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2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諸佛無雜然故國界嚴飾
唯修清淨妙行其土平正
淨名隨心淨行則佛土淨
深妙心淨則一切功德淨
應該瞭解吧,這幾天以來,一直在敘述佛陀為迦葉尊者授記,佛陀這樣說:「我弟子大迦葉將來成佛,號曰光明」,這是佛陀對迦葉尊者所授記,未來,未來多久呢?三百萬億劫,這麼久的時間,他能見到這麼多的佛,很多的佛,他能奉侍供養一段長時間,長時間他能遇到這麼多佛,這是長時間的修行。他的修行就是無雜染,就是現在釋迦佛的時代,他開始修行,他能放棄過去人生所享受的一切,轉一個念頭,既是發心修行,那就是要去除過去一切虛浮華麗的生活,放下一切,一定要身體力行,接受佛陀的教育,一定要很樸實,過著清貧的生活,不只是身體上所過清貧的生活,即使他的內心也是完全無染污,這種心不起動念,外面一切的浮華虛榮,對他來說,一點都沒動心過,這是保持他這一念心,他的思惟修。一直跟大家提起了思惟修。思想,我們的思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人、事、物,在他的心裡都是一片清淨,不論是起了何種人事物的雜穢,就是不動搖他的心,這一分定力,絕對不會受外面境界影響他一點點的波動,這種思惟修就是禪定的力量,是這樣的堅固.這是迦葉尊者所修行的。
其實諸佛也是一樣,佛佛道同,你若是修行想要成佛,就是要如這樣的經過,現在的迦葉尊者受佛記,過去的諸佛同樣也是受古佛之記。過去的佛、現在的佛,都是經過這一分思惟修,這種定力,這種不受染污,所有煩惱完全消除,這種心,定與慧具足,這必定是定慧具足。就要再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在定慧之前要先走過布施,進人群中造福人群,在人群中見眾生苦。眾生苦不只
是物資欠缺的苦,加上了生、老、病、死,無常苦,加上了在人間時,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熾盛苦,在眾生群中看到這麼多不同,很多的煩惱,都是在人人身上所發生。所以,一方面去拔除眾生的苦難,去造福人群,一方面在這些苦難中增長智慧,所以眾生是諸佛的道場,成就道業必定要在這樣的道場中來完全成。
第一是布施,付出無所求;第二是持戒,我們要好好守好我們的規戒。戒是防非止惡,在我們的行為中,不對的事絕對不要犯;惡念來時,我們起一念惡心,馬上停止下來。絕對防非,預防錯誤的,停止行惡業。若能這樣,我們一方面布施,心不受煩惱來擾動我們,不起煩惱心,不起錯誤的念頭,不做錯誤的行為,這都叫做持戒。不只是持戒,不只是布施而已,對的事還要很用心,要精進,「精」是不雜,「進」是不退,勇往直前,向前前進。還要忍辱,很多的煩惱、無明來時,自我檢討,有沒有錯誤?有的要趕緊改過,沒有的,我們就要忍辱,這種忍才有辦法通過這娑婆世界事事堪忍的難關。因為我們的依正報,依報、正報,我們是出生在這個世間,佛陀將這世間名稱為娑婆,娑婆的名稱叫做堪忍。堪忍的世間,我們若不能堪忍,我們什麼事情都是重重的阻礙。我們要做對的事情,我們要如何消除障礙?
每天早上,我聽完經,大家就會誦「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業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這不是每天都在誦,這叫做回向。什麼叫回向?那就是聽聞佛法,精進禮佛,我們要將這個法好好回收在我們心裡,這將一切法要回收入我們的心裡,成為我們日常生活身體力行,這才是真正我們修行,聽法,行在法中,這就是修行者人人要經過的。諸佛也是這樣,這種時時在法中,法時時都警愓我們的內心,維持我們的行為在清淨中,不受人、事、物來雜染我們的心,這是諸佛的過程。迦葉尊者現在受佛陀為他授記,那就是迦葉尊者在弟子群中,他的心態就是這樣,思惟修,很清淨的修行,不受人間事物污染他的心,起心動念有煩惱,絕對完全去除了,都沒有了,所以因為這樣,未來世還要再經三百億萬佛
的道場修行,一直會保持這樣的心態,那就能得到國界嚴飾。
我們這幾天一直都在描述那個國界,將來光明如來,那就是迦葉成佛之後的名號,叫做光明如來,他的國界、他的國土,就叫做光德國土,這光德國土真正非常的嚴飾,裡面真的是非常的莊嚴,而且有很多很多的寶物來嚴飾,這都是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讚歎。因為娑婆世界苦難很多,無常很多,這幾天在說,未來光明如來他的國界是這樣的清淨,就會想到現在佛陀的故鄉,尼泊爾,過去的迦毗羅衛國,災難偏多啊!那個國家,堪忍的世界,現在又遇到這樣大的地震,瞬間,已經瓦礫遍地,瓦片磚塊整個土地都是,但是我們說光明如來的國土,它就是七寶莊嚴,寶樹行列,琉璃為地,這都是昨天我們所說的,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很瞭解那個地方。為什麼會有這樣好、這樣莊嚴的境界呢?這尊佛生在這樣莊嚴,到處都是寶(國土)。這是他的依正二報。常常說正報,依止這國家而生,他的正報就是在這個地方,所以他能在這裡享受。尤其是這個國界,那個時代人人都受到很好的教育,那個時代的人心都充滿了智慧,完全講究道德倫理,都是智人同世。
比起我們現在,現在科技發達,但是時代不同了,現在的人心,一片就如之前所說,那種坑坎,完全不乾淨,荊棘、瓦礫。那種世界,人人的心就像是這樣的世界,整個心都是那種堅而硬的刺,一直想要刺傷人,遍地,人人的心態都是無明煩惱,這是我們現在的人間、社會,不就是這樣嗎?天羅地網,都是網路,真的是天羅地網,每個網路都如一支支般,每一支的刺都會刺傷人。這都是人為,那種雜念、惡念真的很多,不明道理,就是這樣散發出去。所以我們現在的時代稱五濁惡世,是在煩惱濁、在見濁、在眾生濁、在命濁,在劫濁,在這個時代,所以我們的生命在這樣的生活中,就是我們依報。我們的依報、正報就是出生在這時代,就是出生在這樣的環境裡,這叫做依正二報,所以我們在五濁惡世,堪忍的世界。但是迦葉未來成佛的國度是國界嚴飾,為修清淨妙行,所以他「其土平正」,他的國家都很平正,且都非常乾淨,無不都是寶石,七寶完成,琉璃為地,這實在是一分非常莊嚴的淨土。
「淨名隨心淨行」。這是我們過去的因。過去迦葉葉尊者有修行這樣的因,修什樣因呢?修正行的因,所以這正行、光明,在他的名稱與國界全都很亮麗,這是隨著那個地方,很多智者共聚一處,人人,國度裡的人民,也是心態光明磊落,非常光明的心,不是像現在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人人的心是黑暗的,我們現在的人心是無明。但是,未來迦葉尊者所成佛的國土,每一個人的心都無染著很光明。所以「淨名隨心淨行」,每一個人隨每一個人的心,所以,我們前面說過,智者在這個國土裡,人人的行為都是淨行為,這種修淨行的行為,這就是這佛的國土淨,這尊佛出生在這樣嚴淨,這麼莊嚴、這麼清淨的國度。
「深妙心淨則一切功德淨」。因為我們很多甚深微妙法,在累世累劫所修來,讓我們內心的法,淨化了我們的心,累生累世一直都是在思惟修,就是在定慧之中。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直深入,所以叫做微妙,深妙是思惟修,清淨的心態,那個智慧叫做「深妙心淨」,不受外面一切煩惱無明污染了,這樣一切功德淨,所做一切好事,煩惱都沒有污染到我們的心。看到現在的尼泊爾,我們去那麼多天了,第三梯已經在那裡,第四梯次將要啟程了,但是這麼多天以來,在那個地方,進出都需要有車接送,我們選擇一位司機,這位司機在接送醫師、大醫王去帳篷區義診,那種愛的付出,進進出出,慈濟人使用他的車子,這位司機去感受到了,感恩到慈濟人遠從台灣來,無緣無故,與這些人非親非故,沒有什麼因緣血緣,為什麼我們的國家受了災難,遙遠的地方,這麼的辛苦,人帶著東西,這麼辛苦地投入?進出彬彬有禮,待人是那麼的尊重。
他用八天的時間來觀察慈濟人、大醫王,對他的人民這樣在付出,他深深受感動了。他就這樣說,他說:「我要用我這麼多年訓練開車的功夫,我要和你們一樣,用心付出,對人的態度,我要謙虛,我時時若看到苦難人,我也會伸出雙手去扶助他、幫助他,我是被你們感動了,我能這樣為你們服務。」他說這是他這一生中應該是
最大的感恩。他說,他的房子雖然在這一波災難也有受損,但是人平安。他說過去這樣的災難,他的心很恨,怎麼是這樣?怨天尤人,但是這段時間與慈濟人這樣在一起,他現在覺得:我的房子這樣是稍微受損而已,我們的親人都平安,所以我應該感恩。所以他現在,他說他應該要感恩這一片土地,讓他這樣的生活,感恩遠方來的人給他這一股力量,他能夠重生,這就是他的心得。
所以說來,我們修行就是用我們的身體力行去帶動人,這就是法,法在身上,心是付出無所求,這叫做典範。不只是付出無所求,我們還尊重人,我們還感恩人,只是這樣的付出、這樣的尊重、這樣的感恩,就能感化這樣的人。看,這就是修行的過程。前面的文就是說「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黃金為繩,以界道側,散珠寶華,周遍清淨」。這是我們昨天說過的,描述了這個國界,光德國土,是成就這麼莊嚴,描述那個國界,這是其國。再接下來的經文這樣說
經文:「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無有魔事,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
*此預先記敘未來眷屬皆為菩薩,及魔民皆知護法。
*迦葉尊者以修頭陀苦行為因,故其果報上亦無貪著五欲、擾亂佛法之魔民魔事。
多麼清淨的世界啊!這段就是預先,佛陀向迦葉尊者為他授記,預先來描述未來他成佛之後,他的眷屬,到底那個時代那些人,是什麼樣的人呢?什麼樣的心態呢?前面說過,就是智人,都很有智慧的人,這些有智慧的人、修善行的人,與這尊佛──迦葉未來成佛,同世,在那個世界。所以,眷屬皆為菩薩,都是有智慧的人,都是善行之人。所以「及魔民皆知護法」。那些魔,假如有信仰不同,或者心思較不端正的人,但是也不敢來侵犯佛法,同樣他們也會護佛法。這是未來,未來光明佛他的國土叫做光德,這個國家的人民全都是菩薩,若有心思不正者,他也不敢侵犯佛法,還要護佛
法。
所以這是迦葉,「迦葉尊者以修頭陀苦行為因」,這輩子他就是這樣,生活很清淡,清修苦行。不只是生活上的清修苦行,他的心也是一樣很清淨,不會受外面的境界污染所搖動他的心。這就是因為他過去有修這樣的行,剛剛說過。「故其果報上亦無貪著五欲」。所以他的果報上就沒有貪著五欲,就是他未來所受的國家,所接觸的人民,同樣都沒有貪著五欲,還是很清淨,沒有這些事情來擾亂佛法的魔民魔事。因為大家都修清淨行,已經去除了貪著五欲,所以大家的心很平靜,沒有來擾亂佛法的魔民與魔事。這就是修行所得來的果報,有修行的因,就是內心的清淨,果報是外在,我們若能與很多好人結緣,得到很多好人幫助,這也是我們過去的因緣;我們若遇到惡人,也是我們過去與他結的因緣。這就是因緣果報。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修行,積一些好緣,就會如迦葉尊者,來生來世所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菩薩,都是擁護他的人。
經文簡釋:
「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國中大乘行者其數甚多;小乘之人,其數亦爾。
所以「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將來這個國家,國中都是大乘行者,都是發心聽聞佛法之後,就是發心行菩薩道,這種大乘行者。所以那個國家有很多菩薩,無量千億,很多菩薩。聲聞眾也是,即使那個地方有小乘人獨善其身,但是他們雖然是獨善其身,他們也受到這些大乘行者所感動,也是會慢慢開始轉小乘為大乘。所以「小乘之人,其數亦爾」。多少?也是無量千億這麼多,都是修行人,也有已經在行菩薩道,也有現在修行開始轉成大乘的菩薩,這種的人,聲聞、緣覺。
經文簡釋:
「無有魔事」;無有邪見,魔障之事。魔事:能奪人智慧命故。
言無有魔事者,魔以破人善法為事。又天魔正以順生死,貪五欲,
退菩提為事,故名魔事。
所以那個國家「無有魔事」,沒有魔的事情。「無有魔事」,就是沒有邪見。這種邪見就是偏差,這種偏差的見解,在現代的時代,自己的道心很不堅定,一點點的困擾,心就起動搖,就無明煩惱,勇氣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這種懦弱的心態就生起,這就是受邪見偏了。現在的社會有這樣偏頗的行為,偏頗的思想,偏頗的議論,卻是在修行的人或者是行菩薩道的人,很快地,聽到這些輿論界就怕了,受魔的境界所攝住了。這就是五濁惡世,無法見到光明,就是因為道心不堅定,容易受魔所困擾,受魔所攝受了。所以這種已經考驗到了,看到了,所以那個國家是沒有邪見,沒有魔障,沒有魔民,魔子魔孫來障礙我們,人人行菩薩道都是很穩定地這樣走。所以,魔事就是「能奪人智慧命故」。魔事,「無有魔事」,就是沒有這些邪知、邪見來障礙我們,這些事情,因為它發生了,我們就能證明我們的智慧,慧命有沒有被這些魔,這些困擾、不實的輿論,將你轉動過去沒有?若是受轉動,就是你的慧命受傷害,也受殺害。因為「魔事能奪人智慧命故」。我們自己問問看自己,到底有受魔困擾嗎?困擾之後,我們的慧命有受傷嗎?有被傷害嗎?自己要好好想想看,唯有自己能知道。
所以「言無有魔事者」,魔事就是「魔以破人善法為事」。魔的意思就是破壞人的善法,所以這叫做魔事。「又天魔正以順生死」。因為天魔他最怕的就是人修正行,因為人若修正行,就會脫離三界,他的三界內就少了魔子魔孫,所以若有人發心想要修正行,他就會出來困擾,來影響修行者。因為在這生死三界中,就是會增加很多人在生死輪迴,就會貪戀在五欲,這個五欲,貪在五欲之中,自然我們就會退失了菩提心,覺悟的心,我們就會退失。魔用欲來誘引我們,用煩惱來困擾我們,自然我們就會退失正知、正見的菩提道,這叫做魔事,魔來困擾,讓我們的道心退失,這叫做魔事。
經文簡釋:
「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梵語魔波旬,此云殺者,殺害之主,
為名魔王。隨王所作,名為魔名。
「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那個國家,就是光德這個國家,他不但全是菩薩,修行大乘行的人,縱然有魔,就算是心有偏邪,他也不敢擾亂,擾亂菩薩修行,所以也是擁護佛法。「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全都來擁護佛法。魔,梵語魔叫做波旬,波旬翻譯成我們這裡的話叫做魔。魔就是惡魔,人人很怕惡魔,惡魔他就是殺,就是破壞,殺,傷殺,「殺害之主」,會殺害人人的慧命,困擾人人的心,這叫做魔,魔王。看,有的人身心不穩定,有的人就說:「著魔了,話都聽不懂,幻知幻覺。」好的人,真實的人告訴他的話,聽不進去,都是聽一些幻知幻覺、不正確的話,這都是叫做魔,所以這是魔子。魔王最擔心的,在三界內,人脫離三界,這就是叫做魔王。「隨王所作,名為魔民」。這些魔王的使者叫做魔民,同樣的,他雖然不是為王,但是這種魔王的統領之下,心已經偏向了,所以叫做魔民。但是,那個國土沒有這些事情,很清淨,雖然有魔,他們也同樣都在護佛法。
*有法盛世時,則若王若民,雖不斷殺,而於佛法皆能愛心護生;無有殘暴惡劣心事生。
「有法盛世時」。那個地方佛法盛世,真正的佛法很昌盛,人人護佛法,人人信仰佛法,所以有法而且盛世,真正的佛法很昌盛。佛法若昌盛,善人,行善的人就很多。「則若王若民」,那個國家的王與人民,「雖不斷殺」,因為一般社會的人,雖然沒有斷除殺業,但是聽佛法之後,皆能愛心護生。聽法之後,他自然懂得愛生、懂得護生,這就是受佛法的感化,他付出了這一分愛,對眾生慈悲,慈悲平等,視眾生如己子,以所有眾生命如己命的愛惜,這種愛心護生,沒有殘暴惡劣的心。這些人事物,沒有這些(魔)事發生出來,所以那個國家真的令人羨慕,(是)很好的國家。
*眷屬眾多,魔護佛法,大權示現,行於非道,通達佛道,皆為外護眷屬。
「眷屬眾多」,人很多,「魔護佛法」。雖然很多人,智慧者、菩薩很多,即使有魔,偏差,雖然他沒有很信仰佛法,但是他也會護佛法,絕對不敢破壞佛法。這就是「大權示現」。「大權示現」,那就是也是有在修行,這些魔,魔王或者是魔民,他就是現身教。善惡的身教,善的要善得完全清淨無染,這叫做修行者;「善惡雜揉」就是還有偏邪的見解,雖然在這個國家也有,但是他也懂得擁護佛法。這叫做「大權示現」,他不是很正知正見,但是他也懂得擁護佛法。就如有的民間信仰,雖然民間的信仰他沒有專心修行,但是他也會擁護,這叫做「大權示現,行於非道,通達佛道」。雖然他是民間信仰,但是神與佛他同樣都拜拜,拜拜,總是有播善因,自然地,雖然現在是民間信仰,未來他也同樣會通達佛道,只要不來破壞佛法,將來他也是能成佛道。所以這就是外護的眷屬,外護的眷屬就是在家,沒有修清淨行,不過他也懂得護法,這就是那個時候的世界。
*又因行抖擻,故果不惹魔事,此飲光未來成佛一大事因緣,佛一一授之,尊者一一記之。
「又因行抖擻」,非常認真,這麼認真善行,所以他能完全不會惹到魔事。精進,抖擻就是很精進,魔事不會惹上身。就如有一些動物若沾到水,牠上來就會抖擻,身體搖一搖,將毛上的水完全都(甩)出去,(連同)髒東西,還是同樣抖擻,就是抖擻他的身體,讓髒東西沾不住。這就是我們要精進的力量,也是思惟修,心要專、要定、要有智慧,這個果自然就不會惹到魔事,魔不敢近其身。這就是「飲光未來成佛一大事因緣」。「飲光」,知道是誰嗎?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就是全身紫色的光,這是在印度人,有的人身體皮膚會比較紫黑色這種顏色,太陽一照會發亮,所以另外一個名字叫「飲光」。那就是迦葉尊者未來成佛的一大事。
佛陀為他授記,說他的名號,未來成佛的名號,未來成佛,依正二報的國界,國界的情形,跟他在一起的人,跟隨他修行的人,人
人都是智慧者,都是菩薩大乘行者,那個社會的人都擁護佛法,這是迦葉尊者修行,未來所得的果報。所以,成佛的一大事因緣,「佛一一授之」,這樣預先說出他未來成佛、未來生活的環境境界,人、事、物都介紹得很清楚,在這一段落的經文。所以我們聽了要瞭解,修行有因、有緣,有果、有報,我們的因緣果報,就要看我們如何修行,好好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
【註一】〔波旬〕(佛光大辭典)
梵名 P-p-yas 或 P-pman,巴利名 P-piya 或 P-pimant。又作波俾掾、波椽、波鞞、陂旬、波俾、播裨。經典中又常作「魔波旬」(梵 M-ra-p-pman)。意譯殺者、惡物、惡中惡、惡愛。指斷除人之生命與善根之惡魔。為釋迦在世時之魔王名。據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載,波旬即欲界第六天之主。大智度論卷五十六謂,魔名為「自在天王」。此魔王常隨逐佛及諸弟子,企圖擾亂之;而違逆佛與嬈亂僧之罪,乃諸罪中之最大者,故此魔又名「極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