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0/18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0/18晨語簡記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周日 10月 18, 2015 8:51 pm

20151018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觀眾生心識中,煩惱習氣難捨; 
為求正覺實智,能破除煩惱垢; 
勤拭圓鏡淨明,演說般若相應; 
得大覺道寂滅,無相無量妙法。 


眾生的心識,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人人都有一個含識,你們若誦「大懺悔文」,「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含識就是心識,我們的心識就是包含在其中。我們日常生活形形色色,所接觸到一切,眼、耳、鼻、舌、身、意,根接觸外面的境界,一切的聲色在心意去分別,分別之後有動作,就收納為種子,種子納入在心識,也就是含識之中。這是我們常常說,如何將我們的心收攝好,不要與外面的境界緣,緣了外面的境界來起心動念,來造作複製煩惱,這是我們凡夫的習氣。凡夫的習氣就是這樣,心識緣外境,外境的境界來誘惑我們起心動念,就有動作去接觸,去愛,去取,這都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這樣的習氣,凡夫難捨,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學佛了,學佛就是要求得覺悟,再也不要再不由自己受煩惱無明牽引,希望回歸真如本性,希望我們面對外面的境界,能見色不動心,我們的心能夠很清楚,要歸納於正覺菩提道中,去追求我們的實智。實智,也是真如,也是我們的本性,希望我們一念心歸納,能夠向著正覺道實行,若能這樣,就能破除煩惱垢穢。這就是我們要努力,我們必定從我們的心識,我們自己要好好來磨練,不要起心動念,我們方向要回歸正覺實智,這樣才能破除煩惱垢。煩惱、無明、惑,不斷誘惑我們,不斷鼓動我們,向色、聲、香、味、觸,心起貪戀,去造作一切。這就是我們的心魔,心的意識,這種煩惱都只是在習氣,我們要如何回歸菩提覺道,清清楚楚,不受誘惑,不受鼓動,我們能在菩提覺道的正向,不只是不受誘惑,我們還能有定力來破除煩惱垢。 


種種的煩惱,種種的無明,種種的見思,見解、思惟,都不要受外面境界搖動。我們的定力、我們的信心,這幾天以來,不都是一直跟大家說信心要深,信要深,念要堅固,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功。要如何用功呢?要勤,「勤拭圓鏡淨明」。這面鏡子需要我們不斷不斷來擦,這就是下功夫。用什麼方法來擦呢?我們入人群中而不動我們的心,人群的煩惱、聲色一切,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我們是學佛者,我們是修行者,外面的境界就是在試煉我們的功夫,我們要如何讓我們這念心能夠很清楚、很明朗,那就是心鏡要擦。心鏡就是用外面的境界來擦練,來擦、來磨練,不斷不斷地將一層一層的垢穢去除。過去是不知道,所以讓它沾上髒污,現在知道了,用戒、定、慧守持,骯髒的東西不要再重複,過去的習氣煩惱,我們現在在人群中,我們就要見苦知福,見煩惱要知智慧,要持我們的智慧,在煩惱中,我們更要證明人間苦。 


世間人,什麼時候無常來,不知道,糊里糊塗過日子,也是一樣糊里糊塗複製煩惱,都是自己不覺不知,得到苦時就埋怨,怨天尤人,苦上再加苦。我們若是了解法,看到苦難的境界,我們能很清楚、很明瞭,不只是不埋怨,我們還能用心勤懺悔,我們要用心多感恩,外面的境界過了一波的災難,過了一波的煩惱,再過了一波的無明,我們能明明歷歷很清楚,所以心不會受無明、煩惱、苦難,將我們的心再染上垢穢,再複製煩惱。很清楚了,守得住了,見證了佛所說的「苦」、「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修行於「道」。我們要修行,我們要走在這條路,所以我們必定要勤拭,將我們這面心鏡擦拭。我們看到苦了,見苦,入道理了,看到世間的苦,不只是苦、苦、苦,我們還知道苦之中有它的道理存在,是這樣這樣集來的,這樣的造因,這樣的緣,所以惹來了這樣的苦。很多的諦,就是道理,含在苦中,已經發生的苦,就是它有含藏了它的道理存在。 


我們學佛之後,對這些道理都清楚了,所以要不斷預防這面鏡子再污染,一方面我們看到人間的苦難,了解它的道理,要趕緊起於行動,去做幫助眾生,入人群中造福、結福緣,這樣不會受外面的境界所影響了,這就是勤拭,用這樣投入,磨練我們的功夫。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將這面鏡子擦清楚,一方面投入人群付出,一方面在付出中體會真理,這面鏡子自然就是慢慢地就圓了,圓鏡就慢慢地清明了,愈擦愈清明,這樣清明、明朗起來了。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功夫,道理都清楚明白了,那就是「演說般若相應」。 


開始體會道理了,證明佛所說的教法,「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等等,能夠愈來愈體會、愈了解,知道人間一切都是虛幻,隨著時間這樣無形中地過,隨著歲月,人間,人的身體不斷老化,世間的物資不斷敗壞,煩惱、無明不斷共業,這種五濁惡世,壞劫的時代,一切都在敗壞中。我們要提高警覺,不要再貪著了,這是造業。讓大家知道一切皆空,不必貪,不必取,不要執著在外面的聲色境界,不要有這樣的貪著。所以叫做般若,「演說般若相應」,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體會事相,聲色、事相都能解開,能了解,因為解開來,一切都是空,都是空的東西,不需要煩惱,不需要苦。 


有的人沒辦法了解,失去一個最愛的人,那就心不知道要多久時間一直沉滯在那種捨不開,就是在苦難中。失去一項什麼東西,是名、是利,看不開,亂了心。像這樣,人間的苦,般若就是這樣為我們分析,有形、無形,有形的物質、無形的心理,這種得失,在般若,就能一一為我們開解,終歸於空。我們能了解,破除煩惱垢之後,勤拭我們心中的心鏡,自然我們聽法、說法,勸解人人的心,這樣就是演說般若。心看開一切,將一切名利、聲色也都放下、解開,若能這樣,叫做演說般若相應的道理,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標,能「得大覺道寂滅」,自然我們慢慢了解法,法入我們的心,世間一切事物、聲色,再也不會來動搖我們的心,所以已經進入了寂滅的境界。寂就是寂靜,我們的心不會再受搖動了,沒有再起心動念。「發心如初,成佛有餘」。 


人生紛紛擾擾,不如我們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以上,要如何能穩住我們的心,我們才能進入寂滅境界。滅掉一切煩惱,心寂靜,再也沒有其他的煩惱來困擾我們,守住我們最初這念心,最初這念心,那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我們既發這念心,了解佛法這麼好,體會人生一切虛幻,我發心,我要修行,所以發心這念心,也是來自於你的真如本性。體會了人生世間就是這樣虛幻,但是佛道很長,我從今開始,我要發心,我要修行。道有多長呢?塵點劫,無始中的無始以來,我們本來具有大通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我們已經一段這麼長的時間,不斷複製,我們的心一直被外面的境界把我們鼓動了,靜不下來。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向著覺道走,希望我們不要再受外面境界誘惑了,在這條覺道堅定我們的心,堅定我們的信,信根要深入,信心要堅定,外面的境界搖動不了我們。這種寂靜,「寂靜清澄」。 


我們還要「志玄虛漠」,很堅定,外面的煩惱,我們都完全滅除,這叫做淨滅。「無相無量妙法」。外面的境界、形象、聲色等等,與我們這念修行的心完全脫離了,我們已經是修行了,外面的聲色、境界、人事物的困擾,那些形形色色不會再入我們的心識中,我們的心識已經清清朗朗了,無相無量的妙法就是這樣不斷產生出來,這叫做慧命增長。生命是在時間中消逝,我們要把握,時間這樣在過,道理了解了,不斷要入心、累積,我們知道的事情要更多,看到外面的境界,我們愈要有警惕心,一直到了心不會受外面的聲色、境界搖動,堅定我們的道心,這才是真正我們要追求最究竟的大覺道。大覺道是無相無量的妙法,當然,這就要到了我們的心能寂滅的境界。寂滅,要記得,就是靜,靜寂清澄。形形色色,我都不會受影響,滅除一切煩惱,這樣我們就脫離眾生心識,煩惱、習氣,我們完全都捨掉,要不然我們還在凡夫的心識中,煩惱習氣還是很難捨。無法捨去習氣,我們要求正覺實智,要破除煩惱垢,就很困難了。所以我們要用心,人生是這麼的苦、空、無常,我們應該要時時用心。來,前面的文,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告訴我們, 


經文:「諸比丘!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國土現在說法,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以為眷屬。」 


釋迦牟尼佛敘述了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之後,回歸回靈鷲山的境界裡,釋迦牟尼佛再向大家,向修行者這樣說,「跟你們說,那個時候,無量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的道場中,十六王子出家,成為十六沙彌。因為他們聽法,發大心、立大願,成為菩薩,學菩薩道,現在已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得大覺了,都在十方國土,現在說法,現在各人都在各有緣的國土,說法度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他也來到娑婆世界,為度眾生而修行,而成佛,現八相成道,這樣來人間說法度眾生,也是十六王子其中之一。所以,各個都在不同的國土度化眾生。那些眾生就是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的結緣眾,我們也是,應該也就是在大通智勝佛道場中,與十六沙彌之一,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我們已經聽過他說法,也是結緣眾,也是生生世世聽過釋迦佛所講說的法。 


我們有緣生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裡,還有佛法,還在現在,現在的教主,同樣還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在佛法中,我們要用心。因為他們已經在各方說法了,法流傳在他們的世界,我們也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們的人間,佛法還在流傳。所以「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以為眷屬」。看看我們現在,不就是嗎,也有很多菩薩在人間聞聲救苦。現在這個時候,在土耳其,有一群從臺灣出發,已經到了土耳其了。前天他們在臺灣,要出發之前,師父再向他們叮嚀一下,他們就在前天晚上的飛機起飛了,十三個小時後,他們已經落地了,同時開始接著就準備發放事宜。昨天我們已經看到大愛新聞的報導,畫面上,我們已經看到這群菩薩在當地,到了土耳其,受到很大的禮遇。教育局長也來迎接,過去的市長也來迎接,還有主麻教授,他們也來迎接,大家很歡喜,用盛大場面來接機。 


接機之後,安排好了,開始分秒不空過,昨天的新聞畫面就看到他們已經在打包了。我們帶去的東西打開,把東西搬出來,要送給孩子的禮物,與他們當地採購的東西、我們寄過去的東西,開始展開打包。甚至核對他們的名單,這樣一一地作業,一條動線,看大家做得很歡喜。這群菩薩自掏腰包,不怕辛苦,這樣到了那個地方,開始就展開工作。一連串七八天的時間,土耳其當地的菩薩與慈濟人,這群臺灣去的菩薩,為了敘利亞的苦難人,這幾天,大家展開了付出的行動,他們的動作。這就是菩薩,不為自己,只為苦難中的人,願意付出。去那裡見證人心一動盪、不調和,就造成了人禍災難,見證人間無常。現在我們要幫助的這些人,過去在敘利亞那個地方,他們在過的生活很好過,只是少數人的心不調,造成了這種世界國際間的難民潮。他們住無定處,不是他們的故鄉,租的房子,刻苦克難,生活難過,才需要國際間的人人來關心。去見證苦難的緣由是如何而來,這就是走在菩薩道上去體會到。 


想到土耳其,腦海中就又想到,土耳其也是因為地震(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日,土耳其強震),慈濟人去幫助,有了這個緣,所以胡光中居士,也因為有這樣的緣牽引著,引起他有段時間也受到一些困擾。當地人不了解,因為他翻譯一首歌,「愛灑人間」這首歌,為了美國發生雙子星大樓。(二00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飛機撞大樓,人間,國際不調和,那段時間希望能每天提醒大家,希望這首歌在國際間都能流通,希望他們能將它翻成阿拉伯文。所以他在翻譯的過程,被人誤會了,所以差一點點,也受災難,為了這樣,情報局的調查,失蹤二十四小時以上,製造了一段很緊張的過程。接下來,現在應該是十年前了,正好十年了,十年前的巴基斯坦,也是大地震(二00五年十月八日),所以就有土耳其的胡居士與約旦的陳居士(陳秋華),他們又再投入。臺灣,我們的醫療團隊與菩薩,也是同樣到了巴基斯坦。 


想到那時候,醫生也是很辛苦,我們花蓮慈院是邱琮朗醫師,與臺北慈院李俊毅醫師,第一梯次是他們兩位去。很辛苦,鞋子因為走路走到鞋子開口了,所以,他(邱琮朗)就用 OK 繃貼起來。很多啊!再回想,菩薩在人間,在國際間,哪個地方有災難,哪個地方去,這種很困難的救濟,我們也是走過來,很困難的物資集合,也是「關關難關,關關過」,這實在是,再回想,再整理,真的是很精彩,浮現腦海中,時間無法一一分享。巴基斯坦強震今年正好十年,差不多要近十年,應該是十年的時間了。這當中,又有簡院長(簡守信),那時候和葉添浩醫師,他們就是這樣替換,在那裡,人醫會也在那裡這樣替換。那個時候的災難,比起現在的尼泊爾震災更難救。 


現在的尼泊爾地震,我們救災能一大群,有其他國際間這樣支援我們的物資要如何到達,但是十幾年前,那時候的救災,實在是很辛苦。但是,他們還是抱持著恆心,初發心不退,就這樣一直以來,這個緣,每次有災難,每次都是這樣的動員。這次的人禍,不論是約旦,或者是土耳其,同樣的,他們各人在各地,發揮他們就地的力量,加上臺灣慈濟人的幫助,現在也是他們這些菩薩還是在動員中。敘利亞內亂已經進入第五年了,不離不棄,就是這樣地繼續關懷,這次的大動員,臺灣慈濟人已經在當地了。總而言之,百千萬億菩薩就是身體力行,人間有苦難,怎麼走過,這是人人生命中最珍貴的過程,這就是菩薩,到人群中去發揮他生命的價值。還有聲聞,就只是聽而已,沒有去過,也不怎麼有心得。 


去過的,這時候我們如果說:「邱醫師,邱主任,來,你再回憶十年前,你去那裡,你怎麼救呢?」他的腦海中就馬上又浮現出來了。這個意識,心識中,藏著這顆種子,很快就浮現起來。簡院長,你若問他,他侃侃而談。那時候在巴基斯坦,葉添浩醫師回來,為了敘述這件事,他這樣淚流不止,這就是他看到那個苦。人離開那個地方,回來臺灣了,他的那顆種子還是藏在他的生命中,也已經增長他的慧命,是慧命中的資糧,讓它更生長起來,這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叫做菩薩,菩薩就是意識都已經很深入,走過的路、做過的事。若只是聽,就是我聽過了,但是種子沒有入心。法,聽了,就要力行。來,看下面這段文。 


經文:「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 


經文簡釋: 
*「其二沙彌東方作佛」;其二沙彌於十六數中第一第二,長劫上求下化,緣熟於東方作佛。 


經文簡釋:「一名阿閦,在歡喜國」 
*「阿閦」:佛名,義言不動。 
*「歡喜國」:國名,即是東方妙喜世界。 


這十六沙彌都已經在十方,各個已經成佛,說法,現在在說法中了。開始要介紹,每一尊佛在什麼國土度眾生的名號與地方。「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二位沙彌,十六沙彌,先從頭開始介紹,二位沙彌在東方作佛。東方二位,這兩位修行過程也很久,就是長劫以來上求下化,因緣成熟了,他們的緣就是在東方,所以「東方作佛」。在東方有二尊佛出世,第一位叫做阿閦,在歡喜國。「阿閦」是佛名,意思就是不動的意思。他國土的國名就是叫做東方妙喜世界,那個地方是妙喜的地方,在那個地方成佛。 


又阿閦此云:不動尊, 
東方:陽光東昇為群動之首。 
歡喜即動義,表即動而證不動之理。 


再說「阿閦」,在這裡叫做「不動」,也稱為「不動尊」。東方,為什麼會在東方?東方就是「陽光東昇,為群動之首」。因為我們的太陽都是從東方出現,太陽浮現出來,它就是不斷地行蘊,在星球的軌道上,我們地球的公轉、自轉中,繞著太陽。平時我們都說「太陽從東方出」,其實這是在動中升起了太陽。動,就是轉動,公轉、自轉,在轉動中,慢慢轉到面向陽光時,所以,「陽光東昇」,就是這樣的方向,太陽就是這樣的方向東昇起來,所以為群動之首。每天,慢慢地天亮了,大家休息,也睡醒了,醒來之後,開始準備士農工商,一天的生活就是因為太陽東昇了,天亮了,工作要做了,就是動起來。若是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就很靜。所以動,就是在歡喜中。「歡喜即動義」,歡喜就是動。「你歡喜嗎?」「我很歡喜。」「歡喜,怎麼歡喜?」「歡喜就是歡喜,就是從心歡喜。」真的是很歡喜,那就是動。開始有事情,才會歡喜,有什麼事情滿意了,所以歡喜。這在歡喜國。 


所以「表即動而證不動之理」。動,其實阿閦佛他是不動,因為他的功夫,「寂滅」,長時間的修行,從他的德來命名,他是不動,所以,佛,成佛不動,寂滅。但是,世界本來的順序就是動,動得很調和,這就是道理,動而不動,雖然它是動,但是平安,這樣隨著很調和、平安地運轉,這就是動,也是靜。看,幾天前,地大不調,那就是地震。剛剛說巴基斯坦,那時候也是地震,土耳其十幾年前,那時候也是地震,那就是動中不調,所以地震,就有災難了。所以說,在這樣轉的當中是靜,很調和,所以動而證不動之理。我們的心,人心調和,世界平安。現在我們到了土耳其,要去幫助的人,就是因為敘利亞人心不調,所以國家動亂,造成了難民潮,這就是這樣過來。 


經文簡釋:「二名須彌頂」 
須彌頂:義言妙高。 
佛具萬德,高出群山物表,故喻須彌頂。 


所以「二名須彌頂」。須彌頂意義叫做妙高。就是「佛具萬德,高出群山物表」,所以譬喻為須彌頂。一切山總是不超過須彌山,很高,這是一個比喻。 


經文:「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 


經文簡釋: 
「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世所共尊威德勇猛,龍鬼欽崇,如師子吼,百獸皆畏。 


東南方又有二佛,「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每一尊佛都有他的名號。「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是「世所共尊,威德勇猛」,所以稱為「師子音」。龍鬼都很欽敬,如獅子吼一樣。獅子若是發出聲音,整個山林都振動起來,所以,師子音,表示這尊佛他的出生,世間人人都很尊重他,因為他的威德勇猛,連龍鬼都很恭敬他。所以,他如出獅子吼一樣,用說法來降伏一切人心,度眾生心。 


經文簡釋: 
「二名師子相」;進止威儀,如師子相。 
音相乃形聲二益,其聲音和悅,其形不怒而威德具,故喻師子。 


第二名叫做師子相,是「進止威儀,如師子相」,就是很穩定,這位叫做「師子相」。這尊佛,他是很穩定,如獅子走路,很穩。這就是說他的形與聲都能利益,獅子的形貌很穩定,發出聲音能震動山林,所以,聲音,雖然出聲很大,卻是和悅,其形不怒而威德具足。這尊佛沒有發怒,不會發怒,但是威德很好。這就是佛的德,這兩尊佛。 


經文簡釋: 
「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遠離諸有,住法性空。 
*所證之理,包太虛遍群有,其性真常,如虛空住。 


南方又有二尊佛,「一名虛空住」,那就是「遠離諸有,住法性空」,這是這尊佛,虛空住的德號。他所證的理是「包太虛,遍群有」,常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表示這尊佛他的心很開闊,「其性真常,如虛空住」。他的心住在真,不是虛假,是真常。就如我們的空間,永遠都是空間,其他的物質有變動,虛空永遠是不變動。 


經文簡釋: 
「二名常滅」;不妄流動,常居寂滅。過去不生,未來不動,現在不起,無生無滅,故云:常寂滅相。 


第二尊佛名常滅,「不妄流動,常居寂滅」。他就是這樣這麼穩定,常常都在寂滅中,寂靜清澄,沒有無明煩惱。「過去不生,未來不動,現在不起,無生無滅」,所以叫做「常寂滅相」,這是第二位。所以,東方的佛與東南方的佛,還有南方的佛,這樣一連串六尊佛,各有他們的德。總而言之,每一尊佛都有他的德行,每一尊佛都有他的世界,每一尊佛都有他所結緣的眾生。所以我們應該修德、修福、結緣,要成佛,不能缺少,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18晨語簡記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10月 19, 2015 3:41 pm

2015/10/18薰法香心得

為什麼會無明?因為我們的受外境誘引,跑出去了,迷路了,而且自已還不知不覺,自以為是。
所以  上人一再叮嚀我們,要將我們的心收攝好,不要緣外境起心動念,造作複製煩惱。
上人期勉我們要下功夫,回歸菩提覺道,清清楚楚,不受誘惑,不受鼓動,我們能在菩提覺道的正向,不只是不受誘惑,我們還能有定力來破除煩惱垢。這不正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嗎?
雖然說有方便法、真實法,也有四聖諦、十二因緣、三十七助道品…,各種不同的經典,各種不同的法,每種都是基礎,只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如法修行,不斷不斷累積累積,漸漸地也能一理通、萬理徹了。
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18晨語簡記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10月 20, 2015 2:19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月十八日星期日)

 

上人說:學佛就是要覺悟,如果能夠做到不受外境的影響,去除無明煩惱,見色不動心,實智乃真如本性,不受誘惑,入人群與人結好緣。大覺道是最初這念心,安住這念心,堅定道心,是無量妙法。

 

我們日常生活形形色色,所接觸到一切,眼、耳、鼻、舌、身、意,根接觸外面的境界,一切的聲色在心意去分別,分別之後有動作,就收納為種子,種子納入在心識,也就是含識之中。

種子識為第七識,收納入第八識(藏識),所以上人這段開示在講心識是如何在作用。

 

用什麼方法來擦呢?我們入人群中而不動我們的心,人群的煩惱、聲色一切,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我們是學佛者,我們是修行者,外面的境界就是在試煉我們的功夫,我們要如何讓我們這念心能夠很清楚、很明朗,那就是心鏡要擦。心鏡就是用外面的境界來擦練,來擦、來磨練,不斷不斷地將一層一層的垢穢去除。

 

人間的苦般若就是這樣為我們分析,有形、無形,有形的物質、無形的心理,這種得失,在般若,就能一一為我們開解,終歸於空。

自然我們慢慢了解法,法入我們的心,世間一切事物、聲色,再也不會來動搖我們的心,所以已經進入了寂滅的境界。

 

外面的境界、形象、聲色等等,與我們這念修行的心完全脫離了,我們已經是修行了,外面的聲色、境界、人事物的困擾,那些形形色色不會再入我們的心識中,我們的心識已經清清朗朗了,無相無量的妙法就是這樣不斷產生出來,這叫做慧命增長。

等我們明了心識的作用,入人群不受污染,體解般若空性,勤拭心鏡,照見真如本性,達到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境界。心識清朗,妙法湧現,就是慧命成長。

今天心得第一小段是薰法香的時候寫的,剛剛在畫重點時,心想,上人怎麼可以把法講的如此清楚,幾乎字字是重點。還好,持續有入人群分享法,上個月到桃園,講了一小段,由於天天薰法,把前一兩天上人開示的法,記憶還很新鮮,與大家分享,效果不錯。剛剛寫心得時,還可以把上人的法串起來,感到很欣慰。

 

生命是在時間中消逝,我們要把握,時間這樣在過,道理了解了,不斷要入心、累積,我們知道的事情要更多,看到外面的境界,我們愈要有警惕心,一直到了心不會受外面的聲色、境界搖動,堅定我們的道心,這才是真正我們要追求最究竟的大覺道。

 

 

人離開那個地方,回來臺灣了,他的那顆種子還是藏在他的生命中,也已經增長他的慧命,是慧命中的資糧,讓它更生長起來,這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叫做菩薩,菩薩就是意識都已經很深入,走過的路、做過的事。

要增長慧命就要自己去體會,讓我們做一個人間菩薩,好好入人群去修行。

 

 

 

觀眾生心識中,煩惱習氣難捨; 
為求正覺實智,能破除煩惱垢; 
勤拭圓鏡淨明,演說般若相應; 
得大覺道寂滅,無相無量妙法。 

眾生的心識,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人人都有一個含識,你們若誦「大懺悔文」,「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含識就是心識,我們的心識就是包含在其中。我們日常生活形形色色,所接觸到一切,眼、耳、鼻、舌、身、意,根接觸外面的境界,一切的聲色在心意去分別,分別之後有動作,就收納為種子,種子納入在心識,也就是含識之中。這是我們常常說,如何將我們的心收攝好,不要與外面的境界緣,緣了外面的境界來起心動念,來造作複製煩惱,這是我們凡夫的習氣。凡夫的習氣就是這樣,心識緣外境,外境的境界來誘惑我們起心動念,就有動作去接觸,去愛,去取,這都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這樣的習氣,凡夫難捨,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學佛了,學佛就是要求得覺悟,再也不要再不由自己受煩惱無明牽引,希望回歸真如本性,希望我們面對外面的境界,能見色不動心,我們的心能夠很清楚,要歸納於正覺菩提道中,去追求我們的實智。實智,也是真如,也是我們的本性,希望我們一念心歸納,能夠向著正覺道實行,若能這樣,就能破除煩惱垢穢。這就是我們要努力,我們必定從我們的心識,我們自己要好好來磨練,不要起心動念,我們方向要回歸正覺實智,這樣才能破除煩惱垢。煩惱、無明、惑,不斷誘惑我們,不斷鼓動我們,向色、聲、香、味、觸,心起貪戀,去造作一切。這就是我們的心魔,心的意識,這種煩惱都只是在習氣,我們要如何回歸菩提覺道,清清楚楚,不受誘惑,不受鼓動,我們能在菩提覺道的正向,不只是不受誘惑,我們還能有定力來破除煩惱垢。 

種種的煩惱,種種的無明,種種的見思,見解、思惟,都不要受外面境界搖動。我們的定力、我們的信心,這幾天以來,不都是一直跟大家說信心要深,信要深,念要堅固,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功。要如何用功呢?要勤,「勤拭圓鏡淨明」。這面鏡子需要我們不斷不斷來擦,這就是下功夫。用什麼方法來擦呢?我們入人群中而不動我們的心,人群的煩惱、聲色一切,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我們是學佛者,我們是修行者,外面的境界就是在試煉我們的功夫,我們要如何讓我們這念心能夠很清楚、很明朗,那就是心鏡要擦。心鏡就是用外面的境界來擦練,來擦、來磨練,不斷不斷地將一層一層的垢穢去除。過去是不知道,所以讓它沾上髒污,現在知道了,用戒、定、慧守持,骯髒的東西不要再重複,過去的習氣煩惱,我們現在在人群中,我們就要見苦知福,見煩惱要知智慧,要持我們的智慧,在煩惱中,我們更要證明人間苦。 

世間人,什麼時候無常來,不知道,糊里糊塗過日子,也是一樣糊里糊塗複製煩惱,都是自己不覺不知,得到苦時就埋怨,怨天尤人,苦上再加苦。我們若是了解法,看到苦難的境界,我們能很清楚、很明瞭,不只是不埋怨,我們還能用心勤懺悔,我們要用心多感恩,外面的境界過了一波的災難,過了一波的煩惱,再過了一波的無明,我們能明明歷歷很清楚,所以心不會受無明、煩惱、苦難,將我們的心再染上垢穢,再複製煩惱。很清楚了,守得住了,見證了佛所說的「苦」、「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修行於「道」。我們要修行,我們要走在這條路,所以我們必定要勤拭,將我們這面心鏡擦拭。我們看到苦了,見苦,入道理了,看到世間的苦,不只是苦、苦、苦,我們還知道苦之中有它的道理存在,是這樣這樣集來的,這樣的造因,這樣的緣,所以惹來了這樣的苦。很多的諦,就是道理,含在苦中,已經發生的苦,就是它有含藏了它的道理存在。 

我們學佛之後,對這些道理都清楚了,所以要不斷預防這面鏡子再污染,一方面我們看到人間的苦難,了解它的道理,要趕緊起於行動,去做幫助眾生,入人群中造福、結福緣,這樣不會受外面的境界所影響了,這就是勤拭,用這樣投入,磨練我們的功夫。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將這面鏡子擦清楚,一方面投入人群付出,一方面在付出中體會真理,這面鏡子自然就是慢慢地就圓了,圓鏡就慢慢地清明了,愈擦愈清明,這樣清明、明朗起來了。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功夫,道理都清楚明白了,那就是「演說般若相應」。 

開始體會道理了,證明佛所說的教法,「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等等,能夠愈來愈體會、愈了解,知道人間一切都是虛幻,隨著時間這樣無形中地過,隨著歲月,人間,人的身體不斷老化,世間的物資不斷敗壞,煩惱、無明不斷共業,這種五濁惡世,壞劫的時代,一切都在敗壞中。我們要提高警覺,不要再貪著了,這是造業。讓大家知道一切皆空,不必貪,不必取,不要執著在外面的聲色境界,不要有這樣的貪著。所以叫做般若,「演說般若相應」,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體會事相,聲色、事相都能解開,能了解,因為解開來,一切都是空,都是空的東西,不需要煩惱,不需要苦。 

有的人沒辦法了解,失去一個最愛的人,那就心不知道要多久時間一直沉滯在那種捨不開,就是在苦難中。失去一項什麼東西,是名、是利,看不開,亂了心。像這樣,人間的苦,般若就是這樣為我們分析,有形、無形,有形的物質、無形的心理,這種得失,在般若,就能一一為我們開解,終歸於空。我們能了解,破除煩惱垢之後,勤拭我們心中的心鏡,自然我們聽法、說法,勸解人人的心,這樣就是演說般若。心看開一切,將一切名利、聲色也都放下、解開,若能這樣,叫做演說般若相應的道理,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標,能「得大覺道寂滅」,自然我們慢慢了解法,法入我們的心,世間一切事物、聲色,再也不會來動搖我們的心,所以已經進入了寂滅的境界。寂就是寂靜,我們的心不會再受搖動了,沒有再起心動念。「發心如初,成佛有餘」。 

人生紛紛擾擾,不如我們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以上,要如何能穩住我們的心,我們才能進入寂滅境界。滅掉一切煩惱,心寂靜,再也沒有其他的煩惱來困擾我們,守住我們最初這念心,最初這念心,那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我們既發這念心,了解佛法這麼好,體會人生一切虛幻,我發心,我要修行,所以發心這念心,也是來自於你的真如本性。體會了人生世間就是這樣虛幻,但是佛道很長,我從今開始,我要發心,我要修行。道有多長呢?塵點劫,無始中的無始以來,我們本來具有大通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我們已經一段這麼長的時間,不斷複製,我們的心一直被外面的境界把我們鼓動了,靜不下來。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向著覺道走,希望我們不要再受外面境界誘惑了,在這條覺道堅定我們的心,堅定我們的信,信根要深入,信心要堅定,外面的境界搖動不了我們。這種寂靜,「寂靜清澄」。 

我們還要「志玄虛漠」,很堅定,外面的煩惱,我們都完全滅除,這叫做淨滅。「無相無量妙法」。外面的境界、形象、聲色等等,與我們這念修行的心完全脫離了,我們已經是修行了,外面的聲色、境界、人事物的困擾,那些形形色色不會再入我們的心識中,我們的心識已經清清朗朗了,無相無量的妙法就是這樣不斷產生出來,這叫做慧命增長。生命是在時間中消逝,我們要把握,時間這樣在過,道理了解了,不斷要入心、累積,我們知道的事情要更多,看到外面的境界,我們愈要有警惕心,一直到了心不會受外面的聲色、境界搖動,堅定我們的道心,這才是真正我們要追求最究竟的大覺道。大覺道是無相無量的妙法,當然,這就要到了我們的心能寂滅的境界。寂滅,要記得,就是靜,靜寂清澄。形形色色,我都不會受影響,滅除一切煩惱,這樣我們就脫離眾生心識,煩惱、習氣,我們完全都捨掉,要不然我們還在凡夫的心識中,煩惱習氣還是很難捨。無法捨去習氣,我們要求正覺實智,要破除煩惱垢,就很困難了。所以我們要用心,人生是這麼的苦、空、無常,我們應該要時時用心。來,前面的文,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告訴我們, 

經文:「諸比丘!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國土現在說法,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以為眷屬。」 

釋迦牟尼佛敘述了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之後,回歸回靈鷲山的境界裡,釋迦牟尼佛再向大家,向修行者這樣說,「跟你們說,那個時候,無量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的道場中,十六王子出家,成為十六沙彌。因為他們聽法,發大心、立大願,成為菩薩,學菩薩道,現在已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得大覺了,都在十方國土,現在說法,現在各人都在各有緣的國土,說法度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他也來到娑婆世界,為度眾生而修行,而成佛,現八相成道,這樣來人間說法度眾生,也是十六王子其中之一。所以,各個都在不同的國土度化眾生。那些眾生就是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的結緣眾,我們也是,應該也就是在大通智勝佛道場中,與十六沙彌之一,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我們已經聽過他說法,也是結緣眾,也是生生世世聽過釋迦佛所講說的法。 

我們有緣生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裡,還有佛法,還在現在,現在的教主,同樣還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在佛法中,我們要用心。因為他們已經在各方說法了,法流傳在他們的世界,我們也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們的人間,佛法還在流傳。所以「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以為眷屬」。看看我們現在,不就是嗎,也有很多菩薩在人間聞聲救苦。現在這個時候,在土耳其,有一群從臺灣出發,已經到了土耳其了。前天他們在臺灣,要出發之前,師父再向他們叮嚀一下,他們就在前天晚上的飛機起飛了,十三個小時後,他們已經落地了,同時開始接著就準備發放事宜。昨天我們已經看到大愛新聞的報導,畫面上,我們已經看到這群菩薩在當地,到了土耳其,受到很大的禮遇。教育局長也來迎接,過去的市長也來迎接,還有主麻教授,他們也來迎接,大家很歡喜,用盛大場面來接機。 

接機之後,安排好了,開始分秒不空過,昨天的新聞畫面就看到他們已經在打包了。我們帶去的東西打開,把東西搬出來,要送給孩子的禮物,與他們當地採購的東西、我們寄過去的東西,開始展開打包。甚至核對他們的名單,這樣一一地作業,一條動線,看大家做得很歡喜。這群菩薩自掏腰包,不怕辛苦,這樣到了那個地方,開始就展開工作。一連串七八天的時間,土耳其當地的菩薩與慈濟人,這群臺灣去的菩薩,為了敘利亞的苦難人,這幾天,大家展開了付出的行動,他們的動作。這就是菩薩,不為自己,只為苦難中的人,願意付出。去那裡見證人心一動盪、不調和,就造成了人禍災難,見證人間無常。現在我們要幫助的這些人,過去在敘利亞那個地方,他們在過的生活很好過,只是少數人的心不調,造成了這種世界國際間的難民潮。他們住無定處,不是他們的故鄉,租的房子,刻苦克難,生活難過,才需要國際間的人人來關心。去見證苦難的緣由是如何而來,這就是走在菩薩道上去體會到。 

想到土耳其,腦海中就又想到,土耳其也是因為地震(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日,土耳其強震),慈濟人去幫助,有了這個緣,所以胡光中居士,也因為有這樣的緣牽引著,引起他有段時間也受到一些困擾。當地人不了解,因為他翻譯一首歌,「愛灑人間」這首歌,為了美國發生雙子星大樓。(二00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飛機撞大樓,人間,國際不調和,那段時間希望能每天提醒大家,希望這首歌在國際間都能流通,希望他們能將它翻成阿拉伯文。所以他在翻譯的過程,被人誤會了,所以差一點點,也受災難,為了這樣,情報局的調查,失蹤二十四小時以上,製造了一段很緊張的過程。接下來,現在應該是十年前了,正好十年了,十年前的巴基斯坦,也是大地震(二00五年十月八日),所以就有土耳其的胡居士與約旦的陳居士(陳秋華),他們又再投入。臺灣,我們的醫療團隊與菩薩,也是同樣到了巴基斯坦。 

想到那時候,醫生也是很辛苦,我們花蓮慈院是邱琮朗醫師,與臺北慈院李俊毅醫師,第一梯次是他們兩位去。很辛苦,鞋子因為走路走到鞋子開口了,所以,他(邱琮朗)就用 OK 繃貼起來。很多啊!再回想,菩薩在人間,在國際間,哪個地方有災難,哪個地方去,這種很困難的救濟,我們也是走過來,很困難的物資集合,也是「關關難關,關關過」,這實在是,再回想,再整理,真的是很精彩,浮現腦海中,時間無法一一分享。巴基斯坦強震今年正好十年,差不多要近十年,應該是十年的時間了。這當中,又有簡院長(簡守信),那時候和葉添浩醫師,他們就是這樣替換,在那裡,人醫會也在那裡這樣替換。那個時候的災難,比起現在的尼泊爾震災更難救。 

現在的尼泊爾地震,我們救災能一大群,有其他國際間這樣支援我們的物資要如何到達,但是十幾年前,那時候的救災,實在是很辛苦。但是,他們還是抱持著恆心,初發心不退,就這樣一直以來,這個緣,每次有災難,每次都是這樣的動員。這次的人禍,不論是約旦,或者是土耳其,同樣的,他們各人在各地,發揮他們就地的力量,加上臺灣慈濟人的幫助,現在也是他們這些菩薩還是在動員中。敘利亞內亂已經進入第五年了,不離不棄,就是這樣地繼續關懷,這次的大動員,臺灣慈濟人已經在當地了。總而言之,百千萬億菩薩就是身體力行,人間有苦難,怎麼走過,這是人人生命中最珍貴的過程,這就是菩薩,到人群中去發揮他生命的價值。還有聲聞,就只是聽而已,沒有去過,也不怎麼有心得。 

去過的,這時候我們如果說:「邱醫師,邱主任,來,你再回憶十年前,你去那裡,你怎麼救呢?」他的腦海中就馬上又浮現出來了。這個意識,心識中,藏著這顆種子,很快就浮現起來。簡院長,你若問他,他侃侃而談。那時候在巴基斯坦,葉添浩醫師回來,為了敘述這件事,他這樣淚流不止,這就是他看到那個苦。人離開那個地方,回來臺灣了,他的那顆種子還是藏在他的生命中,也已經增長他的慧命,是慧命中的資糧,讓它更生長起來,這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叫做菩薩,菩薩就是意識都已經很深入,走過的路、做過的事。若只是聽,就是我聽過了,但是種子沒有入心。法,聽了,就要力行。來,看下面這段文。 

經文:「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 

經文簡釋: 
*「其二沙彌東方作佛」;其二沙彌於十六數中第一第二,長劫上求下化,緣熟於東方作佛。 

經文簡釋:「一名阿閦,在歡喜國」 
*「阿閦」:佛名,義言不動。 
*「歡喜國」:國名,即是東方妙喜世界。 

這十六沙彌都已經在十方,各個已經成佛,說法,現在在說法中了。開始要介紹,每一尊佛在什麼國土度眾生的名號與地方。「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二位沙彌,十六沙彌,先從頭開始介紹,二位沙彌在東方作佛。東方二位,這兩位修行過程也很久,就是長劫以來上求下化,因緣成熟了,他們的緣就是在東方,所以「東方作佛」。在東方有二尊佛出世,第一位叫做阿閦,在歡喜國。「阿閦」是佛名,意思就是不動的意思。他國土的國名就是叫做東方妙喜世界,那個地方是妙喜的地方,在那個地方成佛。 

又阿閦此云:不動尊, 
東方:陽光東昇為群動之首。 
歡喜即動義,表即動而證不動之理。 

再說「阿閦」,在這裡叫做「不動」,也稱為「不動尊」。東方,為什麼會在東方?東方就是「陽光東昇,為群動之首」。因為我們的太陽都是從東方出現,太陽浮現出來,它就是不斷地行蘊,在星球的軌道上,我們地球的公轉、自轉中,繞著太陽。平時我們都說「太陽從東方出」,其實這是在動中升起了太陽。動,就是轉動,公轉、自轉,在轉動中,慢慢轉到面向陽光時,所以,「陽光東昇」,就是這樣的方向,太陽就是這樣的方向東昇起來,所以為群動之首。每天,慢慢地天亮了,大家休息,也睡醒了,醒來之後,開始準備士農工商,一天的生活就是因為太陽東昇了,天亮了,工作要做了,就是動起來。若是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就很靜。所以動,就是在歡喜中。「歡喜即動義」,歡喜就是動。「你歡喜嗎?」「我很歡喜。」「歡喜,怎麼歡喜?」「歡喜就是歡喜,就是從心歡喜。」真的是很歡喜,那就是動。開始有事情,才會歡喜,有什麼事情滿意了,所以歡喜。這在歡喜國。 

所以「表即動而證不動之理」。動,其實阿閦佛他是不動,因為他的功夫,「寂滅」,長時間的修行,從他的德來命名,他是不動,所以,佛,成佛不動,寂滅。但是,世界本來的順序就是動,動得很調和,這就是道理,動而不動,雖然它是動,但是平安,這樣隨著很調和、平安地運轉,這就是動,也是靜。看,幾天前,地大不調,那就是地震。剛剛說巴基斯坦,那時候也是地震,土耳其十幾年前,那時候也是地震,那就是動中不調,所以地震,就有災難了。所以說,在這樣轉的當中是靜,很調和,所以動而證不動之理。我們的心,人心調和,世界平安。現在我們到了土耳其,要去幫助的人,就是因為敘利亞人心不調,所以國家動亂,造成了難民潮,這就是這樣過來。 

經文簡釋:「二名須彌頂」 
須彌頂:義言妙高。 
佛具萬德,高出群山物表,故喻須彌頂。 

所以「二名須彌頂」。須彌頂意義叫做妙高。就是「佛具萬德,高出群山物表」,所以譬喻為須彌頂。一切山總是不超過須彌山,很高,這是一個比喻。 

經文:「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 

經文簡釋: 
「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世所共尊威德勇猛,龍鬼欽崇,如師子吼,百獸皆畏。 

東南方又有二佛,「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每一尊佛都有他的名號。「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是「世所共尊,威德勇猛」,所以稱為「師子音」。龍鬼都很欽敬,如獅子吼一樣。獅子若是發出聲音,整個山林都振動起來,所以,師子音,表示這尊佛他的出生,世間人人都很尊重他,因為他的威德勇猛,連龍鬼都很恭敬他。所以,他如出獅子吼一樣,用說法來降伏一切人心,度眾生心。 

經文簡釋: 
「二名師子相」;進止威儀,如師子相。 
音相乃形聲二益,其聲音和悅,其形不怒而威德具,故喻師子。 

第二名叫做師子相,是「進止威儀,如師子相」,就是很穩定,這位叫做「師子相」。這尊佛,他是很穩定,如獅子走路,很穩。這就是說他的形與聲都能利益,獅子的形貌很穩定,發出聲音能震動山林,所以,聲音,雖然出聲很大,卻是和悅,其形不怒而威德具足。這尊佛沒有發怒,不會發怒,但是威德很好。這就是佛的德,這兩尊佛。 

經文簡釋: 
「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遠離諸有,住法性空。 
*所證之理,包太虛遍群有,其性真常,如虛空住。 

南方又有二尊佛,「一名虛空住」,那就是「遠離諸有,住法性空」,這是這尊佛,虛空住的德號。他所證的理是「包太虛,遍群有」,常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表示這尊佛他的心很開闊,「其性真常,如虛空住」。他的心住在真,不是虛假,是真常。就如我們的空間,永遠都是空間,其他的物質有變動,虛空永遠是不變動。 

經文簡釋: 
「二名常滅」;不妄流動,常居寂滅。過去不生,未來不動,現在不起,無生無滅,故云:常寂滅相。 

第二尊佛名常滅,「不妄流動,常居寂滅」。他就是這樣這麼穩定,常常都在寂滅中,寂靜清澄,沒有無明煩惱。「過去不生,未來不動,現在不起,無生無滅」,所以叫做「常寂滅相」,這是第二位。所以,東方的佛與東南方的佛,還有南方的佛,這樣一連串六尊佛,各有他們的德。總而言之,每一尊佛都有他的德行,每一尊佛都有他的世界,每一尊佛都有他所結緣的眾生。所以我們應該修德、修福、結緣,要成佛,不能缺少,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淑雲
版主
版主



文章總數 : 333
年齡 : 59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74
注冊日期 : 2009-04-14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18晨語簡記   2015/10/18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0月 21, 2015 5:30 pm

每個人對境的感受不同,此境汙染我們的心鏡,心緣了外境讓我們所見的境已經染上了塵,不再是那麼真實了!常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自以為看得很清楚,卻不知是以自己受染的心鏡照著人事物,心起了煩惱無明,但聖者對著境界卻是清楚明瞭充滿智慧,猶如凡夫的「我」,是只看到自己,聖者見到的「我」,卻是真理,是一切眾生的苦。

修行必定需要下功夫,功夫練就到甚麼程度,端看是否受境所擾,所以上人亦說「外境是在試練我們的功夫」,非只外境不擾可以達到,還要入人群才能好修行,首先須破除煩惱垢,需要勤拭圓鏡,往往我們都很容易心識隨境而攀緣,所以佛演說般若相應,般若在五時設教中講演時間最久,有二十二年之久,讓我們能得到出世間的智慧,所說空理就是因為眾生習氣重,放大了我,不知人生無常,苦、空,難就難在這裡。因為被無明障蔽。

金剛經亦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若有所執,煩惱就會生,心若住於色、聲、香、味、觸,起心動念,就很容易步入險境無法自拔,所以定要謹慎顧好自己一念心。
回頂端 向下
 
2015/10/18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