報!
過去兩岸交流中,大家看到中國大陸頻頻爆出黑心食品醜聞,台灣則「食在安全」,於是「食品衛生安全」成為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成就。可是從塑化劑風暴之後,台灣的黑心食品醜聞頻傳,到了最近幾乎是全面引爆,台灣這塊好不容易打造的金字招牌全沒了;而且,糗事傳千里,很多國家都把台灣製的產品下架,很多民眾也因為「食在不安全」,寧可減少外食,在家吃飯。
台灣食品全面拉警報,有關單位監管不力,難辭其咎,不過最根源的問題,恐怕出在一切都為了「cost down」。這些年,台灣的代工業成了產業的主流,台灣人最拿手的強項就是把一切產品做得很便宜,台灣人為了「cost down」的努力,幾乎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為了努力降低成本,廠商必須積極尋找更廉價的生產基地,這些年台商享受了中國廉價生產基地一、二十年,也讓台灣接到全世界電子大廠的訂單。但近幾年,中國大陸工資漲起來,很多台商又把生產基地往越南、柬埔寨,甚至是緬甸等更廉價的生產基地搬遷,這種逐水草而居的產業生態,只圖努力找到廉價工資的生產基地。
有了廉價生產基地,又在生產線排程絞盡腦汁,努力壓縮材料成本,力圖把產品做到最便宜,這個「cost down」觀念無限上綱,如今已入侵到食材產業。為了努力壓低成本,平時我們常吃的食品都加入了很多不該加的添加物,有的為了好看增加賣相,有的為了延長保存期限,但目的卻是壓低成本,搾出一點毛利。
這次台灣食品衛生安全全面引爆危機,就是一切為「cost down」的併發症全面發作。
我記得去年鬍鬚張的魯肉飯準備從一碗六十元漲價到六十八元,結果引來舉國撻伐,最後鬍鬚張由老闆出面道歉,收回成命,降回原價,才平息了一場風波。
但是這場魯肉飯風波其實正是台灣在極致「cost down」觀念下的一個縮影。一碗魯肉飯看似稀鬆平常,你可以在路邊擺個攤子就可賣起一碗二十元的魯肉飯,但是,有沒有人想過要去賣一碗兩百元的魯肉飯?
一碗二十元的魯肉飯很簡單賣,反正一碗白飯,加上一些肉臊,拌一拌就可以賣了,但是一碗兩百元魯肉飯,恐怕要費盡心思,可能要有優雅的店面,在那碗白飯上面,還要有很多巧思,可能除了上等肉做成的滷肉外,還必須加上一些魚翅之類的高價食材,而且,必須十分好吃才能讓顧客願意掏腰包上門。
因此,一碗二十元的魯肉飯是「cost down」下的產品,但是一碗二百元的魯肉飯必須要「value added」,必須極盡巧思,努力去加值,賣一碗二十元魯肉飯很容易,但是賣一碗兩百元的魯肉飯是很難的。
在台灣,一般人可能選擇去賣一碗二十元的魯肉飯,沒有人敢去挑戰一碗兩百元的魯肉飯,所以,降低成本的事,人人都會做,但是創造價值的事,通常都很困難,大家都不願意做。這麼一來,台灣就一直停留在「cost down」的層次,這也是台灣今天的產業面臨瓶頸的窘境,因為大陸的企業降低成本比台灣的企業更拿手。
自行車與紡織業樹立加值典範
現在這種「cost down」思維被引導到飲食產業,問題就更加嚴重了,畢竟工業產品還有一定控管流程,但黑心食品吃下肚,可能引發各種病變危機,更讓整個社會陷入驚恐之中,這次的黑心食品危機,正好給全民一次省思的機會,整個產業也必須思索如何從一切為「cost down」到全面提升創造高附加價值。
台灣在「value added」也有一些典範佳作,例如,台灣引以為傲的自行車產業,今年巨大營收可能衝高到五四○億元,獲利可望超過四十億元。美利達營收可望挑戰三百億元,獲利超過三十億元。這兩家自行車廠,今年股價都大幅上漲,美利達漲到一九九•五元,巨大也漲到二○九元,成了股票市場最受矚目的亮點企業。
腳踏車不起眼,原本只是代步工具,過去一輛腳踏車單價可能只有兩千元左右,但這些年騎自行車成了熱門健身休閒的項目,全民瘋自行車,讓自行車從代步工具,成了時尚的化身,自行車的花樣愈變愈多,從一輛幾千元到幾萬元,一輛手工打造的越野車或公路車,單價甚至可到三十幾萬元,身價老早已超過機車。
自行車身價三級跳,巨大、美利達也在這股潮流中與時俱進,成為「value added」的化身,公司獲利與股價也跟著三級跳。
另一個是紡織業,在台灣,紡織業老早已沒落,人人都視它為夕陽產業,但是今年成衣代工業出現了幾家令人眼睛一亮的企業,例如儒鴻股價漲到二二九•五元,聚陽也漲到一四三•五元,銘旺實業漲到一百元,東隆興業也漲到九三•五元。
目前大多數的紡織公司股價都停留在十元面額附近,但是為什麼這四家公司會旱地拔蔥而起,股價三級跳?像儒鴻已從過去純粹成衣代工廠,切入高級材質的成衣代工,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瑜伽衣Lululemon的最大代工廠。儒鴻創造了機能布,在全球運動機能服飾商機不斷擴大下大放異彩。當大多數紡織業股價還停留在票面的時候,儒鴻的股價已跑到驚人的兩百多元。
儒鴻創造了高附加價值,毛利率也從個位數拉升到第一季的二八•三%,這比起國內「毛三到四」的電子代工業高出很多。國內低價代工的,如NB代工的仁寶首季毛利率只有三•九%,英業達是四•九%,廣達也只有四%,而集一切代工之大成的鴻海 ,毛利率首季創新高,但也只有五•七%。
創造高價值才是企業競爭王道
可見毛利率高低,決定一家公司長遠的競爭力,國內市值近一千億美元的台積電,這些年市值扶搖直上,外資持股比率已達七七•八%,原因是台積電保持了極高的毛利率,台積電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四成以上,首季高達四五•八%,相對聯電只有一六•二%,兩家晶圓代工廠差距就愈拉愈大。有了高毛利率當後盾,台積電可以把工廠設在台灣,不必像低毛利的代工業必須逐水草而居。
這些年電子業有很多創造價值的典範,像是從電源供應器蛻變到工業自動化的台達電,去年毛利率只有九•九%,今年已拉升到二五•六%;從自有品牌切入的華碩,去年毛利率只有六•三%,但首季上升到一三•二%。這些衝高毛利率,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企業,順理成章也變成股票市場投資人的寵兒。
從極力降低成本走上創造高附加價值,這才是台灣企業未來發展可長可久的王道。這次食品衛生安全全面亮紅燈,也給國人很大的啟發,飲食衛生首重食材,同樣一條魚,有的可賣到數千元,有的只有幾十元,一旦省過頭,很多毛病都將潛伏其中。
這些年,中國大陸已努力調整產業結構,過去低價搶單的時代漸成過去,全面技術競爭成了主流,台商面對的將是更高門檻的競爭,假如只停留在cost down思維,終將被時代淘汰,不斷尋找廉價代工基地,也會有走到盡頭的時候。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從cost down到value added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問題與討論 :: 領導修練問題-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