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第十八週導讀 無量義經—說法品(1)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8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第十八週導讀 無量義經—說法品(1) Empty
發表主題: 第十八週導讀 無量義經—說法品(1)   第十八週導讀 無量義經—說法品(1) Empty周一 9月 30, 2013 4:26 pm


無量義經—說法品(1)
作者 慈濟基金會



【第十八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p.193~203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讚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不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偈頌 進度頁數:p.180~218
有一法門無量義 疾令菩薩成菩提
自本來今最真諦 萬物性相本空寂


漢文讀誦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何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為何?
貳、如何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參、研讀「上人手札」—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覺不悟。一佛成道解世迷思,法界眾生盡受福慧。
肆、【無量義經偈頌】說法品第二
  有一法門無量義 疾令菩薩成菩提
  自本來今最真諦 萬物性相本空寂
伍、入人群修學無量義
陸、研讀經文後的啟示
柒、歡喜做菩薩

壹、何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為何?

《無量義經》p.180—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0110105靜思晨語●大慈如雲遍正行道〉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譯為何?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至高的意思。
正等:修行的方向沒有偏差;最極等。
正覺:天下萬事萬物無不知、無不覺。



貳、如何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而「知易行難」。正如,過去的鳥巢禪師對白居易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句話,三歲孩童曉得說,八十老翁行不得。

《無量義經》p.196—若能斷一切惡,行一切善,消除一切無明煩惱與業障,實行福業,學習一切智慧法門,如此便可「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量義經》p.196—「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佛言: 「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

《無量義經》p.197—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

《無量義經》p.197—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一切法亦即佛法。
宇宙萬物的原理即為無量義,無量義出於一心,一心亦能造無量義。

《無量義經》p.198—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後人結集成三藏十二部經,其中包含了八萬四千法門,這些法門皆不離佛心。法雖有差別,性則無差別,因此世間與出世間法稱為無量義,其中更包含了無量的善法與惡法。
菩薩若欲修學無量義者,應當運用智慧來觀察世間一切諸法。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一切法亦即佛法。

《無量義經》p.197—若想要度眾生,必須要有深刻的見識,否則將無法教導眾生。

觀察─修學無量義的人,要先做的功課!
用什麼來「觀察」?

《慈濟月刊》550期—六識六塵 聞思修心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外在境界的認知,皆是「六根」與外在「六塵」相緣,而成「六識」——「眼」識緣著所見的色塵,「耳」識緣著所聽的聲塵,「鼻」識緣著所嗅的香塵,「舌」識緣著所嘗的味塵,「身」識緣著所覺的觸塵,「意」識緣著所分別的法塵。
就如每天聽見鳥叫聲,有時群鳥齊鳴,有時一、兩隻鳥兒獨唱。鳥兒心境如何?人無法了解;但若仔細觀察,聽其聲、見其形,可以感受到天地境界多麼美麗。同理,兩千多年前佛陀身處的境界、所說的法、心境的感受,我們如何體會?什麼才是真實的佛法?無法揣測,唯有用心聞、思、修,才能通徹諸法。

觀察的深度?
《無量義經》p.198~199—「觀」是仔細地察看,觀察事物若不用心,充其量只能說是視覺神經接觸物體的形與色而已。
觀察的深度是「用心思考」。
觀察事物不要光看表相,如果只看表相,那就和一架攝影機一樣。

觀察的廣度?
《無量義經》p.198~199—觀察「世間一切諸法」。
世間的萬物,我們都需要用心去觀察了,更何況是人生的問題。我們是由什麼因緣而來做人?人為什麼能培育作物?……

觀察的用心
不要將智慧棄置不用,好好培育自己的智慧,這就是成佛的本性。
經常擦拭心鏡,用心觀察世間一切諸法。

參、上人手札─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覺不悟。一佛成道解世迷思,法界眾生盡受福慧。



觀察一切諸法:木中有火

一、大地萬物都含藏精純的道理
《無量義經偈頌》p.180—我們所見所聞的大地萬物都含藏精純的道理,只是凡夫未發覺。

火從哪裡來?大地萬物都含有「火」。
《無量義經偈頌》p.180—現代人可能會認為是從石油等能源中產生;其實大地萬物都含有「火」,就像世間有溫度,若沒有溫度,生物便無法生存。白日透過陽光照射,可以提供萬物所需的溫度,夜晚沒有日光時怎麼辦?大地蓄積的溫度能量,足以供應我們生活所需。

溫度的能量存在何處?大自然中無處不有。
《無量義經偈頌》p.180~181—其實,大自然中無處不有,除了陽光能供應熱能之外,觸目所見,甚至是看不到的物品內,都含藏著溫度的能量。

《無量義經偈頌》p.181—沙中有金
將水、沙盛起,仔細過濾,能掏洗出金子。……普天下道理俯拾皆是。

《無量義經偈頌》p.181—心中有道
若能透徹眼見事物中的精純,就能得見正確的道理。

〈20100714靜思晨語●去蕪存菁 速成正覺〉—普天之下,道理在哪裡呢?
比比皆是,只要你把所看到的,能夠透徹裡頭精而純的道理,那就是最正確的道理了。

《無量義經偈頌》p.183—芸芸眾生中,每個人都含藏著如來本性、清淨的智慧,就如木中含有火性、沙中含有金質,只是我們沒有用心淬鍊出來。

《無量義經偈頌》p.183—凡夫因無明厚重,以致思想脫軌而迷,看到外物,只是眼見、分別─能看到有這麼多人與眾生相,所想的都是粗相與複雜的事。

二、所謂「眾生相」?
《無量義經偈頌》p.182—是涵蓋所有的有情生命,從中再分別出人、貓、狗、豬、牛、羊等不同的形相,所以會有無數的相。

《無量義經偈頌》p.182—人在時間的過程中無論老人、幼童都統稱為「人」,是眾生之一。

人在不同的空間中,有不同的種族,有不同膚色的人種,各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形相。

怎麼會有不同的人種呢?
《無量義經偈頌》p.182—決定膚色、體質等差異的源頭,以現代話語來說叫做「基因」,以佛法而言就是「業因」,即佛陀所教育我們的因緣果報觀。

一念無明生三細
《無量義經偈頌》p.183—我們的心往往只因一念無明,啟動「貪、瞋、癡」,以致不斷地與外境粗相糾纏,覆蔽本性,因此沉淪於因緣果報,這都導因於一念的迷。

三、一佛成道解世迷思、法界眾生盡受福慧
《無量義經偈頌》p.183—佛陀為了解開世間迷思,故來人間示現成道,讓我們知道天地萬物各有精純的道理。

《無量義經偈頌》p.183—人類若能覺悟體會宇宙萬物的真理,利群造福,眾生自然都能得福。



一佛成道解世迷思、法界眾生盡受福慧
《無量義經偈頌》p.183~184—諸如我們推動齋戒、不殺生,不僅免除眾生造災殃,同時也清淨空間,讓人身心健康。
許多迷信造成眾生不得安寧,因此人若能覺悟,脫離迷思,就於正信正法,遍虛空法界中,眾生自然各歸各位,安然相處,處處平安。

四、以慈濟法走入人群,推動素食齋戒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年●秋之卷(p.128)
眾生平等,人與其他動物為形態之別。殺生者不顧其他物命,養成仇恨的心態,破壞人與生物之間的互愛,於人與人之間亦容易彼此傷害,起爭端。

五、「淨露」的研發
〈20111208慈濟全球資訊網●淨皂淨露因緣〉
「淨皂、淨露不是商品,是一個因緣。」德寋師父談起研發的緣起。在一次隨師時他聽到上人與資深委員們的談話中,提到兒時偶有頭皮發癢的時候,只要用無患子洗頭就不癢了;這段話聽在德寋師父的耳中,瞭解天然、自然才符合環保護地球的理念,為了「感謝師恩」將之重重的放在心上,即動手試驗做出第一塊手工淨皂,經過上人及精舍師父們試用,深獲好評。

德寋師父表示:以純手工的方式製作,雖然過程繁複費力費時,仍堅持天然的最好,也符合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



志工們在流通處外設攤推廣薑露、紫蘇露等靜思人文產品。(攝影者:邱淑絹,2012/01/26)
淨露的研發也有一段感人的因緣,龍王颱風過境後,靜思精舍的樹木枝葉被摧殘得掉落滿地,上人看了很不捨,輕嘆一口氣說:「真可惜!」德寋師父感受上人愛眾生愛大地的悲心,再次潛心研發,將原本要丟棄的枝葉或花草製作成淨露,不但珍惜物命,還可作為室內空氣清香又不製造污染。

強調不是推銷淨皂、淨露的功效,德寋師父真正想要說的是如何自我定位與自我提升?本著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理念,他在做的過程中,除了心中感受到法喜,覺得人有時候還不如一花一草一木,樹木並非無情,吸收日月精華努力納垢吐新,被使用完後最終又回歸土地。德寋師父看見上人用生命說法,感受師恩難報,期許用自己的身體做到最後一口氣,他與志工們共勉:「身為慈濟人,要能找出自己的使命與定位,做上人要做的事。」

上人用生命做慈濟,德寋師父以一念感恩的心跟隨上人。德佩師父透露德寋師父身體曾開過兩次刀,仍是不間斷的堅持做最天然的淨皂、淨露。想起上人曾經對即將受戒的弟子們所說過這麼一句話:「我疼惜你們的心,不輸給你們的父母。」佩師父略帶哽咽地說起這段,深深透露出上人惜緣惜情的慈心,深刻體悟經文中所言「佛弟子從佛口所生」的道理,我們也就像從上人口中所生的新生兒一般。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p.947—只要用心去看,則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片樹葉、一枝草都有佛的法身〈真理〉存在。

六、環保志工「惜福」,延續物命



肆、【無量義經偈頌】說法品第二

《無量義經偈頌》p.192
有一法門無量義 疾令菩薩成菩提
自本來今最真諦 萬物性相本空寂

一、有一法門無量義、疾令菩薩成菩提
無量義從一法生,一法中包含無量義,若能通達這個道理,自然能「疾令菩薩成菩提」。



〈20100720靜思晨語●觀自性 聽心音〉
過去的習氣那麼的重,她現在話一說出去,馬上知道錯了,馬上開始改,馬上懺悔。雖然會再犯,犯了之後,她馬上懺悔,懺悔就表示,隨時她就是在警惕,這叫做覺。我們若能像這位老菩薩,這麼的勇猛精進,無論她習氣有多重,總是有辦法慢慢習氣淡薄掉,智慧慢慢成長起來。只要這念信心堅固,自然那個定力,正確的方向,那個定力就自在了。智慧成長,就自然常常觀心,向自己的心觀察好。開始看到我們不喜歡的事,習氣就不會很容易出來,就慢慢降伏這個習氣,這也是叫做法。

〈20100531靜思晨語●真空妙有 萬法歸一〉
隨時警惕,叫做「覺」。
那怕我們現在還是凡夫,只要菩薩心發起,自然很快就能正覺。
我們要學的要「深入」,不只是「入」而已,我們還要「通達」,我們要通達的是諸法實相。



〈20100720靜思晨語●觀自信 聽心音〉
「正覺」就是不迷信。
「信」正法;「信」覺道。

二、自本來今最真諦
《無量義經偈頌》p.195—我們每天生活中的人、事、物,都不離真諦道理,若能以無量的智慧觀察大地,聽大地的聲音,則無時無處不是生活在法中,無論面對何種環境、人事,都是在道理中,人事圓融,道理就圓融,所以說「自本來今最真諦」。

生活在人間,真的,每一天,對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是在道理中,所以說「自本來今最真諦」。

三、萬物性相本空寂
《無量義經偈頌》p.196~197—天地萬物一切的性相原本空寂,一切為因緣造就─有因、緣會合,才有萬事萬物;因與緣一分離,則什麼都沒有。



我們若是不要去和它接觸,其實一切和我們無關。
關我們什麼事?沒事。既然世間因緣分離了,一切的性相都是空寂,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四、「生住異滅」vs「性相空寂」
說法品─經文: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都是描述「性相空寂」。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p.510
「生住異滅」 是變—凡夫心念永遠起起伏伏。
「性相空寂」是不變—菩薩對眾生無私的大愛,永恆不變,永遠存在。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p.509~510—心有分別就有「相對」的存在,從而產生好、惡之心,以致造業不斷。《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對此道理有甚深的詮釋。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p.509~510—所謂大小、生滅、住動、進退,這些都是「相對」而存在。菩薩的心沒有這些分別,愛眾生的心「絕對」平等,也絕對不變;不會分別這個人有權勢、有地位,那個人無財無勢,因此所付出的愛有所分別。

伍、【思‧想一想】研讀經文後的啟示

一、觀察──人來到世間的作用為何?
〈20100714靜思晨語●去蕪存菁 速成正覺〉
要學佛陀所教的法,讓我們去除迷的觀念,將內心的煩惱去除,去蕪存菁。 很精純的作用,即為人群付出。

二、法,只是知道就好了?
《無量義經偈頌》p.185—知道法之後還要身體力行,並且普遍以法度眾生,燈燈相傳,法法相度,此為菩薩修行的法門。

陸、菩薩修學無量義─唯有菩薩對眾生無私的大愛,永恆不變,永遠存在。

事理印證:慈濟約旦分會在貝都因遊牧民族所住的沙漠地區─馬夫拉克展開長達二個月的大型發放。

約旦哈山親王





典禮暨約旦分會10周年慶活動,哈山親王(右一)贈送書包予盲童。(攝影者:不詳,2007/09/04)
雖然貴為親王,但是與一般人平等,因此在發放的場合,常與貧困的人打成一片,就如爺爺般地疼愛所有孩子,和慈濟人同樣以愛付出。

《證嚴上人年衲履足跡》2011年●夏之眷(p.184)
上人讚嘆,約旦慈濟人以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之心奔馳大漠之中濟貧助苦,照見清淨赤子心;雖然社會環境黑暗惡濁,也要盡心盡力啟發人心之愛、點燃心光,為社會注入一股祥和之氣。

《無量義經偈頌》p.195—佛陀告訴我們,若已發菩薩心、行菩薩道,就要好好地入人群修學無量義,才能「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柒、歡喜做菩薩:心得法,法入心,行在菩薩道!

一、美聯社特派員黃明小姐專訪上人
《證嚴法師的衲履足跡》1994年隨師行記〈上〉(p.86)
黃小姐:「許多人在參加慈濟之前,也並非都是很善良的人,進入慈濟團體後,是不是都能改變他們呢?」

上人慈示:「人沒有好與不好,人性本善,只是後天成長的社會背景、教育環境,讓他們的觀念有所執著。只要提供一個良善、處處感恩的大環境,加上善知識的影響、薰陶,自然會改變自己,自我提昇、成長。」

二、【思‧想一想】
我如何在造福人群中,付出的同時,能歡喜又自在?

三、【歡喜做菩薩】
人間菩薩以世間磨練為資糧,步步生蓮,開出清淨蓮花。
邀請您:發願「造福人群」,從感恩身邊的人做起。送上真誠的感恩,體會過程中的歡喜自在。

虔誠祝福 福慧雙修

別忘了!我們的心得體會,還可以投稿在「菩薩廣行無量義」的網站上,與全球分享學習「歡喜做菩薩」的點點滴滴。
網址:http://meanings.tzuchi-org.tw/
也可以輸入中文網址:菩薩廣行無量義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第十八週導讀 無量義經—說法品(1)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無量義經-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