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53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Empty
發表主題: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Empty周一 9月 28, 2015 11:19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53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Empty周日 12月 13, 2015 10:23 pm

回眸來時路-20150912–臺北分會
 
(主持人賴睿伶)
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1990年時,慈濟會員約有一百萬人,臺北地區就佔了五十萬人,當時慈濟的委員兩千多人,臺北也佔了一半以上, 證嚴上人常說,臺北是慈濟的大腦,當年這愛的腦神經,究竟是如何拓展延伸的呢?
 
(旁白)
這是2014年慈濟年鑑,從歷年慈濟委員慈誠,人數累積表中可知,在大臺北地區的委員、慈誠,就佔了全臺總數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以上。
 
回首臺北的第一顆種子,她是法號靜銘的李水玉師姊,1971年,因花蓮的好友李時介紹,加入慈濟會員,之後到了花蓮靜思精舍,參加佛七,親身體會 證嚴上人的德行,回臺北後,主動承擔起北部的濟貧工作,成為臺北第一位慈濟委員。
 
被人暱稱為,臺北超大師姊的靜銘師姊,又是如何廣邀眾人加入慈濟,編織出北區的慈濟菩薩網絡呢?
 
主持人:臺北慈濟種子的撒播,從靜銘師姊之後,就要從這張照片開始說起了,今天要和我們一起分享,這段歷史的,是委員編號45號的,胡玉珠師姊(法號靜緣,委員編號45號,1972年加入慈濟,臺北最初的種子之一)。歡迎您,玉珠師姊!
 
玉珠師姊:主持人好,大家觀眾好。
 
主持人:感恩師姊,我們看到這張照片,裡面右手邊的,就是你(對),左邊的?(左邊是我們老大師姊陳美珠。)看到你們靠得這麼近,情感感覺就很好(是),我們再來看再接近一點的,因為那是五十年前的樣子,再接近一點的照片呢?哇!這個是?
 
玉珠師姊:左邊這個是老二楊王玉雪,中間是老大陳美珠,右邊是我。
 
主持人:那你們三個人,怎麼會有老大、老二、老三,這種稱呼的方式?
 
玉珠師姊:老大跟老二,老二是雖然是不同姓,但是她們是親姊妹,我是因為工作跟老大認識,然後老二是差老大3歲,我差老二4歲,所以我們就這樣,大家就這樣叫,彼此都這樣叫我們老大、老二、老三。
 
主持人:聽說,連 上人都這麼叫是嗎?
 
玉珠師姊:對啊! 上人也叫我們,老大、老二、老三。
 
主持人:三姊妹是怎麼樣跟慈濟,能夠有這分緣的呢?
 
慧日講堂聽經 結慈濟善緣
 
玉珠師姊:有一天我們在慧日講堂聽經,然後遇到了靜銘師姊(靜銘師姊?)是,她就是向我們介紹慈濟,善舉,那我們就發心,馬上發心告訴她說,我們就每個月一百元,加入慈濟長期的會員。
 
主持人:提到了靜銘師姊,就是我們看到這張照片裡,中間的這一位。
 
玉珠師姊:對!就是中間這位師姊。
 
主持人:李水玉師姊?(對)你都怎麼稱呼她?
 
玉珠師姊:因為我們三位,都是她帶出來的,所以我們有,老大、老二、老三,我們就稱她是超大師姊。
 
主持人:她介紹只是介紹而已,後來怎麼樣會讓你們覺得說,是要投入呢?
 
玉珠師姊:有一天她是邀我們去花蓮,參加冬令救濟的法會,我們覺得師父發起這個善事,很有意義,師父就鼓勵我們,參加慈濟的行列。
 
主持人:還記得那時候,師父也就是 上人,怎麼跟你們三姊妹說的?
 
上人勉勵 誠正原則做慈濟
 
玉珠師姊:他就鼓勵我們說,我們就告訴他說,我們怕做得不好,他說,不會,他說,很簡單,只要你們本著誠正兩字的原則,你們就會做得很好。
 
主持人:這樣子回到了臺北之後,接下來要怎麼做呢?我們來看這張照片。原來要從訪貧做起(對)。這張照片好像也很有故事,跟我們說說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關懷 百歲人瑞
 
玉珠師姊:這是一個石門鄉老梅村的一個,王阿興阿公,我們去看他的時候,他是101歲,我們第一次去看他的時候,他是瘦瘦的。
 
主持人:對啊!畫面上看得出來,好像身體也不大好。
 
玉珠師姊:然後臉是黑黑的,頭髮是長長的,都結一坨一坨的,都是油,然後眉毛、鬍子,也都是結一坨一坨的,手腳是黑黑的,指甲是長長的、彎彎的,衣服是油垢很厚。我們看了好心疼,所以,我們就帶他到,老梅村旅社去洗澡。
 
後來有一群我們的推動小組,年輕人很發心,也常去照顧阿公,他們就幫阿公接水管,接熱水爐,幫他安裝浴缸,然後好讓去看阿公的師兄姊,也可以幫他洗洗澡。
 
主持人:對!就像畫面上一樣,後來就不需要去旅社洗澡了(不用了)。可以在家裡(在家裡),那很舒適的。
 
做百歲阿公家人 為其助念
 
玉珠師姊:很方便,這張就是在他家裡洗的。到了他104歲往生的時候,我們去幫他助念,幫他換衣服,也結束了我們,大概不到三年的照顧。最後就由他們鄉公所,來處理阿公的後事。
 
主持人;那師姊您看,為什麼讓這些年輕人也好,不論是慈濟人也好,帶他們做訪視是最好的,您是怎麼樣來帶他們,陪伴他們的。
 
帶人要帶心 訪視啟悲心
 
玉珠師姊:因為我帶人就是要帶心,我看會員如果很熱心,他就是做委員的基本條件。
 
主持人:你很會看人,看到他的這分熱心。
 
玉珠師姊:對,然後就邀他們出來看個案,給他們試做,他們就越做越歡喜,越做越投入,越投入就越…,越做越多。
 
主持人:就像我身後的這張照片一樣,看到一開始,原本只有三姊妹跟超大師姊,後來有這麼多的志工一起投入,所以你們原本,可能只是朋友、鄰居,後來都變成了慈濟人嗎?
 
玉珠師姊:慈濟人,對!
 
(旁白)
1972年到1982年的十年間, 證嚴上人北上的落腳處,是臺北第一顆種子,慈濟委員靜銘師姊,位於三重的家,籌建花蓮慈濟醫院的工作,積極展開後 上人需要經常拜訪各界專家,三重交通不便,鄭柏和李實先便在1983年,將市中心濟南路出租的房子,作為上人在臺北的第二個家。
 
1984年李清坡居士,再提供面積更大的,吉林路華藏講堂,作為 證嚴上人,北上講經的會場,臺北分會也同時成立,隨著慈濟志業的不斷發展,這些在不同時期不同聚會地點,牢牢的凝聚了慈濟人的心。
 
然而隨著,慈濟在臺北的快速發展,吉林路的空間很快又不夠用了。
 
主持人:1990年時, 證嚴上人每回北上,慕名而來的會員,都會將位在吉林路的臺北分會,擠得水洩不通,當時就有許多人籲請 上人,另覓新會址,今天我們就邀請到,當年推動臺北分會,靜思堂建設的關鍵人,王明德師兄(法號濟盟,慈濟榮董45號,1983年加入慈濟),來和我們分享,歡迎明德師兄。師兄您好!
 
明德師兄:主持人好,全球的大愛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師兄我們來看到這一張照片,歷史的一刻,因為這就是我們臺北分會,新的靜思堂的動土典禮,可不可以幫我們回想一下,那天的狀況呢?
 
明德師兄:當時這個12月13日,因為這個是歷史的一刻,在臺北那裡有一個分會,是非常的不簡單,當時的土地非常的難找,我們當天就請到了,這個林洋港先生司法院院長,他來剪綵、破土,他一生只有做過兩次破土,一次就是我們這個醫院,一次就是這個臺北分會,所以非常難得,當時這個臺北所有的這個委員,有上千人來參加,而且那個臺中,各地也都有派代表,來這裡共襄盛舉。
 
主持人:但是我很好奇,在找到這塊土地之前,我們是不是也想方設法,找了好幾年呢?
 
想方設法 積極尋覓土地
 
明德師兄:在我們這個醫院,興建完成以後, 上人就一直在找,這個臺北分會的土地,在找了三、五年以後,在我們整個信義計畫區也看了,敦化南路也看了,但這個土地不是錢太多,我們買不起,不然就是土地的,有一些畸零地,有一些違章建築種種,很麻煩,所以我們這個都放棄,但是來到這塊土地,剛好這塊土地很方整,它有寬度30米,深度有這個70米,很適合做我們的靜思分會。
 
主持人:我們來看一下,臺北分會它週圍的環境,您剛才已經提到了,它的土地非常方整,而且它附近的環境,可不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
 
明德師兄:這塊土地,原來我們在買的時候,就是有很多這個違章建築,而且這個土地,剛好還有火車經過,後來 上人來看,來看了以後,他很喜歡這塊土地,而且那個宋篤志師兄也,大家有一起來看過,這個土地,這個我們再繞的話,就有跑到這個公園附近看一下,蟲鳴鳥叫多好這樣,所以非常難得。
 
因緣和合 土地順利取得
 
這塊土地,其實過程非常複雜(買地的過程很複雜),對,這個土地,因為一百多家的建築商都買,想買這塊土地,都不敢買,因為這個本來這塊土地,有違章建築,有這個跟水利會有在訴訟。
 
這塊土地,我們買了以後,這個違章建築不知怎麼,忽然間就燒掉了,違章建築變成沒有了。而且本來在跟水利會,在訴訟的這個人,怎麼又往生了,結果我們就很順利的,取得了這塊土地。
 
主持人:師兄,您看,我們臺北的靜思堂,從無到有到現在,您看看它這個發展歷程,是不是對於我們臺北,慈濟人的這個動員,還有整個推動都有幫助呢?
 
明德師兄:非常的有幫助,因為早期的人沒有普悠瑪,沒有太魯閣號,當時的飛機也不方便,所以這個我們要到花蓮的交通,都是要半天,因為都要差不多三四個鐘頭,而且根本都買不到票,所以後來才有這個慈濟列車,專門的慈濟列車來運送到花蓮,但是也要三四個鐘頭,所以交通非常的不方便。
 
臺北分會為家 會客更方便
 
有了這個據點以後,蓋好了以後, 上人就在我們有,慈濟有一個家在臺北,然後 上人就在這邊,有很多外國人士,全省的各方面的政府、機關,來跟 上人見面,都有非常的方便,而且很快的,就能夠處理很多事情。
 
(旁白)
1989年9月,臺北分會靜思堂正式動土興工,由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地上建築則由宋篤志先生,所屬的工商營造公司承建,建築師朱鴻章先生表示,臺北分會是花蓮靜思堂的縮影,礙於空間限制,屋頂無法做到,三疊重簷的繁複設計,但線條更趨簡潔大方。
 
臺北分會一樓,是慈濟文化流通處,展示慈濟各類出版品,包括期刊、書籍、錄音帶、錄影帶等等,三樓是文化中心同仁辦法室,五樓會議室空間,則是被臺北慈濟人廣泛的活用,不論開會、接待,紀者會、研討會,這裡留存很多,臺北慈濟人的記憶。
 
主持人:繼續在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委員編號104號的,紀靜暘師姊(紀陳月雲,法號靜暘,委員編號104號,1979年成為慈濟委員,臺北分會合心關懷。)讓我們來了解臺北分會,對慈濟發展有什麼影響。歡迎紀師姊,您好。
 
靜暘師姊:主持人好,全球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感恩您,我們先來看這第一張照片,在照片裡面,看到您就在正中央,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又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呢?
 
1973~1989慧日講堂 每月發放
 
靜暘師姊:這個是在1991年之前,大概20年的時間,我們的,對我們照顧戶的發放和關懷,都在慧日講堂,(在慧日講堂),在慧日講堂。當時像我們老大師姊,跟老二師姊、老三師姊,也是在那裡,靜銘師姊發現她們,同時把她們帶到慈濟來。
 
主持人:所以是在,1973年到1990年,臺北的每個月慈善發放,都是在慧日講堂,我們來看這張照片,這張照片感覺上,就是在臺北分會嗎?
 
體貼照顧戶 用心規劃動線
 
靜暘師姊:這張照片是在臺北分會,那還沒有使用之前,我們為了讓我們的照顧戶,能夠瞭解,我們這樣一個新地方,發放的這個場所,所以我們就全把,把我們的照顧戶請過來。
 
我記得當天(1991.02.11臺北分會,首次冬令發放),我們非常的貼心,因為人很多,所以我們就把我們的那個,我們分了三張桌子跟桌椅,我們的照顧戶分成三組,讓我們這些老人家,阿公阿媽不要久站,所以那次發放的這種效果,效率很快,讓他們覺得說,我們真的是這群慈濟人,對待這群老人家的,這種體貼和關心。
 
主持人:提到了這個臺北分會,發揮發放的這個功能良能,就不能夠漏掉了下面這張照片了,因為這真的是歷史的一刻。我們看到了 上人來到了會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呢?
 
靜暘師姊:這個就是在我們,在分會已經開始使用了,那麼這個時候,也是 上人在北上的時候,在行腳的時候,也剛好遇到我們就是在發放日, 上人來到這個現場,跟著我們阿公阿媽,這群感恩戶開示,你看我們委員,都非常高興的站在旁邊,我們 上人關懷他,鼓勵大家,大家都很開心,那一天真的氣氛很好,因為看到了 上人。
 
主持人:有了臺北分會,其實這是有了自己的家,當然有了家,人丁就會興旺起來,我們來看這張照片,好多的委員菩薩,跟 上人一起合影(1996.3.18臺北分會, 證嚴上人與臺北資深委員合照),好像從臺北分會成立之後,確實我們的委員人數,也不斷增加是嗎?
 
靜暘師姊:真的自己有了一個分會,真的像一個溫馨的家,而且是慧命道場的成長,所以我們剛到分會的時候,大概那個時候我們臺北的,臺北組只有13組,在短短5年裡面,我們已經增加到30組,增了一倍以上的,你看,那麼多的人,所以人真的就是在,因為有一個自己的地方,我們可以帶著會員來,我們可以自己在那裡聚會,來成長,所以委員遽增,那麼所以我們的組別,也就要增加。
 
主持人:可是師姊,組長多了這麼多,每一個委員或者是,我們期待他能夠承擔,成為委員組長的人,要怎麼樣來接引他們,他們都有這,準備好要承擔的心嗎?
 
靜暘師姊:其實我們每一個慈濟人,都勇於承擔,但是也會擔心,擔心自己有沒有這分能力,但是我真的常常覺得, 上人很不容易,他要這樣子鼓勵我們這群委員,不但要出來受證、培訓,提升我們的慈濟精神,對這群組長,更要有一分的鼓勵。
 
我非常清楚的記住,當時因為增加了,十幾位的新組長, 上人就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比喻,他說,有一隻小螞蟻,牠就對佛陀說,牠說:「佛啊!我的力量好微薄,不像您可以轉動山河大地,所以希望牠自己的力量能增加。」這隻小螞蟻這麼說。
 
但是那個時候,佛陀就對這隻小螞蟻說,他說:「雖然你沒有辦法轉動山河大地,可是你還有微薄的力量,可以轉動一根芒草,這樣就可以。」
 
這個意思也就是希望, 上人希望組長,要盡心盡力的帶領組員,其實我們有一句話說:「盡多少本分就有多少的本事。」,希望我們做委員組長的人,能盡本分去帶領這樣就夠了。
 
主持人:師姊這樣講我知道了,其實那分精神是最重要的。我們來看這張照片,因為有了一個硬體建築,就需要方方面面的服務,好像有人要幫忙接電話,還有好多的功能,都應運而生是嗎?
 
靜暘師姊:對!因為有了自己的道場之後,我們的會員,還有一些信眾們,或者是社會人士,他知道說,慈濟在這個地方,忠孝東路這個地方,有一個會所,他們也都會來詢問,希望來瞭解,甚至用電話,所以也必須要有什麼呢?像諮詢志工。
 
因應功能 產生各類志工
 
當時除了諮詢志工,因為我們有了我們的,我們的那個流通處,靜思文化的流通處,就必須要有文化志工,現在所有的是人文志工,那還有醫療志工,還我們因為需要,整個臺北分會的清潔,也要有福田志工,就很多個,還有機動性的,所以就分門別類的,就有很多的功能組出現,就慢慢地去因需要而增加。
 
主持人:所以一個道場,對內可以做精神的凝聚,對外還可以做這麼多的,人間菩薩的接引。
 
靜暘師姊:對!而且那個時候,也因為會員增加,我們常常在每一個組,因為每一個道場,每一個地區都也沒有道場,所以我們就在我們臺北分會,我們開組會,開組會大家來這裡,那麼就是也是在臺北的中心,所以很方便,交通也很方便。
 
有時候我們真的是,像我們要出國去賑災,或者是文化交流,我們要出國的時候,我們聚集的地點也在臺北分會。甚至很多的災難,我們的協調中心,我們這樣都是設在臺北分會,所以臺北分會所發揮的這個,功能跟良能,真的說不完的。
 

主持人:1971年,第一顆菩提種子靜銘師姊,在臺北落地之後,慈濟的種子,不斷地生根、發芽、茁壯,到現在成為一片菩提林,有了臺北分會這個家,慈濟人更能呵護著,大臺北人的愛心、善心,也守護著苦難的角落,感恩您今天的收看,回眸來時路,我們下周見
回頂端 向下
 
【回眸來時路】20150912 - 臺北分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回眸來時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