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
發表主題: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周日 1月 11, 2015 11:04 am



月亮 在 周日 1月 11, 2015 11:05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周日 1月 11, 2015 11:05 am

佛遺教經—眾生得度
作者 慈濟基金會

【第十八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紙本書:274頁~285頁、電子書:139頁~145頁
眾生得度
於此眾中,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若所作已辦,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哉。阿㝹樓馱雖說此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佛陀弟子的三種心態
貳、發揮人生使用權
叄、疑惑已釋道心堅
肆、生命轉為慧命
伍、聞思修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周日 1月 11, 2015 11:07 am

壹、佛陀弟子的三種心態

佛陀將滅度前,躺在兩樹間的大石頭上,弟子都圍繞在他的身邊,這些弟子們的心態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三種心態:
一、所作未辦
二、斷除依賴猛覺醒
三、所作已辦

佛陀的弟子也是人,看到佛陀即將入滅時,還一再對他們說:「若有不瞭解的,就要趕快問!」
這分依依不捨的法親之情,實在令大家非常感傷,而最傷心的是哪一種人呢?
「所作未辦」的人。

《佛遺教經—證嚴上人講述》p.275~277
一、所作未辦
「所作未辦」意指雖已發心修行,卻尚未證悟佛陀所說的教法,他們雖然有心修行,卻不能真正把握時間,體會佛陀的本懷,看到佛陀臨終才感到後悔,滿心悲戚。
平時說得很輕鬆,一旦事情臨頭,仍然悲哀痛苦,滿心煩惱無法解脫。
如何解脫親情難捨的痛苦?
唯有看清生滅無常之理,才能夠解脫。
以智慧之劍斬斷煩惱,該斷時不藕斷絲連,就能彼此解脫了。

修行要修得如何?
修行就是要修得「來去自在」連親情都要看得很透徹。
緣聚時,大家相處在一起,互相鼓勵,彼此敬愛;
緣散時,也要灑脫自在地去。

靜思語:「前腳走,後腳放。」

《佛遺教經—證嚴上人講述》p.277~279
二、斷除依賴猛覺醒
他們入佛門後,能接受佛陀的教導,用心體會人間事相,雖然還有一些疑惑,但是一見到佛將入滅,能夠猛然覺悟人生無常。
一看到佛將滅度,他們立即就能開悟——即使修行的境界高深如佛陀,但是,佛的應化身仍有滅散的一天。
平時,他們不免有依賴的心理--即使今天沒有聽懂教理,明天佛陀還會繼續解說,今天修持得不好,還有明天、後天……。
等到佛將入滅時,他們便覺醒而自立起來,對佛陀最後的交代深有所悟。好像晚上忽然看見一道電光,點亮了他心中的慧燈。

三、所作已辦
佛陀的教育,我們要能體悟了解,解而後實證,如此才能稱為「所作已辦」。
他們跟隨佛陀已久,對於教法也都了解,對他們而言,往生是一種解脫,所以他們「視死如歸」。
世間有生就有死,所以,也不覺得佛陀入滅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他們已經證入空性,把感情處理得很妥當,不會感到痛苦。
他們只是覺得:佛為什麼這麼快就就滅度了?
其實,佛陀並沒有真正滅度,他還會倒駕慈航,一世的壽命結束之後,還是常常往返於人間。
對佛將滅度沒有表示特殊的悲哀,但對佛臨終時的諄諄叮嚀珍惜敬重,願意拳拳服膺。

佛遺教經—證嚴上人講述》p.281—慈濟有周全的計畫,上人希望在這短短的人生歷程,將整個慈濟志業的計畫,全部完成,如此才能達到「所作已辦」。

靜思妙蓮華—遵佛遺教
師徒之間(古)—阿難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那一年是八十歲。當他在行腳的時候,感覺到他的化緣已盡,向阿難說:「我人間的化緣已盡了,想要在這裡取入滅。」阿難很緊張,趕快通知散居在其他地方的人。所以很快地周圍的弟子就趕緊圍繞過來了,有的在比較遠,有的在比較近,不管怎麼樣,總是緊急的召集,所以大家很快就聚過來。
大家很平靜,因為每一位都已經得阿羅漢果,人人都知道大自然的法則,佛陀總是有一天會有圓寂入滅的時刻。既然知道了,人人的心自然平靜。但是阿難就不同了,阿難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都是在佛的身邊,佛陀生活起居等等,這分的情難捨,所以看到佛陀將要入滅了,大家這麼的平靜,只有他一個人很激動,無法控制,趕快跑到外面去,在樹下放聲哭了。
在這時候,剛好阿那律到達了,他看到阿難在那裡哭,就跟阿難說:「阿難,你是持佛法的人,未來很需要你把法傳下去,你現在要趕快把握時間,到佛的身邊去,去請教佛陀最重要的事情。」阿難就說:「尊者,我現在心很亂,我不知道要向佛陀問出什麼樣的話?」
阿那律就說:「你應該要趕快問世尊,佛在世的時候,這群比丘都是以佛為師,佛如果滅度後,以誰為師呢?
還有,世尊在的時候,大家依佛而住,佛陀在哪裡,大家就跟到哪裡去。佛陀若是滅度後,大家的心要住著在哪裡呢?
還有,佛陀的僧團裡面也有惡性的比丘,不守戒規的比丘,佛在世有佛陀可以為他們調伏,佛若是滅度之後,什麼人能夠調伏他呢?
 還有,為了要利益未來的世間,所以法要傳,未來一定要結集經典,假如要結集經典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令人信受,知道所結集的經典確實是佛說的呢?這些很重要的事情,你要趕快去問佛。」


師徒之間(今)—菲律賓人醫會楊偉順師兄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周日 1月 11, 2015 11:08 am

貳、發揮人生使用權

《佛遺教經—證嚴上人講述》p.280~281—佛法難聞 人身難得
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一定要好好把握。
我們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就要把握機會學習,不可「所作未辦」,想要做的事就要趕緊將它全部完成。

佛陀是一位「完人」——完美、圓滿的人。
眾生大多只是世智辯聰而已。

聰明與智慧有何不同?
聰明的人只考慮自己的處境,只愛自己,不愛別人;只會對人不滿意,不懂得圓融、容納他人。
所以孔子教導弟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學習君子的心量,能夠包容普天下的眾生,時時刻刻都能表現一分和氣的形態,寬宏大量而不結黨營私,這就是智慧。

《生死皆自在》〈序〉p.5~7—如何利用可用之身,發揮載道器的良能?
知生死,不如體會生死;體會生死,不如契合生死;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

利用此有生有死的身體趕快去造作,訓練心不隨境轉,造作未來的淨業,消除一切煩惱業障。
我們要「利用生死」,難得來人生一趟,不要浪費時間,要好好利用人生,這才是真正體會、契合生死之理。

參、疑惑已釋道心堅

《佛遺教經—證嚴上人講述》p.282~285—阿㝹樓馱雖說此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
佛來世間所說的法,最重要的是四聖諦法,而弟子們也都了解四聖諦法的真義。

自利利他 法皆具足
佛來世間,始自修學以至覺悟而「自利」,隨後即施行「利他」。

若我久住 更無所益
佛陀說:「既然我該做的都做好了,就可以離開人間,如果還永住世間,也沒有任何益處。」

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
該度的人都已度,天堂人間的人都已得到利益。

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還未受教得度的人及與我尚未有緣的人,現在也已為他們撒下種子。
可以知道佛並未真正入滅,他只是捨棄八十歲的應化身而已,他依然在人間往返,不捨棄度眾生的因緣。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周日 1月 11, 2015 11:09 am

肆、生命轉為慧命

慧命如何成長?
四諦法、因緣果報法、六度萬行、走入人群,行菩薩道。

靜思語:「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靜思語:「生命無常,慧命永久,愛心無涯,精神常在」

林宗明師兄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一九九三年隨師行記(上)—林宗明居士在四月十九日,突然因心肌梗塞而心跳停止超過五分鐘以上,經過兩次電擊才甦醒,在家人和醫師悉心照顧下迅速恢復健康,今日,他們返慈院做志工之前,闔府同入精舍向上人請安。略見清瘦的林居士表示:「以前對死亡感到很恐怖,學佛後內心很平靜,也無罣礙,在休克前一刻仍然十分自在。」上人表示:「因為你平時已修到凡事皆無所執。」林居士一向默默投入志業推展,用心付出而不求回報;當眾人看到林居士健康地出現在精舍,內心都無比歡喜。面對這次「重生」,林居士向眾人表示,他將更竭盡所能的為佛教、為眾生付出。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Empty周日 1月 11, 2015 11:10 am

伍、聞思修

一、請您分享今天導讀內容印象最深刻重點為何?並請您分享生活上相關的體驗。
二、弟子們的三種心態,您覺得是您是哪一種?
如何達到「所作已辦」?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14年●春之卷(p.721~724)—因為「來不及」,所以要很積極。

為了深入了解慈濟人文,凝聚醫療人文精神,四十位花蓮慈院新進醫師、預定晉升及新進主治醫師,在三月二十九、三十日返回精舍參加合心共識營。上人於圓緣開示期勉各位年輕的醫師們學習良醫典範,恆持初心,珍惜慈院的好環境,用心力行醫療的「四弘願」──學醫、臨床、教育、研究,救治病苦、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陳英和名譽院長在課程中分享為廈門楊曉東先生矯治嚴重彎曲的軀體,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陳團治小姐雙膝先天反曲矯正手術。曉東已經能夠直立行走,還能爬樓梯上四樓,原本彎曲的身軀打直了,因病封閉的心門也打開了。上人引述此例,指出慈院團隊治其身也治其心,讓這個家庭重拾幸福,這就是醫者的功德。
先天雙膝反曲的團治,是二十六歲、笑容甜美的女孩,身體的異常與不便並沒有對她的心靈造成負面影響。此般雙膝先天反曲的病症是極為罕見病例,陳院長率團隊為團治動手術,已經讓她雙腿打直,後續還要做細部手術及復健,一共要開五次刀。上人歎言此乃「大工程」,醫師與醫療團隊如同生命的建築師,為久受病苦的病患改造生命。能如此用心、細心地為病患療病拔苦,既非為名更非為利,只是出於不忍眾生受苦的一分愛心。

發心行醫的「四弘誓願」

老子《道德經》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上人引申此語,結合佛法談述,人之所以感受苦、心之所以產生各種煩惱,都是因為身體感觸而引發,再由身體造作業力;但也因為有身體,能廣施慈悲、利益眾生,拔除眾生的苦難。
眾生之苦,莫甚於身體病痛。有的人貪求名利地位,盡此一生汲汲營營,一旦有了病痛,身體不由自主,名利地位於其無益,唯望得良醫療治,重拾健康。所以醫療對於社會人群是必需的,是非常重要的行業。
上人叮嚀:「你們選擇行醫,要用心地把醫療工作做對、做好。很細心地觀察病患的症狀,檢查病因、正確判讀,並且對症下藥、手術根治,拔除病患的苦難。」
「唯有良醫,才能確實為病患除苦;發心行醫,就要好好地守住最初的發心立願,『發心如初,成佛有餘』。就如我既然發心修行,不論遭遇什麼境界,都要輕安自在地面對,平淡度過困境、苦痛。」
上人談到,出家修行人可以不入世俗而面對紛擾的人間事務,只因不忍眾生受苦難,不忍心花蓮醫療資源匱乏、民眾傷病無醫,故發心立願建院。過程之苦難以道盡,然既身為佛教修行者,總是言出必行、言而有信,再怎麼苦都要做到。
「自從起了一念想要修行的心、懷抱修行的理想到今天,幾十年來都沒有變,永遠都在佛法的方向前進;佛法是我所選擇的路,而你們選擇行醫為你們的人生道路,但願各位恆持當初選擇行醫時的理想,充滿愛心拔除病苦、救治病患。」
「猶如修行有『四弘誓願』,行醫也有四個願──學醫、臨床、教育,還要研究。在校學習醫療知識與技術,而今已入醫院行醫,直接臨床面對病患;雖已在行醫,還是要持續接受教育,而且資深者要教導新進者,不斷地學習與傳承;還要更上一層樓,投入醫療研究,增益醫療效能。這四個階段都要用心實行,而且循環不息,這也是你們的『四弘誓願』。」
上人期勉:「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社會人群付出,希望你們都能自愛、精進,並且在行醫道路上,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人生因為疾病而造成的苦難,一定要遇到好醫師才能解除。
期待年輕的大醫王們,都能為東部的苦難人多用心、多付出。」
因為「來不及」,所以要很積極慈濟外語隊成立二十多年,為慈濟志業國際化的一大助力,並接引各語系人士了解慈濟、傳法到海外。九十一位外語隊志工,於三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至花蓮研習、尋根,上人於圓緣開示,感恩大家長年累月為慈濟說好話,也提醒大家在對人說慈濟之前,一定要有法入心,清楚慈濟的精神理念。
「同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能讓我們及時廣傳佛法,即使相隔萬里也能立即接受得到;在古代要聞法是很不簡單的,古人必須『千里求師,萬里求藝』,甚至要用朝山的方式三步一拜表達虔誠,千辛萬苦來到道場、見到說法人。但是現在完全不同了,再遠的距離也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有的時候下著雨,就會看到常住師父、慈誠菩薩們帶著雨傘,為大家張傘迎接,我看了很感動,感動於這群修行者,縮小自己,無我相、無眾生相。」
上人與眾談及精舍的日常生活,確實很「幸福」;雖然鎮日忙碌,分秒不空過,身體感受勞累辛苦,但是心理上感覺到很有福──日日吸收佛法,又見天下苦難多,知彼之苦而體會己身之福,在忙碌辛苦的生活中保持輕安自在的心。
「除了有營隊時要對大家說話,像今天就是如此一場接著一場,每天早上也要對大家講解經典。我並非天生自然就能講經,必須事先做功課,還要自己做電腦簡報,日常生活就是在精舍的一個小範圍而已,但是要處理的事很多;對我來說,時間過得很快,過了一天就少一天,不知還有多少天?總是來不及。因為來不及,所以我要很積極,從一大早直到晚上,充分利用時間。」
「其實精舍裡其他的師父比我更辛苦,因為他們要出坡,下菜園種菜,負擔每天一餐七、八十桌的食糧供應,長年累月都如此;不只是擔負精舍常住的生活,供應精舍一日三餐,每天這麼多人來來去去,僅是清洗被單就有龐大的工作量,何況他們為了自力更生,還要生產食品、出版書籍等等,非常忙碌辛苦。我只是用腦思考、與大家分享,他們天天都要承擔很粗重的工作。」

精進聞法,才能正確傳法

上人期許每一位師兄師姊此行能從精舍的生活細節體會靜思法脈精神,平時也要精進聞法,才能正確傳法,讓使用不同語文的海外人士也能「法入心」,進而投入慈濟,還能與人分享。
二千五百多年前,悉達多太子為了尋找真理而出家修行,經過長時間的參訪與苦行,最後在獨自靜修、思考時,心靈與天地宇宙會合,覺悟成佛、通達宇宙間的一切道理。佛陀覺知大地眾生皆有清淨的如來本性,只是無始以來受無明煩惱覆蔽,早已迷失自性,也難以體會靜寂清澄、解脫自在的覺悟境界。
上人說,佛陀為度眾生,隨應眾生根機而廣設方便、循循善誘,一一為眾生解惑,但是佛陀在世八十年,對眾說法四十九年,究竟有多少聞法人能在得到佛陀的教導之後,真正去除煩惱無明、體會佛心境界?而今雖不能親見佛陀、直接聆聽佛陀教導,但能借重科技工具廣傳佛法,這是生於此世之福。
「科技讓我們可以日日同時聞法,像是每天清晨,各地慈濟道場透過網路視訊連接精舍現場,慈濟人早起聞法,之後彼此討論、分享心得。只要有一念精進心,就可以克服天寒地凍,下雨、颳風都可以走過來,賺到每天早起精進的時間,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慧命日日增長,過得很紮實。」
上人言,現在世間的許多天災、人禍,探究原因都是起於人心不平衡、是非不清,以致天地人心遭受嚴重創傷。故而企盼人人都能用法水去除無明、滋潤心田,這需要大家共同用心,法入心還要法入行,才能將法翻譯得很準確,不斷地傳法入人心。

別忘了!我們的心得體會,還可以投稿在「菩薩廣行無量義」的網站上,與全球分享學習「歡喜做菩薩」的點點滴滴。
網址:http://meanings.tzuchi-org.tw/
也可以輸入中文網址:菩薩廣行無量義
回頂端 向下
 
佛遺教經18—眾生得度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佛遺教經(遵佛遺教)-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