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4/15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4/1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4/15晨語簡記   2015/04/15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4月 15, 2015 4:59 pm

20150415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我觀一性平等,

視怨親皆平等,

恒為說法平等,

如為一多平等,

常演久近平等。



  平等,這是佛陀他對一切眾生皆為平等,就是有這個平等心,所以能這一大事因緣在人間展開。佛陀無始以來,生生世世難道不就是為這種一大事因緣,要讓大家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人人與佛平等,眾生就是因為不平等,所以心起了很多怨嫌、煩惱等等,造作很多人間悲慘、苦難的事情,若眾生能夠透徹平等的道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彼此感恩,平等的愛,這樣人間不就是淨土嗎?佛陀在努力,努力要讓人人心能平等,所以他用很長的時間來來回回,無非就是為這件事情,所以佛陀這樣說,「我觀一性平等」,佛陀覺悟那剎那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這是佛陀成佛所體悟,從他的口中說出來,脫口而出,這句,第一句話。就是眾生人人本具佛性,只是因一念無明,這一念無明,所以讓我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了期,不斷複製煩惱、不斷沈淪,苦不堪。所以人人與佛同等,卻是一念之間沈淪在五道四生之中,所以佛陀要我們能夠透徹瞭解。人人一性,就是佛性,佛性平等,這是佛陀看待眾生的智慧,他的覺悟體性,以智慧大海來看待眾生。



  他「視怨親皆平等」,佛陀他對眾生都平等,那怕是冤家,或者是至親,他一視同仁,同樣平等。寬恕眾生,教育我們好好彼此寬恕。自古以來,這種心態不平等,不平衡,或者是怨、嫉、妒,這種對人有怨、有嫉、有妒,有妒這種的心,那就容易造作對人的殺傷,不論是殺或是傷害,就造成了冤。這種冤仇,就累累綿綿,這輩子報不到,下輩子來報,這實在是解不開的因緣果報,所以有這冤或者是親,冤親債主就是這樣一直纏下去。



  如果能懂道理,那就是平等,一時的錯誤所造成的,不要冤冤相報,「冤可解,不可結」,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就是寬恕。用開闊的心來寬恕對方,這不是做不到,只要一念轉,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我們過去也講過了母愛,兒子被殺害,仇人在面前,她能挺身而出,代替那位殺害他的孩子,當對方,罪人,對面法律制裁,她挺身而出願意原諒,這種偉大的母愛。不只是愛自己的孩子,連別人的孩子也是用同理心。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別人的母親跟自己的心也是一樣。這也是在兩年間有這樣的故事。不是故事,是很感動的人的時事。那就是有兩個家庭,一對夫妻,都是年輕人,這對夫妻的太太,跟另外一位的男朋友總是感覺談得來,所以產生感情,這個婦女的先生知道這個消息了,心起了怨,所以就邀了太太的弟弟,與另外一個朋友,就到了對方的家庭。對方那個家庭,那一天父母與這位年輕人在大廳裡,這三個人,那位婦女的先生帶著兩位,這樣來的怨氣沖沖。進來到屋裡面,動手就打人,所用的棍子都是致命的東西,不管是拳頭打、棍子打,或者是用腳踢,父母在前面,如何的攔阻,希望能解圍,也不知道他們的兒子跟人家結什麼怨?而且跪地哀求。但對方就是不管父母的哀求,總是用手,力道很重,所以這樣活活在這對父母面前將這個孩子,活活打死了。



  之後,官司開始(審判),這對父母孩子已經往生了,這對父母的心痛無法形容。官司在進行,這三位年輕人就是要被審判。那個主嫌,就是他的母親,對方這位殺人的母親,主犯(的母親),就來到被殺害者的這個家庭,用很至誠的心來向這對父母懺悔,他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孩子呢?為什麼這麼狠毒,出手這樣的重?向這對父母表達出她做母親,她的孩子對對方的孩子,這麼狠的心將之打死,這個母親向被打死的那個孩子的母親,表達出那一分視同自己的孩子被打死般,覺得她的孩子這種行為絕對是不對的,應該要受判刑。那個孩子被人打死的母親看到對方這位母親,雖然非常誠懇的表達出了失去孩子那分愛,心碎掉了,那種心還有罪惡感,她自己的孩子去打死人了。所以這位被害者的母親,就是對殺害者的母親,心起了悲愍心,覺得:我的孩子被害被殺,死,就已經死去了,雖然捨不得,但是對方這位母親的孩子打死人,到底罪要判多重?不知道;尤其是孩子所造作的事情,母親的罪惡感要帶一輩子,要如何面對大眾呢?反過頭來被害者的母親來安慰殺害人的母親這念心,這樣寬恕這位母親,同時她也向這位母親說:「我不要再追究了,希望法律能判你孩子的罪輕一點,如果定案進監獄之後,我會去看探監,我會去看他。」安慰這位殺人者的母親,要她寬心。



  像這樣,過了之後,結果這位殺人的主犯被判八年多,他的舅子判七年多,朋友則是判幾個月,就在監獄之中。這對父母,被殺害者的父母去探監,不埋怨,還是用很多道理輔導他,這樣心平氣和,表達會原諒他,但是在監獄中要好好懺悔,這絕對是不對的行為。過了之後,在監獄裡這位受刑人就寫了一封信出來,這對父母看到這封信,覺得人如果有懺悔就可以了,把他當作兒子一樣,也常常去探監。這就是平等,冤親平等,「冤可解,不可結」,把這親仇,殺子之仇,能很快就這樣撫平,這就是有一顆寬闊的心,知道道理,將心比心,對方母親的心,自己失去孩子的心,孩子死就已經死了,雖然絕望,但是恢復這一分心痛,還是人人同情。殺人者的母親,這一念心就是跟那位失去孩子的心一樣,卻多了一分抬不起頭的罪惡感。所以這位母親與對方這位母親,就開始有這分互相膚慰、彼此鼓勵。



  我覺得,過去經典有很多感人、覺悟的故事,卻是在我們現代,這個世代中還是有這樣,這樣的大根器,有辦法將道理入心來,能怨親平等,這實在是很不簡單。所以道理,道理古今是一,道理是一條大道理,這條道理若能實行那叫做覺悟,這是體悟道理的真諦,所以,這就是佛陀來人間所要講的法,所以「恆為說法平等」。佛陀時時在人間就是要講這道理,讓大家能身體力行,用愛鋪路,讓他很平坦,人人願意走進來,走進了這條菩提大直道,這樣人人能夠互相相通,在這平等,一性平等的道理。「如為一多平等」。佛陀對一個人也同樣說大法,對很多人也同樣說平等大法,就是一乘實相的真理。對一個人是這樣說,對很多人同樣也是這樣說。所以「常演久近平等」。常常演說,引述過去無量數劫,很久很久以前的道理,因緣、本生,未曾有法等等,這是佛陀講過去,也為我們講那個時候的未來。佛陀在世,那就是在那個時候說的法,說過去,說現在,延續到未來。



  佛陀的法還是在人間,我們現在受用,我們接受佛法,我們也在身體力行中,所要力行的就是平坦大道路,那就是一乘平等,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在這平等法。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生慈悲、憐憫,普遍平等這是佛心。一切眾生就當得佛的智慧,所以這樣也是平等。我們現在跟二千多年前的佛弟子,所受的法應該也是都平等,因為佛陀他愛的法,這種大愛無私,在那時候說,就這樣一直流傳到現在。同樣的,我們能接受,沒有減少,不願意接受的,只是看經典也無法增加。看經典,要自己接受,要身體力行,否則千經萬卷讓你唸再多,法沒入心,不能實行,其實也沒有用,所以我們學法,要用在生活中。前面的經文就這樣講:



經文:「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







  「為大眾說」,就是過去,「安穩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淨化,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前面的文我們已講過了,佛陀是世尊,是「無能及者」,他要安穩眾生,所以出現在人間,大家應該還記得。昨天我們又說過了,佛陀是為大眾說法,甘露淨法,因為眾生心地已經是乾燥了,懊惱熱悶充滿了心。現在的人,人口又多,競爭很多,生活經濟的競爭,現在人的生活與跟過去的人的生活完全不一樣,過去的人的生活就是在大自然境界中,靠自己的勞力用功作工作來生活;現在的人人口多,靠腦筋在做事情,靠講話、靠腦筋,很少人願意靠勞力,現在願意用身體勞力付出機會也越來越少,因為科技發達都是機器化,其實也沒有什麼粗重的工作。但是,現在的人更是無法接受粗重,或者是工作做久一點也不可以,現在的人已經計較時間、計較付出,動腦筋。所以這個社會與過去已完全都不一樣。這樣平坦的道路,要去走的機會會比較少一些,因為大家所動的腦筋,不是用愛鋪路的精神,是在鋪利害,要如何得到利益?要如何….,總而言之,現代的人生那個心念好像很懊熱、乾燥,所以懊惱悶熱,應該這都是在現代人的內心。



  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已經密雲降雨,一直在滋潤當時、現在、未來,這就像甘露的淨法來滋潤眾生的心,過去是這樣,法是一味,「其法一味」,「一相、一味」,歷千古而不變,還是這樣的法,解脫、涅槃以一妙音,就是從佛陀口出,演暢很多的道理,就是為大乘,所說的都是大乘法。而作因緣,就是那時候說的法要留在未來,所以還是「而作因緣」。因為這大乘法是我們未來這個時候,還有未來的未來,最需要的就是一乘實法,那就是大乘法來作因緣,在二千多年前,佛陀還是為未來,要如何施法在末來,作這個因緣讓我們來聽,讓我們瞭解。下面這段文說:



經文:「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恒為一切,平等說法。」



經文簡檡: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一性平等,無高下淺深等之別,故曰平等。

*天平等,故常覆。

*地平等,故常載。

  這就是表示,平等就是平,沒有高低、淺深的差別,法都是一樣,就是一乘大法,都是平等,沒有說哪一部經是很高深的,哪一部經是很深奧,其實佛口所出,每一個法都是要深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能夠體會這個道理,希望我們人人瞭解道理,深入我們的真如本性,看我們的根機,他用的法,用意都平等,只是我們的根機就要用這樣的方法,分別名相叫做大小乘。同樣的道理,其實人人平等的法入心,有的人體解很深,一語道破千年法,聽到一句話,「我瞭解了,現在是這樣,過去也是這樣。」就像現在說,晚上的光明是來自哪裡呢?月亮。月亮它在天空,有圓有虧,虧就是月呈現這樣弦月,就是慢慢公轉自轉,與地球互相的轉動,與太陽互相轉動,行星繞著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所以,天亮是太陽來照我們才天亮嗎?其實是我們地球自己轉,向著太陽。地球公轉、自轉,也轉到背向太陽,那就叫做晚上。這樣公、自轉來到半月,半月就是農曆十五日,十五日就是月圓,十六日更圓,就是隨著日子轉,就慢慢地月亮被地球遮蔽了,背向了太陽,在地球另一端,所以地球自己遮月,所以會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天空中的太陽、月亮。



  太陽永遠不變,但是月亮會變,月會變,有圓有虧,這就是地球自轉、公轉。這就是道理,天文地理就是這樣,我們若瞭解,道理就是這樣完全,佛陀他向我們說,能夠瞭解的人,「我瞭解了」。所以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平等,根機較深的,說一項道理,天文地理都透徹,千年以前是這樣,也是日、月跟地球,這全都是不變的道理,這叫做平等。是我們自己的心,像地球這樣自己轉,其實不論是日光、月光,它本來就是這樣,只是我們自己自轉。所以說起來,學佛,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機。但是「一乘平等」,人人本性平等,應該瞭解了,就是無明去除,智慧增長。



  所以,「天平等,故常覆」,因為天平等,我們覺得天覆蓋之下,天永遠都是這樣我們抬頭看天,每天都是一同樣的天,只是有雲、無雲這樣而已,天就是覆蓋。其實天是一個名詞,是宇宙大空間,那是無量窮盡,無形,不過我們抬頭就是看到天,所以,「天平等」,大空間完全是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載」,地也是平等,大地這種載,有載物之恩,不論是山河大地、卉木叢林,或者一切眾生淨或穢,污穢或者是乾淨,全都在大地上。大地任勞任怨,不斷供應給眾生,眾生這樣毀壞大地,它也是這樣的忍耐,所以這就是大地它的平等,包容的大愛。所以「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佛陀他就說,怨親都是平等,他對眾生說法全部也都平等,所以這就是佛陀的大心,一切都是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就像大地,眾生對大地這樣的毀損,大地還是同樣,這樣忍辱負重,運載大地上的一切。



經文簡釋:「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

*「怨親平等」:無有愛憎怨親,願一切眾生,捨愛憎心,斷貪恚結。

*「無有彼此,愛憎之心」;眾生則有彼此憎愛。

佛心平等,一切皆無愛憎之心差別之心。



  所以佛陀他又這樣說,「我無貪著」。我來世間一切的付出,沒有什麼得失,「無貪著」就是沒有得失之心,他只有平等的愛,沒想要從眾生身上得到什麼好處,他沒有,他只是希望眾生人人接受大法,人人與他平等,體悟宇宙萬物的道理。所以他用「冤親平等」,「無有愛憎怨親」,就是全都平等,沒有他特別愛的。看,身為太子,一個國家的父王與他的臣民,他都願意辭親割愛,愛的家庭都棄除了,所以為的就是要在眾生。他雖然出家,他也成佛,他的釋迦族也是被滅,他也沒有怨。雖然也盡了一分之力,知道因緣果報,琉璃王要滅釋迦族,他只是盡一分之力,三次坐在國界的地方,琉璃王這樣放過,只是能夠止一時,無法永遠保護它。所以迦毘羅衛國也是被滅族,被滅國了。他還是同樣寬心,還是愛,這種的平等。所以沒有愛憎怨親。



  「願一切眾生,捨愛憎心,斷貪恚結」。就是只有一個心念,希望人人能與佛陀同樣的心,佛陀有辦法這樣忍辱負重,負責為眾生,人人能去除煩惱,為眾生說大法,只是為了這樣,他所走過的路,在佛在世時,受多少的無明迫害。有很多眾生,不同的宗教,或者是有嫉妒恨意的人,包括他自己僧團裡,也是王族中的堂兄弟,出家之後也是背叛了佛陀,唆使琉璃王,所以才會造成了滅除釋迦族的事情(修正:詃為惡臣耶利唆使琉璃王滅釋迦族)。一位想要當新佛,一位想當新王,所以才會造成那麼慘絕的事情。所以佛陀說應該要捨,捨去了愛憎的心,甚至要斷,斷了貪恚結,心裡不要有結了這種煩惱。「無有彼此愛憎之心」。眾生就有彼此憎愛,這種心一定要去除,眾生有,但是佛心就是平等。眾生離不開愛憎的心,但是佛心就是平等。所以「一切皆無愛憎之心差別之心」。沒有,這就是佛心。所以佛陀用他的心來講說,要引導眾生放棄這分愛憎之心,這就是佛陀將心比心來教育眾生心,這就是佛的愛。



經文簡釋:

「我無貪著,亦無限礙」;如來無有貪愛取著慳吝之心,亦無限隔滯礙之相。



  又說「我無貪著亦無限礙」。就是「如來無有貪愛取著慳吝之心」。佛的心已經是心包太虛了,等同虛空,所以佛已經「無有貪愛取著慳吝之心,亦無限隔滯礙之相」,沒有限於哪一個空間。所以佛法雖然是從印度發起,但是他傳法在普天下,我們能有佛法,要感恩的人很多。佛在印度,在印度能夠結集經典,在我們中國,多少高僧大德這樣去取經、譯經,將佛法能譯成了種種的文字,讓我們能了解。所以「亦無限隔滯礙之相」,都沒有障礙,不論是形相,不論是空間等等,不論你是什麼樣國土的人,我們的人種族都不同,不同的人種族接受佛法,同樣沒有滯,沒有障礙,不會停滯,也不會受障礙,全都能接受。因為法經過文字翻譯,讓我們能體會了解,綿延流長,無障礙。



*「我無貪著」;不堅大法。此無貪法,是善種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本,故名無貪著根。

*「亦無限礙」;不存嫉妒。



  「我無貪著」,就是說「不堅大法」。「此無貪法」。佛對法都了解,沒有守著法,「能成佛,只有我單獨成佛」,他不是這樣,他「我已經成佛,我瞭解人人都能成佛,應該人人要得到這個成佛的大法」。所以他完全沒有慳吝。有人說留著祕方,藥物,這是祕方,能救人的東西,為何要祕方呢?應該要公開啊!能救人。佛陀的心,法就是公開,沒有慳貪。所以「是善種性」。這就是我們人人本具,善種性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本」。能夠無量的善法根本,我們能普遍人人本具,就是無量善法的根本,能為天下眾生,我們受法、傳法,這是我們的根本,「故名無貪善根」。善根人人本具,善根回歸到我們最透徹,就是真如本性,這是佛的大法,所以要啟動大家的善根,所以,善根若啟動,受法、傳法,就無有限礙,也「不存嫉妒」。



*謂妒賢嫉能,自是他非,見人修善反生嫉妒,而不能學如來正法,是名嫉妒重障。



  我們人都是「嫉賢妒能」,若有「嫉賢妒能」,這個法,我們知道的法,我們擔心他比我們更厲害,所以我們就不要傳給他,這樣不對。我們要看到賢能的人,我們要趕緊將我們瞭解、我們知道的,我們要趕快傳,這叫做培養人才,這叫做傳承,這也叫做傳法脈。知道的,沒有不肯說的,就是知道一定要說,這叫做傳法。要不然就是「妒賢嫉能」,我們不要有這樣的心,樣樣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不對,以為自己比較優秀,別人差我還很遠;或者是別人公推「某某人很優秀」,自己認為「我也差不了多少」。這種都一直要認為自己不輸給人,這種的心態就不對。



  「自是他非,見人修善反生嫉妒」。看人在修善法,自己不去做,還要嫉妒別人。要嫉妒人的,就生長了很多是非,那種流言蜚語很多,這種造謠誹謗,都是從嫉妒心開始,擾亂了人心,這是很可怕。斷人的善根,實在是很困擾,困擾人間。佛陀很期待我們人人要去除嫉妒的心,人人要修善根,我們的善根要扎深,不要善根不深,聽到嫉妒的人在流言蜚語,這樣就會造成了人間的混亂。自己不肯修,還起嫉妒心,「不能學如來正法」。不肯接受這個正確如是法,如來如是法,正法他不肯好好接受。「是名嫉妒重障」,這就是很重的障礙。



經文簡釋:

「恒為一切,平等說法」;說法平等。

常為一切以平等心說無相法。



  所以佛陀「恆為一切,平等說法」,就是說平等法,「常為一切平等心說無相法」。佛陀來人間,無非就是為眾生來鋪平我們的心路,因為我們的心路就是坎坷不平,我們自己很多事情都是自障礙,自己障礙自己,就如我們自己地球自轉,日月在虛空,光明是永恆的,看我們自己的心是不是要轉向光明,或者是轉向黑暗?這要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大根器來接受大法?佛陀既然法雨普降了,我們的心地,到底我們耕耘多大片?我們若大片的心地,發大心,自然你這一大片的土地通通都受潤;你若不肯好好耕耘,就只是開闢這一小塊而已,那就是這一片小心地,就是受這樣一點點的法。「一切唯心造」,法,一切都平等,不要有怨親的分別。我們若有怨親心,也有嫉妒心,自己又不肯修行,還要嫉妒別人,若這樣,造業障礙很大,自己障礙,障礙他人,障礙他人,自己重障礙。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4/1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4/15晨語簡記   2015/04/15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4月 16, 2015 5:09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四月十五日星期三)

 

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不論從那一個角度看,真如本性都是平等的,法也是平等的。

「眾生就是因為不平等,所以心起了很多怨嫌、煩惱等等,造作很多人間悲慘、苦難的事情,若眾生能夠透徹平等的道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彼此感恩,平等的愛,這樣人間不就是淨土嗎?」

「佛陀時時在人間就是要講這道理,讓大家能身體力行,用愛鋪路,讓他很平坦,人人願意走進來,走進了這條菩提大直道,這樣人人能夠互相相通,在這平等,一性平等的道理。」

上人今天開示不平等造成的問題,讓我對於平等慧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化解不平等就是要用愛鋪路,今天總算明白上人常常講的用愛鋪路。我用下表說明我的體會。原來,愛的四要素與實踐愛的四要素與慈悲智慧是相通的,原來,尊重就是平等慧,尊重只是最基本的,做得好就是全套的了解、關懷、尊重、責任等等。

 

用愛鋪路,走向菩提大直道


愛的四要素

了解

關懷

尊重

責任

慈悲與智慧



(平等)


實踐愛的四要素

關心

耐心

自律

專注

 

愛的四要素與實踐愛的四要素是佛洛姆所提出。

 

就如我們自己地球自轉,日月在虛空,光明是永恆的,看我們自己的心是不是要轉向光明,或者是轉向黑暗?這要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大根器來接受大法?

佛陀既然法雨普降了,我們的心地,到底我們耕耘多大片?

我們若大片的心地,發大心,自然你這一大片的土地通通都受潤。

 

 

我觀一性平等,
視怨親皆平等,

恒為說法平等,

如為一多平等,

常演久近平等。


  平等,這是佛陀他對一切眾生皆為平等,就是有這個平等心,所以能這一大事因緣在人間展開。佛陀無始以來,生生世世難道不就是為這種一大事因緣,要讓大家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人人與佛平等,眾生就是因為不平等,所以心起了很多怨嫌、煩惱等等,造作很多人間悲慘、苦難的事情,若眾生能夠透徹平等的道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彼此感恩,平等的愛,這樣人間不就是淨土嗎?佛陀在努力,努力要讓人人心能平等,所以他用很長的時間來來回回,無非就是為這件事情,所以佛陀這樣說,「我觀一性平等」,佛陀覺悟那剎那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這是佛陀成佛所體悟,從他的口中說出來,脫口而出,這句,第一句話。就是眾生人人本具佛性,只是因一念無明,這一念無明,所以讓我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了期,不斷複製煩惱、不斷沈淪,苦不堪。所以人人與佛同等,卻是一念之間沈淪在五道四生之中,所以佛陀要我們能夠透徹瞭解。人人一性,就是佛性,佛性平等,這是佛陀看待眾生的智慧,他的覺悟體性,以智慧大海來看待眾生。

  他「視怨親皆平等」,佛陀他對眾生都平等,那怕是冤家,或者是至親,他一視同仁,同樣平等。寬恕眾生,教育我們好好彼此寬恕。自古以來,這種心態不平等,不平衡,或者是怨、嫉、妒,這種對人有怨、有嫉、有妒,有妒這種的心,那就容易造作對人的殺傷,不論是殺或是傷害,就造成了冤。這種冤仇,就累累綿綿,這輩子報不到,下輩子來報,這實在是解不開的因緣果報,所以有這冤或者是親,冤親債主就是這樣一直纏下去。

  如果能懂道理,那就是平等,一時的錯誤所造成的,不要冤冤相報,「冤可解,不可結」,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就是寬恕。用開闊的心來寬恕對方,這不是做不到,只要一念轉,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我們過去也講過了母愛,兒子被殺害,仇人在面前,她能挺身而出,代替那位殺害他的孩子,當對方,罪人,對面法律制裁,她挺身而出願意原諒,這種偉大的母愛。不只是愛自己的孩子,連別人的孩子也是用同理心。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別人的母親跟自己的心也是一樣。這也是在兩年間有這樣的故事。不是故事,是很感動的人的時事。那就是有兩個家庭,一對夫妻,都是年輕人,這對夫妻的太太,跟另外一位的男朋友總是感覺談得來,所以產生感情,這個婦女的先生知道這個消息了,心起了怨,所以就邀了太太的弟弟,與另外一個朋友,就到了對方的家庭。對方那個家庭,那一天父母與這位年輕人在大廳裡,這三個人,那位婦女的先生帶著兩位,這樣來的怨氣沖沖。進來到屋裡面,動手就打人,所用的棍子都是致命的東西,不管是拳頭打、棍子打,或者是用腳踢,父母在前面,如何的攔阻,希望能解圍,也不知道他們的兒子跟人家結什麼怨?而且跪地哀求。但對方就是不管父母的哀求,總是用手,力道很重,所以這樣活活在這對父母面前將這個孩子,活活打死了。

  之後,官司開始(審判),這對父母孩子已經往生了,這對父母的心痛無法形容。官司在進行,這三位年輕人就是要被審判。那個主嫌,就是他的母親,對方這位殺人的母親,主犯(的母親),就來到被殺害者的這個家庭,用很至誠的心來向這對父母懺悔,他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孩子呢?為什麼這麼狠毒,出手這樣的重?向這對父母表達出她做母親,她的孩子對對方的孩子,這麼狠的心將之打死,這個母親向被打死的那個孩子的母親,表達出那一分視同自己的孩子被打死般,覺得她的孩子這種行為絕對是不對的,應該要受判刑。那個孩子被人打死的母親看到對方這位母親,雖然非常誠懇的表達出了失去孩子那分愛,心碎掉了,那種心還有罪惡感,她自己的孩子去打死人了。所以這位被害者的母親,就是對殺害者的母親,心起了悲愍心,覺得:我的孩子被害被殺,死,就已經死去了,雖然捨不得,但是對方這位母親的孩子打死人,到底罪要判多重?不知道;尤其是孩子所造作的事情,母親的罪惡感要帶一輩子,要如何面對大眾呢?反過頭來被害者的母親來安慰殺害人的母親這念心,這樣寬恕這位母親,同時她也向這位母親說:「我不要再追究了,希望法律能判你孩子的罪輕一點,如果定案進監獄之後,我會去看探監,我會去看他。」安慰這位殺人者的母親,要她寬心。

  像這樣,過了之後,結果這位殺人的主犯被判八年多,他的舅子判七年多,朋友則是判幾個月,就在監獄之中。這對父母,被殺害者的父母去探監,不埋怨,還是用很多道理輔導他,這樣心平氣和,表達會原諒他,但是在監獄中要好好懺悔,這絕對是不對的行為。過了之後,在監獄裡這位受刑人就寫了一封信出來,這對父母看到這封信,覺得人如果有懺悔就可以了,把他當作兒子一樣,也常常去探監。這就是平等,冤親平等,「冤可解,不可結」,把這親仇,殺子之仇,能很快就這樣撫平,這就是有一顆寬闊的心,知道道理,將心比心,對方母親的心,自己失去孩子的心,孩子死就已經死了,雖然絕望,但是恢復這一分心痛,還是人人同情。殺人者的母親,這一念心就是跟那位失去孩子的心一樣,卻多了一分抬不起頭的罪惡感。所以這位母親與對方這位母親,就開始有這分互相膚慰、彼此鼓勵。

  我覺得,過去經典有很多感人、覺悟的故事,卻是在我們現代,這個世代中還是有這樣,這樣的大根器,有辦法將道理入心來,能怨親平等,這實在是很不簡單。所以道理,道理古今是一,道理是一條大道理,這條道理若能實行那叫做覺悟,這是體悟道理的真諦,所以,這就是佛陀來人間所要講的法,所以「恆為說法平等」。佛陀時時在人間就是要講這道理,讓大家能身體力行,用愛鋪路,讓他很平坦,人人願意走進來,走進了這條菩提大直道,這樣人人能夠互相相通,在這平等,一性平等的道理。「如為一多平等」。佛陀對一個人也同樣說大法,對很多人也同樣說平等大法,就是一乘實相的真理。對一個人是這樣說,對很多人同樣也是這樣說。所以「常演久近平等」。常常演說,引述過去無量數劫,很久很久以前的道理,因緣、本生,未曾有法等等,這是佛陀講過去,也為我們講那個時候的未來。佛陀在世,那就是在那個時候說的法,說過去,說現在,延續到未來。

  佛陀的法還是在人間,我們現在受用,我們接受佛法,我們也在身體力行中,所要力行的就是平坦大道路,那就是一乘平等,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在這平等法。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生慈悲、憐憫,普遍平等這是佛心。一切眾生就當得佛的智慧,所以這樣也是平等。我們現在跟二千多年前的佛弟子,所受的法應該也是都平等,因為佛陀他愛的法,這種大愛無私,在那時候說,就這樣一直流傳到現在。同樣的,我們能接受,沒有減少,不願意接受的,只是看經典也無法增加。看經典,要自己接受,要身體力行,否則千經萬卷讓你唸再多,法沒入心,不能實行,其實也沒有用,所以我們學法,要用在生活中。前面的經文就這樣講:

經文:「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

  「為大眾說」,就是過去,「安穩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淨化,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前面的文我們已講過了,佛陀是世尊,是「無能及者」,他要安穩眾生,所以出現在人間,大家應該還記得。昨天我們又說過了,佛陀是為大眾說法,甘露淨法,因為眾生心地已經是乾燥了,懊惱熱悶充滿了心。現在的人,人口又多,競爭很多,生活經濟的競爭,現在人的生活與跟過去的人的生活完全不一樣,過去的人的生活就是在大自然境界中,靠自己的勞力用功作工作來生活;現在的人人口多,靠腦筋在做事情,靠講話、靠腦筋,很少人願意靠勞力,現在願意用身體勞力付出機會也越來越少,因為科技發達都是機器化,其實也沒有什麼粗重的工作。但是,現在的人更是無法接受粗重,或者是工作做久一點也不可以,現在的人已經計較時間、計較付出,動腦筋。所以這個社會與過去已完全都不一樣。這樣平坦的道路,要去走的機會會比較少一些,因為大家所動的腦筋,不是用愛鋪路的精神,是在鋪利害,要如何得到利益?要如何….,總而言之,現代的人生那個心念好像很懊熱、乾燥,所以懊惱悶熱,應該這都是在現代人的內心。

  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已經密雲降雨,一直在滋潤當時、現在、未來,這就像甘露的淨法來滋潤眾生的心,過去是這樣,法是一味,「其法一味」,「一相、一味」,歷千古而不變,還是這樣的法,解脫、涅槃以一妙音,就是從佛陀口出,演暢很多的道理,就是為大乘,所說的都是大乘法。而作因緣,就是那時候說的法要留在未來,所以還是「而作因緣」。因為這大乘法是我們未來這個時候,還有未來的未來,最需要的就是一乘實法,那就是大乘法來作因緣,在二千多年前,佛陀還是為未來,要如何施法在末來,作這個因緣讓我們來聽,讓我們瞭解。下面這段文說:

經文:「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恒為一切,平等說法。」

經文簡檡: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一性平等,無高下淺深等之別,故曰平等。
*天平等,故常覆。
*地平等,故常載。


  這就是表示,平等就是平,沒有高低、淺深的差別,法都是一樣,就是一乘大法,都是平等,沒有說哪一部經是很高深的,哪一部經是很深奧,其實佛口所出,每一個法都是要深入我們的心,讓我們能夠體會這個道理,希望我們人人瞭解道理,深入我們的真如本性,看我們的根機,他用的法,用意都平等,只是我們的根機就要用這樣的方法,分別名相叫做大小乘。同樣的道理,其實人人平等的法入心,有的人體解很深,一語道破千年法,聽到一句話,「我瞭解了,現在是這樣,過去也是這樣。」就像現在說,晚上的光明是來自哪裡呢?月亮。月亮它在天空,有圓有虧,虧就是月呈現這樣弦月,就是慢慢公轉自轉,與地球互相的轉動,與太陽互相轉動,行星繞著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所以,天亮是太陽來照我們才天亮嗎?其實是我們地球自己轉,向著太陽。地球公轉、自轉,也轉到背向太陽,那就叫做晚上。這樣公、自轉來到半月,半月就是農曆十五日,十五日就是月圓,十六日更圓,就是隨著日子轉,就慢慢地月亮被地球遮蔽了,背向了太陽,在地球另一端,所以地球自己遮月,所以會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天空中的太陽、月亮。

  太陽永遠不變,但是月亮會變,月會變,有圓有虧,這就是地球自轉、公轉。這就是道理,天文地理就是這樣,我們若瞭解,道理就是這樣完全,佛陀他向我們說,能夠瞭解的人,「我瞭解了」。所以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平等,根機較深的,說一項道理,天文地理都透徹,千年以前是這樣,也是日、月跟地球,這全都是不變的道理,這叫做平等。是我們自己的心,像地球這樣自己轉,其實不論是日光、月光,它本來就是這樣,只是我們自己自轉。所以說起來,學佛,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機。但是「一乘平等」,人人本性平等,應該瞭解了,就是無明去除,智慧增長。

  所以,「天平等,故常覆」,因為天平等,我們覺得天覆蓋之下,天永遠都是這樣我們抬頭看天,每天都是一同樣的天,只是有雲、無雲這樣而已,天就是覆蓋。其實天是一個名詞,是宇宙大空間,那是無量窮盡,無形,不過我們抬頭就是看到天,所以,「天平等」,大空間完全是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載」,地也是平等,大地這種載,有載物之恩,不論是山河大地、卉木叢林,或者一切眾生淨或穢,污穢或者是乾淨,全都在大地上。大地任勞任怨,不斷供應給眾生,眾生這樣毀壞大地,它也是這樣的忍耐,所以這就是大地它的平等,包容的大愛。所以「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佛陀他就說,怨親都是平等,他對眾生說法全部也都平等,所以這就是佛陀的大心,一切都是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就像大地,眾生對大地這樣的毀損,大地還是同樣,這樣忍辱負重,運載大地上的一切。

經文簡釋:「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
*「怨親平等」:無有愛憎怨親,願一切眾生,捨愛憎心,斷貪恚結。
*「無有彼此,愛憎之心」;眾生則有彼此憎愛。
佛心平等,一切皆無愛憎之心差別之心。

  所以佛陀他又這樣說,「我無貪著」。我來世間一切的付出,沒有什麼得失,「無貪著」就是沒有得失之心,他只有平等的愛,沒想要從眾生身上得到什麼好處,他沒有,他只是希望眾生人人接受大法,人人與他平等,體悟宇宙萬物的道理。所以他用「冤親平等」,「無有愛憎怨親」,就是全都平等,沒有他特別愛的。看,身為太子,一個國家的父王與他的臣民,他都願意辭親割愛,愛的家庭都棄除了,所以為的就是要在眾生。他雖然出家,他也成佛,他的釋迦族也是被滅,他也沒有怨。雖然也盡了一分之力,知道因緣果報,琉璃王要滅釋迦族,他只是盡一分之力,三次坐在國界的地方,琉璃王這樣放過,只是能夠止一時,無法永遠保護它。所以迦毘羅衛國也是被滅族,被滅國了。他還是同樣寬心,還是愛,這種的平等。所以沒有愛憎怨親。

  「願一切眾生,捨愛憎心,斷貪恚結」。就是只有一個心念,希望人人能與佛陀同樣的心,佛陀有辦法這樣忍辱負重,負責為眾生,人人能去除煩惱,為眾生說大法,只是為了這樣,他所走過的路,在佛在世時,受多少的無明迫害。有很多眾生,不同的宗教,或者是有嫉妒恨意的人,包括他自己僧團裡,也是王族中的堂兄弟,出家之後也是背叛了佛陀,唆使琉璃王,所以才會造成了滅除釋迦族的事情(修正:詃為惡臣耶利唆使琉璃王滅釋迦族)。一位想要當新佛,一位想當新王,所以才會造成那麼慘絕的事情。所以佛陀說應該要捨,捨去了愛憎的心,甚至要斷,斷了貪恚結,心裡不要有結了這種煩惱。「無有彼此愛憎之心」。眾生就有彼此憎愛,這種心一定要去除,眾生有,但是佛心就是平等。眾生離不開愛憎的心,但是佛心就是平等。所以「一切皆無愛憎之心差別之心」。沒有,這就是佛心。所以佛陀用他的心來講說,要引導眾生放棄這分愛憎之心,這就是佛陀將心比心來教育眾生心,這就是佛的愛。

經文簡釋:

「我無貪著,亦無限礙」;如來無有貪愛取著慳吝之心,亦無限隔滯礙之相。

  又說「我無貪著亦無限礙」。就是「如來無有貪愛取著慳吝之心」。佛的心已經是心包太虛了,等同虛空,所以佛已經「無有貪愛取著慳吝之心,亦無限隔滯礙之相」,沒有限於哪一個空間。所以佛法雖然是從印度發起,但是他傳法在普天下,我們能有佛法,要感恩的人很多。佛在印度,在印度能夠結集經典,在我們中國,多少高僧大德這樣去取經、譯經,將佛法能譯成了種種的文字,讓我們能了解。所以「亦無限隔滯礙之相」,都沒有障礙,不論是形相,不論是空間等等,不論你是什麼樣國土的人,我們的人種族都不同,不同的人種族接受佛法,同樣沒有滯,沒有障礙,不會停滯,也不會受障礙,全都能接受。因為法經過文字翻譯,讓我們能體會了解,綿延流長,無障礙。

*「我無貪著」;不堅大法。此無貪法,是善種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本,故名無貪著根。
*「亦無限礙」;不存嫉妒。


  「我無貪著」,就是說「不堅大法」。「此無貪法」。佛對法都了解,沒有守著法,「能成佛,只有我單獨成佛」,他不是這樣,他「我已經成佛,我瞭解人人都能成佛,應該人人要得到這個成佛的大法」。所以他完全沒有慳吝。有人說留著祕方,藥物,這是祕方,能救人的東西,為何要祕方呢?應該要公開啊!能救人。佛陀的心,法就是公開,沒有慳貪。所以「是善種性」。這就是我們人人本具,善種性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本」。能夠無量的善法根本,我們能普遍人人本具,就是無量善法的根本,能為天下眾生,我們受法、傳法,這是我們的根本,「故名無貪善根」。善根人人本具,善根回歸到我們最透徹,就是真如本性,這是佛的大法,所以要啟動大家的善根,所以,善根若啟動,受法、傳法,就無有限礙,也「不存嫉妒」。

*謂妒賢嫉能,自是他非,見人修善反生嫉妒,而不能學如來正法,是名嫉妒重障。

  我們人都是「嫉賢妒能」,若有「嫉賢妒能」,這個法,我們知道的法,我們擔心他比我們更厲害,所以我們就不要傳給他,這樣不對。我們要看到賢能的人,我們要趕緊將我們瞭解、我們知道的,我們要趕快傳,這叫做培養人才,這叫做傳承,這也叫做傳法脈。知道的,沒有不肯說的,就是知道一定要說,這叫做傳法。要不然就是「妒賢嫉能」,我們不要有這樣的心,樣樣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不對,以為自己比較優秀,別人差我還很遠;或者是別人公推「某某人很優秀」,自己認為「我也差不了多少」。這種都一直要認為自己不輸給人,這種的心態就不對。

  「自是他非,見人修善反生嫉妒」。看人在修善法,自己不去做,還要嫉妒別人。要嫉妒人的,就生長了很多是非,那種流言蜚語很多,這種造謠誹謗,都是從嫉妒心開始,擾亂了人心,這是很可怕。斷人的善根,實在是很困擾,困擾人間。佛陀很期待我們人人要去除嫉妒的心,人人要修善根,我們的善根要扎深,不要善根不深,聽到嫉妒的人在流言蜚語,這樣就會造成了人間的混亂。自己不肯修,還起嫉妒心,「不能學如來正法」。不肯接受這個正確如是法,如來如是法,正法他不肯好好接受。「是名嫉妒重障」,這就是很重的障礙。

經文簡釋:

「恒為一切,平等說法」;說法平等。
常為一切以平等心說無相法。


  所以佛陀「恆為一切,平等說法」,就是說平等法,「常為一切平等心說無相法」。佛陀來人間,無非就是為眾生來鋪平我們的心路,因為我們的心路就是坎坷不平,我們自己很多事情都是自障礙,自己障礙自己,就如我們自己地球自轉,日月在虛空,光明是永恆的,看我們自己的心是不是要轉向光明,或者是轉向黑暗?這要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大根器來接受大法?佛陀既然法雨普降了,我們的心地,到底我們耕耘多大片?我們若大片的心地,發大心,自然你這一大片的土地通通都受潤;你若不肯好好耕耘,就只是開闢這一小塊而已,那就是這一片小心地,就是受這樣一點點的法。「一切唯心造」,法,一切都平等,不要有怨親的分別。我們若有怨親心,也有嫉妒心,自己又不肯修行,還要嫉妒別人,若這樣,造業障礙很大,自己障礙,障礙他人,障礙他人,自己重障礙。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4/15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