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國政 專欄作家
臺灣軟實力第一品牌 —— 慈濟是什麼?
2014年3月,臺灣的群眾運動是「太陽花革命」;2015年3月,臺灣的「名嘴運動」是「消慈」,那是歷史巧合嗎?
面對排山倒海的指責,慈濟作了一項又一項澄清。但這種被動否認式的澄清並不夠釐清和建立真相,因為指責 → 澄清 → 再指責 → 再澄清……,在一片混沌循環中,公眾越來越失去對慈濟最重要的認識﹕慈濟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她的價值在哪裡?這樣的認識很重要,因為這首先是一種思維方式﹕如果真的是像名嘴指責的那般不堪,慈濟能在全世界吸引到那麼多人投入,壯大成一個世界級的佛教慈善機構嗎?
慈濟究竟是什麼?前臺北市長郝龍斌說,慈濟是臺灣的「公共財」。沒錯,慈濟確實是臺灣的「公共財」。
但「公共財」的定義,遠不夠描繪慈濟的本質和高度。臺灣有無數「公共財」,只要接受了社會捐款,一個規模再小的慈善機構都是「公共財」。「公共財」並未將慈濟獨特的價值和定位勾勒出來,不足以歸納世界慈善巨人慈濟的內涵。
那麼,該如何和定義慈濟?
一個對慈濟恰如其分,足夠顯示其文明高度的定位,應該是「臺灣軟實力第一品牌」。
眾所周知,臺灣社會極其熱衷談論「軟實力」,追捧「品牌」。是的,臺灣有不少享譽世界的「品牌」﹕宏碁、華碩、捷安特、htc,乃至台積電、鴻海……,這些都是經濟的「硬實力品牌」。
為什麼聽不到「軟實力品牌」?臺灣沒有自己的「軟實力品牌」嗎?
當然不,就像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曾說的「我們也有林懷民、證嚴法師,他們就是我們的亮點」,臺灣是有兩項世界級的「軟實力品牌」﹕慈濟、「雲門」。僅此兩項,但足夠閃亮,比如,慈濟在我們的邦交國海地、巴拉圭、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多明尼加、史瓦濟蘭……等國都做了很好的慈善工作,用「國民外交」有力強化了邦交關係。
在臺灣最為重要的兩個友邦大國美國和日本,慈濟也以「民間慈善」的方式,作了優異的「國民外交」。2012年冬美東「珊迪」颶風後慈濟援助災區表現出色,次年獲得總統歐巴馬親自頒發的「全美志工獎」,歐巴馬還稀罕地給慈濟花蓮總會送來一封親筆簽名的感謝致意信 ── 美國總統致函臺灣的民間機構表感謝,這不該是臺灣的大新聞嗎?臺灣可有另一個民間機構曾經獲此「殊榮」?日本311核災後,臺灣捐款世界第一,讓日本人感激,但不僅出錢,還克服種種困難險阻,在災後立即親身深入災區作毛毯慰問金等發放、煮熱食,讓災民在嚴冬的災後數日吃到第一口溫暖全身心的熱騰騰咖哩飯,因而感動莫名的臺灣民間機構,除了慈濟,還有誰?
在南非,曾經被丈夫和他的情婦燒了房子,一度困苦潦倒走投無路的祖魯族婦女葛蕾蒂絲,遇到慈濟後翻轉人生,成為慈濟在非洲的第一位黑人委員,因慈善工作卓有成效,2011年葛蕾蒂絲和另一位黑人志工鐸拉蕾一齊,被邀請到聯合國的「婦女地位大會」周邊會議,以慈濟人身份分享她們的志業成就;
在加拿大,慈濟得到政府高度認同,2014年溫哥華甚至在慈濟加拿大分會舉行來自42個國家地區新移民的入籍宣誓儀式,這等於宣示﹕臺灣慈濟是表率,來自世界各地的各族裔新移民都應該向慈濟學習;
在菲律賓,2013年「史上最強颱」摧毀了此風路徑下的獨魯萬市,災情之壞,甚至讓當地政府一度動了「棄城」的念頭。是慈濟,災後不請自來,「以工代賑」,動員起將近30萬人次的當地居民,運走滿街滿城的瓦礫垃圾,清出一條條堵塞不通的街道河流,不到三星期救回此城。這實在是一個奇跡,相信全世界沒有其他民間機構做得到。菲律賓和臺灣之間有個激起臺灣民憤的「廣達興」漁船槍擊案,後來菲律賓當局之所以能一改事發當初的倨傲,以臺灣堪能接受的合理態度處理此案,除了臺灣政府的種種軟硬措施,慈濟在菲律賓的慈善感化,是個重要因素 ── 要知道,獨魯萬災後復興,菲律賓總統是特地為此接見過慈濟志工的;
…………
慈濟在世界各國各地進行的超過西方水準的慈善工作,數不勝數,以上所列舉的,按臺灣「民間機構」的標準,哪個不是「奇跡」?而慈濟卻把所有這些榮譽,都迴向給了故鄉臺灣。能在世界各地替臺灣贏來如此多國際聲譽的臺灣民間機構,除了慈濟,沒有其他,慈濟是臺灣當之無愧的「軟實力第一品牌」。
讓我們認清和記住這一點。慈濟是臺灣的「寶」,任何宣稱「愛臺灣」的人,都應該也愛護慈濟。慈濟的工作有瑕疵,我們可以批評,但這是為督促她改進,讓她成長得更健壯,而不是藉此打倒打垮慈濟,如某些「名嘴」某些媒體 ── 不理解他們為何要如此欲置慈濟於死地?是他們目光淺短,看不到慈濟作為臺灣軟實力的「品牌價值」,還是另有其他險惡目的?
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