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07/29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7/2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7/29晨語簡記   2015/07/29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7月 29, 2015 3:24 pm

20150729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所念所行向道之機,

智力福力受道之實,

宿命行業得道之因,

各有大小淺深應機。



  這樣的文,不知大家瞭解嗎?「所念所行向道之機」。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所念,我們的行為所造作,是修行者,我們就是向道,心念向道,走我們應該走的路。我們應該走的路,各人觀感不相同,根機深,他聞法契機,他在日常生活面對人、事、物,以利行他人為先,這就是大根機的人。同樣在修行,卻是他的心念,看到事情、接觸到人,他能將法與大家分享,有利益,趕緊先讓給眾生所需求,這是菩薩心、菩薩行。若是小乘根機,同樣是聽法,就只是知道人生遇到的本來就苦,苦的事情,人人皆有。所以,苦,就是這樣聽,聽了之後就這樣過去,「你覺苦,我也覺得是苦。」互相知道是苦,就這樣到這裡為止。有的人就是看到眾生事務,這樣地困苦,他自己的感覺:其實我有心無力。知道人生苦難,自己想起來:我滿足了,因為我見苦知福。因緣是這樣,看別人的苦,我滿足了。就如緣覺一樣,觀境自覺,若是聲聞,就是聽,「你苦,對啊,人間本來就是這樣的苦,你苦,我也覺得是苦。就是到此為此。



  菩薩就不是了。菩薩就是見苦,心起悲念,用什麼方法來辦法眾生脫離苦難。是啊!人生就是這樣的苦,所以我們才要用心入道,要入道,牽引人人入這條菩提道,就是覺悟之道。不只是讓他能瞭解人生的苦難,還要再跟他們說「十二因緣法」,無因不成緣,有這個因緣,所以你在這樣的家庭;就是有這樣的因緣,所以你面對是這樣的人。過去已經過去了,現在的苦難,我們要如何來解決,教導他如何讓?如何去付出?就如最近聽到從國外回來,因為暑假,不同國家的慈濟人回來了。回來就會在精舍住幾天,要體會精舍生活,什麼叫做修行的道場?利用幾天時間,跟著常住師父去出坡、去感受大太陽下這樣在勞作,這是修行者堪忍的世界,他們堪得忍耐,他們很甘願、歡喜,這樣甘願做。大家感受歡喜,會來和我分享,這叫做修行。



  有人就會說:「感恩啊!因有了慈濟。過去我的生活不愁吃穿,不過我的煩惱就是面對婆婆。」家庭的感情相處不好,每一天的家庭生活,總是面對著婆婆,婆婆看見媳婦就不滿,媳婦看到婆婆也討厭。當先生與當人兒子的夾在中間,到底是要庇護老婆,太太,還是要孝順母親,順著母親的意呢?一家人才有兩個小孩、一對年輕人及一個老人,這樣生活得心情這麼辛苦,不開心。後來遇到慈濟,慈濟的師姊有機會接觸,就慢慢牽引,用心帶,帶她去訪視。看到別人的家庭這麼苦,媳婦卻是那麼孝順,婆婆已經失智了,媳婦這樣順著婆婆的話,不惹婆婆生氣,因為她知道婆婆己已經失智了,過去的會常常忘記,現在到底在說什麼,媳婦就如在哄小孩一樣,那種愛,如何順從,教婆婆如何生活。這位幸福而不知足的人,她看到了,她感動了,這麼困苦的家庭,這樣的媳婦是這樣對待婆婆,反省自己,不應該是這樣。又再跟著師姊去薰法香,因我們每天早上這時間,就是這樣同步無秒差,他們也聽師父講經。瞭解人生無常,世間是苦,一切是因緣會合,今生能生活在富有的家庭,先生好,孩子又乖。這家庭的來源是因婆婆有這個兒子,現在也就是他的丈夫,因為有這個婚姻,所以有這二個可愛的孩子,這家庭這樣富有幸福,就是因為婆婆的兒子努力,所以給我一個很好的家庭。



  「我應該要感恩婆婆,因為婆婆生這樣好的兒子,創造這樣好的家庭,讓我享受,給我生活,我有什麼理由向婆婆這麼不滿足呢?向著婆婆埋怨呢?別人的婆婆失智了,我的婆婆呢?雖有時看我較不順眼,反省自己,自己什麼都不會做,做的工作當然婆婆不滿意,一切的問題不就是從我自己開始嗎?」自己反省,知道自己有很多做不足的,媳婦的本分應該要做好,要順著婆婆。這樣反省過來,這家庭就不同了,婆婆覺得媳婦變了,「怎會變得這樣乖?怎會這樣順呢?我還有什麼可挑剔啊!這樣乖的媳婦。」開始婆婆對媳始滿意了,原來是一位好婆婆,也是好媳婦。先生感動了,「什麼樣的因緣讓我的太太變得這麼好呢?讓我的母親這麼滿意,讓我當人家的兒子做得很稱心,做人的先生做得很如意。」這個家庭圓滿了。有這樣的家庭故事,就是這樣回到精舍這段時間,她幾天的時間又去當醫療志工,這樣,出坡她做過了,原來修行這麼辛苦,但是很甘願做,很歡喜、快樂,這樣地過。進到病房裡,看到人生無常,病痛是這樣的痛苦,也有不孝的子女將父母這樣丟著,或者是來陪伴時,不情不願,或者是看到有的人很孝順,孝順的子女,在伺候他的父母很貼心。



  各形各類的人生,她都看到了,無常的人生,有的做得這樣合乎倫理、孝順。但是大部份看來,都是父母擔心孩子的比例,比孩子擔心父母的比例還多。因為父母,孩子若有病,那種真心的愛,通通都是愛孩子,庇護子女,要如何能讓孩子早日健康。甚至還有人分享說,看到父母疼惜孩子的那念心,情願他的健康換來孩子的健康,甘願減自己的壽命讓孩子延長。他覺得說,做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所不至的愛,但是,看真正孝順父母的孩子有限,多數都是….,要不然就是不來看,要不然就是坐在床邊,不情不願。她這樣比例起來,若是父母照顧孩子,通通都是這樣關心。所以她自己警愓自己,孝順父母很重要,行善、行孝要即時。這就是一個菩薩的訓練道場,這就是人間菩薩要如何產生,一條路,同樣在學佛,同樣是看到一條路,小乘的人看見苦,就是一種的覺悟:原來人生真的是苦,我也覺得苦。但是又有人看到,真的不只是苦,一切都是因緣會合。這就是聲聞與緣覺的境界。我們修行的心理也是這樣,是不是我們看人家只是停滯在苦,停滯在因緣會合,同樣這條路,我們已經學道了,看這條路只是這樣的感覺。



  我們若已經發大心、立大願了,這條路是要讓我們走的菩薩道,我們發大心、立大願,面對眾生的苦,我們要用何方法來集合很多人的力量,如何讓他走入這條道路,大家平齊走。我們為眾生苦難去付出,這也是一條路。同樣的這條路,「向道之機」不同,根機不同,所以叫做「所念所行向道之機」,我們要如何去向這道路,如何看法?是看我們的心境。「智力福力受道之實」,我們智慧的力量是到何種程度呢?是小根小智嗎?你若是小根小智,你的福就很淡薄,因為你只願自修,你不願意利他,這就是小根小智,也是小福,這種不願意付出,自己去造福的機會就很少,與人結善緣永遠都不夠。所以說「受道之實」,自修自得,不修不得,你付出,你自然就得這個福。因為你大付出,看到對方他所得到的安穩,他所得到心放寬,看到他展露笑容,我們的付出、努力已經安住了對方的心,安穩了他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所受到的,同在這條路上走,我們所受到的,真的是歡喜啊!所以說,有修有得,不修不得,所以叫做「受道之實」,看你做多少,你就得多少。



  「宿命行業得道之因」。我們要相信,相信在過去生,生生世世。我們〈化城喻品〉一直強調在塵點劫,這種無始以來,我們人人本具善良的本性,開頭我們清淨的佛性,要如何啟發我們的佛性?我們要很長久的時間磨練,塵點劫來磨練。從大通智勝佛的時代,無始的以前,我們要不斷這樣生生世世,這種宿命行業。宿命,就是過去、過去,這種長久的過去,生生世世的現在,一直到生生世世的未來,這叫做因緣。我們造福因、修福緣,這是我們在宿命間所行業,業就是善業。是善業或者是惡業呢?就是在我們自己本身的起心動念,心所念所行的道,看我們自己。所以,宿命,過去、現在與未來。就像昨天就是叫做過去,想想看,昨天在醫院當志工時,有什麼樣的感受嗎?有接觸到患者嗎?有接觸到患者的家屬嗎?患者是不是病痛、很痛苦?我們有膚慰他嗎?患者的家屬是不是很著急、很擔心?我們有沒有和他作伴、有沒有去安慰他?這就是昨天。今天我們現在再想起來,到底我們的心境如何?這就是過去、現在。



  現在,早上又聽經了,昨天可能我做不夠,早上,今天開始要趕快去補充,如何做得更好,昨天跟他還沒有很熟,今天到了,昨天見過面了,今天要如何再和他繼續這個因緣下去呢?這就是過去、現在,還有未來,還有明天。像這樣,這叫做宿命。現在所說的宿命是累生累世,不是只有昨天、今天而已,意思就是過去,過去能拉很長久的過去,過去也能說,我剛剛從外面進來的過去,也可以說我現在在說話的現在,這是很短的過去、現在。所以,宿命,有的可以拉得很長,可以說在我們今生此世,不過,時間怎麼過,我們總是要把握時間。所以「宿命行業得道之因」。所以,「各有大小」,各人根機有大、有小,我們的根機是淺的根機呢,感受到的就是小根小智,造小福,很小的願力。是這樣而已嗎?或者是深呢?一接觸到佛法,發心立願如初,每天都是那麼熱情,不退轉的愛在人群中,我們是不是這樣呢?「淺深應機」,就是看看大家的根機了。所以希望我們學佛要好好把握我們這念心,不論是累生累世,那是過去了,我們了解道理之後,我們這時候要把握當下,所念所行的道,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昨天的文這樣說,



經文:「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昨天說過了,成佛光耀到了梵天,梵天,普遍五百萬億諸國土都很開闊的梵天境界,全都蒙到這個光,看到光;這個光很異常,而且令人很歡喜,有這種瑞相的感覺。這個光「昔所未有」,過去很少看到,這道瑞光。這是什麼因緣呢?怎麼有這種的形象?所以那個時候,「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大家集合,「詣」就是往。大家集合過來了,大家要來瞭解,這個光的瑞相是如何來的?下面的文接下來這樣說,



經文:「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經文簡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

*「大梵」:諸梵中所被尊重,以慈悲故,名救一切。



  在梵眾中,大家集合起來,有一位名叫做「救一切」的梵天王,因為佛光所照的很廣很闊,梵天宮殿很多,大家集合來了。這其中一位等於是梵天,一個地方的領導人,名叫做救一切的梵天王。所以「大梵」就是「諸梵中所被尊重」,所以叫做大梵。是這群梵天眾所尊重的人,叫做大梵天。他是人群中人人所尊重,他這位大梵天,他是慈悲,用慈悲心來看人間眾生。他也是因為乘大慈悲,所以生為梵天王。現在的慈悲心,還是關懷,所以他名叫做「救一切」,這就是這位大梵天的名。



經文簡釋:

「為諸梵眾而說偈言」;東方諸梵天王,因見光驚問,救一切梵天王集議推求也。因瑞相而推尋其光瑞相因緣,乘是有因緣而請轉法輪,十方梵王莫不如是。



  所以,「為諸梵眾而說偈言」。因為覺得這道光真的是很稀有,所以在東方的諸梵天王,這個光向東方照,梵天眾看到這個光,大家會驚問,到底平時所不曾看到這麼有瑞相的光,到底它是如何來?互相面面相觀。我們還記得嗎?〈序品〉,佛講《無量義經》之後,他還靜坐,在靜坐中眉光,眉的中間就發光,眉間發光現瑞。那個時候也是在道場裡,人人面面相觀,為什麼佛陀一靜坐下來,眉間放大光明?所以彼此之間也會有這分驚問,彼此問。同樣的道理,現在是大通智勝佛成佛的光照東方,這梵天界的人眾都看到這個光,所以大家趕緊來互相詢問:「到底是什麼事會有這道光?」



  「救一切」這位梵天王,他就來帶領大家來推求,來想,到底將這個道理做推理,來瞭解這道光是如何來?是「因瑞相而推尋」,因為這個光是一個瑞相,所以大家要來推尋,來找出這個道理。「其光瑞相因緣」。這一定有它的因緣,這個光明一照來,一定是有緣。所以大家「乘是有因緣而請轉法輪」。朝這個光一直找,找到了,就是佛成佛了,這是一個大因緣啊!佛既然成佛了,要趕緊去請佛轉法輪。所以各方的梵天眾,現在只是舉東方,其實十方的梵天王都一樣,一樣在尋找這個光,並集中來到佛成道的道場。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而此大光明,遍照於十方」



經文簡釋: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緣 宜各共求之」;見所希有,勸眾同求。



  這段是偈文,大家是共說偈言,這些梵天眾,大家在找這個光,所以大家開始要重複這個光的來處。所以說「我等諸宮殿」。大家互相找光時,大家互相這樣問:「你的地方有這樣的光嗎?」「你的地方有沒有呢?」彼此互相共問。來問「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我的宮殿有這樣的光,是過去不曾有的。「此是何因緣」。這個光是什麼樣的因緣而來呢?「宜各共求之」。我們大家要趕快來追尋,這個光是如何來?這是因為他們所見,是很稀有的事。所以互相「勸眾同求」光的來處。



經文簡釋: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諸天中之具威德者,將生之時光明先現,故共疑為大德天生或是諸佛出世。



  所以說「為大德天生」嗎?或者是「為佛出世間」呢?才有這樣的瑞相。所以,「諸天中之具威德者」。就是說來生天界,在人間做很多好事,成就了很多福德,這樣的人具有天德,能夠生到梵天。這是有威德的人,他要生到天上,他就會有一道光。但是天人生在天上這個光,不是現在這道光。所以現在這道光,大家又懷疑是「大德天生」,更大德行的人生在天上嗎?應該不足以呈現這麼的瑞相。應該是諸佛出世,或者是佛出現在人間呢?這就是大家共相問。



*「大德天生」:即補處大士,將欲住世,先生兜率,放大光明,有此異瑞,必有異人出焉。十方梵天,因光而推瑞相,因瑞相而推因緣,於是請轉法輪。此先始於東方。



  「大德天生」的意思就是說「補處大士」,就是將來要下生人間的大士,大士就是菩薩。是大士已經從兜率天降,因為要成佛之前,要先生在兜率天宮,去做菩薩來人間的訓練。所以兜率天有一個叫做兜率內院,在這兜率天中,另外一個道場,專門在訓練菩薩的道場。在那個內院中,那就是準備要下生人間,或者是要往任何一個世界去成佛的人,叫做「補處大士」。就是開始要出生,要修行圓滿覺悟,要度眾生的菩薩叫做「補處大士」。



  「將欲住世」。將要降生人間,先生在兜率天,已經在補處訓練得差不多了,這是在兜率天開始要下降人間。所以我們幾天前就有說,下兜率、坐胎時,會震動,出生時震動,這是幾天前講過有六種瑞相,所以大家也是這樣想。「放大光明,有此異瑞,必有異人出焉」。所以可能是下兜率來人間,是這樣的瑞相呢?還是已成佛的瑞相?這必定有這樣的因緣,這是諸天人推理的想法,這個光的來源。所以「十方梵天,因光而推瑞相」。因為這個光,所以他要去推尋,去找這個相的來源。「因瑞相而推因緣」。因為有這個光的瑞相,去推測他的因緣。大家瞭解,應該是下生,修行圓滿成佛了,所以大家這樣的推測,所以應該要到道場去,看光的來源在哪裡?「於是請轉法輪」,若是成佛了,就要趕快集中去請佛轉法輪。這就是「此先始於東方」。第一道光從東方開始找來,開始從東方開始。



經文簡釋:

「而此大光明 遍照於十方」;言光所照必有聖賢出生於世。



  就這樣「而此大光明,遍照於十方」。這道光向東方先照到、感受到,東方的梵天眾開始找光。其實十方也都有感受到這個光,但是這個地方,以東方先照,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知道佛出生在尼泊爾,過去叫做迦毘羅衛國,現在於尼泊爾境內,這是佛陀的出生地方。從我們中國,或者是臺灣,那就是向西方看,那個地方那就是在西方。所以我們玄奘法師西方取經,經,經典是從西方往東方傳,所以光明真理,幾天前就說,這道光就是真理,佛的真諦一乘法,這道光是大乘教法。他首先照的是向東方,佛法法典最昌盛的就是印度向東,那就是在我們華人的世界。不論是在中國,不論是在臺灣,方向,那就是光照向東方第一道光,才開始往其他方照。



  就如我們現在看雷射的光,你就能這樣看去,這個光才這樣轉。這就是對東方傳法,這是我們要很慶幸,佛法昌盛在華人的世界;華人的世界,將佛法弘揚光大起來。佛法已經在印度,等於是末法了,形象,看來很多很多的造像,佛的形象,佛法已經是形式化,這種禮拜、誦經。他們不知道我們華人世界是將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我們慈濟,人人的道場,無不都是入世。我們是入在人群中,世間所該做的事情,我們人間菩薩及時而做。大家用很甘願的心,在這個菩薩道很甘願、歡喜去付出。現在的尼泊爾賑災,已經將近三個月了,地震到現在,慈濟人在那個地方還是繼續。二三天前,第十梯次(中長期關懷團),我們的教聯會與慈善組,還有人醫會都已經到達了,在那個地方,已經開始不斷傳回來的訊息。教聯會開始展開了去拜訪學校,與學校校長、老師會面,做教育的互動溝通,這種教育的會合,談得很歡喜,也很感動。



  傳回來的訊息所看到的,災後,在克難式帳篷裡讀書,孩子的用功,克難式的,真的是看了很不捨。中學的孩子、小學的孩子、幼稚園的孩子,還是在同一間教室裡,這樣的簡陋。但是他們重視教育,有校長看到慈濟人很高興,他比手畫腳,不論如何,就是要表達出他們的教育,兒童的漫畫,校長說得好像畫中的人物與我們教聯會這樣分享。我們教聯會的老師也很活潑,他就說:「我們的《靜思語》也有畫圖的書,漫畫的書,是不是我們能和你們做交流分享?」很高興,甚至老師在那個地方開始就帶動唱起來。這種很快水乳相融,好像水與牛奶,一沖下去,就整個會合起來。現在的尼泊爾很需要從東方來的愛與法,那種的慈悲關懷,需要將佛法,這種慈悲的愛、人間的法要傳回去。這就是我們現在佛法向西開始,這樣再回向回去。這就是愛的循環,佛陀給我們的是智慧的光明,我們現在於尼泊爾有災難,我們是愛的真理再回饋回去。所以這條路,菩薩道是我們人人要用心,身體力行去走。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



【補充說明】〔兜率天〕欲界第四層天之名,此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天壽四千歲,合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有內外二院,外院為天人所居,內院為補處菩薩的住處,補處菩薩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為彌勒菩薩的淨土。(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內院〕兜率天二院之一。兜率天為欲界六天之第四天,有內外二院,內院稱善法堂,大神牢度跋提所造,為彌勒菩薩最後身之住處,菩薩常於此處為諸天人說法。〔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普曜經卷一〕(參閱「兜率天」4385)《佛光大辭典》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07/2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7/29晨語簡記   2015/07/29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7月 31, 2015 3:51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上人偈文開示,根機深淺,修行之道。前三句都提到道,向道、受道、得道。

所念所行向道之機,智力福力受道之實,宿命行業得道之因,各有大小淺深應機。

你為什麼會有機會走向修行的道路,就看你的內心所念,身體所行。

你在修行的道路上會得到多少,那就看你的智慧力與福德力。

你的修行會不會有好結果,就看你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行為業力,是善業還是惡業,就形成因緣果報。

當然,每一個人福德智慧大小不同,根器悟性也深淺不同,與其對應的機緣也不同。

有了上述的理解,對於修行,不論在自覺、覺他都會有正向的幫助。

 

 

 

所念所行向道之機,
智力福力受道之實,
宿命行業得道之因,
各有大小淺深應機。

  這樣的文,不知大家瞭解嗎?「所念所行向道之機」。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所念,我們的行為所造作,是修行者,我們就是向道,心念向道,走我們應該走的路。我們應該走的路,各人觀感不相同,根機深,他聞法契機,他在日常生活面對人、事、物,以利行他人為先,這就是大根機的人。同樣在修行,卻是他的心念,看到事情、接觸到人,他能將法與大家分享,有利益,趕緊先讓給眾生所需求,這是菩薩心、菩薩行。若是小乘根機,同樣是聽法,就只是知道人生遇到的本來就苦,苦的事情,人人皆有。所以,苦,就是這樣聽,聽了之後就這樣過去,「你覺苦,我也覺得是苦。」互相知道是苦,就這樣到這裡為止。有的人就是看到眾生事務,這樣地困苦,他自己的感覺:其實我有心無力。知道人生苦難,自己想起來:我滿足了,因為我見苦知福。因緣是這樣,看別人的苦,我滿足了。就如緣覺一樣,觀境自覺,若是聲聞,就是聽,「你苦,對啊,人間本來就是這樣的苦,你苦,我也覺得是苦。就是到此為此。

  菩薩就不是了。菩薩就是見苦,心起悲念,用什麼方法來辦法眾生脫離苦難。是啊!人生就是這樣的苦,所以我們才要用心入道,要入道,牽引人人入這條菩提道,就是覺悟之道。不只是讓他能瞭解人生的苦難,還要再跟他們說「十二因緣法」,無因不成緣,有這個因緣,所以你在這樣的家庭;就是有這樣的因緣,所以你面對是這樣的人。過去已經過去了,現在的苦難,我們要如何來解決,教導他如何讓?如何去付出?就如最近聽到從國外回來,因為暑假,不同國家的慈濟人回來了。回來就會在精舍住幾天,要體會精舍生活,什麼叫做修行的道場?利用幾天時間,跟著常住師父去出坡、去感受大太陽下這樣在勞作,這是修行者堪忍的世界,他們堪得忍耐,他們很甘願、歡喜,這樣甘願做。大家感受歡喜,會來和我分享,這叫做修行

  有人就會說:「感恩啊!因有了慈濟。過去我的生活不愁吃穿,不過我的煩惱就是面對婆婆。」家庭的感情相處不好,每一天的家庭生活,總是面對著婆婆,婆婆看見媳婦就不滿,媳婦看到婆婆也討厭。當先生與當人兒子的夾在中間,到底是要庇護老婆,太太,還是要孝順母親,順著母親的意呢?一家人才有兩個小孩、一對年輕人及一個老人,這樣生活得心情這麼辛苦,不開心。後來遇到慈濟,慈濟的師姊有機會接觸,就慢慢牽引,用心帶,帶她去訪視。看到別人的家庭這麼苦,媳婦卻是那麼孝順,婆婆已經失智了,媳婦這樣順著婆婆的話,不惹婆婆生氣,因為她知道婆婆己已經失智了,過去的會常常忘記,現在到底在說什麼,媳婦就如在哄小孩一樣,那種愛,如何順從,教婆婆如何生活。這位幸福而不知足的人,她看到了,她感動了,這麼困苦的家庭,這樣的媳婦是這樣對待婆婆,反省自己,不應該是這樣。又再跟著師姊去薰法香,因我們每天早上這時間,就是這樣同步無秒差,他們也聽師父講經。瞭解人生無常,世間是苦,一切是因緣會合,今生能生活在富有的家庭,先生好,孩子又乖。這家庭的來源是因婆婆有這個兒子,現在也就是他的丈夫,因為有這個婚姻,所以有這二個可愛的孩子,這家庭這樣富有幸福,就是因為婆婆的兒子努力,所以給我一個很好的家庭。

  「我應該要感恩婆婆,因為婆婆生這樣好的兒子,創造這樣好的家庭,讓我享受,給我生活,我有什麼理由向婆婆這麼不滿足呢?向著婆婆埋怨呢?別人的婆婆失智了,我的婆婆呢?雖有時看我較不順眼,反省自己,自己什麼都不會做,做的工作當然婆婆不滿意,一切的問題不就是從我自己開始嗎?」自己反省,知道自己有很多做不足的,媳婦的本分應該要做好,要順著婆婆。這樣反省過來,這家庭就不同了,婆婆覺得媳婦變了,「怎會變得這樣乖?怎會這樣順呢?我還有什麼可挑剔啊!這樣乖的媳婦。」開始婆婆對媳始滿意了,原來是一位好婆婆,也是好媳婦。先生感動了,「什麼樣的因緣讓我的太太變得這麼好呢?讓我的母親這麼滿意,讓我當人家的兒子做得很稱心,做人的先生做得很如意。」這個家庭圓滿了。有這樣的家庭故事,就是這樣回到精舍這段時間,她幾天的時間又去當醫療志工,這樣,出坡她做過了,原來修行這麼辛苦,但是很甘願做,很歡喜、快樂,這樣地過。進到病房裡,看到人生無常,病痛是這樣的痛苦,也有不孝的子女將父母這樣丟著,或者是來陪伴時,不情不願,或者是看到有的人很孝順,孝順的子女,在伺候他的父母很貼心。

  各形各類的人生,她都看到了,無常的人生,有的做得這樣合乎倫理、孝順。但是大部份看來,都是父母擔心孩子的比例,比孩子擔心父母的比例還多。因為父母,孩子若有病,那種真心的愛,通通都是愛孩子,庇護子女,要如何能讓孩子早日健康。甚至還有人分享說,看到父母疼惜孩子的那念心,情願他的健康換來孩子的健康,甘願減自己的壽命讓孩子延長。他覺得說,做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所不至的愛,但是,看真正孝順父母的孩子有限,多數都是….,要不然就是不來看,要不然就是坐在床邊,不情不願。她這樣比例起來,若是父母照顧孩子,通通都是這樣關心。所以她自己警愓自己,孝順父母很重要,行善、行孝要即時。這就是一個菩薩的訓練道場,這就是人間菩薩要如何產生,一條路,同樣在學佛,同樣是看到一條路,小乘的人看見苦,就是一種的覺悟:原來人生真的是苦,我也覺得苦。但是又有人看到,真的不只是苦,一切都是因緣會合。這就是聲聞與緣覺的境界。我們修行的心理也是這樣,是不是我們看人家只是停滯在苦,停滯在因緣會合,同樣這條路,我們已經學道了,看這條路只是這樣的感覺。

  我們若已經發大心、立大願了,這條路是要讓我們走的菩薩道,我們發大心、立大願,面對眾生的苦,我們要用何方法來集合很多人的力量,如何讓他走入這條道路,大家平齊走。我們為眾生苦難去付出,這也是一條路。同樣的這條路,「向道之機」不同,根機不同,所以叫做「所念所行向道之機」,我們要如何去向這道路,如何看法?是看我們的心境。「智力福力受道之實」,我們智慧的力量是到何種程度呢?是小根小智嗎?你若是小根小智,你的福就很淡薄,因為你只願自修,你不願意利他,這就是小根小智,也是小福,這種不願意付出,自己去造福的機會就很少,與人結善緣永遠都不夠。所以說「受道之實」,自修自得,不修不得,你付出,你自然就得這個福。因為你大付出,看到對方他所得到的安穩,他所得到心放寬,看到他展露笑容,我們的付出、努力已經安住了對方的心,安穩了他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所受到的,同在這條路上走,我們所受到的,真的是歡喜啊!所以說,有修有得,不修不得,所以叫做「受道之實」,看你做多少,你就得多少。

  「宿命行業得道之因」。我們要相信,相信在過去生,生生世世。我們〈化城喻品〉一直強調在塵點劫,這種無始以來,我們人人本具善良的本性,開頭我們清淨的佛性,要如何啟發我們的佛性?我們要很長久的時間磨練,塵點劫來磨練。從大通智勝佛的時代,無始的以前,我們要不斷這樣生生世世,這種宿命行業。宿命,就是過去、過去,這種長久的過去,生生世世的現在,一直到生生世世的未來,這叫做因緣。我們造福因、修福緣,這是我們在宿命間所行業,業就是善業。是善業或者是惡業呢?就是在我們自己本身的起心動念,心所念所行的道,看我們自己。所以,宿命,過去、現在與未來。就像昨天就是叫做過去,想想看,昨天在醫院當志工時,有什麼樣的感受嗎?有接觸到患者嗎?有接觸到患者的家屬嗎?患者是不是病痛、很痛苦?我們有膚慰他嗎?患者的家屬是不是很著急、很擔心?我們有沒有和他作伴、有沒有去安慰他?這就是昨天。今天我們現在再想起來,到底我們的心境如何?這就是過去、現在。

  現在,早上又聽經了,昨天可能我做不夠,早上,今天開始要趕快去補充,如何做得更好,昨天跟他還沒有很熟,今天到了,昨天見過面了,今天要如何再和他繼續這個因緣下去呢?這就是過去、現在,還有未來,還有明天。像這樣,這叫做宿命。現在所說的宿命是累生累世,不是只有昨天、今天而已,意思就是過去,過去能拉很長久的過去,過去也能說,我剛剛從外面進來的過去,也可以說我現在在說話的現在,這是很短的過去、現在。所以,宿命,有的可以拉得很長,可以說在我們今生此世,不過,時間怎麼過,我們總是要把握時間。所以「宿命行業得道之因」。所以,「各有大小」,各人根機有大、有小,我們的根機是淺的根機呢,感受到的就是小根小智,造小福,很小的願力。是這樣而已嗎?或者是深呢?一接觸到佛法,發心立願如初,每天都是那麼熱情,不退轉的愛在人群中,我們是不是這樣呢?「淺深應機」,就是看看大家的根機了。所以希望我們學佛要好好把握我們這念心,不論是累生累世,那是過去了,我們了解道理之後,我們這時候要把握當下,所念所行的道,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昨天的文這樣說,

經文:「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昨天說過了,成佛光耀到了梵天,梵天,普遍五百萬億諸國土都很開闊的梵天境界,全都蒙到這個光,看到光;這個光很異常,而且令人很歡喜,有這種瑞相的感覺。這個光「昔所未有」,過去很少看到,這道瑞光。這是什麼因緣呢?怎麼有這種的形象?所以那個時候,「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大家集合,「詣」就是往。大家集合過來了,大家要來瞭解,這個光的瑞相是如何來的?下面的文接下來這樣說,

經文:「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經文簡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
「大梵」:諸梵中所被尊重,以慈悲故,名救一切。

  在梵眾中,大家集合起來,有一位名叫做「救一切」的梵天王,因為佛光所照的很廣很闊,梵天宮殿很多,大家集合來了。這其中一位等於是梵天,一個地方的領導人,名叫做救一切的梵天王。所以「大梵」就是「諸梵中所被尊重」,所以叫做大梵。是這群梵天眾所尊重的人,叫做大梵天。他是人群中人人所尊重,他這位大梵天,他是慈悲,用慈悲心來看人間眾生。他也是因為乘大慈悲,所以生為梵天王。現在的慈悲心,還是關懷,所以他名叫做「救一切」,這就是這位大梵天的名。

經文簡釋:
「為諸梵眾而說偈言」;東方諸梵天王,因見光驚問,救一切梵天王集議推求也。因瑞相而推尋其光瑞相因緣,乘是有因緣而請轉法輪,十方梵王莫不如是。

  所以,「為諸梵眾而說偈言」。因為覺得這道光真的是很稀有,所以在東方的諸梵天王,這個光向東方照,梵天眾看到這個光,大家會驚問,到底平時所不曾看到這麼有瑞相的光,到底它是如何來?互相面面相觀。我們還記得嗎?〈序品〉,佛講《無量義經》之後,他還靜坐,在靜坐中眉光,眉的中間就發光,眉間發光現瑞。那個時候也是在道場裡,人人面面相觀,為什麼佛陀一靜坐下來,眉間放大光明?所以彼此之間也會有這分驚問,彼此問。同樣的道理,現在是大通智勝佛成佛的光照東方,這梵天界的人眾都看到這個光,所以大家趕緊來互相詢問:「到底是什麼事會有這道光?」

  「救一切」這位梵天王,他就來帶領大家來推求,來想,到底將這個道理做推理,來瞭解這道光是如何來?是「因瑞相而推尋」,因為這個光是一個瑞相,所以大家要來推尋,來找出這個道理。「其光瑞相因緣」。這一定有它的因緣,這個光明一照來,一定是有緣。所以大家「乘是有因緣而請轉法輪」。朝這個光一直找,找到了,就是佛成佛了,這是一個大因緣啊!佛既然成佛了,要趕緊去請佛轉法輪。所以各方的梵天眾,現在只是舉東方,其實十方的梵天王都一樣,一樣在尋找這個光,並集中來到佛成道的道場。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而此大光明,遍照於十方

經文簡釋: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緣 宜各共求之」;見所希有,勸眾同求。

  這段是偈文,大家是共說偈言,這些梵天眾,大家在找這個光,所以大家開始要重複這個光的來處。所以說「我等諸宮殿」。大家互相找光時,大家互相這樣問:「你的地方有這樣的光嗎?」「你的地方有沒有呢?」彼此互相共問。來問「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我的宮殿有這樣的光,是過去不曾有的。「此是何因緣」。這個光是什麼樣的因緣而來呢?「宜各共求之」。我們大家要趕快來追尋,這個光是如何來?這是因為他們所見,是很稀有的事。所以互相「勸眾同求」光的來處。

經文簡釋: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諸天中之具威德者,將生之時光明先現,故共疑為大德天生或是諸佛出世。

  所以說「為大德天生」嗎?或者是「為佛出世間」呢?才有這樣的瑞相。所以,「諸天中之具威德者」。就是說來生天界,在人間做很多好事,成就了很多福德,這樣的人具有天德,能夠生到梵天。這是有威德的人,他要生到天上,他就會有一道光。但是天人生在天上這個光,不是現在這道光。所以現在這道光,大家又懷疑是「大德天生」,更大德行的人生在天上嗎?應該不足以呈現這麼的瑞相。應該是諸佛出世,或者是佛出現在人間呢?這就是大家共相問。

「大德天生」:即補處大士,將欲住世,先生兜率,放大光明,有此異瑞,必有異人出焉。十方梵天,因光而推瑞相,因瑞相而推因緣,於是請轉法輪。此先始於東方。

  「大德天生」的意思就是說「補處大士」,就是將來要下生人間的大士,大士就是菩薩。是大士已經從兜率天降,因為要成佛之前,要先生在兜率天宮,去做菩薩來人間的訓練。所以兜率天有一個叫做兜率內院,在這兜率天中,另外一個道場,專門在訓練菩薩的道場。在那個內院中,那就是準備要下生人間,或者是要往任何一個世界去成佛的人,叫做「補處大士」。就是開始要出生,要修行圓滿覺悟,要度眾生的菩薩叫做「補處大士」。

  「將欲住世」。將要降生人間,先生在兜率天,已經在補處訓練得差不多了,這是在兜率天開始要下降人間。所以我們幾天前就有說,下兜率、坐胎時,會震動,出生時震動,這是幾天前講過有六種瑞相,所以大家也是這樣想。「放大光明,有此異瑞,必有異人出焉」。所以可能是下兜率來人間,是這樣的瑞相呢?還是已成佛的瑞相?這必定有這樣的因緣,這是諸天人推理的想法,這個光的來源。所以「十方梵天,因光而推瑞相」。因為這個光,所以他要去推尋,去找這個相的來源。「因瑞相而推因緣」。因為有這個光的瑞相,去推測他的因緣。大家瞭解,應該是下生,修行圓滿成佛了,所以大家這樣的推測,所以應該要到道場去,看光的來源在哪裡?「於是請轉法輪」,若是成佛了,就要趕快集中去請佛轉法輪。這就是「此先始於東方」。第一道光從東方開始找來,開始從東方開始。

經文簡釋:
「而此大光明 遍照於十方」;言光所照必有聖賢出生於世。

  就這樣「而此大光明,遍照於十方」。這道光向東方先照到、感受到,東方的梵天眾開始找光。其實十方也都有感受到這個光,但是這個地方,以東方先照,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知道佛出生在尼泊爾,過去叫做迦毘羅衛國,現在於尼泊爾境內,這是佛陀的出生地方。從我們中國,或者是臺灣,那就是向西方看,那個地方那就是在西方。所以我們玄奘法師西方取經,經,經典是從西方往東方傳,所以光明真理,幾天前就說,這道光就是真理,佛的真諦一乘法,這道光是大乘教法。他首先照的是向東方,佛法法典最昌盛的就是印度向東,那就是在我們華人的世界。不論是在中國,不論是在臺灣,方向,那就是光照向東方第一道光,才開始往其他方照。

  就如我們現在看雷射的光,你就能這樣看去,這個光才這樣轉。這就是對東方傳法,這是我們要很慶幸,佛法昌盛在華人的世界;華人的世界,將佛法弘揚光大起來。佛法已經在印度,等於是末法了,形象,看來很多很多的造像,佛的形象,佛法已經是形式化,這種禮拜、誦經。他們不知道我們華人世界是將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我們慈濟,人人的道場,無不都是入世。我們是入在人群中,世間所該做的事情,我們人間菩薩及時而做。大家用很甘願的心,在這個菩薩道很甘願、歡喜去付出。現在的尼泊爾賑災,已經將近三個月了,地震到現在,慈濟人在那個地方還是繼續。二三天前,第十梯次(中長期關懷團),我們的教聯會與慈善組,還有人醫會都已經到達了,在那個地方,已經開始不斷傳回來的訊息。教聯會開始展開了去拜訪學校,與學校校長、老師會面,做教育的互動溝通,這種教育的會合,談得很歡喜,也很感動。

  傳回來的訊息所看到的,災後,在克難式帳篷裡讀書,孩子的用功,克難式的,真的是看了很不捨。中學的孩子、小學的孩子、幼稚園的孩子,還是在同一間教室裡,這樣的簡陋。但是他們重視教育,有校長看到慈濟人很高興,他比手畫腳,不論如何,就是要表達出他們的教育,兒童的漫畫,校長說得好像畫中的人物與我們教聯會這樣分享。我們教聯會的老師也很活潑,他就說:「我們的《靜思語》也有畫圖的書,漫畫的書,是不是我們能和你們做交流分享?」很高興,甚至老師在那個地方開始就帶動唱起來。這種很快水乳相融,好像水與牛奶,一沖下去,就整個會合起來。現在的尼泊爾很需要從東方來的愛與法,那種的慈悲關懷,需要將佛法,這種慈悲的愛、人間的法要傳回去。這就是我們現在佛法向西開始,這樣再回向回去。這就是愛的循環,佛陀給我們的是智慧的光明,我們現在於尼泊爾有災難,我們是愛的真理再回饋回去。所以這條路,菩薩道是我們人人要用心,身體力行去走。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分享合十
************************************************************

【補充說明】〔兜率天〕欲界第四層天之名,此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天壽四千歲,合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有內外二院,外院為天人所居,內院為補處菩薩的住處,補處菩薩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為彌勒菩薩的淨土。(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內院〕兜率天二院之一。兜率天為欲界六天之第四天,有內外二院,內院稱善法堂,大神牢度跋提所造,為彌勒菩薩最後身之住處,菩薩常於此處為諸天人說法。〔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普曜經卷一〕(參閱「兜率天」4385)《佛光大辭典》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07/2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07/29晨語簡記   2015/07/29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8月 01, 2015 3:23 pm

29/7 晨鐘起、薰法香摘要:
所念所行向道之機
智力福力受道之實
宿命行業得道之因
各有大小淺深應機

(日常生活中,心的所念所行皆為造作,只是修行者的心念為向道,行該行之路,各人的觀感不同,根機深者,聞法契機,以利行他人為先 ,將法與人分享。小乘聲聞者,見苦知苦,卻只是聽過去,就到此為止。中乘緣覺者,則觀境自覺,知十二因緣法,但修自善其身。大乘菩薩者,見苦起悲心,設法幫助眾生遠離苦難,用心牽引人人入菩提覺悟之道。

近日暑假有各國志工回精舍小住, 跟著常住師父出坡,感受太陽底下勞作的堪忍,卻也心甘情願樂此不疲,與大家分享心得,當中有一人婆媳關係欠佳,相互看不順眼,日子幸福卻不知足,令身為孩子及先生者,夾在中間順得妻來失母意, 很是為難。後來遇到慈濟人,安排訪視個案,看到家婆失智無理,媳婦依然很順從的用心對待,婆媳相處融洽。深刻體會自家家婆顧家的不易,而反省自己不應生計較埋怨之心,漸漸改善彼此關係,生活也變得和睦。

在精舍這段時間,她還當醫療志工 ,看到許多不同家庭的故事,明白何謂見苦知福,警覺行孝要及時。 世人的愛總是父母對子女付出的較多,願為子女傾盡全力,反而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卻常常不情不願。

以智力福力受道之實,修行於人間道,向道的根機就看各人的心境和智慧的力量到哪個程度,自修自得 、不修不得。小根小智,單薄不願付出,造福機會自然小。若是大付出,見對方得安穩並重拾歡顏,心中欣慰,自然得大福報。

「化城喻品」一直強調,清淨本性自無始塵點劫來人人本具,要啟發佛性需經長久時間磨練。有善念者 ,過去久遠的宿命都生生世世行善業。今天想昨天的事,覺得昨天做不夠,今天或明天再繼續這因緣, 這也叫宿命。而現在所說的宿命, 是累生累世,長久的過去,或是現在的現在,因此宿命可以拉得很長 ,重點在於時間還是要把握。

得道之因各有大小、淺深的應機, 只要發心如初,每天能熱情不退於人群中付出,隨機而教。希望人人學佛要把握這念心,不管是累生累世,還是過去的過去,了解後把握當下所行所念之道,這就是修行。)

● 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這時,在一眾梵天王當中,有一位名叫 “救一切” 的梵天王,為大家來說出偈言)

● 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
○ 大梵:諸梵(天眾)中所被尊重, 以慈悲(心關懷世間一切,)故<此> 名(叫) “救一切”。

● 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 東方諸(位)梵天王,因見光(而)驚 <嘆追>問,(於是,)救一切梵天王( 既召)集(梵天眾一起)議<論>推<測> 求<是>也。

○ 因(為)瑞相而推<測>尋<找>,其光瑞相(的)因緣,乘(趁)是有因緣, (既然佛已經成佛,要趕快到佛成道之處)而請(佛來)轉法輪(開示說法) ,(除了東方的梵天王外,也包括) 十方天眾莫不如是(前去請佛開示) 。

● 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而此大光明,遍照於十方。
(重述偈文:梵天眾尋找光的來處, 各自議論紛紛,覺得這道光非常希有,必定有它的因緣,於是大家覺得需要尋找,應該是大德天生,或者佛出世間,而且這道大光明更是遍照於十方。)

● 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
○ (眼)見(這道光之)所(以)希有(,必定是有它的因緣),(而)勸(勉)眾(梵天王一)同(去追)求。

● 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 諸天(王)中之具(有)威德者,將生 (天)之時光明先現(前),故<此>共< 同懷>疑為大德天生,或(者)是諸佛出世 。

○ 大德天生:即補處*大士,將欲住(於)世<間>,先(出)生(於)兜率( 天宮,在專門訓練菩薩的彌勒道場內接受訓練),(證得圓滿成佛後)放大光明,有此異<常>瑞<相>,必有異人出(世)焉。(就如之前所說六種震動中,有下兜率來人間。)
*「補處」是等覺菩薩的別號,也就是圓滿證得 (位、行、念)三不退的別名,即後補佛位,如彌勒佛、 觀世音菩薩,也稱為諸上善人。

○ 十方梵天(王),因<為>光而推<測 >瑞相(的來源),因<為>瑞相而推< 測>因緣,於是請(大通智勝佛)轉法輪,此先<開>始於東方(尋找)。

● 而此大光明、遍照於十方:
○ 言(說)光所照(的源頭,)必(定)有聖賢出生於世(間,連十方的諸天都感受得到)。

(佛光先照向東方,必定有它的道理 。佛陀生於迦毘羅衛國,即是現在的尼泊爾,位於台灣或中國的西方 ,所以玄奘大師向西方取經,經文從西往東傳。光明真理的一乘真實教法傳向東方,因此佛教最昌盛的地方在於印度的東部,即是華人的世界,如佛的第一道光照向東方那樣。

因此我們應當慶幸,佛法昌盛於華人的世界,並得以弘揚。如今印度的佛教已是末法時期,只留下形式化的禮拜誦經,更不知華人世界已經把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慈濟人的道場,入世於人群中, 以即時、甘願、歡喜付出的心來救拔眾生。)

(尼泊爾強震已經邁入三個月,兩三天前,志工第十梯次組隊到尼泊爾勘災慰問,派出教聯會、慈善組、 人醫會志工,從回傳視訊看到教聯會拜會當地學校,和校長老師會面 ,場面歡喜感動,看到災後的 “克難教室” 裡擠滿幼稚園、小學和中學的孩童在那讀書,雖然設備簡陋 ,但對教育非常重視。校長出示學童繪畫作分享,志工則分享靜思語繪畫書作交流及帶動,彼此水乳交融般融洽。

現在的尼泊爾需要東方的愛和法。 將慈悲的愛、人間的法回饋於西方 ,佛陀給我們的智慧光明,而我們以愛的真諦理傳遞,所以這條菩薩道確實需要大家來身體力行。)


日常念行皆為作
修行心念為向道
宿命長遠無可計
把握當下為先機
法向東傳入人群
如今回饋佛國土

(弟子任海文 <濟勖> 虔心摘錄證嚴上人 29/7/15 薰法香開示。若有偏頗,一律以台灣宗教處為準,歡迎不吝賜教。無限感恩。)
回頂端 向下
 
2015/07/29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