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0/31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0/3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0/31晨語簡記   2015/10/31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10月 31, 2015 5:41 pm

20151031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智慧聞思修,

心定道念正,

持戒滅煩惱,

防非止惡法,

導人安穩道。



  這很重要,人生懵懵懂懂在人間,何來?我是從哪裡來?將來何去?將來我要去哪裡呢?其實,來時不知,去時不曉。我們一輩子勞勞碌碌,人生自然法則,時間到了,不分年齡,就這樣結束了一生,是不是一了就百了呢?跟你們說,不是。絕對是因緣果報,隨著因緣輪轉,在果報中受苦難,生生世世。所以需要信心,啟發我們的信心,信諸佛菩薩來人間,諸佛菩薩在人間,就是要度化眾生的迷津。我們早上做早課就誦到「念念觀世音」,今天就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的日子(農曆九月十九日),這就是要發起這樣一念心,出家、修行,用悲念眾生的心,就如慈母一樣,「千處祈求千處現」,聞聲救苦,這是觀世音。其實,除了觀世音菩薩,還有很多菩薩現身人間,在度化眾生。



  不只是菩薩,諸佛也是,都是在人群中來來回回,這樣為我們指點迷津。信者,聞法就終生奉行;不信者,即使佛在你的面前,菩薩在你的身邊,怎麼對你說法,你還是聽,有聞,但是不受,有聽了,不想要接受。或者是聽、受,但不想要堅持下去,短暫的時間就忘記了。短暫的時間,改變了信,正信的觀念,又是再回轉入娑婆,懵懂的人生,這就是我們凡夫。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人間,既然來到人間,聽聞了佛法,要好好用心,要聞思修,聽了就要好好思考。法若是入心,聽了之後就是要好好地思考,法在人、事、物中,今天的人事,一大早聽的法,能夠應用在今天的人事中,解除迷與惑。每天每天的動作,我們有很多不瞭解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是不是看到草拔掉就對了,是不是這樣呢?其實,很多有用的菜籽、有用的稻穀,種田的人若比較不用心一點,要除雜草時,雜草沒除到,卻把他的稻穀、稻株拔掉了。



  這就是不認識這個大地上的草木,我們若認識,就知道要如何將雜草、無用的草去除,讓它變成可幫助、有用的五穀雜糧肥料。若是認識植物的人,就懂得將草拔起來,回歸大地,讓它變成營養分。若是不認識草,那就是不懂得如何拔,不懂得除掉,這樣就與種下去的種子,互相搶肥料,大地土壤的養分就被雜草搶走了,真正的種子就已經營養失調了,這樣種出來的五穀雜糧,不漂亮,因為我們不認識它,因為我們沒有照顧它。所以,大地土壤,我們要布善種子,卻是不認識,不去照顧。就如我們的心,我們應該要顧好我們的心地,這一片心地既是播下種子,就要照顧好,有了無明雜念,我們要趕緊將它去除,心地這一顆善種子,才能健康、健壯,我們的慧命才能成長。慧命與我們每個人相伴,我們人人有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慧命。



  真如本性這顆種子,就是因為有很多的無明雜念將我們遮蓋了,搶奪了我們的時間,無明雜念搶奪了我們的慧命,將要發揮的機會,都被這些無明雜念將我們占有了,我們日常所用的就是這些無明雜念,讓我們的心一直無法向著智慧的觀念來看事物,都只用淺薄的聰明、知識來處理事情,並沒有用到我們的智慧來判斷。知識與智慧是不同,聰明是一時的,不穩定,就如雜草,學佛要用在深信,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來聽聞、聽法,好好思惟。耳根,我們要好好用心聽,聽進七識裡,好好地思惟,思惟再深入,叫做思惟修,那就是進入了我們的心,能定而靜的這個境界,自然智慧隨著我們的身心活動,智慧就替我們分析外面人事物。



  我們要如何見聞天下事,要如何分析天下眾生的苦難,如何能對根,對機,為他們排解困難,幫助他們的苦難,這就要運用智慧。所以我們聞思修,發揮我們的智慧在人間,這樣就是人人觀世音。我們常常說「人人觀世音,家家彌陀佛」,其實,阿彌陀就是光明,阿彌陀是無量。我們有無量光明的心智,我們有潛伏在我們內心的慈悲,所以悲智雙運,人人都是觀世音。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心定道念正」。心要定,心要靜,心定、心靜,我們這個道念,既然發心走入菩提大直道,這個念要正確、正向,所以我們的心要保持著很穩定這念心。當你初發心的這一念,到底我們有專、有定嗎?我們應該要知道人間道路曠野,險難處處,我們昨天才說過。我們要如何走好這條路?而且自己走,走得安穩,還能帶動人來走,走得這分正確的方向,所以心要定,道念正。



  我們要如何才能心定、道念能正呢?那就是要持戒。持戒,就是防非止惡。我們常常心若定,事理分清楚,自然就不會犯戒,我們不犯戒,心安定,自然就沒有起心動念,不論什麼樣的境界來時,我們的心念正確,不受外面的境界、聲音所影響,這就是我們要平時堅定我們的心,守持好我們的戒,自然這些煩惱無明就在心中滅掉了,新的不進來,舊的去除,這叫做修行。所以我們要「防非止惡法」,預防不對的事情再次犯。我們犯過這個錯誤一次,就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再也沒有第二次再犯,要保持這分不貳過的心,所以,防非止惡。我們要做一位度人在安穩道上的人,這我們就要很用心,要日日有這分心,才有辦法體會人間的道理。



  這時候,現在的天下,若沒有人人覺醒,氣象的變遷,人心不古,天、地、人,不得安,天與地與人間不得安寧。看看現在的人口所造作的,觀念、思想都偏離正道法,使得我們天下,空間、氣候極端。就如在大陸寧夏,溫度一直升高起來了,乾旱,整片土地,滴水不下、寸草不生,那個地方的人已經遷徙,有三十多萬人都遷徙離開那個地方。那一片大地,天不降雨、地不生草,人都無法生活,他們就要大型遷徙,離開那個地方。但是在智利,有一片沙漠,是不曾長過草的沙漠,竟然忽然間,這片地原本等於是休眠了,都不曾長過草,已是很久的事情。但最近忽然間,很多花無意間遍地開花,一望無際都是花,隨著風飄揚。這個變化,大家也覺得很奇怪,這是一種很異常的事情。



  哪裡來的花的種子呢?不知道在多久多久以前,已經休眠的種子,不知道在地底下睡多久的種子,忽然間就是下雨,有了雨水,過後這片土地忽然間就是這樣,很多花整個長出來,開花,整片土地。大家覺得:這些種子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天地之間,大自然的境界涵蓋了很多的道理。本來有很多人聚居,有水、有大地,能種五榖雜糧,在寧夏那個地方,忽然間,多年以來乾旱,寸草不生,人無水無法生活,不得不離開那個地方。看,在智利的另外這片土地,本來就不曾長草,因為乾旱,雨水一來,這就是一種反常的氣候。本來都不曾有過,變成一片如綠洲一樣,花草茂盛起來,這就是變化多端。聽他們這樣說,有二百多種原生的花,在那個地方生長起來,這是很奇妙的,這就是蘊含在大地中很大的道理。



  我們人生也是這樣,過去我們樣樣不知道,在佛法中,佛法仔細地為我們分析,讓我們瞭解。聽佛法,不只是聽「如是我聞」,佛在說故事,不是,真正的佛法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佛陀所說的故事,是以過去的過去,要隨我們人的根機,就是要聽過去過去以前的故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有故事,每一個人走過的那個昨天,所經過的,就是今天要說的故事。大家每一天都在寫劇本,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寫故事。就如昨天,菲律賓慈濟人回來,這一群,執行長、副執行長回來,就是因為要來報告兩件事,一件是新加坡和菲律賓人醫會會合至獨魯萬市去義診,簡單報告一下。最重要的是菲律賓巨爵颱風過後,在呂宋島造成了很大的災難。那個颱風行進牛步化,自古以來,很少見到的,颱風停留在呂宋島足足兩天的時間,大風大雨,帶來了馬尼拉以北,呂宋島那個地方,災難不小,尤其是很多農民受損很嚴重。



  他們告訴我,從獨魯萬三天的義診,二十四日結束,二十五日回到馬尼拉,天亮,一早五點多就出發到呂宋島北邊幾個地方勘災,一望無際都是污泥,依他們的經驗,立刻判斷,趕緊召集當地村民,分成三個地方,帶動以工代賑。三天的時間,三大地區先趕緊清理好,再來就是如何發放。未來要怎麼發放呢?先回來說。他們覺得貧困的農民已無以維生,不知要如何生活,他們希望土地趕緊復耕,但是還要等幾個月呢?沒辦法,就告訴我,是不是先給他們菜種,輔導他們趕緊種植,在一二十天後,菜就能賣,那裡都是種洋蔥的農民,是不是我們也發這樣的種子給他們?當然好啊!但是,因為災區很大,我們去的地方,只不過三個地方,還要再繼續,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走不到的地方,他們有很多稻作,種稻的地方。



  他們就說:「師父,是不是我們來發放這個稻穀,讓他們做種子?」當然好啊,要趕快。甚至又說:「一無所有的人,房子都已經流失了、倒塌了,這些人,是不是可以怎麼怎麼規畫?」昨天聽他們用心報告,心很安慰,這群人間菩薩,二年前「海燕」颱風帶給他們那麼重的災,現在還是投入長時間在照顧他們,才在那裡辦完義診。本來是三千多人的義診計畫,在那個地方,變成了五千多人受惠。又跟我說:「師父,大家還想要再去,因為還沒有看病的人還很多,是不是能允許再次去辦?」當然也是鼓勵他們,只要行有力,你們的人力足夠,做得到。



  但是現在急難的地方要趕快去規畫要如何發放,你們要趕快及時去幫助。但是,真正受災的地方很大,第一次他們說,從這邊(馬尼拉市中心)到那邊(災區),要近十個小時的路程,可見災區很大。現在走到的地方,那個範圍,只要兩三個小時車程,可見還有七八個小時的路程,要走的是那麼廣、那麼大一片的災區。所以,這一波,想要再救濟下去,真的是廣無邊際。這是氣候反常,颱風原本都只是這樣一吹就過去了,這次怎麼會在那裡打轉兩天的時間呢?想想看,現在的氣象真是很異常。所以我們昨天看到的,就是路很險要的地方。來看昨天的經文,



經文:「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



  前面這幾排的字,我們都看到了,人間就是這樣,「險難惡道」,我們到底怎麼來的,要怎麼回去,現在日日在天地之間,在人與人之間,每一天是不是能這樣平安度過呢?其實,人間險難惡道很長,很多陷阱,我們要很謹慎。所以每天都說戒慎虔誠,要戒,要謹慎,要虔誠,要不然在人間「險難惡道,曠絕無人」。真的很偏遠、很寬闊的地方,就如在三界中,這麼的大。就如智利那一片沙漠,就如寧夏那個地方,都是很開闊的地方,有的地方是向來不變,過去,也不知多久之前,有兩百多種原始的花種,在土地裡。可見過去的過去,這一片沙漠應該也是一片綠洲。它有種子,但不知經過了多久,變成沙漠。過去的寧夏,應該都是人所住的,應該也是一片綠洲,現在已經變成如沙漠一樣,人要遷居了。看到這兩個地方都是極端,過去是沙漠,我們知道它是沙漠,過去是我們知道的,是人聚居的地方,應該是綠洲,現在兩個地方卻相反,一個已經有花草忽然浮現出來,一個人已經要放棄,要遷居了。你們想,這是不是「險難惡道」的人生,是不是「曠絕無人」?過去的智利一片沙漠,那個地方曠絕無人,現在未來寧夏是不是也會變成曠絕無人呢?



  這種人間真的是「怖畏之處」,這個人間真正是可畏,可懼可畏的地方。可是我們人在這個人間,人間很渺小,我們看得不很開闊。佛陀佛眼智慧,他看得開闊,天地宇宙,萬物生態,無不清楚,所有的生態,他都清楚。所以這樣跟我們說,我們若想要經過這種「險難惡道」,有很多人想要過去,這就是表示人世間就是這麼危險。有人有覺悟,開始要修行,「若有多眾」,若有人想要修行,要聞法。「欲過此道」,要經過這條路,想到這個險道,我們已經知道要趕緊脫離,要趕緊很謹慎走過這條道,我們生生世世要經歷過的這條道路。「至珍寶處」,我們就要很用心、很謹慎,不知幾生世要經歷過這樣的險道,要安全過去,就能夠到珍寶處,這是我們昨天說過的大概。下面接下來的文,



經文:「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



經文簡釋:

「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導師之聰利智慧,明了通達;善能了知前路險難極苦道。



  一起走的當中,在中途懈退。這就是因為有導師引導我們,我們要走過這條險道,就要有人為我們帶路。這位導師是「聰慧明達」,很有智慧,通達這條路,這個危險,哪一個地方危險,不要走,要如何走才能經過,安全通過險難的道路,這樣在帶路。「所將人眾」,跟著這位導師走的人,在當中也有人懈退,懈怠,退轉了。這就是在表達,雖然導師這麼聰明智慧,要讓我們安安全全通達過這條路,知道哪一個地方真的有危險,提醒我們:「你不要偏差,要這樣步步踏穩了,向前走,才能離開險難極苦的道路,你要如何走過。」



*善知道通塞,喻如何斷惑業苦?如何斷除無明?如何次第免除分段、變易生死?諸佛盡了知。



  這位導師,讓我們知道「善知道通塞」,能瞭解,瞭解能通過,或者是不能通過。那條路塞住了,走不過去,「來,你要轉過到這條路走」。這是有這樣的導師,細心地帶我們。所以譬喻「如何斷惑業苦」?這位導師就是這樣指導我們:你要如何去除無明,你要有信心,帶你走的路、跟你說地方向是正確的,你要有信心,不要懷疑,有信心向前走,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所以說,「如何斷除無明?如何次第免除分段、變易生死?」教我們如何斷除了迷惑,斷除了我們所造作的業,是這樣教我們。教我們這可以做,這不能做,是非分清楚,如何才能去除無明,如何才能次第,一段一段安全走,免除了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幾天前也說過了,我們在人間就是這樣來去,不知將來,不知去向,由不得自己。我們生在人間,很多都是生在最極苦難的地方,也由不得他們。或者是很富有的地方,人生無常,忽然間轉變成為了難民,落難的人,這都是由不得自己,我們要好好除去了我們的無明,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人生要如何走。在變易生死中,一生一世,我們的種子,心地的種子要如何在我們的心地好好下種子。就如智利,不知多久以前,所埋在地下的那個原生種子,忽然間兩百多種浮現出來。那片土地和我們的心地一樣,因緣若成熟,雨水一來,乘著雨水,那些種子這樣浮現生長出來。我們的真如本性也需要法水,〈藥草喻品〉不是這樣告訴過我們,我們這片心地很乾燥,所以真如本性無法現前。所以我們要好好的,「變易生死」若要能夠斷除,就要我們的真如本性現前,要好好用心在變易生死,要取得滅度,滅掉一切煩惱,自度度人,這在那一天跟大家說得很清楚了。所以,「諸佛盡了知」。我們凡夫就是無法瞭解這條路的陷阱很多,很險要,我們不知道,不知不覺就一直走入陷阱中。所以,有一位導師來指導我們,細心地帶我們,因為他瞭解這條路是能通或是不能通。



經文簡釋:

「通塞之相」;入邪見惑墮惡苦境,名為塞相;超凡塵世,得入聖道,名為通相。



  所以「通塞之相」,他瞭解。所以,「入邪見惑墮惡苦境」。這條路為什麼會塞住?那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入邪見,偏差的見解,所以我們時時都是有疑惑,不知不覺我們就會墮落,安全的路我們不走,就是這樣墮落在險道中,在那個地方走不出來。這是已經「入邪見惑墮惡苦境」。這若一偏差,分毫之差,千里之錯,就在那個地方迷茫,這就是塞住了。「超凡麈世,得入聖道,名為通相」。我們若能有導師來牽引我們,照這條路走,自然我們能很平安。道理通徹瞭解,自然從凡夫地就一直接近菩薩道,一直接近到佛的境界,這條路就通了。



經文簡釋:

「將導眾人欲過此難」;將帶領在道中迷失方向之眾,欲通過此生死險難之道。



*導師者既知惡道之相,故將引導行人令出於險難。導人令入菩提正道者,即佛菩薩之通稱。



  所以「將導眾人欲過此難」。導師來帶領我們,帶領我們在路上,有迷失的人,那個方向就是需要有人來帶領我們,來通過這條路,這條生死的險道。我們凡夫就是都這樣在迷茫中,導師就是要來帶領我們,帶領這些人,已經在迷中的人,給我們通向正確,通過險道。導師就是知道惡道之相,他都已經很瞭解了。就如佛陀,天地宇宙,萬物真理,無一不通,無處不達,他稱為我們的導師。「四生慈父,三界導師」,那就是釋迦牟尼佛。所以,他來引導我們,因為他知道惡道的形象,他很瞭解,所以就生生世世來人間,無始劫以來,就是來人間為一大事來開示,引導我們,能出離險難。所以「導人令入菩提正道者」,引導我們令入菩提的正道,讓我們走入這條平坦的菩提大直道,這叫做導師,也就是佛,也就是菩薩這樣來接引我們。菩薩也能稱為導師,他已經上求下化,向佛學法,向眾生來引導,這就是菩薩。佛陀要我們人人都成菩薩,所以說人人觀世音。



經文簡釋:「所將人眾」

*人眾:喻執持於二乘獨善中小機者。

*所將人眾:喻中間相值損友,誘向退大取小之人。



  「所將人眾」,人眾就是已經發心在修行了,有聲聞、有緣覺,佛陀隨機逗教,但是這些人,聲聞、緣覺,就是執持二乘獨善於中小根機之人,這叫做「人眾」。「所將人眾」就是引導這些人,就是不離開這二乘的人。所以,這些人,就是譬喻這樣跟隨、這樣修行,既然修行了,隨著導師這樣走,但是因為這條路很長,中間,說不定會遇到,遇到有人會唆使我們,會影響我們的道心。「相值損友」,遇到損友,跟我們說的話,讓我們起心動念,誘引我們向退大取小,這就是有的人會這樣影響我們。我們明明要走入菩薩道,要走入人群,明明要利益眾生,但是偏偏遇到有人這樣阻礙我們向大乘道。這就是我們的道心不堅固,這是當中退失道心,就是退大向小之人。



經文簡釋:「中路懈退」

*中路:喻小乘滅煩惱,求自度了生死,雖從佛化,怖畏大法,樂著小乘,名為懈退。



  所以他「中路懈退」。「中路」就是表示「小乘滅煩惱,求自度了生死」,他就只想到這樣而已,不要走透徹到最究竟的地方,所以叫做中途中路。他就是自度了生死。「雖從佛化,怖畏大法樂著小乘,名為懈退」。就是只是到一半而已,「樂著小乘」,沒就是「名為懈退」。雖然是從佛修行,隨佛修行,但是他就是這樣停滯在那個地方。佛陀在世,四十多年的說法,這些中小乘就是停在那個地方,所以佛陀,在《法華經》的前面,說了很多的法,很不容易到〈信解品〉才開始通達,這就是中小根機的人。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用心,「智慧聞思修」,我們的心要堅定,道念要正向,「持戒滅煩惱」,我們一定日日都要好好謹慎,防非止惡,要自度度人,這才是我們的目標,這樣才是安全究竟的道路。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0/3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0/31晨語簡記   2015/10/31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11月 02, 2015 3:11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星期六)

 

前天講法,其實是接大前天的滅度,「唯以佛乘而得滅度」。滅度要用法,法要入心。昨天接著講法未入心會造成的問題,樂著愛慾,就如三界火宅,三界無安,火來逼身,不覺、無知、不怖。讀起來,令人心生警惕。今天講法要入心就要聞思修,從戒定慧開始修。好好修行,智慧入心,就可以做到人人觀世音。這一條菩薩道能否走的安穩,需要導師,就是佛陀(佛法),心中有正法,我們也可以成為他人的導師,引導人家安穩的走這一條菩薩道。

這幾天,我刻意去看上人開示內容的關連,發現非常清楚、連貫,入心,這也是上人的用心,以及希望我們弟子做到的。

 

就如我們的心,我們應該要顧好我們的心地,這一片心地既是播下種子,就要照顧好,有了無明雜念,我們要趕緊將它去除,心地這一顆善種子,才能健康、健壯,我們的慧命才能成長。慧命與我們每個人相伴,我們人人有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慧命。

 

我們要如何見聞天下事,要如何分析天下眾生的苦難,如何能對根,對機,為他們排解困難,幫助他們的苦難,這就要運用智慧。所以我們聞思修,發揮我們的智慧在人間,這樣就是人人觀世音。我們常常說「人人觀世音,家家彌陀佛」。

 

 

 

智慧聞思修,

心定道念正,

持戒滅煩惱,

防非止惡法,

導人安穩道。

 

  這很重要,人生懵懵懂懂在人間,何來?我是從哪裡來?將來何去?將來我要去哪裡呢?其實,來時不知,去時不曉。我們一輩子勞勞碌碌,人生自然法則,時間到了,不分年齡,就這樣結束了一生,是不是一了就百了呢?跟你們說,不是。絕對是因緣果報,隨著因緣輪轉,在果報中受苦難,生生世世。所以需要信心,啟發我們的信心,信諸佛菩薩來人間,諸佛菩薩在人間,就是要度化眾生的迷津。我們早上做早課就誦到「念念觀世音」,今天就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的日子(農曆九月十九日),這就是要發起這樣一念心,出家、修行,用悲念眾生的心,就如慈母一樣,「千處祈求千處現」,聞聲救苦,這是觀世音。其實,除了觀世音菩薩,還有很多菩薩現身人間,在度化眾生。

  不只是菩薩,諸佛也是,都是在人群中來來回回,這樣為我們指點迷津。信者,聞法就終生奉行;不信者,即使佛在你的面前,菩薩在你的身邊,怎麼對你說法,你還是聽,有聞,但是不受,有聽了,不想要接受。或者是聽、受,但不想要堅持下去,短暫的時間就忘記了。短暫的時間,改變了信,正信的觀念,又是再回轉入娑婆,懵懂的人生,這就是我們凡夫。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人間,既然來到人間,聽聞了佛法,要好好用心,要聞思修,聽了就要好好思考。法若是入心,聽了之後就是要好好地思考,法在人、事、物中,今天的人事,一大早聽的法,能夠應用在今天的人事中,解除迷與惑。每天每天的動作,我們有很多不瞭解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是不是看到草拔掉就對了,是不是這樣呢?其實,很多有用的菜籽、有用的稻穀,種田的人若比較不用心一點,要除雜草時,雜草沒除到,卻把他的稻穀、稻株拔掉了。

  這就是不認識這個大地上的草木,我們若認識,就知道要如何將雜草、無用的草去除,讓它變成可幫助、有用的五穀雜糧肥料。若是認識植物的人,就懂得將草拔起來,回歸大地,讓它變成營養分。若是不認識草,那就是不懂得如何拔,不懂得除掉,這樣就與種下去的種子,互相搶肥料,大地土壤的養分就被雜草搶走了,真正的種子就已經營養失調了,這樣種出來的五穀雜糧,不漂亮,因為我們不認識它,因為我們沒有照顧它。所以,大地土壤,我們要布善種子,卻是不認識,不去照顧。就如我們的心,我們應該要顧好我們的心地,這一片心地既是播下種子,就要照顧好,有了無明雜念,我們要趕緊將它去除,心地這一顆善種子,才能健康、健壯,我們的慧命才能成長。慧命與我們每個人相伴,我們人人有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慧命。

  真如本性這顆種子,就是因為有很多的無明雜念將我們遮蓋了,搶奪了我們的時間,無明雜念搶奪了我們的慧命,將要發揮的機會,都被這些無明雜念將我們占有了,我們日常所用的就是這些無明雜念,讓我們的心一直無法向著智慧的觀念來看事物,都只用淺薄的聰明、知識來處理事情,並沒有用到我們的智慧來判斷。知識與智慧是不同,聰明是一時的,不穩定,就如雜草,學佛要用在深信,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來聽聞、聽法,好好思惟。耳根,我們要好好用心聽,聽進七識裡,好好地思惟,思惟再深入,叫做思惟修,那就是進入了我們的心,能定而靜的這個境界,自然智慧隨著我們的身心活動,智慧就替我們分析外面人事物。

  我們要如何見聞天下事,要如何分析天下眾生的苦難,如何能對根,對機,為他們排解困難,幫助他們的苦難,這就要運用智慧。所以我們聞思修,發揮我們的智慧在人間,這樣就是人人觀世音。我們常常說「人人觀世音,家家彌陀佛」,其實,阿彌陀就是光明,阿彌陀是無量。我們有無量光明的心智,我們有潛伏在我們內心的慈悲,所以悲智雙運,人人都是觀世音。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心定道念正」。心要定,心要靜,心定、心靜,我們這個道念,既然發心走入菩提大直道,這個念要正確、正向,所以我們的心要保持著很穩定這念心。當你初發心的這一念,到底我們有專、有定嗎?我們應該要知道人間道路曠野,險難處處,我們昨天才說過。我們要如何走好這條路?而且自己走,走得安穩,還能帶動人來走,走得這分正確的方向,所以心要定,道念正。

  我們要如何才能心定、道念能正呢?那就是要持戒。持戒,就是防非止惡。我們常常心若定,事理分清楚,自然就不會犯戒,我們不犯戒,心安定,自然就沒有起心動念,不論什麼樣的境界來時,我們的心念正確,不受外面的境界、聲音所影響,這就是我們要平時堅定我們的心,守持好我們的戒,自然這些煩惱無明就在心中滅掉了,新的不進來,舊的去除,這叫做修行。所以我們要「防非止惡法」,預防不對的事情再次犯。我們犯過這個錯誤一次,就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再也沒有第二次再犯,要保持這分不貳過的心,所以,防非止惡。我們要做一位度人在安穩道上的人,這我們就要很用心,要日日有這分心,才有辦法體會人間的道理。

  這時候,現在的天下,若沒有人人覺醒,氣象的變遷,人心不古,天、地、人,不得安,天與地與人間不得安寧。看看現在的人口所造作的,觀念、思想都偏離正道法,使得我們天下,空間、氣候極端。就如在大陸寧夏,溫度一直升高起來了,乾旱,整片土地,滴水不下、寸草不生,那個地方的人已經遷徙,有三十多萬人都遷徙離開那個地方。那一片大地,天不降雨、地不生草,人都無法生活,他們就要大型遷徙,離開那個地方。但是在智利,有一片沙漠,是不曾長過草的沙漠,竟然忽然間,這片地原本等於是休眠了,都不曾長過草,已是很久的事情。但最近忽然間,很多花無意間遍地開花,一望無際都是花,隨著風飄揚。這個變化,大家也覺得很奇怪,這是一種很異常的事情。

  哪裡來的花的種子呢?不知道在多久多久以前,已經休眠的種子,不知道在地底下睡多久的種子,忽然間就是下雨,有了雨水,過後這片土地忽然間就是這樣,很多花整個長出來,開花,整片土地。大家覺得:這些種子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天地之間,大自然的境界涵蓋了很多的道理。本來有很多人聚居,有水、有大地,能種五榖雜糧,在寧夏那個地方,忽然間,多年以來乾旱,寸草不生,人無水無法生活,不得不離開那個地方。看,在智利的另外這片土地,本來就不曾長草,因為乾旱,雨水一來,這就是一種反常的氣候。本來都不曾有過,變成一片如綠洲一樣,花草茂盛起來,這就是變化多端。聽他們這樣說,有二百多種原生的花,在那個地方生長起來,這是很奇妙的,這就是蘊含在大地中很大的道理。

  我們人生也是這樣,過去我們樣樣不知道,在佛法中,佛法仔細地為我們分析,讓我們瞭解。聽佛法,不只是聽「如是我聞」,佛在說故事,不是,真正的佛法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佛陀所說的故事,是以過去的過去,要隨我們人的根機,就是要聽過去過去以前的故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有故事,每一個人走過的那個昨天,所經過的,就是今天要說的故事。大家每一天都在寫劇本,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寫故事。就如昨天,菲律賓慈濟人回來,這一群,執行長、副執行長回來,就是因為要來報告兩件事,一件是新加坡和菲律賓人醫會會合至獨魯萬市去義診,簡單報告一下。最重要的是菲律賓巨爵颱風過後,在呂宋島造成了很大的災難。那個颱風行進牛步化,自古以來,很少見到的,颱風停留在呂宋島足足兩天的時間,大風大雨,帶來了馬尼拉以北,呂宋島那個地方,災難不小,尤其是很多農民受損很嚴重。

  他們告訴我,從獨魯萬三天的義診,二十四日結束,二十五日回到馬尼拉,天亮,一早五點多就出發到呂宋島北邊幾個地方勘災,一望無際都是污泥,依他們的經驗,立刻判斷,趕緊召集當地村民,分成三個地方,帶動以工代賑。三天的時間,三大地區先趕緊清理好,再來就是如何發放。未來要怎麼發放呢?先回來說。他們覺得貧困的農民已無以維生,不知要如何生活,他們希望土地趕緊復耕,但是還要等幾個月呢?沒辦法,就告訴我,是不是先給他們菜種,輔導他們趕緊種植,在一二十天後,菜就能賣,那裡都是種洋蔥的農民,是不是我們也發這樣的種子給他們?當然好啊!但是,因為災區很大,我們去的地方,只不過三個地方,還要再繼續,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走不到的地方,他們有很多稻作,種稻的地方。

  他們就說:「師父,是不是我們來發放這個稻穀,讓他們做種子?」當然好啊,要趕快。甚至又說:「一無所有的人,房子都已經流失了、倒塌了,這些人,是不是可以怎麼怎麼規畫?」昨天聽他們用心報告,心很安慰,這群人間菩薩,二年前「海燕」颱風帶給他們那麼重的災,現在還是投入長時間在照顧他們,才在那裡辦完義診。本來是三千多人的義診計畫,在那個地方,變成了五千多人受惠。又跟我說:「師父,大家還想要再去,因為還沒有看病的人還很多,是不是能允許再次去辦?」當然也是鼓勵他們,只要行有力,你們的人力足夠,做得到。

  但是現在急難的地方要趕快去規畫要如何發放,你們要趕快及時去幫助。但是,真正受災的地方很大,第一次他們說,從這邊(馬尼拉市中心)到那邊(災區),要近十個小時的路程,可見災區很大。現在走到的地方,那個範圍,只要兩三個小時車程,可見還有七八個小時的路程,要走的是那麼廣、那麼大一片的災區。所以,這一波,想要再救濟下去,真的是廣無邊際。這是氣候反常,颱風原本都只是這樣一吹就過去了,這次怎麼會在那裡打轉兩天的時間呢?想想看,現在的氣象真是很異常。所以我們昨天看到的,就是路很險要的地方。來看昨天的經文,

 

經文:「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

  前面這幾排的字,我們都看到了,人間就是這樣,「險難惡道」,我們到底怎麼來的,要怎麼回去,現在日日在天地之間,在人與人之間,每一天是不是能這樣平安度過呢?其實,人間險難惡道很長,很多陷阱,我們要很謹慎。所以每天都說戒慎虔誠,要戒,要謹慎,要虔誠,要不然在人間「險難惡道,曠絕無人」。真的很偏遠、很寬闊的地方,就如在三界中,這麼的大。就如智利那一片沙漠,就如寧夏那個地方,都是很開闊的地方,有的地方是向來不變,過去,也不知多久之前,有兩百多種原始的花種,在土地裡。可見過去的過去,這一片沙漠應該也是一片綠洲。它有種子,但不知經過了多久,變成沙漠。過去的寧夏,應該都是人所住的,應該也是一片綠洲,現在已經變成如沙漠一樣,人要遷居了。看到這兩個地方都是極端,過去是沙漠,我們知道它是沙漠,過去是我們知道的,是人聚居的地方,應該是綠洲,現在兩個地方卻相反,一個已經有花草忽然浮現出來,一個人已經要放棄,要遷居了。你們想,這是不是「險難惡道」的人生,是不是「曠絕無人」?過去的智利一片沙漠,那個地方曠絕無人,現在未來寧夏是不是也會變成曠絕無人呢?

  這種人間真的是「怖畏之處」,這個人間真正是可畏,可懼可畏的地方。可是我們人在這個人間,人間很渺小,我們看得不很開闊。佛陀佛眼智慧,他看得開闊,天地宇宙,萬物生態,無不清楚,所有的生態,他都清楚。所以這樣跟我們說,我們若想要經過這種「險難惡道」,有很多人想要過去,這就是表示人世間就是這麼危險。有人有覺悟,開始要修行,「若有多眾」,若有人想要修行,要聞法。「欲過此道」,要經過這條路,想到這個險道,我們已經知道要趕緊脫離,要趕緊很謹慎走過這條道,我們生生世世要經歷過的這條道路。「至珍寶處」,我們就要很用心、很謹慎,不知幾生世要經歷過這樣的險道,要安全過去,就能夠到珍寶處,這是我們昨天說過的大概。下面接下來的文,

 

經文:「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

經文簡釋:

「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導師之聰利智慧,明了通達;善能了知前路險難極苦道。

  一起走的當中,在中途懈退。這就是因為有導師引導我們,我們要走過這條險道,就要有人為我們帶路。這位導師是「聰慧明達」,很有智慧,通達這條路,這個危險,哪一個地方危險,不要走,要如何走才能經過,安全通過險難的道路,這樣在帶路。「所將人眾」,跟著這位導師走的人,在當中也有人懈退,懈怠,退轉了。這就是在表達,雖然導師這麼聰明智慧,要讓我們安安全全通達過這條路,知道哪一個地方真的有危險,提醒我們:「你不要偏差,要這樣步步踏穩了,向前走,才能離開險難極苦的道路,你要如何走過。」

 

善知道通塞,喻如何斷惑業苦?如何斷除無明?如何次第免除分段、變易生死?諸佛盡了知。

  這位導師,讓我們知道「善知道通塞」,能瞭解,瞭解能通過,或者是不能通過。那條路塞住了,走不過去,「來,你要轉過到這條路走」。這是有這樣的導師,細心地帶我們。所以譬喻「如何斷惑業苦」?這位導師就是這樣指導我們:你要如何去除無明,你要有信心,帶你走的路、跟你說地方向是正確的,你要有信心,不要懷疑,有信心向前走,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所以說,「如何斷除無明?如何次第免除分段、變易生死?」教我們如何斷除了迷惑,斷除了我們所造作的業,是這樣教我們。教我們這可以做,這不能做,是非分清楚,如何才能去除無明,如何才能次第,一段一段安全走,免除了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幾天前也說過了,我們在人間就是這樣來去,不知將來,不知去向,由不得自己。我們生在人間,很多都是生在最極苦難的地方,也由不得他們。或者是很富有的地方,人生無常,忽然間轉變成為了難民,落難的人,這都是由不得自己,我們要好好除去了我們的無明,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人生要如何走。在變易生死中,一生一世,我們的種子,心地的種子要如何在我們的心地好好下種子。就如智利,不知多久以前,所埋在地下的那個原生種子,忽然間兩百多種浮現出來。那片土地和我們的心地一樣,因緣若成熟,雨水一來,乘著雨水,那些種子這樣浮現生長出來。我們的真如本性也需要法水,〈藥草喻品〉不是這樣告訴過我們,我們這片心地很乾燥,所以真如本性無法現前。所以我們要好好的,「變易生死」若要能夠斷除,就要我們的真如本性現前,要好好用心在變易生死,要取得滅度,滅掉一切煩惱,自度度人,這在那一天跟大家說得很清楚了。所以,「諸佛盡了知」。我們凡夫就是無法瞭解這條路的陷阱很多,很險要,我們不知道,不知不覺就一直走入陷阱中。所以,有一位導師來指導我們,細心地帶我們,因為他瞭解這條路是能通或是不能通。

 

經文簡釋:

「通塞之相」;入邪見惑墮惡苦境,名為塞相;超凡塵世,得入聖道,名為通相。

  所以「通塞之相」,他瞭解。所以,「入邪見惑墮惡苦境」。這條路為什麼會塞住?那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入邪見,偏差的見解,所以我們時時都是有疑惑,不知不覺我們就會墮落,安全的路我們不走,就是這樣墮落在險道中,在那個地方走不出來。這是已經「入邪見惑墮惡苦境」。這若一偏差,分毫之差,千里之錯,就在那個地方迷茫,這就是塞住了。「超凡麈世,得入聖道,名為通相」我們若能有導師來牽引我們,照這條路走,自然我們能很平安。道理通徹瞭解,自然從凡夫地就一直接近菩薩道,一直接近到佛的境界,這條路就通了。

 

經文簡釋:

「將導眾人欲過此難」;將帶領在道中迷失方向之眾,欲通過此生死險難之道。

*導師者既知惡道之相,故將引導行人令出於險難。導人令入菩提正道者,即佛菩薩之通稱。

  所以「將導眾人欲過此難」。導師來帶領我們,帶領我們在路上,有迷失的人,那個方向就是需要有人來帶領我們,來通過這條路,這條生死的險道。我們凡夫就是都這樣在迷茫中,導師就是要來帶領我們,帶領這些人,已經在迷中的人,給我們通向正確,通過險道。導師就是知道惡道之相,他都已經很瞭解了。就如佛陀,天地宇宙,萬物真理,無一不通,無處不達,他稱為我們的導師。「四生慈父,三界導師」,那就是釋迦牟尼佛。所以,他來引導我們,因為他知道惡道的形象,他很瞭解,所以就生生世世來人間,無始劫以來,就是來人間為一大事來開示,引導我們,能出離險難。所以「導人令入菩提正道者」,引導我們令入菩提的正道,讓我們走入這條平坦的菩提大直道,這叫做導師,也就是佛,也就是菩薩這樣來接引我們。菩薩也能稱為導師,他已經上求下化,向佛學法,向眾生來引導,這就是菩薩。佛陀要我們人人都成菩薩,所以說人人觀世音。

 

經文簡釋:「所將人眾」

*人眾:喻執持於二乘獨善中小機者。

*所將人眾:喻中間相值損友,誘向退大取小之人。

  「所將人眾」,人眾就是已經發心在修行了,有聲聞、有緣覺,佛陀隨機逗教,但是這些人,聲聞、緣覺,就是執持二乘獨善於中小根機之人,這叫做「人眾」。「所將人眾」就是引導這些人,就是不離開這二乘的人。所以,這些人,就是譬喻這樣跟隨、這樣修行,既然修行了,隨著導師這樣走,但是因為這條路很長,中間,說不定會遇到,遇到有人會唆使我們,會影響我們的道心。「相值損友」,遇到損友,跟我們說的話,讓我們起心動念,誘引我們向退大取小,這就是有的人會這樣影響我們。我們明明要走入菩薩道,要走入人群,明明要利益眾生,但是偏偏遇到有人這樣阻礙我們向大乘道。這就是我們的道心不堅固,這是當中退失道心,就是退大向小之人。

 

經文簡釋:「中路懈退」

*中路:喻小乘滅煩惱,求自度了生死,雖從佛化,怖畏大法,樂著小乘,名為懈退。

  所以他「中路懈退」。「中路」就是表示「小乘滅煩惱,求自度了生死」,他就只想到這樣而已,不要走透徹到最究竟的地方,所以叫做中途中路。他就是自度了生死。「雖從佛化,怖畏大法樂著小乘,名為懈退」。就是只是到一半而已,「樂著小乘」,沒就是「名為懈退」。雖然是從佛修行,隨佛修行,但是他就是這樣停滯在那個地方。佛陀在世,四十多年的說法,這些中小乘就是停在那個地方,所以佛陀,在《法華經》的前面,說了很多的法,很不容易到〈信解品〉才開始通達,這就是中小根機的人。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用心,「智慧聞思修」,我們的心要堅定,道念要正向,「持戒滅煩惱」,我們一定日日都要好好謹慎,防非止惡,要自度度人,這才是我們的目標,這樣才是安全究竟的道路。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10/31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