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6/03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6/0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6/03晨語簡記   2015/06/03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6月 03, 2015 6:36 pm

20150603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為小乘行獨善恒求聖法
雖經多劫不得成正覺故
記因授果奉覲若干億佛
須發大直道心然後成佛


  修行,用很長久的時間修,若是一直執著在小乘行,獨善,哪怕是很久的時間恆求聖法,就一直在聽,聽佛所說的法,不論是在大眾中說法,這一群的弟子也是在場聽法,但是他們所聽的就是獨善其身,法不論如何說,也要去除煩惱,不論是大小乘法,這煩惱必定要去除。眾生的習氣,眾生所受的苦,無不來自煩惱,煩惱造成了習氣,那就是無明。無明、煩惱、習氣,累積了人與人之間因緣糾纏不清,這就是我們所以人間的苦。佛陀說法,有人有好的因緣,發心修行,出家了,以為就是因緣糾結,完全避開,這樣就能清淨修行,斷小愛、去煩惱,這樣就能修行一路平順。沒有錯,這是我們修行的目標,但是,不只是去斷小愛,就要斷煩惱;煩惱斷除,還要擴大愛,發大心,要回歸人群去度眾生,這是修行最大目標。雖然聖法,佛陀所說法,大小乘,我們都是這樣期待,但根機不同所接受的當然就不同了。這一群弟子就是隨佛修行,他們一直認為就是辭親割愛,不要再製造因緣的糾纏,這樣我就要專心修行,能夠不再來人間了,這是唯一的方向。但是,沒去瞭解佛陀所說,煩惱去除,必定要再回入娑婆,廣度眾生。向來他們就沒這樣的心願,但是聽法也是很認真,所以恆求聖法。其實,聽入心,就是要真正身體力行。

  「雖經多劫不得成正覺故」。這不只是今生此世,過去生一直都是修這樣的小乘行,一直就在獨善其身,雖然時間經歷很久、很長,卻是「不得成正覺故」,因為還未啟發大心。因為那清淨的福緣是在人群中,我們要鍛鍊到我們心的煩去除,這小範圍小家庭,這樣的因緣去除,那就是煩惱清淨之後,應該要投入天地之間人群中。煩惱既去除了,人群就是最好的道場。就是缺這一分回入娑婆,用清淨心,不受娑婆眾生的濁氣所污染,堪忍得娑婆這種逼迫煩惱,多障礙的苦。這就是沒發這念心,他認為娑婆就是煩惱逼迫,這些煩惱就是來自愛恨情仇等等,這種情愛糾纏,他們斷除了一切情愛,斷除了迷情小愛,卻是障礙在擴大心、入人群的大愛。他不懂在娑婆世界雖然多障礙,卻是大心已發,煩惱去除,哪怕是娑婆世界多障礙的人群,也不會受他們影響。這就是要在六度行中要堪忍,除了精進,還要堪忍,堪忍娑婆世界這種多障礙的人間。不只是苦,就是很多的「集」,集來誘引我們的心,集來了無量數的障礙困擾我們,我們既發心了,就是要有這分向前前進,突破了這麼多無明障礙,還要再突破了層層陷阱,這種貪、瞋、癡、慢、疑。

  這在我們小乘中,修行獨善其身,這時間就應該要一直鍛鍊了,鍛鍊到心都很穩定了,才開始入人群中。若沒去發大心入人群,雖然經過了多劫──很長很長的時間,也是同樣無法得正覺,就是因為你沒有清淨的心,入人群結清淨的福緣,缺了這個緣,所以正覺還無法完成。這就要用很長時間,一直到接近佛的因緣,佛出現人間,有了這因緣親近,受佛直接的指點、開示,這樣,我們自己要從內心,從歷劫累積來的修行,到這時間應該要深心體悟,契佛心,這輩子好好地修,發大心,到這個時候見佛,佛將他此生所修,生活中的態度,這輩子所接受的佛法,在僧群中他修行的優點,這種「記因授果」。除了今生此世,佛陀看他修行的過程,然後引出了過去生中所累積的因緣,所以這是「記因」,要觀察過去,就是要從你的現在,現在的表現,再推前你所行的因,所以,「記因」,過去如何修行,是什麼因緣會來到今生此世?所以看到現在,推過去的因。

  所以,這樣來「授果」,授未來能成佛的果記。須菩提就是在此時,佛陀開始向須菩提觀察,也為他授記,授記將來「奉覲若干億佛」。到底多少呢?同樣是三百萬億諸佛,還要能奉侍、供養等等,在這長時間。這長時間,再接下來的時間,必定要「須發大直道心」,那就不是如過去的因,完全都在小乘法之中,累世在小乘法中,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必定要「須發大直道心」,那就是要直接行在菩薩道中,雖然還要再見過這樣多佛,奉覲三百萬億佛,很長久的時間,就是要利用這樣長久的時間,生生世世在大直道上,這念心就是發大心,畏直接接受的是大乘法,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用恭敬的心恭敬三寶,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長久的時間六度萬行。還記得昨天說的六度四修,要這樣,長久的時間不斷就是在大直道,菩提大直道中,向前前進,然後成佛。這就是修行的過程。過去生中,累生累世都是在小乘,未來既受記了,受記的未來一定要發大心,行大法,在大直道中入人群,這叫做回小向大,回歸娑婆世界度眾生。這種的心願,就是回歸到「四弘誓願」,還要「四無量心」平行,這就是佛陀向弟子授記的目的。

經文:「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

  須菩提未來成佛,名號名相,佛壽十二小劫,名相如來,未來他的壽命有十二小劫,很長壽,又「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這是前面已說過了,佛壽十二小劫,像法、正法全都是二十小劫,時間很長,這麼長的時間,這尊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我們昨天也提起了小乘、大乘,修行的人很多,初發心的人無量數,發大乘心的人也很多。這是在佛壽住世長時間,過了之後,正法、像法時間都有這樣長,都有無量初發心的人,有發大心的人,實在很多。全部所聽的是空理,那就是真理,理無體相,這是須菩提所體會的道理,道理他這樣分析有形、有相,有為法,他就會將它破解,變成一切皆空,這就是他體悟的道理,成佛之後,同樣是用這樣的道理,來教化大小乘修行者,這是尊佛常住虛空說法。接下的文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眾!今告汝等,皆當一心,聽我所說。」

經文簡釋:
*「諸比丘眾 今告汝等」;佛於會中為現前諸比丘眾:今告汝等,誡眾領知。
*「皆當一心 聽我所說」;當息雜念,皆共一心,攝耳諦聽我之所說。


  這時候,佛陀還是繼續前面所說過的長行文,已經說過了,再重覆一次。這是佛的慈悲,我們過去曾解釋過了。擔心我們聽了之後會忘記,所以佛陀慈悲,重複一次;或者是有人還沒到場,還沒聽到,佛陀也再重覆一次,以偈文再重複。未來須菩提將成佛,還要再重述一次,這叫做「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這是佛陀他的慈悲。「諸比丘眾,今告汝等」。這是佛陀要再提醒在會場,在這個法會中,所有的弟子眾,大家要用心,這是要再警告大家聽法要用心,不要沒耐心,不要用散漫心,大家要要專心、用心,所以再說「諸比丘眾」,叫大家。「今告汝等」,現在要向你們大家說,就是大家提高警誡,要好好用心來領受,聽這個法,因為聽別人授記,我們也要用心來體會。

  舍利弗已受佛授記了,大迦葉也已得佛陀授記了,現在須菩提也受佛開始為他授記,大家要向前面得授記的人的優點學習。為何他能得佛授記呢?而我呢?要等到何時佛陀能為我授記?就要提高自己,要如何修行?我們有修有得,希望人人要用心,聽別人的成功,就是我們的典範。所以佛陀他就要再警誡大家,要專心、要用心,好好聽。所以「皆當一心,聽我所說」,大家專心、用心,好好來聽我說。這就是要心無雜念,要「皆共一心」,將心「攝耳諦聽我之所說」,要真正用心,耳朵要利一點,好好聽法。下面再接下來一段文說,

經文:「我大弟子須菩提者,當得作佛,號曰名相。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

  佛陀的慈悲,再重覆,「我大弟子,須菩提者」,特別說出了須菩提是我的大弟子,這就是師徒,因為弟子契佛心,須菩提能體會佛陀所說的理,理體,理沒有體,這種真理無體相,這真理須菩提能夠深心接受,不只是深心接受,能夠體悟,體悟所有一切真諦道理。這不是用形相能夠解釋,不是一項就能成就,一切道理就是因緣會合,有了因啊!緣啊!這樣來合成,才生出這些形相出來,人、事、物,一切聽得到的聲、看得到的形相,這一切都是因緣會合。就如剛才我在說話,空中的飛機在飛,我們聽到它的聲音,這是因為空中有飛機在飛,飛機的體形所發出的聲音,這飛機的名稱就是飛機的形體,飛機的形體要用幾種的東西來將它合成呢?這些合成的零件是取自天地之間的物質,各不同,去取著他的物質。

  所以,金屬類,有各種各種不同的金屬類,在不同樣的礦,不同樣的土,還有很多種物質,去淬煉、去鍛鍊出來各種不同的零件,這都要用很多很多的因緣去合成,合成起來才有這「體」,這「體」發揮它的效用,它就是能在空中飛,在空中飛,就發出了引擎的聲音,傳下來到地面,擾動了我們現在說話很清淨的聲音,就多了這些雜音來混合,我們聽起來就很不舒服,也聽不清楚。這就是因緣,在這個時間,這個時間的因緣,我門就是在講早上晨語的此時,它也是一大早在天空訓練,這因緣會合。同樣的道理,人間生活中所有的法,真的是錯綜複雜在合成。須菩提在那個時代,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說法,他能體悟這些東西,物理來自不同地方,要去合成它。雖然那時不是科技來分析,但是佛陀所說的法,他們就能夠去體悟事物合成了很多的煩惱,煩惱不斷地循環,造成了因緣果報,這是須菩提所體悟的,也就是佛陀很讚歎他。

經文簡釋:
「我大弟子」;須菩提者證悟空理,於佛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言我大弟子簡別餘小眷屬弟。
空:宇宙。即虛空行蘊。地水火風空大法界,一切事物,因緣所生,因緣所滅。


  所以,「我大弟子」。我說話,法,須菩提最瞭解,所以是我的大弟子。就是這樣的親,法的親,這樣契合心的法的親,所以「須菩提者」,「證悟空理」。他就是這樣證悟,「於佛的弟子中被稱解空第一」。他解空,所有的道理,他分析到完全是空,體會佛陀的教理,所以說「我大弟子」,也就是「簡別餘小眷屬弟子」,這就是一個道場,就如一大家庭一樣,所以也稱為眷屬。須菩提,與其他的人聽法不同,其他人所聽的,事就是事,物就是物,但是須菩提能夠事物道理透徹瞭解,所以「空」,他體會空的道理,什麼是空?就是「宇宙即虛空行蘊」,這虛空法界,虛空,在這大空間中,有地、水、火、風、空;這「空」涵蓋了地、水、火、風,這是一個大法界。所以,平時我們都說四大不調,因為四大是涵蓋在大空間中,這大空間,就是天地之間,就是宇宙虛空的大空間。這麼大的空間,就是含藏著行蘊。也說過了,不論是在宇宙間很多的星球世界,每一顆星球,我們看去,好天氣時,看到很多星星,每一顆星星,它有它的世界,它有它的土地,但是他沒有很齊全,它缺水。光是缺水,其它生物就無法產生出來。所以,看到每一顆星球,有高高低低的山、有平地等等,卻是一片乾枯,就如石頭山一樣,沒有青翠的草木,那就是因為它沒有水。連草木都不生,何況說有其他生命呢?沒有。就是還沒有發現生物,就是因為它沒有水。

  在這大空間中,其它的星球各自運轉,只是缺了生物,植物、生物缺。但地球就是完全齊備,所以在地球上四大具足。四大調和,才能產生這麼多生命體出來,這些生命體,除了一切生物,還有植物的生命。所以說來,就是在地球上,這個大法界全都有他的行蘊存在,各種萬物有它的行蘊,有它的生命體,有他生命界限的不同。同樣的,人的壽命,豬、牛的壽命又不相同,所有的生物,都有他生物壽命的界限,即使地球也有它生命的界限。

  所以「成、住、壞、空」,所以生命「生、老、病、死」,這全都出於我們的生理。心理,在人生命中這樣不斷「生、住、異、滅」,造成了很多人類的造作。人類要接受四大調和,來成長我們的慧命,人類因為「生、住、異、滅」的心理,所以破壞地球,污染大地,污染虛空,使得四大不調和,這是一個循環。就如父母生子,這是很自然,父母愛子,這也是很自然,真正的循環是孩子要孝順父母,但是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孩子長大,離鄉背景,孩子長大了分家,孩子長大了,各組小家庭,老人就要獨居。這種成了孤老無依,已經變成這樣,有的是不孝。這種,就如我們人類對天地之間的逆理、破壞,這就是我們天地的循環,所以這種虛空行蘊,真的錯綜複雜,都是在五大中──四大,含在虛空中,與「空」合起來是五大。「一切事物,因緣所生,因緣所滅」,就是在五大行蘊中循環,好好調和的循環,那就是人類平安。但若沒辦法,若是四大不調,人類災難就偏多了。

經文簡釋:
「須菩提者 當得作佛 號曰名相」;須菩提了知一切法空,故一切名相空寂,所謂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以了知諸法空寂故,唯名相故,於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


  「須菩提者,當得作佛」。因為「我大弟子須菩提者」,他將來「當得作佛,號曰名相」。我們都已經知道,須菩提是「了知一切法空,故一切名相空寂」,所以他未來成佛,佛號叫做「名相」。「名相」就是透徹瞭解,其實名也是空。名,長什麼樣子,拿出來我看看。寫字,「我不是要你的字的名,是要你名字的相。」名字的相,有相嗎?沒有相,是空啊!所以透徹了名相事物的空理,本來就是空寂,就是透徹解,其實所以已經透徹了,透徹了名相的道理,所以他未來成佛的名稱,叫做名相如來,這是佛名。現在的須菩提,未來成佛的名字叫做「名相」。「所謂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他透徹了,一切都是言說,其實所說的言說,剛剛師父說的,說飛機,飛機在哪裡?現在趕快拿出來給我看。飛過去了,我現在哪有辦法拿出來給你看呢?在飛的時候,趕快出去外面看,才看得到。這種既過去了,那就是看不到了。說的,說過去;解的,是解未來於現在。

  現在有飛機的名稱,佛陀時代並沒有飛機的名稱,但是佛陀時代沒有飛機的名稱,為什麼現在多了飛機的名呢?飛機的名,就是再跟大家說,這架飛機的體,就是要破壞大地很多很多物質,經過很多因緣鍛鍊,要有熱火等等、水去鍛鍊出來,才有這些東西,各種因緣會合。這只是用說的,那個過程過去了,就是「都無實義」,沒有什麼意義,這都過去了,但是道理是真實。道理是真實的,這些是過去的。「以了知諸法空寂故」。事情過去了,就是空的;現前時,說不定讓我們很歡喜的事情,說不定讓我們很煩惱的事情。歡喜的事情會合,過去了也是空,讓我們煩惱的事情,過去了也是空,一切回歸空寂,這就是法。法,在人間有很多合成的煩惱,有很多合成的歡喜,這都是人間法。「唯名相故」,這只是一個我們的習氣,以及名相而已。所以「於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這些道理若都了知,透徹瞭解,這都是虛妄,這都是回歸空寂,這樣就沒有執著。這就是須菩提過去生中累積的意識,在今生此世,佛陀的時代因緣成熟,隨佛出家,他就是聽佛的法,這樣去體會,這也要長久…長久去分析。現在聽佛說法,他能啟悟,修行所以需要長久的時間。接下來再說,

經文簡釋:
「當供無數 萬億諸佛 隨佛所行 漸具大道」;隨順諸佛之所修行,漸具足大菩薩道。空生道德功行,美譽若亞聖,而記果猶當供若干佛等者,為小乘但念無相,不修大行。雖經多劫不成正覺故,須發大心,具大道,然後成佛。


  「當供無數,萬億諸佛」。他要所供養的是要很多,無量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須菩提未來他「當得作佛,名相如來」,但是他過程,同樣要再供養萬億諸佛。萬億諸佛,長行文要多少萬億?是三百萬億。在偈文這裡,字較簡省,所以「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這要隨順,「隨佛所行,漸具大道」。就是要隨順諸佛所修的行。每一尊佛來人間的教育,佛佛道同,常常和大家這樣說,所以累生累世所親近諸佛的法,他就是「隨順諸佛之所修行,漸具足大菩薩道」。這就是須菩提,空生,「空生」也就是須菩提。須菩提,他的道德功行,已經這樣用功,是大家常常讚歎他,這種美譽,這是佛陀弟子中人人都知道,他是修這樣的行,受人人讚歎他。所以,讚歎為「亞聖」,就是已經接近聖人的地位。現在「而記果猶當供若干佛等者」。雖然現在大家稱歎他,稱歎已經接近聖位,不過,他還是同樣要再經過了供養三百萬億諸佛。

  這就是「小乘但念無相,不修大行」,這就是過去都一直守在小乘法,還未啟發他的大心,現在開始就是要直入菩提大直道,現在開始就要發大心,要行大行。過去只是守在小乘,「但念無相」,只知空,但是不知妙有,體會真空,卻是沒有發大心,這個妙有,用清淨心入人群中,就是缺這個,才說未來要再經過那麼多佛這麼長的時間。「雖經多劫不成正覺故」。所以我們要啟發我們的大心,「須發大心,具大道」,然後才可成佛。所以,發大心是多麼重要啊!《法華經》就是要教菩薩法,這時候那就是回大棄小,就是回小向大,這時候就是須菩提開始要發大心了。所以我們修行真的是要用心,用心去除煩惱,用心投入人群,不受人群來污染我們,我們要福慧雙修,六度萬行,六度四修,我們要平行,才不會等到未來還要等那麼久。人人都是佛,用恭敬心,相信應該能更接近佛所教導,這個法我們更能體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6/0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6/03晨語簡記   2015/06/03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6月 05, 2015 10:25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六月三日星期三)
 
發大心才能成佛是今天的重點。
學佛就是要信願行,願就是發心立願,要發大心立大願。
今天再次強調,修小乘不能成佛。
修行要先斷煩惱,煩惱既去除了,人群就是最好的道場。
 
這就要用很長時間,一直到接近佛的因緣,佛出現人間,有了這因緣親近,受佛直接的指點、開示,這樣,我們自己要從內心,從歷劫累積來的修行,到這時間應該要深心體悟,契佛心,這輩子好好地修,發大心,到這個時候見佛,佛將他此生所修,生活中的態度,這輩子所接受的佛法,在僧群中他修行的優點,這種「記因授果」。
 
師姐問我,佛陀怎樣才會對弟子授記,上人這幾天都講的很清楚,從舍利弗、摩訶迦葉到須菩提,可以了解,可以體會,可以學習。特別是今天的「記因授果」,更清楚明白。
 
今天的開示也讓我明白「宇宙即虛空行蘊」,這虛空法界,虛空,在這大空間中,有地、水、火、風、空;這「空」涵蓋了地、水、火、風,這是一個大法界。
 
須菩提是名相如來,所以「於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這些道理若都了知,透徹瞭解,這都是虛妄,這都是回歸空寂,這樣就沒有執著。
上人關於名相如來的開示,講得很白話,容易理解。其實,這些開示,已經含蓋了金剛經的許多重要精神。例如:「凡諸法相皆為虛妄」
 
最後,上人在結語時再次強調:
「所以我們修行真的是要用心,用心去除煩惱,用心投入人群,不受人群來污染我們,我們要福慧雙修,六度萬行,六度四修,我們要平行,才不會等到未來還要等那麼久。人人都是佛,用恭敬心,相信應該能更接近佛所教導,這個法我們更能體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為小乘行獨善恒求聖法
雖經多劫不得成正覺故
記因授果奉覲若干億佛
須發大直道心然後成佛

  修行,用很長久的時間修,若是一直執著在小乘行,獨善,哪怕是很久的時間恆求聖法,就一直在聽,聽佛所說的法,不論是在大眾中說法,這一群的弟子也是在場聽法,但是他們所聽的就是獨善其身,法不論如何說,也要去除煩惱,不論是大小乘法,這煩惱必定要去除。眾生的習氣,眾生所受的苦,無不來自煩惱,煩惱造成了習氣,那就是無明。無明、煩惱、習氣,累積了人與人之間因緣糾纏不清,這就是我們所以人間的苦。佛陀說法,有人有好的因緣,發心修行,出家了,以為就是因緣糾結,完全避開,這樣就能清淨修行,斷小愛、去煩惱,這樣就能修行一路平順。沒有錯,這是我們修行的目標,但是,不只是去斷小愛,就要斷煩惱;煩惱斷除,還要擴大愛,發大心,要回歸人群去度眾生,這是修行最大目標。雖然聖法,佛陀所說法,大小乘,我們都是這樣期待,但根機不同所接受的當然就不同了。這一群弟子就是隨佛修行,他們一直認為就是辭親割愛,不要再製造因緣的糾纏,這樣我就要專心修行,能夠不再來人間了,這是唯一的方向。但是,沒去瞭解佛陀所說,煩惱去除,必定要再回入娑婆,廣度眾生。向來他們就沒這樣的心願,但是聽法也是很認真,所以恆求聖法。其實,聽入心,就是要真正身體力行。

  「雖經多劫不得成正覺故」。這不只是今生此世,過去生一直都是修這樣的小乘行,一直就在獨善其身,雖然時間經歷很久、很長,卻是「不得成正覺故」,因為還未啟發大心。因為那清淨的福緣是在人群中,我們要鍛鍊到我們心的煩去除,這小範圍小家庭,這樣的因緣去除,那就是煩惱清淨之後,應該要投入天地之間人群中。煩惱既去除了,人群就是最好的道場。就是缺這一分回入娑婆,用清淨心,不受娑婆眾生的濁氣所污染,堪忍得娑婆這種逼迫煩惱,多障礙的苦。這就是沒發這念心,他認為娑婆就是煩惱逼迫,這些煩惱就是來自愛恨情仇等等,這種情愛糾纏,他們斷除了一切情愛,斷除了迷情小愛,卻是障礙在擴大心、入人群的大愛。他不懂在娑婆世界雖然多障礙,卻是大心已發,煩惱去除,哪怕是娑婆世界多障礙的人群,也不會受他們影響。這就是要在六度行中要堪忍,除了精進,還要堪忍,堪忍娑婆世界這種多障礙的人間。不只是苦,就是很多的「集」,集來誘引我們的心,集來了無量數的障礙困擾我們,我們既發心了,就是要有這分向前前進,突破了這麼多無明障礙,還要再突破了層層陷阱,這種貪、瞋、癡、慢、疑。

  這在我們小乘中,修行獨善其身,這時間就應該要一直鍛鍊了,鍛鍊到心都很穩定了,才開始入人群中。若沒去發大心入人群,雖然經過了多劫──很長很長的時間,也是同樣無法得正覺,就是因為你沒有清淨的心,入人群結清淨的福緣,缺了這個緣,所以正覺還無法完成。這就要用很長時間,一直到接近佛的因緣,佛出現人間,有了這因緣親近,受佛直接的指點、開示,這樣,我們自己要從內心,從歷劫累積來的修行,到這時間應該要深心體悟,契佛心,這輩子好好地修,發大心,到這個時候見佛,佛將他此生所修,生活中的態度,這輩子所接受的佛法,在僧群中他修行的優點,這種「記因授果」。除了今生此世,佛陀看他修行的過程,然後引出了過去生中所累積的因緣,所以這是「記因」,要觀察過去,就是要從你的現在,現在的表現,再推前你所行的因,所以,「記因」,過去如何修行,是什麼因緣會來到今生此世?所以看到現在,推過去的因。

  所以,這樣來「授果」,授未來能成佛的果記。須菩提就是在此時,佛陀開始向須菩提觀察,也為他授記,授記將來「奉覲若干億佛」。到底多少呢?同樣是三百萬億諸佛,還要能奉侍、供養等等,在這長時間。這長時間,再接下來的時間,必定要「須發大直道心」,那就不是如過去的因,完全都在小乘法之中,累世在小乘法中,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必定要「須發大直道心」,那就是要直接行在菩薩道中,雖然還要再見過這樣多佛,奉覲三百萬億佛,很長久的時間,就是要利用這樣長久的時間,生生世世在大直道上,這念心就是發大心,畏直接接受的是大乘法,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用恭敬的心恭敬三寶,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長久的時間六度萬行。還記得昨天說的六度四修,要這樣,長久的時間不斷就是在大直道,菩提大直道中,向前前進,然後成佛。這就是修行的過程。過去生中,累生累世都是在小乘,未來既受記了,受記的未來一定要發大心,行大法,在大直道中入人群,這叫做回小向大,回歸娑婆世界度眾生。這種的心願,就是回歸到「四弘誓願」,還要「四無量心」平行,這就是佛陀向弟子授記的目的。

經文:「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

  須菩提未來成佛,名號名相,佛壽十二小劫,名相如來,未來他的壽命有十二小劫,很長壽,又「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這是前面已說過了,佛壽十二小劫,像法、正法全都是二十小劫,時間很長,這麼長的時間,這尊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我們昨天也提起了小乘、大乘,修行的人很多,初發心的人無量數,發大乘心的人也很多。這是在佛壽住世長時間,過了之後,正法、像法時間都有這樣長,都有無量初發心的人,有發大心的人,實在很多。全部所聽的是空理,那就是真理,理無體相,這是須菩提所體會的道理,道理他這樣分析有形、有相,有為法,他就會將它破解,變成一切皆空,這就是他體悟的道理,成佛之後,同樣是用這樣的道理,來教化大小乘修行者,這是尊佛常住虛空說法。接下的文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眾!今告汝等,皆當一心,聽我所說。」

經文簡釋:
*「諸比丘眾 今告汝等」;佛於會中為現前諸比丘眾:今告汝等,誡眾領知。
*「皆當一心 聽我所說」;當息雜念,皆共一心,攝耳諦聽我之所說。

  這時候,佛陀還是繼續前面所說過的長行文,已經說過了,再重覆一次。這是佛的慈悲,我們過去曾解釋過了。擔心我們聽了之後會忘記,所以佛陀慈悲,重複一次;或者是有人還沒到場,還沒聽到,佛陀也再重覆一次,以偈文再重複。未來須菩提將成佛,還要再重述一次,這叫做「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這是佛陀他的慈悲。「諸比丘眾,今告汝等」。這是佛陀要再提醒在會場,在這個法會中,所有的弟子眾,大家要用心,這是要再警告大家聽法要用心,不要沒耐心,不要用散漫心,大家要要專心、用心,所以再說「諸比丘眾」,叫大家。「今告汝等」,現在要向你們大家說,就是大家提高警誡,要好好用心來領受,聽這個法,因為聽別人授記,我們也要用心來體會。

  舍利弗已受佛授記了,大迦葉也已得佛陀授記了,現在須菩提也受佛開始為他授記,大家要向前面得授記的人的優點學習。為何他能得佛授記呢?而我呢?要等到何時佛陀能為我授記?就要提高自己,要如何修行?我們有修有得,希望人人要用心,聽別人的成功,就是我們的典範。所以佛陀他就要再警誡大家,要專心、要用心,好好聽。所以「皆當一心,聽我所說」,大家專心、用心,好好來聽我說。這就是要心無雜念,要「皆共一心」,將心「攝耳諦聽我之所說」,要真正用心,耳朵要利一點,好好聽法。下面再接下來一段文說,

經文:「我大弟子須菩提者,當得作佛,號曰名相。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

  佛陀的慈悲,再重覆,「我大弟子,須菩提者」,特別說出了須菩提是我的大弟子,這就是師徒,因為弟子契佛心,須菩提能體會佛陀所說的理,理體,理沒有體,這種真理無體相,這真理須菩提能夠深心接受,不只是深心接受,能夠體悟,體悟所有一切真諦道理。這不是用形相能夠解釋,不是一項就能成就,一切道理就是因緣會合,有了因啊!緣啊!這樣來合成,才生出這些形相出來,人、事、物,一切聽得到的聲、看得到的形相,這一切都是因緣會合。就如剛才我在說話,空中的飛機在飛,我們聽到它的聲音,這是因為空中有飛機在飛,飛機的體形所發出的聲音,這飛機的名稱就是飛機的形體,飛機的形體要用幾種的東西來將它合成呢?這些合成的零件是取自天地之間的物質,各不同,去取著他的物質。

  所以,金屬類,有各種各種不同的金屬類,在不同樣的礦,不同樣的土,還有很多種物質,去淬煉、去鍛鍊出來各種不同的零件,這都要用很多很多的因緣去合成,合成起來才有這「體」,這「體」發揮它的效用,它就是能在空中飛,在空中飛,就發出了引擎的聲音,傳下來到地面,擾動了我們現在說話很清淨的聲音,就多了這些雜音來混合,我們聽起來就很不舒服,也聽不清楚。這就是因緣,在這個時間,這個時間的因緣,我門就是在講早上晨語的此時,它也是一大早在天空訓練,這因緣會合。同樣的道理,人間生活中所有的法,真的是錯綜複雜在合成。須菩提在那個時代,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說法,他能體悟這些東西,物理來自不同地方,要去合成它。雖然那時不是科技來分析,但是佛陀所說的法,他們就能夠去體悟事物合成了很多的煩惱,煩惱不斷地循環,造成了因緣果報,這是須菩提所體悟的,也就是佛陀很讚歎他。

經文簡釋:
「我大弟子」;須菩提者證悟空理,於佛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言我大弟子簡別餘小眷屬弟。
空:宇宙。即虛空行蘊。地水火風空大法界,一切事物,因緣所生,因緣所滅。

  所以,「我大弟子」。我說話,法,須菩提最瞭解,所以是我的大弟子。就是這樣的親,法的親,這樣契合心的法的親,所以「須菩提者」,「證悟空理」。他就是這樣證悟,「於佛的弟子中被稱解空第一」。他解空,所有的道理,他分析到完全是空,體會佛陀的教理,所以說「我大弟子」,也就是「簡別餘小眷屬弟子」,這就是一個道場,就如一大家庭一樣,所以也稱為眷屬。須菩提,與其他的人聽法不同,其他人所聽的,事就是事,物就是物,但是須菩提能夠事物道理透徹瞭解,所以「空」,他體會空的道理,什麼是空?就是「宇宙即虛空行蘊」,這虛空法界,虛空,在這大空間中,有地、水、火、風、空;這「空」涵蓋了地、水、火、風,這是一個大法界。所以,平時我們都說四大不調,因為四大是涵蓋在大空間中,這大空間,就是天地之間,就是宇宙虛空的大空間。這麼大的空間,就是含藏著行蘊。也說過了,不論是在宇宙間很多的星球世界,每一顆星球,我們看去,好天氣時,看到很多星星,每一顆星星,它有它的世界,它有它的土地,但是他沒有很齊全,它缺水。光是缺水,其它生物就無法產生出來。所以,看到每一顆星球,有高高低低的山、有平地等等,卻是一片乾枯,就如石頭山一樣,沒有青翠的草木,那就是因為它沒有水。連草木都不生,何況說有其他生命呢?沒有。就是還沒有發現生物,就是因為它沒有水。

  在這大空間中,其它的星球各自運轉,只是缺了生物,植物、生物缺。但地球就是完全齊備,所以在地球上四大具足。四大調和,才能產生這麼多生命體出來,這些生命體,除了一切生物,還有植物的生命。所以說來,就是在地球上,這個大法界全都有他的行蘊存在,各種萬物有它的行蘊,有它的生命體,有他生命界限的不同。同樣的,人的壽命,豬、牛的壽命又不相同,所有的生物,都有他生物壽命的界限,即使地球也有它生命的界限。

  所以「成、住、壞、空」,所以生命「生、老、病、死」,這全都出於我們的生理。心理,在人生命中這樣不斷「生、住、異、滅」,造成了很多人類的造作。人類要接受四大調和,來成長我們的慧命,人類因為「生、住、異、滅」的心理,所以破壞地球,污染大地,污染虛空,使得四大不調和,這是一個循環。就如父母生子,這是很自然,父母愛子,這也是很自然,真正的循環是孩子要孝順父母,但是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孩子長大,離鄉背景,孩子長大了分家,孩子長大了,各組小家庭,老人就要獨居。這種成了孤老無依,已經變成這樣,有的是不孝。這種,就如我們人類對天地之間的逆理、破壞,這就是我們天地的循環,所以這種虛空行蘊,真的錯綜複雜,都是在五大中──四大,含在虛空中,與「空」合起來是五大。「一切事物,因緣所生,因緣所滅」,就是在五大行蘊中循環,好好調和的循環,那就是人類平安。但若沒辦法,若是四大不調,人類災難就偏多了。

經文簡釋:
「須菩提者 當得作佛 號曰名相」;須菩提了知一切法空,故一切名相空寂,所謂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以了知諸法空寂故,唯名相故,於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

  「須菩提者,當得作佛」。因為「我大弟子須菩提者」,他將來「當得作佛,號曰名相」。我們都已經知道,須菩提是「了知一切法空,故一切名相空寂」,所以他未來成佛,佛號叫做「名相」。「名相」就是透徹瞭解,其實名也是空。名,長什麼樣子,拿出來我看看。寫字,「我不是要你的字的名,是要你名字的相。」名字的相,有相嗎?沒有相,是空啊!所以透徹了名相事物的空理,本來就是空寂,就是透徹解,其實所以已經透徹了,透徹了名相的道理,所以他未來成佛的名稱,叫做名相如來,這是佛名。現在的須菩提,未來成佛的名字叫做「名相」。「所謂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他透徹了,一切都是言說,其實所說的言說,剛剛師父說的,說飛機,飛機在哪裡?現在趕快拿出來給我看。飛過去了,我現在哪有辦法拿出來給你看呢?在飛的時候,趕快出去外面看,才看得到。這種既過去了,那就是看不到了。說的,說過去;解的,是解未來於現在。

  現在有飛機的名稱,佛陀時代並沒有飛機的名稱,但是佛陀時代沒有飛機的名稱,為什麼現在多了飛機的名呢?飛機的名,就是再跟大家說,這架飛機的體,就是要破壞大地很多很多物質,經過很多因緣鍛鍊,要有熱火等等、水去鍛鍊出來,才有這些東西,各種因緣會合。這只是用說的,那個過程過去了,就是「都無實義」,沒有什麼意義,這都過去了,但是道理是真實。道理是真實的,這些是過去的。「以了知諸法空寂故」。事情過去了,就是空的;現前時,說不定讓我們很歡喜的事情,說不定讓我們很煩惱的事情。歡喜的事情會合,過去了也是空,讓我們煩惱的事情,過去了也是空,一切回歸空寂,這就是法。法,在人間有很多合成的煩惱,有很多合成的歡喜,這都是人間法。「唯名相故」,這只是一個我們的習氣,以及名相而已。所以「於佛果上之德號曰名相」。這些道理若都了知,透徹瞭解,這都是虛妄,這都是回歸空寂,這樣就沒有執著。這就是須菩提過去生中累積的意識,在今生此世,佛陀的時代因緣成熟,隨佛出家,他就是聽佛的法,這樣去體會,這也要長久…長久去分析。現在聽佛說法,他能啟悟,修行所以需要長久的時間。接下來再說,

經文簡釋:
「當供無數 萬億諸佛 隨佛所行 漸具大道」;隨順諸佛之所修行,漸具足大菩薩道。空生道德功行,美譽若亞聖,而記果猶當供若干佛等者,為小乘但念無相,不修大行。雖經多劫不成正覺故,須發大心,具大道,然後成佛。

  「當供無數,萬億諸佛」。他要所供養的是要很多,無量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須菩提未來他「當得作佛,名相如來」,但是他過程,同樣要再供養萬億諸佛。萬億諸佛,長行文要多少萬億?是三百萬億。在偈文這裡,字較簡省,所以「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這要隨順,「隨佛所行,漸具大道」。就是要隨順諸佛所修的行。每一尊佛來人間的教育,佛佛道同,常常和大家這樣說,所以累生累世所親近諸佛的法,他就是「隨順諸佛之所修行,漸具足大菩薩道」。這就是須菩提,空生,「空生」也就是須菩提。須菩提,他的道德功行,已經這樣用功,是大家常常讚歎他,這種美譽,這是佛陀弟子中人人都知道,他是修這樣的行,受人人讚歎他。所以,讚歎為「亞聖」,就是已經接近聖人的地位。現在「而記果猶當供若干佛等者」。雖然現在大家稱歎他,稱歎已經接近聖位,不過,他還是同樣要再經過了供養三百萬億諸佛。

  這就是「小乘但念無相,不修大行」,這就是過去都一直守在小乘法,還未啟發他的大心,現在開始就是要直入菩提大直道,現在開始就要發大心,要行大行。過去只是守在小乘,「但念無相」,只知空,但是不知妙有,體會真空,卻是沒有發大心,這個妙有,用清淨心入人群中,就是缺這個,才說未來要再經過那麼多佛這麼長的時間。「雖經多劫不成正覺故」。所以我們要啟發我們的大心,「須發大心,具大道」,然後才可成佛。所以,發大心是多麼重要啊!《法華經》就是要教菩薩法,這時候那就是回大棄小,就是回小向大,這時候就是須菩提開始要發大心了。所以我們修行真的是要用心,用心去除煩惱,用心投入人群,不受人群來污染我們,我們要福慧雙修,六度萬行,六度四修,我們要平行,才不會等到未來還要等那麼久。人人都是佛,用恭敬心,相信應該能更接近佛所教導,這個法我們更能體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6/03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