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4/25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4/2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4/25晨語簡記   2015/04/25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4月 25, 2015 8:29 pm

20150425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平等說能潤卉木藥草各異,
如來功德智慧似大海廣無際,
此喻種種演說如是說不能盡。

佛陀平等說法,我們最近一直說,大家要聽進去,佛陀從開始覺悟,第一個念頭,希望能將他內心境界所體會的道理,能讓大家知道,知道人人本具佛性,知道人人經過了因緣,複製煩惱,漏落六道,這樣輪轉不休,有一個方法能讓我們回歸真如本性,這個法能開啟我們的心胸,徹悟天地宇宙的真理,這是佛陀成佛的第一念頭,希望他的法能讓人人體會入心。但是,用心來思考,不是這樣簡單,才會看眾生的根機、因緣,隨著眾生能接受的範圍,佛陀發揮他的智慧,將含藏著平等的大法,他就設法說給大家聽,隨各人的根機,各人能接受用到,能受用這樣的法,來向大家說。所以,這段<藥草喻品>,他就用雨,雨水來譬喻,雨水能潤澤天下萬物,不論是大樹、大草,或者是小樹,樹的幼苗,或者是小草,草的種子等等,只要在大地上,一切只要有土、有水分。水要從哪裡來?從天空降水,所以天空降水那就是下雨,雨水來滋潤藥草種種,不論大樹、小草,它們所吸收的,同樣都是水分,只是所吸收的量是多還是少,量的大小就是看各人,各種類別的物質。

同樣的道理,我們人,有的人根機很利,一聽,每項都瞭解,一聽就知道我應該要付出,轉自己的心,就能利益無量的眾生,這就是利根器,菩薩的心。這菩薩心,是要分什麼樣的種族,或者是什麼樣的階級,才有這個心?或者是要如何修行,是出家修行才會有這樣心,或者是在家接受佛法的人,就已經有這樣的心?佛陀他是平等的,在家人要接受佛法,同樣的,他們聽到也是平等的法,可成佛的法,出家若是根機很小,所得的法就很少。哪怕四十多跟隨在身邊,佛陀所說的法,對大根機的人說法,跟隨在身邊的人,無法體會,以為我的本分就是這樣修而已,無法體會,這樣的根機就是小。所以,僅管佛在說大法,他所接受的還是少分的法,若是根機大,哪怕是在社會上,聽了,瞭解了,他馬上接受到佛陀開示人人可成佛,但是過程就是要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度眾生,在僧團以外,也有這樣利根機的人。

貧富貴賤,都一樣是用平等心,因為人人平等,人人本具佛性,這佛性是平等,平等的佛性,卻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眾生與人生。就如最近多國,很多國家雲集在精舍,那幾天每一天都聽很多國家在分享,讓我印象很深的,是非洲很貧困的國家,尤其是在莫三比克。說了很多,其中一個故事,這故就是一位莫三比克當地的志工,名叫寶拉。寶拉的生活本來就很貧困,他先生原是一位印度裔的富翁,財產是超過億萬財產,所住的是很大的豪宅,很豪華的房子,過去的妻子、孩子,富有,很有錢,這樣一個家庭很享受,一直到老年時,孩子都長大了,成家了,開始就要與他分家。所以妻兒就將財產分掉了。妻兒都到外面,子女各人成家了。但是,這間豪宅就是奧瑪這位富商住,妻兒都出去了,這位富商奧瑪,他自己住在這豪宅中。年紀也大了,分財產那時可能是七十多歲,因為他現在是八十五歲。所以在十多年前,他的妻兒將財產都分出去,他自己也還過得很好,住在豪宅中。

但是,有一天請油漆工來家裡油漆,工人瞭解他家裡的環境,就會合一群匪徒來搶他,並將老人奧瑪趕出去,不只是搶走了他所有一切豪宅中的東西,連這間屋子,他們都佔為己有,大家去平分,就將老人趕出豪宅。奧瑪流落在外,不敢回去,也沒有力量抵抗,就這樣住在伊斯蘭教所提供的貧民窟房子中。又是什麼因緣?就與寶拉結婚了,所以他們結婚已經有十多年了,在這十多年時間,莫三比克人民對他們,寶拉與奧瑪結婚,可能是年齡差很大,尤其是種族的紛歧,所以家族的人對他們很輕視,也很排斥,寶拉就這樣十多年來,與奧瑪在貧民窟裡,因為她自己的種族對他的輕視,所以她也不敢出門,就一直待在貧民窟之裡。有一回,我的慈濟志工,岱霖帶著這一群志工,已經開始到處愛灑,去撒播愛的種子,有一回就來到這一區,他們也是一樣用電腦先播放出我在說話,「普天三無」,人人平等愛。他就在那地方聽,經過了志工再解釋、愛灑,用愛與誠懇來招呼她。

從此她打開了心門,關閉了十多年的心門,就這樣打開了,知道要走出去,把握人生,轉動生命,所以她願意與志工一同走出去了。就從「竹筒歲月」開始,開始去向人勸募,一角、二角、五角都沒關係,就是這樣,說慈濟給人聽。去訪貧,同樣去幫助人,她做得很歡喜,對老人,她有機會能去照顧,對病人,她有機會去接觸,去看盡比她更苦的人也很多,比她受委曲的人也不少,就這樣開始,她的人生完全改變,很積極投入志工團體。她看到的貧民與苦難人,會一五一十,回來與她先生奧瑪分享。同時,勸募回來的錢,一分、五毛,同樣這樣分類,算清楚。哪一天、在哪一地方、是誰所捐的,是一元、五角、幾分錢,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同時也提供哪一個家庭有需要幫忙的人,將那個故事與那個家庭的環境情況,很用心寫好個案(記錄),給我們的志工團體,就這樣展開了手心向下,去做幫助人的人。

當我們人文三合一志工去她的家中,奧瑪敘述他過去做生意,是富商,過去的生活是多麼富有啊!妻兒、家庭一夕之間,億萬的家產,在短期間完全被分光了。而他的豪宅這些東西,也是一夕之間,很快的東都都被搶光(佔據),又被人趕出來,他拿出身上一個二十元銅幣,他拿這銅幣說:「我原本有的億萬財產,現落得只剩下這個錢,二十元的銅幣。」很感慨的人生,今年已經是八十五歲了,住在貧民窟中。但是,現在受到他太太寶拉,加入慈濟之後,心門打開了,也影響她先生,看開了。所以他也會幫忙她,將個案一五一十的好好記錄下來;帳目,一個一個銅板這樣累積,帳記得很清楚。看,這種變化無常的人生,像這樣的人,他也能行菩薩道。人生,能夠接受法,不論過去的人生有多風光,或者是現在是如何被人輕視,已經很貧困了,住在貧民窟之中,他只要轉一個心念,就能去做幫助人的人,這就是接受到法。這種愛的平等,轉個念就能幫助人,這就是受到法的滋潤。人能弘法,所以在莫三比克有這群已經超過二三千人的志工,他們組織成愛灑團體,能用族群的語言,說大家聽得懂得的話。法,翻譯成英文,懂英文的人來翻譯成他們的語言,利根機的人,從聽英文,接受來,瞭解了道理,他們就是聞法者、説法者,同時他們也是傳法者。看他們這樣的在傳,這家庭是最好的見證。

所以,法是平等,不分種族、不分語言體系,同樣一種法,不論什麼語言體系法,法是一樣的,他們如何去翻譯,翻譯出這個道理,同樣能去救人、幫助人。所以這就是平等的法。二千多年前的佛陀,將這個法說出來,一直延續到現在,各種的語言將這個法再再傳出去。所以,平等能潤,佛陀的法能潤澤大地,就如雨水潤澤大地,不論高山的卉木,或者是平地藥草等等,雖然不同,但是人人都能隨大小根機,接受大小不同的法。就是此法雖然隨根機大小,接受的量不同,但法還是一樣平等。這就是「如來功德智慧,像大海廣無際」,與大海一樣。如來的功德智慧,是多生累劫所修來的,有以有這樣的智慧,就像大海廣無邊際。因為佛陀是體悟到大空間宇宙,這宇宙虛空法界,所有的道理都完全包含,何況是大海,大海也同樣是地球中的一部份。所以,佛陀已是覺悟的大覺者。「此喻種種演說如是說不能盡」。說很多的法,「如是說」,用種種方法,發揮了佛陀,虛空法界,覺悟的道理在人間,就像大海,水點點滴滴落下來,如大海永遠都是這麼多水,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聽,佛法,真實法,平等入我們的心,我們能發揮,用出去的也是無量數的方法,能利益眾生。我們自己要有自信,「自信能作佛」,這前面我們已說過了。 所以前面經文又是這樣說,
經文:「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稟各異。」

前面就是如此重覆跟我們說,佛陀平等說法,如一味一相的雨,全球、世界都是一樣雨水的相,一樣的味道。所以隨著眾生大小根機,所感受的,解說的也各不相同。但是,無論如何解釋,道理都一樣,平等的道理。再接下來經文再這樣說,

經文:「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滴,我雨法雨,充滿世間。」

*「此頌」:顯功德智慧,如大海無邊際,以此喻種種演說,如雨滴入海,正是前文:說不能盡之意。

這段文是偈頌,接著過去的長行文,因為<藥草喻品>的道理很重要,希望人人重複再重複,將法很明朗的入於心中,所以再重複重頌。完全就是顯示「功德智慧」,顯示佛陀的功德,佛陀的智慧,「如大海無邊際」。佛陀他所說的「佛就是覺悟者」,不是他自己讚歎自己,他是在描述覺悟者的功德智慧。想要有功德,就要去修行。人人能修行,就能累積無量的智慧,這就是對法能夠開闊瞭解,瞭解就如大海無邊際,這是很大的智慧。我們人人都是一個頭而已,我們頭腦的腦神經,你氜知道有多少的細胞?是幾百萬億,無數計的細胞。看看,這麼多的細胞在運作,我們若讓這些腦細胞若全部都運作,他的知識、他的智慧,他所脦瞭解的當然很多。「在佛不增,在凡不減」。佛陀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頭腦,我們與佛也一樣;但是佛用的智慧,運用他的腦細胞,他有辦法歷劫長久以來,守護這念心。就是不斷訓練,訓練他的腦細胞裡將所造作的一切,他的記憶,記憶能永遠入心、入性。不只是入心,還要入性,這個性就是佛性,所以累生累世不斷這樣地累積,運用應身人間,在人群中,他所去付出的,有很多很多的記憶入心、入性。一直就是這樣累生累世,不斷累積。

所以「如大海無邊際。以此譬喻種種演說」。用這樣的方法來譬喻,世間唯有海是最大,在這地球上有六分的海水,三分的山,才有一分的平地。所以說來,海是佔全球,佔大地最大,所以以海來譬喻。「如雨滴入海,正是前文」就如前文,就是這樣說,「說不能盡之意」。因為佛陀的智慧很多,天空宇宙所蓋之下,所有的形形色色總的道理,沒有一樣佛不知道的。所以天下眾生,不論是人類、動物、植物,哪一項道理,佛會不知道呢?所以,他要說的法,實在是很多,「說不能盡」。我們光說在我們範圍內,我們所知道的事情,幾天內,十七個國家的生態,我們都知道了。哪幾個國家如天堂的生活,天堂中也有人間的地獄。而在非洲的國家,就如在地獄,但地獄中也有如菩薩的淨土。我們看了很多,聽了很多,光是要說這些,每一個國家所要分享的,實在是時間不夠,來不及。因為他們所說過的這一些,想以前後次序一段一段再與大家分享。但是,在這期間又有很感動人的事再發生,很多能說的個案實在是很多,何況佛陀所要向我們分析的道理更多。剛剛說思想在腦,腦的細胞,其實道理也很多。這種生理,我們人的器官生理,這個生理與道理要如何會合呢?,要如何會合到因緣果報去呢?這更多了。總而言之:「一理通,萬里徹」,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簡釋:
「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

*佛以草木喻諸眾生,而為方便開示迷者。佛所以說藥草喻品,是方便開示此一心無差,成差別法門。

所以,「佛以此喻」,佛陀在描述覺悟的境界,有很多道理在覺悟者的觀念意識中,他要一一讓眾生,大地的人能體會,他就要用這樣長久的時間,還說不盡。所以「佛以此喻,方便開示」。還是只能說佛的智慧,如大海那麼大、那麼廣,廣無邊際,只能用這樣來譬喻,這樣也叫做「方便開示」。這種譬喻也是方便,難道只有大海這樣大而已嗎?不只。虛空遍法界,這個大空間、宇宙間,一切一切很多。所以「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我們若能透徹瞭解這真實道理,若這樣,其實「一乘真實之法」,這道理就是平等的道理,一乘真實法,就是平等的道理。「名為實智」,這就是真實的智慧。不是知識,不是「我知道,知道了!」不只是知道而已,智慧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真如本性,回歸到真如本性,一實之法是從真如本性所體會瞭解說出來的,這是實智。

所以「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佛陀四十多年間,不論是三乘法、五乘法,無不都是應眾生的根機,了解眾生的根機,所以佛陀這樣施化,這樣來教化,普施給眾生,希望眾生人人隨他們的根機、環境,能接受的法,這都是叫做方便法。「佛以草木喻諸眾生」,將草木譬喻眾生。大根機、小根機,眾生之多,我們昨天說過,形形色色來人間,多生輪迴在人間,多種的生活在人間,這都是叫做眾生,所以譬喻為形形色色的草木。大地,在大地生出來的植物,你們看到底有多少?不知是幾十萬種或者是幾千萬種,我們也不知道。隨意走出去,外面的花花草草有幾種?我們也認識不完。所以說來,草木喻諸眾生,譬喻量很多,形形色色。佛陀說法,就是應這些根機來說法,所以「而為方便開示迷者」。眾生都是迷、無明,無明的眾生。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要來引導迷之眾生轉迷為悟,這是佛陀的一大事因緣。

所以「佛所以說藥草喻品」。佛陀說〈藥草喻品〉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知道,眾生,天下眾生之多,眾生的根機參差不齊,實在是相差很多。但是,佛陀的愛心就是平等說,所以「佛所以說藥草喻品,是方便開示此一心無差」。佛陀對芸芸眾生,這麼多種的煩惱迷茫眾生,為他們開示說法的那一念心是沒有差別,是平等,佛心是平等,視眾生如一子。但是,「成差別法門」,因為眾生根機就是不同,所以他就要用五乘、三乘,這樣分類層次,來向他們說話。佛心是平等,卻是眾生的根機不齊,佛陀就要用分別的法來向眾生說話,應眾生的根機,所以有不同的教法。

經文簡釋:
「種種言辭,演說一法」;使用諸言辭,種種演說,聞者共明一法。謂諸佛菩薩,莫不循軌則真如之法,修之而成正覺。

*以種種言詞,包括前面方便品、譬喻品所說,都無非以種種分別,來演說一心無差別,緣起而生差別之法。

「種種言辭,演說一法」。用很多種的言辭來講一個平等法,平等的法也是用種種言辭分別而說。所以「使用諸言辭,是種種演說」。聽,「聞者共明一法」,讓聽的人,隨他們的根機去接受、瞭解這個法。就是說「諸佛菩薩,莫不循軌則真如之法」。諸佛,過去、現在、未來佛,很多很多已覺悟的佛,及已經是在八地以上的菩薩,乃至十地圓滿的妙覺菩薩,同樣的,他們都「莫不循軌則」,循此軌道。修行有個軌道,所以說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要走過同樣的路,是什麼路?就是菩提覺道,是真如之法,這是人人,覺悟的覺者,哪怕是在修菩薩行的人都要經過這樣的路,到達佛的境界。

所以「修之而成正覺」,都要循這個軌道而來,用我們的真如法來成正覺。所有的真理,人人本具,所以法若深入我們的心,歸於我們的性,自然動員我們的腦細胞去吸收盡虛空,遍法界的道理,這就是一種方法,這就是佛陀如何教我們,教我們能覺悟的道理。以種種言辭,包括前面的〈方便品〉及〈譬喻品〉所說的。所以,〈藥草喻品〉是貫穿過去的不論是〈信解品〉、〈譬喻品〉、〈方便品〉,這樣貫穿下來的法。所以「譬喻品所說」的一切,「都無非以種種分別」。因為眾生根機不同,所以要有種種分別,包括〈譬喻品〉中,包括很多飛禽走獸等等,都包括在內。所以,「種種分別」,不同種類這樣分別,用譬喻等等「來演說一心無差別」。用這樣的「一心無差別」,佛陀平等說,不論是〈方便品〉,不論是〈譬喻品〉、〈信解品〉等等,都是一心無差別。但是,緣起於眾生的差別法,因為眾生各不相同,各人的因緣各有差別,根性也都有差別。

經文簡釋:
「於佛智慧,如海一滴」;佛之性體,具足智慧,今說一法,如海一滴─永不乾涸。
佛心智慧,亦如大海。

「於佛智慧,如海一滴」。「佛之性體」本空,但是「具足智慧」。智慧是遍空法界,這就是佛的性體,就是道理。佛的性體,就是大覺悟者,性體本來就是無形,但是「具足智慧。今說一法,如海一滴」,一滴水入大海,「永無乾涸」。所以如海水,絕對不會乾涸。海水若乾了,世間就沒有人了,所以說海水永遠存在。「佛心智慧,亦如大海」。佛的心、佛的智慧與大海相同,如點滴的水入大海,永遠不會乾,這是佛智。

經文簡釋: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佛下法雨,充滿三界一切世間。

*「世間」:指十法界的有情世間。
*正覺世間、器世間,皆不出一心一味之法所含養,故曰充滿。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佛陀他這樣說,「我雨法雨」。現在譬喻,譬喻密雲彌布,雨就下來了,普天之下都能受潤。看看,下雨,絕對是全球,雖然是不同的時間,全球都有下雨的機會,若不下雨的那個地方,幾乎就是沒人住的地方,也沒有藥草,沒有卉木叢林的地方,是一片死寂的沙漠,才說沒人住。若是有人的地方,絕對是有雨,有植物、有人類,絕對是有雨的地方。所以「佛下法雨,充滿三界一切世間」。「三界」,大家知道了,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法雨充滿了一切,就是我們眾生的心。欲心、色心或者是無形的思想,煩惱無明,都能得到法雨。世間就是指「十法界的有情世間」。「十法界」,已經一直反覆說過了,六凡四聖。

正覺世間、器世間,有形有物的東西,在器世間的物質,佛陀完全體會瞭解,「正覺世間,器世間,皆不出於一心一味之法所含養」。我們所看得到的東西,無不都含藏著他的道理成分在其中。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東西,他的法就是這樣,一心一味之法所含養、所滋潤,無不都是一相一味的雨水滋潤。世間不論是什麼東西都是需要水,如我們人人需要的就是法。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愛的力量,應該也如密雲與雨露一樣,我們人若沒有愛心,在人間無法維持下去。看看父母,也同樣有愛,愛孩子,孩子長大之後,同樣他也有愛,愛他所愛的人,這都是眾生私己的愛。

佛陀希望我們將父母愛子的心,擴大至視天下眾生如一子,天下眾生如一子,這樣的父母心,就是佛心。所以我們過去一直說過,大慈悲父,長者如父,就是希望我們將法能入心,將天下人當作一子。長大以後,愛他想愛的人,不只是一個,要開闊到社會人人,我們要普遍的愛,愛如兄弟一樣,手足之情,要有這樣的開闊。人人要有這種愛無邊際,這就像雨,密雲普覆,哪一個地方需要雨水,就在那個地方滋潤,這是佛陀的平等說。佛陀平等說,大地眾生受潤。我們人人的心若乾燥,心若乾涸就沒有法了。所以要用法來滋潤我們的心地,佛法的種子才能從我們的心地發芽,從小樹而到大樹,從小藥草而成大藥草,能應眾生的根機,眾生心的病態,而付出、而傳法。這就是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4/2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4/25晨語簡記   2015/04/25晨語簡記 Empty周日 4月 26, 2015 10:19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五) (出差閱讀版)

 

上人今天講了一個莫三比克當地的志工,名叫寶拉的故事(真實故事)。寶拉的生活本來就很貧困,他先生原是一位印度裔的富翁名叫奧瑪,先是妻與子要求分家產,又遇到遭人強奪財產與房屋,導致一無所有,流落貧民區,被收容。但因緣不可思議,遇到寶拉,兩人結婚。生活雖然很窮困,但在一次慈濟人愛灑活動中,寶拉開始認識慈濟,參與慈濟,做志工。這種變化無常的人生,像這樣的人,她也能行菩薩道。

這個故事先是讓我們體會到財產真的是「五家共有」,再來是人生的「無常」。但更看到「貧窮布施」的可貴。人人皆可以發心立願行菩薩道。

我在人間菩提看到寶拉去做訪視,照顧這些貧病的人,還有跟他們說法,讓這些人也有機會布施。她以非常恭敬的心接過一位貧病者布施的一個銅板,很令人感動,那樣的真誠。

 

「世間不論是什麼東西都是需要水,如我們人人需要的就是法。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愛的力量,應該也如密雲與雨露一樣,我們人若沒有愛心,在人間無法維持下去。」

「所以要用法來滋潤我們的心地,佛法的種子才能從我們的心地發芽,從小樹而到大樹,從小藥草而成大藥草,能應眾生的根機,眾生心的病態,而付出、而傳法。」

 

 

佛平等說能潤卉木藥草各異,
如來功德智慧似大海廣無際,
此喻種種演說如是說不能盡。

佛陀平等說法,我們最近一直說,大家要聽進去,佛陀從開始覺悟,第一個念頭,希望能將他內心境界所體會的道理,能讓大家知道,知道人人本具佛性,知道人人經過了因緣,複製煩惱,漏落六道,這樣輪轉不休,有一個方法能讓我們回歸真如本性,這個法能開啟我們的心胸,徹悟天地宇宙的真理,這是佛陀成佛的第一念頭,希望他的法能讓人人體會入心。但是,用心來思考,不是這樣簡單,才會看眾生的根機、因緣,隨著眾生能接受的範圍,佛陀發揮他的智慧,將含藏著平等的大法,他就設法說給大家聽,隨各人的根機,各人能接受用到,能受用這樣的法,來向大家說。所以,這段<藥草喻品>,他就用雨,雨水來譬喻,雨水能潤澤天下萬物,不論是大樹、大草,或者是小樹,樹的幼苗,或者是小草,草的種子等等,只要在大地上,一切只要有土、有水分。水要從哪裡來?從天空降水,所以天空降水那就是下雨,雨水來滋潤藥草種種,不論大樹、小草,它們所吸收的,同樣都是水分,只是所吸收的量是多還是少,量的大小就是看各人,各種類別的物質。

同樣的道理,我們人,有的人根機很利,一聽,每項都瞭解,一聽就知道我應該要付出,轉自己的心,就能利益無量的眾生,這就是利根器,菩薩的心。這菩薩心,是要分什麼樣的種族,或者是什麼樣的階級,才有這個心?或者是要如何修行,是出家修行才會有這樣心,或者是在家接受佛法的人,就已經有這樣的心?佛陀他是平等的,在家人要接受佛法,同樣的,他們聽到也是平等的法,可成佛的法,出家若是根機很小,所得的法就很少。哪怕四十多跟隨在身邊,佛陀所說的法,對大根機的人說法,跟隨在身邊的人,無法體會,以為我的本分就是這樣修而已,無法體會,這樣的根機就是小。所以,僅管佛在說大法,他所接受的還是少分的法,若是根機大,哪怕是在社會上,聽了,瞭解了,他馬上接受到佛陀開示人人可成佛,但是過程就是要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度眾生,在僧團以外,也有這樣利根機的人。

貧富貴賤,都一樣是用平等心,因為人人平等,人人本具佛性,這佛性是平等,平等的佛性,卻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眾生與人生。就如最近多國,很多國家雲集在精舍,那幾天每一天都聽很多國家在分享,讓我印象很深的,是非洲很貧困的國家,尤其是在莫三比克。說了很多,其中一個故事,這故事就是一位莫三比克當地的志工,名叫寶拉。寶拉的生活本來就很貧困,他先生原是一位印度裔的富翁,財產是超過億萬財產,所住的是很大的豪宅,很豪華的房子,過去的妻子、孩子,富有,很有錢,這樣一個家庭很享受,一直到老年時,孩子都長大了,成家了,開始就要與他分家。所以妻兒就將財產分掉了。妻兒都到外面,子女各人成家了。但是,這間豪宅就是奧瑪這位富商住,妻兒都出去了,這位富商奧瑪,他自己住在這豪宅中。年紀也大了,分財產那時可能是七十多歲,因為他現在是八十五歲。所以在十多年前,他的妻兒將財產都分出去,他自己也還過得很好,住在豪宅中。

但是,有一天請油漆工來家裡油漆,工人瞭解他家裡的環境,就會合一群匪徒來搶他,並將老人奧瑪趕出去,不只是搶走了他所有一切豪宅中的東西,連這間屋子,他們都佔為己有,大家去平分,就將老人趕出豪宅。奧瑪流落在外,不敢回去,也沒有力量抵抗,就這樣住在伊斯蘭教所提供的貧民窟房子中。又是什麼因緣?就與寶拉結婚了,所以他們結婚已經有十多年了,在這十多年時間,莫三比克人民對他們,寶拉與奧瑪結婚,可能是年齡差很大,尤其是種族的紛歧,所以家族的人對他們很輕視,也很排斥,寶拉就這樣十多年來,與奧瑪在貧民窟裡,因為她自己的種族對他的輕視,所以她也不敢出門,就一直待在貧民窟之裡。有一回,我們的慈濟志工,岱霖帶著這一群志工,已經開始到處愛灑,去撒播愛的種子,有一回就來到這一區,他們也是一樣用電腦先播放出我在說話,「普天三無」,人人平等愛。他就在那地方聽,經過了志工再解釋、愛灑,用愛與誠懇來招呼她。

從此她打開了心門,關閉了十多年的心門,就這樣打開了,知道要走出去,把握人生,轉動生命,所以她願意與志工一同走出去了。就從「竹筒歲月」開始,開始去向人勸募,一角、二角、五角都沒關係,就是這樣,說慈濟給人聽。去訪貧,同樣去幫助人,她做得很歡喜,對老人,她有機會能去照顧,對病人,她有機會去接觸,去看盡比她更苦的人也很多,比她受委曲的人也不少,就這樣開始,她的人生完全改變,很積極投入志工團體。她看到的貧民與苦難人,會一五一十,回來與她先生奧瑪分享。同時,勸募回來的錢,一分、五毛,同樣這樣分類,算清楚。哪一天、在哪一地方、是誰所捐的,是一元、五角、幾分錢,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同時也提供哪一個家庭有需要幫忙的人,將那個故事與那個家庭的環境情況,很用心寫好個案(記錄),給我們的志工團體,就這樣展開了手心向下,去做幫助人的人。

當我們人文三合一志工去她的家中,奧瑪敘述他過去做生意,是富商,過去的生活是多麼富有啊!妻兒、家庭一夕之間,億萬的家產,在短期間完全被分光了。而他的豪宅這些東西,也是一夕之間,很快的東都都被搶光(佔據),又被人趕出來,他拿出身上一個二十元銅幣,他拿這銅幣說:「我原本有的億萬財產,現落得只剩下這個錢,二十元的銅幣。」很感慨的人生,今年已經是八十五歲了,住在貧民窟中。但是,現在受到他太太寶拉,加入慈濟之後,心門打開了,也影響她先生,看開了。所以他也會幫忙她,將個案一五一十的好好記錄下來;帳目,一個一個銅板這樣累積,帳記得很清楚。看,這種變化無常的人生,像這樣的人,他也能行菩薩道。人生,能夠接受法,不論過去的人生有多風光,或者是現在是如何被人輕視,已經很貧困了,住在貧民窟之中,他只要轉一個心念,就能去做幫助人的人,這就是接受到法。這種愛的平等,轉個念就能幫助人,這就是受到法的滋潤。人能弘法,所以在莫三比克有這群已經超過二三千人的志工,他們組織成愛灑團體,能用族群的語言,說大家聽得懂得的話。法,翻譯成英文,懂英文的人來翻譯成他們的語言,利根機的人,從聽英文,接受來,瞭解了道理,他們就是聞法者、説法者,同時他們也是傳法者。看他們這樣的在傳,這家庭是最好的見證。

所以,法是平等,不分種族、不分語言體系,同樣一種法,不論什麼語言體系法,法是一樣的,他們如何去翻譯,翻譯出這個道理,同樣能去救人、幫助人。所以這就是平等的法。二千多年前的佛陀,將這個法說出來,一直延續到現在,各種的語言將這個法再再傳出去。所以,平等能潤,佛陀的法能潤澤大地,就如雨水潤澤大地,不論高山的卉木,或者是平地藥草等等,雖然不同,但是人人都能隨大小根機,接受大小不同的法。就是此法雖然隨根機大小,接受的量不同,但法還是一樣平等。這就是「如來功德智慧,像大海廣無際」,與大海一樣。如來的功德智慧,是多生累劫所修來的,有以有這樣的智慧,就像大海廣無邊際。因為佛陀是體悟到大空間宇宙,這宇宙虛空法界,所有的道理都完全包含,何況是大海,大海也同樣是地球中的一部份。所以,佛陀已是覺悟的大覺者。「此喻種種演說如是說不能盡」。說很多的法,「如是說」,用種種方法,發揮了佛陀,虛空法界,覺悟的道理在人間,就像大海,水點點滴滴落下來,如大海永遠都是這麼多水,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聽,佛法,真實法,平等入我們的心,我們能發揮,用出去的也是無量數的方法,能利益眾生。我們自己要有自信,「自信能作佛」,這前面我們已說過了。 所以前面經文又是這樣說,
經文:「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稟各異。

前面就是如此重覆跟我們說,佛陀平等說法,如一味一相的雨,全球、世界都是一樣雨水的相,一樣的味道。所以隨著眾生大小根機,所感受的,解說的也各不相同。但是,無論如何解釋,道理都一樣,平等的道理。再接下來經文再這樣說,

經文:「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滴,我雨法雨,充滿世間。

「此頌」:顯功德智慧,如大海無邊際,以此喻種種演說,如雨滴入海,正是前文:說不能盡之意。

這段文是偈頌,接著過去的長行文,因為<藥草喻品>的道理很重要,希望人人重複再重複,將法很明朗的入於心中,所以再重複重頌。完全就是顯示「功德智慧」,顯示佛陀的功德,佛陀的智慧,「如大海無邊際」。佛陀他所說的「佛就是覺悟者」,不是他自己讚歎自己,他是在描述覺悟者的功德智慧。想要有功德,就要去修行。人人能修行,就能累積無量的智慧,這就是對法能夠開闊瞭解,瞭解就如大海無邊際,這是很大的智慧。我們人人都是一個頭而已,我們頭腦的腦神經,你知道有多少的細胞?是幾百萬億,無數計的細胞。看看,這麼多的細胞在運作,我們若讓這些腦細胞若全部都運作,他的知識、他的智慧,他所能瞭解的當然很多。「在佛不增,在凡不減」。佛陀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頭腦,我們與佛也一樣;但是佛用的智慧,運用他的腦細胞,他有辦法歷劫長久以來,守護這念心。就是不斷訓練,訓練他的腦細胞裡將所造作的一切,他的記憶,記憶能永遠入心、入性。不只是入心,還要入性,這個性就是佛性,所以累生累世不斷這樣地累積,運用應身人間,在人群中,他所去付出的,有很多很多的記憶入心、入性。一直就是這樣累生累世,不斷累積。

所以「如大海無邊際。以此譬喻種種演說」。用這樣的方法來譬喻,世間唯有海是最大,在這地球上有六分的海水,三分的山,才有一分的平地。所以說來,海是佔全球,佔大地最大,所以以海來譬喻。「如雨滴入海,正是前文」就如前文,就是這樣說,「說不能盡之意」。因為佛陀的智慧很多,天空宇宙所蓋之下,所有的形形色色總的道理,沒有一樣佛不知道的。所以天下眾生,不論是人類、動物、植物,哪一項道理,佛會不知道呢?所以,他要說的法,實在是很多,「說不能盡」。我們光說在我們範圍內,我們所知道的事情,幾天內,十七個國家的生態,我們都知道了。哪幾個國家如天堂的生活,天堂中也有人間的地獄。而在非洲的國家,就如在地獄,但地獄中也有如菩薩的淨土。我們看了很多,聽了很多,光是要說這些,每一個國家所要分享的,實在是時間不夠,來不及。因為他們所說過的這一些,想以前後次序一段一段再與大家分享。但是,在這期間又有很感動人的事再發生,很多能說的個案實在是很多,何況佛陀所要向我們分析的道理更多。剛剛說思想在腦,腦的細胞,其實道理也很多。這種生理,我們人的器官生理,這個生理與道理要如何會合呢?,要如何會合到因緣果報去呢?這更多了。總而言之:「一理通,萬里徹」,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簡釋:
「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

*佛以草木喻諸眾生,而為方便開示迷者。佛所以說藥草喻品,是方便開示此一心無差,成差別法門。

所以,「佛以此喻」,佛陀在描述覺悟的境界,有很多道理在覺悟者的觀念意識中,他要一一讓眾生,大地的人能體會,他就要用這樣長久的時間,還說不盡。所以「佛以此喻,方便開示」。還是只能說佛的智慧,如大海那麼大、那麼廣,廣無邊際,只能用這樣來譬喻,這樣也叫做「方便開示」。這種譬喻也是方便,難道只有大海這樣大而已嗎?不只。虛空遍法界,這個大空間、宇宙間,一切一切很多。所以「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我們若能透徹瞭解這真實道理,若這樣,其實「一乘真實之法」,這道理就是平等的道理,一乘真實法,就是平等的道理。「名為實智」,這就是真實的智慧。不是知識,不是「我知道,知道了!」不只是知道而已,智慧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真如本性,回歸到真如本性,一實之法是從真如本性所體會瞭解說出來的,這是實智。

所以「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佛陀四十多年間,不論是三乘法、五乘法,無不都是應眾生的根機,了解眾生的根機,所以佛陀這樣施化,這樣來教化,普施給眾生,希望眾生人人隨他們的根機、環境,能接受的法,這都是叫做方便法。「佛以草木喻諸眾生」,將草木譬喻眾生。大根機、小根機,眾生之多,我們昨天說過,形形色色來人間,多生輪迴在人間,多種的生活在人間,這都是叫做眾生,所以譬喻為形形色色的草木。大地,在大地生出來的植物,你們看到底有多少?不知是幾十萬種或者是幾千萬種,我們也不知道。隨意走出去,外面的花花草草有幾種?我們也認識不完。所以說來,草木喻諸眾生,譬喻量很多,形形色色。佛陀說法,就是應這些根機來說法,所以「而為方便開示迷者」。眾生都是迷、無明,無明的眾生。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要來引導迷之眾生轉迷為悟,這是佛陀的一大事因緣。

所以「佛所以說藥草喻品」。佛陀說〈藥草喻品〉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知道,眾生,天下眾生之多,眾生的根機參差不齊,實在是相差很多。但是,佛陀的愛心就是平等說,所以「佛所以說藥草喻品,是方便開示此一心無差」。佛陀對芸芸眾生,這麼多種的煩惱迷茫眾生,為他們開示說法的那一念心是沒有差別,是平等,佛心是平等,視眾生如一子。但是,「成差別法門」,因為眾生根機就是不同,所以他就要用五乘、三乘,這樣分類層次,來向他們說話。佛心是平等,卻是眾生的根機不齊,佛陀就要用分別的法來向眾生說話,應眾生的根機,所以有不同的教法。

經文簡釋:
「種種言辭,演說一法」;使用諸言辭,種種演說,聞者共明一法。謂諸佛菩薩,莫不循軌則真如之法,修之而成正覺。

*以種種言詞,包括前面方便品、譬喻品所說,都無非以種種分別,來演說一心無差別,緣起而生差別之法。

「種種言辭,演說一法」。用很多種的言辭來講一個平等法,平等的法也是用種種言辭分別而說。所以「使用諸言辭,是種種演說」。聽,「聞者共明一法」,讓聽的人,隨他們的根機去接受、瞭解這個法。就是說「諸佛菩薩,莫不循軌則真如之法」。諸佛,過去、現在、未來佛,很多很多已覺悟的佛,及已經是在八地以上的菩薩,乃至十地圓滿的妙覺菩薩,同樣的,他們都「莫不循軌則」,循此軌道。修行有個軌道,所以說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要走過同樣的路,是什麼路?就是菩提覺道,是真如之法,這是人人,覺悟的覺者,哪怕是在修菩薩行的人都要經過這樣的路,到達佛的境界。

所以「修之而成正覺」,都要循這個軌道而來,用我們的真如法來成正覺。所有的真理,人人本具,所以法若深入我們的心,歸於我們的性,自然動員我們的腦細胞去吸收盡虛空,遍法界的道理,這就是一種方法,這就是佛陀如何教我們,教我們能覺悟的道理。以種種言辭,包括前面的〈方便品〉及〈譬喻品〉所說的。所以,〈藥草喻品〉是貫穿過去的不論是〈信解品〉、〈譬喻品〉、〈方便品〉,這樣貫穿下來的法。所以「譬喻品所說」的一切,「都無非以種種分別」。因為眾生根機不同,所以要有種種分別,包括〈譬喻品〉中,包括很多飛禽走獸等等,都包括在內。所以,「種種分別」,不同種類這樣分別,用譬喻等等「來演說一心無差別」。用這樣的「一心無差別」,佛陀平等說,不論是〈方便品〉,不論是〈譬喻品〉、〈信解品〉等等,都是一心無差別。但是,緣起於眾生的差別法,因為眾生各不相同,各人的因緣各有差別,根性也都有差別。

經文簡釋:
「於佛智慧,如海一滴」;佛之性體,具足智慧,今說一法,如海一滴永不乾涸。
佛心智慧,亦如大海。


「於佛智慧,如海一滴」。「佛之性體」本空,但是「具足智慧」。智慧是遍空法界,這就是佛的性體,就是道理。佛的性體,就是大覺悟者,性體本來就是無形,但是「具足智慧。今說一法,如海一滴」,一滴水入大海,「永無乾涸」。所以如海水,絕對不會乾涸。海水若乾了,世間就沒有人了,所以說海水永遠存在。「佛心智慧,亦如大海」。佛的心、佛的智慧與大海相同,如點滴的水入大海,永遠不會乾,這是佛智。

經文簡釋: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佛下法雨,充滿三界一切世間。

*「世間」:指十法界的有情世間。
*正覺世間、器世間,皆不出一心一味之法所含養,故曰充滿。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佛陀他這樣說,「我雨法雨」。現在譬喻,譬喻密雲彌布,雨就下來了,普天之下都能受潤。看看,下雨,絕對是全球,雖然是不同的時間,全球都有下雨的機會,若不下雨的那個地方,幾乎就是沒人住的地方,也沒有藥草,沒有卉木叢林的地方,是一片死寂的沙漠,才說沒人住。若是有人的地方,絕對是有雨,有植物、有人類,絕對是有雨的地方。所以「佛下法雨,充滿三界一切世間」。「三界」,大家知道了,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法雨充滿了一切,就是我們眾生的心。欲心、色心或者是無形的思想,煩惱無明,都能得到法雨。世間就是指「十法界的有情世間」。「十法界」,已經一直反覆說過了,六凡四聖。

正覺世間、器世間,有形有物的東西,在器世間的物質,佛陀完全體會瞭解,「正覺世間,器世間,皆不出於一心一味之法所含養」。我們所看得到的東西,無不都含藏著他的道理成分在其中。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東西,他的法就是這樣,一心一味之法所含養、所滋潤,無不都是一相一味的雨水滋潤。世間不論是什麼東西都是需要水,如我們人人需要的就是法。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愛的力量,應該也如密雲與雨露一樣,我們人若沒有愛心,在人間無法維持下去。看看父母,也同樣有愛,愛孩子,孩子長大之後,同樣他也有愛,愛他所愛的人,這都是眾生私己的愛。

佛陀希望我們將父母愛子的心,擴大至視天下眾生如一子,天下眾生如一子,這樣的父母心,就是佛心。所以我們過去一直說過,大慈悲父,長者如父,就是希望我們將法能入心,將天下人當作一子。長大以後,愛他想愛的人,不只是一個,要開闊到社會人人,我們要普遍的愛,愛如兄弟一樣,手足之情,要有這樣的開闊。人人要有這種愛無邊際,這就像雨,密雲普覆,哪一個地方需要雨水,就在那個地方滋潤,這是佛陀的平等說。佛陀平等說,大地眾生受潤。我們人人的心若乾燥,心若乾涸就沒有法了。所以要用法來滋潤我們的心地,佛法的種子才能從我們的心地發芽,從小樹而到大樹,從小藥草而成大藥草,能應眾生的根機,眾生心的病態,而付出、而傳法。這就是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4/25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