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5/13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5/1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5/13晨語簡記   2015/05/13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五月 13, 2015 7:53 pm

20150513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其國眷屬眾多魔護佛法

大權示現行道通違佛道

是為外護眷屬無障礙行

因行精勤故果不惹魔事



  瞭解了?前面我們也說過了,光明佛,迦葉他將來成佛,他的國土光德,他的人民都是智人,發大心的菩薩。人民善良,縱然說那國土還有不想要聞佛法,但也能護佛法,這就是一個很和平,彼此互相尊重,這種清淨的國界。人民的心清淨,國土也莊嚴清淨,這是我們前面所講過的,那國土眷屬眾多,魔護佛法,真的是不簡單。這都是修行,在因地修行,我們的心很清淨,沒有煩惱來染著我們心,心也常常抱持著那分生活很簡樸,沒有貪欲,沒有種種雜念在自己的心在起心動念,還是在人群中不受人群的人事物來擾動我們的心,修行就要修到這樣的程度。修的因就是我們在八識田中,我們的種子,粒粒都要是清淨的種子在我們的八識田中,然後我們才開始在人群中不受人群將我們染污,我們又在人群中無所求的付出,這又是再一顆清淨的種子,又是入我們的八識田中。



  八識田中這顆種子是生生世世累積,到最後成佛,佛世時,遇到佛法,發心修行,同樣還是這樣的修行過程,最後絕對是受佛來為他授記,這就是在現在釋迦佛來為迦葉尊者授記,這也是迦葉尊者過去生中,就是生生世世也是修這分清淨行,今生此世再遇佛法,遇佛陀的時代,聽聞佛法,依教奉行,改變他過去人生的生活。那種奢侈、富有的享受。他入佛門之後,完全清淨身心,修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這種受釋迦牟尼佛所讚歎、所器重,所以現在在法華會上,佛陀為他授記,授記名號,未來成佛的名叫做「光明」,他的國土叫做「光德」。光明佛,迦葉要修行成佛,必定要經過了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還要再經歷三百萬億世尊再歷練過,修行不是這麼簡單,不過,奉覲三百萬億佛,我希望我們人人都將人人當作佛,將人人都當作在歷練我們的人,我們今生此世能夠遇多到少人來歷練我們,我們都生起歡喜、尊重、感恩心。在這道場,每個人的道場,我們歡喜接受,這樣也是佛陀來教育我們入人群結善緣。



  本來我們發大心、立大願,我們就是要在人群,結善緣,我們要在人群中成長智慧,所以若把人群都當作每一個人就是一尊佛,這樣說不定我們來生來世,生生世世所遇到的人,我們結這麼多的好緣,就能夠早日成佛。這是佛陀向迦葉尊者的授記。其實也是含意在此,希望我們要體佛心懷,我們若能契佛、體佛心懷,自然從此刻起,就要好好與人人廣結好緣,否則,奉覲三百萬億佛,要一尊佛出現人間是很不簡單的,我們不如從此刻起就開始好好廣結善緣,互相牽引,互相擁護。就如我們慈濟小學,看到慈濟小學的老師是如何教孩子。孩子是如何體驗六根不具全,不方便的生活。是如何教他們讓他們體會那種六根不具全的苦,教他如何懂得幫助人,自己若知道苦,才懂得去幫助人。比如說,一年紀的孩子,老師設計(一遊戲),將孩子的眼睛矇起來,有一位同學在旁邊跟他說:「你前面有一碗水,你走路時不要去撞到那碗水。」把他眼睛矇上時,看不到前面有一碗水,走路時,要如何不會去踼,不會去撞到?他就要戰戰競競,同學就會引導他說:「向左走,向右彎。」在那地方寸步難行,要爬樓梯時,就要在旁邊跟他說,你現在要爬樓梯了。眼睛看不到,要如何爬樓梯呢?一年紀的孩子,就要很謹慎,手要扶著樓梯的扶手,這樣一步一步向樓梯一階一階走。



  要下樓梯了,下樓梯要怎麼下?很怕,就有人,在旁邊的同學就牽著他的手,「來,就是這樣,再下一階、再下一階。」這樣慢慢帶他走,很溫馨,有人在身邊,這時候能很安心,但是眼睛看不到很不方便。走路時有路障,也是,就是要有人牽著他的手,「來,我們退一步,走旁邊一點,才不會去踢到。」對!就是要這樣。後來讓他們分享,眼睛矇著,看不到的人,他的心是如何想?小朋友的分享很有智慧,「很惶恐,看不到路,看不到東西,無法走樓梯,下樓梯很害怕。有小朋友在我身邊,緊緊牽著我,我覺得很溫暖,很安全,但是,看不到,很難受。」「現在你的感覺如何?」「我感覺感恩媽媽生下我時,讓我有眼睛,讓我看得到東西。感恩幫助我的人,讓我有安全感,感恩!」就問那位幫助他,跟他說前面有什麼東西,你要往右邊,你要往左邊,在旁邊提醒他,一直到靠近他身邊,牽著他,陪他走路,這樣的小朋友,叫他分享。他的分享就說:「眼睛很亮,很清明,看得到很幸福,感恩爸爸媽媽給我健全的眼睛。看見小朋友走路很不方便,不忍心,就想幫助他,讓他安全一點。跟他說向左、向右,但是看他還是害怕,趕緊用手牽著他,幫助人的感覺很好。感恩同學讓我能幫助得到,讓我有這麼歡喜的感覺。」



  這受幫助的孩子,他也體會到被幫助的感恩,去幫助人的人,他也體會到幫助人的感覺很好。也要感恩,共同一分的感恩,就是父母給他健全的身體、眼睛,這是一年級,讓他體驗。二年級的呢?也讓他們體驗,你們若是聽不到時。將耳朵塞起來,「來,同學在說話,你要如何聽?」用種種,種種,體驗六根不具全,聽不到、看不到時。又再體驗手,二隻手,若少了一隻,你要如何生活?穿針線,用一隻手穿針,一隻手要如何穿線針?很辛苦啊!有的孩子就想出,我還有嘴,用嘴咬起來,咬針,用手穿線。很辛苦!大大的針讓他咬著,這樣穿針線,穿了很久才穿過去,很辛苦,若是二隻手都沒有了呢?你要怎麼辦呢?寫字,用腳寫字,腳寫字也很難寫,有這二隻手很好啊!這種體驗身體六根殘障的那時候。若是腳不方便時,你要怎麼辦?坐在輪椅上。讓你做環保,身為一個人,不能都沒有用處。坐輪椅做環保,明明看到一張紙在地上,我坐在輪椅上,要將輪椅堆到那個地方,那張紙平平在地上,要彎下去撿那張紙,拿到垃圾桶,還有一距離,光要用手推動輪椅就很困難了。



  這種教育,讓他們能夠瞭解,身體六根不具全時要怎麼辦?就是要及時有人來幫助,這就是教育,能夠幫助人,能保全身體健康,有了健康、六根具全,我們要很感恩,看見人家六根不具全,趧緊用心去付出,去幫助他,去保護他,這種感覺很好。在我們娑婆世界是這樣,教育也要這樣教育。我們若心靈的殘廢,那就很麻煩了,心理的老師來輔導,心理醫師來指導,也要用很長的時間,要讓他的心靈能夠健康起來,看看有多少人,身殘卻是心健康,雖然身體殘障,但他做事也是萬能,一切無障礙,沒有魔犯,沒有障礙我們的好事,沒有障礙我們的六根,沒有障礙我們的心理。這就是光明如來,光德國土,所有人民身心都很健康,所做的都是好事,假使心理有一點點偏差,但還是有辦法幫助、擁護佛法,幫助好事,這不就是一樣的道理嗎?健康的國家,就是人人身心健康。有福的國家,國家就能平靜,風調雨順,人民全都心淨化,社會祥和,這就是有福的國家、有福的人民。福是要從修行來,我們修什麼行,就得得什麼樣的依報,什麼樣的國土。所以「其國眷屬眾多魔護佛法」,這是一個真正和平、清淨、莊嚴的國土,人、事、物也同樣莊嚴,沒有一點污穢,沒一點煩惱的地方。



  修行,「大權示現行道通達佛道」,也就是說,就算是魔,他的心理也是健康,他不會去擾亂佛法,雖然沒殷精進於佛道上,他在外面也能不謗佛,不擾亂佛法,同樣能擁護。如大家拿香拜拜,雖然沒有信佛,但他也知道佛是要尊敬的,像這樣,慢慢地,將來也有機會聽到佛法,同樣未來能通達佛道。這叫做方便法,大權示現,佛法就是要這樣,一步一步將他引導過來。「是為外護眷屬無障礙行」。外護,我們發心出家,專心修行,這就是在佛教,為內護,若是在外面,社會人士聽法或者是沒聽法,這全都是外護。有聽、沒有聽,沒來擾亂佛法,還能擁護佛法,在家菩薩也是一樣能身體力行,同樣也能行菩薩道,這都叫做「外護眷屬」。「無障礙行」,對佛法無障礙,還能擁護佛法,還是在人群中造福,不只不去障礙,還是擁護佛法的人。



  所以「因行精勤故果不惹魔事」。所以因為過去在修行,長時間在修行,行精勤,我們生生世世修清淨行,粒粒種子入我們的八識田中,都是清淨,很殷勤精進,因為這樣,將來的果報就不受魔來困擾,因我們的因沒去惹到魔事,我們的因就是沒有障礙佛法。再者,我們還護佛法,這是過去生中,今生此世得果成佛,他的國土就都沒有魔來擾亂。釋迦牟尼佛在人間,魔事就很多了,其實這是「大權示現」。佛陀二千多年前出生在印度,印度那國家已經有人與人之間四姓階級分得很清楚,貧富貴賤都已經很懸殊了。那個國家,在佛陀時代的迦毗羅衛國,人與人之間互相對立,這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就是選擇在這樣的國家來出生,來成佛。所以,他「大權示現」,就是眾生煩惱昌盛,他才來人間說法度眾生。這是釋迦牟尼佛所選擇的,地獄他都要去救濟了,何況人間呢?他的發心,大家該還記得,佛陀第一次的發心,是從地獄開始,看見地獄的苦,不堪忍,自己也在受苦,看別人受苦更苦,所以在那時發這念心,要度眾生,將來成佛,就是要度苦難的眾生,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願心,在這個娑婆世界。所以,以娑婆世界的眾生濁氣很重,來譬喻、來對照未來光明如來,迦葉成佛的世界,是這樣清淨莊嚴,這就是「大權示現」。



  成佛,不就是都要有清淨的果報嗎?但是佛陀,就是釋迦牟尼佛他就是現這樣的境界來成佛,再來教導這些充滿無明、煩惱的眾生,要如何改過,如何知道這是苦,這是業,苦的業不斷再複製,複製煩惱無明,再受苦,受苦中再複製,無明、煩惱又更加重,業累累。佛陀就是在這地方要讓大家瞭解,苦難要趕緊消除,拿出你的真心,你清淨的本性,發揮你的善良,如何幫助人,這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佛,大權示現,通達佛道,來教化人人,這是心對佛法還未能很接受,但還是能擁護佛法,這是「因行精勤」。所以我們儘量就不要再去惹出那種障礙,我們這輩子若障礙人,與人對立,心互相不平衡,來生來世遇到之後,帳還是要算,這種因緣果報,互相善惡因,總是還會對立,所以我們這輩子要好好種善因,不要去種了惡因。這是佛來人間大權示現,不管未來還要多久的時間,我們還要遇到多少佛,不如在現在,將人人都當作佛,這樣人人都是修行的道場。前面的文這樣說



「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聲聞,聽法的人,修行的人也很多,「無有魔事」,都沒有障礙,修行那個世界都沒有障礙。「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這是一個非常莊嚴和平的世界。再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迦葉尊者受佛陀授記,佛陀說出他的名號,他的國土,國土的情形,已經一段落了,但是還是很重要,這段經文再重說,重宣此義,這段文要再重新用偈文再重複一次。



經文:「告諸比丘!我以佛眼,見是迦葉,於未來式,過無數劫,當得作佛」



經文簡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重頌」:重述前長行文之意。字句有彼廣此略,此廣比略



  這段文是重複,為什麼要重複的偈頌呢?那就是重述長行文之意,因為這個字句中有「彼廣此略」。意思就是說,長行文含意很廣,在偈頌的文就較簡單,讓大家記憶深一點。「此廣彼略」,就是說現在這段偈文,前面在說的沒有加強語氣,在前面的長行文輕輕說過去,現在於重誦的偈文,可能會再更廣地解釋,大家要再更用心去理解。所以長行文沒有的,在偈文補充出來;在長行文說很多,在偈文就簡單說過,所以這樣就有這種重頌。



*義理有彼深此淺,此深彼淺者。 文中有前後互異者。或彼顯此隱,彼隱此顯者,或彼有此無,彼無此有者。無非互相彰顯經意,使令易解,並為後到者,令得全聞。



  所以「義理有彼深此淺」。這個道理,長行文較深,在偈文較淺,偈文較淺的,就是在長行文較深,這個偈文較深,就是長行文較淺。所以「文中有前後互異者」。長行文和偈文有前與後較不同,就是深淺、廣與簡單,有互相彌補的地方。所以「或彼顯此隱」,在長行文很明顯說出來,在偈文中就隱略過去;「彼隱此顯」,在長行文沒有很明顯,在這段偈文就會很明顯,讓我們更了解。「或彼有此無」,說不定在長行文有,在偈文沒有出來,經文就省略過了。「彼無此有」,長行文沒有的,但是在偈文會再多出來,去補充長行文沒有說的話。所以,無非是「互相彰顯經意」。長行文,要讓大家了解,偈文是要讓大家加強記憶,對經文的瞭解,對文意更通徹。



  因為《法華經》是成佛之道,我們要走過這條路,若不很熟,對這條路若不很熟,就會如一年級的孩子,眼睛矇住,路要怎麼走,走起來很不安心,很惶恐。我們學佛也是一樣,那條路我們要很清楚,我們要走這條路,安心自在。聽經也是要這樣,不厭其煩,一次再一次,不斷一直聽,聽得通徹經的意義內涵。要不然,就如佛陀說,迦葉將來要奉覲三百萬億諸佛,明明在經典就說,一尊佛要出世是無央數劫,迦葉尊者來生還要再經歷過奉覲三百萬億諸佛,當中一尊佛要成佛的時間是那麼長久,你們想,若光是想到這要那麼久,光是想到路還那麼遠啊!我累了,我還要再走下去嗎?就停下來了。但是我就覺得:不困難啊!我將大家都當作佛,這輩子我就能視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我的道場,同一時間就能見到無量數的佛,這有什麼困難嗎?若這樣,我們就樂觀起來了,反正佛陀教我們行菩薩道,在人人身上,我們都要去造福;在人人的心中,他的無明煩惱都是我的道場。所以我將大家當作佛,將大家都當作道場,若這樣,哪有困難呢?



  這就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法,要不然你們光是聽到,瞭解「一劫」,長時間是多久呢?十歲開始,一百年多一歲,一直多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再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壽十歲,一增一減,這樣叫做「一小劫」。還要中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到底我們要經過幾個大劫,才有一尊佛出世?你們想,三百萬億佛,到底還要多久?光是想,就會覺得很累,這樣就自己自我障礙了。打開這個障礙,將這個障礙在經文中找出一條路,讓我們即時即刻,無不都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在我們的當下,這樣過比較快。所以「使令易解」,這經文很深,我們看要如何表現出經文,「使令易解」,「並為後到者」,後面的人,「令得全聞」。前面的,沒有聽到的人,後面才來的,前面沒聽到,再重複一次,讓後來的人聽到了,這也就是再以偈文重誦的意思之一。



*謂佛說法,善巧方便,令諸眾生,即得解悟,故名易解語。偈頌為十二分教的一種。



  也就是說,「謂佛說法,善巧方便,令諸眾生,即得解悟」。這是佛陀的慈悲,用種種的方法。迦葉將來能成佛,後來的人沒聽到,用偈文重說一次,讓後來的人也能聽到迦葉已經被佛授記了,這是佛陀善巧方便,令諸眾生聽得到,再重複,聽過的人再次聽,(能)更加瞭解。「故名易解語」,很容易能瞭解的語言。說法就是要這樣,才能讓聽的人,聽久一點,再重複,能更加瞭解;沒有聽到的人,來聽了,就能知道。這就是佛陀再說偈頌,這也是在十二分教之中,佛陀講經,這種十二部經其中之一,就是長行文之後就是用偈文。



經文簡釋:

「告諸比丘!我以佛眼,見是迦葉,於未來式」;佛告大會之眾,以佛之眼,見大迦葉於當



  所有的比丘,佛陀再叫醒大家,「大家聽清楚,我用佛眼見是迦葉在未來世」,這是佛陀再次重新,讓大家聽經要再提起精神來,所以「告諸比丘」,提起精神來,聽清楚,我是用佛眼來看迦葉。要選擇一個人,前後次序能成佛,不是簡簡單單的,是用覺悟,大覺悟的眼光來選擇授記的對象。所以「我以佛眼,見是迦葉」。選擇迦葉於未來世,迦葉當來世成佛。



*佛名大覺悟者,覺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諸法實相之眼。佛眼能見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議之道理。



  佛,名叫做大覺悟者,稱為佛,他是大覺悟者,已經對天地宇宙萬物真理,無一不清楚,無一不透明,無一不通達,這叫做大覺悟者,大覺悟者叫做佛。所以,覺者的眼光「照了諸法實相」,所看的一切諸法,所有的物質物體,用佛的眼光來看,一看就知道這個物質裡面所含的因,它的種子等等,剖析得很清楚,這是佛眼,是「照了諸法實相之眼」。所有所有的一切物質,裡面所含的道理都瞭解。「佛眼能見一切法,非空非有」,這些法,在佛來看,不是空的,因為其中有真理;也不是真實的,是因為有很多理會合起來,才成就一件東西。所以,佛眼來看一切物質,非空非有,不可思議的道理。我們凡夫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佛陀他就是這樣來提醒大家。



*「於未來世」:三世謂之過現未來,就以當下剎那之三世而言。



  所以「於未來世」,就是在三世,三世,剛剛說過,三世,那就是過現未來,過去、現在、未來,就是「當下剎那之三世」。「當下剎那」,當下,我這時候只說「當下」,就已經三世幾次了呢?我說的「當下」,過去了,就是過去,我說的「當下」,這個「當下」又不是剛剛那一句的「當下」,因為那一句「當下」過去了,現在再說的,還是同樣又過去了,這又是現在。所以,過去、現在都是在剎那間,時間,分秒過去,我們要常常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剎那間,發一念心,立好願,我們若發好願如初,就成佛有餘了。所以「剎那」,那就是我們時時要去體會、去了解的,我們要好好用心。



*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就一期之三世而言,今生已後之生為未來世。



  所以,「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現在這剎那為中心,而現在這剎那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剎那就是沒有常住,剎那就是不斷不斷這樣過、這樣過、這樣過,以這一剎那為中心。所以,以現在的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後面的一剎那就是未來,現在的一剎那已經過了,未來的一剎那又是再來。這種「就一期之三世而言」,一期之三世,短時間就是這麼短,剎那、剎那不斷過;長時間,那就很長了,天長地久啊!很長的時間。「今生已後之生為未來世」。我們這輩子的未來,叫做來生,我們這輩子的過去,叫做過去生。我們過去生,是帶著什麼樣的種子來,來到此生的果,此生的果,我們又在造作未來的因,今生此世就是受果再起因於未來,所以因緣果報不斷這樣輪轉。我們若是修行,好好地將我們的心念照顧好,自然我們就能平平安安,明明瞭瞭,通達一切法,沒有魔事來擾動我們,若能這樣,就能把握在每個最短的時間,以及長久時間的累積,我們都要好好把握,顧好我們這一念心。



經文簡釋:

「過無數劫,當得作佛」;佛眼明見,本有時限,非是眾生心力所知,名無數劫。



  所以,過去無數劫,我們累積很長的時間,無數劫,「當得作佛」。因為過去已經累積很多很多的善念,清淨的種子,所以這樣不斷累積,迦葉尊者就是這樣累積來的,他所修的都是清淨因,法已經粒粒種子都是清淨的種子,都在他的心中。所以,今生此世遇到釋迦佛,釋迦牟尼佛看他的過去,視他現在,看他現在的修行,所以肯定他的未來,這樣為他授記。所以,「過無數劫」,過去很長的時間就是這樣修行,所以「當得作佛」。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還要很長久的時間,當能作佛。我們過去的因,我們的習性,修行,常常說沒有什麼好修的,其實人人本具佛性,我們要修的就是習氣。壞的習氣要斷,斷除壞的習氣,自然我們就有清淨的種子,本來具有真如本性。



  所以「過無數劫」。過去也是無量劫修來的,未來再有無量劫,「當得作佛」。所以,佛眼就是明見,所以「本有時限」,過去的時間,未來的時間,「非是眾生心力所知」,這個時間之長,不是我們眾生的心有辦法體會到。光是說剎那、剎那,我們自己就也是體會不到,光是要說「剎那」的時間就來不及,你光要說「我這剎那」,就是剖析也來不及。所以,極短的時間,極長的時間,不是我們凡夫有辦法用心力能了解的。但是佛陀覺悟之後,來為我們分析,我們只要很用心聽,用智慧來體會,佛法其實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菩薩是在我們現在的行為中。所以常常跟大家說「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我們「發心如初,成佛有餘」,所以常常都跟大家說,時時要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5/1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5/13晨語簡記   2015/05/13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五月 14, 2015 8:59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五月十三日星期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這樣的一句經文,在佛經上常常出現,沒有想到背後也有深刻的含意。除了前後呼應、互補之外,使令易解,並為後到者,令得全聞。顯現佛陀的悲心與智慧。

 

「重頌」:重述前長行文之意。字句有彼廣此略,此廣比略。

義理有彼深此淺,此深彼淺者。 文中有前後互異者。或彼顯此隱,彼隱此顯者,或彼有此無,彼無此有者。無非互相彰顯經意,使令易解,並為後到者,令得全聞。

 

要「將人人視為佛」,可以早點成佛。(常不輕菩薩品就有此概念)

 

要「行正道」,要相信有正道信,有深信並且不偏差。

 

上人結語時強調:佛法其實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菩薩是在我們現在的行為中。所以常常跟大家說「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我們「發心如初,成佛有餘」

 

 

 

其國眷屬眾多魔護佛法
大權示現行道通違佛道
是為外護眷屬無障礙行
因行精勤故果不惹魔事

  瞭解了?前面我們也說過了,光明佛,迦葉他將來成佛,他的國土光德,他的人民都是智人,發大心的菩薩。人民善良,縱然說那國土還有不想要聞佛法,但也能護佛法,這就是一個很和平,彼此互相尊重,這種清淨的國界。人民的心清淨,國土也莊嚴清淨,這是我們前面所講過的,那國土眷屬眾多,魔護佛法,真的是不簡單。這都是修行,在因地修行,我們的心很清淨,沒有煩惱來染著我們心,心也常常抱持著那分生活很簡樸,沒有貪欲,沒有種種雜念在自己的心在起心動念,還是在人群中不受人群的人事物來擾動我們的心,修行就要修到這樣的程度。修的因就是我們在八識田中,我們的種子,粒粒都要是清淨的種子在我們的八識田中,然後我們才開始在人群中不受人群將我們染污,我們又在人群中無所求的付出,這又是再一顆清淨的種子,又是入我們的八識田中。

  八識田中這顆種子是生生世世累積,到最後成佛,佛世時,遇到佛法,發心修行,同樣還是這樣的修行過程,最後絕對是受佛來為他授記,這就是在現在釋迦佛來為迦葉尊者授記,這也是迦葉尊者過去生中,就是生生世世也是修這分清淨行,今生此世再遇佛法,遇佛陀的時代,聽聞佛法,依教奉行,改變他過去人生的生活。那種奢侈、富有的享受。他入佛門之後,完全清淨身心,修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這種受釋迦牟尼佛所讚歎、所器重,所以現在在法華會上,佛陀為他授記,授記名號,未來成佛的名叫做「光明」,他的國土叫做「光德」。光明佛,迦葉要修行成佛,必定要經過了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還要再經歷三百萬億世尊再歷練過,修行不是這麼簡單,不過,奉覲三百萬億佛,我希望我們人人都將人人當作佛,將人人都當作在歷練我們的人,我們今生此世能夠遇多到少人來歷練我們,我們都生起歡喜、尊重、感恩心。在這道場,每個人的道場,我們歡喜接受,這樣也是佛陀來教育我們入人群結善緣。

  本來我們發大心、立大願,我們就是要在人群,結善緣,我們要在人群中成長智慧,所以若把人群都當作每一個人就是一尊佛,這樣說不定我們來生來世,生生世世所遇到的人,我們結這麼多的好緣,就能夠早日成佛。這是佛陀向迦葉尊者的授記。其實也是含意在此,希望我們要體佛心懷,我們若能契佛、體佛心懷,自然從此刻起,就要好好與人人廣結好緣,否則,奉覲三百萬億佛,要一尊佛出現人間是很不簡單的,我們不如從此刻起就開始好好廣結善緣,互相牽引,互相擁護。就如我們慈濟小學,看到慈濟小學的老師是如何教孩子。孩子是如何體驗六根不具全,不方便的生活。是如何教他們讓他們體會那種六根不具全的苦,教他如何懂得幫助人,自己若知道苦,才懂得去幫助人。比如說,一年紀的孩子,老師設計(一遊戲),將孩子的眼睛矇起來,有一位同學在旁邊跟他說:「你前面有一碗水,你走路時不要去撞到那碗水。」把他眼睛矇上時,看不到前面有一碗水,走路時,要如何不會去踼,不會去撞到?他就要戰戰競競,同學就會引導他說:「向左走,向右彎。」在那地方寸步難行,要爬樓梯時,就要在旁邊跟他說,你現在要爬樓梯了。眼睛看不到,要如何爬樓梯呢?一年紀的孩子,就要很謹慎,手要扶著樓梯的扶手,這樣一步一步向樓梯一階一階走。

  要下樓梯了,下樓梯要怎麼下?很怕,就有人,在旁邊的同學就牽著他的手,「來,就是這樣,再下一階、再下一階。」這樣慢慢帶他走,很溫馨,有人在身邊,這時候能很安心,但是眼睛看不到很不方便。走路時有路障,也是,就是要有人牽著他的手,「來,我們退一步,走旁邊一點,才不會去踢到。」對!就是要這樣。後來讓他們分享,眼睛矇著,看不到的人,他的心是如何想?小朋友的分享很有智慧,「很惶恐,看不到路,看不到東西,無法走樓梯,下樓梯很害怕。有小朋友在我身邊,緊緊牽著我,我覺得很溫暖,很安全,但是,看不到,很難受。」「現在你的感覺如何?」「我感覺感恩媽媽生下我時,讓我有眼睛,讓我看得到東西。感恩幫助我的人,讓我有安全感,感恩!」就問那位幫助他,跟他說前面有什麼東西,你要往右邊,你要往左邊,在旁邊提醒他,一直到靠近他身邊,牽著他,陪他走路,這樣的小朋友,叫他分享。他的分享就說:「眼睛很亮,很清明,看得到很幸福,感恩爸爸媽媽給我健全的眼睛。看見小朋友走路很不方便,不忍心,就想幫助他,讓他安全一點。跟他說向左、向右,但是看他還是害怕,趕緊用手牽著他,幫助人的感覺很好。感恩同學讓我能幫助得到,讓我有這麼歡喜的感覺。」

  這受幫助的孩子,他也體會到被幫助的感恩,去幫助人的人,他也體會到幫助人的感覺很好。也要感恩,共同一分的感恩,就是父母給他健全的身體、眼睛,這是一年級,讓他體驗。二年級的呢?也讓他們體驗,你們若是聽不到時。將耳朵塞起來,「來,同學在說話,你要如何聽?」用種種,種種,體驗六根不具全,聽不到、看不到時。又再體驗手,二隻手,若少了一隻,你要如何生活?穿針線,用一隻手穿針,一隻手要如何穿線針?很辛苦啊!有的孩子就想出,我還有嘴,用嘴咬起來,咬針,用手穿線。很辛苦!大大的針讓他咬著,這樣穿針線,穿了很久才穿過去,很辛苦,若是二隻手都沒有了呢?你要怎麼辦呢?寫字,用腳寫字,腳寫字也很難寫,有這二隻手很好啊!這種體驗身體六根殘障的那時候。若是腳不方便時,你要怎麼辦?坐在輪椅上。讓你做環保,身為一個人,不能都沒有用處。坐輪椅做環保,明明看到一張紙在地上,我坐在輪椅上,要將輪椅堆到那個地方,那張紙平平在地上,要彎下去撿那張紙,拿到垃圾桶,還有一距離,光要用手推動輪椅就很困難了。

  這種教育,讓他們能夠瞭解,身體六根不具全時要怎麼辦?就是要及時有人來幫助,這就是教育,能夠幫助人,能保全身體健康,有了健康、六根具全,我們要很感恩,看見人家六根不具全,趧緊用心去付出,去幫助他,去保護他,這種感覺很好。在我們娑婆世界是這樣,教育也要這樣教育。我們若心靈的殘廢,那就很麻煩了,心理的老師來輔導,心理醫師來指導,也要用很長的時間,要讓他的心靈能夠健康起來,看看有多少人,身殘卻是心健康,雖然身體殘障,但他做事也是萬能,一切無障礙,沒有魔犯,沒有障礙我們的好事,沒有障礙我們的六根,沒有障礙我們的心理。這就是光明如來,光德國土,所有人民身心都很健康,所做的都是好事,假使心理有一點點偏差,但還是有辦法幫助、擁護佛法,幫助好事,這不就是一樣的道理嗎?健康的國家,就是人人身心健康。有福的國家,國家就能平靜,風調雨順,人民全都心淨化,社會祥和,這就是有福的國家、有福的人民。福是要從修行來,我們修什麼行,就得得什麼樣的依報,什麼樣的國土。所以「其國眷屬眾多魔護佛法」,這是一個真正和平、清淨、莊嚴的國土,人、事、物也同樣莊嚴,沒有一點污穢,沒一點煩惱的地方。

  修行,「大權示現行道通達佛道」,也就是說,就算是魔,他的心理也是健康,他不會去擾亂佛法,雖然沒殷精進於佛道上,他在外面也能不謗佛,不擾亂佛法,同樣能擁護。如大家拿香拜拜,雖然沒有信佛,但他也知道佛是要尊敬的,像這樣,慢慢地,將來也有機會聽到佛法,同樣未來能通達佛道。這叫做方便法,大權示現,佛法就是要這樣,一步一步將他引導過來。「是為外護眷屬無障礙行」。外護,我們發心出家,專心修行,這就是在佛教,為內護,若是在外面,社會人士聽法或者是沒聽法,這全都是外護。有聽、沒有聽,沒來擾亂佛法,還能擁護佛法,在家菩薩也是一樣能身體力行,同樣也能行菩薩道,這都叫做「外護眷屬」。「無障礙行」,對佛法無障礙,還能擁護佛法,還是在人群中造福,不只不去障礙,還是擁護佛法的人。

  所以「因行精勤故果不惹魔事」。所以因為過去在修行,長時間在修行,行精勤,我們生生世世修清淨行,粒粒種子入我們的八識田中,都是清淨,很殷勤精進,因為這樣,將來的果報就不受魔來困擾,因我們的因沒去惹到魔事,我們的因就是沒有障礙佛法。再者,我們還護佛法,這是過去生中,今生此世得果成佛,他的國土就都沒有魔來擾亂。釋迦牟尼佛在人間,魔事就很多了,其實這是「大權示現」。佛陀二千多年前出生在印度,印度那國家已經有人與人之間四姓階級分得很清楚,貧富貴賤都已經很懸殊了。那個國家,在佛陀時代的迦毗羅衛國,人與人之間互相對立,這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就是選擇在這樣的國家來出生,來成佛。所以,他「大權示現」,就是眾生煩惱昌盛,他才來人間說法度眾生。這是釋迦牟尼佛所選擇的,地獄他都要去救濟了,何況人間呢?他的發心,大家該還記得,佛陀第一次的發心,是從地獄開始,看見地獄的苦,不堪忍,自己也在受苦,看別人受苦更苦,所以在那時發這念心,要度眾生,將來成佛,就是要度苦難的眾生,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願心,在這個娑婆世界。所以,以娑婆世界的眾生濁氣很重,來譬喻、來對照未來光明如來,迦葉成佛的世界,是這樣清淨莊嚴,這就是「大權示現」。

  成佛,不就是都要有清淨的果報嗎?但是佛陀,就是釋迦牟尼佛他就是現這樣的境界來成佛,再來教導這些充滿無明、煩惱的眾生,要如何改過,如何知道這是苦,這是業,苦的業不斷再複製,複製煩惱無明,再受苦,受苦中再複製,無明、煩惱又更加重,業累累。佛陀就是在這地方要讓大家瞭解,苦難要趕緊消除,拿出你的真心,你清淨的本性,發揮你的善良,如何幫助人,這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佛,大權示現,通達佛道,來教化人人,這是心對佛法還未能很接受,但還是能擁護佛法,這是「因行精勤」。所以我們儘量就不要再去惹出那種障礙,我們這輩子若障礙人,與人對立,心互相不平衡,來生來世遇到之後,帳還是要算,這種因緣果報,互相善惡因,總是還會對立,所以我們這輩子要好好種善因,不要去種了惡因。這是佛來人間大權示現,不管未來還要多久的時間,我們還要遇到多少佛,不如在現在,將人人都當作佛,這樣人人都是修行的道場。前面的文這樣說

「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聲聞,聽法的人,修行的人也很多,「無有魔事」,都沒有障礙,修行那個世界都沒有障礙。「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這是一個非常莊嚴和平的世界。再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迦葉尊者受佛陀授記,佛陀說出他的名號,他的國土,國土的情形,已經一段落了,但是還是很重要,這段經文再重說,重宣此義,這段文要再重新用偈文再重複一次。

經文:「告諸比丘!我以佛眼,見是迦葉,於未來式,過無數劫,當得作佛

經文簡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重頌」:重述前長行文之意。字句有彼廣此略,此廣比略


  這段文是重複,為什麼要重複的偈頌呢?那就是重述長行文之意,因為這個字句中有「彼廣此略」。意思就是說,長行文含意很廣,在偈頌的文就較簡單,讓大家記憶深一點。「此廣彼略」,就是說現在這段偈文,前面在說的沒有加強語氣,在前面的長行文輕輕說過去,現在於重誦的偈文,可能會再更廣地解釋,大家要再更用心去理解。所以長行文沒有的,在偈文補充出來;在長行文說很多,在偈文就簡單說過,所以這樣就有這種重頌。

義理有彼深此淺,此深彼淺者。 文中有前後互異者。或彼顯此隱,彼隱此顯者,或彼有此無,彼無此有者。無非互相彰顯經意,使令易解,並為後到者,令得全聞。

  所以「義理有彼深此淺」。這個道理,長行文較深,在偈文較淺,偈文較淺的,就是在長行文較深,這個偈文較深,就是長行文較淺。所以「文中有前後互異者」。長行文和偈文有前與後較不同,就是深淺、廣與簡單,有互相彌補的地方。所以「或彼顯此隱」,在長行文很明顯說出來,在偈文中就隱略過去;「彼隱此顯」,在長行文沒有很明顯,在這段偈文就會很明顯,讓我們更了解。「或彼有此無」,說不定在長行文有,在偈文沒有出來,經文就省略過了。「彼無此有」,長行文沒有的,但是在偈文會再多出來,去補充長行文沒有說的話。所以,無非是「互相彰顯經意」。長行文,要讓大家了解,偈文是要讓大家加強記憶,對經文的瞭解,對文意更通徹。

  因為《法華經》是成佛之道,我們要走過這條路,若不很熟,對這條路若不很熟,就會如一年級的孩子,眼睛矇住,路要怎麼走,走起來很不安心,很惶恐。我們學佛也是一樣,那條路我們要很清楚,我們要走這條路,安心自在。聽經也是要這樣,不厭其煩,一次再一次,不斷一直聽,聽得通徹經的意義內涵。要不然,就如佛陀說,迦葉將來要奉覲三百萬億諸佛,明明在經典就說,一尊佛要出世是無央數劫,迦葉尊者來生還要再經歷過奉覲三百萬億諸佛,當中一尊佛要成佛的時間是那麼長久,你們想,若光是想到這要那麼久,光是想到路還那麼遠啊!我累了,我還要再走下去嗎?就停下來了。但是我就覺得:不困難啊!我將大家都當作佛,這輩子我就能視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我的道場,同一時間就能見到無量數的佛,這有什麼困難嗎?若這樣,我們就樂觀起來了,反正佛陀教我們行菩薩道,在人人身上,我們都要去造福;在人人的心中,他的無明煩惱都是我的道場。所以我將大家當作佛,將大家都當作道場,若這樣,哪有困難呢?

  這就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法,要不然你們光是聽到,瞭解「一劫」,長時間是多久呢?十歲開始,一百年多一歲,一直多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再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壽十歲,一增一減,這樣叫做「一小劫」。還要中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到底我們要經過幾個大劫,才有一尊佛出世?你們想,三百萬億佛,到底還要多久?光是想,就會覺得很累,這樣就自己自我障礙了。打開這個障礙,將這個障礙在經文中找出一條路,讓我們即時即刻,無不都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在我們的當下,這樣過比較快。所以「使令易解」,這經文很深,我們看要如何表現出經文,「使令易解」,「並為後到者」,後面的人,「令得全聞」。前面的,沒有聽到的人,後面才來的,前面沒聽到,再重複一次,讓後來的人聽到了,這也就是再以偈文重誦的意思之一。

謂佛說法,善巧方便,令諸眾生,即得解悟,故名易解語。偈頌為十二分教的一種。

  也就是說,「謂佛說法,善巧方便,令諸眾生,即得解悟」。這是佛陀的慈悲,用種種的方法。迦葉將來能成佛,後來的人沒聽到,用偈文重說一次,讓後來的人也能聽到迦葉已經被佛授記了,這是佛陀善巧方便,令諸眾生聽得到,再重複,聽過的人再次聽,(能)更加瞭解。「故名易解語」,很容易能瞭解的語言。說法就是要這樣,才能讓聽的人,聽久一點,再重複,能更加瞭解;沒有聽到的人,來聽了,就能知道。這就是佛陀再說偈頌,這也是在十二分教之中,佛陀講經,這種十二部經其中之一,就是長行文之後就是用偈文。

經文簡釋:

「告諸比丘!我以佛眼,見是迦葉,於未來式」;佛告大會之眾,以佛之眼,見大迦葉於當

  所有的比丘,佛陀再叫醒大家,「大家聽清楚,我用佛眼見是迦葉在未來世」,這是佛陀再次重新,讓大家聽經要再提起精神來,所以「告諸比丘」,提起精神來,聽清楚,我是用佛眼來看迦葉。要選擇一個人,前後次序能成佛,不是簡簡單單的,是用覺悟,大覺悟的眼光來選擇授記的對象。所以「我以佛眼,見是迦葉」。選擇迦葉於未來世,迦葉當來世成佛。

佛名大覺悟者,覺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諸法實相之眼。佛眼能見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議之道理。

  佛,名叫做大覺悟者,稱為佛,他是大覺悟者,已經對天地宇宙萬物真理,無一不清楚,無一不透明,無一不通達,這叫做大覺悟者,大覺悟者叫做佛。所以,覺者的眼光「照了諸法實相」,所看的一切諸法,所有的物質物體,用佛的眼光來看,一看就知道這個物質裡面所含的因,它的種子等等,剖析得很清楚,這是佛眼,是「照了諸法實相之眼」。所有所有的一切物質,裡面所含的道理都瞭解。「佛眼能見一切法,非空非有」,這些法,在佛來看,不是空的,因為其中有真理;也不是真實的,是因為有很多理會合起來,才成就一件東西。所以,佛眼來看一切物質,非空非有,不可思議的道理。我們凡夫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佛陀他就是這樣來提醒大家。

「於未來世」:三世謂之過現未來,就以當下剎那之三世而言。

  所以「於未來世」,就是在三世,三世,剛剛說過,三世,那就是過現未來,過去、現在、未來,就是「當下剎那之三世」。「當下剎那」,當下,我這時候只說「當下」,就已經三世幾次了呢?我說的「當下」,過去了,就是過去,我說的「當下」,這個「當下」又不是剛剛那一句的「當下」,因為那一句「當下」過去了,現在再說的,還是同樣又過去了,這又是現在。所以,過去、現在都是在剎那間,時間,分秒過去,我們要常常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剎那間,發一念心,立好願,我們若發好願如初,就成佛有餘了。所以「剎那」,那就是我們時時要去體會、去了解的,我們要好好用心。

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就一期之三世而言,今生已後之生為未來世。

  所以,「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現在這剎那為中心,而現在這剎那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剎那就是沒有常住,剎那就是不斷不斷這樣過、這樣過、這樣過,以這一剎那為中心。所以,以現在的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後面的一剎那就是未來,現在的一剎那已經過了,未來的一剎那又是再來。這種「就一期之三世而言」,一期之三世,短時間就是這麼短,剎那、剎那不斷過;長時間,那就很長了,天長地久啊!很長的時間。「今生已後之生為未來世」。我們這輩子的未來,叫做來生,我們這輩子的過去,叫做過去生。我們過去生,是帶著什麼樣的種子來,來到此生的果,此生的果,我們又在造作未來的因,今生此世就是受果再起因於未來,所以因緣果報不斷這樣輪轉。我們若是修行,好好地將我們的心念照顧好,自然我們就能平平安安,明明瞭瞭,通達一切法,沒有魔事來擾動我們,若能這樣,就能把握在每個最短的時間,以及長久時間的累積,我們都要好好把握,顧好我們這一念心。

經文簡釋:

「過無數劫,當得作佛」;佛眼明見,本有時限,非是眾生心力所知,名無數劫。

  所以,過去無數劫,我們累積很長的時間,無數劫,「當得作佛」。因為過去已經累積很多很多的善念,清淨的種子,所以這樣不斷累積,迦葉尊者就是這樣累積來的,他所修的都是清淨因,法已經粒粒種子都是清淨的種子,都在他的心中。所以,今生此世遇到釋迦佛,釋迦牟尼佛看他的過去,視他現在,看他現在的修行,所以肯定他的未來,這樣為他授記。所以,「過無數劫」,過去很長的時間就是這樣修行,所以「當得作佛」。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還要很長久的時間,當能作佛。我們過去的因,我們的習性,修行,常常說沒有什麼好修的,其實人人本具佛性,我們要修的就是習氣。壞的習氣要斷,斷除壞的習氣,自然我們就有清淨的種子,本來具有真如本性。

  所以「過無數劫」。過去也是無量劫修來的,未來再有無量劫,「當得作佛」。所以,佛眼就是明見,所以「本有時限」,過去的時間,未來的時間,「非是眾生心力所知」,這個時間之長,不是我們眾生的心有辦法體會到。光是說剎那、剎那,我們自己就也是體會不到,光是要說「剎那」的時間就來不及,你光要說「我這剎那」,就是剖析也來不及。所以,極短的時間,極長的時間,不是我們凡夫有辦法用心力能了解的。但是佛陀覺悟之後,來為我們分析,我們只要很用心聽,用智慧來體會,佛法其實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菩薩是在我們現在的行為中。所以常常跟大家說「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我們「發心如初,成佛有餘」,所以常常都跟大家說,時時要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5/13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