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法雖多不出權實
權實之外更無別法
諦理無量無邊無涯
含意法多信解難量
可見佛法深廣如大海,我們要很用心,用心、專心,法才有辦法真的入我們心來,佛法很多,只是一句道理就能包含天下事物,何況千經萬論,裡面所說的道理更多,這樣這樣多的經典,有沒有辦法完全描述佛的智慧及他所體會的道理?比起來,相差還很遠。佛陀對天體宇宙萬物真理,完全收納在他的覺海中,要向眾生來敘述,眾生的心量還未打開,能夠容納多少佛陀所說的法呢?但是佛還是用盡心機,設權逗教,設種種方便法,叫做「權」,逗眾生根機來教育,佛都是應眾生的根機與能夠接受的量。眾生的心量一定要打開,否則,我們的量這樣小,儘管佛陀所覺悟的量是這樣大,要如何能接受呢?佛陀只是應我們的心量而來教育、授法給我們,所以不出權實,實法是佛陀的本懷,但是眾生的根機能接受到的只有這樣而已,所以我們要長久(時間體悟)。
最近,我們一直譬喻佛陀無量劫以來,上求下化,生生世世沒有捨棄眾生,就是累積了很多的廣大(眾生)緣,佛陀所說的法,過去我們有結過緣,我們才願意接受,這是佛陀為眾生要用長久時間,我們現在瞭解了,我們就要學佛要用很長久的時間,我們要慇勤精進,應該步步前進,不要懈怠,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所以,「權實之外更無別法」,佛陀給我們的是由我們的心量,我們的根智,我們是大根或者是小根?是大機或者是小機?佛陀就是應我們根機而授法給我們。其實佛陀應根機是「權」,但是暢佛的心懷,一實法是全部的道理,不過,我們所吸收的才只是這樣的量,所以說「權實之外,更無別法」。佛陀已經用盡心機(心思)了,我們是不是還只是接受佛陀的權教,我們還在權教中轉嗎?我們還不能真正徹底感受佛的心懷?這要看我們各人的根機,其他,就沒有其他的法了。
眾生的根機若還是這樣小,能接受就只是這樣而已。其實「諦理無邊無量無涯」,真實的道理,就是無量無邊,曠無邊際,佛陀的覺海真的是曠無邊際。宇宙,地球才只是這樣而已,地球以外,還有多少星球在宇宙天空中?我們光在地球上的事、物理,我們都還無法瞭解。人的心理,天下一切萬物事理,我們都還沒法徹底瞭解。我們自己最近的,在我們的身體裡,我們自己身體在變化,行蘊中老病凋零,我們自己都不知,我們還能知道多少呢?所以我們要相信佛所說的法,身體會老化,但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是永住,不生不滅,不老不死,這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這就是叫做「諦理」,「謫理無量無邊無涯」。
從開始以來,人有真如本性,萬物有物理的本性,這是千古萬劫,無始以來就是本具的定律,但是我們沒辦法真的樣樣都能瞭解、能體會。我們要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對我們曲解,有時想想自己,我們對自己也不瞭解啊!明知道煩惱要放下了,但是還是起心動念,要如何讓心能平靜,能淡定下來?這也要再經過…,對啊,自己要調,要瞭解別人,先瞭解自己。對我們自己很親近的身體,都無法瞭解自己的心理,所以說心理、物理、生理,三理四相,就這樣一直說,但是,我們還未透徹瞭解。只知道「諦理」,這就是真理,真理永恆,真理普遍無量無邊無涯,其中的含義,法很多。所以我們凡夫要相信、理解,真正要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這樣的心量要去體會,去度量、測量這天地萬物,實在是是難量,無法去測量,何況佛陀所說的法呢?我們要真的去瞭解,敘述佛陀無量億劫來人間為眾生付出,所修的功德,更加難量。所以,眾生難信、難解,佛陀期待我們人人,聽聞佛法,第一項就要先信解,信,要用智慧去信,智慧若沒開通,就是信根無法穩定,不深入,所以我們要用心。所以前面的經文,
經文:「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
佛陀再叫迦葉,因迦葉尊者是能傳佛的心法,所以佛陀傳衣缽給迦葉尊者。根據傳說,迦葉尊者承著衣缽在雞足山裡封出,要等到彌勒菩薩成佛之後,他再將佛陀的衣缽傳給彌勒菩薩,這就是法脈要相傳,可見迦葉尊者受佛陀的器重。他為什麼受佛陀的器重?因為迦葉尊者一心一志,守住他那一念心,堅持修行,不怕辛苦,他體會人間一切空法,瞭解一切不淨法,所以他的心很淡定。佛陀體會迦葉尊者他的意志堅定,所以他授法、傳衣缽給迦葉。所以在《法華經.信解品》到<藥草喻品>,佛陀還是以迦葉尊者來做僧團的領導,與說法的知音,談話的對機。其實,叫迦葉的名是要提醒大家,包括須菩提、迦旃延、目犍連,包括在場所有在聽的大眾。所以,佛陀稱迦葉為代表,這樣說,「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這就是要加強大家的信解心。前面的<信解品>譬喻貧窮子,這分與法很接近,但是不能接受,現在瞭解了,大家要接受,還要再加強信解心,所以要再告訴迦葉,「如來是諸法之王」,要讓大家更瞭解,相信佛所說的法,佛就是對天地萬物宙宇之間所有的法,無不通達,叫做「諸法之王」。
佛陀自己向大家這樣說,不是佛陀很自大,佛陀是要讓弟子加強信心,所以說佛是諸法之王。他所說的一切皆不虛,絕對是很實在的,雖然過去用權,設三乘法,聲聞、緣覺、菩薩法,雖然法有分大小乘,但是小乘法也是出自於大乘的真理,裡面含蓋著也是真理。不論是小的法,都是含著真實的道理。看到這棵樹這樣大,其實它是從那種子,小小的種子,基因,因緣會合,所以抽芽露苗,開始慢慢成長,成為大樹。所以大樹也是從那小小如毫芒,那種子很小,你看到的種子,真真正正能發揮讓這棵樹長大,那是那顆種子裡還含有基因,那就是真實的因,不是這顆種子這樣大。有的樹種,種子這樣大。最近我們大甲的菩薩很用心去撿種子,種子有小的,有中的,也有大的,其實,大的種子不一定是大樹,它內含在裡面那一點基因,才是這棵樹主要的。
雖然小小的種子,不是一草一花,它也是一棵大樹。形態雖然都不同,種子的大小,其實它的作用就是發揮不同的那種真實的樹種、樹形。每一棵樹,花花草草,大大小小的樹,在這大地上都有作用。看看,很多香油,我們日常在吃的食用油,在使用的油,都是大地大小樹或者是大小草所煉製出來。最近還聽到一消息,西非在流行伊波拉的病,那種病毒,文明的國家,國際間大家很恐慌,因為他無藥可醫,還無藥可預防。但是最近看到報導,英國有研究出一種草,發現在這藥草中,說不定在這種草裡面能淬煉出預防或治療的藥物。看,現在我們才開始講<藥草譬品>,這二天看到已經發現有這樣植物,它就是有這種功能、效用,但願這東西發現了,在這大地所產生出來的草木,對人類各有不同作用。佛陀在<藥草譬品>開始要說,法,我們人人要相信,相信天地宇宙之間,無不都是含藏著無量數的法,它為人群付出,有作用的東西,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珍惜大地,珍惜一切,不論是草、木、花,我們都要珍惜。所以說,佛所說的法,我們一定要信解,絕對是不虛,真實不虛。接下來再說
經文:「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經文簡釋:
「於一切法」;深明事理一切智慧。此解釋法利群生,世出世間法,名為於一切法。
這段文又要再讓我們更瞭解,佛陀的智慧於一切法,以一切方便來演說。我們眾生的根機就是這樣,這樣的有量,應眾生根機,眾生能夠納受,我們的器量有多大,佛陀就要按照眾生根機大小,設方便的法來開導我們,這是佛陀的用心。所以「於一切法」,「深明事理,一切智慧」。一切法其中面所含蓋的道理,我們要相信,我們要很深去體會,才有辦法能明瞭事物內含的道理。不論何事,有形的東西、物質,我們都要用智慧;智慧就要深信,深信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法。在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事,就有含著它的道理;一件物質,我們也要很用心體會這物質等等。這都是我們都要很深明,要用很深、深信,很透徹的心態去體會有形的事事物物。還要發揮我們的智慧,我們將佛陀的道理入心來,去體會無形無體的真理,這就是一切智。用信深入,才能明瞭,這就是來自我們一切智。這一切智「解釋法利群生」,用一切智,一切的事物道理,一一讓我們瞭解,我們才能一一解釋,去解釋才能利益群生。
就如很多的藥草,中藥,他要學醫,他就要學藥草的性質。瞭解人身體病,才能醫病下藥,這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世出世間的法,我們要學佛,我們不希望永遠都在六道輪迴,帶業在人間,受無明病苦的折磨,我們不希望。所以我們期待以佛法洗滌我們的無明煩惱,讓我們的心鏡能夠早日大圓鏡智能現前,看事明理。我們若能這樣,才有辦法將來我們發心立願,帶法來人間,這叫做倒駕慈航。還是兩岸,凡夫的無明此岸,我們已經用慈航,從這個地方要渡到清朗明淨、靜寂清澄,佛、聖人的境界去。這是我們人人要發心。所以,我們要世間法、出世間法,我們要如何處世,要如何住在世間裡,受世間一切煩惱無明,我們不要被它影響了,要堅定我們的道心,還是接受佛法,我們要瞭解,深明一切事理;感恩人世間讓我們有造福的機會,感恩人群中讓我們成長智慧。
能夠這樣,法永遠都在心裡,將來帶法,清明智慧的法,能帶到我們的來生來世,不斷綿延下去,這就是世出世間法。我們即使要離開此生,我們也要帶著此生所聽、所瞭解的法,延續到來生去,我們不希望來生還是帶著無明來,所以我們要很用心。這樣叫做「於一切法」,我們修行,身心不要離開一切法,人、事、物涵蓋的道理,我們必定要很深明這個道理。
*「一切法略說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說法,此三已攝一切法。
所以,一切法,簡單來說,用三種來說:
一、一者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我們看得到的一切一切事物。一切是人為的嗎?很多在大自然中,也是要有人去應用這些東西。我們要如何造林?造林,自然就樹木旺盛。有的人就想要如何砍樹?這些樹要如何貿易?這也是大自然的境界受到人類的毀壞,這也是有為法。一切世間,你能成就它的好事,無明一起,可能就造很多的惡業。這種有為法,我們若很透徹了解,我們能讓大家知道可做與不可為。能做的,我們要趕緊鼓勵人:「要做喔!」不可做的,我們要說:「不要喔!」我們要分析為什麼不可以,眾惡莫作。為什麼這麼多惡的事情不要做呢?因緣,結果是什麼?你現在所造作,未來的結果,所造成的會是什麼事情。這我們要很清楚,清楚未來的結果,我們才能跟他說現在不可做。
好事要做,要及時趕緊做。就如最近看到的緬甸慈濟人,大家也已經很踴躍為馬來西亞勸募。緬甸很多貧困的人,在幾年前,二00八年吧,那時候一個颱風(二00八年五月,熱帶氣旋納吉斯),馬來西亞與緬甸是鄰國而已,那時候它那麼大的災難,我們就請馬來西亞(慈濟人前往),因有邦交,又是在隔壁,就付託馬來西亞來負責緬甸。就這樣開始,來來回回,他們的付出,在馬來西亞慈濟人與緬甸慈濟人,這樣來來回回,那種長情大愛在緬甸鋪路,拓寬了他(們)的愛。現在馬來西亞水災,從過年前一直到過年後,嚴重的大水災,損失很大,換成緬甸的人開始要勸募。看到他們下鄉,在田埂路上,這樣捧著愛心箱要去村莊裡。這是村莊裡面,自己呼籲「來向我們勸募」,甚至校長,因為我們有去幫忙蓋學校,校長去向一個小村莊,他代替去勸募,大家都很歡喜。
今年的豐收,就是來自於慈濟的幫助。甚至他們說:「我們以前若是下雨,連田埂路都無法走。」因為水都淹沒了,沒有路了。「慈濟來幫我們造橋,慈濟來幫我們鋪路,慈濟來幫我們蓋學校,馬來西亞慈濟人來為我們做這麼多事情,所以應該回饋。」這就是人事。好事,你去做,在那麼多年前去做,在這麼多年後,這分情,覺有情,鋪過來的路,不是形容詞,他們是真正去為他們鋪路。在那個地方已經有慈濟人,成立起來了,不只是馬來西亞的慈濟人去鋪,只是一個種子撒播下去,慈濟在那個地方,這一群慈濟人開始接著我們的關心,馬來西亞的投入,這樣結合起來,他們互相幫助,這就是好事。天下人,呼吸的空間都是在整個空間之中,意思就是說,生活在同一個天下之間,不應該分你我這種隔絕。所以人人互相幫助,認為這是合理,這是應該的;合理、應該,就是順天理,就是真理,這叫做有為法,人人可以做的事情。
「二者無為法」,無為法就是自然界。無為法雖然在自然界,自然天地之間,天地的空間,雲、雨本來就是滋潤大地,大地成長萬物就要看氣候,四季當中循著季節、循著氣候、天氣,若能很順利,天地之間,萬物自然的境界,它不是人為的,它就是這樣自然生長起來。就如我們人,人也是一樣,也是有幼年時、青年時、中年時、老年時,同樣有「四季」,我們隨著「四季」,我們的幼年、少年、中年、老年,這樣不斷的時日這樣在輪轉,我們的身體自然的境界就是這樣生老病死,這也是生理自然,就是這樣。所以說,無為法就是自然的境界,這些法是非常的微妙,其中所含藏的道理真的是奧妙。
第三就是「不可說法」,很多很多的道理,不是我們凡夫有辦法通盤都了解。看,現在這麼多的學者,他們都說「隔行如隔山」,專門讓他研究的,但是他就是研究一項就是一項,無法研究很多項,森羅萬象,認識不完。所以,很多法,說不可說,真的要說盡,是說不盡的,所以「不可說法」,不是不能說,是說不完。這三項就是統攝一切法,即使要說也是說不完,凡夫絕對說不完。研究樹的有樹醫師,研究身體的有人的醫生,研究大地有大地的醫生,總而言之,有很多不同(的領域),光是身體,現在的醫師分科別類,就已經很多了,何況要如何說盡這麼多的法?這就出在唯佛陀的一切智,全都含括在佛陀的覺海中,凡夫實在是面對這麼多的法,不可說、不可說,因為無法說清楚的法。
經文簡釋:
「以智方便而演說之」;以四無礙智隨機宜說,以善巧智而為方便演說之。
所以「以智方便而演說之」。佛陀要說這麼多的法,他有辦法說,我們也無法去體會,所以用佛陀的智慧,以方便來演說,設三乘法,應我們的根機。佛陀他就「以四無礙智隨機宜說」。隨這個根機,這個可以說,說這樣的法;那個可以說,說這樣的道理。他就要看我們的根機來分別,堪得接受的,他就向我們說我們堪得接受的、我們聽懂的、能體會到的,我們能用,能夠身體力行,用得出來的法,這是佛陀對機的方法。這「四無礙智」,昨天才說過。所以「以善巧智而為方便演說之」,用「四無礙智」,善巧,很巧妙的來適應眾生的根機,方便演說。
經文簡釋:
*「其所說法」;佛以善巧微妙說法義詞樂說無倦。循機以其方便智為諸眾生之所說之法。
所以「其所說法」,就是佛用「善巧微妙說法」,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也就是無倦,那就是「四無礙智」,剛剛說的「四無礙智」。佛陀用「四無礙智隨機宜說」。這「四無礙智」就是說法無礙、說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因為佛陀他對待眾生,永遠都不疲倦,沒有放鬆,所以說法,一直說、一直說,不會累,還是一直說,希望能夠所說的法,眾生能夠體會到,不論是反反覆覆,他還是不厭其煩。眾生不了解,我再說。你們記得嗎?為五位比丘,光是「苦集滅道」就要三轉,何況芸芸眾生,何況未來更多,無量億,現在已經七十幾億了,要希望人人都能夠聽懂,就要不厭其煩,「樂說無倦」,這是佛陀他對眾生的一片慈憫。所以「循機以其方便智為諸眾生之所說之法」,循循善誘,隨眾生的根機來說法。若常常聽,看到這樣的經文,不由得不感恩,真的是佛恩浩大。
經文簡釋:
「皆悉到於一切智地」;一切智者,證得一切智之位,法相雖別,悉到智位。
「皆悉到於一切智地」。佛陀這樣殷殷勤勤,樂說無倦,都一直希望所有所有的一切眾生都能夠到達一切智地。一切智地就是有為法、無為法,不論是有形、無形,事物道理,希望人人都能夠透徹了解,這叫做一切智。「證得一切智之位」,就是說真正的我們到達了,這個法,佛陀這樣跟我們說,指一個方向,我們真正到達了,那個法入我們的心來,法入我們的心,我們也身體力行,所以「證得一切智之位」就是我們要做得到,真正體會之後,我們又做到。所以「法相雖別,悉到智位」。雖然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不同,卻是到頭來是同一個方向,所以這是眾善。道理有很多,要如何利益人呢?不論是小乘、中乘、大乘,其實道理是真理一項,只是眾生根機不同,希望眾生能夠體會到從不同的形象到達同樣的道理,大家能夠了解,這叫做一切智地,就是佛的究竟地。
*「一切智地」:即佛之究竟地。一切法之實相,非真智不能證,非語言文詞所能示。
這一切智地,就是佛陀已經證悟到那個境界。「一切法之實相」,所有一切法的實相,無不都是收納在佛智腦海中。「非真智不能證」,若不是真實體會到的人,真正無法證得此位,無法體悟,證,就是體悟。我們若只是用知識,知道法,「知道了、知道了,這個名詞我會背了。」這還沒有證悟到,只是知道而已,「非語言文詞所能示」。所以我們若沒有真正體悟,你天花亂墜,說了很多的法,也無法指示出真正的一條康莊大道。因為佛陀都體會到了,用種種方法來指導我們,我們要往這個方向走就對了。
*即欲說之亦不過以此不能及之語文,曲顯其假相而已。
所以「即欲說之亦不過以此不能及之語文」。真的是我們想要說,「知道了,我也已經都體悟了,我也有在做。要告訴你,我們大家這樣做,但是這樣還不夠,我還要說很多。」但是,再多的話都不及佛陀所說的道理,那個真實道理如何能進我們的心來?這不是用語言能做得到。所以「曲顯其假相而已」,我們這樣彎彎曲曲,就只是要希望人人聽得懂,不過,還是借世間的形象來說話。聽的聲音、看的景象,但是,是不是那個理抽得出來?譬如(講桌)前面有幾種植物,小小的草,較大的樹枝,我只能告訴你們這是松、這是芙蓉,還有兩種我就不懂了。
知道是松,但我無法抽出松裡面最根本的理,它的成分,我抽不出來。這就是說,我只能說,只是表面的假相,讓大家看得到,這個名相是這樣,但是無法跟大家說得清楚。除非有人願意將這個東西裡面的基因抽出來,去實驗,告訴我們,跟我們說了,「是這樣喔。」也只是這樣而已。這就要真真正正去體會道理到底是如何。所以一切人間的假相,佛陀所要說的是真實理,我們要了解的,也是要真實法。
*譬有人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此設言之冷暖,只為語文上所述任何物之冷暖通相耳,然佛以方便之智,悉能隨順眾生以演說一。
所以,譬如有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我也常常說,但是這只是借個語言的形態來說。我在喝藥,這是苦的,你們就說:「你要喝啊,不喝不會好」,我說:「這很苦啊!」「就是要喝啊!」「但是很難喝。」他不知道很難喝,不過,他就說「沒有喝不行。」這就是人間,大家自己才體會得到,喝下這碗藥,那就是要幫助我們的身體。而我們自己也會抗議,「這是這麼苦,我不要。」也是一樣,我們明知道這種藥性是幫助我們的身體,我們卻還在那裡抗議。
這就是我們眾生的迷茫,要能覺悟、清醒,真正都體會得到,實在是困難。要將這些佛陀所說的法說得清楚,鋪排得讓大家都體會得到,實在是困難。不過,我們要知道,「佛法雖多不出權實,權實之外更無別法」。佛陀用盡心機(心思),就是要讓我們了解,所以「權實之外更無別法」。佛陀已經用盡心機(心思),諦理,真理無量無邊無涯,他的含意,一句話就含很多很大(的意),所以「解難量」。我們即使要信、要解,要去測量這個法,真的也是困難。各位菩薩,既然這麼困難,有心就不難,請大家聽法、修行,真正的真實要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