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Empty
發表主題: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Empty周二 11月 18, 2014 5:01 am

回頂端 向下
none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840
來自 : 高雄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7-11-0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Empty
發表主題: 逐字稿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Empty周四 10月 11, 2018 5:15 pm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證嚴上人開示】2010.5.1志工早會
生命,老、病、死,難免,這在在都很需要,有醫護來庇護他、搶救他、愛護他。我們的生命中缺了醫療,你看這人生要怎麼辦呢?

(如果沒有醫師接生
   沒有醫師治病
   沒有醫師救命)

「沒有醫師的時代,我們怎麼辦?」

【旁白】
近年來,臺灣醫界在內、外、婦、兒、急診、麻醉等六大科,出現醫院招收住院醫師不足額的窘境,醫界戲稱為「六大皆空」。相似的狀況也發生在日本,早在2006年,日本就出現「醫療崩壞」一詞,這是形容當醫療糾紛暴增,醫療資源不足導致醫院關閉,造成醫療現場大混亂,增加大量醫療難民,到時醫療崩壞的時代,就來臨了。

【證嚴上人開示】2012.4.21志工早會

每一個醫院都說四大皆空、五大皆空,沒有人敢當醫生時,不知道將來要怎麼辦,假如人人都不當醫師,不當護士,你想,未來人人,每一個家庭都會碰到的這個病、死,誰來照顧?誰來承擔?所以我們應該要懂得感恩,醫療系統,人人都是這一分大愛無私的精神,發揮他們的使命感,他們不求什麼樣的回報,只求人人能懂得他們的辛苦,給他們一個鼓勵,社會人人要重視生命,重視生命就要重視醫護團隊,要用感恩、尊重的心,才能讓家家平安,人人生命安全。

**********

「醫病同心」

「守護醫療環境」


【旁白】
為了解決花東、雲嘉地區的醫療不足,1986年起,慈濟醫院在花蓮、玉里、關山和大林,陸續啟業。但當上人決定在臺北新店蓋醫院時,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為何是選在高醫療密度的都會區。

【證嚴上人開示】2005.5.10全球慈濟人精進

有的人應該會問,師父,在臺北大都會區沒有欠缺,您為什麼要蓋醫院呢?我要告訴大家,那個地方硬體不欠缺,醫療水準不欠缺,欠缺的是什麼呢?人文。那一種真誠的愛,那種醫病之間的情,因為我們現在的人,醫生是不是真正能守志奉道呢?我們說志業,他們應該要說使命。醫療是一種人命工程,因為一個人一生,生命才有一次,生命是多麼尊重,多麼寶貴?不是在於名利地位,生命每一個人都是平等,但是醫療,從事醫療工作者,是不是能保持著他們這種的使命感呢?不知道。但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我們以前都說什麼是恩人,救命的恩人,再造的父母,醫生對病人那種的愛,真正好的醫生,是用生命走入別人的生命,去救拔最尊貴的生命。但是,接受的人沒有感覺,現在的人都是以消費者的心情,我繳錢看病,醫生就要對我怎麼好,萬一有什麼事情,你要幫我保證,這麼嚴重的是非糾紛那麼多,為何師父偏偏要蓋醫院呢?這就是現代的大問題。我們若不趕快教育,我們若不趕快來帶動,讓從事醫療工作的人,有一個神聖使命感。我們若不趕快來帶動,可能醫療會變成工匠化,會沒有感情,慢慢醫生會用機器人來替代。因為現在這種工業這麼發達,電腦操作也很發達,將來若是到了醫療機械化,連看病也用機器人,我們人生在這人間,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危險,那一種的危機。因為要互相對待,若沒有建立感情,醫病情我們若沒有建立,這可能未來的社會、人間,會走入那種瀕臨最最危機的地方。

【旁白】
臺灣醫療爭議案件,1987年有145件,到2011年攀升至547件,每年約有36.7位醫師因醫療糾紛被刑事起訴。

【陽明大學副教授楊秀儀訪述】
為什麼一個國家愈進步,醫療糾紛愈多?原因有三個指標,第一個,因為你醫療科技進步了,所以你醫學能夠做很多事,你做愈多積極性的治療愈多,就愈可能發生傷害。第二個是什麼呢?健康照護普及了,大家都用得起醫療,所以我們和醫療的互動,頻率增加了,這是第二個。第三個,權利意識高漲了。其實相對於一般人來說,醫者的權威還是在的,專業上的一個權威,所以今天民眾願意去挑戰權威。

【證嚴上人開示】2001.2.15志工早會

常常聽到很多醫師都很消極,還有聽到了就說,多做多錯,不做就不會有過,這聽起來很擔憂。某一個醫院的教授,還來跟我說,將來醫生靠外勞,聽著聽著,真的是很令人擔心。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讓它安定,就是兩類的人不能缺少,第一,要有良相,再來就是要有良醫。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能讓這個社會祥和富有,人民幸福。這個國家有很多的良醫,那就是國民的健康,不管我們的生活是富或是窮,其實只要有健康的身體,但是人身都是吃五穀雜糧,誰會無病?都會有病痛的,萬一有了病痛,那是人生最痛苦的。錢再多,擺在眼前,他都可以說,我不要那麼多錢,我只要身體健康,我只要解脫這樣的痛苦。想一想,要解脫痛苦,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痛,這要靠誰啊?當然是醫師。醫師、醫護人員秉承著他的醫德,秉承著他的愛心,他站在醫療的第一線,其實是很危險的一條線。我們平常的人知道說,現在又流行什麼病毒,我們要怎麼樣來防範,我們要怎麼樣來注意,但是醫護人員不可能。只要有病人來,他就要在第一線跟病人接觸。哪怕他是再毒的病,他都是要去做搶救。

【旁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4年3月至8月,在西非蔓延的伊波拉病毒,已經造成225名醫護人員感染,130人死亡。治病、救命是醫師的天職,即使尚未找到病毒疫苗,醫護人員也必須堅守在第一線,與病患共同對抗疫情。病人可以選擇醫師,醫師不會選擇病人,當病人的期望與醫療的結果不一致時,就容易造成誤解,引發糾紛。因此有許多醫師加入救醜不救命的美容醫療。大林慈院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為了當個好爸爸,能多陪伴家人,也曾選擇這條路。

【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林俊宏訪述】
真的是把太太擺第二,病人擺第一。記得剛開始有第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半夜,小孩哭得很大聲,然後太太就把我踹起來,然後她就很生氣的對我說:「小孩子哭這麼大聲,你一點都沒聽到嗎?」我說是啊,我真的沒聽到。她就說我騙人,那個呼叫器響第一聲,你就醒來,小朋友哭那麼大聲,竟然都不知道。醫美又不像說是,是在我們醫院,比較是屬於商業型的這種診所,那跟我們慈濟醫院的這種,比較愛心型的,這種關愛型的醫院,我覺得又跟個性不太合。我天天都回家啊,都準時回家,但是就是心情很低落。

【旁白】
不忘行醫的初衷,也放不下對病患的責任,林俊宏醫師重拾手術刀,再度回到一般外科的崗位。

【對話片段】
今天檢查起來就是兩邊有水泡。
沒什麼問題。
建議再定期追縱。

【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林俊宏訪述】
有的比較焦慮的病人,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這個我都會去花這個時間,因為你今天沒有跟他講清楚,他今天等於是白來。他的焦慮,他的不安,又帶回去。其實穿上這個白袍,就是一個責任。我並不覺得說,當醫師就是要有什麼成就感,但是當醫師的一個使命,我是覺得就是人人要平安,然後人人要活得有尊嚴,然後要活得有品質。

【證嚴上人開示】2014.8.23志工早會
志願當醫師,安住在自己初發心的志願裡,總是救病救命,守護生命、守護健康與愛,這樣的環境裡安住心來,發揮自己的使命。當然,付出是很辛苦,可是滿足了自己初發心的要救人的心願,這樣的守住了,是一個很美好的,也是最有價值的生命。

【旁白】
臺灣全民健保於1995年3月1日正式實施,實現了醫療平等,比較其他進步國家,每人每年的平均醫療費用,臺灣大約982美元,日本2908美元,法國3937美元,美國6714美元,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分別為6.1、8.2、11.1及15.3。也就是說,在臺灣就醫是幸福的,但也因此衍生不看白不看的醫療心態,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訪述】
往往一般的民眾,他一來他一看,是哪一個醫生,病人排到最多,他就拼命要掛號,掛進去,實際上也是造成很大的問題,有一些初診的病人,真正病情比較嚴重的病人,他沒有辦法掛得進去。它沒有真正的落實轉診制度,讓每一個醫生看診的量,讓病人可以無窮盡的一個選擇,一天可以看好幾位醫師,或好幾個醫院去,就好像買東西一樣。這個是,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證嚴上人開示】2013.3.7志工早會
看到了,在日本有這樣的一則新聞,有老人家被輾轉的送25家的醫院,都被拒收。多麼嚴重的醫療問題呢?想到我們臺灣,真的很有福,臺灣政府健保的,對病患真的都很照顧,我們醫療的所有的醫院都是,大家都是來,要如何促進人民健康照顧?所以臺灣,身為臺灣人,我們也應該要用感恩心,在醫療資源,雖然現在的醫療很難經營,我們感受很深。其實美國,假如沒有保險的人,就是有保險,你要看病也要排幾個月後,要開個刀也是幾個月後,沒有保險的人看一次病,只是送急診一個檢查,就要美金一萬多元,這都是動不動都臺幣幾十萬,上百萬。我們曾經有一位慈濟人,在去救災的時候,突然間感覺到不舒服,他很謹慎地趕快去急診,同時做一個檢查,這樣過一夜而已,就三萬多美金,這是百多萬(新臺幣)。在那個地方,沒有投那樣的保險,都是苦。可是臺灣不是,所以希望臺灣,我們要多用心的感恩。

【旁白】
臺灣醫療院所普及,看診時間長,健保給付項目廣泛,加上人口老化。因此每年每人平均的就醫次數,從1995年的10.6次,到了2011年已增加到16次。

【新北市社區家庭醫師張必正訪述】
像我自己以前在臺大醫院當醫生的時候,那個門診最多,曾經有過一個早上看到七十多個人,大家算算看,如果一個病人看5分鐘好了,已經很短了吧,一個小時只能看12個,算起來你也得要看到六個小時到下午兩三點。可是事實上大家都擠到醫院,這個現象是一個非常不理想的現象。

【旁白】
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強化各級醫療院所應有的功能,小病不到大醫院。衛生署於2005年1月起,實施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計畫。

【新北市社區家庭醫師張必正訪述】
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它有一個簡單的代名詞,叫做鄰居的好醫生。它就是透過這個所謂的社區醫療群的模式,它把幾個診所當作夥伴的關係,他們是可以互相照應的,同時他們後面有支援的社區醫院跟後面的醫學中心。我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是所謂的臺大三重醫療群,所以我的三重的診所跟臺大醫院是有合作的。我的病患當他進來,今天如果需要到大醫院去做,假設要做胃鏡的檢查,我就可以安排這個我在醫院的一個門診,先幫他安排好掛號,所以他時間到就直接去掛號,時間到直接去做檢查,檢查完這個報告會回到我的診所來。像我就有一個病人他是中風,初步中風,然後後來送到住院去,我就到那邊去,因為透過這個家庭醫療群的一個觀念,他們的醫生也都知道說,有一位張醫師從社區會過來,所以我們等於是一同會診。有什麼好處呢?住院在照顧的醫生可以從我這邊知道他過去的用藥病史跟他的生活習慣,雙方就可以有一個很和諧的照顧。名醫不只在醫院,社區也會有名醫,所以有小徵兆,很多人都想說,小病,我沒有辦法去區分,那沒關係啊,你有任何不舒服,先到你家附近的好醫生的地方,先去做一個求診,讓他來幫你判斷你應該往哪一個地方去。我在社區最大的安慰,有時候是一個民眾,當他身體被治好了,他來跟我說「醫生,謝謝」。這樣的話語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當然我們不是說因為貪這樣的話,但是這樣的東西,對於在現在醫療非常緊張的過程中,會讓你對醫療重拾信心。

【證嚴上人開示】2012.7.30志工早會
醫療系統,假如讓他醫者、護者、藥者、醫技者,人人整個醫院的系統結構,讓人人安住在崗位上,安心、盡心力去付出,這對社會人間才會有幫助,對我們社會人類的生命,才是真有保障,才能有健康,才能有幸福。

**********

「良醫養成不易」

【旁白】
從古至今,醫師被賦予神聖的社會期望,但很多人只看到醫師的高社經地位,但卻不知道良醫的養成訓練,是條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在臺灣一般大學學位四年完成,醫學系則是七年,大一到大五以基礎醫學為主,其中大三上學期的解剖課是深入人體研究的第一步。

【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陳姵辰訪述】
今天的進度是要把頭骨鋸開,然後現在是要先把後面的頭皮翻開,才可以把頭骨鋸開。

【對話片段】
所以我現在可以做什麼?
你可以翻這邊的,右邊。
用翻的嗎?
要這樣子。
要到頭骨喔?
對,然後這邊要小心顳肌,要把它留在頭骨上,然後再把顳肌翻下來。

【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陳姵辰訪述】
我們前一天在想說,天啊,半橫切。就是切開之後不知道到底是,就是真的有點捨不得。但是,感覺像是破壞老師的身體,但是其實你們要,就是珍惜這個機會,學習更多才可以對得起老師。

【旁白】
醫學生在大體老師身上進行解剖,認識人體器官、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等構造,幾乎每天都要到解剖實驗室報到。

【對話片段】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旁白】
這一天,慈大解剖科主任王曰然,正準備隔天要舉行的跑臺考試。

【慈濟大學解剖學科主任王曰然訪述】
跑臺考題算是很傳統的,古老年代就留下來,大體老師身體的一邊考2題,2題,所以一個大體老師考4題。一站2題,70秒。我們這個是釣魚線,我們還特別去找了釣魚線。對,然後這樣子去綁(構造)。

【對話片段】
下一站。
下一站。

【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陳姵辰訪述】
這一些東西都是醫學的基礎,如果你沒有把它念好,以後不管是走內科、外科,任何科就會,就是都會遇到很多困難,或者是你沒有辦法很明確的診斷說那個病患的,就是罹患什麼疾病。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訪述】
在學校裡面,當然我們必須要更扎根在人文的教育,那能夠提供人的典範,來樹立人的一個道德。那成為典範的話,醫學生他就比較容易去找到他志為人醫的一個本懷。

【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李書豪訪述】
老師帶給我的是一個責任,就是希望我們能夠當一個不忘初衷,然後不要為了名跟利去當醫生,去多多幫助別人。

【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連思涵訪述】
我是希望以後,病人在走進診間的時候,就可以感覺這個診間是溫暖的,覺得至少我是親切的,讓他覺得舒服的。

【旁白】
醫學生經過五年的基礎醫學後,必須參加第一階段國考,才能成為實習醫師。一年後再參加第二次國考,然後接受兩年的一般醫學醫師訓練,之後選擇專科,依科別不同,擔任三到五年不等的住院醫師,最後通過專科醫師考試,才真正成為醫院裡的主治醫師。因此從醫學生到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少則11年,多則13年以上。

【證嚴上人開示】2007.2.26志工早會
要成為大醫王的過程中,他們求學要比一般的大學,還要長。畢業了以後能不能就投入在生命工程裡面呢?還不能。所以有見習、實習、住院醫師,還有好幾年,才一步一步地跟診,他要跟著老師,就是主治醫師,或者是學長、住院醫師,他們就要不斷地跟,不斷地跟,而且慢慢地才能讓他去觸診,才能去接觸到病人。他那一分的熱情,而且吸收最新的醫療法,所以這一群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可是功夫也是滿深的,因為他熬過了好幾年了,四年、五年,就這樣熬過來。所以,這就是要有耐心、愛心,磨出了那一分的熱情,真正的是覺有情,那一分溫暖的熱情,永不退轉。當醫師的,要有那一分的熱血,很有使命感,這實在是很重要。

【對話片段】
定期追蹤。
肝癌假如真的發生,其實也都小小顆的,假設不能手術,那還可以栓塞,還可以做電燒,先給他做電燒一下,這個其實也都可以。

【旁白】
穿上白袍,大林慈院家醫科住院醫師施凱文,除了要加強專業的醫療技術外,還要跟診、寫病歷,工作壓力雖大,但他從病患的身上,學到了醫病的同時更要醫心。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病患曲爺爺訪述】
下班了,人家都下班了,他還來看我,給我好多的安慰,給我好大的鼓勵,我非常,真是很感恩醫師。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施凱文訪述】
這個職業可以幫到很多人,去解決身體,甚至心理上的苦痛。我覺得對現在的我來說,白袍是一個媒介,穿上它,病人跟家屬願意相信我,然後他們願意照我剛才告訴他的事情,然後去讓自己往更好的身體跟心靈狀態去邁進。

【證嚴上人開示】2010.5.1志工早會
面對著病人,形形色色,醫師們就要忍,忍所不能忍。我們常常說觀身不淨,我們假如有病的時候,身體無法自理,而且有錢的人也許會請人來清理身體,有的人孤老無依,或者是家屬比較不懂得如何整理病人的身體,真的實在是要當醫師,就是要面對。而且手摸,或者是很貼近病人的,這都是醫師要面對,別人不想做,但是醫師那一種的真誠之愛,假如不是佛心,悲憫眾生苦,他不會去選擇當醫師。所以我對醫護團隊,我都非常的敬愛,因為他們的歷練時間要長,他們的心,一定要很柔軟,真的醫師要有人難忍的毅力,也要忍受了很多不為人知之苦。

【旁白】
根據醫療改革基金會統計,臺灣實習醫師每週的平均工時是86小時,住院醫師還可能超過100小時。

【對話片段】
今天這是你幾臺刀?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洪祥益訪述】
今天喔?第二臺。如果伽瑪刀不算的話,就第二臺。

【對話片段】
算的話呢?
算的話就第四。
那等於是早上四、五點起來到現在還沒休息?
對啊。
預計會幾點才有辦法休息?
今天值班,所以可能要到明天晚上下班。
這樣生活是常態嗎?
對啊,一個月可能有一半的時間都這樣。
睡眠不足的情況下,這樣工作還受得了嗎?
有時候會靠意志力,就撐過去了,就可以回家睡覺。
這樣工作對你而言,成就感是什麼?
成就感喔?
從何而來?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洪祥益訪述】
就是我們科的病人,大部分都是重症的病人,值班有時候遇到車禍,嚴重的頭部外傷,有時候到我面前都已經是昏迷指數剩3分,兩邊瞳孔都放大。我們如果搶救得夠快的話,他是有機會恢復的,而且有很多的案例都是完全康復,就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所以我們剛開完刀,看到病人醒過來,還可以走路,還可以拿筷子吃飯,這是我們有成就感的地方。

【證嚴上人開示】2011.2.20志工早會
選擇醫科,那就如一個修行者,要有使命感。一生的生命,願意投入了這種醫者的使命,那就是要有修行者的心。我常常都說,把自己的生命,投入了病人的生命中,去搶救生命,這都是真的要有這一分的人生宗旨,那是篤定了這樣的生命方向。所以當醫者,我會稱呼他是大醫王,醫者之愛如佛心,當醫生的人要有佛心,佛心那就是大醫王。所以,佛心來照顧病患,搶救生命,這也都是如佛陀自我比喻,如醫者,所以這就是常常都稱呼大醫王,其實是來自於佛經,佛陀自我比喻醫者,這都是因為醫者能拯救眾生的病痛。

**********

「再造醫病和諧」

【旁白】
現任馬偕醫院臺東分院院長,也是骨科主治醫師的張冠宇,自願到臺東服務,已經超過25年,對病患視病如親的柔軟心,讓他榮獲2012年醫療奉獻獎。

【對話片段】
我只想要院長親自為我手術,你很高明。
沒有。
醫術很好,把我醫得很好這樣,又親切,又溫柔。
沒有啦。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病患陳楊純女訪述】
我覺得他有一個這樣,有主耶穌基督的博愛心,盡心看診。臺東人很有福氣,不用稍微怎麼樣就要跑到西部去這樣,在這裡就安全了。

【對話片段】
你看你傷口不大,你看就這樣。有沒有?所以你不要緊張。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病患家屬謝鎮宇訪述】
院長他親自來換藥的話,更能代表他對病患的愛心,覺得張院長他對病患非常的用心,而且非常的細心,這我們家屬也可以獲得肯定的。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臺東馬偕醫院院長張冠宇訪述】
在臺北那麼多醫生,哪有差你一個?怎麼差你一個醫生?可是臺東,真的差你一個醫生。即使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有很多科,有些科還是沒有醫生,所以真的臺東需要醫生。

【證嚴上人開示】2011.2.20志工早會
常常聽到了大醫王疼惜病患,視病如親還不夠,視病如己,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病在他的身上,其實痛在我的內心,就是要這樣的密切,對人與人之間,那一分愛的付出。我們應該要感恩社會給了我們這樣的健保福利,我們更要感恩,願意那樣辛苦而付出的醫護團隊,我們更要感恩。
(2012.7.30志工早會)
已經人人都在盡心力地拔除苦難,盡心力用生命走入生命,不惜辛勞地搶救。假如救不回的話,也應該家屬、病患,都要心存感恩,可是這種感恩心,已經淡忘掉了。所以造成了這樣的人才空蕩去,誰來守護,誰來照顧呢?

【陽明大學副教授楊秀儀訪述】
真正最佳的醫病關係,它是一個協同的醫病關係,醫生和病人處於平等的地位,像合夥人一樣。病人出自己的身體跟生病經驗,醫師出他的什麼呢?專業知識跟技能。共同謀求什麼?疾病的治癒,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疾病的治癒。所以這時候,病人也應該為自己的健康來負責任,為自己的健康跟醫療負責任。

【證嚴上人開示】2009.3.8慈院醫師合心共識營

佛陀也這麼說,一切苦中病為最,病就是最最苦的。所以有的人就是再有錢,健康的時候不知苦,一旦身體有病了,他會說,這些我都不要了,我只要健康就好,這就是知道病是最最苦的。所以,我們面對著最最苦難的眾生,能及時伸出了援手來救護他,所以佛陀說看病功德為第一,八大福田中,看病功德為第一,因為病最苦啊。你能在這樣最苦的眾生身上,拔除他的苦難,這就是功德啊。

【對話片段】
醫生,我看到你很親切,我特別尊重你。
特別尊重我,對不對?
對。
你遇到最親切的醫生,就是許醫師對吧?
我們有緣。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病患家屬王銘崇訪述】
許醫師甚至會脫下口罩來,仔細看他,跟他講話。這些就是屬於親切的動作,那一些會影響這個,我爸爸的心情。

【對話片段】
偶爾會大概三點多,會醒一次,然後就繼續睡。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病患簡新娟訪述】
我發覺她很仔細聽我在講我的病情,然後她會說一些,就是說對我心情好的話。雖然是一個很年輕的醫師,可是很不錯。所以我就會介紹家人或是朋友來這邊看。

【旁白】
病患與家屬口中的良醫,是臺北慈院家醫科醫師許瀞分,她的柔軟心,化解醫病間的冷漠和疏離。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臺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許瀞分訪述】
他今天的不舒服,可能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他既然看過之前那麼多個醫生,一定會有某些點是其他醫生暫時還沒有辦法去發現,而我可以去幫忙他的。

【旁白】
溫馨醫病情不只在醫院,更延伸到家裡。這一天,臺北慈院心臟外科醫師諶大中與醫護團隊來到病患畢奶奶的家中,關心她術後的恢復狀況。

【對話片段】
比我想像中好很多了。
是啊。
他很厲害,醫生厲害啦,對啊。這樣站起來,我就枴杖拿著這樣走。
這樣已經走很穩了。
很穩唷?
很穩。

【大愛新聞資料畫面臺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諶大中訪述】
很高興看到阿嬤,這個復原狀況很好。大概以後日常生活都可以像其他的同年齡的病患一樣,應該是可以正常的運動,正常的生活作息,應該沒什麼問題。

【對話片段】
你這樣救我,我真的要感謝你。
不要這樣講,感恩。

【證嚴上人開示】2006.6.19志工早會

在經文裡面有這樣的一段,就是說「慈悲大醫王,無上智良藥」,慈悲的大醫王,他有無上的智慧,就是良藥,他就是這樣就是良藥。不只是有形的良藥,他是大慈悲,智慧為良藥,療治眾生苦,來治療眾生的苦難。所以不僅是只有技術,還要懂得如何用藥,懂得怎樣了解病人所需要的心理,病人要配合,所以有這樣的醫病互動起來,相信這個病都會比較容易治療。所以就說,以老病死憂悲,能根本治療。所以,人生離不開這種的老、病、死,那種的憂悲苦惱。一位良醫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不管是老、病、死,憂悲苦惱通通,看到了這樣的大醫王,他就會解除了這個心靈的恐懼與身體的痛苦。我尊重醫生,我尊重護士,我尊重醫療團隊的每一位,病是要靠團隊,不是只有一個醫生對一個病人而已。醫生的後面還要有一大群人,要有護士,要有檢驗師,要有藥師,要有很多。
(2005.12.22臺中歲末祝福)
總而言之,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建立感恩的心情,病人與醫生有很長的情,這叫做拉長情。永遠永遠我都記得,醫師救命的恩情,這叫做拉長情。但願所有的醫師要擴大愛,因為志願當醫師,一定要有愛心,才能真正的膚慰病患的生命,才能用心去膚慰、治療,不是只有看病而已,還要安慰病人。這實在是一個人生那種的愛是很純潔的,所以,我很期待,期待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善的循環,善的循環,愛的互動,這種人性一定要啟發出來。所以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人人互相感恩,彼此相愛。




回頂端 向下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108 - 醫病同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