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0/01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0/0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0/01晨語簡記   2015/10/01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10月 01, 2015 6:54 pm

20151001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數那由他萬億
曠劫長時難計
定心不攀緣境
修上善守規戒
供養植福之廣
常修定慧之深


  數那由他,那就是無量無數,長久長久的時間,無法計算,那叫做數那由他。多長久呢?萬億,無法計算的萬億。「曠劫長時」,這時間無法算計,很長久、長久以前。我們還記得嗎?大通智勝佛,現在還是在釋迦佛,要說大通智勝佛,大通智勝佛是多久以前呢?塵點劫,很多國土山河大地,所有一切都將它譬喻磨成墨,每經過一個國土點一點,再過一個國土點一點,每一個國家都再將它會合起來,這麼多的國土再磨為塵,一塵一劫,這樣長久的時間,空間這麼大、這麼廣闊。曠劫,那就是空間、時間,就像這樣,無數塵點劫,這樣來計算,若算師、算師弟子,也是無法計算,那麼長久以前,這尊佛叫做大通智勝佛,大家應詃還記得。


  這尊佛,他過去的修行過程很長久,他的心定,修行的過程不攀緣境,就是這樣在修行,不攀緣,不受外面境界搖動了我們修行的心,所以他所修無上善、守規戒,很多的善念。就像說十方來的梵天王,也是同樣修上上善,還守上上規戒,這我們前面都說過了,說法者是這樣,要來聞法者也是這樣,可見那個道場是多麼莊嚴,就是真上上善人聚集在一起,從十方來,要來邀請大通智勝佛轉法輪。那個道場離我們現在是這樣遙遠,數那由他萬億,曠劫,這樣長久的時間,有這樣的道場,十方梵天諸王都是要來請法。所以這就是常修定慧很深廣的人。


  修行,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修行,時間累積一切,成就我們人的道業。現在是這樣,過去、過去無量塵點劫數之前,大通智勝佛也同樣是這樣,因為我們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無始以來,本具佛性,只要我們人人本具佛性守得住,不受環境影響,若能這樣,我們這念心與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道場的心境也就都一樣。只是我們可惜,一念無明,不斷這樣緣著外面的境界,受外面境界所誘惑,所以我們變成了無明,無明緣行,所造作的一切,在我們的意識中所含藏著的,都是複製之後的無明,所以使得我們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就隨著因緣、業力將我們牽引,在任何一個地方,隨著依報、正報,因緣果報這樣一直在輪迴。就是看我們這念心,這念心就是這樣,這樣長久的時間。


  要如何將這念心修得好呢?我們就要回來到現實的人間,在現實的人間,我們要好好入人群中修行,不受人群環境遙動我們的心,我們能在人群中看很多很多的人生。就如最近,幾天前,颱風剛過去,這幾天裡,我們全省慈濟人又再忙碌了,從花蓮開始,花蓮街道上也有很多樹枝、樹葉,被吹下來的看板等等,很多清潔隊出去清掃,慈濟人開始就來感恩,用點心、湯水──熱湯、茶水,趕緊去慰勞他們一下。因花蓮災情輕微,感恩平安,只是樹倒,樹枝斷,清潔隊開始清掃,同樣的,我們去表達那一分感恩。若是北部,從宜蘭到台北,風就很大,雨也很大,但很快的時間颱風過去了,好在這颱風雖然風力強,卻是登陸之後,受到地形破壞,幸好這颱風很快速就這樣過去了。但也吹倒了不少的樹,吹斷了不少吊掛的看版等等。


  大家要趕緊動員,這樣廣的區域,現在登革熱,就是天狗熱,好幾個月來從南部一直傳,大家擔心。這次的颱風災後,若不趕緊即刻全都清掃乾淨,到處都要乾乾淨淨,最擔心的就是囤積髒水,囤積垃圾。所以慈濟人就動員起來,問鄰里長,這地方需要打掃,需要我們嗎?鄰里長聽到很歡喜,「慈濟人最好。」所以大家動員起來,有的打掃巷弄,有的打掃學校,或者是醫院周圍的巷道。很多人看大家只為一件事──如何預防登革熱。颱風過了之後,大家要動員,颱風天放假,不用上班,慈濟人的不用上班,大家就動員清掃街道,而一般人不用上班就是去逛街,昨天看新聞,到處都在搶電影票,這樣,同樣的人生,不同的觀念,有的人利用假期,趕緊動員起來,保護社區,趕緊打掃得讓它乾乾淨乾淨淨,預防登革熱,預防蚊子叮咬。


  不只是台北,就是這樣沿路下去,桃園、新竹、台中,慈濟人都是整條路線這樣在動員清掃,中南北部,尤其是大家在颱風過了之後,最擔心的就是垃圾。在嘉義,就有一家庭,這家庭單獨住一個人,這個人他有腦筋的障礙症,神經障礙,所以頭腦不太好,與父親生活,父親也不住在他家,這兒子自己有精神障礙,父親每天拿一百來給他,讓他能自己去吃飯。但是屋內這位年輕人,說年輕,看來也有三十四歲了,因精神障礙,常常喜歡玩火,要放火燒東西,有時候還拿刀恐嚇人,所以他的左憐右舍都不敢去靠近他。更加煩麻的是,他喜歡去撿垃圾,將垃圾都撿回家中,所以說,一個人住一間三合院,是間古厝,有正廳、廂房,在這正廳、廂房三合院裡,裡面全都是垃圾。住附近的人很擔心,擔心這個人常常就自己放火燒東西,萬一放火燒到自己的家,房子燒起來會波及到別人,人人都不敢靠近他,動不動就拿刀恐嚇人。所以因為這樣,這村裡的人大家都很擔心。


  鄰里長就向他父親說:「拜託!拜託!是不是你能跟你的兒子說?」父親就說:「他精神不好,我要如何向他說呢?」「這要怎麼辦,裡面這麼髒?」鄰長就說:「我已經拜託慈濟人來打掃了,你是不是跟你的孩子說,讓慈濟人來打掃?」「沒辦法,沒辦法,這都不用說啦!」慈濟人就要親自找他父親再拜託,鄰里長拜託沒用,慈濟人出面了。就一直溝通,也是要溝通很久。總是父親說:「好啦!你們若要打掃,就自己去打掃。」就這樣說完就離開,沒再看到他出現了。慈濟人動員五十人,五十人來了,但是這位案主,他就是擋在門外,很兇,就是不肯讓人進去,鄰長找叔叔來,叔叔也來了,父親沒來,請叔叔來,叔叔讓這群慈濟人感動了,所以他也來了,一起跟他說,他也發脾氣,案主發脾氣。慈濟人就跟叔叔一起向案主說,叔叔就向慈濟人打了個暗號,「你們從旁邊進去」,他在正廳門口,叔叔就要他們「你們從廂房的門進去,去清掃」。叔叔與慈濟人就與這位中年人,就跟他談,跟他說,說到這個人發現到慈濟人從他的廂房房子進去了,一直喊:「你們這些都是土匪啊!土匪啊!土匪要進去搶人啊!」


  慈誠隊和叔叔、鄰長就跟他在外面,後來慈誠隊就將話題拉開,就說:「阿益,你胸前怎掛那麼多護身符?」全身都掛著一些護身符,很多,都掛在身上。他就說:「你掛那麼多,神明會不會打架?」他說:「不會啊!神明怎麼會打架?」你看,就從胸前拉出來,說:「這是王爺,這是觀音,他們怎麼會打架?」慈濟人就開始說,他說:「對啦!我們這群都是觀世音菩薩派我們來的,派我們來要幫忙你的,你歡迎嗎?」他笑出來,說:「觀音派你們來的喔?」就這樣,就比較緩下來了。裡面的慈濟人趕緊一直清掃。你們知道是怎樣的骯髒嗎?幾乎應該說是到了垃圾山裡面,這樣來形容整間房子,就如我們看到印尼、菲律賓那個垃圾山。長年累月,十多年了,這個案主,根本都沒有睡過床,睡在哪裡?睡在垃圾堆上,已經沒有看到他的床在哪裡了,就是整間都是垃圾。五十幾個慈濟人,加上其中他們村莊也有一個慈善隊,也有好幾位來加入,這樣搶著時間,趕緊將這些東西都清出去。


  撿到錢,裡面也有錢,好幾張紙鈔,他們就趕緊叫他:「阿益啊,你有錢喔!」看到錢,他也懂得要來接。這當中,他就又鬧了,說:「你們把東西都搬出來,這樣是要做什麼?你們很土匪啊!」他們就說:「放心、放心。」慈濟人安撫著他:「這些若拿去賣,有錢喔!錢還要再給你喔!」聽到錢,就又靜下來了。就是這樣,一直和他這樣,有人在外面,有人在裡面,你們知道那骯髒的程度?一二十年,十多年都沒清掃,外面的骯髒垃圾都帶進來,那種境界。但是,這群菩薩,他們是真正觀世音菩薩派來的,好幾百隻手在那裡清掃,洗啊、刷啊,等到垃圾都清出去了,在清洗時,他也會進來了,開始會幫忙掃,也懂得拉水管幫忙噴水。慈濟人就一直誇獎他:「你好棒啊!好棒。」很歡喜了。地板也都洗好了,牆壁也都刷好了,這樣,他展露出了那分友善的笑容。慈濟人載一張床來了,一張桌子、一張床來,就問他說:「你要睡在哪裡?這張床要放在哪裡?」他就說:「在那裡。」


  我們的師姊就告訴他:「在這裡比較不合適,我能幫你把桌子放這裡,床放在這裡,這樣睡起來會很舒服喔!這張床漂亮嗎?」他就摸一摸,「來、來,來幫忙搬。」就自己去幫忙搬,一張床幫忙搬進屋子裡。「幫你放這樣,你把它鋪上去,鋪上去之後,你要拿抹布來擦。」師姊就先邀他來幫忙擦。師姊擦,他也擦,師姊就教他說:「這樣擦不乾淨,來,教你,你要這樣擦,輕一點,輕一點這樣這樣擦。」原來也會聽話,要他輕一點,他就輕一點。就這樣這樣,一張半新不舊的床這樣擺上去,擦一擦,跟新的一樣,整間房子煥然一新。


  這就是人間菩薩,入人群中去,看見中壯年,中年,是壯年的人,他身體很強壯,卻是精神障礙。他們就細心地教他,不要用火燒東西,裡面的四十幾把刀,慈濟人趕緊將這四十幾把刀收起來,不讓他看到,將那些刀都收一收。現在就是這樣,這張床、這張桌子,這間乾淨的正廳廂房的房子,他能很乾淨的住在裡面。這些慈濟人一邊付出清掃,一邊體悟人生。這個人生,師父說依報、正報,如何來生在這樣的家庭,這個家庭的家人組織到底是怎麼樣呢?現在我們看到他的情況,就只是父親每天給他一百元,其他的我們不知道。要清掃時,一位叔叔,到底是親叔還是堂叔?我們也不知道,卻只是知道這個人這麼孤單,精神有障礙。看了,我們想自己,見苦知福,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我們的精神正常,我們的思路正確,思想方向正確,我們能為人群這樣付出,做得大家都很歡喜,也很感恩。


  將這個孩子,我們人人有佛性,與他結一分善緣,這不就是「定心不攀緣境」。雖然進入人群中,在這樣的家庭,我們沒有其他的意圖,只是不忍眾生苦。這種境界,不受這個境界阻礙我們這念善心,我們就是去為他付出、去清掃,不分別這個境界是臭,或者是骯髒,不攀緣境,也不為什麼,只是要給他一個環境乾淨,要讓這個社區不會發生登革熱,沒有蚊蟲。只是為了這樣而已,動員這麼多人,不受這個境界影響,就是要為他清掃就對了。這不就是修上善法嗎?撿到錢,趕緊跟他說:「阿益啊,來,有錢喔!」也是趕快給他。守規則,不貪圖一切,這樣就是在修行。我們修行沒有什麼困難,就是這麼簡單,修上善,守規戒,為人群付出,眾生人人皆有佛性,這就是「供養植福之廣」。累劫以來,投入人群,以法供養佛。佛陀教導眾生,沒有想要得什麼,所得到的供養,那就是眾生隨順佛教。大家若能隨順佛教,這就是最大、無上的供養。


  佛陀的生活,本來就是三衣一缽,雖然梵天王以梵宮殿來供養,只不過是讓佛陀,讓佛,大覺者知道,這些都是梵天,守規戒、修上善的人,現在已經是在梵天有這樣的境界,他們也來請佛轉法輪,讓佛瞭解,只是這樣。佛哪有收這些供養呢?真正的供養,是富貴人家也願意放下身段,這樣來修行,這就是最大的供養。所以「常修定慧之深」。因為我們修行是根深柢固,不是看到就說:「哇!這堆垃圾,我哪有辦法?」就走了。不可能是這樣,就是要深入,為他清掃,一心一志,不為名利,只是為眾生利益。這就是我們平時應該要修的行,不是叫你在那裡打坐、誦經。我們昨天說過了,去幫助人的功德,勝你誦十年的經。


  同樣的道理,你救人,整個社區會受影響,我們將這間房子的環境打掃清淨,這樣,不只是這個家庭、不只是這個人。我們發現這個人,與他建立友善。他們慈濟人就這樣說了:「從這樣開始,我們會常常來看你喔!」這樣開始他能接受了。對一位精神有障礙的人,就是要用友情去輔導他。要不然,也是一個如那個地方的炸彈一樣,什麼時候點火起來,不可收拾,什麼時候,那四十幾把刀,什麼時候會去傷害到人,也不知道。所以,只是為了社區的平安,就是這樣付出,這就是菩薩在人間,修行就是在人群中,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十二因緣法」,就是在我們的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動足,我們所做所做的一切,都是從一念心開始。一念心的「無明」,緣「行」,去行動等等,就慢慢到了「觸」,所接觸的環境,「受」,我們這些若能好好地都滅了,滅除了不正當的行為、錯誤的行為、錯誤的心念,自然我們就能一直滅。前面的經文,那就是「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就是要如何滅除我們的憂悲苦惱,就是要這樣一層一層,從無明開始滅,一直滅到最後,憂悲苦惱也滅除。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生命的循環,就是同樣在這一念間,一念也是我們的真如本性,一念也是無明,一不小心,真如受無明就是這樣遮蓋了。所以菩提、無明,在這當中,你要行菩薩道、菩提道,或者是乘著無明遮蓋,迷茫,這樣一直緣下去呢?這要看我們,現在已經接受佛法,要好好用心體會。


經文:「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


經文簡釋:「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
大通智勝如來正轉法輪,說是四諦、十二因緣之初會時,聲聞眾數。
不可稱計,則饒益彌眾。僅言聲聞眾者,以現尚未說大乘故無菩薩。


  所以接下來的經文再說,「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已經大通智勝佛受梵天王請,所以已經開始轉法輪,開始講「四諦」、「十二因緣法」。所以這個地方說「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是法」就是「四諦」、「十二因緣法」。這當中就「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那就是佛已經開始轉法輪了,開始就有「六百萬億那由他人」。六百萬億,我們也聽了很多次了,所有的梵天,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一直集合來了。這個六百萬億那由他,不只是一方,是十方的六百萬億那由他人,「那由他」是很多無數的人。那就是梵天界,這麼多,與同時在人間還有十六王子都在場。所以「以不受一切法故」,不受無明等等,這些無明法。


  「而於諸漏心得解脫」。「諸漏」,大家不受這些法,「於諸漏」,這些煩惱的心都完全解脫了,都沒了,沒有「漏」。我們過去一直說「漏」,這個「漏」字就是煩惱,就是無明。所以大家不受這個漏,不受這個無明的煩惱,無明的煩惱這個心念完全盡除了,沒有這個漏的煩惱心,所以完全去除了。所以「心得解脫」。我們若諸漏已盡,自然我們的心就解脫了。「皆得深妙禪定」,這樣自然就得到深妙禪定,我們的信根就很堅固。「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就是大通智勝佛如來正轉法輪,開始正式轉法輪,說過了,就是「四諦」、「十二因緣」。初會時,第一次說法那時候,就只有聲聞、緣覺,聲聞和緣覺而已,但是就已經很多了,不可計,很多人,「六百萬億那由他」,無量,很多,所以不可計。


  「饒益彌眾」。饒益的人很多,接受到佛法,人人都已經將所有的煩惱、無明,漏全都去除了,心都解脫了,所以得到利益了。這就只是說聲聞,聲聞,包括緣覺,這只是初會,有聲聞、有緣覺,因為還沒有菩薩,現在這當中只有聲聞、緣覺。不論是梵天,他們也是在緣覺之中,他們還有對法還不究竟的地方,所以他們再來請佛轉法輪。所以這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還未現前,因為只說到「四諦」、「十二因緣」,還沒有進入大乘法,所以菩薩還未現前。


經文簡釋: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得證二乘之解脫果者,已有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之多。


*「以不受一切法故」;不受一切法,謂於一切外境界,內受果報之中皆不樂受。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全部無量數的人,「得證二乘之解脫果者」,這已經就是證得二乘,這個二乘就是聲聞、緣覺乘,這解脫的果已經都很根深柢固,信心堅定。「已有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之多」,有這麼多人了,所以「以不受一切法故」,不受一切法,就是一切外界,外面境界誘惑。外面境界的誘惑,就是常常說的,「我們要入人群中」,入人群中,就是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有種種、種種的煩惱、無明,外面的境界,種種的煩惱無明。


  「內受果報之中皆不樂受」。在外面的境界是這樣很多煩惱,若是將它放在內心,那就是不樂受,不歡喜,我們不受,不去接受它,不接受這些煩惱。外面的境界,內心不受動搖。我們知道這是不樂,不是歡喜的事情,因為這些都是苦境。外面這些境界都是苦境,我們都瞭解了,我們知道,從一念無明開始,緣行、緣識、緣名色、緣六入、緣觸、緣受,我們一直知道了,我們既然知道,所以我們不受,不受外面的境界。雖然我們是進入境界之中,但是我們的內心不受污染。我們已經知道了,因為這個境界是會惹來了苦。就如我們大家五十多個人進到那個地方去清掃,這個境界雖然是這樣,人間菩薩將這些垃圾不放在心裡,從屋裡將它打掃出去,乾淨了。這就是知道這是苦,將它掃除掉,沒有放在心裡。


*不受故不愛,不愛故不取,不取故不有,故無生老死憂悲苦惱,而得取證於有餘涅槃。


  同樣的道理,我們若能瞭解,「不受故不愛」。我們就知道,一念無明起,我們不接受外面的境界,這個無明就不會去行、不會去造作。所以這一念,看到外面的境界,我們不想受,不去受,那就是不接受外面的境界去攀緣,自然就不愛,沒有愛。不去感受到「這個我要,這個我不要」,反正這不是我的,我也不需要,自然就沒有「愛」,想要去「取」。「不愛故不取,不取故不有」,因為我們不去將它撿進來,就如那位阿益,他就是這樣去撿進來,撿進來就有垃圾,就「有」了。所以,不取,他若不去撿,就不會造成裡面那麼多的垃圾。所以「不取故不有」。就沒有這樣這麼多的垃圾,就沒有這麼多的煩惱。


  所以「故無生老死憂悲苦惱」,自然就沒有生老病死,這些憂悲苦惱就沒有了。很多人,我們若是看我們的大愛臺節目,常常看到一些老人很解脫,「這麼大歲數了,如果不趕快做,就沒時間了。」「不要想那麼多,何必想病痛如何,做一做就忘記了。」「最後那天?哎呀,不必想,做就對了。有時間,現在還有時間,我就趕緊做,師父說把握時間。」他沒有憂悲苦惱,「夠了,滿足了!」就是有時間,做就對了,這就是沒有憂悲苦惱。「而得取證於有餘涅槃」。有餘涅槃是因為他才證得二乘而已,聲聞、緣覺,所以叫做「有餘涅槃」,還沒到達「無餘涅槃」。只是知道生死是這樣來的,我知道了,我知道之後就不要去造作,「無明」就不要去緣,不要緣「行」等等。只是瞭解到這裡,只是顧好心的清淨,心宅若清淨,就沒有煩惱了。


*不受一切法:悟諦緣空,盡諸有結,根境緣識滅盡,了無所著。


  所以「不受一切法:悟諦緣空」。自然我們就覺悟了,瞭解了,人生的來去,原來是這樣的來去。瞭解到人生苦,不由自己,依正二報不由自己,這種的苦。迷失在人間,事事不通徹,就再造業,在這裡纏綿不休。我現在聽法,我瞭解了,不受一切,這些無明煩惱,自然我覺悟,「四諦」、「十二因緣」的道理,原來是一場空,只是我們造作而「有」。那間房子,骯髒的都清掃出去,這間房子非常空,很需要用的床,將它搬進來,能夠生活就好了,這麼的簡單。


  所以「盡諸有結」。這些無明污穢,將我們束縛住的繩子,也都已經解開了。「根境緣識滅盡」,根,就是我們的「六根」,又是外面的「六塵」,這些緣,緣這些境界去造作。我們的意識已經都很清楚了,這面鏡子擦乾淨,知道那是外面的境界,與這面鏡子根本就無關,沒有染著到。鏡子能照外面的境界,很清楚,但是外面境界與這面鏡子是無關的,這就是「緣識滅盡」。知道垃圾是在面前,不是在鏡子裡面,是在鏡子的外面,不是在鏡子裡面,所以「根境緣識」都滅了。所以「了無所著」,完全都瞭解了,我們的心無所著。東西清出去了,乾淨了,就不要再去撿回來。清出去了,如果他再去撿回來,也還是同樣會骯髒。


經文簡釋:「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而於世間諸有漏境,解縛得脫,心得自在諸漏;指見、思煩惱、蓋心解脫。
有受故累,性本明淨,有著故昏。一切法不受不著,故得解脫之果。


  所以,完全無所著,「而於諸漏心得解脫」,這些煩惱無明全都開始掃除掉了,都盡了,所以得到解脫了。「而於世間諸有漏境」,這種的束縛,一切都去除了,「心得自在」,自然就很自在。「諸漏」就是見、思惑的煩惱無明,這叫做「漏」。「蓋心」,就是說這些骯髒的東西,都蓋覆在我們的真如本性,這些煩惱無明蓋覆了我們的心,這叫做「漏」。這些東西都去除了,自然就解脫了。所以「有受故累」。我們再說回「受」,你「觸」了,若有感受,感受「這我要」,所以我就想要再去要,有感受就有「愛」,有愛,自然就有執著,有所執著。


  其實我們人人的心本來是明淨,就如三合院,房子還很好,本來一間房子是清淨,是將東西撿進來,這樣一直囤積,其實,清出去之後,本來就是清淨。「有著故昏」。就是有所著,有將這些髒東西撿進來,所以這間房子整個都是在垃圾堆中,昏暗,看不見這間房子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總是都是垃圾。所以,「一切法不受不著,故得解脫之果」。我們將這些法,我們若瞭解了,這是無明的法,我們就不要去執著它,這是清淨法,我們要精進受持。受持了法,得了慧,得慧。所以,少一分無明,增長一分智慧,自然道理瞭解了,心就解脫了。


*心解脫:脫子果兩縛,斷盡思惑,得無學果位,以盡智斷惑,無生智證理,因亡果喪,證入空理,心得自在,故名解脫。




  「心得解脫」,「脫」就是「脫子果兩縛」。這就是說,我們這個「果」,其實,果,你若是再讓這些緣再靠近,這個果中有因子,有基因,就是那個業還在果實之中,果實若脫離外面的緣境,自然就不會再有因發生。種子就是因為有土、有水、有空氣,它才開始會萌苗發芽等等,你若將它隔離了,這些緣都隔離了,自然就沒有。所以這樣「斷盡思惑」,自然這些煩惱根都斷除了、隔離了,自然我們的無明惑全都斷除,見、思惑都斷了。


      「得無學果位」。自然我們在精進中,超越了聲聞、緣覺,那就是叫做「無學」。我們《法華經》開始時說「學」與「無學」,聲聞、緣覺,他的煩惱還未盡除,法還沒有很瞭解,所以這還是有學,還要學。若是到大乘的果位,自然就無學了。所以,「得無學果位,以盡智斷惑」。已經所有的智都現前了,所有的惑完全斷除。「無生智證理」。得到無生智,自然證得道理。所以「因亡果喪」,就沒有這些因、果等等還在這樣纏綿。所以「證入空理,心得自在,故名解脫」。


經文簡釋:「皆得深妙禪定」
由證解脫,故能得超過世間,得與慧相應之深妙禪定。


  所以,「由證解脫,故能得超過世間」,超越這個世間,「得與慧相應」。自然我們超越世間,與我們的清淨慧能會合,這叫做「深妙禪定」,就是最高無上的解脫。很多的法來自於我們一念心,就要讓我們有這麼多說不完的法。其實回歸回來,在現在的生活中,入人群中,去造福人群,這樣就對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0/0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01晨語簡記   2015/10/01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10月 01, 2015 10:22 pm

因緣果報,果報因緣,一直在循環輪轉,從無始以來,也無終點。這樣的因緣這樣的依正二報由不得自己,在這如污泥池般的五濁惡世,定心不攀緣境,修上善守規戒,方能像蓮花不染,守住清淨的本性。
法門無量,要能輕安自在,就要見、思惑的煩惱無明都滅除,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上人苦口婆心一再叮嚀,無不都是要我們守住我們的一念心,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0/0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01晨語簡記   2015/10/01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10月 02, 2015 3:07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月一日星期四)

 

上人今天開示,講了一個我們慈濟人常做的事,去幫一位有輕微精神疾病的青年人打掃房子,動員五十人去整理。上人點出了做這件事的意義,慈濟人是人間菩薩,我們與這個人結善緣,我們這是在修行,修上善法,守規戒。

這樣一件事,其實會產生很多無形的正向影響,也避免社區潛在的危險,影響廣大,有人做與沒人做,結果大不同。我們要深刻的認識這個道理,好好用心修行。

上人今天講「供養植福之廣,常修定慧之深」,就是在講福慧雙修,而且是又廣又深的福慧雙修,又開示定慧,這都是非常重要的法,不可輕易忽略之。反之,要珍惜、要重視,要去做,感恩。

 

將這個孩子,我們人人有佛性,與他結一分善緣,這不就是「定心不攀緣境」。雖然進入人群中,在這樣的家庭,我們沒有其他的意圖,只是不忍眾生苦。這種境界,不受這個境界阻礙我們這念善心,我們就是去為他付出、去清掃,不分別這個境界是臭,或者是骯髒,不攀緣境,也不為什麼,只是要給他一個環境乾淨,要讓這個社區不會發生登革熱,沒有蚊蟲。只是為了這樣而已,動員這麼多人,不受這個境界影響,就是要為他清掃就對了。這不就是修上善法嗎?撿到錢,趕緊跟他說:「阿益啊,來,有錢喔!」也是趕快給他。守規則,不貪圖一切,這樣就是在修行。我們修行沒有什麼困難,就是這麼簡單,修上善,守規戒,為人群付出,眾生人人皆有佛性,這就是「供養植福之廣」。累劫以來,投入人群,以法供養佛。

 

要不然,也是一個如那個地方的炸彈一樣,什麼時候點火起來,不可收拾,什麼時候,那四十幾把刀,什麼時候會去傷害到人,也不知道。所以,只是為了社區的平安,就是這樣付出,這就是菩薩在人間,修行就是在人群中,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其實我們人人的心本來是明淨,就如三合院,房子還很好,本來一間房子是清淨,是將東西撿進來,這樣一直囤積,其實,清出去之後,本來就是清淨。

 

 

 

 

數那由他萬億
曠劫長時難計
定心不攀緣境
修上善守規戒
供養植福之廣
常修定慧之深

  數那由他,那就是無量無數,長久長久的時間,無法計算,那叫做數那由他。多長久呢?萬億,無法計算的萬億。「曠劫長時」,這時間無法算計,很長久、長久以前。我們還記得嗎?大通智勝佛,現在還是在釋迦佛,要說大通智勝佛,大通智勝佛是多久以前呢?塵點劫,很多國土山河大地,所有一切都將它譬喻磨成墨,每經過一個國土點一點,再過一個國土點一點,每一個國家都再將它會合起來,這麼多的國土再磨為塵,一塵一劫,這樣長久的時間,空間這麼大、這麼廣闊。曠劫,那就是空間、時間,就像這樣,無數塵點劫,這樣來計算,若算師、算師弟子,也是無法計算,那麼長久以前,這尊佛叫做大通智勝佛,大家應該還記得。

  這尊佛,他過去的修行過程很長久,他的心定,修行的過程不攀緣境,就是這樣在修行,不攀緣,不受外面境界搖動了我們修行的心,所以他所修無上善、守規戒,很多的善念。就像說十方來的梵天王,也是同樣修上上善,還守上上規戒,這我們前面都說過了,說法者是這樣,要來聞法者也是這樣,可見那個道場是多麼莊嚴,就是真上上善人聚集在一起,從十方來,要來邀請大通智勝佛轉法輪。那個道場離我們現在是這樣遙遠,數那由他萬億,曠劫,這樣長久的時間,有這樣的道場,十方梵天諸王都是要來請法。所以這就是常修定慧很深廣的人。

  修行,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修行,時間累積一切,成就我們人的道業。現在是這樣,過去、過去無量塵點劫數之前,大通智勝佛也同樣是這樣,因為我們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無始以來,本具佛性,只要我們人人本具佛性守得住,不受環境影響,若能這樣,我們這念心與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道場的心境也就都一樣。只是我們可惜,一念無明,不斷這樣緣著外面的境界,受外面境界所誘惑,所以我們變成了無明,無明緣行,所造作的一切,在我們的意識中所含藏著的,都是複製之後的無明,所以使得我們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就隨著因緣、業力將我們牽引,在任何一個地方,隨著依報、正報,因緣果報這樣一直在輪迴。就是看我們這念心,這念心就是這樣,這樣長久的時間。

  要如何將這念心修得好呢?我們就要回來到現實的人間,在現實的人間,我們要好好入人群中修行,不受人群環境遙動我們的心,我們能在人群中看很多很多的人生。就如最近,幾天前,颱風剛過去,這幾天裡,我們全省慈濟人又再忙碌了,從花蓮開始,花蓮街道上也有很多樹枝、樹葉,被吹下來的看板等等,很多清潔隊出去清掃,慈濟人開始就來感恩,用點心、湯水──熱湯、茶水,趕緊去慰勞他們一下。因花蓮災情輕微,感恩平安,只是樹倒,樹枝斷,清潔隊開始清掃,同樣的,我們去表達那一分感恩。若是北部,從宜蘭到台北,風就很大,雨也很大,但很快的時間颱風過去了,好在這颱風雖然風力強,卻是登陸之後,受到地形破壞,幸好這颱風很快速就這樣過去了。但也吹倒了不少的樹,吹斷了不少吊掛的看版等等。

  大家要趕緊動員,這樣廣的區域,現在登革熱,就是天狗熱,好幾個月來從南部一直傳,大家擔心。這次的颱風災後,若不趕緊即刻全都清掃乾淨,到處都要乾乾淨淨,最擔心的就是囤積髒水,囤積垃圾。所以慈濟人就動員起來,問鄰里長,這地方需要打掃,需要我們嗎?鄰里長聽到很歡喜,「慈濟人最好。」所以大家動員起來,有的打掃巷弄,有的打掃學校,或者是醫院周圍的巷道。很多人看大家只為一件事──如何預防登革熱。颱風過了之後,大家要動員,颱風天放假,不用上班,慈濟人的不用上班,大家就動員清掃街道,而一般人不用上班就是去逛街,昨天看新聞,到處都在搶電影票,這樣,同樣的人生,不同的觀念,有的人利用假期,趕緊動員起來,保護社區,趕緊打掃得讓它乾乾淨乾淨淨,預防登革熱,預防蚊子叮咬。

  不只是台北,就是這樣沿路下去,桃園、新竹、台中,慈濟人都是整條路線這樣在動員清掃,中南北部,尤其是大家在颱風過了之後,最擔心的就是垃圾。在嘉義,就有一家庭,這家庭單獨住一個人,這個人他有腦筋的障礙症,神經障礙,所以頭腦不太好,與父親生活,父親也不住在他家,這兒子自己有精神障礙,父親每天拿一百來給他,讓他能自己去吃飯。但是屋內這位年輕人,說年輕,看來也有三十四歲了,因精神障礙,常常喜歡玩火,要放火燒東西,有時候還拿刀恐嚇人,所以他的左憐右舍都不敢去靠近他。更加煩麻的是,他喜歡去撿垃圾,將垃圾都撿回家中,所以說,一個人住一間三合院,是間古厝,有正廳、廂房,在這正廳、廂房三合院裡,裡面全都是垃圾。住附近的人很擔心,擔心這個人常常就自己放火燒東西,萬一放火燒到自己的家,房子燒起來會波及到別人,人人都不敢靠近他,動不動就拿刀恐嚇人。所以因為這樣,這村裡的人大家都很擔心。

  鄰里長就向他父親說:「拜託!拜託!是不是你能跟你的兒子說?」父親就說:「他精神不好,我要如何向他說呢?」「這要怎麼辦,裡面這麼髒?」鄰長就說:「我已經拜託慈濟人來打掃了,你是不是跟你的孩子說,讓慈濟人來打掃?」「沒辦法,沒辦法,這都不用說啦!」慈濟人就要親自找他父親再拜託,鄰里長拜託沒用,慈濟人出面了。就一直溝通,也是要溝通很久。總是父親說:「好啦!你們若要打掃,就自己去打掃。」就這樣說完就離開,沒再看到他出現了。慈濟人動員五十人,五十人來了,但是這位案主,他就是擋在門外,很兇,就是不肯讓人進去,鄰長找叔叔來,叔叔也來了,父親沒來,請叔叔來,叔叔讓這群慈濟人感動了,所以他也來了,一起跟他說,他也發脾氣,案主發脾氣。慈濟人就跟叔叔一起向案主說,叔叔就向慈濟人打了個暗號,「你們從旁邊進去」,他在正廳門口,叔叔就要他們「你們從廂房的門進去,去清掃」。叔叔與慈濟人就與這位中年人,就跟他談,跟他說,說到這個人發現到慈濟人從他的廂房房子進去了,一直喊:「你們這些都是土匪啊!土匪啊!土匪要進去搶人啊!」

  慈誠隊和叔叔、鄰長就跟他在外面,後來慈誠隊就將話題拉開,就說:「阿益,你胸前怎掛那麼多護身符?」全身都掛著一些護身符,很多,都掛在身上。他就說:「你掛那麼多,神明會不會打架?」他說:「不會啊!神明怎麼會打架?」你看,就從胸前拉出來,說:「這是王爺,這是觀音,他們怎麼會打架?」慈濟人就開始說,他說:「對啦!我們這群都是觀世音菩薩派我們來的,派我們來要幫忙你的,你歡迎嗎?」他笑出來,說:「觀音派你們來的喔?」就這樣,就比較緩下來了。裡面的慈濟人趕緊一直清掃。你們知道是怎樣的骯髒嗎?幾乎應該說是到了垃圾山裡面,這樣來形容整間房子,就如我們看到印尼、菲律賓那個垃圾山。長年累月,十多年了,這個案主,根本都沒有睡過床,睡在哪裡?睡在垃圾堆上,已經沒有看到他的床在哪裡了,就是整間都是垃圾。五十幾個慈濟人,加上其中他們村莊也有一個慈善隊,也有好幾位來加入,這樣搶著時間,趕緊將這些東西都清出去。

  撿到錢,裡面也有錢,好幾張紙鈔,他們就趕緊叫他:「阿益啊,你有錢喔!」看到錢,他也懂得要來接。這當中,他就又鬧了,說:「你們把東西都搬出來,這樣是要做什麼?你們很土匪啊!」他們就說:「放心、放心。」慈濟人安撫著他:「這些若拿去賣,有錢喔!錢還要再給你喔!」聽到錢,就又靜下來了。就是這樣,一直和他這樣,有人在外面,有人在裡面,你們知道那骯髒的程度?一二十年,十多年都沒清掃,外面的骯髒垃圾都帶進來,那種境界。但是,這群菩薩,他們是真正觀世音菩薩派來的,好幾百隻手在那裡清掃,洗啊、刷啊,等到垃圾都清出去了,在清洗時,他也會進來了,開始會幫忙掃,也懂得拉水管幫忙噴水。慈濟人就一直誇獎他:「你好棒啊!好棒。」很歡喜了。地板也都洗好了,牆壁也都刷好了,這樣,他展露出了那分友善的笑容。慈濟人載一張床來了,一張桌子、一張床來,就問他說:「你要睡在哪裡?這張床要放在哪裡?」他就說:「在那裡。」

  我們的師姊就告訴他:「在這裡比較不合適,我能幫你把桌子放這裡,床放在這裡,這樣睡起來會很舒服喔!這張床漂亮嗎?」他就摸一摸,「來、來,來幫忙搬。」就自己去幫忙搬,一張床幫忙搬進屋子裡。「幫你放這樣,你把它鋪上去,鋪上去之後,你要拿抹布來擦。」師姊就先邀他來幫忙擦。師姊擦,他也擦,師姊就教他說:「這樣擦不乾淨,來,教你,你要這樣擦,輕一點,輕一點這樣這樣擦。」原來也會聽話,要他輕一點,他就輕一點。就這樣這樣,一張半新不舊的床這樣擺上去,擦一擦,跟新的一樣,整間房子煥然一新。

  這就是人間菩薩,入人群中去,看見中壯年,中年,是壯年的人,他身體很強壯,卻是精神障礙。他們就細心地教他,不要用火燒東西,裡面的四十幾把刀,慈濟人趕緊將這四十幾把刀收起來,不讓他看到,將那些刀都收一收。現在就是這樣,這張床、這張桌子,這間乾淨的正廳廂房的房子,他能很乾淨的住在裡面。這些慈濟人一邊付出清掃,一邊體悟人生。這個人生,師父說依報、正報,如何來生在這樣的家庭,這個家庭的家人組織到底是怎麼樣呢?現在我們看到他的情況,就只是父親每天給他一百元,其他的我們不知道。要清掃時,一位叔叔,到底是親叔還是堂叔?我們也不知道,卻只是知道這個人這麼孤單,精神有障礙。看了,我們想自己,見苦知福,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我們的精神正常,我們的思路正確,思想方向正確,我們能為人群這樣付出,做得大家都很歡喜,也很感恩。

  將這個孩子,我們人人有佛性,與他結一分善緣,這不就是「定心不攀緣境」。雖然進入人群中,在這樣的家庭,我們沒有其他的意圖,只是不忍眾生苦。這種境界,不受這個境界阻礙我們這念善心,我們就是去為他付出、去清掃,不分別這個境界是臭,或者是骯髒,不攀緣境,也不為什麼,只是要給他一個環境乾淨,要讓這個社區不會發生登革熱,沒有蚊蟲。只是為了這樣而已,動員這麼多人,不受這個境界影響,就是要為他清掃就對了。這不就是修上善法嗎?撿到錢,趕緊跟他說:「阿益啊,來,有錢喔!」也是趕快給他。守規則,不貪圖一切,這樣就是在修行。我們修行沒有什麼困難,就是這麼簡單,修上善,守規戒,為人群付出,眾生人人皆有佛性,這就是「供養植福之廣」。累劫以來,投入人群,以法供養佛。佛陀教導眾生,沒有想要得什麼,所得到的供養,那就是眾生隨順佛教。大家若能隨順佛教,這就是最大、無上的供養。

  佛陀的生活,本來就是三衣一缽,雖然梵天王以梵宮殿來供養,只不過是讓佛陀,讓佛,大覺者知道,這些都是梵天,守規戒、修上善的人,現在已經是在梵天有這樣的境界,他們也來請佛轉法輪,讓佛瞭解,只是這樣。佛哪有收這些供養呢?真正的供養,是富貴人家也願意放下身段,這樣來修行,這就是最大的供養。所以「常修定慧之深」。因為我們修行是根深柢固,不是看到就說:「哇!這堆垃圾,我哪有辦法?」就走了。不可能是這樣,就是要深入,為他清掃,一心一志,不為名利,只是為眾生利益。這就是我們平時應該要修的行,不是叫你在那裡打坐、誦經。我們昨天說過了,去幫助人的功德,勝你誦十年的經。

  同樣的道理,你救人,整個社區會受影響,我們將這間房子的環境打掃清淨,這樣,不只是這個家庭、不只是這個人。我們發現這個人,與他建立友善。他們慈濟人就這樣說了:「從這樣開始,我們會常常來看你喔!」這樣開始他能接受了。對一位精神有障礙的人,就是要用友情去輔導他。要不然,也是一個如那個地方的炸彈一樣,什麼時候點火起來,不可收拾,什麼時候,那四十幾把刀,什麼時候會去傷害到人,也不知道。所以,只是為了社區的平安,就是這樣付出,這就是菩薩在人間,修行就是在人群中,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十二因緣法」,就是在我們的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動足,我們所做所做的一切,都是從一念心開始。一念心的「無明」,緣「行」,去行動等等,就慢慢到了「觸」,所接觸的環境,「受」,我們這些若能好好地都滅了,滅除了不正當的行為、錯誤的行為、錯誤的心念,自然我們就能一直滅。前面的經文,那就是「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就是要如何滅除我們的憂悲苦惱,就是要這樣一層一層,從無明開始滅,一直滅到最後,憂悲苦惱也滅除。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生命的循環,就是同樣在這一念間,一念也是我們的真如本性,一念也是無明,一不小心,真如受無明就是這樣遮蓋了。所以菩提、無明,在這當中,你要行菩薩道、菩提道,或者是乘著無明遮蓋,迷茫,這樣一直緣下去呢?這要看我們,現在已經接受佛法,要好好用心體會。

經文:「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

經文簡釋:「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
大通智勝如來正轉法輪,說是四諦、十二因緣之初會時,聲聞眾數。
不可稱計,則饒益彌眾。僅言聲聞眾者,以現尚未說大乘故無菩薩。

  所以接下來的經文再說,「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已經大通智勝佛受梵天王請,所以已經開始轉法輪,開始講「四諦」、「十二因緣法」。所以這個地方說「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是法」就是「四諦」、「十二因緣法」。這當中就「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那就是佛已經開始轉法輪了,開始就有「六百萬億那由他人」。六百萬億,我們也聽了很多次了,所有的梵天,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一直集合來了。這個六百萬億那由他,不只是一方,是十方的六百萬億那由他人,「那由他」是很多無數的人。那就是梵天界,這麼多,與同時在人間還有十六王子都在場。所以「以不受一切法故」,不受無明等等,這些無明法。

  「而於諸漏心得解脫」。「諸漏」,大家不受這些法,「於諸漏」,這些煩惱的心都完全解脫了,都沒了,沒有「漏」。我們過去一直說「漏」,這個「漏」字就是煩惱,就是無明。所以大家不受這個漏,不受這個無明的煩惱,無明的煩惱這個心念完全盡除了,沒有這個漏的煩惱心,所以完全去除了。所以「心得解脫」。我們若諸漏已盡,自然我們的心就解脫了。「皆得深妙禪定」,這樣自然就得到深妙禪定,我們的信根就很堅固。「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就是大通智勝佛如來正轉法輪,開始正式轉法輪,說過了,就是「四諦」、「十二因緣」。初會時,第一次說法那時候,就只有聲聞、緣覺,聲聞和緣覺而已,但是就已經很多了,不可計,很多人,「六百萬億那由他」,無量,很多,所以不可計。

  「饒益彌眾」。饒益的人很多,接受到佛法,人人都已經將所有的煩惱、無明,漏全都去除了,心都解脫了,所以得到利益了。這就只是說聲聞,聲聞,包括緣覺,這只是初會,有聲聞、有緣覺,因為還沒有菩薩,現在這當中只有聲聞、緣覺。不論是梵天,他們也是在緣覺之中,他們還有對法還不究竟的地方,所以他們再來請佛轉法輪。所以這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還未現前,因為只說到「四諦」、「十二因緣」,還沒有進入大乘法,所以菩薩還未現前。

經文簡釋: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得證二乘之解脫果者,已有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之多。

「以不受一切法故」;不受一切法,謂於一切外境界,內受果報之中皆不樂受。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全部無量數的人,「得證二乘之解脫果者」,這已經就是證得二乘,這個二乘就是聲聞、緣覺乘,這解脫的果已經都很根深柢固,信心堅定。「已有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之多」,有這麼多人了,所以「以不受一切法故」,不受一切法,就是一切外界,外面境界誘惑。外面境界的誘惑,就是常常說的,「我們要入人群中」,入人群中,就是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有種種、種種的煩惱、無明,外面的境界,種種的煩惱無明。

  「內受果報之中皆不樂受」。在外面的境界是這樣很多煩惱,若是將它放在內心,那就是不樂受,不歡喜,我們不受,不去接受它,不接受這些煩惱。外面的境界,內心不受動搖。我們知道這是不樂,不是歡喜的事情,因為這些都是苦境。外面這些境界都是苦境,我們都瞭解了,我們知道,從一念無明開始,緣行、緣識、緣名色、緣六入、緣觸、緣受,我們一直知道了,我們既然知道,所以我們不受,不受外面的境界。雖然我們是進入境界之中,但是我們的內心不受污染。我們已經知道了,因為這個境界是會惹來了苦。就如我們大家五十多個人進到那個地方去清掃,這個境界雖然是這樣,人間菩薩將這些垃圾不放在心裡,從屋裡將它打掃出去,乾淨了。這就是知道這是苦,將它掃除掉,沒有放在心裡。

*不受故不愛,不愛故不取,不取故不有,故無生老死憂悲苦惱,而得取證於有餘涅槃。

  同樣的道理,我們若能瞭解,「不受故不愛」。我們就知道,一念無明起,我們不接受外面的境界,這個無明就不會去行、不會去造作。所以這一念,看到外面的境界,我們不想受,不去受,那就是不接受外面的境界去攀緣,自然就不愛,沒有愛。不去感受到「這個我要,這個我不要」,反正這不是我的,我也不需要,自然就沒有「愛」,想要去「取」。「不愛故不取,不取故不有」,因為我們不去將它撿進來,就如那位阿益,他就是這樣去撿進來,撿進來就有垃圾,就「有」了。所以,不取,他若不去撿,就不會造成裡面那麼多的垃圾。所以「不取故不有」。就沒有這樣這麼多的垃圾,就沒有這麼多的煩惱。

  所以「故無生老死憂悲苦惱」,自然就沒有生老病死,這些憂悲苦惱就沒有了。很多人,我們若是看我們的大愛臺節目,常常看到一些老人很解脫,「這麼大歲數了,如果不趕快做,就沒時間了。」「不要想那麼多,何必想病痛如何,做一做就忘記了。」「最後那天?哎呀,不必想,做就對了。有時間,現在還有時間,我就趕緊做,師父說把握時間。」他沒有憂悲苦惱,「夠了,滿足了!」就是有時間,做就對了,這就是沒有憂悲苦惱。「而得取證於有餘涅槃」。有餘涅槃是因為他才證得二乘而已,聲聞、緣覺,所以叫做「有餘涅槃」,還沒到達「無餘涅槃」。只是知道生死是這樣來的,我知道了,我知道之後就不要去造作,「無明」就不要去緣,不要緣「行」等等。只是瞭解到這裡,只是顧好心的清淨,心宅若清淨,就沒有煩惱了。

不受一切法:悟諦緣空,盡諸有結,根境緣識滅盡,了無所著。

  所以「不受一切法:悟諦緣空」。自然我們就覺悟了,瞭解了,人生的來去,原來是這樣的來去。瞭解到人生苦,不由自己,依正二報不由自己,這種的苦。迷失在人間,事事不通徹,就再造業,在這裡纏綿不休。我現在聽法,我瞭解了,不受一切,這些無明煩惱,自然我覺悟,「四諦」、「十二因緣」的道理,原來是一場空,只是我們造作而「有」。那間房子,骯髒的都清掃出去,這間房子非常空,很需要用的床,將它搬進來,能夠生活就好了,這麼的簡單。

  所以「盡諸有結」。這些無明污穢,將我們束縛住的繩子,也都已經解開了。「根境緣識滅盡」,根,就是我們的「六根」,又是外面的「六塵」,這些緣,緣這些境界去造作。我們的意識已經都很清楚了,這面鏡子擦乾淨,知道那是外面的境界,與這面鏡子根本就無關,沒有染著到。鏡子能照外面的境界,很清楚,但是外面境界與這面鏡子是無關的,這就是「緣識滅盡」。知道垃圾是在面前,不是在鏡子裡面,是在鏡子的外面,不是在鏡子裡面,所以「根境緣識」都滅了。所以「了無所著」,完全都瞭解了,我們的心無所著。東西清出去了,乾淨了,就不要再去撿回來。清出去了,如果他再去撿回來,也還是同樣會骯髒。

經文簡釋:「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而於世間諸有漏境,解縛得脫,心得自在諸漏;指見、思煩惱、蓋心解脫。
有受故累,性本明淨,有著故昏。一切法不受不著,故得解脫之果。

  所以,完全無所著,「而於諸漏心得解脫」,這些煩惱無明全都開始掃除掉了,都盡了,所以得到解脫了。「而於世間諸有漏境」,這種的束縛,一切都去除了,「心得自在」,自然就很自在。「諸漏」就是見、思惑的煩惱無明,這叫做「漏」。「蓋心」,就是說這些骯髒的東西,都蓋覆在我們的真如本性,這些煩惱無明蓋覆了我們的心,這叫做「漏」。這些東西都去除了,自然就解脫了。所以「有受故累」。我們再說回「受」,你「觸」了,若有感受,感受「這我要」,所以我就想要再去要,有感受就有「愛」,有愛,自然就有執著,有所執著。

  其實我們人人的心本來是明淨,就如三合院,房子還很好,本來一間房子是清淨,是將東西撿進來,這樣一直囤積,其實,清出去之後,本來就是清淨。「有著故昏」。就是有所著,有將這些髒東西撿進來,所以這間房子整個都是在垃圾堆中,昏暗,看不見這間房子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總是都是垃圾。所以,「一切法不受不著,故得解脫之果」。我們將這些法,我們若瞭解了,這是無明的法,我們就不要去執著它,這是清淨法,我們要精進受持。受持了法,得了慧,得慧。所以,少一分無明,增長一分智慧,自然道理瞭解了,心就解脫了。

心解脫:脫子果兩縛,斷盡思惑,得無學果位,以盡智斷惑,無生智證理,因亡果喪,證入空理,心得自在,故名解脫。

  「心得解脫」,「脫」就是「脫子果兩縛」。這就是說,我們這個「果」,其實,果,你若是再讓這些緣再靠近,這個果中有因子,有基因,就是那個業還在果實之中,果實若脫離外面的緣境,自然就不會再有因發生。種子就是因為有土、有水、有空氣,它才開始會萌苗發芽等等,你若將它隔離了,這些緣都隔離了,自然就沒有。所以這樣「斷盡思惑」,自然這些煩惱根都斷除了、隔離了,自然我們的無明惑全都斷除,見、思惑都斷了。

      「得無學果位」。自然我們在精進中,超越了聲聞、緣覺,那就是叫做「無學」。我們《法華經》開始時說「學」與「無學」,聲聞、緣覺,他的煩惱還未盡除,法還沒有很瞭解,所以這還是有學,還要學。若是到大乘的果位,自然就無學了。所以,「得無學果位,以盡智斷惑」。已經所有的智都現前了,所有的惑完全斷除。「無生智證理」。得到無生智,自然證得道理。所以「因亡果喪」,就沒有這些因、果等等還在這樣纏綿。所以「證入空理,心得自在,故名解脫」。

經文簡釋:「皆得深妙禪定
由證解脫,故能得超過世間,得與慧相應之深妙禪定。

  所以,「由證解脫,故能得超過世間」,超越這個世間,「得與慧相應」。自然我們超越世間,與我們的清淨慧能會合,這叫做「深妙禪定」,就是最高無上的解脫。很多的法來自於我們一念心,就要讓我們有這麼多說不完的法。其實回歸回來,在現在的生活中,入人群中,去造福人群,這樣就對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10/01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