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5/11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5/1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5/11晨語簡記   2015/05/11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五月 11, 2015 8:02 pm

20150511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淨法界身本無增減
隨大悲願力而示現
正像之法隨眾生機
感而盛世法性佛身

 能夠瞭解「淨法界身」,淨法界身,那就是真諦,清淨無染的法。法身是無體無形,佛陀已經離我們二千多年了,佛法還是留在人間,我們若是用心,虔誠接受,是與佛同世,無差別。佛陀在世時,用他的悲心願力,要如何來人間,為人間一大事來開示眾生,來來回回在人間,就只是為了這樣目的。因緣成熟了,應世成佛來人間,因緣成熟了,在迦毘羅衛國出生,修行,覺悟,説法,一連串,無不都是為了清淨法,探討人生真理,體會了理性遍虛空法界無窮盡。這是淨法,是佛陀從內心完全清淨了一切,體悟到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這就是淨法。真理就是你看不到的,卻是很豐富的道理,這個個道理在人間。在人間,有的人用心將佛所説法身體力行,他慢慢體會得到;有的人將天地本具有的法惡用了,所以會破壞大地。同時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本來是清淨,我們在心理上沒去體會到真理,所以憑著人的世智辯聰,他沒去體會到真理,只是,就是人的生理來生人間,就這樣被生下來,知道苦,開始刺激了他的神經,大聲哭了,之後,為他洗淨身體,嬰兒從那時開始有欲心了,肚子如果餓就哭,若是身體濕了,也哭,因為不舒服。肚子餓,就知道餓,難受,這個難受不舒服的身體,也就懂得哭,這是生理上的反應。

 慢慢長大了,慢慢學,瞭解我要這個,我不要那個,對人間事物開始去分析,這種分析都是在我們的常識。慢慢就這樣,在人間沒有接觸到佛法,所接觸到的都是世俗的一切。世俗就是追求,追求欲心、欲念越來越大,這種欲求就會造了很多無明煩惱等等。這人人本具佛性,卻受到常識、外面的薰習,無明不斷遮蓋,所以造成人世間重重疊疊的濁氣、污穢、濁念,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其實,道理不增不減,所增減的就是我們不懂道理,從小這樣一直薰習過來,變成了生活中與人競爭是理所當然,變成了一種很自然,人與人之間爭奪、愛欲、結怨成仇來對立,這就是凡夫。不知道真理本來是這麼清淨,清淨的法界。道理本來不增不減。佛陀只是將他的煩惱完全去除了,這些道理全都透徹了,所以心靜下來後,剎那間體會天地宇宙間,這種無形、無體、無色、無相的道理,就是這麼清淨地存在。這樣的心願,要跟大家分享。

 我們這麼久了,聽法,到底聽這麼久的法,不知道瞭解多少?煩惱減少多少?自己是不是有往內自觀照,觀照我們自己。我每天都是往外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往內心來自觀照?到底我們「淨法界身」到底體會多少呢?法有入我們的心嗎?不增不減,在佛不增,在佛的境界沒有比我們較多,因為歸於虛空法界,佛陀的道理就是在虛空法界,而我們呢?也是一樣歸淤虛空法界。虛空法界的真理,任憑我們受用,只是我們對虛空法界的真理,不知道方法去受用,所以佛陀說方法讓我們知道。所以說來,只要我們用心要受用,這樣於凡夫也不減,淨法界身,於我們都不減,於佛也沒有增加,就是一個虛空法界的真理。但是,佛陀如何能體會得到,我們卻體會不到?於我們不減,我們怎會體會不到?佛陀是隨大願力,他的大願力,無始劫以來,他就是同這一念心願。這個心願不減,從他發心,一直一直以來,一直到成佛,成佛滅度後還是一樣不減。這就是佛的心願。這是他的願力示現,名稱叫「成佛」,從成佛的身相來教導我們。

 昨天「浴佛」,每年佛誕節,佛陀出生來人間,佛壽八十年,入滅了,法留在人間流傳。我們有因緣接受佛法的人,是佛的弟子,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佛弟子應該每一年要能夠瞭解、知道,佛陀出現過在人間,留下來的佛法,要來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要感佛恩。每年此時,大家就是準備浴佛,其實就是佛陀出生的紀念日,我們用清淨心,浴佛的意思,就是要去除我們心中的無明,要不然佛身清淨,叫做佛,佛就是覺悟,所以叫做「佛」,已經是覺悟無染污了,為何還需要讓凡夫用水淋浴他呢?是這樣嗎?應該我們要生起尊重心來「禮佛足」,我們現在只是一個儀式,讓大家同在一個莊嚴的道場上,心靜下來,聽聞佛號的聲音,同時間,同在這時候,同一動作。我看到大家在浴佛,從高臨下這樣看下去,整個環境很美啊!也能聽到大家的心聲,就是「專」,心無雜念,也能聽到那一分清淨。人人的心沒有污染,用那一分虔誠而感動的心情,境界是那樣靜,心是那麼的感動,感動著佛來人間。

 有人就這樣跟我說:「師父,從〈爐香讚〉開始,我們就開始忍不住眼淚湧現,淚水盈眶。」就想到有一段故事:有一位菩薩出生在無佛世之時,叫做「常悲」。這位常悲居士,他出生時無佛,也不知道佛法在哪裡,但是打從內心總是有一種感覺,覺得應該有一條覺悟的道路,這條覺悟的道路有充分的法,到底這個法要去哪兒取呢?常常,心若想起世間一定有佛法,應該有一條路可走,但是法在哪裡呢?應該是有這樣的大覺者,來指點路的方向。常常若想到這,就流著眼淚。時時看到社會人間,人的無明懵懂,行為不守規則,每次若看到這樣,人倫道德淪喪,應該冥冥中有一個道理能來規範。但是說不出的道裡,到底是什麼道理,能來降伏眾生這種不如規,沒有規矩的這種人生,到底要去哪裡找出這個法?所以常常哭,想到法到底在哪裡?這樣他就流得眼淚。看到人不守規則道理,他也是悲中從來,也是哭了,所以他的名叫做「常悲」。

 有一天晚上睡覺時,忽然間有一尊古佛在他夢中出現,就跟他說:「雖然你出生在無佛之世,法也已經滅了,法已經是末法,已經沒有法存在,不過,法永遠都在你的心裡,要好好重你這念心願,心要常常歸於悲智願行。」悲,他就為他開示,「天下眾生人人有佛性,跟你一樣,只是無明妄動,迷失了他們的真如,希望你能將悲心守住。總有一天你能透徹瞭解,發悲願來度眾生,這種悲願,要守住這個願行。」醒過來之後,覺得:是啊,應該是有佛法,雖然過去佛是如此莊嚴在我的夢中,其實這不是夢,這應該是一分的真理。這分冥冥中的大覺者,「悲智願行」這四個字,就是如此踏實感,並無虛的感覺,不是夢,這是實。所以這就樣始,他放下一切,好好去靜心,在山林中去找大自然的道理。就這樣一生都在那裡,時時將鳥叫蟲鳴,也當作是一種說法音,就這樣過了一生。

 佛陀就這樣跟大家說:「這個故事,那位常悲菩薩,就是我的多生世中其中的一世,生在沒有佛世的時代,離佛法很遙遠,但是這念心還是永遠存在。」所以說來,大悲願力,這是我們人人本具,哪怕是出生在無佛的時代,佛法也已經滅掉,在沒有佛法時,菩薩還是一樣會出現人間,雖然他無法依據,如何入人群,卻是心,鍛鍊這念心,清淨無染著,這就是大悲願力,生生世世示現人間。所以我們昨天浴佛之後,就聽到,在下午,佛號不斷,從遠而近,多麼莊嚴的境界啊!走到外面看,很整齊,浩蕩長的隊伍,韻律、起落動作都很整齊。這一天對佛陀那分佛誕那樣尊重,大家的心,一天的心都繞在大覺者的境界中,應該是很充實。所以,哪怕是佛離我二千多年了,正法,只要我們虔誠的心,還是住世。所以,正法、像法,「正像之法隨眾生機」,隨我們的根機,我們這樣的虔誠,我們這樣的心境,這種如佛在世的恭敬,正像之法,不就在我們心裡嗎?我們只要有心,能將佛法永遠接受在我們心中,這與佛法盛世,很興盛在世,不就是一樣嗎?所以「感而盛世」。我們眾生的根機,大家若虔誠,眾生有感,佛,正法就是在人間,所以「法性佛身」,人人都本具。

 其實佛身就是法性,法性就是佛身,真如的道理人人本具,所以我們人人具有佛性。佛性遍虛空法界,這種道理永遠存在,只要我們有心,虛空法界的真理無不都在我們心中,所以我們雖然在凡夫,也沒有減少了法,只是我們自己迷而不覺。只是迷了而已。我們覺性存在,就像那位常悲菩薩,雖然夢中見佛,悲智願行四個字那麼的真實,不是夢,是真實,這樣他就能體會大自然的境界,這種永恆或者是無常。法是永恆,四季輪轉是無常,樹木花香鳥語都是無常,但是天體是永恆,這他已經覺悟了。所以說來,我們人人若能用心,宇宙萬物不都是歸於我們心的道理?。所以前面的經文說,因為佛陀向迦葉尊者授記,佛名「光明」,國土名「光德」,他壽命很長,正法時期很長,像法時間很長,國界很莊嚴。所以前面的經文這樣說,「國界嚴飾,無諸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其土平正,無有高下,坑坎堆阜」,都很平靜、很莊嚴的境界。

 就如大家在浴佛看到整體的美,美在各人的心。心,大家守好規矩,前後次序排得好,一片廣場,瞬間那麼整齊,人與服裝與動作,都是那麼整齊、那麼美,看,這就是我們的心。我們前面的經文說起很多「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的境界,都已經說盡了就是從我們的心所造作,心造作這麼污穢,非常的崎嶇、不平坦的地方,而且到處都是瓦礫,到處都是很硬的刺,這實在是很可怕的境界。但是反過來,就是清淨的境界了,它就是很平坦,到處都莊嚴,很嚴飾的地方。是什麼樣嚴飾的境界呢?接下來這段經文這樣說,

經文:「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黃金為繩以界道側,散諸寶華,周遍清淨。」

 我們能想像中,來想這個境界,琉璃為地,琉璃是一種很高貴的寶物。琉璃的體態是長成什麼樣子?上面很多七寶,都是很光亮的國土,就是在光德國土莊嚴,是未來迦葉成佛,他應世的國家。那個國家不是如我們娑婆世界這樣,那個國家就是國土莊嚴,莊嚴的國土很清淨。污穢與清淨的境界(差別),大家去想像,有多少貧窮苦難的國家真的是苦不堪。想像災難過後,現在的尼泊爾,同樣是佛二千多年前出生的國家。佛陀在那個國土,將它名為「娑婆世界」,在那裡,他所看到、所瞭解的人間疾苦,看到人間無常苦難,不就像現在。還有一大群人間菩薩,不忍眾生苦,踏進這個國土中,到處都是瓦礫、荊棘,路很難走,稍微踢到就是碎片磚頭,這都是那個境界來形容。或者是我們曾看過,累積幾十年的垃圾,老人、殘廢者都有,無法清理他的家,或者是精神、身心有病,不是正常人能生活的,他卻是在那樣的環境中。多少的人間菩薩不忍心,去幫他清掃,不論是大醫王,不論是發大心,立大願的委員、慈誠,這種愛心入那個境界,去為他清理。清理好了,亮麗起來了,看到那個境界就很清淨。

*光德國土莊嚴,清淨之相。有七:
1、雜寶嚴飾
2、清淨無惡
3、坦然平正
4、琉璃寶地
5、寶樹成行
6、金繩界道
7、寶華遍地

 當然,光德國土,就是光明如來,他的國土就是這麼清淨,他有種種寶物在這個國家裡,(莊嚴清淨之相)有七種。第一是「雜寶嚴飾」。很多很多的寶,那種寶物,算不完的寶物,所以叫做「雜寶嚴飾」。第二就是「清淨無惡」,都是寶物,到處所見都是寶物完成的。「坦然平正」,這是第三,土地能很平正,而且「琉璃寶地」。現在,在人間,有的看到很富有堂皇的地方,看,地上是這樣,用寶石去鋪、去磨亮、去磨平,到了地上閃閃發亮,地上的東西都是反射現形在地面。其實,那個國土實在是很光亮,就如琉璃,光德國土,完全都是寶物,寶物鋪地,沒有一點點骯髒的東西,都是很清淨,非常平坦。第四就是「琉璃寶地」,就是會照亮周圍的境界。地面如一面鏡子,地上的境界都是寶物,再照在地面,就能知道境界是多麼清淨,多莊嚴。

 所以「寶樹成行」,樹無不都是寶,又是「金繩界道」,界限都是以金作為他的界址,用金子鑲的。我們有的地方的樓梯,是用銅條,就會覺得這已經很高貴了,那個國家卻是用金子作界限,所以金繩界道。第七,那就是「寶華遍地」,這種「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金繩界道,寶華遍地」。這種境界想像中是多麼莊嚴,多麼舒服啊!這不是像我們娑婆世界,有錢人的地方這樣,反正是全國人民普遍都是這樣,這樣的境界。

經文簡釋:
「琉璃為地」;因心明了,萬法生起之因。謂世間種種,地水火風萬法之因。

 所以琉璃為地。那就是「因心明了」,為何能感得國界這麼莊嚴?也是因為心。記得前天所說的,那些瓦礫、荊棘,這些東西,坑坎,還有很多不淨物,都是人心的不清淨所感。現在這麼莊嚴的境界,那就是他心明了。我們的心很清淨,明了一切道理。所以「萬法生起之因」。能感得迦葉尊者未來成佛的國土是這麼清淨、這麼莊嚴,這就是迦葉尊者他過去修行所得的因,他的心去除了執著,去除了無明,去除了惑,所以他的心很清淨,清淨得如琉璃,所以他感這個因。「萬法生起之因」。萬法就是清淨,所以世間種種,萬法種種,都是有因,即使地水火風,萬法也是有因。所以他在這個國界很莊嚴,不論是什麼樣的物質,或者是空氣,地水火風都那麼調順,風微微地吹來很清涼,有光明,但是無燠熱。地是這樣「琉璃為地」。看,那個國界,都是因為修這樣的清淨行所得來的。所以,天地萬物之因都明瞭了,天地萬物都皆有因,所以這些因就是道理,一切都明瞭,所以通達,通達一切道理。「內外映徹」,不論我們的內心、外面的境界,境界與境界之間,就是那麼的互相光明,互相照徹,這就是修行,心的境界。「所以果上琉璃為地」,結果能得到這樣琉璃為地。

經文簡釋:「寶樹行列」
*「因修」:因地修行佛因之位,以因修甚深微妙故稱為寶。

*寶樹行列,長菩提覺道,寶樹成行列故。

 所以「寶樹行列」。寶樹就是很整齊,如大家在浴佛時,看到很多國家,現在的科技發達,印尼也是這樣直播回來,看到印尼,那個場面實在是非常的整齊,又是莊嚴、開闊,幾萬人集在一起,那個場面比在我們花蓮靜思堂的廣場更大,大好幾倍大。所以他們的人,人數也一樣多好幾倍。與我們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卻能容納各種宗教,大家共同一處,在那裡,圖騰也排得很漂亮,進出次序,人的動作真的都很莊嚴。這種真正如一棵一棵的菩提樹林立,非常的整齊。人家說:「十年種木,百年樹人。」這種教育人,人家他們這樣,在那裡有辦法同一心,上萬人。

 菲律賓也是,說颱風要登陸菲律賓,昨天菲律賓卻將近來了二萬人,同在一個廣場上,那種次序莊嚴,他們在那裡也不輸給臺灣,在那裡是將近二萬人,圖騰也排得很美、很整齊,進出,再加上同時發放。同樣的在尼泊爾,昨天也是一樣浴佛,這是他們第一次,有始以來在佛陀的國土,竟然是第一次舉辦浴佛,有二百多位的僧尼在現場參加浴佛。不過,看起來雖然是整齊,但是語言不通,無法聽到我們喊,用中文說「禮佛足」,他們就是這個動作還沒有辦法整齊,不過排隊也排得很整齊。總而言之,這種「寶樹行列」,就是要用時間教育出來。可見我們人人只要一念心,語言通了,聲音聽得進,一切法的道裡都一樣。所以,修因能得到寶樹行列,那就是要修行,修行的因。所以「因地修行佛因之位」。因為迦葉尊者將來成佛,他有這樣的修行,未來所得成佛的果位,他的淨土,他的國土就是這麼莊嚴。「以因修」,因為修這個因。修什麼因?「甚深微妙」。因為這個因很深奧,常常告訴大家,天地萬物種種皆有因,因就是道理,人人都有成佛的因,因就是真如,非常的微妙,所以稱為寶。所以「寶樹行列」,就是「長菩提覺道」。就如菩提樹,這條覺道,寶樹成行,一列一列很整齊。

經文簡釋:
「黃金為繩,以界道側」;因持正戒,受持戒律而不犯觸。

*持戒清潔,遵依繩墨界線,常行中道,故至果上金繩界道。

 「黃金為繩,以界道側」。就是「因持正戒」。我們要能得到「黃金為繩,以界道側」這種境界,我們也是要有修行。因為我們若能持戒,持正戒。修行我們若無戒,我們要如何修呢?所以我們要戒律無漏,不能漏掉,所以要受持戒律,不犯觸。不要觸犯戒律,我們要好好用心。「持戒清潔」,那就是「遵依繩墨界線」。就如我們依戒律行,很清淨的戒,就是要遵循。就如墨斗,地上要如何讓它能鋪直?就要先用墨線,這樣抽出來,彈下去,自然就一條線直直的了。在做木工的人也一樣,製作桌子,要如何讓它很正,很正,不彎曲,也要用墨斗,那條繩子拉長,彈下去,這叫做「彈墨線」。就是將線讓它畫直,才開始用器物來修。同樣的道理,法就如墨斗一樣,彈墨線下去,我們跟著這條路走,就沒有錯。就如我們的隊伍要排得很整齊,就要有地標,同樣的道理,這叫做守戒,守規則。你在前面,我在後面不偏,人人都對前面那個人的後面對準好,這樣就對了。佛陀就是這樣修行,我們跟佛陀這樣走,這樣就對了。所以「遵依繩墨界線」,我們照這個界線,這就是持戒。「故至果上」。我們若有持這個因,持戒的因,自然到了成佛的國土就是這樣這麼莊嚴。

經文簡釋:「散珠寶華,周遍清淨」
*「本因地」:以佛心入無生忍之時,遍修梵行淨如明珠,故至果上寶華散地,在處嚴潔。

*國土淨皆由平等淨心之所感因瓦礫荊棘譬雜心惡念之所感緣。

 「散珠寶華,周遍清淨」。自然我們就是這樣本因地,我們本來清淨的因地,「以佛心入無生忍」。這時候我們要修行,我們必定要用佛心,修行要佛心,要入人群中修六度萬行。在六度中,就是「忍」很重要,要不然你絕對走不下去。所以要修行,必定要堅持。就如這樣的隊伍,要排多久才會整齊?一次再一次,你若不忍受,覺得:怎麼這麼麻煩?怕麻煩就忍不下去了。所以我們要有「以佛心入無生忍」,我們要修行修到忍而無忍,變成是很自然,我們的心境就是這樣。這種人間雖然苦,但是我們願心入人群中,就是苦而無苦,這就是我們的心願,所以叫做「無生忍」。

 這就是遍地修,「遍修梵行」,很普遍。因為「散珠寶華」,珠寶一落下就是遍地。我們修行的心也是這樣。撒遍了整個大地,無不都是寶。所以我們入人群中,無不都是道場,都是我們的法寶,我們若用這樣的心態,自然遍遍修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無煩惱的行,我們一路走,為眾生付出。所以「淨如明珠」,就如明珠一樣,「故至果上寶華散地」。我們就要有這樣的修行,如遍地都是寶,到處都很莊嚴。「國土淨皆由平等淨心之所感因」。國土清淨就是因為我們過去有修平等心,我們前面的文就是國土清淨,很平坦。所以我們要國土清淨,我們就要修行平等心。你看,瓦礫荊棘,前面的文,就是「雜心惡念所感」,那就是會變成瓦礫荊棘。我們若是用慈悲平等心,我們就感得國土平正,很正,很平坦,很清淨。若是便利不淨,就是譬喻我們的雜心,無明、疑,無明,貪、瞋、癡、慢、疑等等,這個果就會惹來這種我們住的地方都會不清淨,便利不清淨,過去有說過,前文都說過。這就是我們這種雜染心,所以我們要好好去除雜染。

 若是「坑坎堆阜」,這就是惡念(坑坎堆阜皆因諂曲嫉妒心感報)。我們諂曲嫉妒的心,就會感得這種所住的地方這樣坑坎等等,實在是苦不堪,這種環境很難住。我們若要選擇,我們就要選擇去國土平正,就如迦葉光明佛這樣的國土。希望我們人人要能用慈悲平等的心,清淨心,才能感得未來這麼平坦的國土。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
【補充資料一】常悲菩薩(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本生)世尊昔為菩薩,曰常悲,見世穢濁,背正向邪,常愁憂悲慟。其時有佛名京法無穢,滅度未久,經法都盡。常悲夢聞其佛說法消除心垢,而入清淨定,即捨妻子入山苦行,自慟哭我不遇佛,不見法僧,何由修佛道?天神下教之,使東行。常悲隨教東行,數日即止。上方有佛飛來其前,菩薩見佛,且喜且悲,稽首曰:願佛垂哀為我說經。佛告之曰:三界皆空,夫有必無,萬物若幻,一生一滅,猶若水泡。且教之東行二萬里逢健陀羅越國法來菩薩使聽度無極之法。見度無極經七。
經文:「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黃金為繩以界道側,散諸(珠?)寶華,周遍清淨。」是否筆誤,待大愛臺播出為主,感恩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5/1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5/11晨語簡記   2015/05/11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五月 12, 2015 2:25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五月十一日星期一)

 

淨法界身,那就是真諦,清淨無染的法。

佛陀來回人間度化眾生,不都是為了清淨法,探討人生真理,體會了理性遍虛空法界無窮盡。這是淨法,是佛陀從內心完全清淨了一切,體悟到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這就是淨法。

今天學到了淨法,或是淨法界身,或是法身。

 

佛陀如何能體會得到,我們卻體會不到?於我們不減,我們怎會體會不到?佛陀是隨大願力。

大願力,就是願景,是自我精進的驅動力,一定要發大心、立大願,結果會不同。

 

光德國土莊嚴,清淨之相。有七:
1、雜寶嚴飾
2、清淨無惡
3、坦然平正
4、琉璃寶地
5、寶樹成行
6、金繩界道
7、寶華遍地
這些寶物皆有心中的法寶所化,用心修行,心淨國土淨,心中有法,國土就有寶。

 

 

淨法界身本無增減
隨大悲願力而示現
正像之法隨眾生機
感而盛世法性佛身

能夠瞭解「淨法界身」,淨法界身,那就是真諦,清淨無染的法。法身是無體無形,佛陀已經離我們二千多年了,佛法還是留在人間,我們若是用心,虔誠接受,是與佛同世,無差別。佛陀在世時,用他的悲心願力,要如何來人間,為人間一大事來開示眾生,來來回回在人間,就只是為了這樣目的。因緣成熟了,應世成佛來人間,因緣成熟了,在迦毘羅衛國出生,修行,覺悟,説法,一連串,無不都是為了清淨法,探討人生真理,體會了理性遍虛空法界無窮盡。這是淨法,是佛陀從內心完全清淨了一切,體悟到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這就是淨法。真理就是你看不到的,卻是很豐富的道理,這個個道理在人間。在人間,有的人用心將佛所説法身體力行,他慢慢體會得到;有的人將天地本具有的法惡用了,所以會破壞大地。同時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本來是清淨,我們在心理上沒去體會到真理,所以憑著人的世智辯聰,他沒去體會到真理,只是,就是人的生理來生人間,就這樣被生下來,知道苦,開始刺激了他的神經,大聲哭了,之後,為他洗淨身體,嬰兒從那時開始有欲心了,肚子如果餓就哭,若是身體濕了,也哭,因為不舒服。肚子餓,就知道餓,難受,這個難受不舒服的身體,也就懂得哭,這是生理上的反應。

慢慢長大了,慢慢學,瞭解我要這個,我不要那個,對人間事物開始去分析,這種分析都是在我們的常識。慢慢就這樣,在人間沒有接觸到佛法,所接觸到的都是世俗的一切。世俗就是追求,追求欲心、欲念越來越大,這種欲求就會造了很多無明煩惱等等。這人人本具佛性,卻受到常識、外面的薰習,無明不斷遮蓋,所以造成人世間重重疊疊的濁氣、污穢、濁念,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其實,道理不增不減,所增減的就是我們不懂道理,從小這樣一直薰習過來,變成了生活中與人競爭是理所當然,變成了一種很自然,人與人之間爭奪、愛欲、結怨成仇來對立,這就是凡夫。不知道真理本來是這麼清淨,清淨的法界。道理本來不增不減。佛陀只是將他的煩惱完全去除了,這些道理全都透徹了,所以心靜下來後,剎那間體會天地宇宙間,這種無形、無體、無色、無相的道理,就是這麼清淨地存在。這樣的心願,要跟大家分享。

我們這麼久了,聽法,到底聽這麼久的法,不知道瞭解多少?煩惱減少多少?自己是不是有往內自觀照,觀照我們自己。我每天都是往外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往內心來自觀照?到底我們「淨法界身」到底體會多少呢?法有入我們的心嗎?不增不減,在佛不增,在佛的境界沒有比我們較多,因為歸於虛空法界,佛陀的道理就是在虛空法界,而我們呢?也是一樣歸淤虛空法界。虛空法界的真理,任憑我們受用,只是我們對虛空法界的真理,不知道方法去受用,所以佛陀說方法讓我們知道。所以說來,只要我們用心要受用,這樣於凡夫也不減,淨法界身,於我們都不減,於佛也沒有增加,就是一個虛空法界的真理。但是,佛陀如何能體會得到,我們卻體會不到?於我們不減,我們怎會體會不到?佛陀是隨大願力他的大願力,無始劫以來,他就是同這一念心願。這個心願不減,從他發心,一直一直以來,一直到成佛,成佛滅度後還是一樣不減。這就是佛的心願。這是他的願力示現,名稱叫「成佛」,從成佛的身相來教導我們。

昨天「浴佛」,每年佛誕節,佛陀出生來人間,佛壽八十年,入滅了,法留在人間流傳。我們有因緣接受佛法的人,是佛的弟子,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佛弟子應該每一年要能夠瞭解、知道,佛陀出現過在人間,留下來的佛法,要來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要感佛恩。每年此時,大家就是準備浴佛,其實就是佛陀出生的紀念日,我們用清淨心,浴佛的意思,就是要去除我們心中的無明,要不然佛身清淨,叫做佛,佛就是覺悟,所以叫做「佛」,已經是覺悟無染污了,為何還需要讓凡夫用水淋浴他呢?是這樣嗎?應該我們要生起尊重心來「禮佛足」,我們現在只是一個儀式,讓大家同在一個莊嚴的道場上,心靜下來,聽聞佛號的聲音,同時間,同在這時候,同一動作。我看到大家在浴佛,從高臨下這樣看下去,整個環境很美啊!也能聽到大家的心聲,就是「專」,心無雜念,也能聽到那一分清淨。人人的心沒有污染,用那一分虔誠而感動的心情,境界是那樣靜,心是那麼的感動,感動著佛來人間。

有人就這樣跟我說:「師父,從〈爐香讚〉開始,我們就開始忍不住眼淚湧現,淚水盈眶。」就想到有一段故事:有一位菩薩出生在無佛世之時,叫做「常悲」。這位常悲居士,他出生時無佛,也不知道佛法在哪裡,但是打從內心總是有一種感覺,覺得應該有一條覺悟的道路,這條覺悟的道路有充分的法,到底這個法要去哪兒取呢?常常,心若想起世間一定有佛法,應該有一條路可走,但是法在哪裡呢?應該是有這樣的大覺者,來指點路的方向。常常若想到這,就流著眼淚。時時看到社會人間,人的無明懵懂,行為不守規則,每次若看到這樣,人倫道德淪喪,應該冥冥中有一個道理能來規範。但是說不出的道裡,到底是什麼道理,能來降伏眾生這種不如規,沒有規矩的這種人生,到底要去哪裡找出這個法?所以常常哭,想到法到底在哪裡?這樣他就流得眼淚。看到人不守規則道理,他也是悲中從來,也是哭了,所以他的名叫做「常悲」。

有一天晚上睡覺時,忽然間有一尊古佛在他夢中出現,就跟他說:「雖然你出生在無佛之世,法也已經滅了,法已經是末法,已經沒有法存在,不過,法永遠都在你的心裡,要好好重你這念心願,心要常常歸於悲智願行。」悲,他就為他開示,「天下眾生人人有佛性,跟你一樣,只是無明妄動,迷失了他們的真如,希望你能將悲心守住。總有一天你能透徹瞭解,發悲願來度眾生,這種悲願,要守住這個願行。」醒過來之後,覺得:是啊,應該是有佛法,雖然過去佛是如此莊嚴在我的夢中,其實這不是夢,這應該是一分的真理。這分冥冥中的大覺者,「悲智願行」這四個字,就是如此踏實感,並無虛的感覺,不是夢,這是實。所以這就樣始,他放下一切,好好去靜心,在山林中去找大自然的道理。就這樣一生都在那裡,時時將鳥叫蟲鳴,也當作是一種說法音,就這樣過了一生。

佛陀就這樣跟大家說:「這個故事,那位常悲菩薩,就是我的多生世中其中的一世,生在沒有佛世的時代,離佛法很遙遠,但是這念心還是永遠存在。」所以說來,大悲願力,這是我們人人本具,哪怕是出生在無佛的時代,佛法也已經滅掉,在沒有佛法時,菩薩還是一樣會出現人間,雖然他無法依據,如何入人群,卻是心,鍛鍊這念心,清淨無染著,這就是大悲願力,生生世世示現人間。所以我們昨天浴佛之後,就聽到,在下午,佛號不斷,從遠而近,多麼莊嚴的境界啊!走到外面看,很整齊,浩蕩長的隊伍,韻律、起落動作都很整齊。這一天對佛陀那分佛誕那樣尊重,大家的心,一天的心都繞在大覺者的境界中,應該是很充實。所以,哪怕是佛離我二千多年了,正法,只要我們虔誠的心,還是住世。所以,正法、像法,「正像之法隨眾生機」,隨我們的根機,我們這樣的虔誠,我們這樣的心境,這種如佛在世的恭敬,正像之法,不就在我們心裡嗎?我們只要有心,能將佛法永遠接受在我們心中,這與佛法盛世,很興盛在世,不就是一樣嗎?所以「感而盛世」。我們眾生的根機,大家若虔誠,眾生有感,佛,正法就是在人間,所以「法性佛身」,人人都本具。

其實佛身就是法性,法性就是佛身,真如的道理人人本具,所以我們人人具有佛性。佛性遍虛空法界,這種道理永遠存在,只要我們有心,虛空法界的真理無不都在我們心中,所以我們雖然在凡夫,也沒有減少了法,只是我們自己迷而不覺。只是迷了而已。我們覺性存在,就像那位常悲菩薩,雖然夢中見佛,悲智願行四個字那麼的真實,不是夢,是真實,這樣他就能體會大自然的境界,這種永恆或者是無常。法是永恆,四季輪轉是無常,樹木花香鳥語都是無常,但是天體是永恆,這他已經覺悟了。所以說來,我們人人若能用心,宇宙萬物不都是歸於我們心的道理?。所以前面的經文說,因為佛陀向迦葉尊者授記,佛名「光明」,國土名「光德」,他壽命很長,正法時期很長,像法時間很長,國界很莊嚴。所以前面的經文這樣說,「國界嚴飾,無諸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其土平正,無有高下,坑坎堆阜」,都很平靜、很莊嚴的境界。

就如大家在浴佛看到整體的美,美在各人的心。心,大家守好規矩,前後次序排得好,一片廣場,瞬間那麼整齊,人與服裝與動作,都是那麼整齊、那麼美,看,這就是我們的心。我們前面的經文說起很多「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的境界,都已經說盡了就是從我們的心所造作,心造作這麼污穢,非常的崎嶇、不平坦的地方,而且到處都是瓦礫,到處都是很硬的刺,這實在是很可怕的境界。但是反過來,就是清淨的境界了,它就是很平坦,到處都莊嚴,很嚴飾的地方。是什麼樣嚴飾的境界呢?接下來這段經文這樣說,

經文:「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黃金為繩以界道側,散珠寶華,周遍清淨。

我們能想像中,來想這個境界,琉璃為地,琉璃是一種很高貴的寶物。琉璃的體態是長成什麼樣子?上面很多七寶,都是很光亮的國土,就是在光德國土莊嚴,是未來迦葉成佛,他應世的國家。那個國家不是如我們娑婆世界這樣,那個國家就是國土莊嚴,莊嚴的國土很清淨。污穢與清淨的境界(差別),大家去想像,有多少貧窮苦難的國家真的是苦不堪。想像災難過後,現在的尼泊爾,同樣是佛二千多年前出生的國家。佛陀在那個國土,將它名為「娑婆世界」,在那裡,他所看到、所瞭解的人間疾苦,看到人間無常苦難,不就像現在。還有一大群人間菩薩,不忍眾生苦,踏進這個國土中,到處都是瓦礫、荊棘,路很難走,稍微踢到就是碎片磚頭,這都是那個境界來形容。或者是我們曾看過,累積幾十年的垃圾,老人、殘廢者都有,無法清理他的家,或者是精神、身心有病,不是正常人能生活的,他卻是在那樣的環境中。多少的人間菩薩不忍心,去幫他清掃,不論是大醫王,不論是發大心,立大願的委員、慈誠,這種愛心入那個境界,去為他清理。清理好了,亮麗起來了,看到那個境界就很清淨。

光德國土莊嚴,清淨之相。有七:
1、雜寶嚴飾
2、清淨無惡
3、坦然平正
4、琉璃寶地
5、寶樹成行
6、金繩界道
7、寶華遍地

當然,光德國土,就是光明如來,他的國土就是這麼清淨,他有種種寶物在這個國家裡,(莊嚴清淨之相)有七種。第一是「雜寶嚴飾」。很多很多的寶,那種寶物,算不完的寶物,所以叫做「雜寶嚴飾」。第二就是「清淨無惡」,都是寶物,到處所見都是寶物完成的。「坦然平正」,這是第三,土地能很平正,而且「琉璃寶地」。現在,在人間,有的看到很富有堂皇的地方,看,地上是這樣,用寶石去鋪、去磨亮、去磨平,到了地上閃閃發亮,地上的東西都是反射現形在地面。其實,那個國土實在是很光亮,就如琉璃,光德國土,完全都是寶物,寶物鋪地,沒有一點點骯髒的東西,都是很清淨,非常平坦。第四就是「琉璃寶地」,就是會照亮周圍的境界。地面如一面鏡子,地上的境界都是寶物,再照在地面,就能知道境界是多麼清淨,多莊嚴。

所以「寶樹成行」,樹無不都是寶,又是「金繩界道」,界限都是以金作為他的界址,用金子鑲的。我們有的地方的樓梯,是用銅條,就會覺得這已經很高貴了,那個國家卻是用金子作界限,所以金繩界道。第七,那就是「寶華遍地」,這種「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金繩界道,寶華遍地」。這種境界想像中是多麼莊嚴,多麼舒服啊!這不是像我們娑婆世界,有錢人的地方這樣,反正是全國人民普遍都是這樣,這樣的境界。

經文簡釋:
「琉璃為地」;因心明了,萬法生起之因。謂世間種種,地水火風萬法之因。

所以琉璃為地。那就是「因心明了」,為何能感得國界這麼莊嚴?也是因為心。記得前天所說的,那些瓦礫、荊棘,這些東西,坑坎,還有很多不淨物,都是人心的不清淨所感。現在這麼莊嚴的境界,那就是他心明了。我們的心很清淨,明了一切道理。所以「萬法生起之因」。能感得迦葉尊者未來成佛的國土是這麼清淨、這麼莊嚴,這就是迦葉尊者他過去修行所得的因,他的心去除了執著,去除了無明,去除了惑,所以他的心很清淨,清淨得如琉璃,所以他感這個因。「萬法生起之因」。萬法就是清淨,所以世間種種,萬法種種,都是有因,即使地水火風,萬法也是有因。所以他在這個國界很莊嚴,不論是什麼樣的物質,或者是空氣,地水火風都那麼調順,風微微地吹來很清涼,有光明,但是無燠熱。地是這樣「琉璃為地」。看,那個國界,都是因為修這樣的清淨行所得來的。所以,天地萬物之因都明瞭了,天地萬物都皆有因,所以這些因就是道理,一切都明瞭,所以通達,通達一切道理。「內外映徹」,不論我們的內心、外面的境界,境界與境界之間,就是那麼的互相光明,互相照徹,這就是修行,心的境界。「所以果上琉璃為地」,結果能得到這樣琉璃為地。

經文簡釋:「寶樹行列」
「因修」:因地修行佛因之位,以因修甚深微妙故稱為寶。

寶樹行列,長菩提覺道,寶樹成行列故。

所以「寶樹行列」。寶樹就是很整齊,如大家在浴佛時,看到很多國家,現在的科技發達,印尼也是這樣直播回來,看到印尼,那個場面實在是非常的整齊,又是莊嚴、開闊,幾萬人集在一起,那個場面比在我們花蓮靜思堂的廣場更大,大好幾倍大。所以他們的人,人數也一樣多好幾倍。與我們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卻能容納各種宗教,大家共同一處,在那裡,圖騰也排得很漂亮,進出次序,人的動作真的都很莊嚴。這種真正如一棵一棵的菩提樹林立,非常的整齊。人家說:「十年種木,百年樹人。」這種教育人,人家他們這樣,在那裡有辦法同一心,上萬人。

菲律賓也是,說颱風要登陸菲律賓,昨天菲律賓卻將近來了二萬人,同在一個廣場上,那種次序莊嚴,他們在那裡也不輸給臺灣,在那裡是將近二萬人,圖騰也排得很美、很整齊,進出,再加上同時發放。同樣的在尼泊爾,昨天也是一樣浴佛,這是他們第一次,有始以來在佛陀的國土,竟然是第一次舉辦浴佛,有二百多位的僧尼在現場參加浴佛。不過,看起來雖然是整齊,但是語言不通,無法聽到我們喊,用中文說「禮佛足」,他們就是這個動作還沒有辦法整齊,不過排隊也排得很整齊。總而言之,這種「寶樹行列」,就是要用時間教育出來。可見我們人人只要一念心,語言通了,聲音聽得進,一切法的道裡都一樣。所以,修因能得到寶樹行列,那就是要修行,修行的因。所以「因地修行佛因之位」。因為迦葉尊者將來成佛,他有這樣的修行,未來所得成佛的果位,他的淨土,他的國土就是這麼莊嚴。「以因修」,因為修這個因。修什麼因?「甚深微妙」。因為這個因很深奧,常常告訴大家,天地萬物種種皆有因,因就是道理,人人都有成佛的因,因就是真如,非常的微妙,所以稱為寶。所以「寶樹行列」,就是「長菩提覺道」。就如菩提樹,這條覺道,寶樹成行,一列一列很整齊。

經文簡釋:
「黃金為繩,以界道側」;因持正戒,受持戒律而不犯觸。

*持戒清潔,遵依繩墨界線,常行中道,故至果上金繩界道。

「黃金為繩,以界道側」。就是「因持正戒」。我們要能得到「黃金為繩,以界道側」這種境界,我們也是要有修行。因為我們若能持戒,持正戒。修行我們若無戒,我們要如何修呢?所以我們要戒律無漏,不能漏掉,所以要受持戒律,不犯觸。不要觸犯戒律,我們要好好用心。「持戒清潔」,那就是「遵依繩墨界線」。就如我們依戒律行,很清淨的戒,就是要遵循。就如墨斗,地上要如何讓它能鋪直?就要先用墨線,這樣抽出來,彈下去,自然就一條線直直的了。在做木工的人也一樣,製作桌子,要如何讓它很正,很正,不彎曲,也要用墨斗,那條繩子拉長,彈下去,這叫做「彈墨線」。就是將線讓它畫直,才開始用器物來修。同樣的道理,法就如墨斗一樣,彈墨線下去,我們跟著這條路走,就沒有錯。就如我們的隊伍要排得很整齊,就要有地標,同樣的道理,這叫做守戒,守規則。你在前面,我在後面不偏,人人都對前面那個人的後面對準好,這樣就對了。佛陀就是這樣修行,我們跟佛陀這樣走,這樣就對了。所以「遵依繩墨界線」,我們照這個界線,這就是持戒。「故至果上」。我們若有持這個因,持戒的因,自然到了成佛的國土就是這樣這麼莊嚴。

經文簡釋:「散珠寶華,周遍清淨」
「本因地」:以佛心入無生忍之時,遍修梵行淨如明珠,故至果上寶華散地,在處嚴潔。

國土淨皆由平等淨心之所感因瓦礫荊棘譬雜心惡念之所感緣。

「散珠寶華,周遍清淨」。自然我們就是這樣本因地,我們本來清淨的因地,「以佛心入無生忍」。這時候我們要修行,我們必定要用佛心,修行要佛心,要入人群中修六度萬行。在六度中,就是「忍」很重要,要不然你絕對走不下去。所以要修行,必定要堅持。就如這樣的隊伍,要排多久才會整齊?一次再一次,你若不忍受,覺得:怎麼這麼麻煩?怕麻煩就忍不下去了。所以我們要有「以佛心入無生忍」,我們要修行修到忍而無忍,變成是很自然,我們的心境就是這樣。這種人間雖然苦,但是我們願心入人群中,就是苦而無苦,這就是我們的心願,所以叫做「無生忍」。

這就是遍地修,「遍修梵行」,很普遍。因為「散珠寶華」,珠寶一落下就是遍地。我們修行的心也是這樣。撒遍了整個大地,無不都是寶。所以我們入人群中,無不都是道場,都是我們的法寶,我們若用這樣的心態,自然遍遍修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無煩惱的行,我們一路走,為眾生付出。所以「淨如明珠」,就如明珠一樣,「故至果上寶華散地」。我們就要有這樣的修行,如遍地都是寶,到處都很莊嚴。「國土淨皆由平等淨心之所感因」。國土清淨就是因為我們過去有修平等心,我們前面的文就是國土清淨,很平坦。所以我們要國土清淨,我們就要修行平等心。你看,瓦礫荊棘,前面的文,就是「雜心惡念所感」,那就是會變成瓦礫荊棘。我們若是用慈悲平等心,我們就感得國土平正,很正,很平坦,很清淨。若是便利不淨,就是譬喻我們的雜心,無明、疑,無明,貪、瞋、癡、慢、疑等等,這個果就會惹來這種我們住的地方都會不清淨,便利不清淨,過去有說過,前文都說過。這就是我們這種雜染心,所以我們要好好去除雜染。

若是「坑坎堆阜」,這就是惡念(坑坎堆阜皆因諂曲嫉妒心感報)。我們諂曲嫉妒的心,就會感得這種所住的地方這樣坑坎等等,實在是苦不堪,這種環境很難住。我們若要選擇,我們就要選擇去國土平正,就如迦葉光明佛這樣的國土。希望我們人人要能用慈悲平等的心,清淨心,才能感得未來這麼平坦的國土。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
【補充資料一】常悲菩薩(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本生)世尊昔為菩薩,曰常悲,見世穢濁,背正向邪,常愁憂悲慟。其時有佛名京法無穢,滅度未久,經法都盡。常悲夢聞其佛說法消除心垢,而入清淨定,即捨妻子入山苦行,自慟哭我不遇佛,不見法僧,何由修佛道?天神下教之,使東行。常悲隨教東行,數日即止。上方有佛飛來其前,菩薩見佛,且喜且悲,稽首曰:願佛垂哀為我說經。佛告之曰:三界皆空,夫有必無,萬物若幻,一生一滅,猶若水泡。且教之東行二萬里逢健陀羅越國法來菩薩使聽度無極之法。見度無極經七。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5/11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