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4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恆修梵行果德奉覲萬億佛
持小乘行念空寂不修大行
雖經多劫不成等正覺大果
須發大心具大道然後成佛
「恆修梵行果德奉覲萬億佛」,我們這幾天以來,大家都一直反覆聽過,修行,我們要發大心。佛陀為弟子授記,每一位弟子,他要受記一定要有因緣,因是過去所修行的過程,一直到今生此世能夠值遇釋迦佛成佛了,遇到釋迦牟尼佛,在僧團中修行,修行,各人都有各人修行不同的方式,僅管佛陀是同樣的說法,各人的根機所受持,都有不相同習氣。就如舍利弗,他的特質是智慧第一,佛陀說一,他能夠舉一反三,佛陀說一個方法,他就能瞭解佛陀所指的方向,他是智慧第一。若是迦葉尊者,他就是受持恆心,他都是堅持,堅持在他的梵行清淨。而須菩提,現在佛陀也要為他授記,他是解空第一。
這是各人過去修行,現在在佛的僧團中所受持,各有各不相同的修行的方法。但是,他們有一共同特質,那就是獨善其身,所修的都是為自己,瞭解人間苦難偏多,知道在人間都是因緣會合,這些因緣、家屬等等,就是累生世糾結的因緣。他們要修行,他們就不要再來生來世有這的家屬、眷屬來拖累,也不希望再與人群引起來生世的這些恩恩怨怨,所以,他們要獨善其身,潔身自愛,不要再牽纏這些眷屬。所以他們專心修行,要如何去除煩惱,所以因為這樣,他就是守住自己獨善其身,不要再與眾生攀緣。所以他們「恆修梵行古德」,這全都是他們過去的因,求佛法心切,要如何能夠去除煩惱,這是長久時間修行的方向。到現在能夠因緣成熟,釋迦牟尼佛現相成佛,他能與佛同世,在僧團中共修,還是一樣守在聲聞、羅漢的位置,他們不敢入人群。
佛陀在靈山會就是要破除人人這種獨善其身,希望他們提升開闊的心胸,要投入人群,守志奉道,堅定,但是要開闊心胸入人群中,去度化眾生。度化眾生,內在若沒有守志奉道,就容易被眾生轉走了,所以這些聲聞他們就害怕了,害怕欲度眾生又怕被眾生度化了,所以他們久久都不敢發大心。但是,他們的修行都已經恆修梵行,果德已經具足了,佛陀現在只要啟動將他們,啟動他們發大心,現在正是需要佛陀啟動的時刻,所以佛為他們授記。現在是須菩提了,「奉覲萬億佛」,這是在授記的過程中,佛陀就這樣告訴他,將來要成佛之前,能夠奉覲三百萬億諸佛,這在經文中就已經讀過了,但是他們過去就是「持小乘行念空寂」。須菩提,他是解空第一,所以他對人間一切人、事、物全都一概瞭解道理,一切都是空。
世間,名利、地位再大,到頭來還是一場空。這世間,短短幾十年,名利、地位,為了名與利、地位,這樣來爭,這樣來鬥,使得人心惶惶,人間不安,為了名、利,為自己惹來了一身的煩惱,所得到的地位、名利,又有多久呢?這須菩提都清楚了,透徹瞭解,最後還是一場的空寂。沒有幾十年,很風光的一生,壽命盡了,雙手一攤,二腳伸直,什麼都沒有了,名利、地位還是同樣,什麼都是空。須菩提也很瞭解,所以他不想在人群中,所以不修大乘,只是修小乘法,就是不敢入人群。所以「雖經多劫不成等正覺大果」。不成正等正覺,他還無法成等正覺,就是還沒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們若常常在誦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了。再如何修獨善其身,若不發大心,入人群度眾生,永遠、永遠,經過了多劫──很長久的時間,同樣也無法成正等正覺,無法成大果,無法大徹大悟成佛道,這是沒辦法的。
所以,我們要成佛,學佛者就是要成佛,學佛者若不要成佛,何必學佛呢?所以我們必定要成佛,要立志大願,必定要成佛。但是要成佛,不能缺修行,修行的目標,就是要去除所有煩惱,要修清淨梵行,這清淨梵行是佛果必經的路徑。但是,小乘獨善其身,先淨化自己,自己淨化了,心無染著,這樣守志奉道,這種四弘誓願、四無量心要很堅定,入人群中,這樣才能結眾生大福緣。在眾生人群中,才得大智慧,成長慧命。在這國土裡,就像一個大洪爐,人群中好像一大洪爐,要成佛,必定要經過一番的大歷練,要鍛鍊過,一定要經過洪爐。因為我們就如一堆廢鐵,累生世有多少煩惱、無明,所造作的業力,滿身都是污染,就像一堆廢鐵,生鏽了,已經被腐蝕掉了,但是,他的本質還在,這些腐蝕掉的,都爛了,生鏽了,這些鐵類,就要入洪爐去鍛鍊,再拿出來搥打等等,淬煉過後,才能再還原他的本質。
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心存有無限量的真理存在,只是我們受了無明、習氣,覆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道理就是受了無明把你遮蓋了,無法讓我們透徹。雖然修行知道,「知道了,知道」,知道,但是遇到境界,那個知道卻又再次迷茫了,知道,又再糊塗,「到底我這樣的知道,是正確或不正確呢?自己無法做決定。這種凡夫心升升沈沈,有時升上來,看到天空,一陣波浪來又沈下去了,暗無天日。這就是我們凡夫修行,半知半解,無法很透徹。若不堪啊!面對著芸芸無明的煩惱網塵,到底要如何去突破呢?苦不堪啊!這就是我們在這堪忍世界、娑婆世界,就是有這麼多煩惱、無明存在。這就是我們還沒大徹悟,遇到無明,只是堪嘆無奈。無明網一罩下來,就是這樣堪嘆無奈。我們既然修行,必定要大徹大悟,你若沒有大徹大悟,就經不起這種五趣雜居這樣污染的大人群,真的是沒辦法去面對。生生世世,不斷不斷這樣,要如何一直堪忍在這個世間裡?
所以,一定要下大決心,要大覺大悟,不要再停滯在小根小智。自覺自悟,我們必定發大心、立大願,要大覺悟,兼覺悟他人,這叫做發大心。所以「須發大心具大道,然後成佛。不要再守在小乘了,還在小乘行,你再如何修都還是在自己。我們要知道,只要我們自己清淨,其餘都不清淨,這樣,只我們一個人清淨,周圍環境都是污染;我們自己覺悟、瞭解,大家都還在無明中,我們這樣哪有辦法再堪忍下去呢?也是不堪忍啊!所以必定要發大心,還是要去淨化人人,與我們同樣體會道理,與我們同樣行在大直道,菩薩道上就是要自利利他,自他兼利,這才是我們修行的目標。前面我們所解釋的經文中,
經文:「我大弟子須菩提者,當得作佛,號曰名相。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
佛陀稱呼須菩提,前面經文「我大弟子」,就是很貼心弟子,很貼心。佛陀所說的道理,須菩提一概瞭解,因為道理無體無相,須菩提卻能瞭解,聞一知十,瞭解這道理的體相,原來就是空幻無常,這樣空幻的人間,所有的體相,解體之後,一切所有的形相就完全沒了,空寂,回歸於原來的理。理,要成為相,必定要合成很多的因緣,才有這個結果的形相出來;若沒有因緣,就沒結果的形相,所以叫做因緣果報。我們一個人,人只不過是通稱為「人」,人,手叫做人嗎?二隻手是不是人?就是二隻手,它有它的名相。頭,光是一顆頭,是不是叫做人呢?就只是一顆頭而已,這顆頭的上面,就有眼、耳、鼻、舌,它有很多種的器官合成我們的頭。我們手的動作,都是心腦,這些心腦,也要我們腦與身體的器官調和,心腦、器官若不調和,身心就不會健康。各有器官,各有名稱,但是,總稱為一個「人」。
其實,道理就是如此,我們生理之中,每項將他分開,其實心在想,「我心想」這是代名詞,心,是否真能想東西?是腦在想。腦,腦髓打開來,腦中就有很多腦髓等等,很多血管、神經,到底是神經在想呢?還是血管,還是腦髓在想呢?都不是。很多不可思議,不可言說。所以,佛陀說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說。很多不思議,很難以解釋,因為它是看不到的東西,那就是理。有很多東西來合成,發揮它的功能,這就是稱為一個「人」。「人」,有無限數量的器官,以及他的生理,完全稱為生理。人的身體是生理所有的器官會合,發揮生理的作用,這樣我們的造作,身心是不是健康,或者是病態。心理要從哪裡說?它的源頭就是無明或是智慧。無明與智慧兩項是一體,但是是兩面,這就是道理。它的道理就是轉煩惱成菩提。佛陀來人間,要教育的就是這些。其實,滿心煩惱,其實我們就是與生俱來充滿智慧,但是智慧只是受外面環境一轉,一念心一貪出去,那就沒完沒了了,貪、瞋、癡、無明不斷複製、複製,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要修行,修行要不斷地鍛鍊、鍛鍊,不斷在人群中,去體會人群中的無明煩惱,在無明煩惱中有它真理的源頭存在。
這就是修學佛法,所以要經過的時間很長,「當供無數萬億諸佛」,要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來歷練,而且要經過無量數的眾生、人群中,很多生命的道理去探討,這樣才有辦法到成佛的境界,所以要經過萬億諸佛。過去有告訴大家,我們若將人人當作佛,這樣人人無不都是佛,無不都是受我們供養、尊重、奉侍的人。現在在尼泊爾,不就是一群菩薩在那個地方,面對著無量的佛菩薩,他們也是在那裡為他們奉侍,也是在那個地方,用恭敬、尊重的心,面對著苦難的眾生。這些苦難的眾生,他們也本具佛性。我們轉他們是眾生成為人人本具佛性的未來佛。常不輕菩薩所要修行的精神,要用在尼泊爾,不要將那些人當作人,要將那些人都當作本具佛性未來會成佛的人。現在在娑婆世界,現相教育我們,現他們的苦相,警惕我們,讓我們瞭解人生無常,國土危脆,苦難偏多。這都在他們那個國土裡。一群菩薩進到那個地方在行道,在修行,所有的道理現前在那個國家,這不就是我們在供佛,奉侍未來佛。
以佛心為己心。佛陀說,「說我所說法,行我所行事。」這樣就是與我同處一室一樣,這是佛陀說過的話。所以,佛陀所說的法,我們已經契佛心了,行佛道在那個地方,這樣人人都是佛。所以說,三百萬億諸佛,在那個地方供無數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依照佛陀所教法,佛陀生生世世來人間,無不都是為苦難眾生而入人群來。這是佛的心,生生世世不斷來人間。現在發大心,同樣也要生生世世在人間,同樣對任何一個人有信心,他們人人都是未來會成佛的人,用這種心情來對待任何一位煩惱無明的眾生,總有一天,他也能成菩提。這就是要去轉煩惱,才有辦法成菩提。再來,後面的經文,
經文:「最後身得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猶如寶山。其佛國土,嚴淨第一,眾生見者,無不愛樂。」
經文簡釋:
「最後身得三十二相」;等覺後身,成應身佛,具諸相好姝妙的十身佛。
「最後身得」。這樣一直修行,經過三百萬億佛的道場,我們這樣經過這樣的修行,最後的「最後身」,就是修行修到功成圓滿時,那就是「最後身」;成佛了,就是具足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具足,那個時候就是成等正覺最後身,這個時候就是成等正覺時了,就是成佛時了。「成應身佛」,應化身在人間,釋迦牟尼佛就是。二千多年前,在現在的尼泊爾,二千多年前稱為迦毗羅衛國的地方出生,這修行應身在人間修行,總是成正覺應化在人間,這叫做應身佛。應身佛,他的身相有三十二相,這三十二相,怎麼讓人看了,就怎麼讓人歡喜;聲,怎麼讓人聽了,就怎麼讓人心安,這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在人群中,十號具足,讓大家非常尊重,所以叫做「世尊」。乘如是法而來人間應身,這叫做最後身,「具諸相好姝妙的十身佛」。
*華嚴經所說,融三世間的十身: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
十身佛,在《華嚴經》所說的,「融三世間的十身」。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身佛:「眾生身」,所以我們看眾生,我們都要將他當作是佛。佛,常常來人間,過去、現在、未來,佛時時應身在人間,所以「眾生身」。「國土身」,每尊佛成佛,都有他的國土的名稱。我們現在,我們的國土叫做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國土娑婆世界來應化,為眾生,所以叫做「國土身」。我們這個世界,是依佛來教育我們,所以叫做「國土身」,它的國土名稱叫做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現身。
「業報身」,來人間了。人間,這是五趣雜居地,很多在人間都是受業而來的人間。在這人間累積很多的業。佛,他在這充滿了造業的人間,受身在這充滿了業力果報的眾生群中,在這個地方受身,這叫做「業報身」。佛陀在人間,同樣也要倚仗五穀雜糧,所以他每天要去托缽,同樣要接受五穀雜糧的糧食來養生命。同樣的,他也有生老病死,於人間的壽命,取於八十年的時間,這都是佛的「業報身」。佛,他在這個娑婆世界,眾生充滿了業,五趣雜居這種的地方,他同樣,與一般眾生同樣,也有身苦病痛時;同樣的,身體也會受傷,踩到柴枝,腳也會破皮流血,這都叫做「業報身」。過去生的因緣,今生有報,同樣,這就是在這五趣雜居裡,用這種身形來警惕眾生,這種的「業報身」。
「聲聞身」。同樣的修行過程,出家修行,要用心聽法,法從口出,法從耳入。法從佛口出,法是從耳根入。所以佛在說法,聲聞就要用耳根來接受,所以是「聲聞身」。「獨覺身」,也是要教育人人,聽法之後要體會道理。人間無常,法的道理,不是佛在世時,法才會存在人間,無佛世時,人間同樣是充滿了道理,只是凡夫不覺知。因為世間、空間,任何一個人間都有道理存在,只是凡夫懵懂,無法體會。獨覺,是過去生中一直都受過佛法的滋潤,陶冶過,所以他出生人間時,雖然無佛在世,他也能夠了解。看到四季的景象,春、夏、秋、冬,春天來時,草木逢春,繁榮起來了,冒芽生苗了,樹葉在樹枝一直已經生枝萌芽了,開始樹葉展開,整棵樹都茂盛起來,這是春天,花草很美,這是春天。
夏天,逼迫的燠熱,這就是夏天。秋天,秋風起,樹葉落,樹枝如乾枯了一樣,大地開始花草凋零了。到了冬天,就是風雪寒冬,這四季這樣天氣變化,大地景象的變化,他這樣去體會、去覺悟天地間萬物之理。只是他還在獨覺,知道有這樣,卻有突不破的矛盾,那種無明惑還存在,所以稱為獨覺。只瞭解這些事情,他獨善其身,無法向芸芸眾生說法,這叫做獨覺。佛在世時也叫做「緣覺」,「緣覺」是在佛世,無佛在世時,與「緣覺」同等叫做「獨覺」,沒有受過佛的教育,出生在世間,無佛在世,所以沒有在佛座下修行。不過,他已經有薰陶過,所以他能瞭解天地,知道有這個理,卻是沒有受過佛的教育,這叫做「獨覺」。很清楚了解理。
再來就是「菩薩身」。佛陀雖然他在聲聞、緣覺,現這樣的僧團,他在僧團中,卻是他是菩薩身。他入人群度眾生,這就是「菩薩身」。出家,覺悟的大菩薩,大覺有情者,所以叫做「菩薩身」。「如來身」,乘如是法而來人間,這叫做「如來身」。「智身」。那就是四無礙智,一切種智、道種智等等所有的智,完全在佛的覺性慧海中,所以這叫做「智身」。佛陀的「法身」是永恆的。法身,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說的法,法還是活在人間,不只是法還在人間,是永恆永恆,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無處不有法身,那就是真諦,道理是永恆的。「虛空身」,遍虛空法界。佛陀大徹悟,那就是宇宙天體,已經充遍了法,所以「虛空身」。這是在《華嚴經》所說「融三世間的十身」,就是過去,過去無量生世的過去,一直到現在,還要到未來曠劫,無不都是充滿了這十身,他要不斷在人群中,眾生中受生此身。他要他的報是修什麼行,將來在什麼樣的國土?過去的華光佛,還有迦葉所成佛是什麼佛?什麼佛?光明佛,就是大光明,就如虛空一樣。
現在的呢?須菩提是什麼?名相,對啊,所以說,我們要知道,這就是所有的佛他在不同的國土,不同的地方,他就是現什麼身在那個地方。所以「業報身」要與我們凡夫都一樣,有這個身體。「聲聞身」,開始修行現出家相。「獨覺身」、「緣覺身」就是好好修行,去除煩惱。接下來就要發心了,「菩薩身」,要行菩薩道。「如來身」,乘如是法,不斷來人間,才能在人群中得智慧。「智身」,在智慧中得法身,此法「法身」,法法通達,回歸到虛空法界「虛空身」,這就是華嚴的世界。雖然我們還要在這樣的三世世間,要經過這十身。我們要時時用心。「端正」,在這個地方,在這樣的人間,我們最後身得三十二相,要經過這個十身,三世,這種在人群中。表達,就是要表達在人群中,不論哪一個世間,哪一個世界,你必定要回歸人群,與人群同樣的身形,這樣的過程,最後就是出家,專心修行,就要發大心,入人群,這樣善的循環,這就是修行的過程。
經文簡釋:
「端正姝妙,猶如寶山」;端嚴方正,殊大妙好,如寶山王。
「最後身得,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猶如寶山」。非常莊嚴,「端嚴方正,殊大妙好」,非常殊勝的身體,如寶山王一樣。寶山,人人都很歡喜,寶山裡面都是寶。是啊,佛,佛的身心無不都是寶,所以這就是「殊大妙好」。
經文簡釋:
「其佛國土,嚴淨第一,眾生見者,無不愛樂」;比餘佛土,此最第一。由依正妙,見者樂之。
*成就嚴淨佛土,度無量眾生,其佛法中多諸菩薩,皆悉利根,轉不退輪。
「其佛國土,嚴淨第一,眾生見者,無不愛樂」。眾生所見就是歡喜,因為「比餘佛土,此最第一」。若比較其他的佛土,這個國土就是稱為最第一,名相佛他的國名寶生,他的劫名有寶,等等都是寶聚,所以很多的寶都聚集在這個地方,就是人最羨慕,最愛樂的東西,都是在這個國土裡面。「由依正妙」,見者歡喜,「見者樂之」。大家看,大家都歡喜,這就是須菩提他所修的道理,完全瞭解「空就是清淨」,清淨就是最徹底真實的道理。所以「成就嚴淨佛土」,這是須菩提將來將要成佛的國土,在那個地方度無量眾生。「其佛法中多諸菩薩,皆悉利根,轉不退輪」。在這尊佛,他在這個地方,這個國土,全部都很嚴淨,很莊嚴、很清淨的國土,在那個地方所度的眾生是無量。這尊佛,就是在佛法中都是菩薩,這是與這尊佛有緣的菩薩,他與佛生在這個國土裡,這就是大家共福業。
我們過去說過了,我們現在就是共業,所以我們同時在這個時間,在這個時代,我們同樣出生在這個地方。有緣的,從遠方來,離得再遠,他也有緣來。就如我們每年都有從遠方來的菩薩回來,彼此之間互相精進,這就是有緣。大家發大心、立大願,共聚一個地方來互相修行。總而言之,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未來的國土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都是諸大菩薩都在同一個地方共同修行,這就要看我們現在修的因,報在未來的國土。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