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5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陀憐愍大悲誓願
大雄大力宏慈無量
如來深知長劫精修
思惟修法盼佛授記
佛陀歷劫以來都是一直用著憐憫的心,佛陀是以大悲誓願,所以成佛以前已經是歷經無央數劫,來來回回人間,在眾生中造福,為眾生在人群中教育,這種付出、教育,無不都是期待人人接受佛法,不是一生,不是一世,是生生世世,無量劫。這是釋迦牟尼佛他憐憫大悲的誓願。人生很苦,看看佛陀的故鄉尼泊爾,苦難的眾生偏多,平時貧困的人比富有的人不知多幾倍,卻是災難又是偏多,一個月了,到今天剛好是一個月,在一個月前,四月二十五日那一天的中午,突然間天搖地動,從那時開始,每天所看到的那一塊土地,破碎,瓦礫荊棘遍滿在這塊土地上。那裡的生活,那裡的人,從那一刻開始,住在帳篷區,有多少人啊!尤其是當地氣候很不穩定,那地方,有時突然間天氣說變就變,是大風、大雨,一陣大風吹倒了帳篷,一陣大雨,水就淹入帳篷區中。住在帳篷中,都是席地,就是在土地上,土地都是沙石、泥土,這樣塑膠布鋪一下,這就是他的家,在那裡坐、在那裡睡,在那裡住,雨水若來,水淹入帳篷裡,就是滿地泥濘,這樣的生活,到今天已是一個月了。
慈濟人間菩薩,在地震隔一天就趕緊準備,趕緊進去,腳踏上那塊土地是災後第三天了,第三天還是一片凌亂。要進去,談何容易,光說在機場,光說在空中,多少人要過去,第一、他們的機場不是太大,再來,要進去的人很多,要出去的人也很多。因為那個地方本來就是一個觀光地區,古建築物很多,所以,一旦有了災難,觀光的人急著要出去,國際人道精神團體也急著要進去,所以,小小的機場,交通混亂。這個國家對國際賑災好像限制很多,我們要進去,一天的時間在泰國停留,到第二天要再進去時,又在空中盤旋,機場(管制)不能降落。所以說,要做救濟不是這麼簡單,必定要有佛陀的精神,憐憫,就是因為憐憫心,人人以佛心為己心,這分憐憫心是佛心,若沒有大悲,不忍心,在遙遠的地方,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受了大災難,我們就是因憐憫,大悲的誓願。光只有大悲,沒有願力,也無法去。只是說:「可憐啊!我出一點錢。」「你想要去嗎?」「沒空,孩子還小」等等,想要去的人不是這麼的多。但是慈濟人,志工菩薩,大家志願去,一次一次,已經是第五梯次,有醫生、有菩薩志工等。從第一梯次到現在,一個月時間都住在那地方,每天所面對的是苦難眾生,每天所看的環境是破碎的環境,每天的生活,常常餘震,光是在半個月內,它就有兩次的強震。
第一次就是造成大災難的七點八規模的地震,再半個月後,又是另外一個地震,是規模七點三,這都是很大的地震。地震過後,就是整天一直餘震,都是六級多、五級多、四級多,已經在二天前又一次,還是有四點四規模的餘震。每天在那個地方都提心吊膽,為什麼整個月願意守在那個地方呢?大悲誓願,他們不只是憐憫當地眾生,又有這分大悲誓願,這不就是佛心嗎?佛陀來人間,也是這樣生生世世在苦難中,不畏懼,大悲、大誓願,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學這個。佛陀的修行,我們普通人、凡夫不是做不到,佛陀在人間做人間事,人間就是這樣的苦,因這樣的苦,就是這樣的投入,這樣去付出,所以,佛陀修行的過程是這樣,其實我們修行,也應該同樣是這樣,否則要如何叫做救苦救難呢?這就是最苦、最急難的時候,菩薩就是學佛的精神,這樣發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哪個地方有苦難眾生,哪個地方就是我願意去的地方。這種「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大悲誓願,這就是叫做修行。
不只是行為的投入,其實要從內心很甘願,這一分「甘」,就是很自願,不覺得是苦,不覺得驚惶,就是要有大雄大力。雖然地震過後,不斷不斷的餘震不斷,他們還是很穩定他們的腳步,願意再留下來,願意再為當地苦難人去付出,這種的大誓願力展現出來,就是大雄大力,英雄啊!不是只有說:「我慈悲。」不只,他又是願意,「我願意投入,我不怕,我懂得提高警覺,我用虔誠的心在人群中。」這一分大力,這就是要「宏慈無量」,要很寬宏的心來包容。就如一梯次、一梯次去,各人都有各人的習性,光說我們要去的人,人人要有這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誓願,發心沒問題,但是要能去除習氣就不容易。這群人在那個地方,這樣的環境,能夠互相包容習氣,彼此之間懂得互相尊重,這種互相尊重,彼此包容,若不是心寬念純,是無法做到。所以說,「大雄大力宏慈無量」,這樣有困難嗎?
心要如何開闊?如何包容?就是與不同的人,一梯一梯來,不同的習氣,一梯一梯包容。每個人到那個地方,讓他們能安心,能夠有方向,這都是要在那個地方,長久的時間在當地,願意駐在那個地方,接引人來,引導他這樣做,時間到了,送走了這梯次,再接另外一梯次來,讓大家來了,回去了,都(能)很皆大歡喜。讓人到了那個地方,展開救人,安心、安身的工作,這就是要有這分願意用長時間在苦難中付出。所以,這就是修行,修行,若問我如何修?就是這樣修。佛陀來人間,來來回回,在做什麼事?就是做這樣的事情。入人群中,是做什麼呢?就是人群有需要,就要及時入人群,這就是佛陀長時間的宏願,來去,他的宏願就是這樣。所以在無量眾生中,造無量福。在無量眾生中,無量的習氣,能在那裡包容,瞭解眾生煩惱、習性,要如何去感化?要如何改自己?感化別人,改變自己,這就是成長慧命,這樣累積下來。
所以「如來深知長劫精修」。如來在人間,不斷來來回回,不斷成就眾生,眾生與他的緣成熟了,來生人間,來生人間,互為有緣。釋迦佛出生,今天是農曆初八,於傳說中,釋迦佛就是在農曆的四月初八出生,就是今天,出生的地就在尼泊爾,藍毘尼園(古印度迦毘羅衛國藍毘尼園,今尼泊爾塔拉伊 Ta-rai 之提羅拉冠特 Tilorakot 地方),佛陀的出生地在那個地方。現在尼泊爾受了這麼大的苦難,一群菩薩走進那個地方去,這都是過去生中有緣,有這個福接受佛法,將佛陀的教法再回歸佛陀的故鄉,這個緣到底牽多久了呢?這佛陀應該深知,是長劫精修。應該我們也要深知,我們也要瞭解,佛陀深知,我們應該也要深知。因為我們瞭解佛陀所說的法,要我們愛心普及天下,我們已經瞭解,瞭解人間是苦、無常,國土危脆,救度眾生是菩薩修行成佛的過程,所以我們現在雖然凡夫,我們卻已經深知佛陀所教法,我們用佛陀的教法入佛陀的故鄉,去救濟苦難的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見苦,投入,我們要「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現在,佛陀的教法也是進到佛陀的故鄉裡。在將近一個月前,我們到尼泊爾,開始時我們就雇請一部車,這位司機從第一天載著慈濟人一直到現在,這位司機用「耳朵看、眼睛聽」,因為語言不通,卻是他「用心」,深深體會,體會到這群人是真誠的心而來,這群人是真心付出,所以他這將近一個月與慈濟人相處,他也已經受感化了,瞭解法,他也已經入心了。他每天回去時,就向他的親戚、向他的家人、向他的朋友,都去向他們介紹慈濟,「今天慈濟在哪個鄉、在哪個鎮,做什麼事情,那種對我們的族人是這麼尊重的愛」。用他自己去體會到的,這樣去和他的親族、朋友宣說。尤其是「竹筒歲月」,這個「竹筒歲月」他也已經很了解了。
有一天,就邀慈濟人說:「我們住的地方就在這裡。」慈濟人就說:「去你家走走。」竟然他的車子載到他家門口,就開始一群人好像和慈濟人很熟,大家看到慈濟人就拿出錢來,紙鈔拿出來,說是要捐。問:「為什麼,大家怎會認識我們呢?為什麼大家手中都拿著紙鈔紙票要捐呢?」經過了翻譯,瞭解原來是司機每天每天回去都說慈濟,說慈濟的故事,說慈濟人在他們的國家是如何付出,所以大家也願意加入當會員了。這就是用佛陀的法,入佛陀的故鄉去,人人本具佛性,真如佛性,如來真如本性,也已經是同樣深知,很體會瞭解,像這些人,我們想,也是與我們有緣,不知多久時間以前。
總而言之,不可思議,就是深入在我們的真如本性。人人本性,佛陀是覺悟,覺悟是人人本具,我們人人都有,所以「佛陀憐愍大悲誓願」,這是我們人人本具。「大雄大力宏誓無量」,這也深入在我們的本性之中,只要你願意付出,就具足了大雄大力。如來真如本性,大家都是人之初,性本善,大慈悲心人人本有,當地受盡了苦難,願意捨,這也令人很感動。過去生長劫以來,應該是有緣,所以我們要好好思惟修法,好好思惟修。
經文:「即共同聲而說偈言:大雄猛世尊,諸釋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賜佛音聲。」
所以這段文,其實要解釋的,是說這三位佛陀的大弟子,已經一直在等待,等待佛陀為他們授記,因為他們瞭解,成佛是人人有份,要看我們對法的體會有多深?這是如來能體會我,能瞭解我,到底修行斷除煩惱,與眾生的因緣如何,前後要成佛。唯有佛陀深知,深知我們過去到現在,長劫所在修行,精進修行,這唯有如來瞭解。所以「思惟修法」。這長期以來,歷劫這樣的受持,今生此世隨佛修行,這樣的過程,應該是佛最了解。現在大家最盼望的,就是佛陀為他們授記。這是在描述佛陀的時代,那三位弟子──目犍連、迦旃延、須菩提,他們用心在等待。不只是他們三位用心,還有很多人都盼望著,佛陀能叫到他們的名字,為他們授記。這說在佛經典中,其實我們現在也是很盼望啊,盼望著我們好好修行,盼望我們自己能趕緊發揮這分大慈大悲、大雄大力,能真正為人群去付出,也是希望我們自己有這樣的心境。這是前面已經說了幾天的文,前面的「即共同聲而說偈言:大雄猛世尊」,這都是過去說了。
經文簡釋:
「諸釋之法王」;佛於法自在,稱曰法王。
*「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又如來是諸法之王。
「諸釋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賜佛音聲」。在描述讚歎佛陀他的智慧,所以「諸釋之法王」,那就是法,佛於法自在,已經法在佛的內心,已經是稱為法王。宇宙天地,萬物的道理,佛完全瞭解,而且不斷不斷將內容,每一件事物的道理,他已經很詳細為我們分析。很多法,無不都是從佛陀的本覺慧海中釋放出來嗎?無不都是佛陀用盡了心思,要解釋給我們凡夫,從懵懂無明而能體會到這麼清晰、這麼微細的法,這是佛陀的用心,所以稱為法王。
經文簡釋:
「哀愍我等故」;讚佛大悲。慈哀愍念我等故:慈悲大覺之心,愍念一切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是謂哀愍我等故。
世間無一道理佛不通達,無一事物佛不明白,所以佛陀稱為法王,法中之王。這在〈譬喻品〉也這樣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又藥草喻品中說「如來是諸法之王」,這都是在經典中浮現出來的文字。所以我們應該要體會,更要剛瞭解,瞭解佛陀為眾生是用盡心機,所以佛陀他是「哀愍我等故」。「讚佛大悲」。這段偈文,「哀愍我等故」,那就是在稱讚佛陀的大悲心。佛陀大悲,所以體會我們眾生長久以來,受盡了苦難,我們不知道哪一生、哪一世,也同樣苦過來,說不定我們也曾經過了地獄、餓鬼、畜生道而來。這就是無明,無明所造成。我們難得人身今已得,現在得到人身,佛陀還是來人間,「哀愍我等故」。慈悲,「哀」就是悲心,以這分大悲心來憐憫我們這些苦難的眾生。
雖然是在人間,人間也有很多種苦難,最大的苦難就是無明。無明,有錢人也苦啊!有孩子的人也苦啊!有地位的人也苦啊!總而言之,「有」就是苦,「有」就是患失。很擔心我的名聲失去了,我的地位失去了,我的財產失去了,患得患失。「沒有」的人患得,「有」的人患失,這也是眾生的苦。別人能把生意做得那麼大,能夠事業做得那麼好,我怎會沒有?所以我就要拚。這覺得還不夠的人,他就是患得,一直想要去得到,要爭取得到,那個爭,這個貪,這叫做患得。其實我們人人,永遠都是有十缺九,所以永遠都是不夠,這叫做患得。而已經「有」的人呢?仍是患失。若有了,就是擔心,數字有再增加嗎?數字有掉下來嗎?這就是患失。患就是煩惱,這種的煩惱,「有」也煩惱,「沒有」也煩惱,這都是世間人的苦啊!
很多苦,所以形成了天羅地網,就是無明網,已經很多很多,形成了心理得失這種的苦,形成了很多貪、瞋、癡、無明等等,天羅地網,已經網住了現在多數社會人。這就是佛陀憐憫我們,所以他一定要將法讓我們知道,讓我們不要鑽進天羅地網,假如在天羅地網中,也應該要趕快想方法,有「法」,要趕緊破除而出,解脫煩惱網,要趕緊解脫出來。這就是感恩佛陀,也讚歎佛陀的悲心,所以「讚佛大悲」。「哀愍我等故」,我們是在稱讚佛陀的大悲心。這種「慈哀愍念我等故」,所以佛陀的慈悲,大覺的心,那就是憫念一切眾生。所以,有了這念心,「廣行方便,饒益攝受」。這就是因為大慈悲心,也是大覺悟的大覺有情人,佛陀就是,所以他「廣行方便」。眾生在無明網中,所以佛陀就要「廣行方便」來入人群中,「饒益攝受」。
要如何將法解開眾生的無明?無明消除了,內心歡喜,輕安自在。教眾生「富中之富」,再造福。富中之富的力量就大了,他有錢、有力,又有心,他願意付出。這時候,佛法再傳回佛陀的故鄉,也聽到在尼泊爾這個國家,排在第一位的大富人,也有排在第三位的富人,這樣已經也接觸到慈濟了,開始也要展開他們的愛心,現在在接引,他們現在也已經開始幫忙我們了。如昨天又做大型的發放,這些物資集來,就是有這樣的企業家,他生意做得很大,他幫助我們,要如何將物資聚集?你需要什麼物資,大量的物資要如何集中?就是有這樣的人,開始在幫助我們集中物資,讓我們如何做發放,這就是富中之富。若能佛法入他的心,從此開始,就能發心,在那個地方,他就能幫助更多人,「饒益攝受」更多人。這就是佛法再回歸佛陀的故鄉,所以,這是我們現在要努力的。
佛法歷久而不變,歷久而常新。雖然佛陀的佛法已經二千多年了,我們現在好好來運用,同樣這個法還是能夠輪轉,這叫做轉法輪。這個法能再輪轉,饒益富中之富,再造福,再能夠攝受,就是去庇護他們當地的苦難人。若能接引到這樣的人,當地的苦難人要受益就比較簡單了。這就是佛陀的法,大法之王,這種法中之王,就是這個法歷久常新,還是在現在的人間,哪怕是天羅地網,還是用法要如何脫離,要如何去攝受饒益眾生,這就是佛法,應該要在人間不斷流傳。所以「是謂哀愍我等故」。能接受到佛法,佛法應用在人間,這就是佛陀的悲願。
經文簡釋:
「而賜佛音聲」;讚佛大智,願垂賜與佛之音聲微妙,攝心至誠聽聞,佛音教悲智攝受法喜聞無量功德。
「而賜佛音聲」。就這樣開始,佛陀的音聲能普遍在人間,這就是我們大家要用心。佛陀他得法之後,開悟之後,他開始要說法,說法是要從心的覺悟,從口中敘述了他體悟到的道理,從他的口出聲,從他的心腦的覺悟、體會,用聲音發音出來,這樣讓我們了解、體會佛法,這就是讚歎佛的大智,佛陀的智慧。求佛陀「願垂賜與佛之音聲微妙」。這是我們大家的期待,也就是那個時候弟子的期待,盼望佛陀再說多一點法,將他的覺性慧海中的法,能釋放更多,讓大家更了解,這是人人的心願,叫做「願垂賜與」,希望佛陀能說更多的法給我們,透過佛的音聲,說出那個微妙的法。
所以這就是聲聞,聲聞一定就是要經過佛陀的音聲,來體會佛陀所說的教法。佛陀的教法,天文地理,人、事、物,無不都是在佛口中所述說出來,我們的人生來去,也是由佛陀的口中,說出了因緣果報,來解開人對人之間這種互相折磨。為什麼我和他有這麼不好的緣?為什麼這樣互相折磨呢?若了解佛法,就知道是過去的因啊、緣啊,所以造成了今生的果啊、報啊。既然是過去的因緣,今生的果報,「瞭解了,還他吧!既然過去生是這樣這樣,所以我今生就要這樣寬,這樣接受,不要再對立,造惡因緣,我已經瞭解了。」這就是微妙的法,就是從佛的音聲出來的,這是「攝心至誠聽聞」。因為求佛能多說一些法,因為大家的心已經受佛陀的聲音,所說微妙的法所攝住了,一股力量這樣攝受起來,百聽不厭。佛陀怎麼說,大家都聽,聽得很歡喜。雖然是大家聽佛的聲音,分析法的道理,都很歡喜,但是真正感受入心,身體力行,到底有多少呢?有時候看經文,雖然大家讚歎佛陀的大智,雖然大家都很歡喜聽佛陀的音聲,為什麼佛陀在世說法四十多年間,這麼多有智慧的大弟子,到了四十多年後的現在才說:「我明白了,我願意啟發我的大…發大願,我願意。」
怎會那麼久呢?這就是,常常都這樣問心,自己問自己,到底我說這麼多,我又是做多少呢?我自己也在檢討啊,我到底做多少?遇到困難時,我有煩惱嗎?也自己認為:有啊!遇到困難我也有煩惱。弟子無法了解師父的心,會覺得很洩氣嗎?會覺得:怎會心不貼心呢?我的話怎麼聽不懂呢?有時候也會覺得,這樣還有需要繼續說嗎?也有這樣的念頭啊。回過頭來就覺得佩服,應該要學佛。佛陀的大覺悟都能堪忍得這樣在僧眾中,六群比丘,都能堪忍這些弟子根機之鈍,能堪忍僧團各人不同的習性,佛陀都能堪忍了,何況我要學啊!要學的人還不能堪忍,要怎麼辦呢?所以若說到「攝心至誠聽聞」,我就會問:「是不是大家有用心聽嗎?」「有啦!」「有喔,很感恩。有身體力行嗎?」「慢慢來啦!」我就要再重新建立耐心了。
所以「佛音教悲智攝受,法喜聞無量功德」。因為佛陀他的功德智慧,他說了那麼多,也是要很用心。所以,佛音,聽到佛的音教,悲智攝受,希望大家能聽了之後,這種法喜,用法,歡喜聽這個法,聽了之後,真真正正體會到佛陀是歷劫以來所修的功德,才有辦法將法說得那麼微妙、那麼圓融,歷千古而不變,而常新。他的法再如何解釋都解釋不完,都是真正天地萬物的真理,能解開人心的無明。所以,我們聽了,不只是歡喜就好,我們應該要趕快解開無明。聽的人是要這樣,其實我自己也一直每天、每天都在反省,我到底今天有沒有解開無明?無明若少一分,我的慧命才能成長一分,所以日日都自我反省檢討,我們大家要共同互勉。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