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3/28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69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3/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3/28晨語簡記   2015/03/28晨語簡記 Empty周日 3月 29, 2015 9:00 am

20150328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菩薩修行以智慧觀察成熟者

一切佛法既已成熟歷劫不壞

譬如火性之熱能使依地所生

一切種子及諸藥草等悉成熟



  菩薩修行以智慧來觀察,成熟或者是未成熟?這就是佛陀的教育,菩薩己經接受到法入心了,同樣還是要入人群度眾生,所以菩薩在人群中,同樣也要修行,用修行的心來入人群,在人群中成長智慧,來觀察眾生的根機是不是成熟了呢?既成熟了,就將所學的法與眾生分享,眾生所需要的,我們能用愛付出。是身的若,或者是心的苦,還是人間無常,種種煩惱的苦,因緣既成熟了,人間菩薩投入人群,就是這樣把握因緣布善種子,一切佛法既成熟了,這善的種子及時來播種,粒粒種子不斷延續,不斷延續,時間經過歷劫不壞。人人修行都是從第一念心開始,所以我們常常說「發心如初,成佛有餘」,我們要時時保護好最初那一念心。所以只要這粒種子播在我們心田,自然就會時時去耕作,勤耕耘,這就是修行者、有緣者,因緣成熟的人。菩薩在人間受佛陀的法,用在人群中,也要觀機是否成熟了?既成熟,他們就會即時布善種子,因緣若不成熟,其實,即使是一播種的人也要等待季節來時,什麼季節就種什麼樣的種子,這就如農夫、修行者或者是菩薩,在人間也要等時機,這樣才有辦法去度眾生。



  看到人間有人一時的念錯了,一念之差,行為偏錯了,就走入看守所或者是監獄之中,由不得自己要服刑。一群的人間菩薩,早上看到資料,有花蓮的看守所,長年來,不知是幾年了,慈濟人一直定期到看守所去,與他們分享佛法,從世間所見、所聞,一念偏差,千步錯,真實的故事說給他們聽。在服刑中的人,他們聽到這樣誠懇真實的人間故事,他們聽,他們感動,反省自己,不就如外面這樣,現在還在外面迷茫中的人一樣嗎?同樣自己也曾犯過,對父母不孝,對妻兒虐待,不守責任,花天酒地,就是這樣走來的路,才會今天在看守所或是在監獄中。過去自己在犯錯時,不知道這樣是錯誤的,現在在服刑中,失去了自由,聽到外面的訊息,自己反省自己,現在聽到不就是自己的過去嗎?從內心起了懺悔,反省。其中有一位,台中的看守所,一位年輕的服刑人,他說他就是從年輕就一直覺得,外面的誘引,給他很大的吸引力,所以,一不小心,就與他的朋友群去吸毒了。吸毒,一吸下去之後,就開始行為等等不能自己,所以做了不少忤逆父母,與在社會中(壞朋友)混在一起,現在失去了自由,想到他的父親得了癌症,尤其是最後一口氣時,還在念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在監獄中,無法去看父親最後一面,這種心靈的煎熬,自己覺得這是不孝,且很後悔,但後悔也來不及了。



  因為現在又聽到慈濟人定期去關懷時,尤其是那一分真誠,真誠、愛的表露,一直希望他們能夠改往修來,又想到自己。所以他們很認真,如何能改變自己,將來出獄了能夠彌補他的母親。所以現在他都用靜思語,寫信向母親懺悔,用靜思語與母親互動,現在母子已經很貼心了,過去母親對這孩子已心灰意冷,不想理這個孩子,但是現在,母子雖然分隔於鐵窗裡面與外面,但是心已經連貫起來了,用靜思語來作為一條線,將母子的心牽起來了。一直表達,只要他服刑他的成績若很好,就能提早出獄,能盡為人子的責任,孝順母親,彌補過去;不只是要孝順,還要投入人群做善事。如這樣,一顆種子若成熟,歷劫不壞、道心堅固,真的是歷劫不壞。花蓮監獄的所長也很感動,感恩慈濟人這樣定期進去,一群同學已經完全改變了,讓他們懂得立志,要學手藝,在監獄中認真學得一技之長,出來後要認真他的事業,他們不論是做工也好,自己的事業也好,內心已經準備好了,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他們將他們的作品送來到精舍。



  例如用我們精舍的建築物做參考,他們用很細膩的手工,慢慢去雕,慢慢去刻,感覺那手工藝,模型做的唯妙唯肖。這個東西,這個作品,看到放在我們的廊道中,人人主來就能看得到。只要有心要學好,這雙手能做出了這樣微細,這樣精巧的東西出來。這是在監獄中做的,他只是看到相片,就按照相片自己去畫、自己去雕、自己去刻,變成了立體,迷你型的小靜思(模型)。看到此物,我打從內心震憾,也很感動,過去這二隻手,說不定做了很多很多不對的事,現在接受了法,菩薩觀機逗教,因緣成熟,人間菩薩走入監獄,用團隊的精神,用真誠的愛去輔導他們,啟發出了他們內心的良能,發揮出雙手的工巧,做出了很多很細膩的巧工藝品。還有,有的人寫字,所寫的字有很多種,都有辦法寫出來,不同的字形,寫得很大張,不同的字型,寫《心經》都送回精舍。這樣來表達出他們接受了慈濟人,人間菩薩真誠的愛,長期的陪伴,這智慧如雨露一樣,滋潤他們的心地,讓他們的心田,已經粒粒的種子纍纍成熟起來了,他們的感動,他們的感恩。



  (還有)寫信來,文章寫得很好。在最近紛紛擾擾這個時候,他們說:「過去慈濟人,菩薩進來牽我們的手,現在換我們用真誠的心來溫暖慈濟人的心」。人間就是這麼的溫馨,人本具佛性,犯錯的心,只要因緣成熟,還是一樣能受感化,能受度,這樣將他度化過來,從錯誤的彼岸將他度到循規蹈矩的此岸來。讓他在此岸好好準備,準備到清淨無染,到佛的境界,在這當中的此岸,就是學菩薩道,他們已經發心他們已經立願,將來服刑圓滿,他們絕對要入人群去度眾生,這就是菩薩要經歷很多的困境、坎坷的人生,走過了步步艱難的路,他們已經踏上了平坦的心靈道路,這真的讓人感動。所以「菩薩修行以智慧觀察成熟者,一切佛法既已成熟歷劫不壞」,只要善念的種子,趕緊將它播種,時機到的時候,自然因緣成熟,就譬如火性之熱,能使依地所生,大地若沒有熱能,種子播下去也發不了芽,因為冰凍,所以種子發不了芽。譬如我們的大地需要有火性,火性來自於太陽,來自於草木、叢林等等很多,就是互相循環,有這個大空間,在這個宇宙間,太陽在這大空間中成就一切萬物,一切萬物也有它含藏的火性,就像木,像石。有的人鑽木取火,我們看到石頭若相擊時就冒出火花,這都含藏著火性之熱等等,所以這大地就能成長萬物,「一切種子及諸藥草等皆悉能成熟」,這就是大地互相的生存,互相的利益,那就需要天地四大調和,在這大空間中,這就是要合理,一切理會合成事,那就需要佛法。我們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前面這樣說,說眾生各住本位,不管是大樹、小草,各住本位。確實,佛陀能夠全部瞭解,差不多是什麼樣根器的眾生,不論是植物或者是動物,有情、無情,佛陀的智慧能夠觀察一切,種種無礙。我們昨天說過了,卉木叢林、諸藥草等,雖然它們只是需要雨露,各個受雨露,應自己根器來接受。這還是在受法,接受法,適應自己的根機。再接下來的文就這樣說;



經文:「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經文簡釋:「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

*一相者,眾生之心體,詮一實之真如也,一味者,如來之教法,詮一實之理也。

*一相者,眾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詮一理,是一雨也。



  如來知道一切就是「如是一相」,瞭解了,瞭解天下萬物一切。「一相、一味」。其實,「一相」就是「眾生之心體」,眾生心,眾生體全都共為一相,這「一相」就是真如本性。這是如來所知一切眾生,就是一真如相,共同就是這樣。但是「眾生之心體,詮一實之真如也」。眾生,不同的眾生,不同的性,所說的性就是習性。我們人類一樣叫做「人」,但各人有各人的習性。這個人的脾氣很好,那人的習性很不好。同樣是一個人,千萬般不同的心性、心體。但是儘管如何的不同,卻是內心含藏著,就是「一實之真如也」,我們人人都有真如的本性。「一相」,就如雨水的相,就是水,雖然它叫做「下雨了」,其實是「下水」了,客家話說「落水」,就是落水了,而我們說「下雨」,所以是水,同一個相,這就是真如。這個法,這種真如就是道理,真如就是真諦,這個真諦道理人人本具。所以,「一相」。水的性,那個相就是水。一樣的道理,人人各人有不同的習氣,本性還是清淨真如本性,所以叫做「一相」。



  「一味者」,就是「如來之教法」,就是含藏著一實之理。雖然是淡淡的水,我們人都不能缺少,若缺少水分,可能我們生命再活也沒多久了。人不能缺水,大地,這顆地球也不能缺水分,地球若缺少了水分,這顆地球就是乾枯的地球,不只是人類消滅,連山河大地也完全枯萎掉了,都沒有了,現在科學家在探討的星球,(很多)都是乾枯的星球,因為它缺水,缺水所以沒有生命、沒有動物、沒有植物,這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一味者」就是水,水就是道理;就如雨一樣,雨水能滋潤大地。所以,「相」就是水,「味」就是淡水的味道,雖然是淡水,卻能營養一切的生命。我們若是用鹹水來滋潤草木,草木絕對種不起來,它因為鹽分重。土地若有鹽分,絕對種不起來,它需要清淨的淡水,就像人真正是需要水一樣。



經文簡釋:「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

*「解脫相」:言無生死之相也。

*「離相」:言無涅槃之相也。

*「滅相」:言生死涅槃之無相,其無相亦無。即非有無之中道。



  「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解脫相就是「無生死之相」。人之所以苦,就是苦於我們有生老病死,這生老病死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煩惱,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很多很多的苦都是在生死中。這個過程的形相,實在是千差萬別:我們自己一個人,我們從幼年、少年、中年、老年,這種人間過程,這個過程,人事物來折磨我們,人間煩惱,彼此之間五陰熾盛,這種色、受、想、行、識,讓我們的心不安,讓我們心受苦難,這樣折磨我們,都包括在生死中。在生死,生與死之間,千差萬別,身的形相、心的生住異滅。這種生滅心相,真的是苦。需要法來滋潤我們的身心,這樣才能解脫。解脫,就是解脫生死之相。我們在人間,能夠看得開道理,從生到死這段時間,我們若能接受到佛法,就能解脫。就如剛剛說的看守所或監獄,他們失去了自由,是因為他們在人生過程中,有很多過程,很複雜過程,很煩惱的過程,造了很多錯誤的過程,被人折磨或者是折磨別人,這種過程,這都叫做生死相。在這生死相的過程中,因緣熟熟了,人間菩薩在那地方愛灑,用法去那地方滋潤,將他善良的種子,用法水滋潤他們,讓他能夠將過去煩惱無明熄滅,心地雜草去除,良善的種子茂生,這樣叫做「解脫相」。離開了監獄之後,他們重新做人,解脫了過去煩惱,在這生死中,現在還有機會能入人群,安分守己,造福人群,這也叫做「解脫相」。



  「離相」:言無涅槃之相也。其實,解脫生死叫做寂滅,也叫做涅槃;寂滅就是寂滅掉了那些煩惱,叫做寂滅。我們現在發心,開始就不是要獨善其身,所以,「無涅槃之相」,不是只為了自己要求解脫,我們還要再入人群。我不是只要守在我解脫,滅除煩惱而已。我還要利用這個身體入人群去度眾生。所以「滅相」,「離相」再來是「滅相」。解脫之後,離開了這種獨善其身的心念,接下來還要滅相,那就是「生死涅槃之無相」。已經生啊、死啊,我們已經離開了,撥開了,我們現在接受了佛法,我很堅固,歷劫不壞的種子,我發心如初,這念心很堅固;我已經發心,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還有發四無量心,大慈悲心,這樣會合起來,願意再來人間。所以遻,「生死涅槃之無相」,已經很自在了。「其無相亦無」,連無相也沒有了,那就是完全輕安自在,今生此世、來生來世,以堅固的道心,乘法來人間:像這樣,「即非有無之中道」,你們一直在讀《無量義經》,「非有」、「非無」(「其身非有亦非無」),這就是菩薩道,這叫做「滅相」。



經文簡釋: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涅槃之相離一切之相,謂之寂滅相。

*「方便品中」: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我們要一直到達究竟的程度,我們現在學菩薩法,我們要堅定我們的道心,我們一定非到成佛不可,就是一直要到佛的境界。菩薩是成佛的過程,所以我們現在不是獨善其身,我們要兼利他人,到達「究竟涅槃常寂滅相」,到佛的境界,所以「終歸於空」,我們完全都不執著了。大宇宙間,這個大空,包容天下萬物一切,這究竟,天體宇宙,我們的心,心體與天體合一,這種究竟,它就都沒有變了,所以「涅槃之相,離一切之相」。什麼叫做「涅槃」?「涅槃」的意思就是要離一切相,沒有人相、我相,沒有壽者相等等,一切的相都要破除,到寂滅相。寂靜清澄,我們要志玄虛漠,那就是如虛空天體一樣,這就是「究竟涅槃常寂滅相」。



  所以在〈方便品〉中,我們還記得嗎?「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法,本來常常都是自寂滅,所有的道理、所有的法,全部就是這麼的大自然,這麼的寂滅,一切萬物都是因緣會合來的,因緣若分開了,就沒有這些形相再來會合,一切歸於理,一切歸於空。沒有因緣來會合,就沒有你我事物的煩惱了,因為你我都有與父母的因緣牽連,所以我們永遠都有我們的父母。《父母恩重難報經》,佛陀說:「阿難,你看,那一堆白骨就是我過去生的父母,我父母的骨頭累積起來如一座山一樣。」每生每世都是有父母的因緣而來。佛陀他生生世世有父母,但是他生生世世都是來度父母、度天下人,上求下化,乘願再來,去來無相。他就是用真理,乘如是法而來人間度眾生,這樣叫做如來。所以說,法本來常自寂滅相,借因緣來人間。



*如來知是實法終歸於空者,以是法究竟圓滿畢竟空寂,所謂至究竟菩提真空妙有。



  「如來知是實法終歸於空者」。如來就是已經很瞭解了,實相法還是歸於空。就如天空下雨,(是因有)蒸氣;太陽的熱氣(照射),成為蒸氣,回歸天空。同樣的道理,雖然雨水下在大樹、小草、天地萬物,同樣的,(蒸發成為)蒸氣(再)回收還是(到)天空裡。所以說,一切實法終歸於空。「以是法究竟圓滿畢竟空寂」。因為這個法真正是究竟圓滿,最圓滿的法就是這樣畢竟空寂,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法。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心離開紛紛擾擾,那種污濁、濁氣沉沉,這樣壓迫著我們的心,這麼苦?我們要如何學,能夠學會了真正不被困擾、紛紛擾擾、莫須有的煩惱,這樣濁氣沉沉拿來我們的內心裡,這麼的苦?現代人就是因為在這種是非惡濁,他們將這個虛擬、虛幻,當作是真實,所以迷在虛幻的境界裡,煩惱就變成憂鬱,人心就不安定。人心不安定,看,一些人到底怎麼了?怎麼會有憂鬱症呢?是不是家庭有問題?是不感情有問題?是不是等等….?都沒有問題,要不然是為什麼?怎麼會這樣躁鬱?為什麼會憂鬱呢?



  「看到的、聽到的,紛紛擾擾事情這麼多,我們很擔心,很困擾我們的心,所以我的心不安。」這樣成了憂鬱的人,很多啊!這是讓我們很擔心的事情。這叫做五濁惡世中的「見濁」,這種見解,看到虛幻不實,他以為實,所以污染了他的見解、他的成見、他的心思,所以見解就會偏差。這是「見濁」。「見濁」出在哪裡呢?出在「眾生濁」。紛紛擾擾的眾生,這種眾生,人人都各有薰染來的煩惱,所以又有「煩惱濁」。煩惱濁在眾生濁中產生出來,污染了人人的見解,這樣有病了,這種病是心病,很危險,會惹成身病,叫做「命濁」。「命濁」,眾生的生死,「命濁」來自哪裡呢?那就是劫,在這個時代,所以構成了濁氣重重,濁氣很重,影響了眾生的心態。現在我們很需要的就是佛法,佛法來洗滌我們內心垢穢,讓我們能夠清楚,清楚如何解脫?用法,一相一味的法,能夠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解脫一切的煩惱,離開煩惱,甚至連我們自己,求自己的解脫,就離開煩惱,走入人群去,用堅定的道心在人群中淨化眾生。人人淨化,社會祥和,這樣才是真正「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這個道理,歸於人心,人性本善真如,這就是「法究竟圓滿畢竟空寂」。所以「所謂至究竟菩提真空妙有」。



  法,不要只是執著於「空」,我們要離一切相,我們要解脫,我們要滅掉我們的人、我相,所以我們唯有將法帶入人群去,這樣才有辦法提升人人,從錯誤的道路回歸入菩提大直道,這才是真正我們要學的真空妙有。若執在「有」,就只是有我自己,修行去除煩惱、解脫生死,這是執「有」;若是執「空」,一切皆無啊,我還要做什麼?不需要再去貪著人間事,不必再惹來人間的事物,所以這樣就是偏空了。我們應該要知道,人世間的一切都是佛陀所愛的,如一子般。三界導師、四生慈父,眾生受濁氣所包裹起來,佛陀怎會不擔心呢?所以佛陀需要人人去除煩惱,還自己清淨的心,並用清淨的法入人群、度眾生,這是佛陀最期待的,所以我們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3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3/2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3/28晨語簡記   2015/03/28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3月 30, 2015 10:09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星期六)

 

今天的開示,最有感觸的是見濁來自眾生濁,眾生濁來自煩惱濁,煩惱濁來自命濁,命濁來自劫濁。所以要……,再看一次上人的開示。

 

這叫做五濁惡世中的「見濁」,這種見解,看到虛幻不實,他以為實,所以污染了他的見解、他的成見、他的心思,所以見解就會偏差。這是「見濁」。「見濁」出在哪裡呢?出在「眾生濁」。紛紛擾擾的眾生,這種眾生,人人都各有薰染來的煩惱,所以又有「煩惱濁」。煩惱濁在眾生濁中產生出來,污染了人人的見解,這樣有病了,這種病是心病,很危險,會惹成身病,叫做「命濁」。「命濁」,眾生的生死,「命濁」來自哪裡呢?那就是劫,在這個時代,所以構成了濁氣重重,濁氣很重,影響了眾生的心態。現在我們很需要的就是佛法,佛法來洗滌我們內心垢穢,讓我們能夠清楚,清楚如何解脫?用法,一相一味的法,能夠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解脫一切的煩惱,離開煩惱,甚至連我們自己,求自己的解脫,就離開煩惱,走入人群去,用堅定的道心在人群中淨化眾生。人人淨化,社會祥和,這樣才是真正「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這個道理,歸於人心,人性本善真如,這就是「法究竟圓滿畢竟空寂」。所以「所謂至究竟菩提真空妙有」。

 

另外,解脫相、離相、滅相,也可以根前幾天(3月24日)的開示一起對照。

「解脫相」:言無生死之相也。
「離相」:言無涅槃之相也。
「滅相」:言生死涅槃之無相,其無相亦無。即非有無之中道。



 

菩薩修行以智慧觀察成熟者
一切佛法既已成熟歷劫不壞
譬如火性之熱能使依地所生
一切種子及諸藥草等悉成熟

  菩薩修行以智慧來觀察,成熟或者是未成熟?這就是佛陀的教育,菩薩己經接受到法入心了,同樣還是要入人群度眾生,所以菩薩在人群中,同樣也要修行,用修行的心來入人群,在人群中成長智慧,來觀察眾生的根機是不是成熟了呢?既成熟了,就將所學的法與眾生分享,眾生所需要的,我們能用愛付出。是身的若,或者是心的苦,還是人間無常,種種煩惱的苦,因緣既成熟了,人間菩薩投入人群,就是這樣把握因緣布善種子,一切佛法既成熟了,這善的種子及時來播種,粒粒種子不斷延續,不斷延續,時間經過歷劫不壞。人人修行都是從第一念心開始,所以我們常常說「發心如初,成佛有餘」,我們要時時保護好最初那一念心。所以只要這粒種子播在我們心田,自然就會時時去耕作,勤耕耘,這就是修行者、有緣者,因緣成熟的人。菩薩在人間受佛陀的法,用在人群中,也要觀機是否成熟了?既成熟,他們就會即時布善種子,因緣若不成熟,其實,即使是一播種的人也要等待季節來時,什麼季節就種什麼樣的種子,這就如農夫、修行者或者是菩薩,在人間也要等時機,這樣才有辦法去度眾生。

  看到人間有人一時的念錯了,一念之差,行為偏錯了,就走入看守所或者是監獄之中,由不得自己要服刑。一群的人間菩薩,早上看到資料,有花蓮的看守所,長年來,不知是幾年了,慈濟人一直定期到看守所去,與他們分享佛法,從世間所見、所聞,一念偏差,千步錯,真實的故事說給他們聽。在服刑中的人,他們聽到這樣誠懇真實的人間故事,他們聽,他們感動,反省自己,不就如外面這樣,現在還在外面迷茫中的人一樣嗎?同樣自己也曾犯過,對父母不孝,對妻兒虐待,不守責任,花天酒地,就是這樣走來的路,才會今天在看守所或是在監獄中。過去自己在犯錯時,不知道這樣是錯誤的,現在在服刑中,失去了自由,聽到外面的訊息,自己反省自己,現在聽到不就是自己的過去嗎?從內心起了懺悔,反省。其中有一位,台中的看守所,一位年輕的服刑人,他說他就是從年輕就一直覺得,外面的誘引,給他很大的吸引力,所以,一不小心,就與他的朋友群去吸毒了。吸毒,一吸下去之後,就開始行為等等不能自己,所以做了不少忤逆父母,與在社會中(壞朋友)混在一起,現在失去了自由,想到他的父親得了癌症,尤其是最後一口氣時,還在念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在監獄中,無法去看父親最後一面,這種心靈的煎熬,自己覺得這是不孝,且很後悔,但後悔也來不及了。

  因為現在又聽到慈濟人定期去關懷時,尤其是那一分真誠,真誠、愛的表露,一直希望他們能夠改往修來,又想到自己。所以他們很認真,如何能改變自己,將來出獄了能夠彌補他的母親。所以現在他都用靜思語,寫信向母親懺悔,用靜思語與母親互動,現在母子已經很貼心了,過去母親對這孩子已心灰意冷,不想理這個孩子,但是現在,母子雖然分隔於鐵窗裡面與外面,但是心已經連貫起來了,用靜思語來作為一條線,將母子的心牽起來了。一直表達,只要他服刑他的成績若很好,就能提早出獄,能盡為人子的責任,孝順母親,彌補過去;不只是要孝順,還要投入人群做善事。如這樣,一顆種子若成熟,歷劫不壞、道心堅固,真的是歷劫不壞。花蓮監獄的所長也很感動,感恩慈濟人這樣定期進去,一群同學已經完全改變了,讓他們懂得立志,要學手藝,在監獄中認真學得一技之長,出來後要認真他的事業,他們不論是做工也好,自己的事業也好,內心已經準備好了,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他們將他們的作品送來到精舍。

  例如用我們精舍的建築物做參考,他們用很細膩的手工,慢慢去雕,慢慢去刻,感覺那手工藝,模型做的唯妙唯肖。這個東西,這個作品,看到放在我們的廊道中,人人主來就能看得到。只要有心要學好,這雙手能做出了這樣微細,這樣精巧的東西出來。這是在監獄中做的,他只是看到相片,就按照相片自己去畫、自己去雕、自己去刻,變成了立體,迷你型的小靜思(模型)。看到此物,我打從內心震憾,也很感動,過去這二隻手,說不定做了很多很多不對的事,現在接受了法,菩薩觀機逗教,因緣成熟,人間菩薩走入監獄,用團隊的精神,用真誠的愛去輔導他們,啟發出了他們內心的良能,發揮出雙手的工巧,做出了很多很細膩的巧工藝品。還有,有的人寫字,所寫的字有很多種,都有辦法寫出來,不同的字形,寫得很大張,不同的字型,寫《心經》都送回精舍。這樣來表達出他們接受了慈濟人,人間菩薩真誠的愛,長期的陪伴,這智慧如雨露一樣,滋潤他們的心地,讓他們的心田,已經粒粒的種子纍纍成熟起來了,他們的感動,他們的感恩。

  (還有)寫信來,文章寫得很好。在最近紛紛擾擾這個時候,他們說:「過去慈濟人,菩薩進來牽我們的手,現在換我們用真誠的心來溫暖慈濟人的心」。人間就是這麼的溫馨,人本具佛性,犯錯的心,只要因緣成熟,還是一樣能受感化,能受度,這樣將他度化過來,從錯誤的彼岸將他度到循規蹈矩的此岸來。讓他在此岸好好準備,準備到清淨無染,到佛的境界,在這當中的此岸,就是學菩薩道,他們已經發心他們已經立願,將來服刑圓滿,他們絕對要入人群去度眾生,這就是菩薩要經歷很多的困境、坎坷的人生,走過了步步艱難的路,他們已經踏上了平坦的心靈道路,這真的讓人感動。所以「菩薩修行以智慧觀察成熟者,一切佛法既已成熟歷劫不壞」,只要善念的種子,趕緊將它播種,時機到的時候,自然因緣成熟,就譬如火性之熱,能使依地所生,大地若沒有熱能,種子播下去也發不了芽,因為冰凍,所以種子發不了芽。譬如我們的大地需要有火性,火性來自於太陽,來自於草木、叢林等等很多,就是互相循環,有這個大空間,在這個宇宙間,太陽在這大空間中成就一切萬物,一切萬物也有它含藏的火性,就像木,像石。有的人鑽木取火,我們看到石頭若相擊時就冒出火花,這都含藏著火性之熱等等,所以這大地就能成長萬物,「一切種子及諸藥草等皆悉能成熟」,這就是大地互相的生存,互相的利益,那就需要天地四大調和,在這大空間中,這就是要合理,一切理會合成事,那就需要佛法。我們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前面這樣說,說眾生各住本位,不管是大樹、小草,各住本位。確實,佛陀能夠全部瞭解,差不多是什麼樣根器的眾生,不論是植物或者是動物,有情、無情,佛陀的智慧能夠觀察一切,種種無礙。我們昨天說過了,卉木叢林、諸藥草等,雖然它們只是需要雨露,各個受雨露,應自己根器來接受。這還是在受法,接受法,適應自己的根機。再接下來的文就這樣說;

經文:「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經文簡釋:「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
*一相者,眾生之心體,詮一實之真如也,一味者,如來之教法,詮一實之理也。
*一相者,眾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詮一理,是一雨也。


  如來知道一切就是「如是一相」,瞭解了,瞭解天下萬物一切。「一相、一味」。其實,「一相」就是「眾生之心體」,眾生心,眾生體全都共為一相,這「一相」就是真如本性。這是如來所知一切眾生,就是一真如相,共同就是這樣。但是「眾生之心體,詮一實之真如也」。眾生,不同的眾生,不同的性,所說的性就是習性。我們人類一樣叫做「人」,但各人有各人的習性。這個人的脾氣很好,那人的習性很不好。同樣是一個人,千萬般不同的心性、心體。但是儘管如何的不同,卻是內心含藏著,就是「一實之真如也」,我們人人都有真如的本性。「一相」,就如雨水的相,就是水,雖然它叫做「下雨了」,其實是「下水」了,客家話說「落水」,就是落水了,而我們說「下雨」,所以是水,同一個相,這就是真如。這個法,這種真如就是道理,真如就是真諦,這個真諦道理人人本具。所以,「一相」。水的性,那個相就是水。一樣的道理,人人各人有不同的習氣,本性還是清淨真如本性,所以叫做「一相」。

  「一味者」,就是「如來之教法」,就是含藏著一實之理。雖然是淡淡的水,我們人都不能缺少,若缺少水分,可能我們生命再活也沒多久了。人不能缺水,大地,這顆地球也不能缺水分,地球若缺少了水分,這顆地球就是乾枯的地球,不只是人類消滅,連山河大地也完全枯萎掉了,都沒有了,現在科學家在探討的星球,(很多)都是乾枯的星球,因為它缺水,缺水所以沒有生命、沒有動物、沒有植物,這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一味者」就是水,水就是道理;就如雨一樣,雨水能滋潤大地。所以,「相」就是水,「味」就是淡水的味道,雖然是淡水,卻能營養一切的生命。我們若是用鹹水來滋潤草木,草木絕對種不起來,它因為鹽分重。土地若有鹽分,絕對種不起來,它需要清淨的淡水,就像人真正是需要水一樣。

經文簡釋:「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
*「解脫相」:言無生死之相也。
*「離相」:言無涅槃之相也。
*「滅相」:言生死涅槃之無相,其無相亦無。即非有無之中道。

  「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解脫相就是「無生死之相」。人之所以苦,就是苦於我們有生老病死,這生老病死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煩惱,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很多很多的苦都是在生死中。這個過程的形相,實在是千差萬別:我們自己一個人,我們從幼年、少年、中年、老年,這種人間過程,這個過程,人事物來折磨我們,人間煩惱,彼此之間五陰熾盛,這種色、受、想、行、識,讓我們的心不安,讓我們心受苦難,這樣折磨我們,都包括在生死中。在生死,生與死之間,千差萬別,身的形相、心的生住異滅。這種生滅心相,真的是苦。需要法來滋潤我們的身心,這樣才能解脫。解脫,就是解脫生死之相。我們在人間,能夠看得開道理,從生到死這段時間,我們若能接受到佛法,就能解脫。就如剛剛說的看守所或監獄,他們失去了自由,是因為他們在人生過程中,有很多過程,很複雜過程,很煩惱的過程,造了很多錯誤的過程,被人折磨或者是折磨別人,這種過程,這都叫做生死相。在這生死相的過程中,因緣熟熟了,人間菩薩在那地方愛灑,用法去那地方滋潤,將他善良的種子,用法水滋潤他們,讓他能夠將過去煩惱無明熄滅,心地雜草去除,良善的種子茂生,這樣叫做「解脫相」。離開了監獄之後,他們重新做人,解脫了過去煩惱,在這生死中,現在還有機會能入人群,安分守己,造福人群,這也叫做「解脫相」。

  「離相」:言無涅槃之相也。其實,解脫生死叫做寂滅,也叫做涅槃;寂滅就是寂滅掉了那些煩惱,叫做寂滅。我們現在發心,開始就不是要獨善其身,所以,「無涅槃之相」,不是只為了自己要求解脫,我們還要再入人群。我不是只要守在我解脫,滅除煩惱而已。我還要利用這個身體入人群去度眾生。所以「滅相」,「離相」再來是「滅相」。解脫之後,離開了這種獨善其身的心念,接下來還要滅相,那就是「生死涅槃之無相」。已經生啊、死啊,我們已經離開了,撥開了,我們現在接受了佛法,我很堅固,歷劫不壞的種子,我發心如初,這念心很堅固;我已經發心,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還有發四無量心,大慈悲心,這樣會合起來,願意再來人間。所以,「生死涅槃之無相」,已經很自在了。「其無相亦無」,連無相也沒有了,那就是完全輕安自在,今生此世、來生來世,以堅固的道心,乘法來人間:像這樣,「即非有無之中道」,你們一直在讀《無量義經》,「非有」、「非無」(「其身非有亦非無」),這就是菩薩道,這叫做「滅相」。

經文簡釋: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涅槃之相離一切之相,謂之寂滅相。
*「方便品中」: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我們要一直到達究竟的程度,我們現在學菩薩法,我們要堅定我們的道心,我們一定非到成佛不可,就是一直要到佛的境界。菩薩是成佛的過程,所以我們現在不是獨善其身,我們要兼利他人,到達「究竟涅槃常寂滅相」,到佛的境界,所以「終歸於空」,我們完全都不執著了。大宇宙間,這個大空,包容天下萬物一切,這究竟,天體宇宙,我們的心,心體與天體合一,這種究竟,它就都沒有變了,所以「涅槃之相,離一切之相」。什麼叫做「涅槃」?「涅槃」的意思就是要離一切相,沒有人相、我相,沒有壽者相等等,一切的相都要破除,到寂滅相。寂靜清澄,我們要志玄虛漠,那就是如虛空天體一樣,這就是「究竟涅槃常寂滅相」。

  所以在〈方便品〉中,我們還記得嗎?「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法,本來常常都是自寂滅,所有的道理、所有的法,全部就是這麼的大自然,這麼的寂滅,一切萬物都是因緣會合來的,因緣若分開了,就沒有這些形相再來會合,一切歸於理,一切歸於空。沒有因緣來會合,就沒有你我事物的煩惱了,因為你我都有與父母的因緣牽連,所以我們永遠都有我們的父母。《父母恩重難報經》,佛陀說:「阿難,你看,那一堆白骨就是我過去生的父母,我父母的骨頭累積起來如一座山一樣。」每生每世都是有父母的因緣而來。佛陀他生生世世有父母,但是他生生世世都是來度父母、度天下人,上求下化,乘願再來,去來無相。他就是用真理,乘如是法而來人間度眾生,這樣叫做如來。所以說,法本來常自寂滅相,借因緣來人間。

*如來知是實法終歸於空者,以是法究竟圓滿畢竟空寂,所謂至究竟菩提真空妙有。

  「如來知是實法終歸於空者」。如來就是已經很瞭解了,實相法還是歸於空。就如天空下雨,(是因有)蒸氣;太陽的熱氣(照射),成為蒸氣,回歸天空。同樣的道理,雖然雨水下在大樹、小草、天地萬物,同樣的,(蒸發成為)蒸氣(再)回收還是(到)天空裡。所以說,一切實法終歸於空。「以是法究竟圓滿畢竟空寂」。因為這個法真正是究竟圓滿,最圓滿的法就是這樣畢竟空寂,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法。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心離開紛紛擾擾,那種污濁、濁氣沉沉,這樣壓迫著我們的心,這麼苦?我們要如何學,能夠學會了真正不被困擾、紛紛擾擾、莫須有的煩惱,這樣濁氣沉沉拿來我們的內心裡,這麼的苦?現代人就是因為在這種是非惡濁,他們將這個虛擬、虛幻,當作是真實,所以迷在虛幻的境界裡,煩惱就變成憂鬱,人心就不安定。人心不安定,看,一些人到底怎麼了?怎麼會有憂鬱症呢?是不是家庭有問題?是不感情有問題?是不是等等….?都沒有問題,要不然是為什麼?怎麼會這樣躁鬱?為什麼會憂鬱呢?

  「看到的、聽到的,紛紛擾擾事情這麼多,我們很擔心,很困擾我們的心,所以我的心不安。」這樣成了憂鬱的人,很多啊!這是讓我們很擔心的事情。這叫做五濁惡世中的「見濁」,這種見解,看到虛幻不實,他以為實,所以污染了他的見解、他的成見、他的心思,所以見解就會偏差。這是「見濁」。「見濁」出在哪裡呢?出在「眾生濁」。紛紛擾擾的眾生,這種眾生,人人都各有薰染來的煩惱,所以又有「煩惱濁」。煩惱濁在眾生濁中產生出來,污染了人人的見解,這樣有病了,這種病是心病,很危險,會惹成身病,叫做「命濁」。「命濁」,眾生的生死,「命濁」來自哪裡呢?那就是劫,在這個時代,所以構成了濁氣重重,濁氣很重,影響了眾生的心態。現在我們很需要的就是佛法,佛法來洗滌我們內心垢穢,讓我們能夠清楚,清楚如何解脫?用法,一相一味的法,能夠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解脫一切的煩惱,離開煩惱,甚至連我們自己,求自己的解脫,就離開煩惱,走入人群去,用堅定的道心在人群中淨化眾生。人人淨化,社會祥和,這樣才是真正「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這個道理,歸於人心,人性本善真如,這就是「法究竟圓滿畢竟空寂」。所以「所謂至究竟菩提真空妙有」。

  法,不要只是執著於「空」,我們要離一切相,我們要解脫,我們要滅掉我們的人、我相,所以我們唯有將法帶入人群去,這樣才有辦法提升人人,從錯誤的道路回歸入菩提大直道,這才是真正我們要學的真空妙有。若執在「有」,就只是有我自己,修行去除煩惱、解脫生死,這是執「有」;若是執「空」,一切皆無啊,我還要做什麼?不需要再去貪著人間事,不必再惹來人間的事物,所以這樣就是偏空了。我們應該要知道,人世間的一切都是佛陀所愛的,如一子般。三界導師、四生慈父,眾生受濁氣所包裹起來,佛陀怎會不擔心呢?所以佛陀需要人人去除煩惱,還自己清淨的心,並用清淨的法入人群、度眾生,這是佛陀最期待的,所以我們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3/28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