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40318晨語筆記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64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40318晨語筆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40318晨語筆記   20140318晨語筆記 Empty周一 4月 07, 2014 11:09 am

20140318今日連線晨語筆記,與菩薩家人們分享。因以邊聽邊速記方式整理,如有缺漏或誤植之處,懇請大家不吝指正,末學龔上銘感恩合十。

結與使是煩惱別名
結成苦果故稱煩惱
能使眾生輪迴生死
沉溺苦海浮生無涯


煩惱真苦,結與使都是煩惱的別名,不論是結與使,或是煩惱、無明、無明惑…這些名詞都稱作煩惱,凡夫造業在煩惱中,這些煩惱的名稱無不都在綁住我們身心,讓我們由不得自己、無法自在,粗重的壓迫感又大又重,人生即是苦在此,因為結成了很多的苦果,有無明的因、造無明惑業,煩惱驅使著身心造重重的業,因造作、結成果,什麼樹的源頭就有什麼果成因,有因種成果,再反覆結成苦果,不論是什麼東西都會結成果,彼此互為因果。

眾生在結的驅使下不斷產生煩惱,起無明惑、驅使身心造業,由不得自己,造業結果則是苦,苦的源頭不論多少名稱,都稱作煩惱,總是有結果的因、即種子,能使眾生輪迴在四生六道中、無法自在,沉溺在茫茫苦海中,人生浮生無涯,何時才能靠彼岸?人一直在此岸、要往哪裡去?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即在苦海中,但還看不到彼岸,在茫茫大海中到底要何去何從?

浮生無涯,哪怕已經知道要修行、也知道方向,但只是口頭上說、或是文字上有所得,入經藏的過程中好像吸收了很多的法、與佛法常識,名詞也倒背如流,可惜道理不一定有入心,行為與身口意一直沒有沾染法入心,法水沒辦法滋潤慧命,只是在外表上修行、在文字上透徹瞭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好好講話?雖然知道很多事、道理愈辯愈明,但不是去據理力爭,而是有話好好說,人與人彼此間如何以法結緣,共同勉勵更接近正道。

法要讓人更清楚瞭解,才能真正自度、法入心,我們的心要先沾染到法的滋潤,才能去滋潤別人的心,所以修行要把握因緣,聽來的法覺得有道理、要互相討論,此時有很多人同時集合在各地聽法、薰法香,很多人薰完法香會留下來彼此分享,今天聽到的哪句話很受用?彼此聽對方受用的法,聽人受用、增己受用,也增長慧命,每個人講得都不一樣,聽別人的心得分享覺得有道理,在一日內多人聽法、多人受用,會合起來則人人受益,聽法好好入心。

法不是要用來與人辯解的,而是要聽來自己受用的,在讀書會上將法再讀一次,人人瞭解、人人受用,除了在文字上體會、互相受用,受用後更要去身體力行,聽法前、過去一開口就會傷人,聽法後、知道現在開始不要這樣,因為師父的靜思語說過:『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在修行的過程中,聽法後要改變習氣,心寬念純、接受佛法單純在內心,心寬包容、學習採納其他人好的意見,能隨喜開口讚嘆他人,這樣聽法才是有受用,不然還是自以為聰明而已。

聰明也是一種煩惱,現在的人知識淺薄、人情亦淺薄如紙,現代科技發達,人人有電腦或平板,就以為有很多知識,手只要輕輕一按、天下之事就能呈現在面前,自恃反正有電腦、有需要時才上網找資料,自以為利口辨辭,只要一指神功輸入關鍵名詞,就能天南地北、整個地球都呈現在面前,但這些知識有記在腦中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乃至宇宙一切道理真的都清楚嗎?

現代科技發達,即便是宇宙的形態樣貌,也能輕易呈現在電腦前,現代人求知一點都不困難,但求法卻很困難,法是修行的方法、從此岸至彼岸的方法,有的人在人生半途知道要修行,雖已出家、但無法將心裡的煩惱放下,不但不去除煩惱、還沉溺在苦海中,浮生無涯,一樣在煩惱因的結使中,起煩惱無明、造惑業,苦果無量,煩惱不斷地複製。

一粒種子只要經過因緣與時日的累積就能長成大樹、開花結果,果比種子大好幾倍,因核果海,因的種子只有一點點,當因緣具足、時日成長,幾年後會開花結果、結果櫐櫐,因核果海不斷複製,人在一生中所造作的無明惑業,也是像這樣、延續幾世都受報不完,有煩惱的因、就會結煩惱的果,無因不成果,有因在心、就會很快結成無明的果現前。

所以我們要以感恩心來面對一切人事物,要自我警惕、時時謹慎來消除現前的果報,以甘願歡喜的心去感受與接受,知道一切皆空,空中妙有,才能將惡緣化作善緣,佛法入心,自然能與人結好緣,不再在因緣果報、四生六道中輪迴,苦海茫茫、浮生無涯,那樣的苦實在是苦不堪,人人要好好提高警覺。

《法華經譬喻品》經文:『夜叉餓鬼,諸惡鳥獸,飢急四向,窺看窗牖,如是諸難,恐畏無量。』

前面的經文以無形的夜叉餓鬼、與有形的諸惡鳥獸,來譬喻眾生的心態與習氣,欠缺法的資糧,法無法潤漬內心,飢急四向在色、受、想、行四蘊之中輪迴,所得到的法如管中窺物,或只開一小扇窗看外面世界,明明天地如此寬廣,卻以小窗來看世界,看到的範圍很小,應該要心包太虛,而不是管中窺天,法廣如大海,卻只是想取得其中的哪一段才是法、哪一段不是法?只要能用得到、能改變人生觀的,句句都是法。

瞭解道理後要受用,窺看窗牖,只見一角、不見全體,要將心要開大,過去孔夫子教學生要「舉一反三」(※註:《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比如當木工學徒、跟師傅學如何做桌子,不論圓形或四角桌、各種形狀都可以做,師傅只教徒弟做其中一個角,其他三個角同理應該就會做,若執著在一個角,說師傅只教左邊、右邊沒有教所以不會做,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就永遠都學不會。

學佛修行不要去執著在一個點上,要「一理通、萬理徹」,所有道理清楚,才不會讓諸多煩惱惹來很多困難,人間一點都不困難、是人的心困難,聽法道理不透徹、不知全盤,而執著在聲音與文字上,法沒有全部入心,還「飢急四向」去求法。「富潤屋、德潤身」,法豐富在內心,則待人接物經驗豐富,學佛修行要好好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生活方法或是待人接物上都要身體力行,所謂「人格成、佛格成」,「人事圓、道理圓」,就是這個道理。

《法華經譬喻品》經文:『是朽故宅,屬於一人,其人近出,未久之間,於後宅舍,忽然火起,四面一時,其燄俱熾。』

經文補充解釋:「是朽故宅,屬於一人,其人近出,未久之間:此明主在無災、主亡災起。主人近出:指佛應身示化於娑婆時而言。」

我們譬喻一間房子,房子有人住、有主人在,自然把房子整理好、家庭顧得好,有家庭的倫理、對長輩孝順,下一代的教育也有人倫道德,維持家庭上下有次序、家族和睦,主人會持家,家庭倫理次序好,主人在家時無問題,主在無災、一切平安。但這個家一旦無主人,則容易散亂無方向、家庭危險,比喻在三界這個大宅中,需要有人調理三界內人人的心,但主人外出,堂閣朽故、年久失修,經不起歲月痕跡與風霜雪凍,房子因年久日漸腐敗,屋內的人有時不在、或回來後又出去。

以上的譬喻是人間的生態,如佛來人間來回地修行,《法華經》的開頭,描述了釋迦牟尼佛在未成佛前,諸佛出現在人間,釋迦佛在過去生親近諸佛,歷經生生世世的修行、來回人間,佛在成佛前、多佛出現在人間,維持大三界這個家庭,佛佛道同、來人間教化修行者,不同的佛出世,有著同樣的修行方式。

人間的生態、人的壽命不過是幾十年,自古以來超過百歲的人不多,2000多前佛在人間的壽命也只有80歲,地球上的生態、人的壽命只有幾十年,所以幾十年的修行是不夠的,因法在大宇宙天地間無窮盡,加上因時代的轉變,人類薰習了新的煩惱、變化大,必定要準備更多的法,要瞭解一切世間法,佛來人間歷經無量數劫、來回修行,在現今的尼泊爾,即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以悉達多太子現相人間,再不斷修行,才現最後身而成佛。

佛現相人間,在過程中出生在皇宮那樣富貴的家庭,在當時四個階級的種姓制度下,分清楚眾生的苦難、與不平等的觀念,知道要探討豐富的道理,才能改變人心的分別,所以決心出家離宮修苦行,最後終於成佛,體會天地宇宙萬物合一的真如本性,佛覺悟成佛的心境,你我都無法體會,但相信佛當時的心境開闊無比,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寧靜美妙又寬廣。

那樣的心境如孔夫子說的「心寬體胖」(※註:《大學》『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說的是大我,心開闊則與天地會合。佛說人為了自私小我,以為自己很大,其實心靈很空虛,卻放大自己,這樣貢高自大不對,是反其道而行。佛的心境與天地宇宙萬物會合,想將大我的境界與人人分享,但苦無對機,佛以智慧薰習芸芸眾生,但眾生無法體會理解,只好回歸以種種方法、適應眾生的根機而說法。

佛應機逗教人人知,師父也一再分享,要大家不斷去體會人間事,佛應眾生機、施眾生教,以三乘、五乘法對機而說,以四十幾年時間的對眾生說法,最後年歲已大、接近要離開時,應身施化於娑婆世界,佛為三界導師、四生慈父,發心來回人間,歷經生生世世修行,行菩薩道,度化眾生,釋迦佛已成佛在人間、對眾生說法,負起了三界導師的責任,如大學、中學的班級有導師,所帶的班級要負起責任。

人間亦是如此,但佛是超越人間的聖人,視眾生如一子,眾生皆為其所愛,庇護教育天下眾生,亦師亦父,佛為三界導師,視四生眾生如一子,將所有生靈平等視為一子,佛如慈父般,在娑婆世界現相修行過程,最後成佛之最後身,時日有限,佛接近涅槃、要離開娑婆世界時,知來日不多,「未久之間」,佛離開後三界朽宅將災難四起。

因此佛在入涅槃前開講《法華經》、教菩薩法,希望人人行菩薩道、起救世的精神,《法華經》中以諸多的譬喻,將大地上有形的四生眾生的生態與心態,來譬喻無形的人的心態,心態看不到、但驅使人造作一切,人心態如此,我在想什麼、你不瞭解,你有什麼煩惱、我也不瞭解,人彼此間互相不瞭解,因為你我都是凡夫,但如果人人能就同樣的法,回歸清淨的如來本性,佛性清淨無污染,就能互相瞭解,因為彼此都是清淨無染的心,共同為五濁惡世的苦難眾生,要及時去拯救,不然過不了多久,三界大宅屋朽、年久失修,將災難四起。

天地間災難一時集來,所以要有更多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要人間菩薩大招生,不執著私己小我,不因小觀念而爭執對立,這樣很辛苦,修行只要一點點偏差就會入偏道,雖日日聽正法,但不身體力行,想入非非、內心雜念多,法不能入心,如同以桶子裝水、卻一點一滴在漏水,污染的土沙在水中慢慢累積,未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未顧好身心、聽法則漏,法水一直漏,囤積到最後整個水桶都是髒污。

很多人雖在修行、但煩惱未去除,聽法也無法滋潤慧命,人人聽法要用心,佛應身示化娑婆、應世間需要而出生,教示修行的道理,以心裡的法分享教育眾生,但時日有限,如三界火宅的長者、不斷教育諸子,要謹慎預防火災的來源,雖一直教化三界諸子、人人應謹慎預防,不管什麼樣教育,莫非要人人用心、聞法信受奉行,否則佛在入滅後,三界諸子還是有無量數的煩惱來惹火燒身,學佛要用心、聞法入心,哪句話受用就要身體力行,時時多用心。

特別聲明
以上內容為個人理解下的同步手寫筆記,事後整理順文為求通順,可能加進了少部份的個人心得與舊法新知,並非上人開示逐字稿,唯恐缺漏或誤植,一切內容請以花蓮本會發布或將來在大愛台靜思晨語播出為準。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40318晨語筆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