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8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諸子領悟佛之智慧甚深,
今更說明眾生之機不同,
如來慈愍說法則皆平等,
譬喻三根各潤一雨均霑。
過去,從<序品>,一直到<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這樣一路下來,我們已經看到智慧第一舍利弗也開始領悟佛陀智慧,「甚深甚深微妙甚深」,也體會了人人皆有與佛同等智慧,相信了,佛陀為他授記了。接下來<譬喻品>,就開始慢慢走入這番體會佛陀的智慧,那種遼闊浩瀚無邊,道理、真理我們越來越能體會到,無形無體,卻是含蓋宇宙大地萬物,無不都是從一切一乘真理含藏在裡頭,我們都能漸漸體會了。佛陀用很深的道理,我們都無法體會,所以他就用淺白的方法,用種種譬喻讓我們瞭解,漸漸走入<信解品>,瞭解了我們人人本具,本來就是與佛同等,有很豐富的智慧,真如本性本來就有,只是一念偏差,方向「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流浪在「五道四生」。雖然見到佛了,體會了佛法,但是無法體會佛陀的本懷,佛陀所要說的,不只要我們瞭解苦,不只是讓我們知道苦的源頭,不只是這樣,還要我們趕緊將它消除掉,我們所累積下來苦的源頭,要將它消除,那就是無明煩惱惑,尤其是塵沙惑,無量數起心動念、開口動舌,非常的微妙,這種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雖然說我瞭解了,這無明煩惱我要去除,粗的容易看得到,所以我們常一句話說,「大錯易改,小錯難除」。大的錯誤我會改過,但是那微小的習氣要改很難。所以叫塵沙煩惱;也叫做塵沙惑。「惑」就是不能理解,還有很微小的道理,大道理我們都聽懂了,含蓋在裡頭很微小的道理,起心動念,為什麼明明就知道,怎會這樣無意間一個念頭,剎那間浮現起來,開口動舌等等,又是再惹來了煩惱。這是我們眾生凡夫,所以無法真正去體會,因為弟子已經知道了,佛陀的智慧甚深,大家已經領教體悟了,佛陀智慧深。所以佛陀還能瞭解弟子,雖瞭他們瞭解了,佛陀說的道理大家瞭解了,但佛陀更瞭解眾生,眾生根機不同,有的人瞭解,但是有的人還不瞭解,有的人瞭解大的道理,卻是微細煩惱無明惑還不能斷,所以現在佛陀瞭解眾生的根機,很透徹清楚。所以佛陀的慈悲,他就要說法,希望人人平等,都能夠聽,若大家都能瞭解,還要人人根機平齊,人人都能夠成佛,瞭解成佛的道理,這是佛陀「如來慈愍說法皆平等」,不是只一二人,三四人瞭解就好,還要更加瞭解,還要更多人來瞭解,大家都能來體會。
所以,佛陀為了要讓更多人,如舍利弗、須菩提等等,希望大會上所有聽法的人,全都能與他們一樣來體悟,來領解,來體會,不只是大的道理瞭解體會,希望人人塵沙無明都要去除。這是佛陀的期待,盼望所有的弟子,人人要平等。體會這分人人皆有佛性,與佛同等,慈悲平等觀。希望每一位弟子都能一樣。所以,必定要所說的法要「三根各潤(一雨均霑)」,就如雨,一雨三根普霑。要看,一陣雨下來,大樹能得到,小樹也同樣得到,幼苗的樹也能夠得到,一陣雨下來,從天而降,普及大地,大下根葉全都同樣得得到。大樹就吸收較多,小樹就吸收較少,是它自己的根機,不只是樹,花花草草也是同樣,各各隨自己的根機,來接受水分。但是佛陀希望很普遍,不要讓大樹遮蓋到小樹,讓小樹遮蓋到地面上的小草,所以,雨要下,它就要平均的下,不管它的根機是什麼,都要能夠受潤雨水,能夠受潤,這是佛陀的用心。所以,不是這樣三五人瞭解就結束了,佛陀還有很多的弟子還沒真正體會到,大根機的人體會了,中小根機才漸漸在接受而已。所以佛陀從信解品再接下來,從藥草喻品,要再次讓大家更加清楚。
雨水,水分是很重要,法水是修行者慧命的資糧;水譬喻法,法譬喻水,水能洗滌我們一切的垢穢,骯髒的東西要靠水來清除,而我們人的煩惱也同樣需要法水來清除我們的煩惱。大地五榖雜糧要靠雨水來成長,供應給人類的生活,但是我們人的慧命,就要靠佛法水,覺悟之後,佛陀所說的法來滋養我們的慧命。所以法譬喻水,法水來滋潤我們的慧命,但我們的生命也同樣需要水。最近台灣深深體會到水真的重要,台灣已經發出了限水的警訊,看到很多的儲水庫一直乾涸了。昨天看到新聞也是,畫面上所看到的,已經有幾個大水庫的水位一直降低下去。很緊張,過去一直一直警告大家,用水要省,要節省水量,但是人的生活依然故我,我的習慣就是這樣用,沒有很大的覺悟,現在已經限水了。每一天幾個鐘頭到什麼時候,一滴水都沒有,我們就要囤水起來,有多少水可囤積呢?一個家庭要用的水,有多少水可囤,而囤下來的水能用多久?囤水不是根本的方法,惜水才是真正根本的方法。台灣已進入乾旱緊急的時段了,現在已是六十年來,第五段缺水((過去六十年,臺灣歷四次大乾旱,現在正在經歷第五次),已經很明顯了。光說台灣很有名的風景區,「日月潭」,看看日月潭,水位一直降,一直降,降到本來在水底有九隻的蟾蜍,青蛙這類,這樣水位一直降,看到第一隻浮現出來了,就開始說水位降低了,青蛙已經看到第一隻,大家用水要節省。
這已經在去年,很早就開始警告,但大家的生活還是一樣,洗車等等,有的人一戶有好幾台車,有的人有七八台車,喜愛玩車,他的車都很好,很高貴的車,每天換一台車,每天要換一車台,每天要洗八九台車,水這樣一直的沖,就只是為了這八九台車,每一天只能開一台出去,但是每天要洗八九台車,這是在台灣。像這樣對車有興趣的人,這與生活一點都無關,但是浪費的水很多。有的高爾夫球場,幾十甲。每天早上就一定要保養那片草地,草地要普遍滋潤,去照顧那些草,這也是與生活無關,但是浪費的水同樣也很多。
總而言之,在生活以外浪費的水量很多,但是民生必須的用水量,我們不懂得疼惜,一旦天不降雨,真正的旱象出現的時候,就是我們在生活的水就沒得喝了,要生活下去也很難了。所以我們必定要用心疼惜水資源。好像是昨天開始發出了第二階段限水的準備,可能要長期抗旱,這是在台灣昨天所看見的新聞。現在日月潭的水位已經降到,九隻青蛙都浮現出來了。在湖底,不知何時歷史,有一間小小的土地公廟了,也浮現出來了,水位已經降低到這樣的程度。還看到另外一個湖,這個湖不知道過去多久之前,有房子沈在湖底,現在水位降到二十公尺以下,這樣降下來,浮現出不知多久以前,屋子淹在水裡,現在也出現了。
這就是水大不調,不知是多久以前,有過建築物,因為水大不調,所以被水淹掉了。過去,多久以前人口少,所以不用大量的水,現在的人口多了,要囤很多的水,這水本來要囤那麼多,忽然間一直消下去,消逝掉的水量很快,那就是表示人口很多,用水的量,現代人用水量,不是生活必需的用水,浪費量很多,水位在降更快,這是一個循環。人口若越多,我們就越擔心水不夠用,或者是乾旱,就如我們人類,現在人越多濁氣很重的社會人間,人的心態、倫理、佛法,一直都被輕視,忽視掉了,這樣心中沒有法,心中沒有人倫道德的道理,這樣失去了心靈的平衡,社會人心就越來越亂。同樣的道理,人間若失去了道理,心就不平行,災難就起,所以說水很重要,法如水,水如法。「水能夠利益人間,普潤大地;法能夠利益人心,滋潤心地」。這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真正用心,法若入我們的心來,我們才能瞭解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我們日常的生活才懂得惜物,才懂得惜水,法一定要入心。
<藥草喻品第五>
如來大慈普為法界,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現在開始就是要說〈藥草喻品〉,藥草就是在大地。大地能夠生長一切,大地萬物都是應眾生所需要。所以萬物無不都是我們人類需要用的,不管是山河大地、河川、溪流等等,這都是我們人類所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沒想那麼多,但是好好來想看看。現在佛陀用〈藥草喻品〉,前面的〈信解品〉已經要我們相信,相信人人本具佛性,相信人人本具法的寶藏。我們既然有法的寶藏,本具佛性,人人有智慧,我們更要再進一步瞭解天地物萬,互生互存。一切大地供應給人類,人類要如何疼惜大地?這是我們現在開始要瞭解,這就是「如來大慈普為法界,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意思就是說,如來──釋迦牟尼佛,前面都讓我們瞭解了,但是佛陀希望大家要更加透徹,這是佛的慈;大慈心。佛是眾生的大慈悲父,一定要為我們交代的很清楚,不只是讓我們知道,我們人人有寶藏,不只是這樣而已,我還要再去知道,寶藏我們要如何瞭解、使用的方法。人人要有福,如何去惜福、造福,這是佛陀的大慈。大慈,就是希望人人都有福,有福無苦,就如一大慈悲父。
所以佛,如來大慈普為法界,不只是為了一位,世間父親只為了一個孩子,二個孩子,只為自己生的孩子。佛陀他將法界眾生都視為一子。所說「法界」,我們常說「十法界」,「十法界」是四聖六凡。「六凡」就是六道眾生,「四聖」是聲聞、辟支佛、菩薩、佛,這樣叫做「十法界」。佛陀他已經到最等覺,無上正等正覺,但是他還是希望菩薩要更上一層樓,到成佛的程度。你既發大心,更需要不斷向前前進。還有辟支佛、聲聞等等,這些修行者還是一樣,要再向前前進。何況六凡;「六凡」──天、人、地獄、餓鬼、畜生等等,「六凡」充滿了煩惱、惡濁、無明,這都是需要法來滋潤、來洗滌無明煩惱,所以佛陀的大慈,不斷不斷將這個法普被於法界,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得到。
「不令一人獨得(滅度)」,不是只一人成佛就好,不是!滅度就是大涅槃,意思就是完全都去除煩惱,不只是一人去除,不只是斷除無明煩惱,連塵沙惑都要去除。這種大滅度要到「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希望這「十法界」的眾生,應該是「九界」,除了佛陀以外,「九界」的眾生都要與佛平等,這是佛陀的慈悲等觀。這種的用心,佛陀的大慈,需要人人都能體會佛陀的教法,佛陀的大恩。我們過去一直說佛恩浩大,我們要如何報?要報佛恩,就是不要讓佛陀再擔心。六道眾生受苦難,期盼四聖,就是聲聞、辟支佛、菩薩要再更認真,步步前進,來度六凡的眾生,這是回報佛恩。希望六道的眾生人人也能得受佛法,進入聖人的境域,這是佛陀對待眾生的用心。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草木叢林隨分受潤,故說此喻,顯大聖平等之慈,若天地之無私。
所以「如彼大雲雨於一切,草木叢林隨分受潤」。就像大雲,要下雨之前要有雲,我們知道雲是如何形成的嗎?是地上的濕氣,就是有蒸汽、有熱、有太陽,這樣慢慢形成,蒸氣向上升形成了雲。所以要下雨一定要有雲,「如彼大雲」。這就是表示蒸氣、雨水開始累積了,雲層若厚,就是雨將要下的時候,所以「雨於一切」。烏雲若形成,就是表示快要下雨了。雨若降下來,土地上「草木叢林」,不論是大地,平地上的草,或者是樹,或者是高山的叢林,(雨)隨雲,雨這樣降下來,雲遮蓋天空,雨水普降,所有大地上就「隨分受潤」。小草,就得到大地水分而成長,大樹,小樹吸收著雨水,已經慢慢從葉、枝、樹幹一直慢慢吸收到根,入土,以土裡的水分來滋養樹木等等。所以說天地宇宙就是這樣在循環,這就我們我們人間天地,天地人間這樣在循環。雨、雲是從大地的蒸氣;太陽的熱度產生蒸氣。我們在煮水也是,鍋蓋蓋著,水在鍋裡煮,鍋蓋掀開來,水蒸氣就很多,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都看得到。一樣,天地之間也是這樣。但是這時難道不是,這樣的熱怎會不下雨?這叫做異常、極端,氣象極端,太熱了所以就乾掉了。同樣的,火氣,我們若東西放在洪爐上,火氣大,它沒有水份,一烘就變乾了。這就是因為缺少了水分,光有熱火,沒有水分,沒有調和,這叫做「四大不調」。
眾生在天地之間,需要天地四大調和,所以若能如此,大雲和雨能這樣普潤,這就是天地循環調和。因為要滋潤人人心地,滋潤天地,所以天降雨,滋潤人人的心地就要佛法來滋潤,因為這樣「故說此喻」就是〈藥草喻品〉,佛陀要普潤大家的心地,就如雲和雨一樣能夠滋潤大地,「顯大聖平等之慈,若天地之無私」。佛陀的心與天體合一,就像天地一樣無私的心,這就是顯示了大聖,就是如來,佛他的心這樣的平等,慈悲等觀大地一切眾生,希望人人都能得到法來滋潤我們的心地。
*文中具有山川雲雨草木叢林,獨以藥草立名者,以土地是能生,雲雨是能潤。藥草等是所生所潤,通皆有用。而藥草用強,喻有漏善能除惡,而無漏善為最。
所以,在經文之中,就是顯示,接下來的就有這樣的經文,就有山、川,有很多用山河大地來譬喻,有叢林、藥草等等,這些文字都會出現,不能缺少雲和雨,這一定就是這樣循環。天下的景觀,現在在這一品<藥草喻品>,就是這樣大自然的境界,無不都是收納在法的裡面。「獨以藥草立名者」,山河大地很多的景觀、物質名稱,但是怎會只有這一品,只用〈藥草喻品〉呢?怎不用「山河大地」等等哪一個品,為什麼只取名為「藥草」?這是因為「土地是能生,雲雨是能潤」。土地它本來就能生長出萬物,不論是山河大地都在土地上,只是它的形狀不同,名稱獨立。這是山,因為山很高,所以叫做山;這是川,川,就是山流下來的水,地勢較低的地方,才不整個大地都是水,所以就要有川,川,就是河,河就是溪,溪就是池,就有很多不一樣的形,都與水有關,是水路,也是蓄水的地方,也都與水有關,它全都包含在大地。所以,「土地是能生」,土地有這些東西,還能夠成長一切的萬物,「雲雨是能潤」,因為它能潤濕大地一切,成長萬物。所以用「藥草」為名。「藥草」是所生所潤,它是大地所生,是天雨所潤,所有用「藥草」,所有大地萬物就以「藥草」來取名。
「通皆有用」。因為藥草與我們人很直接,需要用的東西。「而藥草用強」,雖然萬物都需要用,但是藥草更需要。因為藥草,人若有病就需要有藥,人生最苦莫過於病痛。看病、治病功德最大,所以需要藥草。所以「而藥草用強」,他很需要。藥草對我們人,我們都不知覺,所以也譬喻「有漏善能除惡」。有漏的善,就是一般的善,「十善」、「五戒」雖然這是善,但是是有漏,還不是到真實無漏法,真實無漏法是等覺,但是,佛陀他就是要先以小草、小樹(根機的法),這樣給我們,我們才能吸收。就如人,人需要生命,身體要照顧健康,所以需要藥草。這是在保護我們生命,解除我們生命中感覺的病苦,這就是譬喻「漏」。有漏善,就是除惡。有漏的善,就是病痛,身體的病痛,我們就用藥草來治。「而無漏善為最」,無漏善就是要法來成長我們的慧命;有漏善是來滋潤我們的生命,但是無漏善是滋養慧命,那就是佛法,用這樣的方式,開始來譬喻。
*四子以窮子,喻領解火宅喻,深契聖心故歎善。述其得解以喻窮子,而今此藥草喻,稱謂世界益。
「四子」就是須菩提等,他們這四位在「窮子譬喻」中瞭解了。要「窮子譬喻」以前,是因為「火宅譬喻」,長者看到孩子在裡面沈迷不悟,長者設種種的譬喻來誘引孩子出來,外面有車;三種車。大家出來了,長者才跟大家說,「這三種車,看,這大白牛車,裡面有多少裝潢的寶物在裡面。不是一個人,還有伴,有這麼多人能和你同伴。」就是在<譬喻品>深深體悟,去體會佛心。所以,這種「深契聖心」,讚歎歡喜,這是適合他們根機的法,所以「述其得解以喻窮子」,這樣才開始引述了貧窮子明明法就在他的身邊,但是他無法體悟到。現在接下來,已經體悟了,這時候佛陀又開始以「藥草」來譬喻。這就是表示,不只是你們體悟到就好,需要在世界人人都要體悟,人人都要瞭解佛法,是對人類很重要的一條道路,所以希望人人要能瞭解。
*前信解品,大迦葉等自類聲聞之機,從漸入圓,開解佛意,而於大義有所不周,所以世尊說此品,三草二木皆悉滋榮,如雨普潤,無不受益,以彰顯圓教,普被群機。
所以,前面的〈信解品〉大迦葉、須菩提等,自己譬喻,聲聞的根機較狹劣,從這樣開始,他們信解之後,漸漸入圓教,對這(大乘)法,已經漸漸體會了圓滿的法,不是小根機而已,現在應該是大根機來體會佛陀所說的法,開解佛的智慧,開解佛的心意。「而於大義有所不周」,雖然是這樣,還有更加微細,涵蓋更大的道理存在。所以,「而於大義有所不周」。雖然說我們都瞭解了,佛陀瞭解他們雖然瞭解了,但是還有更微妙、更微細的大道理,他們尚未很圓,還沒很圓滿瞭解,所以世尊才又開始述說〈藥草喻品〉。藥草譬喻品,「三草二木皆悉滋潤」,不管大地什麼樣的種類,全部都能夠得到,不只是這幾個大概瞭解,要讓人人再更詳細地都能夠瞭解。所以「皆悉滋榮」,全都能繁榮起來,人人對佛法,普遍都能清楚瞭解,不只是在印度那範圍而已,希望能讓全世界,不是只有幾個人,是普遍所有人。所以,「皆悉滋潤,如雨普潤,無不受益」。如雨普潤大地,草木都能受到利益。「以彰顯圓教,普被根機」,不管人什麼樣的根機都能夠受益。
*佛重述前所說聲聞未盡之義,再伸引證,使能共信受了解。故成此義者,為藥草喻品。
這是佛陀「重述前所說聲聞未盡之義」,聲聞聽法之後,尚未完全透徹瞭解,雖然說領悟了,尚未很透徹瞭解裡面所含的道理。所以再次申引,又一次延長(譬喻),要來接引,引領大家再來證悟,更體悟,不是這樣簡單體悟而已。法中之法,妙中之妙,希望大家更加清楚,不是少數人,是大多數人;不是小範圍,是大範圍。對這個法,應該要更加清楚,「使能共信受瞭解」,因為這樣,才又開始要說〈藥草喻品〉。
佛陀的慈悲,愛的能量,實在是很大。希望我們人人能夠瞭解佛陀的本懷,佛的心意,佛的大慈悲,希望我們人人要用心,佛陀期待人人領悟的根機要很透徹,也不希望是少數人,還是要很普遍。我們報佛恩,要自己體悟,我們要讓更多人,更多人普被佛陀的法雨,來滋潤心田,這是佛陀的心願,也就是我們報佛恩,也是我們自己要自救覺悟。我們不要再在六道輪迴中,我們今生此世也不要受煩惱覆蓋著我們,煩惱若沒去除,我們今生此世還是一樣煩惱重重,苦不堪。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