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7/02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7/0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7/02晨語簡記   2015/07/02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7月 02, 2015 4:10 pm

20150702晨起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微塵至盡地種墨,

其國土之數無量,

算師數不得其邊,

超出群數緣久遠。



*所謂塵點劫前,點塵盡,點劫未休。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此即無盡無始。



  應該還記得昨天我們所瞭解、所說的,應該還很清楚。在「塵點劫前,點塵盡,點劫未休」,不知還記不記得?所以說,「微塵至盡地種墨」,這些微塵都已經磨成了墨,將微塵與地上所有東西都磨成墨,「其國土之數無量」,這樣一千個國土過後點一點,像這樣,這麼多的墨,經過很多國土點一點,到這些墨全都點完。就是這樣問:「大家是否瞭解這數字嗎?」當然大家就說:「沒辦法計算。」「若是這樣,即使算師也數不能盡。」無法瞭解,更無法知道它數字的邊際,到底有多廣?沒辦法用數字來比量地的國界有多大?連算師、算師弟子都包括下去算,還是無法瞭解它的邊際。實在是很多,數量無法描述出他的數量之大,國界之廣闊,這已經超出了群數。這是要說「緣久遠」,不論是時間、國土,用這樣的數字,這樣來表達那個劫,表達時間,時間也算不出來。用天下的東西,全都磨成墨水來點這些國土,這些國土的所有東西再把它當做沙數,來表示一沙一劫,這樣都無法算出它的時間有多麼長?可見這是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這即是無盡無始,無法去說出這數字的數量,無法去說出時間的盡頭,那就是表示真的無始之始,始於無始,這就是無盡無始,那就是很長久。



  釋迦佛的緣就從那個時候開始,與大通智勝佛結緣,開始這念心,聞法,瞭解了法,同時也聽法入心,還能將法講解,這是釋迦佛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就是這麼久,無邊際,無開始,亦無法去算數的阿僧祇劫,這麼長久的時間,就已經有這尊大通智勝。大通智勝佛所教育的時間很長、很長。其中十六王子在大通智勝佛座下出家,修行,聽法,這樣一直到法深徹理解,一直到大通智勝佛陀入定去了,十六沙彌各據道場,開始復講《法華經》,這時間是多久呢?就是前面所說過的,是這樣長、這樣久,無始之始,那麼長久,無盡無始以前,那麼久的時間。可見釋迦牟尼佛成佛,修行以來,時間是這麼久。不是像前面的<授記品>,向迦葉尊者說,「奉覲三百萬億佛」,不只是這樣,這是無始,無盡之前,這麼長的時間,就一直修行、修行,修到因緣成熟,他的願就是在娑婆世界,最苦難中的世界,五趣雜居,堪忍世界。來人間,一大世因緣開示,希望我們人人能體會,能悟入。



  佛陀從無始的無始劫,無盡無始劫前,開始上求下化,廣結善緣,入人群中造福人群,與眾生結好緣,在人群中不斷去體會人間苦相。選擇在人間,尤其是在迦毗羅衛國,古印度這種很長久的時間,那個觀念封建、四姓階級分得清楚,宗教很複雜的地方。那個地方卻也就是這麼長久以來,還是同樣這麼的封閉。但是,佛陀就是選擇在那個地方,當初九十多種外道教,現在應該還是很多的宗教,宗教最複雜的舞台,在世間就是在那地方,佛陀就是選擇在那地方出生,要如何讓佛法能昌盛。所以佛經裡有好幾次,往東方千國土,再去點滴微塵數,意思就是,印度的東方,那就是在我們的世界裡,中國與印度以方向言。所以我們對中國或者是台灣向西行,那就是印度,印度向東走,那就是中國大陸。可見佛法在我們華人的世界,不是沒因緣,華人的觀念、思想,華人的文化,光說華人的種族,我們用的文字等等,我們就要很感恩我們出生在中國,佛經典也是說「中土難生」(指有佛法的國土)。



  我們能生在華文的世界,我們的文字用心去看,我們的文字那個境界是多麼美啊!我們的文字,每一個字裡面都有它的意義存在。好幾種文字,從象形等等,還沒有真文字之前,用畫圖來表達,從圖象化慢慢成為文字。尤其是台灣的繁體字,是多麼有意義,多麼美啊!它能夠一句話就包含很深的道理。所以佛法,佛陀出生在宗教最複雜的地方,人的思想就是智慧很高,就是思想很複雜,他們有四姓階級的迷,宗教的信仰.也應該說是政治,也應該說宗教,應該是說種姓,他們的觀念就是認為人就是這樣的階級。你是剎帝利,你永遠都是在帝王家,生生世世就是在帝王家,在貴族的家庭中,或者是你是生意人,就是賺大錢,家庭富貴,這種的種姓;或者就是完全從事屠宰業這樣的種姓;或者是賤族,這種階級分得很清楚。他們認為生生世世就是這樣,若是宗教家,宗教家永遠都在貴族之上,站在貴族的肩膀上,這就是婆羅門。宗教,分很多種的宗教,所以種姓意識的分別很深。



  佛陀他一開始在這麼複雜的觀念,複雜的宗教,複雜的種姓分別,人生苦難偏多,要如何能讓人人將這個心平等化起來?這是那時候的悉達多太子的心念,也看到生、老、病、死,這種生、老、病、死來看種姓,貴族同樣有生、老、病、死,不是平等嗎?即使是宗教家,也有生、老、病、死,不是也一樣嗎?富貴人家,同樣的,不知何時會病、死,這也不知道。賤族的人,同樣有生、老、病、死,這不就是人性平等嗎?人不就是在這種生、老、病、死,這四種都是都一樣,何必在社會形態、人身種姓去分別的這麼清楚?苦難的人就永遠都是苦,不論他多有才華,若是在賤族,他們代代都在賤族裡,貴族,就是代代都在貴族,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呢?



  所以他要去探討,要如何將這觀念改過來,所以出家去探討人間的道理,人間的道理,談何容易瞭解呢?將整個印度這樣走過來,所有宗教探討過來,還是不究竟,儘管婆羅門教的宗師,儘管人稱為仙人。還是同樣,還是不究竟透徹道理。所以,他才開始走他真真正正要去找出那個奧妙,最終的皈命處,到底是什麼道理呢?所以要去找一個靜靜的地方,好好在寧靜的境界,去體會天地人間的道理。所以,到底佛是十九歲出家?還是二十五歲出家?這還是一個迷。但是,我都一直覺得,最初我接觸到的佛法,是說十九歲出家,經過了五年參訪,六年苦行,所以在三十一歲,在三十一歲初頭,他就覺悟了,說法四十九年,八十歲入滅。這時間就是這樣過來。佛陀他不論是十九歲出家,或者是二十五歲出家,總是他突破了人間,時空、人間的道理瞭解了,但是要將四姓階級打破,還是很困難。

真正聽得到佛法的人,在那時代,那個科技,民智還未開,還無法很普遍,尤其是四十九年的說法,我們開始說四十二年過去了,佛陀剩下來的七年間要講《法華經》,《法華經》之前說了四十二年,弟子還是停滯在獨善其身,聲聞、緣覺境界,一直到法華會,這時候才開始回小向大,開權顯實,才在這時候開始開權顯實。



  可見佛法在人間是何其短啊!真正大乘法打開了人性平等這道門,時間到底有多久?才七年的時間,又是在那個時代。真是來不及了,可惜佛陀就是這樣,用這麼短的時間,在這樣的人間中,可見我們的人間…..。來到人間,大家都是業力很重,佛陀來世間那麼短的時間。因為有一次他與阿難在互談,佛壽能夠住世一劫,但是阿難沒有反應。佛陀覺得:我的壽命將止,但是佛壽,世間假若還是有需要,佛壽能住世一劫。但是阿難還是沒回應,佛陀說三次了,雖然表達要入滅了,但是佛陀還是留個說法說:「佛可住世一劫」。但是,這一劫住世,卻沒得到回應,所以佛陀認為,因緣就是如此,八十歲取入滅了,這是我們世間,娑婆世界,為什麼佛陀向他的弟子授記,佛壽十二小劫或者是二十四小劫,偏偏佛住世才只人間八十年而已。



  所以在人間,道理要通達.真正是十分的不簡單,就是來不及,是真正的來不及,要說到讓大家很清楚,能夠讓人性化為平等,回歸於真如,談何容易!但最,最近感覺在尼泊爾.那種貴賤的觀念開始打開了,我們看到那些貴族,因這次尼泊爾地震,開始與這些貧窮人,他們過去稱為賤族的人,能夠這樣接近、擁抱在一起,而且,送東西給他們是彎腰鞠躬,用這樣尊重的態度送給他們,還抱一抱,拍一拍他們安慰一下,這在過去是不曾有的。過去,還沒有地震之前,是貧困賤民的地方,貴族不去碰他們,不會去接觸他們,他認為這貴族與賤族的距離要有個界限,不能接近,不能碰他們用過的東西,還是這樣,在現代的世界還是那麼封建。因為這次的地震,我們將佛法帶到尼泊爾,現在我們(在那裡)超過了二個多月,開始慢慢我們要結束了尼泊爾(賑災),慈濟人慢慢在回來,醫師已經傳(承),傳(承)給當地的醫師,三天前,當地醫師已經開始去義診了。



  他們開始在那個地方,還是一樣,當地的兩位富商同樣投入。昨天我又看到他們傳回來的(影)像,為了辦一個茶會,為了要感恩慈濟,兩位富商帶著他的家屬投入,甚至穿起香積圍兜的服裝,這樣穿上去,他去做什麼?去行堂。把我們的規矩帶到那個地方,要吃飯,香積要端菜出來,端菜也要有人文。這兩位富商,他們也在端菜的行列中,也是穿香積的服務服裝,這樣在人群中端菜。大家在志工裡都不分種族,所以這一場(茶會)真的是種族平等,這種愛的凝聚,就像牛奶加水一樣,就是這樣水乳相融,不容易啊!看到這樣的情形,這是在娑婆世界,佛法傳,也就是佛陀就是為了這樣出家,來不及看到他們這種水乳相融的場面,很可惜!但是相信,佛陀應該也是在人群中,生生世世不離人群,說不定他也是現這樣的身形,在他的國度裡開始要帶動人群其中之一。



  這就是表示時間之長,來來去去,是帶業來或是帶法來呢?借重一個因緣,開始這個因緣又是能落實在那個地方,開始這個真理佛法,能在那個地方再帶動起來。看到他們在為那些比丘尼義診,很詳細,要義診之前帶動當地的醫師當司儀,義診前先說「竹筒歲月」慈濟的故事,然後才用「普天三無」與大家分享,帶動大家手語歌,「普天三無」。裡面有一位軍人,他分享說,「普天三無」歌詞中,他最感動的,就是後面的一句,「長情大愛」。這個長情大愛,他覺得,這就是遍滿虛空,「長情大愛,遍滿虛空,永無止盡」。這是一位軍人,他說他當兵這麼久,現在聽到這句話,在「普天三無」歌詞裡的這句話,他覺得這是他的人生,所得到最最歡喜,最貼切一句話,就是普天三無。愛的力量就是這樣,短短的一句話,就能引發了他的心靈的智慧,他的道理就開始這樣啟發出來。



  大家開始就投撲滿,那些比丘尼,還有沙彌尼,開始投撲滿,之後才開始展開義診。一片祥和,比丘尼她們也是自己親身感受到慈濟的幫助,現在他們能安心在那個地方,是慈濟為他們蓋的簡易教室,有七間在那裡,所以他們整理得很安穩,住在那個地方。聽到「普天三無」的歌曲,聽到「竹筒歲月」,他們的感受也很深,那個境界很美。是啊,這就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不論是西傳佛法,或者是佛法東傳。過去佛法東傳,現在道理西傳,回歸佛陀的國家。這法就是在虛空中,遍滿虛空,這是令人高興的。所以,前面的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於汝等意云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不也,世尊!」



  時間劫數就是這樣這麼長、這麼久,盡虛空、遍法界,就是長情大愛,盡虛空,永無止盡的時間,真的是永無止盡的時間。這樣那麼久的時間,就是佛法就這樣傳來的。下面這段經文說,



經文:「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抹為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經文簡釋:「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

*「諸比丘」:佛語大眾。再度提醒大眾慎思;是人所經國土,是點塵人所經由處。



  「彼佛」,那就是大通智勝佛。在那麼久那麼久以前,這位大通智勝佛,他說法的時間更長,很長很長的時間。那麼長,無法算計的時間在說法,那時候,又再說法之後,又到了滅度。滅度之後的時間,又經過這麼長,「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已經又過了那麼久。時間真的無始,無盡始的無始,真的是很長久。這是在描述法所傳來的時間,就是有那麼的長。盤古開天地,應該要說盤古開天地,就已經有這樣的真理,有這樣的法。所以,「諸比丘」,佛再叫喚,又向這些大眾說,「再度提醒大眾慎思」。大家要很用心,用心去思考,好好思考。「是人所經國土」。是塵點,塵點劫的時間這樣過來,這麼的長久,「是點塵人所經由處」,就是這樣經過的地方。這麼長的時間,這樣經過的地方,有多麼大,這是要表示時間之長,空間之大,真的都沒有邊際,這麼長久。



經文簡釋:

「若點不點盡抹為塵」;復將點墨不點墨之國土,盡抹為塵。以塵較劫,復過是數。



  「若點不點盡抹為塵」。有點過、沒點過所有的國土都將它拿來磨為塵,這些塵就成一塵一劫,這樣,這種「國土盡抹為塵」,這樣來比量劫數。將這些一直點,還沒點的,全都再拿來磨為粉塵一樣,這個粉塵來比量劫,粉塵來比喻一劫。「復過是數」,又更多。這個時間,比喻這麼多的國土將所有的東西,原來的沙就很多了,再將這些東西磨為塵,變為沙。這樣一沙一劫,光是現在說的,我們光是掃地的灰塵就很多了,但是佛經常常說恆河沙劫。不只是恆河沙劫,現在連恆河沙劫,三千大千世界都變成塵沙劫。塵沙的時間,一沙一劫,這麼長,真的是很長久。



*每過千國土即下一點,為所點之國;其所超越之九百九十九國土,即為不點之國;合此點不點之國土盡抹為塵,顯塵數之多。



  所以「每過千國土即下一點,為所點之國;其所超越之九百九十九國土,即為不點之國」。他點一點,就要再經過九百九十九國土,再點一點。這些沒點到的九百九十九國土,同樣都將它磨為塵。「合此點不點之國土盡抹為塵」,這樣有點、沒點,這樣的國土,這種三千國土全都磨。顯塵數之多,塵的數字很多。



經文簡釋:

*「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以無始之始,始於無始之一點塵而為一劫,彼大通佛從滅度來。



*「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又復過是微塵之數。多如微塵,言其劫數以如是一塵一劫之劫數,而大通智勝如來去今之劫數乃更過之,其久遠甚大如是。



  「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一沙一劫,「以無始之始,始於無始」,這真的是很長,「之一點劫為一劫」,一塵就是一劫。「彼大通佛從滅度來」,這時候從滅度以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這樣不斷再重複重複,講出微塵數的時間,劫「多如微塵」,只是一直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時間很長,佛法道理開始,就是已經這麼長久了。「以如是一塵一劫之劫數,而大通智勝佛如來去今之劫數」。已經過去了,大通智勝佛來去,一直到現在,那個劫數已經過去了,一直到現在。劫數就是時間,時間的數量。「乃更過之」,又更再長,這時間很長久。佛,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一直到現在,應該是這麼長久的時間,「其久遠甚大如是」。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故前云不可思議,所謂塵點劫前更塵點,點塵盡點劫未休,無始之始,始於無始。



一、指三千塵點劫,即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為墨,每經一三千大千世界便下一點,墨完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是表顯大通智勝佛出世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就是這樣,光是說時間這麼長也說得很累。很長久啊!就是「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故前云不可思議」,前面所說的不可思議。所以說,「塵點劫前更塵點,點塵盡點劫未休」,塵點劫之前更塵點劫,所以是盡無始以前的無始就對了,總是無法去描述。這就是,若要再更清楚,第一就是說,「三千塵點劫,即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為墨」。將三千大千世界的東西都磨,磨成粉,加水成墨,每經過了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下一點,就是這樣,表示這麼長。經過三千大千世界滴一點墨,滴到完,「而所經過世界又全部碎為微塵」。再以一微塵當作一劫,這樣來計算,這是表顯大通智勝佛出世到現在,非常非常久遠的譬喻。我們若這樣就清楚。



二、指五百塵點劫,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第二,那就是指五百塵點劫。就是「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之三千大千世界」。這又更難解釋,真的五百千萬億,五百千萬億,這種的五百千,可能要用英文那種的計算方式來說了,我們的一萬,他們說十千。但是這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這麼多,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塵這麼多,每經過一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就下一點,這樣這個微塵到了盡,所經過的世界,又再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一直到現在,非常長遠的譬喻。這就是要說佛的辛苦,釋迦牟尼佛,就是用這麼長這麼長的時間,你們這段文若要瞭解,就要再從開始〈化城喻品〉開始的經文,大通智勝佛、十六王子——佛座下小沙彌,在大通智勝佛入定,他們開始講《法華經》。可見這麼長的時間,就是表示釋迦佛,他就是這麼長久的時間一直磨練來的。



*所謂塵點劫前,點塵盡,點劫未休。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此即無盡無始。



  這就是「塵點劫前」,釋迦牟尼佛從塵點劫前。所以「點塵盡,點劫未休」。就是要告訴大家,雖然這些墨都點盡了,雖然佛陀出現人間成佛了,其實,「點劫未休」,還沒有休。表示佛陀,釋迦牟尼佛,他還是生世都發願在這個娑婆世界,在這種苦難堪忍的世界,五趣雜居地,用各種不同的身分在人間。因為「點劫未休」,佛教化還未休。地藏菩薩體會佛陀的心,所以他發願,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釋迦牟尼佛,他娑婆世界眾生還未真正體會佛法,佛陀的教理,佛陀也是同樣不罷休,他還是「點劫未休」。所以「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此即無盡無始」。



  各位,學佛,我們必定要很體會,用心去了解,了解我們到底要如何修行。我們若要一直去追、追、追,追到它的盡頭。道理本來就是沒有盡頭,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無始終。就如釋迦牟尼佛,既然發心來,開始他也無始終。所以他就是有這樣,塵點劫盡,卻是「點塵盡,點劫未休」,劫塵不休,點劫未休。反正塵點不休,劫塵、塵劫就是未休,總是無始無終,永遠,就是希望道理人人能體會。所以「微塵至盡地種墨,其國土之數無量」。國土實在是無量,「算師數不得其邊,超出群數緣久遠」。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人間的劫,已經超出了這麼多的數字,無法算計,時間這麼長、久遠,還是還未休。所以我們要很感恩佛陀辛辛苦苦來到人間,教化眾生,讓我們的佛法一直流傳,始而復終,終而復始,還未盡的法,我們現在再將它帶回去佛陀的出生地。看到他們開始打破了種姓的觀念,希望這是一個開頭。成、住、壞、空,尼泊爾現在又開始要「成」的時刻了。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7/0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7/02晨語簡記   2015/07/02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7月 02, 2015 8:15 pm

微塵至盡地種墨
其國土之數無量
算師數不得其邊
超出群數緣久遠

(上人今早和大家重溫昨天所講述的塵點劫,告訴大家大通智勝佛所報生的國土數量大到無法計算,即使計算師和他的弟子也一樣無法算計或描述國界的寬廣,因為已超越群數,釋迦牟尼佛與大通智勝佛的緣更是恆久遠,可見釋迦牟尼佛<佛陀>成佛的劫數比起在『授記品』 裏授記弟子未來的劫數還要長遠。 佛陀從無始劫以來即上求下化,廣結善緣,入人群度化眾生。

佛陀在迦毘羅衛國出身,該國匯集各教派,人民觀念封建,更有四大階級之分,要令佛教昌盛不容易。 而經文提到 “過於東方千國土” 顯示佛法與東方華人世界裏的觀念思想早就結合,經文以漢字書寫,其境界優美,尤其繁體字,字字皆具其意。

佛陀在娑婆世界中,看到人生的苦難,更從生老病死裏體會無論貧富貴賤,都公平經歷,希望能以眾生平等來改變封建的種姓階級。佛陀出家的年齡到底是19歲還是25歲始終是個謎。根據上人所了解,應該是19歲出家,經5年參訪外道、6年苦行,31歲悟道,說法49年,至 80歲入滅。其實無論佛陀幾歲出家 ,還是一樣悟道,然而卻無法打破種姓之分,何況說法42年來,弟子始終停滯在獨善其身的聲聞緣覺, 直至佛陀在說「法華經」開權顯實後,才開始回小向大,可是也只有 7年時間開大乘之門,可見佛法在人間是何其短暫。

佛陀曾經三次暗示阿難,佛法能住世一劫,可是阿難沒有回應,佛陀覺得年壽將盡,因緣如此不具足而於80歲時取入滅,由此可見,要通達真理非常不簡單,何況是希望人人回歸真如本性。

然而,最近慈濟在尼泊爾進行的大型發放中,看到種族觀念開始打破 ,當地富有人家向百姓彎腰鞠躬送上物資,甚至穿起圍兜參與香積, 更在捧餐時展現人文,和窮人互動 ,而當地醫生更是為比丘尼進行義診,這些比丘尼們安心打理慈濟援建的7間簡易教室。如此水乳交融情景,看到佛法開始在尼泊爾推動 。志工在義診進行前,帶動醫生當司儀,介紹 “竹筒歲月” 和比 “普天三無” 手語。當中一位軍人分享, 最後一句:「長情大愛,遍滿虛空,永無止境」是他有生以來最歡喜的詞句。

愛的力量啟發了心靈的智慧,雖然佛陀時代無法做到種姓平等,如今因為發放而有新突破,說不定當中有佛的身影出現。不管佛法是東傳或西傳,現在開始回歸佛陀出生的國度,期望佛法能遍滿虛空。)

● 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抹為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佛陀又說:你們各位比丘!這人大通智勝佛所經歷的國土,無論是點到,還沒有點到,都再把它磨成微塵;以每一個微塵為一大劫來計算 。大通智勝佛滅度以來,就超過這個數目,還多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 諸比丘:
○ 佛<陀>語(告訴在法華會裏的)大眾。再度提醒大眾<謹>慎思<索>;

● 是人所經國土:
○ 是點塵人(大通智勝佛)所經由(過) 處。(時間和空間都無邊際)

● 若點不點,盡抹為塵:
○ 復(再)將(已經)點墨(和)不點墨之國土,盡(全部)抹(磨)為(微)塵。以 (微)塵(比)較(為)劫,(份量)復(更超) 過是(這個)數(目)。

○ 每(經)過(一)千國(土)即下一點, 為所點(墨)之國(土);其所超越之九百九十九(個)國土,即為不點(墨)之國;(再結)合此(這些)點(墨和)不點( 墨)之國土盡(全部都)抹(磨)為<微> 塵,顯<示微>塵數<量>之多。

● 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
○ 以 “無始之始,始於無始” 之一點<微>塵,而為一劫,彼大通<智勝>佛從(說法至)滅度(以)來。

● 復過是數:
○ (其劫數的久遠)又復(再多)過是微塵之數<量>。多如微塵,言其劫數 。(劫數多如微塵,甚至比微塵還要多)

○ 以如是一塵一劫之劫數(來比喻) ,而「大通智勝如來」(過)去(至)今之劫數乃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表示)其(修為是)久遠甚大如是。

●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 故<此>前<面>云(說過)不可思議 ,所謂:塵點劫前(的)更(久遠的)塵點(劫),(即使)點塵(雖)盡,點劫(卻 )未休,無始(以來)之(開)始,始於無始者(是從無始所開始)。

(上人對「塵點劫」做出以下綜合簡述...)
一、指三千塵點劫,即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體)而為墨(汁) ,每經<過>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便下一點,墨(汁)完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部(再粉)碎(成)為微塵。再以每一(點的)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是表顯大通智勝佛出世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二、指五百塵點劫,即抹(磨)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增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增祇之國,便下一(點) 微塵,微塵(下)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再)全(部粉)碎(成)為微塵。 再以每一(點的)微塵,當作劫來計算,這是表顯(出)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表示釋迦佛還是不斷來回在娑婆世界的五趣雜居處,就如地藏王菩薩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樣的不罷休,點劫未休,長度眾生。)

(重述)
○ 所謂 “塵點劫前”,(表示)點塵(雖) 盡,點劫(卻)未休。無始(以來)之( 開)始,始於無始者(是從無始所開始),此<處>即(表示)無盡無始。

(單是解釋時間和空間的久遠已夠累,無非是要大家了解,學佛需要用心體會該如何修行。道理本來就無盡頭,也難以追溯。釋迦牟尼佛為度化眾生而來人間,終而復始、 始而復終,不計較時間的久遠,為此要感恩佛陀的教化。而尼泊爾經歷強震後,喜見富人投入社區服務 ,打破長久以來的種姓階級觀念, 這是 “壞空” 之後 “成” 的時刻,期望是個好開始,因此要好好把握, 協助完成佛陀在生時的「眾生平等 」遺願。)


塵點劫理難說清
修行久遠應當明
佛世憾難平種姓
今借發放圓遺願

(弟子任海文 <濟勖> 虔心摘錄證嚴上人 2/7/15 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一律以台灣宗教處為準,歡迎不吝賜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7/0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7/02晨語簡記   2015/07/02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7月 04, 2015 1:14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七月二日星期四)

 

上人這幾天一直在講「所謂塵點劫前,點塵盡,點劫未休。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此即無盡無始。」

「這是要說『緣久遠』,不論是時間、國土,用這樣的數字,這樣來表達那個劫,表達時間,時間也算不出來。」

就是要充分理解、完全明白、真心甘願於長時修。

 

上人以尼泊爾地震,慈濟人的救災為例,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人說:「所以我們要很感恩佛陀辛辛苦苦來到人間,教化眾生,讓我們的佛法一直流傳,始而復終,終而復始,還未盡的法,我們現在再將它帶回去佛陀的出生地。看到他們開始打破了種姓的觀念,希望這是一個開頭。成、住、壞、空,尼泊爾現在又開始要「成」的時刻了。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因為,我們聽到、看到、感受到太多的「壞」,崩壞、敗壞、毀壞。難得聽到「成」,其實,有願、有力,就會成。希望上人這個希望能成,大家一起來承擔,來成就。也讓自己未來有更多的願,成就更多的淨土佛國。

 

 

微塵至盡地種墨,
其國土之數無量,
算師數不得其邊,
超出群數緣久遠。

所謂塵點劫前,點塵盡,點劫未休。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此即無盡無始。

  應該還記得昨天我們所瞭解、所說的,應該還很清楚。在「塵點劫前,點塵盡,點劫未休」,不知還記不記得?所以說,「微塵至盡地種墨」,這些微塵都已經磨成了墨,將微塵與地上所有東西都磨成墨,「其國土之數無量」,這樣一千個國土過後點一點,像這樣,這麼多的墨,經過很多國土點一點,到這些墨全都點完。就是這樣問:「大家是否瞭解這數字嗎?」當然大家就說:「沒辦法計算。」「若是這樣,即使算師也數不能盡。」無法瞭解,更無法知道它數字的邊際,到底有多廣?沒辦法用數字來比量地的國界有多大?連算師、算師弟子都包括下去算,還是無法瞭解它的邊際。實在是很多,數量無法描述出他的數量之大,國界之廣闊,這已經超出了群數。這是要說「緣久遠」,不論是時間、國土,用這樣的數字,這樣來表達那個劫,表達時間,時間也算不出來。用天下的東西,全都磨成墨水來點這些國土,這些國土的所有東西再把它當做沙數,來表示一沙一劫,這樣都無法算出它的時間有多麼長?可見這是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這即是無盡無始,無法去說出這數字的數量,無法去說出時間的盡頭,那就是表示真的無始之始,始於無始,這就是無盡無始,那就是很長久。

  釋迦佛的緣就從那個時候開始,與大通智勝佛結緣,開始這念心,聞法,瞭解了法,同時也聽法入心,還能將法講解,這是釋迦佛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就是這麼久,無邊際,無開始,亦無法去算數的阿僧祇劫,這麼長久的時間,就已經有這尊大通智勝。大通智勝佛所教育的時間很長、很長。其中十六王子在大通智勝佛座下出家,修行,聽法,這樣一直到法深徹理解,一直到大通智勝佛陀入定去了,十六沙彌各據道場,開始復講《法華經》,這時間是多久呢?就是前面所說過的,是這樣長、這樣久,無始之始,那麼長久,無盡無始以前,那麼久的時間。可見釋迦牟尼佛成佛,修行以來,時間是這麼久。不是像前面的<授記品>,向迦葉尊者說,「奉覲三百萬億佛」,不只是這樣,這是無始,無盡之前,這麼長的時間,就一直修行、修行,修到因緣成熟,他的願就是在娑婆世界,最苦難中的世界,五趣雜居,堪忍世界。來人間,一大世因緣開示,希望我們人人能體會,能悟入。

  佛陀從無始的無始劫,無盡無始劫前,開始上求下化,廣結善緣,入人群中造福人群,與眾生結好緣,在人群中不斷去體會人間苦相。選擇在人間,尤其是在迦毗羅衛國,古印度這種很長久的時間,那個觀念封建、四姓階級分得清楚,宗教很複雜的地方。那個地方卻也就是這麼長久以來,還是同樣這麼的封閉。但是,佛陀就是選擇在那個地方,當初九十多種外道教,現在應該還是很多的宗教,宗教最複雜的舞台,在世間就是在那地方,佛陀就是選擇在那地方出生,要如何讓佛法能昌盛。所以佛經裡有好幾次,往東方千國土,再去點滴微塵數,意思就是,印度的東方,那就是在我們的世界裡,中國與印度以方向言。所以我們對中國或者是台灣向西行,那就是印度,印度向東走,那就是中國大陸。可見佛法在我們華人的世界,不是沒因緣,華人的觀念、思想,華人的文化,光說華人的種族,我們用的文字等等,我們就要很感恩我們出生在中國,佛經典也是說「中土難生」(指有佛法的國土)。

  我們能生在華文的世界,我們的文字用心去看,我們的文字那個境界是多麼美啊!我們的文字,每一個字裡面都有它的意義存在。好幾種文字,從象形等等,還沒有真文字之前,用畫圖來表達,從圖象化慢慢成為文字。尤其是台灣的繁體字,是多麼有意義,多麼美啊!它能夠一句話就包含很深的道理。所以佛法,佛陀出生在宗教最複雜的地方,人的思想就是智慧很高,就是思想很複雜,他們有四姓階級的迷,宗教的信仰.也應該說是政治,也應該說宗教,應該是說種姓,他們的觀念就是認為人就是這樣的階級。你是剎帝利,你永遠都是在帝王家,生生世世就是在帝王家,在貴族的家庭中,或者是你是生意人,就是賺大錢,家庭富貴,這種的種姓;或者就是完全從事屠宰業這樣的種姓;或者是賤族,這種階級分得很清楚。他們認為生生世世就是這樣,若是宗教家,宗教家永遠都在貴族之上,站在貴族的肩膀上,這就是婆羅門。宗教,分很多種的宗教,所以種姓意識的分別很深。

  佛陀他一開始在這麼複雜的觀念,複雜的宗教,複雜的種姓分別,人生苦難偏多,要如何能讓人人將這個心平等化起來?這是那時候的悉達多太子的心念,也看到生、老、病、死,這種生、老、病、死來看種姓,貴族同樣有生、老、病、死,不是平等嗎?即使是宗教家,也有生、老、病、死,不是也一樣嗎?富貴人家,同樣的,不知何時會病、死,這也不知道。賤族的人,同樣有生、老、病、死,這不就是人性平等嗎?人不就是在這種生、老、病、死,這四種都是都一樣,何必在社會形態、人身種姓去分別的這麼清楚?苦難的人就永遠都是苦,不論他多有才華,若是在賤族,他們代代都在賤族裡,貴族,就是代代都在貴族,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呢?

  所以他要去探討,要如何將這觀念改過來,所以出家去探討人間的道理,人間的道理,談何容易瞭解呢?將整個印度這樣走過來,所有宗教探討過來,還是不究竟,儘管婆羅門教的宗師,儘管人稱為仙人。還是同樣,還是不究竟透徹道理。所以,他才開始走他真真正正要去找出那個奧妙,最終的皈命處,到底是什麼道理呢?所以要去找一個靜靜的地方,好好在寧靜的境界,去體會天地人間的道理。所以,到底佛是十九歲出家?還是二十五歲出家?這還是一個迷。但是,我都一直覺得,最初我接觸到的佛法,是說十九歲出家,經過了五年參訪,六年苦行,所以在三十一歲,在三十一歲初頭,他就覺悟了,說法四十九年,八十歲入滅。這時間就是這樣過來。佛陀他不論是十九歲出家,或者是二十五歲出家,總是他突破了人間,時空、人間的道理瞭解了,但是要將四姓階級打破,還是很困難。

真正聽得到佛法的人,在那時代,那個科技,民智還未開,還無法很普遍,尤其是四十九年的說法,我們開始說四十二年過去了,佛陀剩下來的七年間要講《法華經》,《法華經》之前說了四十二年,弟子還是停滯在獨善其身,聲聞、緣覺境界,一直到法華會,這時候才開始回小向大,開權顯實,才在這時候開始開權顯實。

  可見佛法在人間是何其短啊!真正大乘法打開了人性平等這道門,時間到底有多久?才七年的時間,又是在那個時代。真是來不及了,可惜佛陀就是這樣,用這麼短的時間,在這樣的人間中,可見我們的人間…..。來到人間,大家都是業力很重,佛陀來世間那麼短的時間。因為有一次他與阿難在互談,佛壽能夠住世一劫,但是阿難沒有反應。佛陀覺得:我的壽命將止,但是佛壽,世間假若還是有需要,佛壽能住世一劫。但是阿難還是沒回應,佛陀說三次了,雖然表達要入滅了,但是佛陀還是留個說法說:「佛可住世一劫」。但是,這一劫住世,卻沒得到回應,所以佛陀認為,因緣就是如此,八十歲取入滅了,這是我們世間,娑婆世界,為什麼佛陀向他的弟子授記,佛壽十二小劫或者是二十四小劫,偏偏佛住世才只人間八十年而已。

  所以在人間,道理要通達.真正是十分的不簡單,就是來不及,是真正的來不及,要說到讓大家很清楚,能夠讓人性化為平等,回歸於真如,談何容易!但最,最近感覺在尼泊爾.那種貴賤的觀念開始打開了,我們看到那些貴族,因這次尼泊爾地震,開始與這些貧窮人,他們過去稱為賤族的人,能夠這樣接近、擁抱在一起,而且,送東西給他們是彎腰鞠躬,用這樣尊重的態度送給他們,還抱一抱,拍一拍他們安慰一下,這在過去是不曾有的。過去,還沒有地震之前,是貧困賤民的地方,貴族不去碰他們,不會去接觸他們,他認為這貴族與賤族的距離要有個界限,不能接近,不能碰他們用過的東西,還是這樣,在現代的世界還是那麼封建。因為這次的地震,我們將佛法帶到尼泊爾,現在我們(在那裡)超過了二個多月,開始慢慢我們要結束了尼泊爾(賑災),慈濟人慢慢在回來,醫師已經傳(承),傳(承)給當地的醫師,三天前,當地醫師已經開始去義診了。

  他們開始在那個地方,還是一樣,當地的兩位富商同樣投入。昨天我又看到他們傳回來的(影)像,為了辦一個茶會,為了要感恩慈濟,兩位富商帶著他的家屬投入,甚至穿起香積圍兜的服裝,這樣穿上去,他去做什麼?去行堂。把我們的規矩帶到那個地方,要吃飯,香積要端菜出來,端菜也要有人文。這兩位富商,他們也在端菜的行列中,也是穿香積的服務服裝,這樣在人群中端菜。大家在志工裡都不分種族,所以這一場(茶會)真的是種族平等,這種愛的凝聚,就像牛奶加水一樣,就是這樣水乳相融,不容易啊!看到這樣的情形,這是在娑婆世界,佛法傳,也就是佛陀就是為了這樣出家,來不及看到他們這種水乳相融的場面,很可惜!但是相信,佛陀應該也是在人群中,生生世世不離人群,說不定他也是現這樣的身形,在他的國度裡開始要帶動人群其中之一。

  這就是表示時間之長,來來去去,是帶業來或是帶法來呢?借重一個因緣,開始這個因緣又是能落實在那個地方,開始這個真理佛法,能在那個地方再帶動起來。看到他們在為那些比丘尼義診,很詳細,要義診之前帶動當地的醫師當司儀,義診前先說「竹筒歲月」慈濟的故事,然後才用「普天三無」與大家分享,帶動大家手語歌,「普天三無」。裡面有一位軍人,他分享說,「普天三無」歌詞中,他最感動的,就是後面的一句,「長情大愛」。這個長情大愛,他覺得,這就是遍滿虛空,「長情大愛,遍滿虛空,永無止盡」。這是一位軍人,他說他當兵這麼久,現在聽到這句話,在「普天三無」歌詞裡的這句話,他覺得這是他的人生,所得到最最歡喜,最貼切一句話,就是普天三無。愛的力量就是這樣,短短的一句話,就能引發了他的心靈的智慧,他的道理就開始這樣啟發出來。

  大家開始就投撲滿,那些比丘尼,還有沙彌尼,開始投撲滿,之後才開始展開義診。一片祥和,比丘尼她們也是自己親身感受到慈濟的幫助,現在他們能安心在那個地方,是慈濟為他們蓋的簡易教室,有七間在那裡,所以他們整理得很安穩,住在那個地方。聽到「普天三無」的歌曲,聽到「竹筒歲月」,他們的感受也很深,那個境界很美。是啊,這就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不論是西傳佛法,或者是佛法東傳。過去佛法東傳,現在道理西傳,回歸佛陀的國家。這法就是在虛空中,遍滿虛空,這是令人高興的。所以,前面的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於汝等意云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不也,世尊!

  時間劫數就是這樣這麼長、這麼久,盡虛空、遍法界,就是長情大愛,盡虛空,永無止盡的時間,真的是永無止盡的時間。這樣那麼久的時間,就是佛法就這樣傳來的。下面這段經文說,

經文:「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抹為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經文簡釋:「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

「諸比丘」:佛語大眾。再度提醒大眾慎思;是人所經國土,是點塵人所經由處。

  「彼佛」,那就是大通智勝佛。在那麼久那麼久以前,這位大通智勝佛,他說法的時間更長,很長很長的時間。那麼長,無法算計的時間在說法,那時候,又再說法之後,又到了滅度。滅度之後的時間,又經過這麼長,「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已經又過了那麼久。時間真的無始,無盡始的無始,真的是很長久。這是在描述法所傳來的時間,就是有那麼的長。盤古開天地,應該要說盤古開天地,就已經有這樣的真理,有這樣的法。所以,「諸比丘」,佛再叫喚,又向這些大眾說,「再度提醒大眾慎思」。大家要很用心,用心去思考,好好思考。「是人所經國土」。是塵點,塵點劫的時間這樣過來,這麼的長久,「是點塵人所經由處」,就是這樣經過的地方。這麼長的時間,這樣經過的地方,有多麼大,這是要表示時間之長,空間之大,真的都沒有邊際,這麼長久。

經文簡釋:

「若點不點盡抹為塵」;復將點墨不點墨之國土,盡抹為塵。以塵較劫,復過是數。

  「若點不點盡抹為塵」。有點過、沒點過所有的國土都將它拿來磨為塵,這些塵就成一塵一劫,這樣,這種「國土盡抹為塵」,這樣來比量劫數。將這些一直點,還沒點的,全都再拿來磨為粉塵一樣,這個粉塵來比量劫,粉塵來比喻一劫。「復過是數」,又更多。這個時間,比喻這麼多的國土將所有的東西,原來的沙就很多了,再將這些東西磨為塵,變為沙。這樣一沙一劫,光是現在說的,我們光是掃地的灰塵就很多了,但是佛經常常說恆河沙劫。不只是恆河沙劫,現在連恆河沙劫,三千大千世界都變成塵沙劫。塵沙的時間,一沙一劫,這麼長,真的是很長久。

每過千國土即下一點,為所點之國;其所超越之九百九十九國土,即為不點之國;合此點不點之國土盡抹為塵,顯塵數之多。

  所以「每過千國土即下一點,為所點之國;其所超越之九百九十九國土,即為不點之國」。他點一點,就要再經過九百九十九國土,再點一點。這些沒點到的九百九十九國土,同樣都將它磨為塵。「合此點不點之國土盡抹為塵」,這樣有點、沒點,這樣的國土,這種三千國土全都磨。顯塵數之多,塵的數字很多。

經文簡釋:

「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以無始之始,始於無始之一點塵而為一劫,彼大通佛從滅度來。

「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又復過是微塵之數。多如微塵,言其劫數以如是一塵一劫之劫數,而大通智勝如來去今之劫數乃更過之,其久遠甚大如是。

  「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一沙一劫,「以無始之始,始於無始」,這真的是很長,「之一點劫為一劫」,一塵就是一劫。「彼大通佛從滅度來」,這時候從滅度以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這樣不斷再重複重複,講出微塵數的時間,劫「多如微塵」,只是一直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時間很長,佛法道理開始,就是已經這麼長久了。「以如是一塵一劫之劫數,而大通智勝佛如來去今之劫數」。已經過去了,大通智勝佛來去,一直到現在,那個劫數已經過去了,一直到現在。劫數就是時間,時間的數量。「乃更過之」,又更再長,這時間很長久。佛,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一直到現在,應該是這麼長久的時間,「其久遠甚大如是」。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故前云不可思議,所謂塵點劫前更塵點,點塵盡點劫未休,無始之始,始於無始。

一、指三千塵點劫,即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為墨,每經一三千大千世界便下一點,墨完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是表顯大通智勝佛出世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就是這樣,光是說時間這麼長也說得很累。很長久啊!就是「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故前云不可思議」,前面所說的不可思議。所以說,「塵點劫前更塵點,點塵盡點劫未休」,塵點劫之前更塵點劫,所以是盡無始以前的無始就對了,總是無法去描述。這就是,若要再更清楚,第一就是說,「三千塵點劫,即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為墨」。將三千大千世界的東西都磨,磨成粉,加水成墨,每經過了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下一點,就是這樣,表示這麼長。經過三千大千世界滴一點墨,滴到完,「而所經過世界又全部碎為微塵」。再以一微塵當作一劫,這樣來計算,這是表顯大通智勝佛出世到現在,非常非常久遠的譬喻。我們若這樣就清楚。

二、指五百塵點劫,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第二,那就是指五百塵點劫。就是「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之三千大千世界」。這又更難解釋,真的五百千萬億,五百千萬億,這種的五百千,可能要用英文那種的計算方式來說了,我們的一萬,他們說十千。但是這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這麼多,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塵這麼多,每經過一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就下一點,這樣這個微塵到了盡,所經過的世界,又再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一直到現在,非常長遠的譬喻。這就是要說佛的辛苦,釋迦牟尼佛,就是用這麼長這麼長的時間,你們這段文若要瞭解,就要再從開始〈化城喻品〉開始的經文,大通智勝佛、十六王子——佛座下小沙彌,在大通智勝佛入定,他們開始講《法華經》。可見這麼長的時間,就是表示釋迦佛,他就是這麼長久的時間一直磨練來的。

所謂塵點劫前,點塵盡,點劫未休。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此即無盡無始

  這就是「塵點劫前」,釋迦牟尼佛從塵點劫前。所以「點塵盡,點劫未休」。就是要告訴大家,雖然這些墨都點盡了,雖然佛陀出現人間成佛了,其實,「點劫未休」,還沒有休。表示佛陀,釋迦牟尼佛,他還是生世都發願在這個娑婆世界,在這種苦難堪忍的世界,五趣雜居地,用各種不同的身分在人間。因為「點劫未休」,佛教化還未休。地藏菩薩體會佛陀的心,所以他發願,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釋迦牟尼佛,他娑婆世界眾生還未真正體會佛法,佛陀的教理,佛陀也是同樣不罷休,他還是「點劫未休」。所以「無始之始,始於無始者,此即無盡無始」。

  各位,學佛,我們必定要很體會,用心去了解,了解我們到底要如何修行。我們若要一直去追、追、追,追到它的盡頭。道理本來就是沒有盡頭,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無始終。就如釋迦牟尼佛,既然發心來,開始他也無始終。所以他就是有這樣,塵點劫盡,卻是「點塵盡,點劫未休」,劫塵不休,點劫未休。反正塵點不休,劫塵、塵劫就是未休,總是無始無終,永遠,就是希望道理人人能體會。所以「微塵至盡地種墨,其國土之數無量」。國土實在是無量,「算師數不得其邊,超出群數緣久遠」。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人間的劫,已經超出了這麼多的數字,無法算計,時間這麼長、久遠,還是還未休。所以我們要很感恩佛陀辛辛苦苦來到人間,教化眾生,讓我們的佛法一直流傳,始而復終,終而復始,還未盡的法,我們現在再將它帶回去佛陀的出生地。看到他們開始打破了種姓的觀念,希望這是一個開頭。成、住、壞、空,尼泊爾現在又開始要「成」的時刻了。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07/02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