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8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天有五大覆蓋之恩
地有能生承載之德
天地合一生養萬物
眾生物體自然所依
我們每天,每天的生活是在什麼地方呢?每天我們生活中平平安安,是靠什麼呢?好好地詳細思惟。想想看,到底我們人世間,也是在天地之間,我們是不是想過了,我們是如何生活?是靠什麼供應我們每天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穩,人與人之間有那一分感情、互動、互愛,這到底是什麼因緣呢?我們若用心細思,好好思惟,確實,我們要感恩的真的很多。想想看,每一天、每一天,我們若是天亮時,抬頭看著天,是一片這樣開闊的大空間,這麼大,浩瀚無際的大空間,除了太陽、雲的變化以外,那就是要我們瞭解它有水、有風、有火、有地,這當中還有一個「空」。「空」就是我們每天活動的空間,活動的空間,是不是只在我們小小範圍的空間?不是。
所說的空間,是宇宙天空,這個大、無邊際的空間。這個大而無邊際的大空間,它就有太陽、有月亮、有地球,又有無數量的星球等等,無邊際的浩瀚大空間。它含著火,那就是太陽,熱氣,我們大地能生長萬物,欠缺了太陽,萬物不能茂盛,沒有太陽,我們根本就沒這世界,所以,太陽它能成熟天地萬物,包括人類,這個熱氣。熱,這麼熱要怎麼辦?大自然就給我們風,空氣。有風、有熱氣,但是大地上不是一片乾枯的,不是乾的,若完全都乾枯了,那就是一片沙漠了。看看,現在的科學還無法探討到其它星球有水,因為其它的星球,在那星球上所看見的,有像山岩、有沙漠,類似這樣的東西,但是因它沒水,沒有水就沒有這些植物等等,就沒有了。因為這樣,所以就沒人,到目前為止,沒有生物,有情的東西,只有乾枯的,像山谷、沙漠這樣而已。
地球獨有,因為它有水,所以它能夠成長萬物,所以這就是水、風、太陽,還有就是大地,我們的大地。有了大地,能夠成長萬物,大地能載著萬物,不論是山河谿谷等等,都是在大地之上,人類、動物,還有草木,一切五榖雜糧都是在大地,大地,它不只能生,還能載,載著這麼多生(物)、植物等等,都是在這一片大地上。人類就是依靠有瀚無邊際的天空,還要再靠著四大調和,有「地、水、火、風」,在這大「空」間中,這叫做「五大」,五大能覆蓋之恩,就是生存在這樣浩瀚無窮、無邊際的大空間裡。我們每天都要感恩,我們的生活能夠這樣開闊,任憑你要去哪裡,都有我們能去的地方。雖然我們在台灣,有人不論是要觀光也好,探親也好,或者是開展他的事業也好,全都包含在這大空間中,去來自在。親人也是有這大空間,讓他去很遙遠的地方發展,我們才有機會去探親,有這大空間,事業才能開拓到遙遠地方,所以能夠去遙遠的地方,也是在這個大空間中,所以說來,這大空間就是我們要感恩,人人感恩,我們大家都共住在這大空間中,我們人人要共同有感恩心。
大空間需要我們人人和睦相處,大空間需要我們人人來淨化,不要一直去污染這個大空間,大空間,你看起來是無形,但是人類越來越累積,不只是人口多,光說人口的呼吸,呼出與吸入,吸進來的有所求,是新鮮的空氣,呼出去的,就是放出去,這個大空氣、大空間就要替你吸收,吸收什麼呢?污濁。佛陀跟我們說「觀身不淨」。我們很自然的因緣會合,隨著父母,我們來生人間,這個因緣會合,既來之,我們就已經除了父母醒因緣會合,給我們這個身體,我們也是與父母有這個因緣來投靠他們,所以給我們的身體,父母扶養,當然我們要感恩,但是,我們既生在人間,就是依止在天地之間,在這大空間,我們命要活下去,活得平安自在,那就要有四大調和。又是在這大空間,剛才說,呼出去的是污濁,我們要收進來的,那就是乾淨的。但是我們人又多一個欲,這種欲心起,擾動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的心思被貪欲擾動起來,所以就生出了,貪、瞋、癡、慢、疑五種毒素,在我們內心無形無蹤,就開始動作。這動作,這樣多的人,這樣多內心不平衡,不調和的五濁(五毒),貪、瞋、癡、慢、疑,你看,經過我們動作交攪起來,變成了因果。
我們人人一念心的因,造成了人間的結果,愛恨情仇,又再為名為利爭鬥,彼此之間互相傷害,為了利益去損害無辜,這也很多,這就是在這大空間、在這大天下裡,這麼多人口所製造的濁氣。這個濁氣真的是污染啊!不只是污染了空氣,也污染了人間,開口動舌,無不都是業,無不都是毒,無不都是濁。想,人間要如何平平安安來過日子呢?就是需要人人體解,體解這個大道理,光是每天所住的空間,抬頭看天空,低頭看大地,我們心存感恩,人人要有共同的愛心,誠意對待,這樣叫做感恩心。大地對眾生有這樣大的恩德,大地默默運載著,不論什麼樣的東西都是在大地上,山河谿谷等等,無不都是在大地,大地,我們人的生活,我們人依賴所要讓我們肚子能(吃)飽,讓我們身體穿得暖,讓我們住的能平安、安穩,你們想,這不都是在大地所成就一切物質這樣來成就,來給我們、供應我們嗎?
幾十年的時間,不只是幾十年,今生來世,綿綿長長,都是要依靠這樣的大地,到底大地所供應給我們的,無窮無盡的物質,我們到底有沒有感恩呢?我們是不是有呵護大地呢?或者是我們盡情破壞大地呢?我們要很用心去瞭解,瞭解之後,自然我們就懂得疼惜大地,感恩大地空間,也感恩地載之德。若能這樣,才是真正人間懂道理的人。人間的路很大,讓我們走,我們要知道,走過的路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是被破壞、被開拓呢?或者是等等,都是人為,將大自然應人類所需要,所以不斷地開發,將大自然變成了有為法來開拓,這樣開成了路,路,有翻山,有鑿隧道等等,全部都有。所以,「天地合一生養萬物」,我們要時時感恩,大地一切的東西任由人類有為的造作、破壞,或者是要疼惜它,這都要看人類。疼惜大地,人類平安,破壞大地、污染大空間,這是人類的禍患,所以我們大家應該要靜心下來,要知道我們所生活是「天地合一生養萬物」。天地是我們人人所依靠的,不論是善惡的人類,全都在大地之上,都是依靠大地所生養萬物給我們人類,人類是要善用呢?還是要把它惡化?這要看人的心。
「眾生物體自然所依」。眾生的物體在這大自然界,就是所依止的大自然界,就是空,天空,天的五大(之一)。「五大」,知道了,那就是大空間,一就是「空」,若沒這大空間,怎有會大地呢?所以大空間的宇宙覆蓋著大地,天地之間還有火、水、風、太陽與空氣,這個風,很最要的就是水,合起來就是「五大」。我們人人每天就是靠這「五大」之恩,天地之德,若能夠五大調和,天空乾淨,四大調和,這樣人類就能平安。天地合一,供應給眾生是源源不斷的物質,讓我們維持生活,我們應該調和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來善用天地萬物。所以,恩賜給我們平安生活,我們的心若不調和,那就會將天地惡用了,就會破壞,這樣不只是大地受損破壞,就是人類受災禍秧,這也是很危險。所以我們人人每天的生活要懂得用心,懂得能體諒,天地間我們要事事感恩,物物我們也要感恩。在我們人所付出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只是在生活中,吐出去的是污濁的東西,我們若又不守口業,不修身業,不修念,意業,這三業不善,反面叫做惡,那就是惡口、惡行、惡念,這樣對大地空氣與四大影響就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來體會。前面經文這樣說
經文:「又於諸法究盡明了,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這是接下來這段文,昨天我們也說過迦葉尊者是佛陀所器重的,佛陀對迦葉尊者,他器重他的是那一念心,堅定的心,從富有人家的生活,發心修行,他能潔身自愛,能不受欲──色欲所動心。雖然家庭如此富有,照他的要求,根本沒有不可得的東西。他家庭的富有,照他所要求的,開出了那個不可得的,但是家人也找來了,父母也找來如他所要求的,那個金像中的美女,也是這樣被找到了。因緣不可思議,找到的對象也是潔身自愛,這種向著佛法想要修行,卻是人間就是這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以兩個家庭都很富有,門當戶對,促成了這因緣。娶過門來,郎才女貌,二個人卻能保持著堅定的心,要修行,潔身自愛。很長的(時間),經過十幾年的時間,父母前後過世了,他們開始採取修行的道路。所以迦葉尊者開始,經過幾年的時間,訪名師,去尋找一條他理想的道路,但是怎麼樣聽,怎樣的名師,所說的法都是法中有矛盾,行不通,不是他的理想。
所以一直到了王舍城,佛法正盛時,接觸了佛法,如魚得水,很歡喜,佛陀所說的法,就是他所要求的。一段很長的時間,跟著人來聽法,慢慢接近了,體解大道,真的發無上心,出家了。佛陀歡喜,這位弟子就是他未來要傳法的人了。佛陀很瞭解每一個眾生的根機,儘管迦葉尊者他也有他的習氣,那就是過去的富有,他覺得享受得很慚愧,現在修行了,所有的一切全都要放棄,他喜歡在大自然中修行,這種大自然,無貪、無著、無染,不論環境如何惡劣,就是要淬鍊他的身心。從「有為法」,有為法就是一切物資,有形的,他不想要依靠,不過,就是在人間,他儘量減少依靠的念頭,所以他就要在墳墓裡去看。印度很多風俗,人若往生.就是這樣整堆放著,讓他自然腐化,鷹、鳥來啄食。所以,他就在那當中看,不淨啊!這軀體原來就是不淨,如佛所說「觀身不淨」。活著的時候,講究穿莊嚴的衣服,戴著很多的珍珠寶氣,珠光寶氣,全身綾羅綢緞。但是,一旦一口氣上不來時,這個身體就是被丟在荒郊野外,任憑太陽曬,風吹雨淋,讓這身體慢慢地腐蝕、腐爛,他就去看那些境界,這就是他修行的方法。
他自己的生活,若要托缽,他就是閃避富有人家,專門去向那些最貧困的人(托缽)。我們昨天也說過了他度貧婆,也是他就這樣說,「眾生都是可憐的眾生,不管是貧還是富,因為每個眾生來到人間,就是顛倒無明,不清醒,不覺醒的人,這都是帶著無明顛倒來人間,造作種種惡業。唉啊!眾生可憐。但是,富有的人雖然也是可憐,因為不明道理,這種無明顛倒」迦葉尊者將這些人也列為可憐人。但是,貧困的人?他不只是生活貧困,就是要造福布施也沒機會,所以他一直要去找貧困的人,讓他有機會能造福、供養。昨天說過的貧婆,已經貧啊、病啊,身無一物,但是迦葉尊者看她病得如此重,看她如此貧困,所以故意到她身邊去,讓她最後一口氣,最後有人給他的洗米餿水,他也接受過來,在貧婆面前,一口氣就將它喝下去,讓貧婆人生的最後,她很安慰:「我終於聽到法」。迦葉尊者為他說一些法,也看到,「有德的尊者接受供養,我歡喜了。」這樣含笑往生,生到天堂去了。
這是我們昨天說,今天再為大家複習一遍,讓大家瞭解修行重在心念,雖然迦葉尊者,佛陀也警告、教誡過他:你不要這樣全身所穿都是糞掃衣。都是人家丟棄的,破爛的衣服,他拿來縫縫補補這樣穿,全身都是這麼破爛,看來就是很邋遢;都是在墓園、樹下這樣在過日子。佛陀當然不捨,教誡他,叫不要過這樣的生活。但迦葉對這點他很堅持。佛陀也說:「將來佛法就是要有這種這樣堅持,自愛的人,自愛心志,堅持他的心志,能保持他的身心清淨,無貪、無污濁。外形是這樣,但是內心清淨堅定,這就是將來要傳佛教法的人才。」所以佛陀看迦葉這一身的外表,有時也會不堪,也是會教誡他,不過還是很器重他,他(的)這一念心。所以迦葉尊者真的是一位傳佛教法的人。是不是還在雞足山呢?不知在幾年前,曾看到一篇文章,有一位博士,好像在英國一位學者在研究佛法,知道有這一段迦葉尊者在印度雞足山,入山洞封山,在等待彌勒菩薩,他就到雞足山去了,他說,他真的看到迦葉尊者。這是在近代,幾十年前,這篇文章,好像等於是在近代的博士有發現到。
是不是真的迦葉尊者還存在人間?是否真正封山冬眠(入深禪定),冬眠在山的裡面,在等待彌勒菩薩來人間成佛,那時候,他要傳佛的衣缽呢?是不是這樣?這就是我們要堅定我們的道心,說不定到那時,我們也能看到迦葉,能看到迦葉尊者在傳衣缽時。這從曠劫,佛陀從曠劫以來,無量生世來人間,同樣我們也與佛同等,我們現在聽聞佛法,同樣與迦葉尊者的心是一樣的,同樣我們將這念心堅定下來。迦葉尊者是封山冬眠,我們呢?我們現在可能要將法入心,帶法來回人間,等待彌勒菩薩成佛,那時我們還有機會看到迦葉也說不定。總而言之,我們的心要堅定。天地覆蓋之恩,天地合一,提供給我們這麼好的生活,我們要時時感恩,我們就要好好的報佛恩。這些道理,若不是從佛法中來,我們也是迦葉所說的,「人類都很可憐的人生」,所以我們現在瞭解佛法了,我們並不可憐,我們內心的智慧,我們富有,富有,我們才要好好將法,與天地人間好好來分享,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的地方。所以佛陀再次叫迦葉尊者,「迦葉啊!」多麼地親切,佛陀與迦葉這分親切師徒之間。叫迦葉,等於是叫醒了所有聽法的人,說不定那時候佛陀在說話,大家聽法久了,說不定也累了。所以佛陀就再次叫迦葉。
經文:「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谿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
*世界喻境量,山川谿谷喻境界,均屬土地高起為山,流水為川,兩山之間為谷,水之所注為谿。
大家要仔細聽,因為山河大地、山川谿谷土地,所有的大地,我們是住在平地上,其實,大地之上,還有山、還有川、還有谿,還有谷,這就是「世界喻境量」。這就是佛陀要用世界,到底有什麼東西?這顆地球,地載之上有什麼樣的東西,用境界來譬喻來譬喻,來比量。樹有多大,草有多小,山有多高,谿谷有多深,等等的比量,讓我們瞭解。所以,山川谿谷就是譬喻境界,我們所住的境界,這全都是屬於土地上。高的就為山,凸出來的,高的,這叫做山。我們地球上最高的叫須彌山,現在叫做喜馬拉雅山,地球最高的山。山有高低,就是這樣凸出來的、高起來的,名為山。「流水為川」,有水在流,叫做河,叫做川,叫做溪,它的名稱就是有水在流。聽到川,就知道這是有水在流,大自然境界,聽到河,聽到溪,這是大小名稱。所以說,川,就是在山腳下一大片,能夠洩洪水水的地方叫做川。若較靠近平地,叫做河,河比川小一點,若是較接近人所住的,這叫做溪;還有再小一些叫做圳。這都是水路,水流的路,就是較深的地,叫做川,河、溪、圳,這都是名稱。「兩山之間為谷」,山與山之間叫做谷,就是山岩深谷,這就是名稱,這樣為我們來介紹。「水之所注為谿(同「溪」)」,水在流的地方叫做谿;川就是洩洪,水佷大量,就是川,一條很大很寬,現在稱為溪床,這叫做川。
經文簡釋:
「山川谿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土地為能生,草木是所生,卉草類植物總稱,百卉總名,木即大小二樹,叢生曰林。
「山川谿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若是在平地較平坦下來的,山,從山上一直下到平地,這叫做土地。土地所生的這些「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卉」木就是所有的木與草的總稱呼。所以「卉木叢林」就是有很多很多的木、樹林結合起來叫做卉木,也叫「叢林」。很多的草叢,不論大小的草,各類結合起來,這都叫做卉,這種卉木叢林,全都是(在)土地,就日是土地能生,這些東西就是在土地所生的。不論是大樹,千年大樹,或者是幼苗的小樹,或者是更小的草等等,這都是在大地上,草木是「所生」的。能、所,大地是能,大地它能生出一切萬物,所有大地上的草木,是受大地四大會合所生長起來的。木有木的種子,草有草的種子,各不相同的種子,都是依靠這大地,大地所依靠的是太陽、空氣、水分,這樣「能生」,就是這些東西。山河大地,卉木叢林,都是在這大地「能生」的,而這些東西是「所生」,就是有這個大地,所以它成長,叫做「能、所」;能生、所生。
「卉」是「草類植物之總稱」。所有的草、木,大的稱樹,小的稱草,「百卉總名」。所以一切總名稱,等於是草木的總名稱,就是「大小二樹」,「叢生曰林」。不論是大樹、小樹,大小樹合在一起成一片林,這叫做「叢」。所以修行者都說「叢林」,意思是過去修行者都在山上,有很多的木,很多的樹林,所住的地方,所以過去人家說:「天下名山僧其多」(世上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其多),所有出家人都是依山而住,所以叫做叢林。
*「卉木叢林,延卉」:草類植物之總稱。卉與木皆有叢林。復言諸藥草者,明藥草異於他草,即以喻具世出世善法種子之五乘眾生。
「卉木叢林」。「延卉」,就是草類植物等等總名稱,「卉與木皆有叢林」,不論是草與木,都有這樣的,人不住的地方,都能看到草木叢林,很多。所以「復言諸藥草者」,諸藥草,那就是什麼樣的東西都能做藥,每一棵樹,把樹淬鍊出來,都有它的精油,有它裡面的成分。最近也有聽到,聽到伊波拉(病毒),大家很擔心,這無藥可醫的病,無法有預防的藥,這要怎麼辦?最近醫藥界人士已經發現到,在植物中已經有可預防伊波拉(病毒)成分的藥物,現在已經加緊、加強淬鍊出來,在臨床,人類能真正的使用,現在已經發現到了。
所以說,所有大地一切藥草,全都在大地上,草類都不同、木類也都不同,成份都不同,各各有異,所以「異於他草」,這些藥草與沒有用的草又不同,所以「即以喻具世出世善法種子之五乘眾生」。草木的成分都不同了,何況我們人類,就如各有因,各有種子,我們眾生是利根大器呢?或者是鈍根小器呢?佛陀要如何法給我們?其實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作用,回歸我們的本性,就如草木它有它的性,回歸它的本性,他的作用。我們人也是一樣,我們人回歸本性真如,只是根機還未成熟,所以佛陀就要開「五乘」。我們若是以世間法,佛陀就要說五戒、十善;出世間法,佛陀要說苦集滅道、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等等,要一段一段來讓眾生接受。
經文簡釋:
「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各各有於種子氣類若干之數。名字色目,各於別異;喻於眾生根性各別。
*五乘種子體類各別,如藥草之種類甚多;五乘之相用攸殊,如藥草之名色各異也。
所以「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很多很多類,「各各有於種子氣類」,種子各有他內涵著的氣,氣就是他內涵的種類,「若干」。所以「名字色目,各於別異」,這是龍眼樹,這是荔枝樹,那是松樹,那是青竹等等,光竹子的種類就有很多種,松的種類也很多種,所以「各於別異」。譬喻「眾生根性各別」,眾生的根、性都不同。所以「五乘種子體類各別」,五乘的種子.它的體型(體用)、類(分類)都不同.「如藥草之種類甚多」。
「五乘之相用攸殊」,都是要修行的,都是特殊的,要如何讓他修行?就是我們要如何隨機逗教,如藥草之名,什麼樣的病,應什麼樣的藥,看看藥草,種種的性都不同。總而言之,天地萬物都不同,各類都有用。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瞭解,我們真真要好好地將信念堅定在我們的心,我們要好好守護人間,感恩天地萬物供應給我們人類。我們人類要有反哺之恩,我們要用感恩心。要感恩,我們就要守護人間,我們自己的心要真、要純、要有善念,我們的心要平等,而且對人要有利行、愛語等等,大家有這善心,才能同霑法益。天降雨,舒緩掉我們乾旱的心,乾旱了,心就無法,如大地若乾旱,有種子也長不起芽。所以我們要用心,要知道天地萬物共合在大地之上,供應給人類,所以人類日日要感恩「天有五大覆蓋之恩,地有能生承載之德」,我們要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